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优秀论文 > 文章内容

公共空间和二重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公共空间和二重类有关硕士学位论文范文2万字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公共空间和二重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1-18

公共空间和二重论文范文

公共空间和二重论文

目录

  1. 一、网络聊天的特征——自由言说的优缺点
  2. 二、网络聊天产生的社会机制与心灵体验
  3. 三、网络聊天:互联网空间的虚拟叙事
  4. 四、结语

《网络聊天公共生活空间的二重逃逸》

该文是公共空间和二重类参考文献格式范文跟共生方面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摘 要]网络聊天已逐渐内化为现代都市人一种常态的生活方式,这是基于网络科技迅速发展而产生的,它是一种依赖文字、语音和多媒体技术等相融合的互联网空间叙事,这种叙事既是来源于传统聊天又超越传统聊天,既是对它的重构也是对现实生活以及公共生活空间的二重性逃逸,其结果一是人的感性身体经验的缺失即自我异化,二是人的自我中心非理性的内在膨胀.

[关键词]网络聊天 互联网空间 社会心理 虚拟叙事

[作者简介]徐毅文,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创新创业博士学员(武汉 430070)

[中图分类号]C9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3541(2020)02-0047-07

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移动互联网的全球化时代,网络与人类的生活形影不离,俗话说:“出门可以不带钱包,但是不能不带手机.”可见,网络生活已无比重要,它逐渐成为人的第二生存空间.尤其是人们通过、微信以及微博等聊天软件进行的日常交流变得非常普及,现在已经成为全民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国内聊天软件最早的雏形是20世纪90年代末的OICQ到今天的多元化社交聊天软件并存,网络聊天的人员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从最初的IT精英到职场白领;从一部分中小学生以及一些大学生到今天进入全民网络聊天和日常交流.、微信、微博等从人类娱乐与消闲时间的争夺战中胜出,三大聊天软件各具特色,从不同维度来满足人们对传统休闲生活于聊天交流的心理需求.现在人们可以用、微信所携带的免费语音及视频功能方便快捷地实现对话互动交流,用微博随心所欲地发动态,人们还会怀念曾经那一段“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书信聊天的传统时代吗?

互联网的出现使人类社会的生活与交往更为轻松便捷,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改变了人的思维方式、人的语言习惯,甚至改变了人的认知走向,这就是科学技术怎么消解人的问题,学术界对互联网的关注也非常多,但是专门针对网络聊天的研究还相对较少.那么,今天的网络聊天有一些什么样的特征? 它与传统社会的“聊天”之间是何种关联? 今日的网络聊天究竟是基于什么样个人心灵感悟以及社会机制产生的,它对正常的人的心理体验和社会群体带来哪些变化与影响? 这就是本文想要探讨的一些问题.

一、网络聊天的特征——自由言说的优缺点

首先,及时分享—实时互动性.网络聊天(软件)具有及时分享的传播功能, 这完全颠覆了传统聊天的局限和不足.还记得网络诞生前的社会情境吗?如果你读到一篇好文章,看到一个精彩的视频,或出去旅行时欣赏到的一路美景,甚至是现场听音乐会时候的激动人心的感受,你只能“独乐乐,不能众乐乐”,更别说“及时分享—实时互动”的情境,那简直就是在神话故事剧才会出现的事情,而对于今天的网络聊天来说,“那都不是事”.你可以及时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而它的这一功能,既可以迅速传递个体的心灵感受,又可以更好与外界交流沟通.

在传统社会的时代里, 时间起着划分不同空间与地域的作用.因此,相对于传统聊天而言,人类交往的主要方式受制于二重“空间维度”:不在同一时间频道点上的空间维度以及因现实距离造成的空间维度.总而言之,传统聊天方式得以生存的根基取决于是否拥有共同的时间和空间,对当时的人来说,及时分享、实时交流,只能是在神话世界里可以梦幻的事情.今天, 网络聊天彻底打破了这种不可实现的神话,创造了人际交流的及时分享—实时互动场景,使人类的聊天方式不再受时空的制约.

其次,诗意的言说.网络聊天(主要指、微信)以文字叙事为主并辅之以语音交流,尤其是早期的聊天软件,几乎没有什么语音视频等功能,那时候主要就是文字交流,当下虽然聊天软件也在不断升级换代,但是早期文字交流的方式依然是大多數人的首选.网络聊天可以实现诗意的言说,主要是指所谓的“网友”或“友好的熟人”之间对话与交流,可以不受现实中人格面具等因素所阻碍,有助于实现个体心灵真实的自我,尤其是人们看不见的“潜意识”或“无意识”.

从人格心理学发生来看,现实中越是“宅”的人或许越喜欢网络聊天, 越没有实际社会交往经验的人或许他的网络交往经验越是熟练和老道.那么,以传统社会的观点来解读,那些生性孤僻、自卑胆怯的人往往是被淘汰的对象;而在网络世界,那些被压抑已久的人性得以释放,激发起人们的交往欲慢慢复活了,他们可以像“绅士”或“君子”一样的自由交流与聊天,甚至游刃有余.在这个意义上,网络聊天就像一位心理魔术师一样,使那些想交流又羞于交流甚至是没有勇气与他人对话的人实现了诗意的言说.

最后,越来越人性化.由于互联网技术的飞速进步与发展,现在的网络聊天软件越来越人性化,除了具有及时分享—实时互动性等交互功能以外,还可以读书、学习、视频、追剧、听歌、唱歌、购物、缴费等多层次、全方位满足当代都市人群的不同维度的综合性需求,以微信为例,包括微信开发出来的小程序,简直就像智能机器人一样,你既可以在微信上实现学习英语的需要,也可以进行心理测试甚至实现心理咨询的作用,有人为你分析和解答你想得到的东西.相比于、微信刚诞生时候的聊天软件而言,如果对方不在线的时候,你就无法自娱自乐,更没有办法排遣内心的寂寞或者打发无聊的闲暇时光.此外,今天的聊天软件还可以收发红包、购物、缴水电费等生活服务功能,使得它变得越来越人性化,充分体现马斯洛所讲的需求层次理论.当我们忘记携带钱包出门的时候,不用担心,用手机扫一扫二维码就搞定;当我们需要查找各类生活资讯与服务的时候,点击微信公众订阅号就轻松搞定;当我们不方便携带大量出门的时候,可以通过微信转账,这就是聊天软件的人性化功能.

从马克思主义社会交往理论以及现当代思想家哈贝马斯等人的交往理论来看,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是社会发展和生活实践的组成部分之一,不可避免地就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对话与互动.在传统社会书信是人与人之间聊天交流与互动最主要的叙事工具,而网络聊天只不过是对传统聊天的延续和嬗变.网络聊天的话语方式也间接恢复传统聊天得以进入“公共生活空间”的存在所能,也使它具备传统聊天传情达意的交流功能.因此,从这种角度看,网络聊天是对传统聊天的重构,与之同时伴随着计算机与信息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与发展,简单的网络聊天的载体——聊天软件也变得越来越人性化,从早期的文字交流到后来简单的语音对话,再到今天的文字语音视频融合发展,这些不同方式的聊天功能可以随意切换,即使是“远在天边”想见的人和物,也可以“近在眼前”地自由自在地欣赏.

当然,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基于网络聊天出现在人类社会的历史存在而言,不可避免地也会衍生出诸多负面的问题.

首先,成为单向度的人.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一书中指出:“一种舒舒服服、平平稳稳,合理而的不自由在发达的工业文明中流行,这是技术进步的标志.”[1]3网络科技即网络聊天在带给人舒适便捷的生活方式的同时,也给人带来了一些邪恶的东西,使得人成为片面的、缺乏辩证思维的理性判断,这种单向度的思维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人类的思考能力,也异化了人的反抗意识,使得人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逐步丧失了“自我”.海德格尔指出:“这个世界之成为今天这个样子以及它如何成为今天这个样子,不能是通过人做到的,但也不能是没有人就做到的.”[2]1307 这句话也恰好验证了后来微信创始人张小龙所担忧的一种现象,就是现在人们在社交软件(指微信、、微博等)里面浪费太多时间甚至无法自拔,他很担忧.这就是网络聊天在带给人便捷舒适的同时,也逐渐地把人给吞噬消磨掉,使人成为单向度的人.

网络聊天与传统聊天相比而言,交流变得快捷方便,交朋友谈恋爱似乎也变得很容易甚至越来越廉价,人与人之间的交易尤其是情感交流似乎也变得越来越不受珍视.曾经在网络上流传这么一句时尚的话语:“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有时候“熟人”之间,一言不合就拉黑,甚至可以看到因为被踢出“朋友群”的而告到法院打官司的新闻报道.这些现象从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人的心灵也变得越来越不完满,包容性似乎也越来越小,逐渐走向“单向度”的人,甚至被异化的人性,而不再像传统时代的书信交流那样珍视人性的情感交流与心灵的丰富完满.

其次,想象的扩张与现实的逃逸.在互联网的虚拟世界中, 人与人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基于文字叙事的想象性依赖.实践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类对外部世界由丰富完满的直观反应上升到理性深刻性的思维抽象.在传统时代的社会里,人们对外部世界的认知离不开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整体器官的综合性调动,可以说,那时的人们对世界的把握是以感性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诸如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需要去体察对方的眼神、表情、语气等.然而作为虚拟的网络世界,不仅把传统人际交流中直观的感受让位于依靠纯文字的想象或者带有表情包符号的动漫,还把个体对外界的认知变得简单粗暴即单一化了,它存在于对人类感性生活实践的剥离与交往判断性的想象扩张,因为单纯的文字势必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网络聊天把人们从物理世界的真实环境搬进一个现实不存在的“想象世界”,这种想象与虚构又追回到人类艺术化的本质, 有着想象性、具象性、情感性等普遍特征.因此,在互联网的虚拟空间中,人们有时候会情不自禁地美化对方,来满足“缺陷现实”无法实现的心灵需求,相对于现实世界,那只不过是一厢情愿的幻化罢了,但人们自觉走入赛博空间的事实,我有理由确信:“现实作为人类身体的在场,不管是心灵还是肉体,都需要阳光的照耀.”

在今天网络聊天虚虚实实并存的时空背景下,我们似乎可以像古代的游侠、圣贤或隐士那样,无拘无束地表达对美好生活、社会秩序、多元文明等无限憧憬.网络聊天,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完成了对“缺陷现实”或“不完美世界”的再造和补充,但是它本质的虚拟性、想象性、扩张性,既活跃了当代社会都市人群的“小宇宙”,也导致对现实厌恶情绪的逃离,甚至很容易把网络空间作为逃避现实场所的一个避难之地.然而可悲的是,这种虚拟的赛博空间顶多只能算是现实生活的镜像反应,不可能取代现实生活本身.

最后,抢夺生存时间.从时间维度上来说,传统聊天与人的工作同时进行,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活方式,并不与人的生存实践发生冲突,反倒能促进人类的社会生活实践,诸如船工号子、手工或农耕经验的传承.进入工业文明的社会后,劳作与聊天是相分离的,甚至毫不夸张地说,这时的聊天已经被边缘化了,如果人们花费大把的时间聊天,似乎变得不务正业,这使得聊天不得不靠抢占生存时间及生存空间,拼命挤出人的生存时间与空间才能实现.因此,人类的现实生存与聊天行为并不兼容,可以说,个人的心灵体验对聊天时间的抢占,也正是人的工作时间对聊天时间的抢占.由于工业革命后诞生的资本主义制度进入全球化的今天,务实地专注于现实工作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的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那么聊天在现代社会中无疑就成为被人诟病的一种行为.当然,从聊天本质来看,它是要解构那个以劳作为中心的神圣权威,重新构建起一个以心灵沟通为纽带的生活世界图景.悲哀的是,当无法自拔者将大部分工作时间用于虚拟世界的网络聊天以致不务正业,其合法性就值得怀疑了.

从空间维度来说,今天的网络聊天也和传统聊天不一样,如果人们处于东西半球两个不同地域的人来说,一方有闲暇聊天,或许另一方正处于工作或者睡觉的时间,这时候聊天不仅仅是抢夺生存时间,也有可能是抢夺人的睡眠时间.这些生活方式在传统时代聊天场景是无法想象的,这既是互联网技术所带给人的好处,也给人带来了困扰.然而传统时代的聊天只能是在同一的空间维度进行,无法在跨时区的不同空间维度产生,这使得人们在享受网络空间所带来的超时空交流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消极的后果和意想不到的烦恼,如果交流的两个人处于跨度很大的时区,一方想交流“倾吐”,这时候另一方未必有耐心“倾听”,因为你的闲暇时光或许就他人的工作时光乃至睡眠时间,为了不伤感情,这时候势必另一方做出让步,不得不腾出生存时间而“舍命陪君子”.

二、网络聊天产生的社会机制与心灵体验

今天的网络聊天已经像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于洗臉刷牙一样的事情,内化为人们生活常态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方式,对人们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巨大影响.那么,网络聊天是基于怎样的社会机制产生的,对个人心理又有何影响,它与传统聊天有着怎样的异同,这些对于一个人文社科学者来说,都是应该值得去讨论的事情.总的来讲,网络聊天是基于社会通信方式变革及个体心灵所产生的:

1.对当代社会的理性反叛.早在20世纪50年代,西方著名的社会学家戴维·理斯曼( Did Riean)在其著作中将二战后的美国人称为“孤独的人群”[3],而今天中国就有点类似于他曾写的这种状况,高速公路、高铁、飞机、自媒体(比如微博、抖音)、郊区城市化既带给中国社会结构性巨大的历史性变迁,也带给人与人之间带来了严重的疏离感.导致疏离感的原因主要还是科学技术高度发达所引起的社会性格异化.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谈到的社会性格属于“传统引导型”:那就是父辈们怎么生活,子女们就怎么生活,这在当时似乎就是唯一正确的选择;近现启的工业化革命之后,使得原来封闭的田园生活以及农耕方式早已经为全球化的市场经济所取代,这样的社会性格却是“内在引导型”;在信息化社会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使得“互联网+”时代出现的英雄即企业家,它的社会性格是“个性化型”, 这一阶段的普遍个性就像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经典台词:“我命由我不由天.”不管怎么讲,当下这个时代的主要社会性格还是“他人引导型”,即人们生活在有组织有规律的社会制度下运行即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普遍的信仰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本分得了”.

网上聊天也代表知识分子,尤其是精英阶层对今天的社会制度犹如工厂流水线一样的单调生活方式和威权体制的一种反叛.当代都市人压力重重,需要有一个地方可以自由自在地敞开心扉、寻找友谊与快乐、拥抱真实自我的空间,那么网络聊天无疑是首选生活方式,从个体心理学与毕生发展心理学所发生的视角来看,这既是人本性的正常回归,也是对传统聊天的精神寄托在现代社会生活的重建,它带给人们的身心体验,以及对被固化和机器化的孤独灵魂来说,无疑是一次心灵的朝圣和解放,对于为现实社会异化所侵入的人们而言,把人还原成真实的自我无疑是积极且必要的.通过“网络聊天”对传统社会聊天的重建,人类又一次寻找到失落的家园和精神的存在.

2.“边界消失”后的心灵释放.使用微信或者以及微博在互联网上刷存在感已经成为现代都市人“释放心灵的空间”.这里, 物质与精神、都市与乡村、文明与愚昧、理性与感性、身体与心灵甚至友情与爱情, 彼此之间“边界消失”、完美融合,网络聊天的公共生活空间的二重性使得传统的现实生活已经延伸到一个真实的虚拟空间即网络空间,而这样的一个世界正让我们逐渐变得熟悉起来.所以,当有些现实矛盾和伤害不能在真实社会得到解决或者尽情释放的时候,不能在生活中任意宣泄或者倾吐的时候,只要在网络聊天生活空间的朋友圈中发一条“说说”,就会得到很多人的关切、点赞或者评论,其心中积郁已久的不快或压抑已久的灵魂就会得到释放,也起到一定的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作用.

3.呼唤“倾听”.以微信的风靡为例,由于快捷、便利 (、微信都可以在想要交流的志同道合的朋友中任意建群,使得交流双方既不需要担心无法包容而且冲突,又可以随时互动),还因为它“不厌其烦地耐心倾听”.在网络中,你可以找到那个具有最大包容度和最大耐心的人来感受你的“心声”,相对于现实社会的功利交流, 网络交流的最大不同在于“听和被听都是自愿的”.而且,“倾吐”和“倾听”是交互的,并不是一方说,另一方被动地听.在这种意义上,网络聊天在本质上是对传统聊天(倾听)的重建,而不是简单地复制传统聊天.所以,渴望受人“倾听”,也就渴望被人理解;渴望被人理解, 也就是渴求被人尊重;对于有这样心理需求的人来说,网络聊天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于是,网络中的朋友就像久违的亲人或者作为心灵依靠的倾吐对象,可以在那里尽情地自由地释放心中的“喜怒哀乐”和打发孤独寂寞的时光.因此,人们总会想到打开这个魔幻的音乐盒,去收获一份美好的心情.

三、网络聊天:互联网空间的虚拟叙事

现在的网络聊天(主要指、微信)虽然可以像打电话那样交流,但更多还是借助文字叙事,而文字说话者的“缺席”(absent)可以联想到网络聊天与传统书信有异曲同工之妙,交往双方的“在场”( present)也会想到传统书信的特征.所以对于网络聊天,弄清它与传统书信方式的区别,既是对传统聊天文化一种回归,也是对网络聊天文化的一种新解读.

1.网络聊天与书信.

网络聊天具有传统书信交流情感的功能(这里讨论的不是书信).传统书信是不同的人处在时空上不同的位置,需要借助书信这一特定的交流工具来传达内心的情感,这种有距离的时空联系特别适合“审美关系”的构建.美学家布洛曾经在《作为艺术中的因素和一种美学原理的心理距离》的论文中提出“心理距离”理论.而传统聊天书信,也适合于布洛所定义的“心理距离”理论,“是距离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我们在观看事物时,在事物与我们自己实际利害关系之间插入一段距离,使我们能够换一种眼光去看世界”[4] .

在书信交流时代,由于时空的限制给予人们许多审美的遐想和内心无法言说的种种体验,这种体验可以诱发出内心的语言,而语言又反过强化了对对象的美感, 让阅读书信的人对远方的他产生了超现实主义功利的态度,从而让我们的心灵得到升华.中国古代诗词中最为典型的“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云中谁寄锦书来”“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中所传递的,要么是“思念”“牵挂”,要么是“离愁”“幽怨”等情感体验,这既蕴含浓浓的富有人情味的信息,也让人感受到什么是诗意的语言,带给你一种无法言说的心理体验.还记得年少时曾收到远方笔友来信的那一种“如获至宝”的感觉吗?对于今天“互联网+”时代的人而言,恐怕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想象,或是在文学作品中品读沈从文、徐志摩等人写给恋人的书信才能追忆到的一种情趣吧.然而对于今天的网络聊天却显然没有这样的效果,这种超时空的东西,显然异化了人们延迟满足时候获得的愉悦和那种等待的神秘之情.

2.超现实的由来.

随着法制的健全和不断完善,网络生活空间也不例外.现在网络聊天所使用的载体即聊天软件要求实名制注册登记,但是作为网络交流赖以存在的互联网空间(Internet Space)它始终还是一个虚拟超现实的空间.换句话说,互联网上产生的这个空间是一种虚拟的世界, 这个世界的特点是“它既是非现实的,又容易使人产生现实的感觉”.对习惯用网络聊天的人来说, 超现实的特征的实现主要依靠网络聊天中一套量身的表情符号.这些符号是高度抽象化的,能传达出与文字一一对应的隐含信息,使對方很容易产生幻想的面对面的感流印象;通过文字交流中一些语气词、标点符号以及附带着动漫表情包符合等综合性运用,可以恰到好处地把握对方心情变化,这些都是纯文字交流无法代替的. 一是可以通过图表符号把不好意思说的话语或者难以启齿的语言传递给对方; 二是单一的文字交流变得更加立体丰富,这样有利于使得彼此的谈话处于和谐、融洽、愉快的氛围当中.

而聊天軟件的不断升级换代,尤其是越来越具有人性化、越来越丰富完满的功能,特别是/微信等都推出游戏功能,很容易让人们联想到在人类成年时期早已丢失的儿童天性——顽皮、撒娇、天真、好奇和冒险的心理,这些游戏功能并不是“独乐乐”,而是具有聊天形式的交流功能,甚至许多游戏都是“众乐乐”,这从另一种角度来说,或许是对人类童年时期起源于“游戏说”一种重构,也是对广义的网络聊天一种嬗变与升华,更是对传统聊天得以进入超现实的公共生活空间打开了一扇窗.

3.“网聊”公共空间的关系结构.

网络聊天的叙事呈现 1→N的结构即一个人可以同时和N个人聊天.相比较而言,传统聊天中大家都在一个时空围绕共同的话题,这是使得它特有的“生活空间”往往使其关注只能在一个中心点上,而网络聊天的人们一般是处在共同的时间维度,但是对象是坐落在不同的地域位置,之所以可以畅通无阻的交流,这得益于互联网所具有的超时空特性.在网上,主体与每一个对象谈话都是一个完整的过程,都有一种不同的身心体验.因此,表面上看 1→N关系结构,实质上还是1→1的关系.每一对聊天人之间的交流都具有“独一无二”的性质,都是一对一的交流,那么,这样的一种模式在心灵上愉悦放松,也必然使他们对现有的交流模式产生一种依赖感,很容易陷入虚幻的情感状态而难以割舍.

从历时性关系来看,传统聊天主要公共空间是面对面地交谈或者以书信传递彼此的感情,聊天的特点在于它的情感交流、家长里短等.网络聊天的公共生活空间则是在虚拟的互联网空间进行,人们所面对的都是各种各样的现代化都市景观,可以在同一时间与不同地域的人流,分享内心的喜怒哀乐等.从共时性关系来看,传统聊天在公共生活空间具有多重社会功能,比如,交流情感、增进友谊、传播信息等,但本质上恐怕还是它的休闲娱乐功能,也即一种有效地排解闲暇方式,廉价且富有人情味,很适合人类这种拥有语言的情感性高级动物.而“网聊”发生在当代都市生活,其中诸多是根据对方话语、性格、欲求而创设的谈话内容,真伪难辨,真情难知,充满了不确定性因素.因为有些陷阱是熟悉网络游戏规则的人预设的,所以初聊者往往容易在诱惑中走上一条难以自拔的不归之路.

四、结语

“晚上8—11点,为全民‘网络high’时段”[5].这也得益于互联网空间已经发展成人类社会的第二生存空间,今天的人们离开网络,就好比鱼儿离开水一样,可见,网络生活从可有可无的休闲战争中进入了人类生活的“必需品”.现代都市人的“闲暇”大都集中在晚上,所以,网络聊天一般也在晚上居多.随着白天的逝去,夜幕渐渐降临,人们也开始去寻找那个心灵慰藉的“桃花源”,而网络聊天也正是顺应了人的这一心理需求,及时牵引出人们在白天因工作繁忙和喧嚣所遮蔽的思念之情.正是在这里,现实社会生活中人们的两种面孔:崇高与卑鄙、理性与感性、强大与虚弱.由于这两张面孔是分裂的,不得不诱发当代都市人的人格分裂,这种分裂的结果便是逃逸,产生的后果既是现实社会人际关系的疏离与隔膜,也是人内心孤独的体验,从而变得渐渐迷失自我.如果说传统聊天是实实在在地生活于公共空间的话,那么,网络聊天则是表面地进入公共生活空间.互联网聊天的叙事手法诱导人内在的私欲膨胀,其后果便是逃离现实社会生活,逃避现实的“公共话题”,所以网络聊天的本质是“个人心灵体验”,本质却是“公共生活空间”的二重逃逸.

[参 考 文 献]

[1][美]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2][德]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选集[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

[3][美]理斯曼,等.孤独的人群——美国人性格变动之研究[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9.

[4]童庆炳.换一种眼光看世界谈审美心理距离[J].文史知识,1989(6).

[5]深度解读《微信用户报告》背后的巨大商机[EB/OL].http://www.199it.com/archives/398662.html.

[责任编辑 于 冰]

Abstract:Cyberchat has gradually become a normal way of life for modern urbanites, which is based o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 It is an Internet space narration that relies on the integration of word, voice and multimedia technology. This narration is not only from the traditional chat but also beyond the traditional chat. Not only the reconstruction of it, but also the duality escape to the real life and public life space. The result is the lack of human's sensitive body experience, namely self alienation, and the irrational inner expansion of human egocentri.

Key words:Cyberchat Internet SpaceSocial Psychology Virtual Narration

该文总结:此文为关于经典公共空间和二重专业范文可作为共生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公共空间和二重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公共空间和二重引用文献:

[1] 公共空间和二重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公共空间和二重类有关硕士学位论文范文2万字
[2] 公共空间论文范文 公共空间有关论文范文数据库2万字
[3] 系统设计和公共空间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关于系统设计和公共空间相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2万字
《公共空间和二重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公共空间和二重类有关硕士学位论文范文2万字》word下载【免费】
公共空间和二重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