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优秀论文 > 文章内容

本科护士论文范文参考 本科护士毕业论文范文[精选]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本科护士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4-08

本科护士论文范文

本科护士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本科护士论文范文参考:综合医院临床护士胜任力研究
  2. 第二篇本科护士论文样文:新疆三甲医院医务工作者职业紧张、心理健康及其对工作能力影响的调查研究
  3. 第三篇本科护士论文范文模板:促进护理教育发展的策略研究
  4. 第四篇本科护士论文范例:中、英、美大学护理本科专业课程比较研究
  5. 第五篇本科护士论文范文格式:军队院校护理学专业教育标准的研究与构建

★100篇免费本科护士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为您写本科护士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的优秀范文格式模板参考,【快快阅读吧!】

第一篇本科护士论文范文参考:综合医院临床护士胜任力研究

本研究旨在提取综合医院临床护士胜任力要素并对要素进行分类,开展实证研究并分析影响临床护士胜任力的因素,为综合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及开展深入的临床护士胜任力研究提供依据.

通过文献分析法、文本分析法、关键事件法提取护士胜任力要素;通过德尔菲法确定护士胜任力要素以及要素的分类;编制护士胜任力自评问卷,对护士胜任力要素进行实证研究;通过计算克朗巴哈系数来检验量表的信度,通过相关性分析来评估量表的效度;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考察护士胜任力的影响因素.

确定的*甲等综合医院临床护士胜任力一级要素5项,包括:“知识”、“专业技能”、“社会能力”、“个人特质”、“动机”;二级要素28项,包括:“护理专业知识”、“医学领域多学科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临床护理专业技能”、“科研与创新能力”、“教学技能”、“外语交流能力”、“独立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人际理解和沟通能力”、“关系建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自我控制与管理能力”、“概念性思维能力”、“分析性思维能力”、“弹性”、“管理能力”、“领导能力”、“自我评估能力”、“关注质量与安全”、“信息寻求能力”、“职业价值观与态度”、“主动性”、“乐观自信”、“身体素质”、“成就动机”、“利他动机”、“组织权限意识”.对北京地区*甲等综合医院临床护士胜任力水平的主观自评显示被调查的临床护士胜任力自评总分均值为210.87,达到了总分满分值的75.32%,一级要素的均值范围在6.98~7.68之间,相当于相应维度满分值的70%~78%.二级要素自评得分的均值范围是5.42~8.28之间,不同要素自评得分的差异较明显.40岁以下和40岁及以上年龄组的临床护士在胜任力总体得分和各一级要素得分上均有显著差别,且后者均值皆高于前者.工作年限不足15年、初级职称的临床护士在胜任力水平总体得分和各一级要素得分上均低于工作年限大于15年、中级及以上职称的临床护士.不同学历的临床护士仅在知识要素上的得分具有显著性差异,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临床护士得分高于大专及以下学历的临床护士.专科护士和非专科护士在知识要素上的得分具有显著性差异,专科护士的得分高于非专科护士.N2级别及以下的临床护士在胜任力知识、专业技能和个人特质三个维度的自评得分低于N3级别及以上的临床护士.对编制的《*甲等综合医院临床护士胜任力水平自评量表》信度检验,结果显示量表总体与各一级要素的Cronbach’s alpha值均大于0.85,分半信度系数在0.890~0.933之间.建构效度检验显示,各维度与总体的相对系数均大于0.75.

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文本分析、关键事件访谈法和德尔菲法确定了*甲等综合医院临床护士胜任力一级要素与二级要素,并对临床护士胜任力二级要素进行了分类,其中属于基本胜任力要素的有16项,属于发展胜任力要素的有12项.通过对北京地区4所*甲等综合医院临床护士胜任力的主观自评,显示临床护士对个人的胜任力评价总体较好,认为自己能够胜任目前的临床护理工作,但被调查的护士不同要素的自评得分间存在一定差异.年龄、学历、工作年限、岗位级别、职称和是否属于专科护士是影响临床护士胜任力自评得分的主要因素.《*甲等综合医院临床护士胜任力水平自评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用于*甲等综合医院临床护士胜任力水平的自评研究.

第二篇本科护士论文样文:新疆三甲医院医务工作者职业紧张、心理健康及其对工作能力影响的调查研究

目的:通过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三甲医院医务工作者进行职业紧张、职业倦怠、个体应对资源、工作投入、心理健康现况与工作能力的问卷调查,了解医务工作者职业紧张的现况,探讨医务工作者职业紧张、身心健康的影响因素.通过对新疆三甲医院医务工作者职业紧张、个体应对资源、职业倦怠、工作投入等对身心健康状况及工作能力影响的研究,为新疆医院医务工作者职业健康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完善医务工作者职业健康促进研究方面的资料,为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医院管理决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了新疆10家三甲医院的医务工作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新疆医务工作者职业紧张、个体应对资源、职业倦怠、工作投入与心理健康的流行与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借助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整合式研究,探讨新疆三甲医院医务工作者职业紧张、身心健康(心理健康、应对资源、倦怠和投入)及对工作能力的影响.结果:1)新疆三甲医院医务工作者所承受3个方面10个维度的职业紧张因素,包括调节需求(复杂性、变化性、合作的需求程度),调节可能性(任务控制、时间控制、合作的可能性),调节问题(工作组织问题、不合理体位需求、任务危险性、合作的紧密性),得分均高于乌鲁木齐市脑力工作者常模水平.影响医师的职业紧张因素最多,除医务工作者10个紧张因素外,还包括调节问题相关的任务不确定性和工作干扰.2)新疆三甲医院医务工作者职业任务得分182.12±,25.47,个体紧张反应得分为103.01±,21.37,个体应对资源得分122.05±,23.29,职业任务和个体紧张反应得分高于西南地区职业人群常模,个体应对资源得分低于西南地区职业人群常模,各维度得分与西南地区职业人群常模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职业任务、个体紧张反应与个体应对资源三个维度,男性均高于女性,少数民族均高于汉族.学历为本科的职业任务和个体应对资源相对较高,但个体紧张反应却小于硕士及以上人员,医师的职业任务和个体紧张反应为高,个体应对资源却不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职业任务、个体应对资源得分随着职称级别、工作年限、锻炼次数的增高而增加,个体紧张反应得分随其增加而降低.医务工作者中,高度职业紧张占3.13%,中度职业紧张占9.79%,适度职业紧张占74.44%,低度职业紧张占12.64%.高度职业紧张、中度职业紧张所占比重较大的为:男性占17.84%,少数民族占17.13%,医师占16.47%,高级职称占16.23%.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个体特征医务工作者对职业紧张的影响,结果显示:性别男性、高级职称、少数民族、岗位类别是医师、护士是医务工作者职业紧张的危险因素.3)新疆三甲医院医务工作者心理健康处于Ⅰ(良好占6.82%)、Ⅱ(普通占58.94%)等级所占比例低于全国常模,而Ⅲ(危险占30.75%)、Ⅳ(异常占3.49%)等级所占的比例高于全国常模,说明新疆医务工作者心理健康状况比一般人群差.不同性别、民族的医务工作者心理健康指数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婚姻、学历、岗位类别、工作年限、职称、体育锻炼的心理健康指数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职称越高心理健康指数得分越高.学历越高认知效能得分越低,职称越高情绪体验得分越高,女性自我认识得分明显高于男性,男性人际交往得分明显高于女性,汉族的适应能力得分明显高于少数民族,有体育锻炼者的心理健康指数、认知效能、情绪体验、自我认识、人际交往、适应能力得分均明显高于不锻炼者.①医务工作者不同职业紧张程度间的心理健康指数、认知效能、情绪体验、自我认识、人际交往、适应能力得分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高度职业紧张者的心理健康指数得分最低,其中认知效能、自我认知、适应能力的得分随着职业紧张程度的增加而降低,情绪体验、人际交往得分随着职业紧张程度的增加而增加.②医务工作者个体应对资源及娱乐休闲、自我保健、社会支持得分均低于常模,仅有理性处理得分高于常模.新疆三甲医院医务工作者中个体应对资源程度处于高度缺乏的占2.29%,中度缺乏占11.54%,适度占71.45%,很强占14.72%.不同个体应对资源程度间,医务工作者的心理健康指数、认知效能、情绪体验、自我认识、人际交往、适应能力得分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心理健康指数随着个体应对资源的增加而增加,认知效能、情绪体验、自我认识、人际交往、适应能力的得分均随个体应对资源的增加而增加.③医务工作者职业倦怠中情感耗竭维度得分高于临界值占26.86%,人格解体维度得分高于临界值占55.16%,成就感降低维度得分高于临界值占70.87%.职业倦怠各等级中为零倦怠占10.24%,轻度倦怠占34.26%,中度倦怠占47.87%,高度倦怠占7.63%.医务工作者至少存在一项倦怠症状的占89.76%.不同职业倦怠程度间,医务工作者的心理健康指数、认知效能、情绪体验、自我认识、人际交往、适应能力得分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各项指数及得分均随着职业倦怠的增加而降低.④医务工作者工作投入得分为24.50±,13.57,其中活力维度得分8.12±,4.68,奉献维度得分8.27±,5.06,专注维度得分8.11±,5.09.以工作投入得分的四分位数为节点,将工作投入分成四个等级,低工作投入得分为7.70±,4.21,较低工作投入得分为19.83±,2.87,适度工作投入得分为28.92±,2.80,高工作投入得分为42.93±,5.66.不同工作投入程度间,医务工作者的心理健康指数、认知效能、情绪体验、自我认识、人际交往、适应能力得分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各项指数及得分均随着工作投入程度的增加而增加.⑤采用线性回归分析职业紧张、个体应对资源、职业倦怠、工作投入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结果显示:职业紧张、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呈负相关,个体应对资源、工作投入与心理健康呈正相关.职业倦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最大,其次是个体应对资源.回归方程为:等于457.30-0.30职业紧张+1.63个体应对资源-2.06职业倦怠+0.93工作投入.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职业紧张、个体应对资源、职业倦怠、工作投入及不同个体特征对医务工作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已婚、本科学历、体育锻炼、个体应对资源、工作投入是心理健康的保护因素,职业紧张、职业倦怠是心理健康危险因素.4)医务工作者工作能力指数为35.84±,5.68,其中工作能力差得分为24.56±,2.57,占8.50%,工作能力中等得分为32.66±,2.52,占41.50%,工作能力好得分39.58±,1.88,占42.76%,工作能力极好得分45.22±,1.42,占7.24%.民族、学历、岗位类别、职称、体育锻炼在医务工作者工作能力指数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民族、学历、岗位类别、工作年限、职称、体育锻炼在不同工作能力等级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工作能力指数随着心理健康等级、个体应对资源、工作投入的提高而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工作能力指数随着职业紧张、职业倦怠程度的增加而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工作能力指数在中等及以下较多,低工作投入、较低工作投入占29.6%,中度倦怠、高度倦怠占33.7%.线性回归显示:职业紧张、职业倦怠与工作能力呈负相关,个体应对资源、工作投入、心理健康与工作能力呈正相关,其中工作倦怠对工作能力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工作投入.logistic回归显示:个体应对资源、工作投入是工作能力的保护因素,少数民族、工作年限小于10年、职业紧张、职业倦怠是工作能力的危险因素.通过构建影响工作能力的结构方程模型,其结果显示,在考虑各因素相关影响作用后,不同职业紧张、职业倦怠、工作投入、心理健康及不同个体特征对医务工作者工作能力的影响均得到验证.其中职业倦怠、工作投入、心理健康是与工作能力相关性较强的因素.结论:1)新疆三甲医院医务工作者承受的职业紧张因素指标得分高于乌鲁木齐市脑力工作者常模.医师群体职业紧张状况最重.新疆三甲医院医务工作者职业任务和个体紧张反应得分高于西南地区职业人群常模.性别男性、高级职称、少数民族、岗位类别是医师、护士是医务工作者职业紧张的危险因素.2)新疆三甲医院医务工作者心理健康等级中的良好、普通等级所占比例低于全国常模.职业紧张与职业倦怠情况较重.已婚、本科学历、体育锻炼、个体应对资源、工作投入是心理健康的保护因素,职业紧张、职业倦怠是心理健康危险因素.3)新疆三甲医院医务工作者工作能力处于中等及以上的达91.5%.职业紧张、职业倦怠与工作能力呈负相关,个体应对资源、工作投入、心理健康与工作能力呈正相关,通过构建影响工作能力的结构方程模型显示,职业倦怠、工作投入、心理健康是与工作能力相关性较强的因素.


https://www.mbalunwen.net/jinri/76807.html

第三篇本科护士论文范文模板:促进护理教育发展的策略研究

护理是一门“以人的健康服务”为主的专业,随着医学模式转变、健康观念的更新、疾病谱的变化、卫生保健体制革新,特别是经济全球化发展,我国护士队伍从以中专为主体转向中专、大专、本科多层次教育的方向发展.然而,现存护理教育4个培养层次(即,中职、高职、本科、研究生)之间尚未实现无缝衔接的教育体系,由于培养目的、课程设置等原因,高职专科毕业生通过考试、职业资格准入等的学习上升路径被阻断,高职专科护理教育成为终结性教育.这不.仅阻碍了我国护理教育人才培养的效率,造成了重复性培养的资源浪费,也不利于集约行业及教育资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提出,到2015年,全国注册护士总数达到286万,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为2.07.全国护士队伍中,大专以上学历护士应当不低于60%.但是,护理人员职业流动性大、护理队伍结构层次参差不齐、护理教育培养目标单一课程设置不科学合理等问题的存在阻碍了护理教育可持续性发展.

对已有的研究进行梳理发现,从护理教育体系角度进行实证研究,并给出策略指导的文章十分有限.为了科学合理地对护理教育发展给出政策性、策略性指导,并保证护理教育实施的质量和效率,需要认真调查、分析、研究和解决护理岗位人才需求和护理教育之间的矛盾,把他们转换成有力的支持力量.

本研究以我国护理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基点进行系统研究,通过国内外护理教育制度和模式比较;了解典型区域护理队伍现状和人才培养需求;分析我国护理教育层次体系、规模与质量、教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差距和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形成促进护理教育可持续发展和专业人才培养的策略思路.

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

1、阐述健康的内涵和社会价值、界定护理的概念、护士角色定位和护理教育的起源、探讨了护理教育的特征.

2、护理教育发展相关政策的出台是保证我国护理发展的制度基础.在一系列政策制度的保障下,学者开始关注护理教育的科学性发展,对现有护理教育研究进行了分类归纳.

3、借鉴美、英、日、澳四国护理教育发展经验,从培养目标、教育制度、课程改革和质量监督四个环节出发,对护理教育发展进程进行剖析,并探讨了四国护理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

4、选取全国东中西部20个省市37所开办高职护理专业的院校以及相对应300家教学医院,分别进行护理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和护理专业教学现状调研,以便为我国护理教育改革提供事实依据.

5、从护理教育层次体系、人才培养与需求适应机制和构建贯通课程体系等三个维度对我国护理教育的改革形成标本兼治之策.

本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

1、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下,护理不再是单纯的疾病护理,而是转向“整体人”,涵盖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等各方面的健康需求,护士的角色也相应地从护理的实施者,拓展为教育者、咨询者、健康生活方式的倡导者等.护理模式转变可以促进护理人员职业发展、实现护理教育自身发展、落实“健康中国2020”战略目标.

2、医疗改革过程中,护理专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健全(涉及医疗机构管理、妇幼与社区、医院感染管理、突发卫生事件应急等),给护理教育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时从国家层面上指明了护理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及发展方向.而有关护理教育的研究内容也有所拓宽,如护理法律、护理人才培养目标、师资培养,各热点领域的研究视角更加贴近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操作层面,更加有利促进护理教育体系的建立.

3、尽管美、英、日、澳四个国家护理教育发展各具特色,但均形成了完善的护理人才培养体系,并且各层次之间的无缝衔接成为其发展的共同趋势.培养目标多元化、教育制度体系化、课程改革市场化和质量监督健全化等共同构筑了西方护理教育可持续发展模式.

4、分析调研数据发现,我国护理教育与专业人才需求存在差距:护理教学尚无统一规范;培养规模大、质量不高;各层次护理教育的培养目标比较单一;课程设置偏重学科性质与岗位细化不符;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受到忽视;缺乏科学评价教学质量的标准和体系.

5、为实现“三层多元”的护理教育体系,使护理教育真正成为一种职业类型教育,而非学历终结教育,论文提出了“建立以护理程序为主线、实施全面整体护理为教学标准、相互衔接可持续发展的护理教育层次结构体系.既有高端学术型教育、中间层次技术型教育,还有基础实用型教育,配合各种人文素质培养和在职继续教育,以培养护理行业的决策层、管理者和实施人”的策略思路,并列举了相应的措施:①治标之策:科学制定护理教育“十二五”规划,明确护理专业层次性培养目标,对接岗位任务设置护理课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建立护理教育质量评价体系;②标本兼治之策: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与需求的动态适应机制,完善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护理职业教育体系,优化院校有效衔接合作育人的管理体制,参照国际理念制定中国护理教育标准,积极营造促进护理教育持续发展的社会环境.

第四篇本科护士论文范例:中、英、美大学护理本科专业课程比较研究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人口老龄化的压力、社会健康需求的变化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医疗保健制度改革,促进了护士职业角色的重新定位.护士不仅是高质量、高技术护理的提供者,而且是初级卫生保健的主力军、健康教育的主要力量,是医疗保健团队的平等合作者.围绕护士角色功能的扩展和重新定位,在借鉴国际护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我国的护理本科教育调整了护理本科培养目标、学制、学位,改革了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及教学组织,从宏观层面建立了较为科学合理的护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我们发现对护理本科专业课程的研究探索不够,多数课程的理论体系与教学内容仍依附于传统的以生物医学模式为基础的医学教育,强调疾病和治疗的多,讲病人与家庭社会、护理和预防的少,与专业角色定位和培养目标不符.本研究通过比较中英美三国成人护理/内外科护理课程,反思我国现行课程的不足,提出课程改革的建议.

本科护士论文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本科护士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8000字硕士论文、10000字硕士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8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护士学科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本科护士论文范文选题
第一部分:在阐述现代教育理论、课程理论和护理理论的基础上,建立比较研究方案.研究方案包括: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比较原则和比较框架,并界定了比较要素的含义.

第二部分:分别对三国成人护理/内外科护理课程现状和特点进行了描述性研究.

中国大学6所大学的内外科护理课程具有以下特点:(1)课程名称结构内容基本统一.5所大学分别开设《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全部采用人民卫生出版社的统编教材,1所大学突破内外科护理的学科限制,开设《临床护理学Ⅰ》,使用自编教材.课程的主要结构内容基本相似.(2)学科知识体系系统完整.临床护理专业课程全部按照临床医学分科设置,内外科护理的课程结构内容全部按照临床医学二级学科到*学科的形式构建,每个分科系统按照总论到各论的逻辑顺序展开,具体疾病内容应用护理程序组织.(3)生物医学模式痕迹明显.

第五篇本科护士论文范文格式:军队院校护理学专业教育标准的研究与构建

目的:

建立能突出军事素质特色,适应现代高新技术战争需求的军队护理人才素质质量结构理论模型和军队院校护理学专业建设结构理论模型,并在此模型的基础上构建具有良好军队适应性的我军院校护理学专业各层次人才教育标准,为有效地规范和调控我军医科院校护理人才培养提供参照标准.

方法:

1.通过文献研究,把握国内外、军地护理学及相关教育标准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获取国内外、军地有关护理学以及医学的教育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对标准的内涵、结构和性质进行梳理和分析.

2.对美国护理教育认证体系开展个案研究,包括了解美国护理教育的认证发展史、对教育标准开展内容分析和层次分析、认证机构的横向比较和历年标准的纵向比较,从而了解国际先进水平的教育标准研究趋势和特点.

3.通过比较研究,筛选军队护理人才专业素质及专业建设中所需的特有指标.

4.通过理论研究和专家工作会议,构建军队护理人才素质质量结构理论模型和军队院校护理学专业建设结构理论模型及军队院校护理学专业认证模型.

5.通过专家咨询,修订、完善《军队院校护理学专业教育标准》.

结果:

1.界定了研究的相关概念,总结归纳了教育标准的类型、功能,搜集、分析了国际上现有的护理及相关权威标准.

2.全面了解、分析了美国护理学专业认证体制.包括认证宗旨、发展史.其中认证组织具有数量多、发展专业化的特点;教育标准既有针对学校办学过程的过程标准又有针对毕业生质量的本质标准,并朝着宏观、灵活的趋势发展.认证程序都注意充分发挥院校的自主权和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认证费用支出明确,可以避免铺张浪费、虚假歪风等事件的发生.

3.总结、分析得出目前教育标准的研究方法具有以下共同点:①由专门的机构组织人员承担标准的构建;②方法学上均使用了文献研究和专家咨询.③注重代表不同利益人群的公众意见的征集.

4.对《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的内容进行比较研究,理解和明确教育标准的定位和标准制定的粗细程度;对《军队院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价方案》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的评估指标进行系统比较研究,解析出军队教学评估所特有的领域和指标;对军队和地方院校的护理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比较研究,得出军队院校在各层次护理人才培养上所特有的态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要求;分析未来高新技术战争对军队卫勤保障和护理提出的新要求,结合有关伊拉克战争、海湾战争、越南战争等有关军队护士战争救护的文献报道,得出战争对军队护理人才专业素质提出的特殊要求.

5.从教育的概念研究出发结合文献研究,提出了本研究的教育4要素说:教育目的、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资料;明确了4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得出护理学专业建设中涉及的基本领域.

6.以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和斯塔弗尔姆的“CIPP”教育评价模式理论为指导,借鉴前期相关研究成果,构建完成了“军队护理人才专业素质质量结构理论模型”和“军队院校护理学专业建设要素结构理论模型”.

7.在理论研究和专家会议的基础上,确立了教育标准构建的原则,完成《军队院校护理学专业教育标准》(征求意见稿)的撰写,并通过专家咨询进行了修订.

结论:

1.本研究总结、分析了国际上现有的护理及医学的教育标准,包括其内容、性质、功能以及建构程序与方法,为我国护理及其他专业教育标准的构建提供了内容和方法学的参考,有利于推动我国护理教育与国际护理接轨.

2.本研究构建的军队院校护理学专业教育标准体系,具有突出军队需求,强化专业特色,彰显分类指导的功能,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将为我军护理学专业认证体系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本研究构建了一套涵盖军队院校专、本、硕、博四个层次的完整的教育标准体系,为军校护理学专业不同层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和分层认证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今后我国各层次护理学教育标准的构建提供良好的借鉴.

4.今后应以标准为起点,积极开展军队院校专业认证体系的构建.对认证体系的构建有以下几点思考:以法律为框架,规范认证活动;以理论研究为先导,指引认证实践;以标准为依据,筛选认证指标;以*组织为平台,健全认证机构;以认证方案为指导,实施认证活动.

该文是本科护士论文范文,为你的写作提供相关参考.

本科护士引用文献:

[1] 热门本科护士论文选题 本科护士论文题目如何取
[2] 最新本科护士论文参考文献 本科护士参考文献有哪些
[3] 本科护士论文提纲范文大全 本科护士论文大纲怎样写
《本科护士论文范文参考 本科护士毕业论文范文[精选]》word下载【免费】
本科护士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