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格式 > 文章内容

icu护士论文范文参考 icu护士毕业论文范文[精选]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icu护士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01

icu护士论文范文

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icu护士论文范文参考: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循证护理认知与实践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2. 第二篇icu护士论文样文:ICU机械通气病人重症监护体验研究
  3. 第三篇icu护士论文范文模板:深圳市公立医疗机构内部设置和人力资源配置标准研究
  4. 第四篇icu护士论文范例:综合医院临床护士胜任力研究
  5. 第五篇icu护士论文范文格式:护理硕士专业学位临床实践培养模式研究

★本文是100篇免费关于icu护士论文范文,均为免费优秀可做为icu护士相关参考文献,是icu护士相关毕业论文写作必备的免费论文范本格式模板,【快快阅读吧!】

第一篇icu护士论文范文参考: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循证护理认知与实践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研究背景和目的

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 ICU)是对危重症患者提供生理功能严密监测及有效及时的诊治的场所,其中呼吸机辅助的机械通气已成为危重症患者呼吸支持的一种常用治疗及生命支持手段.目前,机械通气在ICU中使用非常普遍.Esteban等2000年通过对北美、南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412个内科、外科ICU病人情况的大型调查显示,ICU患者中39%接受机械通气治疗.但是在使用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时,患者可能会发生一些通气相关性并发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VAP)就是其中的一种并发症.

随着人们对机械通气研究的逐步深入,降低通气相关性并发症和易于脱机的机械通气策略已经使诸多危重患者受益,但是VAP感染率仍居高不下.研究发现接受机械通气患者中VAP的发生率为8%-28%,死亡率可达24%-76%,死亡风险增加了2-10倍.VAP可使机械通气时间延长10-32天,ICU住院时间延长9天,额外增加医疗费用约US$40000.

降低VAP的措施越来越受到重视,世界各国家各组织纷纷发布了降低VAP的相关指南,如2004年由加拿大危重病学会和危重病临床试验组的联合组成的一个专家委员会制定了以循证医学为依据的VAP临床预防指南.随着循证医学理念的不断普及,“循证实践指南”在医疗护理服务过程的作用显得尤其重要.降低VAP的循证护理能有效降低VAP的发生,且简单可行、安全、成本较低.但是,降低VAP相关指南的发布,并没有带来临床实践改变的预期效果.2003年,Ricart等发现在ICU护士中不依从率达到22.3%.在西班牙ICU中,也同样发现预防与诊断过程与循证推荐差异显著.针对VAP循证指南临床实践依从性不佳的情况,国外学者对此进行了调研分析,试图找出其影响因素.但是所采用方式大多是主观片面调查常见因素,未能从理论角度完整地系统评价护士临床实践,并由此切实指导临床行为的改善.

在国内,降低VAP循证护理的认知、临床实践现状研究较少,尤其是综合分析比较认知与实践及科学分析临床实践影响因素尚缺乏研究.本研究旨在分析目前在重视培训的环境下,护士循证护理知识掌握程度及临床实践的依从性现状及两者间的一致性,并通过系统评价找出其影响因素,对干预对策进行分析与研究,旨在为临床预防VAP实践改善提供可靠依据.

研究方法

1、基于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美国胸科协会、加拿大危重病学会发布的预防VAP循证指南,以及Medline数据库文献检索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及随机对照实验总结的最佳实践,结合中国临床文化自行设计ICU科室降低VAP措施调查问卷,经由Delphi专家咨询法测定其效度.检索中文数据库中多省市ICU护士的Email地址.通过Email对ICU护士发放问卷,调查其所在的ICU科室降低VAP的整体实践现状.

选取广东省为调查点,采用方便抽样法,对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汕头、湛江、清远、阳江八地市22家*医院的ICU护士进行邮寄问卷调查.分析ICU护士降低VAP临床实践的特点,比较护士具体实践与科室护理质量标准、国际循证指南的一致性.

2、参考循证指南项目及国外“重症护士预防VAP循证指南知识问卷”,结合本科室护理实践责任范畴与制定的护理措施标准,自行设计“ICU护士呼吸机相关肺炎知识调查问卷”.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广州某三甲医院重症医学科全体护士为研究对象,由研究者直接向护士发放问卷,调查降低VAP循证知识现状.

选取循证知识调查中认知较好的两项----床头抬高、气管插管气囊压作为临床实践监测项目.以与知识调查中相同工作场所的重症医学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在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中,由研究者在每个工作日(周一至周五),按照方便抽样的方式,选取6-7名患者作为当日研究对象,在任一时间点对监测项目直接测定.使用量角器测量床头抬高角度,使用气囊压力仪测定气囊压,对临床实践进行现状调查,以分析比较循证认知与临床实践的吻合度.

3、在PsycArticles、Nursing consul、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进行检索,以(",nurse",OR ",nurses", OR ",Nursing staff OR ",Nursing staffs",) AND (",Behaviour", OR ",intention",) AND ",Planned Behavior",为检索方式,同时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和万方资源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对基于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的护士临床实践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进行系统评价,以分析护士临床实践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改善策略.

4、关注时间对临床循证实践的影响,采用方便抽样法,选择2011年4月入住某三甲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全部患者,以中文版护理活动评分量表(NAS)为研究工具,由一名有NAS使用经验的研究者每日8:00按照NAS上的护理工作项目,根据护士每日工作记录及医疗病历,评估所有患者前一日所需的护理工作量,同时收集患者基本资料、临床疾病资料并进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记录住院时间及结局.结合患者特点及科室人力资源,分析NAS得分的影响因素,以提出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方案,以在有限的资源内提高护士的时间效能,帮助改善护理临床实践.

5、关注影响床头抬高循证实践囚素中存在的知觉行为控制因素,为解决措施认同问题,对床头抬高降低VAP的效能进行研究.选取某三甲医院重症医学科机械通气24小时以上的患者,根据入科时间按照随机数字表,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不给予任何额外干预,遵从护士常规护理方法;45°,组,研究者给予将床头抬高至45°,的干预,余护理措施同对照组;30°,组,研究者给予将床头抬高至30°,的干预,余护理措施同对照组.由研究者每日8:00-18:00中每小时观察、测量并调整床头角度,嘱托当班护士将床头摆放于研究角度.使用床头指示卡维持床头角度,并用量角器对角度进行测定.研究终止指标:病人拔管、出科或死亡.

研究结果

1、多省市ICU科室降低VAP临床实践现状调查显示:接受调查的ICU科室中,56.5%具备感染控制护士;口腔护理实践中,1.7%的ICU使用指南推荐的氯己定作为口腔护理溶液,21.7%采用了牙刷刷牙的口腔护理循证措施,大部分口腔护理频率为12h/次;肠内营养实践中,76.1%的ICU执行间断性鼻胃管肠内营养中每次鼻饲前评估胃残留量,79.5%在持续性鼻胃管肠内营养中每4-8小时监测胃残留量;体位护理实践中,91.3%的ICU最常采用半卧位,63.0%运用角度卡评估床头抬高角度;呼吸管道管理实践中,34.8%的ICU使用密闭式吸痰系统,45.7%每8小时测定气囊压,41.3%使用持续或间断的声门下吸引;手卫生实践中,91.3%的ICU反映“一直”或“频繁”执行手卫生标准.

广东省ICU护士临床实践现在调查显示:ICU护士降低VAP临床实践行为与科室护理质量标准吻合度的分析中,将吻合度分为1-5五个等级(≥83.3、66.7%、53.3%、33.3%、≤16.7%),12.5%的回答者实践行为吻合度达第1等级,达第2、3、4、5等级吻合度的回答者分别占25.3%、29.4%、17.4%、8.1%.具体的临床实践分析中,在口腔护理方面,30.4%的回答者使用指南推荐的氯己定作为口腔护理溶液,55.1%依然选用理盐水,81.0%选用棉球作为口腔护理用具,大部分口腔护理频率为2次/天.肠内营养实践中,在间断性鼻胃管肠内营养时97.0%执行每次鼻饲前评估胃残留量,在持续性肠内营养时94.8%每4-8小时监测胃残留量;体位护理实践中,91.5%的回答者最常采用半卧位,66.6%“一直”或“频繁”运用角度卡评估床头抬高角度;呼吸管道管理实践中,31.0%的回答者使用密闭式吸痰管,78.9%按需吸痰,68.0%每4-8h测定气囊压,有53.2%不使用持续性声门下吸引;手卫生实践中,99.2%的回答者自我评价“直”或“频繁”执行手卫生

2、降低VAP循证知识现状调查结果显示:“使用呼吸机的病人在无禁忌症的情况下应将床头抬高30-45°,”的回答正确率为97.2%,“气管插管气囊压应维持在20-30cmH2O",回答正确率为100%,“使用声门下吸引”的回答正确率分别为88.9%,“鼻饲前胃残留量的测定知识”回答正确率为22.2%,“呼吸机管道的更换”回答正确率为13.9%.


https://www.mbalunwen.net/junshi/76424.html

护士循证认知良好的前提下,护理项目的临床实践现状研究结果显示:临床实践调查*测量床头抬高152次,其中机械通气患者74次,非机械通气患者78次,两类患者床头抬高的角度没有显著差异.在机械通气患者中,床头抬高最小10°,,最大52°,.其实践符合30-45°,标准的仅25次,符合率为33.8%.64.8%的床头角度不足30°,.

共测量气囊压122次,其中机械通气患者80次,非机械通气患者42次(带气管插管下自主呼吸).在机械通气患者中,气囊压最小2cmH2O,最大100cmH2O.其实践符合20-30cmH2O标准有32次,符合率为40.0%.43.8%的压力不足,16.2%的压力过大.

3、文献系统评价结果显示:共12篇符合纳入标准而列入系统评价中,基于TPB理论的模型对行为意向的预测效能R2范围为15.5%-88%,其平均权重R2为53.5%(研究数12,护士总数5107).10项研究均表明态度对行为意向的明显预测效益,其余2项研究中未能预测的行为意向有关HIV/AIDS患者护理及手卫生;9项研究认为表明主观规范对行为意向有明显预测效益.其作用较弱的行为意向为HIV/AIDS患者的护理、SARS患者的护理及冠心病指南中戒烟建议依从行为;仅有一项研究反映知觉行为控制在预测行为意向中不起作用.研究者对基预见理论框架进行了扩展,护士的知识、过去的经验、实践能力、工作年限、护理单元活动强度等加入理论框架中,加大了对行为意向的预测及解释能力.

4、影响临床循证实践的时间因素对策分析结果显示:患者住院期间NAS得分为32.2-80.1分,平均56.0±,9.7分.每日患者人数为14-25例,平均18.5±,2.5例.每日护理工作量为187.5-301.2工时,平均231.4工时.每日不足的工时为27.7-111.8工时,平均69.0工时;每班需增加1-5名护士,平均3名.机械通气患者NAS平均分为59.2±,8.2,非机械通气患者NAS平均分为51.4±,10.1,两组得分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等于0.013).用单因素分析探讨护理工作量的预测因子,结果表明疾病严重度(p等于0.014)、通气方式(p等于0.013)、结局(p等于0.006)是护理工作量的影响因子

5、影响临床循证实践的措施认同对策分析中床头抬高护理措施实施效能研究结果显示:共收集了44例,其中对照组15例,30°,组15例,45°,组14例.对照组6例(40.0%)发生VAP,1例为微生物证实,5例为临床怀疑;30°,组4例(26.7%)发生VAP,1例微生物证实,3例临床怀疑;45°,组3例(21.4%)发生VAP,2例微生物证实,1例临床怀疑.三组间未能发现统计学差异(p等于0.541).三组间机械通气时间、整个ICU住院时间及死亡率也未发现统计学差异.

研究结论

1、多省市ICU科室临床实践调查结果可供参考:感染控制护士未普遍配备,肠内营养实践与手卫生执行较好,口腔护理实践与国际循证指南标准差距较大,呼吸管道管理及体位护理实践执行还有待改善.

广东省ICU护士临床实践调查中,护士的临床实践与科室护理质量标准存在一定的距离,总体实践现状与多省市ICU科室临床实践调查结果类似,但呈现出与国际循证指南标准更接近的趋势.

2、通过科室培训等措施,ICU护士降低VAP循证护理的认知状况较好,但是需要注意加强护士主动的循证护理意识,并通过主动连续的教育更新并巩固知识架构.

护理人员降低VAP的临床实践与循证认知不吻合,依从性差.而且临床实践活动中未能考虑不同类型患者个体化的护理,需要理解特定循证指南的适用人群,以评判性思维提供护理服务.

3、影响护士临床实践行为的因素不仅仅是知识,还包括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资源、环境支持、时间等.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变量能够解释并预测护士的临床行为,可以依据综合理论框架的主要影响因素设计干预方案来促进护士行为的发展或改善.

4、ICU内护理人力资源缺乏,护士工作负荷重,用于每位患者的护理时间有限,会对护士的临床循证实践有影响.在现有人力资源下,我们推荐科室按照1名护士负责3名患者的比例进行基础排班,其中1名患者为机械通气患者,其余2名为非机械通气患者;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考虑安排有经验的护士去照护这些患者,有条件的可以适当增加助理护士辅助;对于科室总体NAS护理工

第二篇icu护士论文样文:ICU机械通气病人重症监护体验研究

研究目的:

随着医疗护理科学与技术的进步,机械通气作为一种重要的呼吸支持手段,其应用也更加频繁.目前机械通气是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衰竭、呼吸功能不全以及全身麻醉术后等病理过程的必要支持技术.一般来讲,监护室里接受机械通气的病人往往病情较重,他们不仅要忍受住院和躯体疾病本身引起的不适和痛苦,还要承受机械通气插管带来的许多痛苦.这类病人要依赖呼吸机维持生命,依赖护士满足其基本需要,人工气道的建立导致病人不能说话,使其与外界的沟通出现障碍,病人不能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因此,机械通气治疗在挽救了病人生命的同时,也给病人带来许多不良的心理和生理体验,病人在治疗过程要经历许多身体、认知和情感的威胁.甚至有的病人身体康复出院后,其重症监护体验会持续很长时间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鉴于此,本研究欲对中国有创机械通气病人的重症监护体验及其相关因素进行深入研究,以期达到以下目的:

1.定性分析机械通气病人的重症监护体验,能够扩展护士重症监护方面的知识,增进医护人员对病人体验的理解.

2.初步编制机械通气病人重症监护体验问卷,并进行信度、效度检验,为下一步定量研究奠定基础.

3.定量分析病人的重症监护体验状况及影响因素.

4.发展促进病人护理效果的临床策略,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取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综合分析机械通气病人的重症监护体验及影响因素.

1.研究1:采用深入访谈法访谈ICU中经历过机械通气治疗、年龄在18岁以上的患者,访谈时在病人同意的情况下对访谈内容录音,资料的整理和初步分析与资料的收集同步进行,每次访谈结束后尽早将录音逐字逐句的整理成文字,本研究收集资料到第11个病人时,资料出现饱和现象,访谈结束.采用现象学分析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提炼出有创机械通气病人的重症监护体验.

2.研究2:根据文献及访谈结果,初步编制了包括50个项目的机械通气病人的重症监护体验问卷.这些项目几乎涵盖了病人重症监护体验的各个方面.请富有重症监护经验的3名医生、4名护士以及1位心理学专家对问卷的项目进行内容效度评定,并根据专家的反馈意见,对问卷项目进行删除、补充和修改.选取经历过机械通气病人进行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92份,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提出有创机械通气病人重症监护体验的主成份.

3.研究3:在对研究2中选取的研究对象进行重症监护体验调查的同时,收集病人年龄、性别、疾病严重程度等人口学和疾病状况.将有效问卷的全部数据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分析.采用描述性分析法分析病人的一般情况及重症监护体验状况、单因素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以及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用以分析影响病人重症监护体验的相关因素.

研究结果:

1.研究1:通过深入分析来自机械通气病人重症监护体验的访谈资料,提炼出有创机械通气病人的重症监护体验包括5个主题:身处异常的环境、忍受折磨与痛苦、遭遇心理威胁、寻求支持与帮助、自我反思,每一个主题又包含若干个亚主题.

2.研究2:将初步编制的机械通气病人重症监护体验量表在研究对象中试测,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条目筛选和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出包含23条目的机械通气病人的重症监护体验问卷,该问卷包含五个维度,即环境评价、技术体验、认知与感觉改变、人际支持需求、治疗与病情信息.五个维度可累计解释总方差的52.495%,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 a等于0.80.

3.研究3:定量分析机械通气病人重症监护体验现状及相关因素,结果显示:①机械通气病人经历了中等程度以上的重症监护体验,其中得分最高的是人际支持需求维度,得分最低的是认知与感觉改变维度,②机械通气持续时间、疾病严重程度、婚姻状况、年龄是影响机械通气病人重症监护体验的主要因素,且机械通气时间越长,病情越严重、缺乏婚姻支持,病人的年龄越小,病人的重症监护体验得分越高,不良经历越多.复相关系数R为0.552,决定系数R~2为0.305,即这四个变量能预测30.5%的总分变异.

研究结论:

1.经过深入分析发现,虽然每个个案的身心体验有所不同,但也有许多共性之处,总体来讲,病人的重症监护经历是令人痛苦、恐惧的,机械通气病人的重症监护体验可提炼出5个主题:身处异常的环境、忍受折磨与痛苦、遭遇心理威胁、寻求支持与帮助、自我反思.

2.初步编制的机械通气病人重症监护体验量表可分为五个维度:环境感受、技术体验、认知与感觉改变、人际支持需求、治疗与病情信息.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可以用于进一步研究.

3.机械通气治疗病人在ICU经历了中等程度以上的重症监护体验,反映最为强烈的是较弱的人际支持,反映最低的是不良的认知与感觉.

4.机械通气持续时间、疾病严重程度、婚姻状况、年龄是影响机械通气病人重症监护体验的主要因素,且机械通气时间越长,病情越严重、缺乏婚姻支持,病人的年龄越小,病人的重症监护体验不良程度高.

总之,研究结果提示,机械通气治疗的病人经历了许多不良的重症监护体验,这些体验不但受人口学因素的影响,而且受到病人的健康状况的影响.因此,对重症病人除了采取措施救命以外,还应理解病人的重症监护体验,并进行相应的干预,以改善病人的体验,增进病人的预后,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第三篇icu护士论文范文模板:深圳市公立医疗机构内部设置和人力资源配置标准研究

研究目的制定深圳市公立医疗机构内部科室设置及人力资源配置标准.

研究内容

1、*综合医院、二级综合医院科室配置标准,

2、*综合医院、二级综合医院各科室医生和护士配置标准,

3、*综合医院、二级综合医院各类卫生人员配置标准.

研究方法

1、文献法,

2、关键人咨询法,

3、现场调查,

4、集中分析法.

icu护士论文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icu护士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5000字学校学生论文、2500字本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3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icu护士学科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icu护士论文范文选题

研究结果

1、不同城市间,深圳市卫技人员构成比为80.46%,后勤人员构成比11.07%,均排名第一,管理人员构成比5.41%,是最后一位;其他技术人员构成比也是倒数第二位.在不同城市间卫技人员构成比的比较中,深圳市医生构成比39.68%是第一位,其他卫生技术人员构成比6.64%,是倒数第一位.深圳市医院医生人均每日担负诊疗人次为14.172,排名第一;其人均每日担负住院床日为1.072,排名倒数第二.

2、*综合医院的标准配置为:①临床-门急诊-内科系统;包括急诊科、门诊部等20个科室.②临床-门急诊-外科系统;包括心血管外科、胸外科等19个科室.③临床-住院-内科系统;包括ICU、儿科等17个科室.④临床-住院-外科系统;包括骨关节外科、脊柱外科等18个科室.⑤医技科室包括病理科、超声影像科等15个科室.⑥行政职能科室包括保卫科、财务科等18个科室.

3、*综合医院的各科室人员标准配置为:①某科应编医生数等于某科日均诊疗人次÷,医生标准每小时诊疗÷,6小时÷,0.65.其中医生标准每小时诊疗因科室不同而不同.②某科应编管床医生数等于床位数×,标准床位使用率(93%)÷,每医生标准分床位数÷,0.65.其中每医生标准分床位数因科室不同而不同,范围在3.0-10.2之间.③二线医生数等于二线医生与管床医生比例标准×,管床医生数,其中二线医生与管床医生比例标准内科为0.63,外科为0.58.④急诊科、门诊部、体检科、口腔科门诊科室标准医护比分别为:1:1.55-1.90、1:0.85-1.92、1:0.61-0.84、1:0.58-0.83.⑤住院科室护士人员配置以床护比的方式进行测算,其各科室标准床护比范围在0.3-2.7之间.

4、二级综合医院的标准配置为:①临床-门急诊-内科系统;包括急诊科、儿科等8个科室.②临床-门急诊-外科系统,包括骨科、耳鼻咽喉科等8个科室.③临床-住院-内科系统,包括骨科、泌尿外科等6个科室.⑤医技科室包括病理科、超声影像科等9个科室.⑥行政职能科室设置标准为:保卫科、财务科等15个科室.

5、二级综合医院的各科室人员标准配置为:①某科应编医生数公式同上.其中医生标准每小时诊疗人才因科室不同而不同,范围在2.3-7.2人之间.②某科应编管床医生数公式同上.其中每医生标准分床位数因科室不同而不同,范围在3.0-10.1之间.③二线医生数等于二线医生与管床医生比例标准×,管床医生数,其中二线医生与管床医生比例标准内科为0.51,外科为0.43.④急诊科、门诊部、体检科、口腔科门诊科室标准医护比同上.⑤住院科室护士人员配置以床护比的方式进行测算,其各科室标准床护比范围在0.3-2.7之间.

6、根据床位数计算各类医院各类卫生人员数:①*综合医院,其标准按门诊日均诊疗人次与床位比例在4.9:1制定,其行政管理占总编的5.2-6.7%,其他技术人员占总编的2.1-3.6%;卫生技术人员占总编的89.7-92.7%.②二级综合医院,其标准按门诊日均诊疗人次与床位比例分别按照6.1:1和10.7:1制定,在床位400以下的二级综合医院中,行政管理占总编的6.7-8.2%,其他技术占总编的2.4-3.9%;卫生技术人员占总编的87.9-90.9%;床位400以上的二级综合医院,行政管理占总编的5.6-7.1%,其他技术占总编的2.9-4.4%;卫生技术人员占总编的88.5-91.5%.

7、根据工作量计算各类医院各类卫生人员数:①*综合医院、床位400以下的二级综合医院、床位400以上的二级综合医院的医生标准日均诊疗人次范围分别为:33.7-43.1、21.5-30.7、25.2-33.4.②某医院应编急诊一线医生数等于某医院急诊日均诊疗人次÷,医生标准日均诊疗人次÷,0.65÷,中夜班医生日诊疗人次弹性系数.其中医生标准日均诊疗人次范围同上;各类综合医院的中夜班医生日诊疗人次弹性系数分别为:0.330、0.299、0.338.③急诊二线医生数等于急诊一线医生数×,急诊二线医生与一线医生比例.其中*综合医院、床位400以上的急诊二线医生与一线医生比例分别为:0.607、0.463.④某医院健康检查应编医生数等于某医院健康检查人次÷,26.40÷,0.65.⑤各类综合医院的每管床医生标准分床数范围分别为:9.5-10.4、9.5-11.4、10.3-10.8.⑥某医院二线住院医生应编人数等于某医院管床医生应编人数×,二线医生与管床医生标准比例.其中各类综合医院的二线医生与管床医生标准比例范围分别为:0.533-0.682、0.394-0.613、0.392-0.534.⑦某医院应编临床医生总数等于应编门诊白班医生数+应编急诊一线医生数+应编急诊二线医生数+应编管床医生数+应编住院二线医生数+应编健康检查医生数.某医院应编医生总数等于某医院应编临床医生总数÷,0.90.⑧某医院应编住院护士数等于床位数×,床位与住院护士的标准比例×,实际床位使用率÷,93%.各类综合医院的床位与住院护士的标准比例范围分别为:0.488-0.711、0.354-0.443、0.369-0.506.某医院应编门诊护士数等于应编住院×,护士门诊护士与住院护士的比例.其中各类综合医院的护士门诊与住院护士的比例分别为:0.395、0.487、0.34.⑨某医院应编其他各类卫技人数等于临床医生数×,其他各类卫技人员与临床医生比例.各类综合医院的药剂人员与临床医生数的标准比例范围分别为:0.120-0.152、0.157-0.185、0.142-0.193;检验人员的比例范围分别为:0.085-0.110、0.146-0.191、0.082-0.106;其他医技人员的比例范围分别为:0.101-0.180、0.118-0.194、0.130-0.267;其他技术人员的比例范围分别为:0.058-0.100、0.053-0.119、0.070-0.1658.

研究结论

1、深圳市卫生人员和卫技人员的配置与既往标准和其他地区的差异较大,不能完全参照既往标准和其他城市的情况进行深圳市卫生人员的配置,必须制定符合深圳实际的卫技人员配置标准.

2、深圳市医院门急诊病人和健康检查人次多,其每百门诊人员人次远远小于全国水平;深圳市医院每医生和护士承担住院病人人数较合理,各类医院有差异.

3、深圳市各类医院的工作效率不同,相对而言,*综合医院的工作效率最高.

4、深圳市各类医院的各类卫生人员的比例构成差异较大.

5、深圳市医院工作效率较高,全国所有省市中排名第10,必须根据效率系数对人员配置数量进行调整.

建议

1、增加门诊医生和医技人员配置,适当控制护士配置增长速度,控制药师配置比例,各类医院配置要“求同存异”.

2、医院人员的配置,应以工作量计算,将医生分为门诊白班医生、门诊急诊医生、门诊急诊二线医生、健康检查医生、管床医生、住院二线医生进行测算,护士分为住院护士和门诊护士,并且还应该考虑医院实际占用总床日数,才能使测算的结果科学、合理、可靠,并且具有可操作性.

3、由于深圳市医院缺编过多,建议首先使用工作量的办法确定卫技人员数,逐渐补齐编制,然后考虑利用床位数计算卫技人员数.并且以范围的最小值来计算应编人员数,逐渐以范围的最大值配置工作人员.

4、编制应该优先考虑的人员依次是:高素质、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放射、超声、检验人员、其他医技人员、行政管理人员;护理人员和药剂人员也很重要,考虑到可以替代性以及今后可能实行的“医药分家”,可以在护理和医技的关键岗位配置编制,其他技术人员在关键岗位配置编制即可.还有经批准设置的非常设岗位可以配置编制人员,如法医鉴定等等.

5、要以社会力量来办医院,而不是医院来办社会.争取逐步将可以外包业务做到“专业外包”,甚至可以将一些药房、部分检验科室等等做到“专业外包”,医院只进行诊断治疗的业务.

6、深圳市医院后勤人员大部分都实行了“专业外包”,可以参照比例按人头补助.

本研究的创新性

1、研究方法的创新.本研究充分考虑医疗专家意见、临床工作实际情况、卫生管理专家的意见,从多角度得出相关的参数值后,对其进行科学的处理.研究将门诊医生分为白班医生和中夜班医生分别来计算,还考虑到全国其他区域的医疗服务效率情况.所得出的结果合理可靠,尚未发现类似的研究方法.

2、提出的概念创新.“中夜班医生日诊疗人次弹性系数”和“效率系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均为首次提出.

不足与需要继续开展的研究

1、由于时间和经费的原因,本研究对医技人员配置的研究仅从整体的角度进行了分析,没有研究各科室内的人员配置.今后可以从设备及工作量的关系角度,对各医疗辅助科室的人员进行确定.

2、研究仅从工作实践和专家的主观感觉对卫生的人力配置进行研究,缺乏更加细致深入的研究.今后可以从工业工程研究的角度,设定医生(或护士)服务某一类病人最合理最科学的流程和时间,得出的参数值将更加精确.

第四篇icu护士论文范例:综合医院临床护士胜任力研究

本研究旨在提取综合医院临床护士胜任力要素并对要素进行分类,开展实证研究并分析影响临床护士胜任力的因素,为综合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及开展深入的临床护士胜任力研究提供依据.

通过文献分析法、文本分析法、关键事件法提取护士胜任力要素;通过德尔菲法确定护士胜任力要素以及要素的分类;编制护士胜任力自评问卷,对护士胜任力要素进行实证研究;通过计算克朗巴哈系数来检验量表的信度,通过相关性分析来评估量表的效度;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考察护士胜任力的影响因素.

确定的*甲等综合医院临床护士胜任力一级要素5项,包括:“知识”、“专业技能”、“社会能力”、“个人特质”、“动机”;二级要素28项,包括:“护理专业知识”、“医学领域多学科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临床护理专业技能”、“科研与创新能力”、“教学技能”、“外语交流能力”、“独立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人际理解和沟通能力”、“关系建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自我控制与管理能力”、“概念性思维能力”、“分析性思维能力”、“弹性”、“管理能力”、“领导能力”、“自我评估能力”、“关注质量与安全”、“信息寻求能力”、“职业价值观与态度”、“主动性”、“乐观自信”、“身体素质”、“成就动机”、“利他动机”、“组织权限意识”.对北京地区*甲等综合医院临床护士胜任力水平的主观自评显示被调查的临床护士胜任力自评总分均值为210.87,达到了总分满分值的75.32%,一级要素的均值范围在6.98~7.68之间,相当于相应维度满分值的70%~78%.二级要素自评得分的均值范围是5.42~8.28之间,不同要素自评得分的差异较明显.40岁以下和40岁及以上年龄组的临床护士在胜任力总体得分和各一级要素得分上均有显著差别,且后者均值皆高于前者.工作年限不足15年、初级职称的临床护士在胜任力水平总体得分和各一级要素得分上均低于工作年限大于15年、中级及以上职称的临床护士.不同学历的临床护士仅在知识要素上的得分具有显著性差异,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临床护士得分高于大专及以下学历的临床护士.专科护士和非专科护士在知识要素上的得分具有显著性差异,专科护士的得分高于非专科护士.N2级别及以下的临床护士在胜任力知识、专业技能和个人特质三个维度的自评得分低于N3级别及以上的临床护士.对编制的《*甲等综合医院临床护士胜任力水平自评量表》信度检验,结果显示量表总体与各一级要素的Cronbach’s alpha值均大于0.85,分半信度系数在0.890~0.933之间.建构效度检验显示,各维度与总体的相对系数均大于0.75.

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文本分析、关键事件访谈法和德尔菲法确定了*甲等综合医院临床护士胜任力一级要素与二级要素,并对临床护士胜任力二级要素进行了分类,其中属于基本胜任力要素的有16项,属于发展胜任力要素的有12项.通过对北京地区4所*甲等综合医院临床护士胜任力的主观自评,显示临床护士对个人的胜任力评价总体较好,认为自己能够胜任目前的临床护理工作,但被调查的护士不同要素的自评得分间存在一定差异.年龄、学历、工作年限、岗位级别、职称和是否属于专科护士是影响临床护士胜任力自评得分的主要因素.《*甲等综合医院临床护士胜任力水平自评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用于*甲等综合医院临床护士胜任力水平的自评研究.

第五篇icu护士论文范文格式:护理硕士专业学位临床实践培养模式研究

背景:临床实践是决定护理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Nursing Specialist, MNS)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也是MNS研究生今后能成为某一专科或专病领域的高级实践护士的重要阶段.由于我国MNS教育刚起步,国内尚无可供借鉴的MNS临床实践培养模式.招收MNS的院校各自按照对MNS临床实践培养的理解,在临床教学安排、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实施存在较大差距,有的甚至与本科生实践教学无明显差异,导致我国MNS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参差不齐.为此,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符合国情和护理人才发展规律的MNS临床实践培养模式,是我国MNS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目的:了解和分析国外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的临床实践培养情况,找出我国目前MNS临床实践培养环节存在的不足,探讨MNS的临床实践能力构成要素体系;探索临床实践培养环节的组成及运行规律;提出MNS临床实践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及构建原则;在此基础上构建MNS临床实践培养模式;并验证模式中提出的MNS临床实践教学策略对提高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有效性.为我国MNS临床实践培养提供较为科学、有效的参考依据,促进我国MNS教育质量的提升.

研究内容与方法:

1.中美护理硕士专业学位临床实践培养的比较研究:应用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及比较研究法,对中美4所大学护理学院硕士专业学位的临床实践培养进行深入剖析,了解各院校临床实践的具体实施情况.应用比较研究法从临床实践各环节要素出发,对专业方向、临床实践目标、临床实践安排、临床实践内容、临床实践教学指导、临床实践评价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我国MNS临床实践培养与国外的异同及存在差距,为MNS临床实践培养模式构建提供依据及方向.

2.MNS临床实践培养模式构建研究:①应用文献研究法提出MNS临床实践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②应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深度访谈法,对本研究的核心概念进行界定;制定相关的调查问卷,调查全国15所护理院校的MNS研究生,了解学生期望通过临床实践学习达到的实践能力及对临床实践过程的看法;通过对我国6所大学护理学院及临床附属医院的13位护理教育和临床护理专家的深度访谈,初步了解专家对MNS研究生应具备的临床实践能力、临床实践培养目标、实践内容、实践方式等的看法,为构建MNS临床实践培养模式奠定基础.③应用文献研究法、模式研究法,提出MNS临床实践培养模式的构建原则,并在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初步构建MNS临床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理论框架.

3.MNS研究生临床实践教学策略研究:采用教育行动研究法,对MNS临床实践培养模式中提出的基于认知学徒制的MNS临床实践教学策略进行了实证研究,探讨该教学策略对提升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科学性及有效性.

结果:

1.MNS临床实践能力概念、内涵及特征:MNS临床实践能力概念,即MNS研究生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能以医学、护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为指导,全面考虑服务对象包括个体、家庭、社区的健康需求,有效地解决临床或专业服务范畴内的复杂护理问题,并为其提供适宜、经济及高质量的健康服务,所表现出来的思维品质和行动能力.MNS临床实践能力的内涵,是由多种能力要素构成的集合体;灵活运用系统知识的能力;侧重于在多变的护理工作情境中有效解决临床复杂护理问题的能力.MNS临床实践能力的特征,MNS临床实践能力的运用是植入到不同的临床工作情境之中,具有情境性特征;MNS临床实践能力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连续体,具有动态性特征:MNS临床实践能力需要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具有可评价性特征.

2.MNS临床实践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及在模式中的逻辑关系: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MNS临床实践培养模式的核心价值,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是MNS临床实践培养目标建立的理论指导,能力本位教学理论为MNS临床实践培养模式环节要素构建提供了基本原则,个性化教育思想为MNS临床实践培养模式环节要素构建提供了基本要求,情境认知学习理论为MNS临床实践培养模式学习环境提供了基本理念.

3.MNS临床实践能力构成要素体系:该体系主要由临床实践动机、临床一般实践能力、临床专业实践能力、临床情境实践能力4个基本构成要素组成.其中临床实践动机包括实践兴趣、成就动机、实践压力;临床一般实践能力包括护理基本操作技能、交流沟通与协作能力、科研能力、教育能力、管理能力、专业发展能力;临床专科实践能力包括专科的理论与实践知识、专科护理操作技能;临床情境实践能力包括发现、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临床决策力、临床执行力.

4.MNS临床实践培养模式:该模式主要由临床实践培养目标、临床实践内容、临床实践教学过程、临床实践考核、临床实践保障机制5个实践环节要素构成.各环节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为:临床实践培养目标是导向性要素,临床实践教学过程是进程性要素,临床实践评价是检验性要素,临床实践保障机制是依托性要素.根据我国生源不同的特点,形成了适用于两类不同生源的临床实践模块.

5.基于认知学徒制的MNS临床教学策略研究证实:该策略有助于MNS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的提升;对激发MNS研究生临床实践兴趣和调动MNS研究生学习积极性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并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该教学策略的应用模型.

结论:

1.界定了MNS临床实践能力的概念、内涵及特征,提出了MNS临床实践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及各理论在模式中的逻辑关系,丰富了MNS教育的理论研究.

2.建立了由4个要素及15个次要素组成的MNS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构成要素体系,为制定MNS临床实践能力考核指标体系提供参考依据.

3.构建了由5个临床实践环节要素组成,且体现不同生源特色的临床实践培养模式,为开展MNS临床实践教学提供了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模式运行框架.

4.验证了基于认知学徒制的MNS临床实践教学策略对提升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有效性,该策略可作为MNS临床实践教学的优选教学策略之一.

本论文可用于icu护士论文范文写作参考研究.

icu护士引用文献:

[1] 经典icu护士论文题目 icu护士论文标题怎样定
[2] icu护士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icu护士参考文献有哪些
[3] icu护士论文大纲模板范本 icu护士论文框架怎样写
《icu护士论文范文参考 icu护士毕业论文范文[精选]》word下载【免费】
icu护士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