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格式 > 文章内容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参考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毕业论文范文[精选]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1-25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

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参考: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2. 第二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样文: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研究
  3. 第三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模板:上海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二十年
  4. 第四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美比较研究
  5. 第五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格式: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现状研究

★100篇免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为您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的优秀范文格式模板参考,【快快阅读吧!】

第一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参考: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实践,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模式,产生了新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建成了专兼结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提高了大学生心理素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也促使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更新理念,从形式到内容进行完善、丰富和革新.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尝试厘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与特点,探析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成绩与问题,提出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对策.对该问题的研究,一方面可以深化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扩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进而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第一章研究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问题,包括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以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性和作用.本文从社会进步、文化传承、自身发展三个维度上探讨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相关概念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性.本文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四个方面的特性:基础性、全员性、互动性和针对性.正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所具有的特殊性,让其具备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奠定大学生健康成才的基础,激励大学生开发潜能积极性的重要作用.第二章研究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文章从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视角着手,展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所凝聚着的高校和社会的共同愿望.从必要性来看,它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迫切要求,是提高育人质量的保证,更是促进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从重要性来看,它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还是提高心理素质的要求,更是营造集体心理的必备条件.第三章考察了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历史过程和经验启示.文章以改变和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地位的重要事件为线索,将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过程划分为恢复、探索和发展三个阶段.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恢复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到1993年恢复心理学科学地位开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逐渐引起学者和教育家的关注,心理咨询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陆续恢复.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阶段:从1994年至2000年以《**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正式颁布,明确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工作内容的重要地位,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得到社会和学校的高度重视.在规范化和制度化的发展阶段:自2001年至今以党和政府陆续发*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形成一揽子从管理到课堂教学的制度,在制度的坚强保证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每一阶段,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都采取一定措施谋求发展,并在诸多方面获得丰硕的成果,取得一定的教育成效.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经验也给未来的发展道路指出了五个方面的启示:一是必须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二是要有与时俱进的制度作保证,三是应紧密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四是需要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五是要有良好的环境氛围.第四章研究了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原因.本研究于2013年12月和2015年2月两次向1604名来自全国52所高校的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学工干部、辅导员发放调查问卷1604份,收到有效问卷1587份,同时与103名被调查者就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障碍进行了格式化访谈.在此基础上分析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五大主要问题:一是工作管理体系庞杂,二是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不够,三是教学安排欠缺规范,四是师资队伍“三化”程度不高.同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矛盾分析法总结出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足,二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缺乏教辅研的有机统一,三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体系尚未完善,四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存在区域和校级差异,五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的力度不够.第五章探讨了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对策.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问题时,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结合中国社会发展现状,结合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对策.首先,要以科学理论作指导,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理论,创新人才观作指导.其次,要丰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体系,增加和调整小康社会的社会适应和人际交往教育,学习能力的元认知和全面化教育,潜能开发教育,社会责任感和职业归属感教育.再次,要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打造和推广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方法,辩证借鉴西方优秀教育方法,合理运用科研教育方法,整合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然后,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积极补充师资队伍,提高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健全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培训体系,改善师资队伍的工作条件.最后,要优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和班级环境.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2500字高校毕业论文、10000字研究生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8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科目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选题

https://www.mbalunwen.net/junshi/92260.html

第二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样文: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研究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伴随社会的飞速发展及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生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不断加剧,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能力的呼声日益高涨,心理健康教育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并愈益彰显其独特的作用.大学生是承载着社会、家长高期望值的群体,从一定意义上讲,大学生产生一定的心理问题也正是他们想要有所作为、渴望有所成就所必须付出的一种代价.为了减少一些不必要的代价,不仅需要大学生自己的努力,而且,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负有不可推卸的重要职责.从社会发展来看,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往往是伴随着现代化进程而突显出来的.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不断提高,心理健康不仅仅意味着没有心理疾病,更是作为一种现代观念和现代能力渗入人心,心理素质的优劣将成为评价21世纪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从国家政策来看,早在1994年8月31日**《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就正式使用“心理健康教育”一词,并自觉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德育的视野,之后,1995年、1999年、2001年、2002年、2004年,国家政府相继出台系列文件,对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做出具体规定与指示,2005年1月,教育部再次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总体要求,提出要努力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促进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发展和完善.

全面审视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现状,在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缓解学生心理压力、优化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从教育实效性来看依然堪忧,在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队伍、教育质量等方面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寻求进一步发展和提高是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时*展中不断获取自身价值和存在意义的必然选择.有发展才有进步,才是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断获取生命活力的源泉.

正是基于以上思考,本文选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为视角,探索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提高完善及发展建设问题.论文阐述了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理论基础及现实依据,分析了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主要内容,并就时*展中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予以瞻望.

第一,探讨了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内涵与特征.文章从概念入手,对“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予以界定.以此为基础,对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内涵与特征展开分析,从时间维度看,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从质性维度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就是心理健康教育系统本身由低级到高级、由落后到先进、由传统到现代,不断获取时代新质的飞跃过程.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不仅是时间上的更迭,而主要更是本质上的逾越.

第二,总结了马克思主义心理观,分析了西方心理健康教育理论观念.马克思主义心理观是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心理观,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心理观的核心,社会历史性是马克思主义心理观的本质特性,而西方三大经典理论则是寻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专业理论根源,对于我们更好地*人们的心理世界,不断促进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完善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理论指导与借鉴意义.同时,文章还回顾总结了国内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历程与经验启示,这是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谋求进一步发展的现实依据与历史借鉴.

第三,阐述了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发展、走向生活的教育内容发展、显隐结合的教育方式发展三个方面.其中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诉求;走向生活的教育内容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具体要求和现实展现,主要论述了大学生婚恋教育、网络心理教育、生命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等;以显为主、显隐结合的教育方式是体现教育理念发展,承载教育内容发展的重要途径,主要选取了高校心理咨询的价值取向、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定位与发展、大学生寝室心理场的积极建构三个方面.

第四,探讨了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具体表现为本土化发展、专业化发展与综合化发展三向瞻望.在本土化发展趋势中论述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特色化发展、传统文化心理思想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继承与超越、西方心理咨询理论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民族化发展;专业化发展主要从专业化理念、专业化队伍建设、规范化职业资格认证、科学的教育评估等方面筹划;综合化发展主要表现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涵和运行的综合化发展.

最后,从实践操作的角度,探讨了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理论方略:以人为本,开展教育发展性为主体的心理健康教育;主动出击,建设全方位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网络;自我实现与社会价值并重,重视思想道德素质的心理促进;以队伍建设为契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专业地位.

第三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模板:上海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二十年

近年来,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无论在学术界还是在社会舆论界都受到较多关注,在实践方面已经取得许多成绩;同时,学者们研究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心理咨询)的理论方法的文章也日渐增多.可在这些研究中,关于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历史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研究者认为在轰轰烈烈的现象背后,有必要对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历史进行回顾.系统的历史反思将有助于相关教育工作者清醒的认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并对该项教育的未来发展有更切实的规划和举措;进而推动我国还不太成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使全社会来关心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上海是全国最早开展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城市之一,也是取得成效最大、实施最为规范的城市.上海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在全国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对其进行历史研究将具有现实意义,能够为全国其他城市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提供可以借鉴的模式及经验.同时作者受个人研究精力所限,遂把研究地域圈定在上海.

本文作者借助大量详实深入的口述史、背景资料、纪念物和文献检索与分析等方法系统再现了上海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历史,填补心理健康教育历史研究的空白.

论文分成四部分:

第一部分是研究背景,主要介绍论文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分析框架、历史分期标准、对论文核心概念(心理健康教育)的澄清等等问题.

第二部分是从宏观上对上海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二十年进行历史回顾,这是论文的核心和主干.本文把上海心理健康教育的历史分成三个阶段,并对各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情况进行了详细阐述.第一阶段:萌芽期(1985-1989),心理健康教育表现为部分教师自发的个别行动;第二阶段:建设期(1989-1998),个别活动变成有组织的民间活动,上海市中小学心理辅导协会作为行会成立,并在上海心理健康教育中起到重要作用;第三阶段:普及期(1999至今),上海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在上海市教委领导下开始进入全方位普及阶段,已经涉及各个学校、各个层面.

第三部分是个案研究,作者从宏大叙述转为经验诠释.本文共选择三个个案:风华中学、杨彦平、A中学.这三个个案分别呈现了上海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三个角度.风华中学作为上海较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始终把心理健康教育坚持到今天的学校,它的心理健康教育历史可以贯穿整个上海心理健康教育的历史,是后者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个个案的描述和研究,可以让我们以另一视角进入上海心理健康教育的历史中.杨彦平老师是上海市徐汇区第一个专职心理教师.从本科毕业生到资深心理教师,可以看到一个心理教师在一所学校中起到的作用,同时也使我们了解心理老师的心路历程.A中学是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后的一个普通学校,更能反映上海心理健康教育的真实面貌.作者希望通过这三个个案尽量涵盖研究者或者读者所有细节上会提出的问题,以使历史生动深刻的呈现出来.

第四部分是问题讨论和建议.对上海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历史进行考察后,研究者就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中的定位、心理健康教育的大众看法、心理健康教育的本土化、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为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提供了个人建议.

在论文最后,就本论文的贡献进行回顾,并提出论文的不足之处.

第四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美比较研究

我国于1994年正式发文在全国推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十多年过去了,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得轰轰烈烈.但大量的研究却表明,我国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改善,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令人质疑.

出于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问题的关注,本文对心理健康的概念与标准、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历程与内容、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基础作了详尽的梳理,对美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过程、体系、内容与模式做了全面的分析,并通过两个个案研究以深入挖掘美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本文还对上海市部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结合当其他一些学者的研究对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做了深入地分析,并通过中美国两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比较研究来揭示目前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差的根源,对改善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提出有效的建议.

本文分为前言和七个章节.

首先是前言.在前言中论述了目前儿章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的严重性以及给他们造成的危害,强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并通过中国期刊网的数据库对1997年至2004年间,我国关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进行了文献研究分析和综述,指出了我国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一章“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对世界各国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心理健康的概念与标准的界定与描述做了介绍,对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各种因素作了详尽的分析.通过研究,本章指出,应该从个体与自身关系、个体与个体关系、个体与社会关系三个方面来界定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本章将心理健康界定为: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自我意识、自我成长和发展、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心理功能的完满表现.

第二章“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与内容”.这个章节对目前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些混淆的概念进行区分,对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和形式做了系统的描述,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也应该随着学生与社会的需要而变化.并总结出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目前主要有渗透教育、开设课程、心理咨询与辅导、利用社会资源等形式.本章还回顾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历程,指出生态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将是21世纪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

第三章“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基础”.这个章节分析了对心理健康教育有重大影响的教育学理论、心理学和社会学理论.指出,从古代的孔子对理想

第五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格式: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现状研究

心理健康服务需求是个体当前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想要达到的心理健康水平之间的不平衡引起的缺乏状态.心理健康服务需求评定是个体对当前的心理健康状态与其想要达到的心理健康状态之间差距的觉察和确认,及对消除这个差距的评估.这一界定是建立在觉察到的需求之上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包括觉察到的主观需求和未觉察到的客观需求.它是个体生存发展过程中维护和促进心理健康发展的普遍需要,它普遍存在于一般人群中之中.因而研究者可以通过理论和实证的方法对其进行界定.对目标群体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评定是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起点和基础.它着眼于目标群体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和发展,为将要达到的心理健康目标进行评定和规划,因而是一种发展性需求评价.西方发达国家对该问题的研究已持续多年,且仍在进一步深化;国内还缺乏基于中国人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系统化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本研究立足于构建适合中国人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现实需要,力求理论构建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立足中国实际与借鉴西方经验相结合,采用多学科、多方法研究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现状和特点问题.研究采用本土化思路:首先,按照心理测量学要求,编制信效度良好、适合我国国情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评价工具,用于测量目标群体觉察到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接着用开发的工具调查中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现状和特点;然后探讨客观健康、健康相关生活方式以及生活质量对觉察到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影响;最后讨论中国文化传统对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炼出能有效满足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对策建议.

研究由5个部分、9个系列研究组成.研究1通过已有研究的文献综述和开放式问卷调查与访谈,系统探讨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内容和特征,开发适合中国大学生和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评价工具.研究2检验世界卫生组织的生活质量简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3编制健康相关生活方式简表.研究4对中国大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现状进行全国性断面抽样调查.研究5探讨客观健康对目标群体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影响.研究6考察健康相关生活方式对目标群体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影响.研究7探讨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关系.研究8探讨服务可得性对主观和客观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作用.研究9讨论传统文化对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影响.通过上述系列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

1.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结构特点

(1)编制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问卷包括专业服务、服务项目、态度与方式、非专业服务、公共服务、民间服务6个因素,是测量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标准化工具.

(2)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需求问卷包括专业服务、方式途径、非专业服务、服务项目、服务态度、民间服务6个因素,是评定中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标准化工具.

2.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现状和特点

(1)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强度排列的前3位是服务项目(2.99)、非专业服务(2.73)、态度与方式(2.71).调查样本中84.3%的大学生希望有固定的机构提供心理健康服务;83.2%的大学生认为有必要了解心理健康知识.

(2)当代大学生最关注的心理健康服务项目是人际关系(91.8%)、择业和职业发展(90.4%)、学业问题(89.9%).

(3)科普宣传(80.0%)、健康教育(77.2%)、同学朋友咨询(74.7%)是当代大学生首选的获得心理健康服务的方式和途径.学校心理中心(71.2%)、社区心理中心(56.3%)、单位心理服务中心(55.0%)是大学生首选的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同学朋友(79.6%)、学校心理专家(72.4%)、父母家人(66.5%)是大学生首选的心理健康服务人员.

(4)女大学生在服务项目、非专业服务两方面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显著(P<,0.001)高于男生.非独生子大学生表达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显著(P(0.05)高于独生子女.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显著(P<,0.05)高于经济状况一般和经济富裕学生.一二年级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显著(P<,0.05)高于三四年级.

(5)中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强度排列的前3位是服务内容(3.14)、服务态度(2.95)、非专业服务(2.78).调查样本中85.1%的中学生希望有固定的机构提供心理健康服务;83.0%的中学生认为有必要了解心理健康知识.

(6)当代中学生最关注的心理健康服务项目是人际关系(91.3%)、自己的身心管理(87.0%)、学业问题(87.0%).

(7)科普宣传(72.8%)、健康教育(72.5%)、同学朋友咨询(72.1%)是当今中学生首选的获得心理健康服务的方式和途径.学校心理中心(67.6%)、社区心理中心(60.0%)、单位心理服务中心(56.7%)是中学生首选的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同学朋友(75.1%)、父母家人(69.9%)、学校心理专家(67.8%)是中学生首选的心理健康服务人员.

(8)男生在专业服务、民间服务方面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显著(P<,0.05)高于女生;女生在服务内容、非专业服务方面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显著(P<,0.05)高于男生;但男女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总体强度差异不显著.

(9)初二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显著(P<,0.05)高于初一、初三、高一、高二年级,是各种心理问题较为集中的时期.

3.影响中国人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因素

(1)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随身体不健康程度而增加.“过去1个月内是否生过病、过去1年中是否住院治疗、客观健康总分”3项指标可以负向预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客观健康总分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最好的预测变量.

(2)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随生活方式的健康程度而增加.喝酒、吸烟、定期健康检查3项指标可以负向预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生活方式总分、饮食作息规律、定期身体锻炼可以正向预测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其中健康相关生活方式总分是最有影响力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预测变量.

(3)生活质量总均分、生理质量、心理质量、社会关系质量、环境质量均可以正向预测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随生活质量提高而显著增长.

(4)服务可得性在主观需求和客观需求之间起调节作用.当前大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特点,反映出儒家文化对中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作用和影响.

本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有所创新.具体如下:

1.理论创新:(1)将基础心理学的需要理论与中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联系起来,提出心理健康服务需求是个人在生存发展过程中维护和促进心理健康发展的基本需要的观点.(2)首次对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内容和结构进行系统地理论研究,开发了评价中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标准化工具.

2.方法创新:(1)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对大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现状进行横断面抽样调查,获得了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现状与特点的系统资料.(2)初步探讨了客观健康、健康相关生活方式、生活质量、服务可得性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影响,筛选出客观健康、生活方式、生活质量、服务可得性4个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变量.

3.未来研究可以在以下领域进一步拓展:(1)将心理健康服务需求调查与国家或地区人口普查相结合,在更广泛的大样本调查中修订和完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研究工具和研究方法.(2)进一步研究影响中国人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主要因素,揭示其内在的作用机制.(3)研究心理健康服务需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以便在满足目标群体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时,改善和提高目标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4)进一步细化不同目标群体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评价体系,有利于更好地满足不同群体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5)采用纵向追踪研究中国人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发展变化的规律性.(6)采用跨文化研究方法研究影响中国人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文化机制.(7)采用认知神经科学范式研究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脑机制.(8)采用质的研究方法研究特殊群体和个案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

为您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参考文献.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引用文献:

[1] 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题目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毕业论文题目怎样定
[2]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外文文献 哪里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参考文献
[3]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大纲范本模板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大纲如何写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参考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毕业论文范文[精选]》word下载【免费】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