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毕业论文写作 > 文章内容

苗族舞蹈论文范文参考 苗族舞蹈毕业论文范文[精选]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苗族舞蹈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18

苗族舞蹈论文范文

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苗族舞蹈论文范文参考:苗族审美意识研究
  2. 第二篇苗族舞蹈论文样文:全球化背景下贵州苗族音乐传播研究
  3. 第三篇苗族舞蹈论文范文模板: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4. 第四篇苗族舞蹈论文范例:从民间艺术到文化遗产
  5. 第五篇苗族舞蹈论文范文格式:现代教育技术的嵌入:人类学视域下梭戛长角苗文化多维传承研究

★100篇关于苗族舞蹈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苗族舞蹈相关的本科毕业论文和硕士论文写作提供苗族舞蹈相关优秀论文范文格式模板参考.【赶快阅读吧!】

第一篇苗族舞蹈论文范文参考:苗族审美意识研究

苗族是我国人口较多,分布地区较为广泛,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由于其原始的宗教意识、民族迁徙的历史经历以及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使这个民族形成了复杂和丰富的民族文化,这些独特的文化影响了苗族人认识世界和表现世界的方式,从而形成了苗族独特的审美意识.首先,苗族万物有灵观念导致其巫神文化的产生,影响了苗族人认识世界的基本立场,也从精神空间延展了苗族人眼中的现实世界.其次,苗族族群支系众多,各支系在发展过程中又形成了具有个性特征的亚族群文化,丰富了苗族审美文化的内容.第三,苗族在迁徙历史中与其他民族有过融合与分离,对其他民族的文化因素有被动的接受也有主动的影响,这种文化上的交流,进一步造成了苗族审美意识的复杂性.本文在丰富的苗族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对苗族的审美意识进行梳理.力图从美学、人类学角度入手,对影响苗族审美意识的各种因素、苗族审美意识的内涵及其表现进行研究,利用比较的方法来突出苗族审美文化的独特性,最后还对民族审美意识在苗族民间艺术中的体现进行了整理.

首先,影响苗族审美意识产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苗族在中国西南地区的广泛分布是导致苗文化丰富性、多样性的基本条件;而苗族悲壮的迁徙历史不但决定了苗族审美意识的基本特点,还促进了苗族与其他民族在文化上的交流,丰富了苗族审美文化的内容;苗族偏僻、恶劣的生存环境是苗族万物有灵意识产生土壤,苗族尚力、神秘、狞厉、阴柔等美学范式都与此有密切的联系;而苗族先民较为原始的直觉思维、简单类比思维是他们认知世界最重要的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对苗族审美主体的心理构造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从而也影响了苗族艺术的创造.

其次,从构成苗族审美意识的基本因素看,崇生意识、真善意识、生态意识和神巫意识是其主要的内容.崇生意识源于苗族的泛生命观念,人与自然的亲缘关系影响了苗族审美活动中的主客体关系,苗族人赋予自然对象的人格化精神,以及苗族人对人本身作为观审对象的客体意义追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苗族审美意识的独特性.真善意识是苗族人对人生存意义的价值目标,当生命的生存与繁衍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出现在人们的观察视野时,苗族人以真和善的标准来评价要求每一个苗族生命个体,并将这种标准作为一种*美渗透到苗族的五缘文化之中.生态意识则体现了苗族先民在长期迁徙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人与他人的和谐关系以及苗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间相互影响的关系.神巫意识来自苗族的原始宗教,在各种充满真与幻的宗教活动中,苗族人具有创造性的形象思维赋予了苗族民间艺术神秘性,使其体现出一种神奇的*美.

第三,从苗族众多的民间艺术看,丰富而复杂的苗族审美意识集中在尚力、阴柔、繁复、拙稚以及狞厉等美学范式之中.尚力对于长期因恶劣生存环境和外族压力而十分压抑的苗族人来说,其实就是一种生活理想.通过各种宗教仪式和民间艺术来提升、鼓动现实中生命的力量,也是委顿、抑郁的苗族个体生命的发泄.如果说尚力之美是苗族人的理想表达的话,那么阴柔之美则是他们生活现实的一种体现,苗族生活中残留的母性崇拜、内敛的性格以及苗族民间艺术中平顺柔性的风格体现了与尚力相对的阴柔之美.长期贫困的生活现实是苗族人逐渐形成了以多为美、以富为美的习惯,他们往往将这种标准贯彻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服饰中以银饰的多、形状的大为美,以披肩、胸兜、围腰、腰带等配件上绣花的密集为美,以刺绣中纹饰结构的复杂为美,这就是苗族繁复的美学范式.苗族拙稚之美是指一种自然、朴素和单一的美,在苗族先民的生活中,诸如宗教仪式、民间歌舞、服饰制作等民间技艺在苗族先民看来不一定是一种艺术行为,而是他们生命意志的直接表达,当然,当时能够运用于民间艺术创作上的技巧本身是有限的.狞厉的基本意思是凶恶可怖,苗族狞厉之美主要表现在宗教仪式和苗族人对自己身体装扮之中,他们试图通过一种可怖场面和凶恶的身体扮相来获取自然神力,从某种意义上说,苗族狞厉之美表现了他们的图腾崇拜和宗教感情.

从苗族审美意识的具体体现形态看,苗族审美意识中驳杂甚至充满矛盾的各种因素都并存于这些苗族民间艺术之中.在苗族史诗和故事传说是苗族最重要的文化传播渠道,同时也体现了苗族先民的审美趣味和价值追求,其中最突出的是口传叙事具有非理性的叙事之美.苗族服饰是苗族文化的物质载体,对苗族历史的记载和对苗文化的传播使其具有凝重的风格,而苗族服饰结构的简单与细节处理的繁琐、服饰主体简单与配件的繁多等充满矛盾的特征,体现了苗族服饰美学意义的复杂性.可以说,苗族仪式就是苗族人的生活方式,无处不在的仪式具有原始戏剧的表演特征,体现了一种神秘奇幻之美.苗族歌舞是民族审美意识的形象表达,从表现的内容和情感看,苗族歌舞集喜和悲于一体;从表现技巧看,苗族歌舞将粗犷与优美的风格相融.

苗族审美意识体现在苗族的宗教仪式、衣食住行、人际交流等各个方面,是苗族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与这种古老的民族文化一样,一方面具有丰富多彩的特点,另一方面又具有驳杂甚至矛盾的特点,为当今普遍性的审美文化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意义.

第二篇苗族舞蹈论文样文:全球化背景下贵州苗族音乐传播研究

本文研究的问题来源于当代贵州苗族音乐的传播实践,研究起点是其传承策略的封闭性和传播策略的现代性.研究的构想与基本思路是: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多学科综合分析的方法,全面梳理贵州苗族音乐当代传播的现状,并深刻揭示其现代性特征,同时,通过对不同群体不同观点的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揭示其关于贵州苗族音乐传播的不同价值观,以此进一步提出全球化背景下贵州苗族音乐传播的文化策略和行动策略.本文主要的理论来源包括文化全球化理论、后现代文化、文化传播、文化生态、人类学、教育学、文化产业、苗族文化研究等.

具体来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章节:

第一章简要地梳理了贵州苗族音乐的文化空间结构及其研究历程,对传承与传播两个概念进行了较为详细地比较与辨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全球化背景下贵州苗族音乐传播研究的几个主要问题.

第二章主要研究全球化背景下贵州苗族音乐的民间自然传播,包括“民间自然传播的历时性梳理和功用概述”、“苗族音乐‘代际传播’的行为方式与个案调查”、“苗族音乐‘族际传播’的行为观念与个案调查”以及“贵州苗族音乐民间自然传播的挑战”四个部分.

第三章主要研究全球化背景下贵州苗族音乐的现代媒介传播,包括“贵州苗族音乐创作传播及个案分析”、“贵州苗族音乐表演传播及个案分析”、“贵州苗族音乐文化原生态推介”以及“贵州苗族音乐现代媒介传播的价值与现代性症结”四个部分.

第四章主要研究全球化背景下贵州苗族音乐的学校教育传播,包括“20世纪下半叶贵州苗族音乐学校教育传播”、“21世纪以来贵州苗族音乐学校教育传播”、“贵州苗族音乐学校教育传播的现代性悖论”三个部分.

第五章主要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方法梳理和探讨贵州苗族音乐传播的地方策略和社会舆论,包括“贵州苗族音乐传播的地方策略与新闻导向”、“青年学生群体社会舆论的问卷调查”、“文化学者群体社会舆论的深度访谈”三个部分.

第六章为全球化背景下贵州苗族音乐传播的文化策略和行动策略的探析.其中文化策略包括“价值判断的文化自觉观”、“研究策略的文化全球观”、“信源策略的文化主体观”、“信道策略的多层分级观”、“解读策略的文化相对观”、“交流策略的主体间性观”、“产业策略的文化生态观”.行动策略则主要研究了以下五个方面:1)以“合目的、合规律”的生产实践维护贵州苗族音乐文化生态;2)从“元素型”转向“文化型”的贵州苗族音乐创演传播;3)回归民间主体性行为,重构贵州苗族音乐的“原生态”推介;4)以“交往理性”重构贵州苗族音乐当代教育传播体系;5)以“主体选择”策略重构贵州苗族音乐保护体制.

第三篇苗族舞蹈论文范文模板: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在漫长的融合、迁徙、发展过程中,积淀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由于古代苗族没有用来记录历史的民族文字,所以苗族传统文化基本上是以口头与模仿方式传承,也就决定了苗族文化中包含有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近些年来,由于经济、社会的现代化速度加快,社会变迁加剧,引起苗族传统文化及原来生态环境的变化,使传统文化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与保护形势显得尤为紧迫.

在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与保护而言,全国总体形势较好.然而,在目前的学术界,虽然有一些关于苗族文化方面的著述,但是把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作为单独命题的论述尚不多见,本文将对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整理,以填补这方面的空缺.

本文的重点是对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做一个全面、系统的梳理,因此,本文在准确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与范畴的基础上,在进行整体论述的同时,重点把握一部分珍贵、独特且又濒临灭绝的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进而分析其主要特点.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的是“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包括5个方面: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畴具体分为10类:①民间文学;②民间音乐;③民间舞蹈;④传统戏剧;⑤曲艺;⑥杂技与竞技;⑦民间美术;⑧传统手工技艺;⑨传统医药;⑩民俗.本文根据上述5个方面的内容和10项具体类别,主要对苗族的民间文学、表演艺术、习俗与节日、传统知识与实践、传统手工技艺等方面进行了整理.民间文学中,苗族古歌与长诗最具文化价值与民族特色;西部苗族的芦笙舞和飞歌在表演艺术中最具代表性;传统苗族服饰、习俗与节日中积淀了非常深厚的历史与文化蕴涵.

通过分析和研究,笔者总结出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特征为历史性.由于没有本民族文字伴生流传,为了记录历史,各地苗族先民不约而同地把他们对祖先、族源的记忆和曾经发生过的重大事件融入到古歌、芦笙舞、服饰、节日、习俗等非物质文化当中.如:流传于黔西北、滇东北的芦笙舞是用表演艺术形式再现苗族迁徙历程;许多地方的苗族服饰中都带有深刻的历史印记;大多数苗族传统节日如“四月八”、“花山节”等都是为了纪念历史上的重要人物或重大事件.因此,历史蕴涵深厚是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特征.另外,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具有综合性和濒危性的特点.

除了对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梳理之外,本文还就其保护做了初步探讨.对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主要在于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主体的科学认识,加强他们的保护意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一些影响深远、具有鲜明民族特色且处于灭绝或失传状态的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优先发掘和重点保护,运用文字记录和现代影视方式,先把这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实存档;在坚持本民族历史与传统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让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去积极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其得以继续传承.

第四篇苗族舞蹈论文范例:从民间艺术到文化遗产

秀山花灯“南路花灯”的一支,流行于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境内,是集宗教、民俗、歌舞、戏剧、杂技、纸扎艺术为一体的民间文化.多年来,以其独特的地域性、艺术性成为我国花灯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流派.2006年5月被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民俗类.立足当代中国实践,传承优秀民族文化,提高文化产品质量,推进文化创新,是“十二·,五”时期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要求重点抓好的工作.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本文是对秀山花灯的人类学考察,兼顾历时性和共时性两个视角.一方面对其源起、成因及当代流变过程等的考察,即历时性(synchronic)研究,揭示秀山花灯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及其与“外部场域”的互动;另一方面对其“不变”的仪式、音乐形式、舞蹈形式以及本地人的“态度”等等这些物质的以及非物质的“遗产”形态在当下的展演(cultural representation)的考察,即共时性(diachronic)研究,揭示从民间艺术到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外部场域”转换后,秀山花灯的“意义’是否因之转变.本文既有丰富的民族志论述,也有一定理论的思索和感悟.

苗族舞蹈论文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苗族舞蹈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2000字专升本毕业论文、8000字专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3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苗族舞蹈课题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苗族舞蹈论文范文选题

以往有关民间艺术的研究强调现象、形式与本质的二分,人类学视角则强调整体性观察和联系的观点,强调借助田野研究方法回归“本地人观点”(the native point of view).因此,本文的三个重点是:

一、描述秀山花灯繁荣景象,形成参照系.民间艺术是历史和社会的产物,形成和繁荣是一个时代的写照.对民间花灯的历史及现状的整体考察,从起源多说到区域分布;从“同宗同族”到多流派形成;从客观需要到表达愿望;从平面的远离“中心”到空间动态的静止;从固定的花灯班到他们的空间平行状态,形成点对点、面对面、簇对簇、区域对区域、空间对空间的两个对象之间平行的相互联结而又相互作用的空间互动变化的空间观察,等等,实现对花灯的准确描述.“远离中心”、“生产力落后”形成“静态”花灯班;“需求”和“表达愿望”是花灯传延的根基,局部的“静止”还是不能掩盖整体的活跃,这就是秀山花灯繁荣时的“镜像”,是本研究得以持续的参照系.


https://www.mbalunwen.net/kaogu/86264.html

二、走进“民间艺术”本体.把跳花灯的整个过程分成内在表现和外在表现两个部分,以崭新的视角观察秀山花灯内在本质和外在表现.内在表现就是仪式,是秀山花灯的“灵魂”,音乐歌舞就是外在表现.展示不变的仪式,阐释仪式的隐喻和功能,揭示人们对于仪式的依赖和仪式作为宗教的核心的本质是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正是仪式能表达了人们的“愿望”,才使跳花灯延续长久.对音乐和舞蹈进行本体分析,揭示其与仪式的关系,作为外在表现,其与仪式是一体的,不可分割的.表演、造型、装扮等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音乐的调式、音程、旋律、节奏等既有审美的意义,也反映了人们意识深处的观念和习惯.舞蹈的形式、动态表现,也和音乐一样既有审美需求,也是意义表达.

三、实现“过去的重建”.遗产价值的核心是原真性(本真性)和完整性,历时性陈述与复述,是从“民间艺术”转身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键,因此过去重建的当下意义首先是“外部场景”变化的反映,实际上任何“过去”都无法完整“重现”.“重建”中如何表达“本地观点”,如何利用历史“黏合剂”,本文用两章的篇幅来讨论这个转变.由于民间的花灯班记忆几乎不能重现,因而采用印证的办法来实现.考察“最大花灯班”50年的变化过程,印证民间花灯班的状态,反映秀山花灯的整体变化.让“花灯人”作为“人证”,实现对“记忆”的补充,重构时代记忆.

民歌《黄杨扁担》之争,即是历史重建过程中的大事件,其背后则是“文化资本”的逻辑表现.“民间艺术”的开放性与“文化资源”排他性,在当下如此吊诡地并置,“艺术”正在逐渐被改造为政治经济意义的“遗产”

本文最后的结语只是要表达研究者观察后的一些感悟,艺术和文化亦然成为市场角逐的目标,文化自觉也未见是一剂良方.

第五篇苗族舞蹈论文范文格式:现代教育技术的嵌入:人类学视域下梭戛长角苗文化多维传承研究

当前,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民族文化的传承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长久以来,我们所依赖的家庭、社区传承在现代性语境中显得苍白无力,而新兴的学校、政策力量传承也在运行中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功能障碍.如何在当前全球化场景下进行民族文化的有效传承与保护,是我们始终无法回避的问题.

本研究以梭戛长角苗社区为例,力图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切入点,运用人类学的相关研究范式,对民族地区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方式进行全面深入的路径探索.梭戛长角苗作为苗族的一个重要分支,因头上绑扎着一尺五到两尺的木制长角而得名.梭戛长角苗社区民风民俗保持完整、民族文化深厚,具备了西南少数民族文化的典型性,堪称人类民族的活化石.梭戛长角苗生态博物馆的特性对于西南地区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生态传承有着特殊的研究价值.概言之,对于梭戛长角苗文化的传承个案研究必须解决如下问题:梭戛长角苗文化如何源生其民族文化采取了何种传承途径梭戛长角苗文化的传承机制经历了何种演进和变迁如今之梭戛长角苗文化有何传承困境其民族文化究竟应如何科学合理地传承此外,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寻求以现代教育技术支持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合理路径.

基于以上问题,本研究首先对长角苗文化进行了溯源,包括苗族的起源、迁徙历史,梭戛长角苗的起源神话传说、迁徙历史等内容进行了梳理,绘制了长角苗人久远的历史轨迹,为深入解读长角苗文化提供了完整线索.接着通过田野调查的相关数据和史料对梭戛长角苗整体的文化形貌进行呈现,包括其自然地理环境、社会文化事象的各项内容,全面而真实地展现了梭戛长角苗社区文化的独特风貌.

据田野调查显示,梭戛长角苗社区由于具有鲜明的生态博物馆特性,其传统文化形貌确实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护,社区内的民族成员也在生态博物馆以及地区旅游开发的影响下,对自身文化有了一定的认知,但意识依旧比较模糊且多集中在对民族传统文化经济效益的认知上.面对当前梭戛长角苗文化传承发展的困境,本研究对梭戛长角苗文化的多维传承机制展开了全面分析.通过分析发现,当前梭戛长角苗文化的传承、保护尚处于一种外部力量主导的状态.其中家庭、社区作为传统传承机制,由来已久.学校、政策力量则以更多的现代构成元素而成为新兴的现代传承机制.这四种传承机制在长角苗人民族文化传承皆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且在各自运行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不同的困境.基于此,本研究对各项传承机制进行了系统的横向剖析及纵向演绎,深入而清晰地揭示了各项传承机制的特征、运行方式、传承内容、传承现状、面临的困境、呈现的功能障碍、发展的误区、前进的方向等.在此基础上,面对当前传承发展的瓶颈,本研究认为,在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现代教育技术的科学运用是化解上述传承危机的希望.各项看似相互区别、疏离的传承机制,可以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联结,实现多维传承机制的整合建构,弥补各项传承机制单一传承的缺陷,同时突破传统传承机制在现代视域下的瓶颈,引导梭戛长角苗文化走出难以持续发展的困境,并且在这一整合建构的过程中,深入发掘民族文化传承的核心机制——内部原生动力,也即文化自觉.进而更加清晰地指出民族文化生态传承、保护的路径和方向.

总的来看,本研究基本完成了预设的研究目标,其创新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本研究将人类学的文化视野与教育技术学的理论方法进行了有机结合,不仅开拓了教育技术学的研究路径,而且使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呈现出更加新颖、广阔的视野.其次,本研究超越了以教育技术本身为研究对象的传统研究范式,而将教育技术放在整体性的社会文化场域中进行人类学田野调查,这是一种研究方法的创新.最后,本研究中探寻了教育技术与民族文化传承基因的内在联系,从而深入、有效地整合了教育技术学和人类学、民族学的学科知识,这一创新点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本研究的一个难点,需要在将来的研究中不断完善.

这篇苗族舞蹈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苗族舞蹈引用文献:

[1] 优秀苗族舞蹈论文题目 苗族舞蹈毕业论文题目如何定
[2] 优秀苗族舞蹈论文参考文献 苗族舞蹈期刊参考文献哪里找
[3] 苗族舞蹈论文大纲格式 苗族舞蹈论文大纲如何写
《苗族舞蹈论文范文参考 苗族舞蹈毕业论文范文[精选]》word下载【免费】
苗族舞蹈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