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选题 > 文章内容

麻醉副高论文摘要怎么写 麻醉副高论文摘要范文参考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麻醉副高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16

麻醉副高论文范文

麻醉副高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论文摘要:无痛胃肠镜检查不良事件的风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的构建
  2. 第二篇摘要范文:我国护理学学科体系构建与发展策略研究
  3. 第三篇麻醉副高论文摘要: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及评价系统设计
  4. 第四篇麻醉副高论文摘要模板:手术室医护人员职业暴露损伤及防护现状调查
  5. 第五篇麻醉副高论文摘要怎么写:平衡针针麻技术应用对提高肠镜检查质量的研究
  6. 第六篇摘要范文:腹部手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护理管理方案的行动研究
  7. 第七篇麻醉副高论文摘要范文:师以下部队军医任职教育培养模式研究
  8. 第八篇麻醉副高论文摘要格式:麻醉风险评估和分级管理平台的构建
  9. 第九篇麻醉副高论文摘要:某军医大学附属医院晋升副主任医师的主治医师临床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
  10. 第十篇摘要范文: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麻醉科

【100篇】免费关于麻醉副高论文摘要范文,均为免费优秀摘要,可做为麻醉副高相关摘要参考,是麻醉副高相关毕业论文写作必备的免费摘要论文范本格式模板,【快快阅读吧!】

第一篇论文摘要:无痛胃肠镜检查不良事件的风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的构建

【研究目的】

胃肠镜检查是目前消化道疾病诊断的常用技术,随着疼痛临床管理的发展和医、护、患对于诊疗过程中减轻痛苦和不适的更高要求,以及麻醉学技术的提升,越来越多的患者倾向于接受在麻醉或镇静下接受胃肠镜检查,即无痛胃肠镜检查.胃肠镜检查患者接受使用丙泊酚静脉注射从而达到镇静、镇痛的效果的频率已高达80%以上.丙泊酚是无痛胃肠镜中最常用的麻醉药物,而且丙泊酚镇静也被认为是一种相对安全的镇静手段,然而无痛胃肠镜围术期循环和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仍有报道,尤其是在存在心肺基础疾病的患者中更为常见.因此,在日常筛选拟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患者时需要谨慎把握检查与镇静的适应证,对于高危人群围术期需加强监护,甚至避免接受无痛胃肠镜检查.但是,目前国际上关于无痛胃肠镜检查适应证的问题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而很多研究也显示,常规用于麻醉术前评估的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分系统与无痛胃肠镜检查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无直接关联.因此,本研究拟筛选与国人无痛胃肠镜不良事件相关的危险因素,并据此构建预测不良事件的数学模型,从而为术前筛选高危人群提供理论依据.


https://www.mbalunwen.net/kejidaquan/66359.html

【研究方法】

1、无痛胃肠镜检查不良事件的风险评估指标研究

首先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专家访谈的质性研究方法,围绕麻醉胃肠镜检查过程中出现的主要不良反应、影响安全的高危因素的主题进行访谈.选择上海某*甲等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和麻醉科医生、内镜中心护士长进行访谈,要求访谈专家为副高及以上职称或具有至少5年无痛胃肠镜检查领域工作经验.在文献研究和权威资料整理分析的基础上设计访谈提纲,采用半结构式访谈的方法收集相关信息,利用录音或研究者记录的方式记录访谈内容并进行整理归纳,使用QST Nvivo8.0软件进行分析,初拟无痛胃肠镜不良事件和风险筛查评估体系草案.然后通过Delphi专家咨询法进一步构建风险筛查评估体系.以质性访谈的结果为基础,构建无痛胃肠镜不良事件和危险因素专家咨询表.选择长期从事无痛胃肠镜检查的医生、麻醉医师、护士长进行咨询,要求专家为副高及以上职称和至少具有10年胃肠镜检查领域工作经验.经两轮专家咨询后最终确定无痛胃肠镜检查不良事件和风险筛查指标.

2、无痛胃肠镜检查不良事件的风险因素筛查与预测模型构建

2012年11月~12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消化内镜中心纳入在丙泊酚镇静下接受无痛胃、肠镜检查的门诊患者844例.检查过程中监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和无创右上臂血压.记录根据上一步得到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相关因素等指标.分别通过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分析筛选可能与无痛胃肠镜相关的危险因素,并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中的系数构建不良事件预测模型.

3、无痛胃肠镜检查不良事件预测模型的验证

2013年1月~2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消化内镜中心纳入门诊无痛胃肠镜患者600例.与上一步类似实施无痛胃肠镜检查,并记录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相关因素等指标.利用ROC分析检验上一步构建的不良事件预测模型,并比较根据预测模型所计算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和实际发生率的差异,从而验证该预测模型的准确性.

【结果】

1、无痛胃肠镜检查不良事件的风险评估指标研究

2012年1月~2月间通过电话或当面询问的方式对11名专家进行了访谈,其中包括消化内镜中心医生5人、麻醉科医生5人、护士长1人.访谈结果为:不良事件包含5个节点,分别为低氧血症、心率波动、血压波动、心律失常、胃肠穿孔和出血.危险因素包含6个树状节点、18个子节点,树状节点包括一般情况、心血管系统疾病史、呼吸系统疾病史、异常气道、其他系统疾病史和用药史等.专家咨询*咨询了12名专家,包括消化科医生5名、护士长1名和麻醉医师6名、,平均工作年限为19.25±,5.96年.第一轮专家咨询结果中,对不良事件和危险因素中某些事件或指标进行了界定.其中低氧血症界定为脉氧饱和度低于95%,心率和血压波动界定为超出基础值20%;高龄界定为超过65岁,超重或肥胖界定为体重指数大于25kg/m2.第二轮专家咨询未提出重要删除、增加指标的意见,仅针对个别指家咨询,最终确定不良事件指标为5个,危险因素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13个.2、无痛胃肠镜检查不良事件的风险因素筛查与预测模型构建

纳入的844例患者中,胃镜检查患者455例,肠镜检查389例.不良事件共316例次,包括低氧血症38例,心率波动152例,血压波动105例,心律失常17例,胃穿孔、出血各1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可能与呼吸系统不良事件相关的因素包括高龄、超重或肥胖、吸烟史、心脏病史、肺部疾病史、打鼾病史等,可能与循环系统不良事件相关的因素包括高龄、超重或肥胖、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史、心脏病史、肺部疾病史等.将上述因素纳入到多因素分析中以排除混杂因素,发现与呼吸系统不良事件相关的因素为高龄、吸烟史、肺部疾病史和打鼾病史;与循环系统不良事件相关的因素为高龄、高血压病史、心脏病史和肺部疾病史.进一步构建了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不良事件的预测模型,呼吸系统不良事件预测模型循环系统不良事件预测模型

3、无痛胃肠镜检查不良事件预测模型的验证

纳入的600例患者包括胃镜和肠镜检查分别300例,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为:低氧血症33例,心率波动127例,血压波动76例,心律失常12例.将上一步所构建模型的预测效能和实际发生情况进行ROC(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简称ROC曲线)分析,发现对于呼吸系统不良事件,数学模型曲线下面积为0.699,对于循环系统不良事件,数学模型曲线下面积为0.684.

【结论】

本研究分别从质性研究和量性研究的角度筛选了无痛胃肠镜患者围术期发生呼吸和循环系统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与呼吸系统不良事件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吸烟史、肺部疾病史和打鼾病史,与循环系统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高血压病史、心脏病史和肺部疾病史.根据这些危险因素的数量可在一定程度预测呼吸和循环系统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以助于在行无痛胃肠镜检查预约时筛选高危人群,从而保障无痛胃肠镜的安全性.

第二篇摘要范文:我国护理学学科体系构建与发展策略研究

目的:

1.构建既适合我国国情、又顺应护理学国际化、专科化趋势的护理学学科体系,以丰富和促进护理学元理论研究,并为我国护理学科的规范化、系统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不同类型的护理学研究生培养、专科护士培训提供方向性指导.

2.比较不同成熟阶段的护理学科的发展特征,揭示影响护理学科演进历程的关键因素,为促进我国护理学学科体系发展提供策略性建议.

方法:

1.应用文献研究法,把握护理学科体系研究趋势,探讨护理学科体系的概念及其内涵,确定学科体系构建策略.

2.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内容分析法,考察国内外护理学科体系的知识形态、组织建制现状,归纳出判断学科成熟程度的基本内容,形成护理学二级学科准入标准.

3.运用历史研究法、个案分析法,进一步论证护理学二级学科准入标准的合理性,经专家小组会议法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其条目内容.

4.运用理论研究法,从分析护理学科概念内涵切入,确立护理学科体系的逻辑起点,逐步推演出护理实践的逻辑范畴及其涉及的学科知识群.

5.运用比较研究法,揭示国内医学及部分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特点,形成构建护理学学科体系的本土化参考依据;结合逻辑起点推演结果,依据“护理学二级学科准入标准”,构建由二级学科群、二级学科、*学科或研究方向组成的护理学学科体系.

6.运用专家小组会议法,讨论、修订所构建的护理学学科体系,进一步辨析各层级学科的内涵差异,澄清模糊认识.

7.运用理论研究法,通过与生态学概念交叉移植,结合“护理学二级学科准入标准”内容,提出生态学视域中的护理学学科体系发展框架及策略.

结果:

1.界定了护理学“学科”、学科层级划分、护理学科体系概念及其内涵,提出学科的四种形态特征(知识、组织、历史、文化信念形态),逐步确立护理学学科体系的逻辑起点为“人的健康反应”.由此推演护理实践过程的逻辑*、核心、结果范畴及逻辑终点,提炼出人和环境这两个影响健康反应的关键因素,并沿着人、环境、照护主轴,以健康反应为结局变量,绘制出多维的、立体状的护理学科知识体系简图.

2.从宏观角度描述了国内外护理学科知识创新、知识传播及组织建制状况,归纳整理出判断护理学科成熟度的基本维度:理论内涵、知识创新、知识传播、人才培养、社会需求,并通过分析中外护理学科发展现状的差距,提炼出各维度应涵盖的基本内容,初步形成“护理学二级学科准入标准”.

3.纵向梳理了中美两国护理学科体系演进历程中的重要事件及文献内容,从中发现人才培养、知识创新、知识传播、社会需求是影响学科体系演进的关键因素,并通过社区护理学的个案演进历程分析得到进一步确证,由此验证了所提出的“护理学二级学科准入标准”的合理性,并经35位专家讨论,逐条修订并完善了条目内容.

4.揭示国内学科体系设置具有内在逻辑主线多维性特点.从护理学学科体系的逻辑起点推演,沿着人、环境、照护三条逻辑主线,将护理学科知识划分为“人文护理知识体系”、“科学护理知识体系”.前者继续分为“护理学原理”、“跨学科护理知识”,后者分为“人的生命阶段的护理知识”、“护理诊疗知识”、“生存环境的护理知识”三个知识群,分别涵盖不同类属的护理学次级学科.按照“护理学二级学科准入标准”,结合前期的文献计量学研究及历史研究资料,筛选出10门备选二级学科,提请27位专家进行小组会议讨论.最后,专家对所构建的护理学学科体系的赞同程度均较高.

5.从生态学视域提出我国护理学学科体系发展框架,涵盖了护理学学科体系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发展趋势,并据此提出国内护理学学科体系建设的发展策略.

结论:

1.本研究通过总结国内外大量文献中对护理学科本质属性的认识,结合对护理学“学科”概念及其内涵的界定,确定“人的健康反应”是护理学科体系的逻辑起点.可按照人、环境、照护三条逻辑主线,通过科学性与人文性护理过程,描绘出复杂的、立体型的护理学科知识体系,为护理学理论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2.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考察国内外护理学科发展现状,揭示了护理学科重点研究领域及各学科发展前沿,提炼出影响学科发展的关键因素,归结出中外护理学科发展的异同点.研究中所收集到的中美护理学发展史料将对国内护理学历史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3.本研究确立的“护理学二级学科准入标准”将为今后的二级学科自主申报设立一定的指引方向,所构建的护理学科体系具有整体性、科学性、兼容性、现实性、扩延性特点,符合我国国情,具有现实可操作性.

4.依据本研究提出的护理学学科体系生态发展框架,提出今后护理学科体系建设的策略:①巩固学科基本要素,奠定学科发展的深厚根基;②拓宽生态资源,加速护理国际化、制度化进程;③汲取跨学科知识营养,促进护理学科丛林繁荣发展.

第三篇麻醉副高论文摘要: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及评价系统设计

建立和完善以公益性为核心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制度是当前公立医院改革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而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则是建立绩效考核制度的基础.本项目通过国内外医院绩效评价与绩效管理现状研究,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关键绩效指标法、专家会议法、层次分析法-AHP递推算法、软件工程法等多种科学研究方法,进行指标初选、关键评价指标确定、指标权重计算、指标评分与评分标准制定,探索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客观公正、操作简便的以公益性为核心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医院绩效评价系统的分析与设计.项目研究成果将可对我国公立医院绩效评估与管理起到重要的参考和指导作用.

[目的]本研究以公立医院改革精神为指导,结合我国医院管理实际情况,在吸收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多种科学研究方法探索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客观公正、操作简便的以公益性为核心的公立医院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绩效评价信息系统设计方案.

[方法]本论文采用文献研究法、专家会议法、关键绩效指标法、层次分析法和软件工程等研究方法.利用文献研究法收集国内外医院绩效评价模型、指标体系研究和绩效考核系统建设等相关文献资料,为论文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利用专家会议法进行指标筛选、指标权重、核心指标筛选、评分细则的确定等.通过关键绩效指标法从指标库中选取关键指标,建立核心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通过软件工程方法对医院绩效考核信息系统进行需求分析、总体设计、功能设计、性能设计、数据库设计和软硬件平台设计.

[结果]⑴通过文献调研和政府文件查阅,了解国内外医院绩效评价与绩效管理现状;⑵从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益性核心思想,确立以由社会功能、医疗服务、医疗质量、患者安全和管理与发展等五个维度构成的医院绩效评价模型;⑶从社会功能、医疗服务、医疗质量、患者安全和管理与发展等五个维度构建了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体系;⑷从构建的指标体系中筛选出40-50个指标,确立核心指标体系;⑸对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细化和可操作化,制定了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评分细则;⑹根据构建的医院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医院绩效评价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和详细设计.

[结论]⑴社会功能、医疗服务、医疗质量、患者安全、管理与发展五个维度构成了以公益性为核心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模型;⑵目前,我国公立医院外部绩效考核信息化水平还处于单机辅助阶段;⑶绩效考核系统将会实现绩效评价网络化、指标体系动态化、绩效预警自动化、决策支持多样化等目标.

第四篇麻醉副高论文摘要模板:手术室医护人员职业暴露损伤及防护现状调查

目的:通过调查10所综合性医院手术室中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现状,分析在该现状下,不同岗位、学历、职称的医护人员职业暴露损伤和相关疾病的发生情况,讨论手术室职业暴露的构成及影响因素,为提高手术室医护人员的防范意识和完善职业防护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以描述性、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为主要分析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式,选取10所综合性医院的1198名医护人员作为调查对象;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职业暴露损伤和防护现状进行调查,将所得数据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本次研究共调查分析了10所综合性医院中1198名手术室医护人员,其中:男362名(30.2%),女836名(69.8%);医生349名,麻醉师164名,护士534名,其他医护人员151名.初级职称279人(23.3%),中级职称589人(49.2%),高级职称(含正副高)330人(27.5%).2.环境因素中以手术刀、缝合针等锐器伤害,噪音刺激(警报声、患者发声、设备仪器声响)和接触有害化学物质(消毒剂/灭菌剂)三方面为主.在组织管理中的制度因素方面:对建立职业损害上报制度和组织人员进行职业防护教育培训两个方面比较满意.在组织管理中的环境因素方面:对高资历医护人员主动告知不安全行为、同事之间经常互相提醒不安全行为、工作场所可见安全警示标语的提醒三个条目满意率较高.在个人能力中的满意度因素方面:对个人待遇、面临的继续教育问题、工作中应对不良情绪的自控能力受调查医护人员均表现出较高的不满意.在个人能力中的认知因素方面:穿隔离衣以防血液、体液或其它污染物污染、接触血液、体液或其它污染物时戴口罩、手套、护目镜等防护用具和发生暴露后及时按照规章进行上报和处理三个条目均有较高的发生率.3.受调查的医护人员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为:“做事精力不集中”、“免疫力低下,易感冒”、“身体倦怠,易疲劳”三个方面.医护人员职业损伤现状调查统计中排前三位的分别是:*、口腔溃疡、月经异常.医护人员职业相关疾病调查分析中排名前五位的分别是:①腰颈椎病(18.4%),②神经衰弱(16.1%),③慢性咽炎(16.1%),④慢性鼻炎(12.1%),⑤胃溃疡(6.3%).4.利用SPSS 10.0统计软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又分别对“*、腰颈椎病、神经衰弱”三个方面进行相关性分析,其结果是:*与工作岗位、防护用具是否完善、是否超负荷工作、医疗废弃物(手术刀、缝合针等各种锐器)是否正确放置等5个因素相关.腰颈椎病与年龄、岗位、超负荷工作、长时间处于站立状态的被迫体位、是否进行锻炼、熬夜加班等6个因素相关.神经衰弱与年龄、超负荷工作、是否遭到埋怨和辱骂、是否进行锻炼、是否接触高危人群(HBV/HCV/HIV/结核/梅毒等)等5个因素相关.结论:本次调查研究发现:手术室中发生职业暴露损伤的现象比较严重,其中*发生率(53.6%),职业相关疾病中腰颈椎病(18.4%),神经衰弱(]6.1%).导致职业暴露损伤的原因较多且相互影响.为了保障医护人员的健康,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医院应该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改善医护人员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规范安全操作,减少职业暴露危险因素,降低职业损伤及相关疾病的发生率,为手术室医护人员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

第五篇麻醉副高论文摘要怎么写:平衡针针麻技术应用对提高肠镜检查质量的研究

研究背景和目的

减轻内窥镜检查中病员的痛苦,是目前国际上医疗界消化系统医务人员研究的热点.无痛内窥镜检查是内镜检查的发展趋势,目前多采用药物麻醉的方式进行无痛消化内镜检查,由于药物的一些不良反应和麻醉存在的风险,使得一部分人不能进行无痛消化内镜的检查,所以在安全的条件下,没有痛苦的操作是医患双方共同追求的目标.本研究旨在探求肠镜检查过程中减轻病员痛苦的简便易行、疗效稳定、更适应人文、更符合人体自我调节达到平衡的新方法.

研究方法

1.一般资料

本试验的研究对象是于2008年11月-2009年4月研究期限计划内到我院做电子肠镜检查的病人,共纳入病例103例,随机分成普通组和针麻组.普通组52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30例,年龄介于18岁-74岁之间,平均年龄45.33±,12.93岁,针麻组51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28例,年龄介于15岁-70岁之间,平均年龄44.10±,14.21岁.

2.方法

针麻组和普通组病人的肠镜检查均有我院内窥镜室副高以上职称医师进行操作,针麻组病人针刺麻醉有课题组成员针灸专业医师进行.针麻组在检查前施行平衡针针麻后进行肠镜操作,普通组肠镜检查过程不进行任何干预措施.在肠镜检查过程中记录患者腹痛感觉、插镜时间及其他不适情况,依据患者检查过程的不适感觉进行针麻疗效评定.

3.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包统计分析处理,采用双人双输入法进行数据录入.取p等于0.05作为检验水准.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等级资料用Ridit检验.

结果

1.一般资料: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肠道清洁度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主要观察指标:普通组平均插镜时间11.71min,其中一人检查过程中因疼痛难忍停止检查,其余病例均到达回盲部,无腹痛者25%.针麻组平均插镜时间8.47min,全部病例均到达回盲部,无腹痛占68.6%.两组所得数据采用SPSS13.0分析后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次要观察指标:普通组腹胀占67.3%,疲倦占9.6%,头晕占3.8%,针麻组腹胀占54.9%,疲倦乏和头晕者0.统计分析结果:p>0.05为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4.疗效标准:普通组疗效优者占25%,良者占40.4%,差者(即无效)占34.6%,经统计总有效率65.4%:针麻组疗效优者占68.6%,良者占29.4%,差者(即无效)占2%,经统计总有效率98%,结果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本研究首次把平衡针针麻技术应用于肠镜检查过程,采用平衡针针麻后患者均较顺利地完成了检查,与普通组对照入镜时间及疗效具有统计学差异,说明针麻干预后缩短了医师的插镜时间和减轻了患者在检查过程中的不适.由于患者在清醒状态下接受检查,避免了无痛肠镜的一些药物不良反应及麻醉风险,安全性高,适用于肠镜检查的所有患者.针刺麻醉不仅可以镇痛、缓解肠道痉挛,还具有镇静安神等多方面作用,而且针刺本身还具有调节内脏感觉神经的生理作用,可以避免肠镜检查中因镜身接触及牵拉所导致的内脏感觉反应.本研究施治方便,价格低廉,使用安全,值得探求,且可行性强.由于时间有限,病例数较少,依据患者主观感觉作为疗效评定指标,缺乏客观指标,结果较易出现偏倚,应进一步扩大样本量以减少误差.

第六篇摘要范文:腹部手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护理管理方案的行动研究

研究目的

了解和分析腹部手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管理的现状;探究医护人员与患者参与及感知静脉自控镇痛管理现状的体验;探索我国腹部手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护理管理的有效方案;构建管理方案的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探讨该管理方案对改善术后镇痛护理质量的作用.

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行动研究为框架,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发现问题:研究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腹部手术后患者在PCIA镇痛期间,因责任分工不明确和质量考评标准缺乏等诸多问题,导致术后疼痛控制不足,影响患者术后恢复和满意度.第二阶段,分析问题:对本研究提出的问题,进行文献和实证研究,分析总结PCIA管理现状及影响PCIA管理的因素和可能的解决途径.第三阶段,形成计划:在前期问题分析基础上,通过专家会议法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即提出在麻醉医师指导下以护士为主体的PCIA护理管理方案.第四阶段,实施计划:针对提出的管理方案制定实践计划,选择某三甲医院普外科实施行动,通过观察法、访谈法收集行动中出现的问题及参与人员的意见和建议,结合研究者的反思,通过两轮行动干预,总结形成可供临床常态化推进的PCIA护理管理方案及其管理文本;同时,在前期研究基础上,通过德尔菲法构建PCIA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第五阶段,评价结果:研究者通过对接受该护理管理方案行动干预的PCIA患者体验的质性访谈以及部分PCIA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改善情况的分析,讨论该管理方案的实施效果.

研究结果

1、PCIA广泛应用于腹部手术后患者的疼痛处理,但患者对PCIA的镇痛效果与服务质量不尽满意.经文献研究,影响PCIA管理质量的因素包括:①缺乏疼痛管理团队与管理规范;②护士与患者对疼痛的理解存在不一致性;③医护人员的术后疼痛相关知识与技能不足;④对患者的自护能力重视和提高不够等.

2、通过对医护人员以及患者参与术后PCIA体验的探究,提出解决PCIA管理质量问题的主要途径是:①加强对医护人员的术后疼痛相关知识与技能培训;②加强围手术期疼痛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参与PCIA的自护能力;③建立麻醉医师指导下的以护士为主体的术后疼痛服务团队.

3、根据知信行理论、奥瑞姆自护理论初步构建了麻醉医师指导下的,以护士为主体的手术后患者PCIA护理管理方案,通过专家会议对管理方案进行修订;经过两轮管理方案的行动干预,修正形成了以麻醉医师为指导的、病房医生参与的、麻醉护士与病房护士为主体的沟通协作的PCIA管理团队,并按照护理角色的不同分别构建了麻醉护士与病房护士PCIA护理管理方案.

4、研究形成了与PCIA护理管理方案实施相配套的管理文本:包括①图文并茂的《PCIA宣教卡》;②信息齐全的表格式《PCIA护理记录单》;③实用的护理口袋书《手术后PCIA护理管理护士手册》.

5、通过德尔菲法,构建了包括要素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3项一级指标、13项二级指标和38项*指标并设置有指标权重值的PCIA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6、行动小组对于符合实践条件的141例患者实施管理方案干预,其研究效果表明:①患者的PCIA宣教需求得到满足,患者参与PCIA的自护能力明显提高,术后主动汇报疼痛控制不足(长海痛尺评分≥4分)的患者比例显著增加(P<,0.05),不必要提前撤除PCA泵的患者比例显著减少(P<,0.05);②患者对PCIA镇痛服务、不良反应处理的满意人数比例显著增加(P<,0.05);③医生对疼痛护理工作的认可度得到提高;④麻醉护士与病房护士围绕PCIA实施的各个阶段,明确责任分工,相互沟通协作,为患者提供全程化镇痛护理.

研究结论

1、护士作为患者的全面照护者,是术后疼痛管理的主体,其PCIA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患者术后恢复与生活质量.

2、建立麻醉医师指导的、外科医生参与的,麻醉护士与病房护士为主体的术后疼痛服务团队并开展PCIA护理管理实践,是解决目前手术后PCIA镇痛不足与服务不尽满意的切实可行方法.

3、PCIA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临床提供了评价PCIA护理质量的科学工具,有利于促进医院层面完善PCIA管理制度、改进管理流程并规范PCIA护理行为.

4、《PCIA宣教卡》、《PCIA护理记录单》与《手术后PCIA护理管理护士手册》是可供临床借鉴应用的PCIA护理管理文本.

5、本行动研究形成的PCIA护理管理方案,为规范我国的围手术期疼痛管理提供了指导性意见,对我国的急性疼痛服务团队建设有推进作用.

第七篇麻醉副高论文摘要范文:师以下部队军医任职教育培养模式研究

师以下部队军医是基层卫生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了战伤救治、疾病诊治、预防保健、心理服务和健康教育等最广泛的医疗和卫勤保障任务,对巩固和提高部队战斗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第十六次全军院校会议提出了要进一步健全以任职教育为主体的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专业技术干部任职教育制度,完善任职教育培训教学体系,全面提高任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效益.基于此背景,本研究针对师以下部队军医这一特定群体构建任职教育培养模式,力图建立起军医任职教育培训规范,解决当前基层部队卫生服务需求不断提高与基层军医能力素质相对低下、基层部队卫生机构职能不断拓展与基层军医队伍职业热情相对低迷、军医任职教育的无序性与基层军医个人发展的迫切性等矛盾问题.

本研究将师以下部队军医任职教育纳入到军队院校教育整体,从当前军队建设与发展面临的形势、任务和要求入手,采用文献分析法、比较研究法、问卷和现场调研法、德尔菲(Delphi)专家咨询法、专家深度访谈法和系统分析法,厘清职业生涯发展和任职教育的相关理论基础,界定军医职业生涯发展、军医职业生涯管理和军医任职教育等相关概念;总结归纳中美军官职业管理模式特点及中美军医任职教育培养模式特点,摸清师以下部队军医职业发展现状、任职教育现状、能力素质现状及主观需求期望;借鉴职业生涯发展相关理论,基于师以下部队军医职业发展视角,探索出师以下部队军医职业发展路径;遵循分层次、分模块、分阶段和顺次渐进的设计原则,着眼师以下部队军医职业发展构建了任职教育培养模式,将任职教育贯穿于师以下部队军医职业生涯的全过程,建立从军医任职初期到成长为高级军医整个历程的各级任职教育的培训体系,形成一条完整的军医职业发展链.

麻醉副高论文摘要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麻醉副高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2000字学术论文、2500字自考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3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麻醉副高课题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麻醉副高论文摘要范文选题

本研究构建的师以下部队军医任职教育培养模式,突出着眼职业发展、注重无缝衔接、强化医学特点、突出弹性模式和强调全程培训的构建理念,按照医疗专业技术职称发展路径将师以下部队军医职业生涯划分为初级军医阶段、中级军医阶段和高级军医阶段,对每一阶段应接受的任职教育培训专业进行了初步规范,并对每一阶段每一专业的承训单位、学制、培养目标、入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和师资力量等要素内容逐一明确.在此基础上,结合军队卫生系统实际情况,针对师以下部队军医任职教育新培养模式的内涵要求,提出了一套操作性较强的实施策略.本研究成果能为有效解决基层部队军医知识技术更新问题提供有益方案,也能为总部进一步优化军医管理模式提供有益参考.研究成果将促进军医任职教育的规范化发展,增强基层部队军医的职业热情,减少其职业高原现象,有利于基层部队卫生机构吸引并留住优秀军医人才,为提高基层部队卫生服务水平奠定坚实基础.

第八篇麻醉副高论文摘要格式:麻醉风险评估和分级管理平台的构建

目的降低手术患者麻醉相关并发症和不良事件,提高患者安全性.方法参照国内外麻醉和手术风险评估方法、安全管理和质控制度、相关技术指南及规范,结合多年临床实践,搭建麻醉患者风险评估和分级管理平台.结果1建立和改进术前对麻醉患者风险评估方法.2拟定风险分级管理基本原则.3设计一套可操作性流程.4配套开发麻醉患者风险评估和分级管理的软件及患者风险管理档案.5制定麻醉风险管理质控考核标准.实现对手术患者风险识别和评估、分级管理、智能信息档案以及过程考核等整个过程进行管理.结论此平台使手术患者风险管理变得简单规范,容易操作,有利于提高手术患者的安全性.

第九篇麻醉副高论文摘要:某军医大学附属医院晋升副主任医师的主治医师临床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

本课题就某军医大学附属医院晋升副主任医师的主治医师临床能力评估指标体系进行研究.目的在于改变部分医师片面地认为科研水平即是临床学术水平,忽视临床能力在职称评审中作用的倾向,提高对临床能力的重视程度.指标体系对主治医师临床能力的评估着重于临床能力综合运用素质和业绩积累的考核.指标体系的建立为职称评审工作中临床能力的判断提供了较明确的参考依据.文章第一部分介绍了73名指标体系构建咨询专家的基本情况及权威性分析.第二部分采用特尔菲法(Delphi)与列名小组法相结合的方法,对晋升副主任医师的主治医师临床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的项目、内涵、权重和权值及评分方法,经专家咨询后,形成一个两级结构指标体系(Ⅰ级指标5项;Ⅱ级指标13项),其中包括了评价临床操作技能的考核内容及具体做法(包括查房能力考核、手术能力考核或专科特殊检查+多站考核、病历质量评分).第三部分随机抽取某军医大学附属医院2001年36名晋升副主任医师的主治医师,采用构建的指标体系对其临床能力的评估实测,量化评分后得出临床能力总积分.实测结果可以较真实、较公正地反映出拟晋升人 第四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员的临床能力实际倩况,验证了指标体系的可行性及可操作性.第四部分是讨论本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设置思路和意义;建立指标体系的作用;在课题设计和实施阶段出现的难点;以及在建立晋升副主任医师的主治医师临床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后值得思考的问题.

第十篇摘要范文: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麻醉科

科室概况第四军医大学麻醉科的前身是西京医院麻醉组,于1953年筹建,1979年正式成立麻醉科.历任主任为我国著名的麻醉学家史誉吾教授、李桂科主任医师、曾祥龙教授和熊利泽教授(1996年-).1989年开设疼痛专科门诊,1994年成立外科ICU病房,1993年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2002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至今已发展成为包括临床麻醉、ICU和疼病门诊三部分内容的二级学科和一级临床科室,2005年1月被批准为陕西省重点医学学科.科室现有医生43名,其中正高3名,副高5名,中级职称14名.博士生导师1名(熊利泽),硕士导师3名(陈绍洋,汪晨,候立朝).学科带头人熊利泽,1962年11月生,湖北人,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1985年7月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医疗系,1987年赴北京协和医院ICU进修危重病医学1年,1992年赴英国牛津大学Nuffield麻醉教研室学习14个月,1998年赴日本山口大学麻醉和复苏研究室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脑和脊髓的保护.于1997年,2002年和2005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3项,获得国家卫生部和军队基金3项,共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在国外发表论文10篇.主译著作1部,参加专著和教材编写8部.担任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常委、全军麻醉与复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麻醉学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疼痛学套主任委员等学会职务,担任《CanadianJAnesth》国际通讯编委、《中华麻醉学杂志》、《临床麻醉学杂志》、《中国疼痛医学杂志》、《美国麻醉与镇痛》中文版等6个杂志的编委或常务编委.

这篇麻醉副高论文摘要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摘要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麻醉副高引用文献:

[1] 热门麻醉副高论文题目 麻醉副高论文题目怎么取
[2] 麻醉副高论文提纲范本大全 麻醉副高论文框架怎么写
[3] 麻醉副高论文摘要怎么写 麻醉副高论文摘要范文参考
《麻醉副高论文摘要怎么写 麻醉副高论文摘要范文参考》word下载【免费】
麻醉副高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