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选题 > 文章内容

传染病护理论文范文参考 传染病护理毕业论文范文[精选]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传染病护理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1-15

传染病护理论文范文

传染病护理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传染病护理论文范文参考: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吉林省城市社区护理绩效评价研究
  2. 第二篇传染病护理论文样文:我国护理学学科体系构建与发展策略研究
  3. 第三篇传染病护理论文范文模板:非政府组织(NGO)参与我国重大传染病控制的治理模式研究
  4. 第四篇传染病护理论文范例:基于胜任力的灾难护理课程开发的理论研究
  5. 第五篇传染病护理论文范文格式:广东省卫生资源配置和卫生服务调查研究

★100篇免费传染病护理论文范文,可用于传染病护理论文写作参考研究,为你的本科论文和硕士论文提供有价值的传染病护理论文范例格式模板参考.【赶快阅读吧!】

第一篇传染病护理论文范文参考: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吉林省城市社区护理绩效评价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对卫生的需求更加多样化,对我国的卫生服务体系提出更高要求.为更好满足居民的卫生需求,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国家提出要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逐步形成功能合理、方便群众的卫生服务网络.近些年来,社区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已逐渐被居民认可,并承担提供基层公共卫生和医疗卫生服务的职能.社区护理作为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的基础环节.社区护士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为个人、家庭和人群提供卫生服务,特别是在初级保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旨在以系统理论、激励理论和行为科学理论为基础,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科学的方法广泛征询相关专家意见,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社区护理绩效评价体系.根据社区护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特点和评价的目的选取适合的数据包络分析模型进行研究.选取一定范围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依据已建立的指标体系,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整理,带入相关模型进行绩效评价.分析影响城市社区护理绩效的影响因素,并应用质性研究的方法进一步揭示社区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实证研究结果的分析,提出适合提升我国城市社区护理绩效的对策.

本研究采用文献回顾法和Delphi法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社区绩效评价体系.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的CCR模型和BBC模型对吉林省9市(州)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社区护理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行评价,采用描述性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Kruskal-Wallis检验、Jonckheere-Terpstra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分析.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进一步揭示社区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研究,建立以投入和产出为衡量社区护理绩效的指标体系.投入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和管理4个维度,社区护士数量、社区护士培训、社区卫生服务支出、社区护士相关支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环境条件、社区卫生政策和社区卫生信息管理7个条目,每千人口护士数量、社区护士培训比例、公共卫生和药品支出、政府财政补助、社区护士平均工资及绩效补助、社区护士培训支出、中心业务用房面积、配套社区卫生政策落实和卫生信息技术的应用情况9个指标;产出包括公共卫生服务、医疗卫生服务和满意度3个维度,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病管理、计划免疫、老年保健、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传染病管理、门诊护理服务、双向转诊和居民对护理工作满意度10个条目,健康档案建档率、健康教育人次数、新生儿访视率、0~6岁儿童管理人数、孕产妇管理人数、精神病管理人数、预防接种建证率、老年人健康管理率、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率、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率、传染病管理人数、(全科)门诊人次数、转入转出人次数和居民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14个指标.

通过对2010年~2012年吉林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护理绩效的分析显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投入资源逐年增加,到2012年,吉林省城市社区每千人口社区护士数量为(0.239±,0.195)人,社区护士培训比例为71.5%,政府财政补助为(379.934±,571.591)万元,而公共卫生和药品支出已达(454.538±,806.177)万元.吉林省城市社区护理的各项指标差异性依然较大,特别是公共卫生和药品支出、政府财政补助、管理支出、健康教育人次数、传染病患者管理人数、转入转出人次数和满意度的变异系数均大于1.5,离散程度明显高于其他指标.然而社区护士培训比例、社区护士平均工资及绩效补助、健康档案建档率和预防接种建证率的变异系数均小于0.5,提示各社区间差异性较小.

以CCR模型计算出11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护理绩效的技术效率平均值为0.759±,0.312.技术效率值为1的有61个(53.0%),技术效率小于1的有54个(47.0%).基于BCC模型在规模报酬可变的前提下,计算出115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护理绩效的纯技术效率为0.767±,0.314,其中DEA有效的有73个(63.5%),共有42个DMUs纯技术效率小于1,占全部的36.5%.2012年规模效率为0.990±,0.494,规模有效的DMUs共有100个.经过2010年、2011年和2012年逐年对比和分析,吉林省城市社区护理绩效正在不断提升,技术效率呈上升趋势,规模效率较为稳定,纯技术效率提高明显,提示随着国家政策的引领,吉林省城市社区护理绩效水平不断提高,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技术效率也得到提升.

通过对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统计显示,投入资源中管理支出是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可通过控制管理支出提高技术效率;社区护士平均工资及绩效补助是规模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可通过提高社区护士待遇提高规模效率;在产出服务中,孕产妇管理人数和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人数对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有较大影响,可通过提高这两方面的服务增强绩效.

通过质性研究发现,社区护理操作(护理活动)具有多样化的特点,缺乏统一的量化标准,科学合理计算护理工作量有一定困难.社区护士能力差异较大,对不同级别的护士用统一标准进行评定缺乏公平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公益性单位,支配的经费有限,实施绩效考核的奖励机制不完善.社会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认同性虽然不断增强,但是一些居民不配合社区卫生人员的工作,导致一些社区卫生工作开展受限.社区护理人员不足,很多社区卫生工作难以完成.

基于以上结果,提出如下对策.在人力方面,增加社区护士比例,保证人力资源,满足居民需求.严格制定社区护理人员准入制度,提高社区护士能力水平,不断完善社区护理服务.建立我国社区护士核心能力标准,进行科学的社区护理绩效管理,提高人员和组织效能,实现组织高效运转.在财力方面,充分利用政府财政支持,制定财务审核制度,规范经费使用.对财政补助按社区规模、基础建设情况进行分配,并对剩余的经费进行再分配,以保证资金的优化配置.提高社区护理人员的工资,确保其待遇不低于所在地区城市职工平均收入水平.在物力方面,规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提高社区建筑标准,同时依据社区特点,配备适宜的设备.

综上所述,要提高社区护理绩效,应从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多方面入手,建立各种社区护理服务规范,不断提升社区护理绩效水平,为居民提供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基层护理服务.

第二篇传染病护理论文样文:我国护理学学科体系构建与发展策略研究

目的:

1.构建既适合我国国情、又顺应护理学国际化、专科化趋势的护理学学科体系,以丰富和促进护理学元理论研究,并为我国护理学科的规范化、系统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不同类型的护理学研究生培养、专科护士培训提供方向性指导.

2.比较不同成熟阶段的护理学科的发展特征,揭示影响护理学科演进历程的关键因素,为促进我国护理学学科体系发展提供策略性建议.

方法:

1.应用文献研究法,把握护理学科体系研究趋势,探讨护理学科体系的概念及其内涵,确定学科体系构建策略.

2.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内容分析法,考察国内外护理学科体系的知识形态、组织建制现状,归纳出判断学科成熟程度的基本内容,形成护理学二级学科准入标准.

3.运用历史研究法、个案分析法,进一步论证护理学二级学科准入标准的合理性,经专家小组会议法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其条目内容.

4.运用理论研究法,从分析护理学科概念内涵切入,确立护理学科体系的逻辑起点,逐步推演出护理实践的逻辑范畴及其涉及的学科知识群.

5.运用比较研究法,揭示国内医学及部分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特点,形成构建护理学学科体系的本土化参考依据;结合逻辑起点推演结果,依据“护理学二级学科准入标准”,构建由二级学科群、二级学科、*学科或研究方向组成的护理学学科体系.

6.运用专家小组会议法,讨论、修订所构建的护理学学科体系,进一步辨析各层级学科的内涵差异,澄清模糊认识.

7.运用理论研究法,通过与生态学概念交叉移植,结合“护理学二级学科准入标准”内容,提出生态学视域中的护理学学科体系发展框架及策略.

结果:

1.界定了护理学“学科”、学科层级划分、护理学科体系概念及其内涵,提出学科的四种形态特征(知识、组织、历史、文化信念形态),逐步确立护理学学科体系的逻辑起点为“人的健康反应”.由此推演护理实践过程的逻辑*、核心、结果范畴及逻辑终点,提炼出人和环境这两个影响健康反应的关键因素,并沿着人、环境、照护主轴,以健康反应为结局变量,绘制出多维的、立体状的护理学科知识体系简图.

2.从宏观角度描述了国内外护理学科知识创新、知识传播及组织建制状况,归纳整理出判断护理学科成熟度的基本维度:理论内涵、知识创新、知识传播、人才培养、社会需求,并通过分析中外护理学科发展现状的差距,提炼出各维度应涵盖的基本内容,初步形成“护理学二级学科准入标准”.

3.纵向梳理了中美两国护理学科体系演进历程中的重要事件及文献内容,从中发现人才培养、知识创新、知识传播、社会需求是影响学科体系演进的关键因素,并通过社区护理学的个案演进历程分析得到进一步确证,由此验证了所提出的“护理学二级学科准入标准”的合理性,并经35位专家讨论,逐条修订并完善了条目内容.


https://www.mbalunwen.net/kejidaquan/78098.html

4.揭示国内学科体系设置具有内在逻辑主线多维性特点.从护理学学科体系的逻辑起点推演,沿着人、环境、照护三条逻辑主线,将护理学科知识划分为“人文护理知识体系”、“科学护理知识体系”.前者继续分为“护理学原理”、“跨学科护理知识”,后者分为“人的生命阶段的护理知识”、“护理诊疗知识”、“生存环境的护理知识”三个知识群,分别涵盖不同类属的护理学次级学科.按照“护理学二级学科准入标准”,结合前期的文献计量学研究及历史研究资料,筛选出10门备选二级学科,提请27位专家进行小组会议讨论.最后,专家对所构建的护理学学科体系的赞同程度均较高.

5.从生态学视域提出我国护理学学科体系发展框架,涵盖了护理学学科体系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发展趋势,并据此提出国内护理学学科体系建设的发展策略.

结论:

1.本研究通过总结国内外大量文献中对护理学科本质属性的认识,结合对护理学“学科”概念及其内涵的界定,确定“人的健康反应”是护理学科体系的逻辑起点.可按照人、环境、照护三条逻辑主线,通过科学性与人文性护理过程,描绘出复杂的、立体型的护理学科知识体系,为护理学理论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2.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考察国内外护理学科发展现状,揭示了护理学科重点研究领域及各学科发展前沿,提炼出影响学科发展的关键因素,归结出中外护理学科发展的异同点.研究中所收集到的中美护理学发展史料将对国内护理学历史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3.本研究确立的“护理学二级学科准入标准”将为今后的二级学科自主申报设立一定的指引方向,所构建的护理学科体系具有整体性、科学性、兼容性、现实性、扩延性特点,符合我国国情,具有现实可操作性.

4.依据本研究提出的护理学学科体系生态发展框架,提出今后护理学科体系建设的策略:①巩固学科基本要素,奠定学科发展的深厚根基;②拓宽生态资源,加速护理国际化、制度化进程;③汲取跨学科知识营养,促进护理学科丛林繁荣发展.

第三篇传染病护理论文范文模板:非政府组织(NGO)参与我国重大传染病控制的治理模式研究

研究目的

我国的重大传染病通常指艾滋病、血吸虫病、结核病、病毒性肝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等传染病,目前这些疾病在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具有发病急、死亡率高,对社会经济产生极大影响效益的疾病.当前我国非政府组织主要面临五大问题:缺乏资金,缺乏活动场所与办公设备,缺乏人才,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组织内部管理混乱.其中涉及非政府组织自身的问题主要是缺乏资金、缺乏人才和组织管理混乱等现实问题.非典之后,各级政府对加强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性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提出了相关政策及保障措施,支持力度明显加强.但公共卫生投入状况还远不适应发展需要,此时非政府组织(NGO)在参与中国公共卫生服务,特别是重大传染病的控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国际非政府组织通常要求其在中国的合作伙伴应是非政府组织,这促使了一大批政府机构、事业单位以及政府办社团向非政府组织转变,也诱发了体制内许多新型社团的产生.

而本文的目的,旨在推动非政府组织参与中国重大传染病控制.试图从理论和实证的不同层面,来分析和评估国内INGO(在中国的国际非政府组织)和CNGO(国内非政府组织)参与我国传染病防治中的管理方式、作用、行为及其资金运转模式的现状评价和形式判断;对不同模式和背景的非政府组织参与我国重大传染病防治的效果进行评估.基于以上研究,完善非政府组织在我国重大传染病防治中的管理模式,并就我国有关部门制定卫生领域中NGO相关规范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

研究方法

本研究是一个多学科的交叉应用研究,因此论文将涉及到新公共管理理论、多元社会治理、市民社会和第三部门等多个学科的相关理论研究.从方法学上看,本文采取了实证和规范相结合的研究.从实证的层面分析了重大传染病控制领域非政府组织的基本现状、组织能力状况、现行法律和政策环境、发展的困境等.在数据分析上,尝试运用聚类分析和应对分析等多维数据模糊分析方法对变量进行分析.同时也从规范分析的角度,根据相应的理论来探讨了非政府组织对中国的影响和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从而产出相关政策性建议报告.

研究结果

1、通过文献分析,论文从新公共管理理论与多元社会治理构架,分析了政府与市场之间发展第三部门的理论基础,从而确定非政府组织理论的基础与发展.

2、通过对参与重大传染病非政府组织现状调查得出其基本状况可以归纳为:①32.5%的组织负责人拥有大专学历,为各项指标中比例最大,其次是高中以及初中学历,分别占22%,拥有硕士研究生与大学学历的组织负责人所占比例最小,分别为11%(多为国际INGO组织人员)非政府组织中,主要负责人的文化程度除INGO外,其他CNGO文化程度相对较低;②绝大多数非政府组织的工作人员年龄分布在35岁一下;少数人选择36—45岁以及46—55岁;55岁以上为零,说明该类组织中年龄结构分布趋向年轻化.③在接受调查的NGO中,已经在民政部门、工商部门或政府其他部门(如编制管理部门等)正式注册的共计占47.06%,即有超过一半的NGO未注册.在这些正式注册的NGO中,其中在民政部门注册的占53%,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占22%,在编制管理部门注册的占3%,在政府其他部门注册的占13%,说明大多数国内非政府组织没有到相关部门登记注册,未注册的原因以未能找到业务主管单位、没有足够的资金为主;④非政府组织的组织管理模式通常是*协商制;目前大多数民间组织的资金来源于外部,无论是国外资金或者国内资金,自身筹资能力相对较弱,40%被调查者认为他们的组织管理模式为协商制,有35%的被调查者认为他们的组织管理模式为*制,而认为其组织采取家长制的组织管理模式的被调查者占总参与调查人数的7%,另外有7%的人认为其组织管理模式无固定形式;⑤绝大多数的民间组织的活动领域集中在教育与宣传领域,进行教育、宣传和倡导的组织占92.31%,进行行为干预的占46.15%,进行法律援助领域的占23.08%,进行医疗护理与关怀的占46.15%,进行资金募集的占7.69%,进行心理咨询的占23.08%,这也与国家在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中,“预防为主,教育第一”的宗旨相一致;⑥国际非政府组织重视在媒体的宣传报道,善于接受媒体的评论.而CNGO的的社会影响力较弱,11.11%的组织每次重大传染病防治活动都会被新闻媒体报道,有33.33%的组织的活动被报道过一些,而有22.22%的组织开展的活动很少被报道,而有33.33%的组织所开展的重大传染病防治活动从未报道过.

3、针对重大传染病领域非政府组织能力状况评估得出:目前我国重大传染病防治INGO和CNGO组织的能力悬殊极大,相对而言,国内非政府组织的能力普遍不足,首先表现为筹资能力相当缺乏.①在争取各方资助的能力中,争取政府资助的能力最强,为3.1667,争取企业资助能力最差,为2.1818,争取个人、国际组织的国内非政府组织资助的能力水平得分均在3分以下,绝大多数组织没有专门的筹资人员或者部门设置、年度筹资计划的制定、鼓励成员筹资的激励机制以及扩展捐助者的机制.除了能够争取到政府和国际非政府组织的资金支持外,这些组织很少能从企业、个人以及国内其他组织那里获得资助;②其次表现为组织自身管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民间组织一般没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机制,,非政府组织财务管理水平得分为0.537,处于中等水平;③最后表现为组织重大传染病防治能力相对较低.其中民间组织宣传自身组织形象的能力很低,很难扩大组织的社会影响力.社会动员能力处于中等偏下水平,CNGO组织缺少动员社会其他组织或个人参与重大传染病的积极性.另外这类组织的活动组织能力相对较高,但缺少活动的监督评估能力.尽管CNGO民间组织的整体水平不高,但绝大多数组织都认识到了自身能力不足的现实,而且改善自身能力的需求也是十分迫切的.这是我国防治领域组织发展的一个可喜之处.因此,加强重大传染病民间组织的能力建设,势必是充分发挥我国民间组织参与到传染病防控中的有效途径之一.

研究结论与建议

主要结论:①目前我国重大传染病防治领域的非政府组织发展较为迅速.组织工作人员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人员结构相对稳定,组织管理决策趋于科学.重大传染病防治的对象几乎覆盖了所有传染病高危人群.工作地区大多集中在大中型城市,并开始向小城市和农村扩展.组织开展传染病活动的方式以交流方式为主,并逐步趋于多样化.组织传染病的工作内容以教育、宣传和倡导为主,以行为干预、医疗护理与关怀、法律援助、心理咨询等内容为辅.②重大传染病防治领域的非政府组织发展也呈现出一些不足之处.所面临的最突出问题就是非政府组织的能力普遍不足,主要体现在自我筹资能力、健全的财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机制,自我管理能力、宣传自身形象、动员社会其他组织共同参与、活动督导评估等方面仍存在能力缺陷.这些都限制了重大传染病防治领域非政府组织的成长,从而影响到非政府组织在重大传染病防治领域中作用的充分发挥.③我国非政府组织在重大传染病防治领域已经发挥出了积极作用,并得到了服务对象的认可,表现为传染病工作的作用效果十分显著.④目前我国重大传染病防治领域非政府组织发展仍存在很多困境,首先表现在发展存在制度上的困境.

政策建议:①从政府层面来讲,针对当前非政府组织的现状和困境,政府急需转变理念;充足的经费是保证非政府组织得以继续健康发展的源泉;影响非政府组织职能正常发挥的部分原因是在重大传染病防治领域上政府职能与非政府组织职能相互混淆,界限不清.所以,要想让非政府组织充满活力和发挥其在重大传染病防治的作用,政府需要区分职能;非政府组织尤其是重大传染病防治领域地非政府组织地发展离不开制度地合法化保障;②从文化环境层面:强化市场机制,一方面我国非政府组织应该通过自身的*优势,将企业联合起来,以应对经济上给予传染病带来的挑战,另一方面市场主体一企业也要积极参与到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中,协调配合非政府组织开展传染病工作;着眼社会层面,加强非政府组织的监督机制建设和评估机制建设以及信任机制建设.③从自身建设分析,非政府组织的自身建设重点是能力建设.要想更好的在传染病防范中发挥作用,需要有序的内部环境.

研究的创新与局限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①首次对非政府组织参与我国重大传染病防治管理模式进行研究,并结合三类重大传染病管理现状,根据“第三部门管理理论”通过对非政府组织和组织服务对象双方调查研究,开展针对非政府组织的机构、人力、财务、社会效益等多方面进行评估,在国内外未见相关报道.②将聚类分析和对应分析方法运用到非政府组织和组织服务对象的实证研究数据分析中,在国内很少相关方法运用.

本研究的不足:论文只是选取了我国重大传染病中艾滋病、结核病和禽流感等非政府组织参与活跃的疾病进行研究、评估和建议,对于其他种类重大传染病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论述;本论文旨在抛砖引玉,论文所提出的研究框架是否适应于其他疾病的研究,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丰富、发展.

第四篇传染病护理论文范例:基于胜任力的灾难护理课程开发的理论研究

研究目的

本课题旨在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构建我国护士参与灾难救援工作时所需的核心胜任力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课程开发技术确定灾难护理课程的学习目标、课程内容、教/学策略和反馈/评价策略等课程要素并系统整合,最终完成灾难护理课程的理论设计,本研究的成果可为未来的课程使用者提供基本的课程指导和应用参考.

研究方法

研究分为三个部分,综合应用多种研究方法.

第一部分:灾难护理课程开发的理论研究.对本研究涉及的基本概念进行界定,整合相关的课程理论和学习理论,依据课程理论中课程目标影响源的分析原则,对影响灾难护理课程目标的三个来源,即社会、学习者和学科知识进行分析,从而提出构建灾难护理课程目标的基本原则.

第二部分:灾难护理核心胜任力模型的构建.首先运用内容分析法,广泛检索、阅读和分析国内有关灾难护理的相关文献,初步提出我国护士参与灾难救援时所需的胜任力条目,之后运用质性访谈法,访谈有过灾难救援实践经验的护理专家,对胜任力条目进行补充和修正,形成灾难护理胜任力的初始框架,最后运用问卷调查法,以形成胜任力初始框架为基础设计调查问卷,以临床护士、护理学生和护理教师为对象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构建灾难护理核心胜任力模型.

第三部分:灾难护理课程的设计.根据第一部分所提出的灾难护理课程目标的构建原则,以灾难护理核心胜任力模型为基础,构建灾难护理课程的学习目标和课程内容.运用课程开发技术围绕学习目标选择教/学策略和反馈/评价策略,并整合以上课程要素,最终形成灾难护理课程的课程大纲建议案.

结果

从课程目标影响源的角度提出了灾难护理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①以我国现阶段和今后一段时期内最常见、伤亡最多的灾害所致灾难的救援需求为依据筛选灾难护理课程的学习目标.②根据灾难护理课程的成人学习者的特点,了解其学习需求和知识储备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目标选择.③课程使用者在使用灾难护理课程实施建议时,应对课程目标影响源进行动态分析和调整,以适应不同地域、不同时期、不同层次的学习者的需求.

内容分析法、质性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的综合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护士参与灾难救援时所需的核心胜任力包括3个维度、7个因子共28个条目,灾难前维度包括灾难所需特殊能力(灾难信息判断、制订灾难预案和野外生存)和身心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灾难中维度包括四方面,即急救护理能力(评估伤情、现场救护、检伤分类、现场疏散和重症监护)、病人管理能力(常见病处置、伤员转运、多学科协作、物资管理调配和伤病员生活护理)、心理护理能力(自我心理调适、心理评估和心理疏导)、安全防护能力(个人防护、特殊感染识别、危险环境评估和疫情预防和控制).灾难后维度包括心理评估、心理疏导、传染病防控、住院伤病员护理、重建护理工作秩序和卫生宣教能力.

运用课程开发技术,根据前期提出的灾难护理核心胜任力模型,确定灾难护理课程的学习目标.围绕不同学习目标,选择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和反馈/评价策略,整合成为包括九个教学单元、六类学习目标(基础知识、应用、综合、人际、关怀和学会学习)、三类教/学活动(提供信息和观点、提供经验和提供反思的教学活动)及四类反馈/评价方法(向前看的评价、标准评价、学习者的自我评价和教师的反馈评价)的课程大纲.

结论

护士具备灾难救援胜任力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多灾重灾的国家极为重要,护士灾难护理的能力关系到灾难所致大规模伤亡事件伤病员的预后、社区的恢复甚至社会的稳定.而教育是提高灾难护理胜任力的必须途径.本研究构建了灾难护理核心胜任力模型,以此模型为基础进行了灾难护理课程的设计和开发,形成了指导教学实施的课程大纲,为护理教育者开展相关教学实践提供了具体的参考模式,也为今后相关护理课程的开发提供一定的方法学借鉴.

第五篇传染病护理论文范文格式:广东省卫生资源配置和卫生服务调查研究

研究背景

1978年9月,世界卫生组织在《阿拉木图宣言》中提出了建立初级卫生保健制度,以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宏伟蓝图.但遗憾的是,这一战略目标在全球范围内并没有如期完成.随着全球医疗卫生费用的快速增长,医疗卫生不公平现象日益突出,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面临同样的困境.改革开放30多年来,尽管医疗卫生事业飞速发展,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但是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卫生事业发展和改革面临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

新医改政策于2009年4月6日正式出台,其中一大亮点就是把建立覆盖全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作为主要工作目标,并提出了要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2010年3月25日,美国国会通过了奥巴马政府提交的医疗改革法案.两个大国相继公布医疗改革方案绝不是偶然的巧合,恰恰反映了当代社会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作为公共福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医疗卫生体制一直集中了诸多的社会矛盾,已成为世界各国社会、经济制度改革的难点和重点,中美两个大国相继发布有关医疗体制改革的法令(政策)应该是为力图解决诸多社会矛盾在作出努力.就我国而言,现阶段要想突破医疗改革的瓶颈,就必须解决城乡低收入和政策覆盖之外群体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究其根本乃是合理配置和利用卫生资源的问题.卫生资源配置作为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其配置合理性是衡量医改方案是否有效益、效率原则的标准,其配置效率和公平性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卫生利益,关系到健康公平,是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的众多新问题中的要害问题之一.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可供利用的卫生资源都是有限和稀缺的,因此,怎样合理公平地配置卫生资源,以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满足全体居民的卫生服务需要和需求已成为世界各国卫生改革关注的首要问题,在此背景下开展卫生资源配置及卫生服务现状调查的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研究的目的

1.摸清广东省卫生资源配置的家底,为设置均衡的卫生资源配置结构、适宜的卫生资源配置规模提供基础数据.

2.评价广东省卫生资源的配置效率和公平性,探析卫生资源配置公平和效率兼顾的措施,为促进广东省卫生资源的整体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3.揭示广东省卫生服务现状,为有效调控卫生服务供求关系提供依据,并为今后卫生事业改革政策的制订和实施提供基础信息.

4.为政府相关部门提出可持续发展卫生资源配置、利用机制和制度提出政策建议.

研究方法

1.搜集历年广东省统计年鉴、广东省卫生统计年鉴、国家卫生部网站、广东统计信息网、广东省卫生厅网站和广东医药卫生信息网等公布的资料,描述广东省卫生资源的配置现状和变化趋势,评价卫生资源的配置效率.

2.应用洛伦茨曲线(Lorenz curve)和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结合泰尔指数(Theil Index)评价广东省卫生资源的公平性.

3.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广东省城乡居民卫生服务需要、需求和利用现状.

研究结果

1.卫生物力资源配置

1.1卫生机构总数增长明显,从2002年的15500个增加至2009年的16238个,珠江三角洲地区9890个(占68.9%)、非珠江三角洲地区6348个(占39.1%);国家所有的卫生机构仍居主导地位,占43.5%,私营卫生机构比例上升,占37.9%.

1.2医院、卫生院总数5年内增加了51所.珠江三角洲地区和而非珠江三角洲地区拥有全省二、*医院的比例不同,前者拥有的比例分别为56.5%和68.3%.

1.3医疗机构床位总数持续增加,目前已拥有27.2万张,住院服务能力得到增强.省内不同地区的医疗机构的床位数差异明显:珠江三角洲地区167317张(占61.5%),非珠江三角洲地区104655张(占38.5%).

1.4村医疗点覆盖率逐年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快速发展,辐射区域扩大.全省共设立28070个村级医疗点,覆盖率为89.8%;设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984家,配置床位3629张.

1.5大型设备的数量和总价值逐年稳步增.万元以上设备持续增加,全省卫生机构万元以上设备共计256158台(套),总价值359.8亿元.机构分布上看,医院拥有万元以上设备最多,其余依次是卫生院、妇幼保健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部、采供血机构等.城乡分布看,万元以上设备的数量和总价值分别为城市占92.37%和95.63%,农村占7.63%和4.37%.

2.卫生人力资源配置

2.1卫生技术人员总量逐年增加,但存在地区分布不均,学历和职称结构不合理现象.调查结果显示,全省卫生技术人员共计41.3万人,每千人口(户籍人口)卫生技术人员4.94人;珠江三角洲地区277977人(占67.2%),非珠江三角洲地区135467人(占32.8%).卫生技术人员当中,大中专学历占69.6%,本科以上学历不到25%;无职称和初级职称占绝大多数,中级职称比例较低.

2.2全省执业(助理)医师15.6万人,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1.62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6.4%的执业(助理)医师集中在珠江三角洲从业,非珠江三角洲的执业(助理)医师只占33.6%;低学历比例较高,大专及以下学历的执业(助理)医师占52%;年龄结构比较合理,25~54岁的中青年占87.7%.

2.3全省注册护士共有15.1万人,每千人口(户籍人口)注册护士1.81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9/1000人).107241名注册护士在珠江三角洲地区从业,占全省总数的70.9%.

2.4乡村医生和卫生员数量偏少,整体素质不高.全省乡村医生和卫生员总数为3.4万,每千农村人口(户籍人口)0.78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乡村医生和卫生员当中仅有7.4%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中专学历占43.6%,中专水平占21.6%,在职培训合格者占27.4%.

3.卫生经费配置

3.1广东省2008年卫生总费用1125.4亿元,占GDP百分比为3.15%,人均卫生费用1182.4元,同期全国卫生总费用为14535.4亿元,卫生总费用占GDP百分比为4.83%,人均卫生费用1094.5元.2003~2008年期间,全省卫生总费用从577.1亿元增加到1125.4亿元,年均增长15.84%,人均卫生费用从725.6元增加到1182.4元,年均增长10.50%.

3.2各年卫生总费用的构成当中,政府支出所占比例较低,但呈逐年增加趋势,社会支出比例逐年稳步上升,个人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较高,但近年来逐步下降.

3.3广东省2009年财政累计投入112.97亿元,占全省财政支出的2.62%,同期国家医疗卫生支出1180.56亿元,占财政支出的2.7%.广东省政府投入的112.97亿元的具体投向是:县以上城市医院44.12亿元,疾病预防控制机构20.32亿元,乡镇医院17.42亿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8.52亿元,县医院6.79亿元,卫生监督机构4.75亿元,妇幼保健机构2.88亿元,采供血机构2.01亿元,其他机构6.16亿元.

4.卫生配置的宏观效率

4.1传染病控制情况

调查期间全省告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为244.23/10万,死亡率为1.13/10万;同期全国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263.52/10万,死亡率为1.12/10万.广东省报告发病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依次为肺结核、梅毒、乙肝、淋病和丙肝,占发病总数的86.81%;同期全国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痢疾和甲型H1N1流感,占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91.5%.

4.2妇幼卫生保健工作

调查期间,广东省孕产妇产前检查率94.8%,产后访视率90.4%,住院分娩率为96.7%,同期全国孕产妇产前检查率92.2%,产后访视率88.7%,住院分娩率为96.3%;广东省孕产妇死亡率为13.9/10万,同期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为31.9/10万;广东省婴儿死亡率为4.4‰,同期全国婴儿死亡率13.8‰.

4.3居民平均期望寿命

广东省居民平均期望寿命75.3岁,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3岁,与2002年相比,高出0.81岁,城乡居民健康状况目前已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5.卫生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

5.1广东省居民住院、门诊、留医观察和健康检查等就医活动的主要场所主要倾向医院、卫生院和妇幼保健机构,利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部、诊所、护理站和乡村医疗点等基层医疗机构的比例较低.

5.2广东省整体运行效率较高,表现在各级医疗机构日均诊疗人次、日均负担住院床日和病床使用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出院者平均住院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基层医疗机构运行效率有待提高,表现为住院医师日均担负住院床日、病床使用率和病床工作日远低于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等高等级的医疗机构.

5.3卫生资源配置的技术效率没有明显提高.住院患者的疗效指标,如治愈率和病死率没有明显改善;居民医疗保健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例逐年增加,平均诊疗费用和平均住院费用逐年上涨趋势明显,平均住院费用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28倍;医院药品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较高,维持收支平衡主要靠药品和其他收入的盈余来弥补医疗支出的亏损;大型设备虽然使用人次数较多,但检查阳性率不高,有“诱导需求”的嫌疑.

6.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评价

6.1卫生资源配置的Lorenz曲线和基尼系数

2004~2009年期间,卫生机构配置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227,0.232,0.249,0.261,0.277和0.269;医院和卫生院床位配置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214,0.220,0.228,0.217,0.211和0.209;注册医生配置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215,0.219,0.228,0.233,0.242和0.250,均处于最佳公平状态.

6.2卫生资源配置的泰尔指数

2004-2009年期间,卫生机构配置的总体泰尔指数分别为0.0402,0.0407,0.0466,0.0512,0.0638和0.0615;医院、卫生院床位配置的总体泰尔指数分别为0.0331,0.0351,0.0350,0.0337,0.0324和0.0310;注册医师配置的总体泰尔指数分别为0.0321,0.0334,0.0350,0.0361,0.0393和0.0408.总体泰尔指数变化与基尼系数变化趋势一致.

传染病护理论文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传染病护理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3000字学年论文、5000字在职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8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传染病护理专业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传染病护理论文范文选题

将总体泰尔指数进行分解的结果显示,卫生机构配置的区内差距变化并不明显,区间差距水平的持续加大带动了全省差距水平的上升.卫生机构的非均衡配置主要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和非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不均衡配置,这种不均衡程度还在强化,呈现出较明显的“贫者越贫、富者越富”的马太效应.区间差距对医院、卫生院的床位配置的不均衡的贡献率变化幅度不大,床位数配置的不均衡主要体现在珠江三角洲和非珠江三角洲两个区域内部差距较大,历年的区内差距对总体泰尔指数的贡献率都在60%以上.注册医师配置的区间差距对总体泰尔指数的贡献率都近年来不断提高,配置的不均衡主要体现在珠江三角洲和非珠江三角洲两个区域之间的差距较大.

7.调查人群的健康及卫生服务需要

7.1调查人群两周患病率为32.3%,远高于全国水平(18.9%),此外,反映疾病严重程度的各项指标如两周患病天数、两周患病卧床天数(率)和两周因病休工天数(率)等均略高与全国水平;两周患病当中居前五位的疾病依次是循环系统、呼吸系统、运动系统、内分泌代谢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与全国调查数据相比,前五位的疾病种类相同,但排列顺序发生了部分改变;慢性病患病率与全国调查数据基本相当,但慢性病患病率居前五位的疾病种类与全国调查数据明显不同.

7.2城乡人口学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城市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农村、农村14岁以下人口构成比高于城市;其次,城乡之间两周患病率、两周患病的种类、患病的严重程度和慢性病疾病谱等存在明显的差异.

8.调查人群的卫生服务需求和利用

8.1调查人群门诊需求量高于全国总体水平,农村的门诊需求量高于城市,女性门诊需求量高于男性.

8.2城市居民在卫生室、诊所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卫生院等初级医疗卫生机构就诊比例仅为25.6%,而在县级及以上医院就诊比例则达74.4%,79%的城市居民首选地市级以上的医院.相反,农村居民到村级医疗、诊所、卫生院等初级医疗卫生机构就诊比例高达78.2%,在县级及以上医院就诊比例只有21.8%,81.3%的农村居民选择县区级医院和卫生院作为首选住院医院.地理可及性和经济因素的制约是影响居民选择就医地点的主要原因.

8.3调查人群两周就诊率为24.8%,其中,城市为23.1%,农村26.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未就诊比例为28%,与全国数据相比有所降低.调查人群住院率为6.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需住院而未住院比例为14.7%,其中城市为8.3%,农村为18.3%,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出院病人的住院天数和手术比例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当,但城市居民住院天数多于农村居民.

8.4调查人群平均每次门诊费用为145.4元,低于国家平均水平;次均住院医疗费用为7516.5元,远高于国家5058元的平均水平,城市居民次均住院费用为8134.4元,低于国家8958元的平均水平;农村居民次均住院费用7085.5元,远高于国家3685元的平均水平.

9.居民对卫生系统的满意度

门诊服务过程中城市患者不满意比例为45.9%,农村患者不满意比例为27.3%;住院服务过程中,城市患者不满意比例为45%,农村患者不满意比例为35.5%.就不满意的原因分析看来,在门诊服务方面,城市患者不满意的主要方面依次是等候时间过长、医务人员服务态度不好、手续繁琐、医疗费用高和设备环境差,分别占就诊病人的42.5%、24.8%、13.3%、8.7%和3.1%;农村患者则依次是医疗费用高、医务人员服务态度不好、收费不合理、手续繁琐和等侯时间长,分别占就诊患者的27.3%、18.8%、15.2%、13.7%和8.5%.在住院服务方面,城市住院患者最不满意的方面是医疗费用高(25%)、等候时间长(7.5%)和态度差(6.5%);农村住院患者则是医疗费用高(28%)、手续繁琐(9.7%)和设备环境差(6.5%)

研究结论

1.卫生物力资源总量配置呈稳步增长态势,但存在布局,结构上的不均衡,不均衡的具体表现是高等级的医疗机构和大型设备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大城市.

2.卫生人力资源总量与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区域之间卫生人力资源分布不均.

3.卫生总费用总量持续增加,筹资结构中政府支出比例过低,个人负担较重.

4.卫生资源配置的总(宏观)效率不断提高,配置效率存在帕累托改进空间,技术效率总体上呈降低趋势.

5.医疗服务效率总体较高与卫生资源利用不足并存,逆向选择加剧了基层医疗机构资源利用效率的低下.

6.目前广东省卫生资源数量配置处于公平状态,但并不意味着全省各地居民能享受到相同的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因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和非珠江三角洲地区之间、各区域内部各个市之间卫生资源配置的差异依然存在.

7.广东省居民卫生服务需要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疾病谱与全国统计的结果差异较大,城乡居民之间卫生服务需要存在明显差异.

8.广东省居民卫生服务需求和利用的水平较高,随着我省的社会经济发展,将有较大的继续增长空间.

9.卫生服务费用过高阻碍了广东省城乡居民的卫生服务利用,具体表现在卫生支出占消费性支出比例和住院费用较高、两周患病未就诊和需住院而未住院的主要是经济原因.

10.卫生服务质量亟待改善,“看病难,看病贵”依然是影响城乡居民满意度的主要问题,居民对卫生系统满意度有待提升.

政策建议

1.卫生资源配置应与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2.强化政府在卫生资源配置方面的主导和监督作用,逐步改变区域之间和城乡之间卫生资源配置的布局结构.

3.推进公办医疗机构改革,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

4.调整现有的医疗资源结构,积极支持基层卫生服务体系的发展,弥补卫生资源需求增长性和结构性失衡.

5.完善保健服务,关注流动人口健康.

6.广东省卫生资源配置应坚持公平和效率并重发展的模式.

7.定期开展卫生服务市场调查,根据卫生服务市场需求变化调整卫生资源配置,提高卫生资源配置效率与利用的公平性.

8.加强政府及行业监管,

本论文是一篇免费优秀的关于传染病护理论文范文资料.

传染病护理引用文献:

[1] 关于传染病护理的论文选题 传染病护理论文题目怎么定
[2] 传染病护理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传染病护理论文参考文献哪里找
[3] 传染病护理论文提纲模板 传染病护理论文大纲怎么写
《传染病护理论文范文参考 传染病护理毕业论文范文[精选]》word下载【免费】
传染病护理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