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参考文献 > 文章内容

农业和三农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关于农业和三农方面毕业论文范文8000字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农业和三农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1-31

农业和三农论文范文

《地方农业科研和推广单位现状、问题与对策建议》

该文是关于农业和三农论文范文跟农业科研方面论文范文.

摘 要:依据当前我国农业新的发展形势和需要,该文介绍了当下我国地方(市、县级)农业科研与技术推广部门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对基层农业科研和推广工作者提出了期望和要求,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供农业行政和技术人员参考.

关键词:农业科研与推广单位;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11-0011-03

1 引言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党对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为我党带领全国人民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1].并明确提出,农业现代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要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这是党着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应对农业发展新挑战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影响将十分深远[2].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这一核心驱动力,这里的创新不单指科技创新,还包括思路创新、方法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因此,党提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广大农业工作者,党的方针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明确了思路,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要求.原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陈章良在一次报告中曾表示,“美国用操作精准、效率极高的激光收割机收获上百亩甘蔗只需两天时间,而广西每年甘蔗收获的时候则需要雇佣大量的妇女进行数十天的人工收割,不仅操作费时费力而且成本高”.这种在我国很多地方农业生产中经常见到的现象,本质上反映出生产力的不先进.同志早先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无比准确地为我国农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要发展,要进步,唯有靠科技、靠创新.

2018年,总书记在东北视察时指出,“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要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十三五”以来,国家对科研创新的支持力度尤其是对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领域,从机制、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力度都明显加强.成立以50个主要农产品为单元和产业链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就是一个典范,实现了打破原有工作格局、服务国家目标的现代农业产业框架[3].渭南市农科所就是“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的成员单位之一.该举措是我国立足当前国内外形势,从体制机制上对农业科研工作进行创新的表现.

2 地方农业科研与技术推广单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农业仍是短板.长期以来受,资源、技术、结构、政策、人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相对较慢,地域农业发展不均衡,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4],尤其是广大地方农业科研与技术推广部门.这些单位主要是指与省级农业科研推广单位、一二线城市农业科研推广单位或国家级农业单位相比,普通地市级农业科学研究所(院)、农技推广中心以及县级农技服务单位.这些单位不仅处于国家农业科研体系的末端,也处于农业技术推广的前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矛盾较多,问题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基础设备不足,工作手段有限 除东部和南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农业科研单位拥有较为优厚的地方政策和资金保障外,其他如中部、西北、西南的地、县级农业科研推广部门,常年以来缺乏政策、平台和经费的稳定支持,基础设备严重不足.土壤养分测定仪器、农作物生长监测工具、病虫害鉴定设备、农产品质量检验等许多基础设备不齐全、不够先进,现有设備老化.地方农科所(院)科研人员研究手段匮乏,农技推广人员推广技术有限,当地的农业生产很难从这些公益性事业单位获得全面先进的技术指导.很多引进的农作物新优品种也缺乏配套的管理技术,很难在当地发挥品种优势,“良种无良法”现象突出.

2.2 队伍青黄不接,难以留住人才 农业产业的发展,农业的兴旺归根到底需要人才支撑,这是增强竞争力,为农业经济更好服务的关键因素.农业生产第一线是青年人掌握知识、发现问题、提高本领的最好课堂.地方农业单位身处基层,本身应该是天然的良好平台,但由于长期以来很多地方的人才引进政策、福利待遇水平、培养路径平台等的缺乏或滞后,广大农科所、农技中心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依然紧缺,科班人员所占比例太低,人员老化现象严重.很多单位只有少数硕士文化程度人员,县级农技部门甚至仅有部分人员达到本科文化程度.测土配方、病虫害诊断、农作物育种、农业信息化服务等工作滞后,农科类毕业生更愿意倾向于在高新企业发展.很多贫困地区更是“无人接班”,农技服务几乎空白,加剧了该地区农业发展慢,农民脱贫难的问题[5].

2.3 工作缺乏以问题为导向,唯成果现象较多 一些有条件基础和科研实力的地方农业单位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方面表现为工作重点和研究重心不以当地农业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或市场需求为导向,盲目报项目、投资金的现象时有发生.工作与实际联系不紧密,没有更好地发挥事业单位的公益性职能.很多地方不惜重金建立农业科技园、实验室虽然短期内取得了宣传效果,但往往难以长期运营以致中途夭折,最后多成了摆设.另一方面,很多科研和技术人员大部分时间都偏重于室内办公,而很少深入到田间地头去调查研究,将论文成果写在大地上.论文成果重数量、轻质量,甚至出现剽窃的现象,导致科研成果利用率低.

2.4 分散的农业经营主体制约了新技术的应用推广 客观来讲,当前我国大部分农业生产依然是以分散型个体小农经济为主,集约化生产较少.这样分散的农业经营主体不利于形成规模化种植和统一化操作,相应地弱化了生产效益,增大了新技术的推广难度,降低了成果的转化潜力[6].很多农业科研推广单位的工作成果难以被集中推广应用,这是地方单位在工作推进中长期面临的难题.例如,陕西黄土高原地区沟壑纵横、田块分散,使其难以大面积推广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渭南北部白水县、澄城县等地受坮塬地形的影响,也很难进行大型机械化播种技术的示范推广.这些客观因素影响了农业新技术应用推广的成效,也限制了当地农业单位的工作推进幅度.

3 期望和要求

3.1 坚持农业工作服务于生产的公益性职能定位 众所周知,同人民群众血肉相连,始终以人民利益为本,是中国取得革命胜利的保证,这一历史经验后来被归纳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而体现在农业工作上,就是要求我们到实际中去调查研究问题,多深入生产第一线,到田间地头走走看看,多关心和询问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需求.只有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工作才有目标性,才能对当前农业的各种形势进行全面地了解,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课题研究和技术服务.当前农业依然是一个风险较高的行业,农民面临的生存压力仍居高不下.病虫害暴发、灾害性天气、土壤污染、增产不增收等诸多问题摆在农业工作者面前,需要我们脚踏实地,心系群众,切实发挥好农业研究和推广部门的公益性职能.

3.2 把高标准严要求作为开展工作的必要前提 地市级农科所作为地方性农业科研单位,所从事的工作是通过科学研究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带动当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而做科研离不开高标准的要求和铁一般的纪律,知识和技术的问题属于科学范畴,来不得半点虚假和浮夸.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就曾指出“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来不得半点马虎”.这就要求我们从前期调研到课题立项,再到方案实施、观察记载、结果分析的每一个环节,都要遵从严谨的态度以求得真实结果.只有结果真实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才能为生产提供服务和技术创新.一些科研人员出现的项目经费、数据成果等现象屡禁不止,既是不严谨也是不守纪律的表现,不但对个人事业造成毁灭性打击,更是暴露出对国家、社会和农民群众没有责任感的表现.

4 对策建议

4.1 建立农业经费多元投入机制 必须把农业经费投入始终放在公共财政重点支持的层面,把对农业的投入看成不断增长的公共需求和维持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动力.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在农业投入中的引导作用,在地方财政对农业投入的基础上盘活思路,拓宽渠道.积极倡导高校、企业参与,跨单位跨地域合作等多种融资方式.打破现有壁垒,建立互利共赢的新型长效机制,避免因资源配置不充足导致地方农业科技人员的工作研究热情缺失.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牵头,陕西省各地市农科所加入的“陕西省农业协同创新与推广联盟”就是一个好的范例,解决了地方政府投入不能长期保障的问题[7].政府部门还可以在税收等方面给予企业优惠,鼓励企业和农业科研推广单位共同建立成果转化专项基金.企业通过基金融资的方式吸收科研推广单位的先进技术,科研推广单位又可以通过公共手段为企业打通渠道,使企业在发展的同时也能为当地的农技推广服务做出贡献.

4.2 持续深化农业项目管理改革 农业项目的实施是解决生产问题,探索新技术,总结新理论的重要工作途径.而在很多项目申报、实施、验收过程中,依旧存在重复上报、弄虚作假、虎头蛇尾等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浪费,延缓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进度,也使得农民很难真正从国家的项目中获得实质性惠利.因此,不但要强化项目管理制度,还要提高项目设置的合理性和针对性,避免申报的重复和盲目.项目主管部门要制定严格细化的验收程序,对完成出色、能够发挥作用的项目适当采取奖励措施,确保每一个项目都能够掷地有声,让每一位付出的人员心有所慰,使项目能够真正为农业之所需,解农村之所困,救农民之所急.

4.3 完善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农民是农业技术的需求终端,要解决农业农村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广大地方农技推广部门责任重大,这也是农业发达国家给我们的成功经验[8].加快研究制定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改革完善政策,使市、县、乡(镇)农技推广部门的工作有机衔接起来.积极探索多元化农技推广模式,广泛调动企业、合作社等社会力量参与.在关心关爱农技人员,落实好基本待遇保障的基础上,创新工作激励机制.可以探索基层专家和农技人员开展技术承包、有偿服务等模式,增强农技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9];也可以在农民中开展“产量、效益、技能比拼奖励大赛”,调动农民务农和使用新技术的积极性.中国农业大学张福锁教授团队在河北曲周推广的“科技小院”就是一种让农民受益,政府满意,同时也让当地农技部门获益的农技服务新模式[10].此外,还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等先进手段建立线上农技推广平台,打破单位和地域限制,引入专家库进行网上答疑,鼓励农民通过电脑、手机APP等工具获得更加全面先进的农技服务.

4.4 加快新型職业农民培育 归根到底,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只有加快培育现代职业农民,提高务农理念,使农民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升,地方农业单位的工作才能更好地推进.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骤减,60%以上的新生代农民不愿回乡务农,“谁来种地”成为今后我国农业面临的一个紧迫问题[11].要确保农业发展后继有人,关键是要在提高科技水平,在节省劳动力的基础上构建新型农业生产关系,加强承包经营,大力发展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实现这一系列变革的枢纽,只有提高农民的思想认识,引入先进的经营理念,生产效益才能提高,反过来务农意愿才会提高.要让新时代的农民不仅会“自己动手”,还要会“自己动脑”,最终实现“丰衣足食”.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完善体制机制,设立专门的机构或队伍来常抓此事,使我国农民的整体水平能够在不远的将来实现质的飞跃,从而更好地推动地方农业科研推广单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邹谨,孟繁英.论五大发展理念—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17(01):22-26.

[2]韩长赋.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J].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2015(012):4-7.

[3]苏小姗,祁春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互动关系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2):26-31.

[4]胡祎,陈芳,易建勇,等.中国农业科技创新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食品与机械,2017,33(1):207-210.

[5]申磊,徐蕾.吕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业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9(12):238-239.

[6]赵玉梅.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农业信息,2012(21):140.

[7]杨宏博.协同创新视角下的陕西农业推广体系构建研究[J].农学学报,2015(06):143-146.

[8]张丽叶.欧美亚农业发达国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趋势及启示[J].世界农业,2017(11):92-98.

[9]彭蓉.论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9(3):89-90.

[10]杨阳.张福锁:农业科研要走进一线[J].中国农村科技,2017(12):63-65.

[11]张同龙,张俪娜,张林秀.中国农村劳动力就业调整的微观研究——来自全国代表性农户的经验证据[J].中国农村经济,2019(8):20-35.

(责编:张宏民)作者简介:孟延(1990—),男,陕西渭南人,硕士,农艺师,研究方向:土壤与植物养分调控. 收稿日期:2020-04-20

本文评论:这是适合农业科研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农业和三农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农业和三农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农业和三农引用文献:

[1] 农业和三农本科论文怎么写 关于农业和三农相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2万字
[2] 农业和三农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关于农业和三农相关学术论文怎么写8000字
[3] 农业和三农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关于农业和三农相关本科论文怎么写10000字
《农业和三农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关于农业和三农方面毕业论文范文8000字》word下载【免费】
农业和三农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