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参考文献 > 文章内容

地质与投稿论文范文参考 地质与投稿毕业论文范文[精选]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地质与投稿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24

地质与投稿论文范文

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地质与投稿论文范文参考:珠江三角洲软土显微结构与渗流固结机理研究
  2. 第二篇地质与投稿论文样文:岩溶地区地基处理关键技术研究
  3. 第三篇地质与投稿论文范文模板:皇家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研究
  4. 第四篇地质与投稿论文范例:珠海软土固结性质的宏微观试验及机理分析
  5. 第五篇地质与投稿论文范文格式:新疆北部中亚型造山与成矿作用

★本文收集了100篇免费地质与投稿论文范文,都是免费优秀的相关论文范文,可以做为本科毕业论文和硕士论文以及职称论文写作相关范文格式模板参考文献,【快快阅读吧!】

第一篇地质与投稿论文范文参考:珠江三角洲软土显微结构与渗流固结机理研究

珠江三角洲地区广泛分布着厚度几米至几十米的全新世海积形成的软土层,主要为淤泥、粉砂质淤泥和黏土,具有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强度低、渗透性差、结构性和流变性显著等特点而导致地基沉陷和失稳等重大工程事故.为提高软土地基的工程质量,减少工程施工事故,需要深入研究软土的工程特性,提高软土地基的设计和施工水平.但长期以来,人们主要从宏观层次对软土的工程特性进行研究,难于抓住决定软土性质的本质因素从而对其工程特性作出深刻研究.因此,从土体的微观结构分析入手研究软土工程性质是一种“寻根溯源”的方法,可以从本质上深刻了解软土的工程特性.

本文以珠江三角洲天然土(或重塑土)为研究对象,从统计学角度研究珠江三角洲软土区域特征及工程性质,并结合矿物成分试验、ESEM试验、压汞试验研究软土渗流固结过程中微观结构因素(如颗粒形状、分布、排列和连结方式、微颗粒聚合体的形态、孔隙数量、孔隙形态、尺度及分布、连通性及曲折性等)的变化特征与分形特征,将软土的微观参数与宏观工程性质结合,解释影响软土特性的微观机制.最后,提出了基于微观试验的修正固结模型,通过实测结果证实了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本文得到的主要研究成果和结论如下:

(1)通过对珠江三角洲软土成因的地质与水文环境、矿物成分、颗粒特征、微观特征等区域特性分析,发现其特殊的宏观工程特性主要由微细观因素决定.利用“偏度、峰度检验法”研究了珠江三角洲软土物理力学指标的分布规律,为今后该地区开展软土工程提供借鉴.


https://www.mbalunwen.net/kexueqianyan/079030.html

(2)与全局阈值分割法相比,局部阈值分割法得到的孔隙比结果与实际更接近.将显微结构二值化定量分析的阀值选择与微孔隙特征测试、三相图计算相匹配的方法,解决目前微观试验结果定量分析中的过渡离散性和人为干扰问题,改善现有微观试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3)固结过程中,软土微结构类型逐步发生变化,由蜂窝结构(海绵结构)逐渐向骨架结构、紊流结构、密实结构转化,其连接方式由边-边,边-面连接向面-面连接转化,结构单元体面积明显增加,孔隙减小;重塑土颗粒由于缺乏结构性,揉合在一起,以聚合体为主,呈凝块状结构,相对密实,随着荷载的增加,颗粒单元体以面-面连接方式为主.

(4)结构单元体及孔隙的微观结构定量化参数在固结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规律.在固结前期,当有效应力较小时,由于淤泥土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微观结构处于稳定调整阶段,孔隙数量较少,孔隙比较大,以大、中孔隙为主,结构单元体和孔隙的大小、形态和定向性等变化幅度均较小;当有效应力增至结构屈服应力时,结构逐渐破坏,团聚体破碎,微观结构处于再造剧烈调整阶段,结构单元体等效直径明显增大,圆形度和平均形状系数显著减小,有变狭长趋势并在垂直于压力方向形成明显的定向排列.此时,孔隙数量明显增加,等效孔径不断变小,形态变得更为复杂,孔隙分布由中、小孔隙向小、微孔隙甚至超微孔隙发展,但定向性变化不明显;当有效应力继续增大时,新的微观结构作适当调整,结构单元体与孔隙的定量化参数变化多趋于平缓.

(5)珠江三角洲天然软土(或重塑土)的结构单元体和孔隙均具有明显的分形结构特征.综合反映孔隙大小、形态、分布、定向性四方面特征的孔隙结构影响因子与荷载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研究表明,软土的宏观工程性质与微观参数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固结土的压缩性、渗透性均可由天然部分和固结变化部分构成.其中,天然部分与初始结构性特征(主要是孔隙特征)相关,一般同时与多个结构参数相关;而固结变化部分与固结引起的结构性特征(主要是孔隙特征)的变化相关,最终可表达为与固结压力的关系.

(6)建立基于微细观试验(经验公式)的修正固结模型,通过实测结果证实了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修正固结模型基于土体微细观结构特别是微细孔隙结构特征的物理机制,反映土体固结与荷载的非线性关系.

第二篇地质与投稿论文样文:岩溶地区地基处理关键技术研究

广东粤北地区的韶关、清远、肇庆等地,作为岩溶相当发育的地区,存在较多的工程隐患,因此,迫切要求找到合适的基础形式和地基处理方式.在华南理工大学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点项目的资助下,就这一问题,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对岩溶地区地基处理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在粤北地区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测试和观测.

采用单桩压板试验确定复合地基承载力,忽视了群桩对复合地基受力性能的影响,无法合理确定桩土承载能力的发挥情况.在进行考虑上下部相互作用的结构分析时,由于计算机的限制往往难以进行,提出符合工程实际的、便于计算分析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而且,在对筏基的实测中发现,筏板钢筋的应力测量值明显小于计算值,说明原有计算模型存在不足且偏于保守,所以要求设计方法应能更真实地反映筏板中钢筋的实际受力情况.同时,随着复合地基在抗震地区的广泛应用,对结构与复合地基之间动力相互作用的研究也十分迫切.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实际工程为背景,围绕刚性桩复合地基-筏基-上部结构体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性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

1)进行了24个复杂岩溶地质条件下的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结果表明,桩间土的承载能力发挥较早,在特征值荷载时桩土很难达到各自的设计值;无垫层,当土层承载力较高时,只要基础与垫层接触紧密,土体仍可发挥一定的承载力;砂石垫层厚100mm,特征值荷载下的桩间土平均应力为0.31MPa,桩-土应力比约19,土承担荷载比为46.5%,桩、土承载力发挥系数分别约为0.72、1.78.砂石垫层厚300mm,特征值荷载下桩间土平均应力约为0.38Mpa,桩-土应力比14.6,土承担荷载比为61%.分析表明该种处理方案可行.

2)通过与单桩复合地基压板试验对比,验证了所采用的土体弹塑性模型、接触关系和所选参数的正确性,可以较为准确地分析刚性桩复合地基的受力、变形性能.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群桩复合地基载荷板的尺寸效应,得到了大尺寸压板的最终沉降估算公式,垫层厚度为100mm,基础边长为30m、40m、50m的最终沉降为16.7mm、17.5mm、18.1mm,垫层厚度为300mm,基础边长为30m、40m、50m的最终沉降为32.4mm、34.5mm、36.1mm,与实测值吻合.分析了群桩复合地基的宏观本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桩数的增多压板沉降增大,土体承载能力发挥度减小.垫层厚为100mm、200mm、300mm,特征值荷载作用下,49桩复合地基的平均沉降约是单桩复合地基平均沉降的1.6、2.18、2.2倍,此时,土应力分别为单桩复合地基土应力的46%、65%、78%;加载初期,单、多桩的刺入相差不大,随荷载增加群桩的刺入量比单桩大,垫层厚度为100mm、200mm、300mm,特征值荷载下单桩的刺入量分别为3.9mm、6.8mm、8.4mm,49桩的刺入量分别为6.8mm、18.7mm、19.2mm.群桩在达到49个,以及垫层达到300mm后,桩土应力、基础沉降、刚性桩的刺入等变化很少,褥垫层的调节作用趋于稳定.

3)根据试验和群桩有限元分析,结合工程经验,提出了针对该类复合地基的二折线弹簧宏观本构模型,特征值荷载对应的沉降为12mm,极限荷载对应的沉降为40mm.借助SAP2000可以利用该模型进行考虑上部结构与复合地基相互作用的基础受力分析,特征值荷载对应的基础沉降从4mm到20mm进行变化,除个别地方的筏板弯矩变化幅值接近9%,其它地方变化都很小.结果表明,该方法既可以考虑上部结构刚度对基础的影响,又可以反应土体一定程度的非线性特性和基础的整体沉降.

4)建立地基的实体单元模型,考虑筏板与垫层之间的摩擦,借助ABAQUS进行考虑上部结构与复合地基相互作用的弹塑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弹塑性计算中荷载设计值下,截面应力分布较均匀,截面最大拉应力约为1.63Mpa,钢筋最大应力约80Mpa;荷载标准值下钢筋最大应力为48Mpa,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较好,验证了本文分析方法的正确性.通过计算分析,与常用方法的计算结果比较表明,地基反力模式、筏板与垫层之间的摩擦是影响筏板内力计算结果的主要因素.地基反力在筏板边缘剧增,最大值达到平均值的3.5倍,极易造成地基局部区域的提前破坏.最后,分析了地基土变形模量、褥垫层厚度、褥垫层模量、筏板厚度等参数对筏板内力及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基反力和筏板应力与筏板同地基相对刚度有关.

5)采用有限元与无限元耦合的方法,建立动力相互作用三维整体模型,进行了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通过与普通桩筏基础的时程分析结果对比,研究了刚性桩复合地基-上部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结果表明,7度小震时,复合地基没有减震作用;7度大震时,桩基中桩体弯矩、剪力最大值是刚性桩复合地基中桩体弯矩、剪力最大值的1.8倍,褥垫层产生了较大的塑性变形和相对基底的滑移,具有一定的耗能减震作用,并且复合地基中筏基及上部结构的动力响应约是桩基体系中对应量的90%,减震系数在0.8-0.9之间.

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已应用于广东粤北地区的碧湖苑、时代美居、翠湖花园等工程项目建设中,取得良好效果.

第三篇地质与投稿论文范文模板:皇家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研究

皇家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1857-1952) 是近代来华外侨在上海建立的一个重要文化机构,它目标明确--调查研究中国各项事情;组织完善--拥有图书馆、博物院、会报、遍布世界各地的会员,形成了多元化的交流媒介、多样化的交流途径.本文复原了这一近代远东汉学重镇的发展历程及其各个机构,在此基础上探讨该机构在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文章分为四章:第一章,叙述了该机构的创建背景与发展历程.创建背景回顾了19世纪以前西方对中国的认识水平,论述了*战争后中外之隔阂与在华外侨对华的求知欲和近代欧美各国创建的各类东方学会.归结出皇家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建立的原因:外侨的求知与传教是本源,东方学术背景是外在条件,外侨自身的生活需要是直接原因.发展历程则详细回顾了该会的宗旨、行动目标、组织机构的建立与发展,从一个业余文化团体到“上海的一盏明灯”的演变历程.

第二章,分析了文会理事会和会员.理事会之责任和义务,历任会长之身份,所有会员之数目、身份、级别,不同级别会员参与文会演讲和发表文章的次数,会员流动所产生的中国文化向西方扩散的途径.

第三章,论述了该会的两大部门--图书馆、博物院.首先回顾了历年的藏书量及藏书构成,馆藏之珍贵东方学图书,图书馆之借阅与研究、合作与交流,指出图书馆是近代上海外侨社会的文化教育中心之一,也是汉学研究及中西文化交流的基地.其次复原了馆藏之中国动植物、矿石标本和文物古董,以及博物院所开展的活动,指出它为学者、学生和社会大众提供了科研教育的场所.

第四章,文会的日常活动.叙述了该会的常会、例会、演讲、出版等活动,重点论述演讲与会报.通过分析演讲内容、演讲者、会报内容、会报作者,清晰地显示了文会将汉学纳入到国际东方学中主流学术阵营的途径.

第五章,分析文会对华之调查研究.通过对文会演讲文章和会报所发表之文章的分析,发现文会经历了一个对中国内政由关注到不再关注的过程,同时文会也走向由调查到研究的演变过程.19世纪在华外侨主要关注中国的商业信息及矿藏资源,20世纪则转向对中国的历史文化的研究.通过对英、美、法、俄、德等各个国家会员的作品分析发现:各国对华研究的区域,在空间上表现出与各国在华划定的“势力范围”和传教区有密切的关系:各国汉学基础之强弱直接关系到各国学者治学成就之高低,在具体研究内容的取材方面虽然也受到各国文化背景、学术传统及国内政局的影响,但个人的喜好所起的作用更为突出.

第六章,亚洲文会与中西文化交流.首先论述了亚洲文会在近代国际汉学发展中的成就与不足.从新机构、新资料、新工具、新人才、新方法等六个方面论述了这个问题.指出亚洲文会为在华外侨之汉学研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客观上培育了一些汉学家.通过广大会员的努力文会将汉学纳入到了欧美学术阵营中,它也成为世界汉学在远东的学术交流中心地.其次论述了亚洲文会与西学东渐,指出由于文会主要是研究中国而不是向中国传播西学,文会没有采取直接的“西学东渐”行动,所以只是在客观上向中国传播了动植物分类学、博物学、图书分类学等学科的初步知识.

第四篇地质与投稿论文范例:珠海软土固结性质的宏微观试验及机理分析

软土是工程建设中常见的天然材料,其物理力学性质非常复杂,具有高含水量、大孔隙比、高压缩性、低强度、且渗透性差、结构性显著等特点,广泛分布于沿海、河流中下游及湖泊的三角洲地区.在软土中具有代表性的有淤泥和淤泥质土,主要是由极细的粘土颗粒、有机物、氧化物等固相物质和水组成.珠海软土表现出典型的软土性质,其地基土呈现出低承载力、大沉降量、沉降稳定所需时间长等,这将会直接影响工程造价、进度以及安全性.大量的研究与实践证明,软土特定的历史环境会影响其工程性质的形成,而且软土的工程性质不仅与其矿物成分,颗粒大小、深度、外荷载状态及排水条件有关外,还与其微观颗粒及孔隙特征、颗粒的连结方式及组成排列、颗粒之间的胶结方式等微观结构形态特征有关.目前阶段而言,大量学者都主要从宏观层面对软土的工程特性进行研究,而这从根本上解释不了软土表现不良工程特性的本质规律.本文通过宏观与微观试验,系统的介绍了研究珠海软土工程性质的手段方法,分别从宏观及微观的角度分析了珠海软土固结等工程特性及其固结过程变化的微观机制.

本文主要开展的研究工作以及理论成果如下:

(1)通过珠海原状软土不同深度的室内基本物理力学性质试验,得出珠海软土颗粒土以细粒土为主,粘土矿物含量大.珠海软土中颗粒以粘粒和粉粒等细粒土为主,且矿物成分中,粘土矿物以高岭石为主,其次为伊利石,蒙脱石含量较少.比表面积较大,液塑限与其比表面积呈正相关关系;粘土矿物比表面积值及吸附性能强于非粘土矿物,结合水量高;比表面积与渗透系数呈现一定负相关性,表现出比表面积越大,渗透性越低的特征.

(2)通过珠海软土的常规固结试验及回弹试验的成果数据,可以得出珠海软深厚土层属于欠固结土.软土的固结特征与先期固结压力相关,当固结压力超过先期固结压力时,土体的固结速率呈现增长趋势.水平向固结系数在固结的初始阶段与竖向固结有较大区别,随着土样深度的增加,最终的固结系数稳定值呈现减小趋势.珠海相软土的结构性较强,当固结压力超过上覆土体荷载时,土体处于回弹初始阶段,回弹曲线特征较为平缓;当固结压力卸载到小于上覆土体荷载时,土样处于快速回弹阶段,回弹曲线特征较陡,孔隙比增长迅速.

(3)运用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对珠海原状不同深度及不同切面方向的软土以及固结后的土样进行观测分析,得出珠海天然软土的微观结构主要有蜂窝状结构、海绵状结构及凝块状结构三种类型.土颗粒呈曲片絮凝状叠聚体,微孔隙分布较多,深部比浅部土样的微观颗粒小,密实度大,且絮凝结构明显,微孔隙分布多,定向概率熵较大.固结过程中大量的大孔隙被压缩成小孔隙,土体变得更加密实,颗粒也无明显定向性,颗粒单元体呈现出由原来边-面、边-边组合转化为面-面组合为主,无明显曲片状结构,颗粒凝聚成团,且相互之间接触紧密.在荷载增加的过程中,孔隙中的水分减少,结合水膜变薄,颗粒凝聚成团状形式.大孔隙面积和数量减少,小孔隙数量增多,等效孔径相应减小,孔隙由粒间孔隙向团聚单元体内部孔隙转变.固结过程中垂直方向比水平方向的微观性质变化明显,长轴容易被切割破坏成小颗粒,土样的微观结构单元体特性主要在受压方向发生相应的变化.

(4)通过压汞试验,研究珠海软土的渗透作用对其微观孔隙尺度分布的变化影响,及固结过程当中土样的微观孔隙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珠海原状软土的微观孔隙都主要分布400nm-2500nm及30nm-400nm.渗透后土样的微观孔隙有所增大,渗透力的作用带走了部分颗粒,且孔隙集中分布孔径大于原状样的峰值孔径值,同时软土的孔隙面积有所减小,且对微观孔隙尺度的分布有均化的作用.在固结过程中土体较大的孔隙逐渐转变为较小孔隙.软土试样在固结压力100kPa<,p<,200kPa时,孔隙比和平均孔径都减小迅速;而当固结压力p>,200kPa,孔隙比及平均孔径仍在减小,但速度减缓.

(5)针对单向固结的普遍方程和太沙基单向固结理论,通过微观参量比表面积S、等效孔径D、颗粒的定向概率熵H m、颗粒的分形维数D p与土的固结系数的相应关系,给出了考虑微观因素修正的固结系数方程,并通过微观参量的范围取值,给出了相应微观参量的影响因子α、β、ζ、η数值.并通过实际的工程,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对珠海金湾软土的现场取样图片、十字板剪切数据、及实际固结沉降量等结果的分析,验证其分析值与室内的宏观与微观试验测试分析的数据及理论的正确性及可靠性.

第五篇地质与投稿论文范文格式:新疆北部中亚型造山与成矿作用

瞄准新疆中亚型造山与大规模成矿的某些关键科学问题,立足于古生代矿床时空分布的基本地质事实的野外调查研究,从充分整理消化前人大量研究成果资料和与中亚邻国构造—成矿格局的综合对比分析入手,分析厘出主要的火山-侵入岩带和成矿带,选择那些有争议的关键区段进行重点解剖,辅以岩石学和高精度同位素年代研究.将造山作用与成矿过程的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尝试从板块构造角度来认识北疆矿床时空分布关系及演化序列,以金属矿床时空分布样式作为大地构造环境的标志和限定,提出并论证了新疆大地构造演化——元古代古天山洋与古生代准噶尔多岛海两期大洋模式.以为寻找大型矿集区的战略靶区优选提供科学依据.

1.中亚型造山带与海西期大规模成矿 中亚地区以古生代多陆块拼合造山、中新生代陆内造山与山盆体系构成独特的地质构造格局.中亚型造山带具有多块体、多缝合带镶嵌、山盆耦合的大地构造格局,地壳经历了古生代地块拼合增生过程和中新生代陆内造山过程,陆块规模小于现代大陆板块,陆间洋盆小于现代大洋,多期蛇绿岩、高压变质岩、富碱花岗岩带的发现,指示地壳增生过程复杂多样,地壳经历了多旋回的造山和增生,中亚大型—超大型矿床总体上表现出网格状(矿结)分布特征和聚矿带的菱形镶嵌状展布规律,相比之下,环太平洋与特提斯成矿域则更具有“线性”特征,海西期的碰撞造山与成矿作用具有多岛海特征.

对新疆北部50余个已知矿床系统的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揭示出海西期(400~250Ma)是本区有色和贵金属成矿高峰期.整个北疆地区陆相环境中金、铜-镍、锡、银等矿床主要就位于晚古生代末碰撞造山挤压-伸展转变期,与大规模的块体旋转、压剪、走滑拉张以及陆内俯冲造山等独特的现象有成因联系.铜和铜镍矿,主要集中于中泥盆世、石炭纪和早二叠纪.金矿跨越时限为泥盆纪一早三叠世.其中早石炭世,主要为火山岩浅成低温型金矿床,晚石炭世一早二叠世以形成韧性剪切破碎带型金矿为特征,二者共同的特点均产出于俯冲带的边缘带近陆一侧(岛弧带-弧后盆地交接部位).

说明晚海西期构造、岩浆、成矿作用对北疆地区具有较普遍的和重要的意义.对晚古生代花岗岩、陆相火山岩、镁铁-超镁铁杂岩的系统总结为上述认识提供了岩浆作用性质方面的证据.

2 北疆主要金属矿床划分为7大构造阶段产物 在前人基础上,按照板块构造观点并结合最新的系统同位素年代学资料将北疆古生代金属矿床(兼顾某些构造环境指向明确的非金属矿床如石棉、滑石等)划分为七大构造阶段组合: Ⅰ.稳定古陆环境中的前寒武纪矿床 Ⅱ.裂谷发育期(初始拉张期)矿床、 Ⅲ.洋壳(小洋盆)扩张阶段矿床、 Ⅳ.板块汇聚边缘早期过渡壳扩张阶段矿床、 Ⅴ.板块汇聚边缘晚期阶段挤压陆缘环境矿床、 Ⅵ.碰撞造山期矿床 Ⅶ.造山期后伸展构造阶段矿床.

地质与投稿论文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地质与投稿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10000字研究生毕业论文、5000字函授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1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地质与投稿方面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地质与投稿论文范文选题
3.发现新的兰闪片岩露头,矿物组合呈石榴石-白云母-绿泥石-方解石-兰闪石组合,系副变质岩.位于昭苏县南西图拉苏达坂,在已报道的阿克牙孜河上游兰闪片岩西侧约100公里.

4.依据放射虫硅质岩确定巴音沟蛇绿岩套时代上限不晚于晚泥盆世

本论文是一篇免费优秀的关于地质与投稿论文范文资料.

地质与投稿引用文献:

[1] 经典地质与投稿论文题目 地质与投稿专业论文题目怎样拟
[2] 地质与投稿论文集 地质与投稿核心期刊参考文献有哪些
[3] 地质与投稿论文提纲模板 地质与投稿论文大纲怎样写
《地质与投稿论文范文参考 地质与投稿毕业论文范文[精选]》word下载【免费】
地质与投稿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