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参考文献 > 文章内容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论文范文参考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毕业论文范文[精选]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10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论文范文

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论文范文参考:秦岭及甘南地区叶蜂区系与生物地理研究
  2. 第二篇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论文样文:东洞庭湖区域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与预警研究
  3. 第三篇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论文范文模板:农业生态旅游资源分类及其开发经营评价体系研究
  4. 第四篇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论文范例:油茶ACCase基因的克隆及功能研究
  5. 第五篇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论文范文格式:马尾松人工林健康评价及生态恢复模式研究

★100篇关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相关的本科毕业论文和硕士论文写作提供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相关优秀论文范文格式模板参考.【赶快阅读吧!】

第一篇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论文范文参考:秦岭及甘南地区叶蜂区系与生物地理研究

秦岭山脉西起甘肃临洮,东抵河南鲁山,横亘我国中部,是长江、黄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是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布北线.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使得该地区动植物区系十分丰富复杂,是研究中国动植物区系特征、起源、演化的关键地区.作者先后12次到秦岭西段的甘肃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文县、礼县、康县、天水市、麦积山森林公园、小陇山和秦岭中段的华山风景名胜区、蓝田县、长安县、周至县、太白县、宝鸡县、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终南山森林公园、丹凤县、镇安县、佛坪自然保护区、留坝县、凤县进行野外采集活动,共采集叶蜂标本4000多号,结合整理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昆虫系统与进化生物学实验室模式标本室历年累积的秦岭及甘南地区叶蜂标本,经鉴定,秦岭及甘南地区叶蜂共10科166属869种(包括亚种),其中科学上尚未记载的属2个,种和亚种229个;中国新记录属1个,陕西省新记录属2个,中国新记录种5个甘肃省新记录种1个,陕西省新记录种179个.描述了30个新种:长鞘窗胸叶蜂Hemitaxonus longitheca,sp.nov.、白氏突瓣叶蜂Nematus baii, sp. nov.、黑角申氏叶蜂Shenia nigrocornis, sp. nov.、黑线元叶蜂Taxonus linealina, sp. nov.、峨嵋元叶蜂Taxonus omeiensis, sp. nov.、朱氏元叶蜂Taxonus zhuxuni, sp. nov.、朱氏纵脊叶蜂Xenapatidea zhui, sp. nov.、环纹钝颊叶蜂Aglaostigma circulella, sp. nov.、花角钝颊叶蜂Aglaostgima tricoloricorne, sp. nov.、王氏钝颊叶蜂Aglaostigma wangae, sp.nov.、郑氏钝颊叶蜂Aglaostigma zhengi, sp. nov.、圆眶裂颚叶蜂Conaspidia occipitalis, sp. nov.、刘氏刻胸叶蜂Eriocampa liui, sp. nov.、环胫钩瓣叶蜂Macrophya circulotibialis, sp. nov.、何氏钩瓣叶蜂Macrophya hemojuni, sp. nov.、晕翅钩瓣叶蜂Macrophya infuscipennis, sp. nov.、白转钩瓣叶蜂Macrophya leucotrochanterata, sp. nov.、F斑钩瓣叶蜂Macrophya maculoepimera, sp. nov.、里足钩瓣叶蜂Macrophya melanopodalia, sp. nov.、黑色钩瓣叶蜂Macrophya melanosomata, sp. nov.、杨氏钩瓣叶蜂Macrophya yangi, sp. nov.、长角齿唇叶蜂Rhogogaster longicornis, sp. nov.、张氏齿唇叶蜂Rhogogaster zhangae, sp. nov.、黄氏基叶蜂Beleses huangi, sp. nov.、黑脉基叶蜂Beleses nigronervis, sp. nov.、杨氏基叶蜂Beleses yangi, sp. nov.、白跗畸距叶蜂Nesotaxonus leucotarsi, sp. nov.、斑额基齿叶蜂Nesotomostethus aphelinus, sp. nov.、刻胸基齿叶蜂Nesotomostethuspunctatus, sp.nov.、尖鞘聂氏叶蜂Niea acuata, sp. nov.新种模式标本均存放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昆虫系统与进化生物学实验室.

按照中国昆虫区系分析方法,秦岭及甘南地区叶蜂共有7种区系成分,以东亚成分为主,占总种数的90.4%,东洋、古北共有成分次之,占4.8%,东洋成分占2.1%,古北成分占1.7%,东洋、全北共有成分占0.7%,全北成分、广布成分各占0.1%.秦岭及甘南地区叶蜂以东亚成分为主,东洋、古北共有成分次之,其它成分较少,说明东亚种明显是构成该地区叶蜂区系的主体,十分突出的显示出本区叶蜂区系的东亚区系性质.在构成东亚成分的4种分布类型中,喜马拉雅—东北亚成分型占总种数的44.3%,秦岭分布占35.5%,东亚广布型占18.7%,甘南分布占1.5%.地区特有种比例达到了37.0%.喜马拉雅—东北亚分布、秦岭分布、甘南分布3种类型共有639种,占总种数的81.3%,表明秦岭及甘南地区叶蜂主要由从喜马拉雅沿中国地势的第二阶梯东缘走廊向东北分布的类型组成.

根据申效诚等(申效诚,孙浩,赵华东,2008)推导出的二元相似性系数公式计算,秦岭及甘南地区叶蜂与河南省、甘肃省叶蜂相似性系数最大,分别达到了0.4989、0.4719;与湖北神农架叶蜂相似性系数次之,为0.3058;与山西省、宁夏六盘山、京津冀地区叶蜂相似性系数居第3,分别为0.1783、0.1397、0.1127;与安徽大别山、广西猫儿山、山东省叶蜂相似性系数均不超过0.1000,其中与山东省叶蜂的相似性系数最小,仅0.0381.

秦岭山脉南北坡叶蜂相似性系数为0.2974,接近于秦岭及甘南地区与湖北神农架叶蜂相似性系数,说明从叶蜂这个动物类群来讲,秦岭山脉并非动物区系上古北、东洋两界的分界线.

第二篇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论文样文:东洞庭湖区域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与预警研究

论文以东洞庭湖区域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预警为主线,利用岳阳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典型样地调查、湖南省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TM遥感影像、环保监测网络体系等方式获取研究数据,分别从小班水平、景观水平和区域水平对研究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进行了定量评价,应用BP神经网络对其健康状况进行了预警研究,然后对其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评价,在此研究基础上分析了该区域森林健康状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改善措施.

(1)分别从小班水平、景观水平和区域水平对东洞庭湖区域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评价.

a.小班水平上,借助岳阳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典型样地调查、湖南省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选取了胸径、树高、单位面积活立木蓄积量、天然林更新状况、群落层次结构、林分郁闭度、近自然度、土壤厚度、土壤有机质、土壤N、P、K、森林火灾、病虫害程度等14个指标建立了基于小班的森林健康评价模型,依据因子分析方法中的方差贡献率大小确定指标权重,计算各小班健康得分并对其进行健康分级.在所选的329个森林小班样本中,优质小班14个,健康小班76个,亚健康小班221个,不健康小班18个,分别占所选样本总数的4.25%,23.1%,67.17%,5.47%;分别占总面积的7.33%,24.62%,61.34%,6.71%.研究区域森林生态系统总体处于不健康状态,若不加以保护和经营,可能向更严重状况发展,为此应加大营林力度、落实经营措施、提高管理水平来改善森林的健康状况.


https://www.mbalunwen.net/kexueqianyan/094665.html

b.从景观水平上,利用2006,2009年两期东洞庭湖区域Landsat TM遥感影像数据,在ENVI4.9遥感软件平台下,进行图像增强,图像裁切以及几何精校正等图像预处理.利用ArcGIS软件中的ArcMap模块进行空间叠置分析,获得2006年和2009年岳阳土地利用类型图,将处理好的图片进行栅格化并导入fragstas3.3软件,计算出本研究相关的14个森林景观指数指标,并从景观格局要素构成、形状特征、异质性与多样性及空间分布4个方面对东洞庭湖区域森林景观格局进行分析.

混交林和针叶林是该区域的主要优势景观类型,其斑块面积大,形状和分布比较复杂,但斑块的连通型较好.竹林和草地呈散点分布,斑块形状和分布复杂程度较低,边缘密度和斑块密度都较小,其破碎化程度较高,反映人为因素对其健康状况影响大.混交林,针叶林、阔叶林的景观要素斑块形状指数较大,边界形状复杂,景观斑块化程度较高,反映其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能更好地整维持其健康状况.

较高的香农多样性指数反映了研究区域景观中各个斑块类型分布不均衡,不定性的信息量较大,异质性较低.较高的香农均匀度指数说明各景观类型所占比例存在一定差异,存在优势类景观,如混交林的异质性较高,竹林的异质性较低.

c.区域水平上,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从自然环境、森林结构、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四方面选取有代表性的18个指标,从区域水平评价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采用层次分析法构造判断矩阵确定指标的权重,并将评价指标等级分为五级,将评价指标的原始数据通过隶属函数确定评价等级的隶属度,运用模糊综合评判计算各指标值在各指标等级的森林健康状态隶属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论文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8000字学院学士论文、10000字专升本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3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方面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论文范文选题

将五个评价等级分别赋值后可计算出研究区的森林生态系统健康模糊综合指数γ等于3.133.研究区域森林生态系统在0.1632程度上属于优质状况,在0.1810程度上属于健康状况,在0.3917程度上属于亚健康状况,在0.152程度上属于病态

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东洞庭湖区域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为Ⅲ级,即亚健康状态.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介于Ⅱ级和Ⅲ级之间,严重偏向Ⅲ级,处于从健康状况向亚健康状况发展.总体评价结果与咨询的专家意见相同,评价结果较准确.

(2)在选定森林健康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建立一个3层BP神经网络预警模型,用于预测东洞庭湖区域森林的健康状况,从预测结果看均方误差为9.83e-6,R等于0.99994,表明输出值和期望值跟踪较好.依据神经网络输入、输出的权值和阈值,建立了森林小班健康评价BP神经网络预警模型,并利用模型对东洞庭湖区域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了预警研究.结果表明基于BP神经网络对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预测具有良好的合理性和可靠性,能克服主观因素对评价结果的不利影响,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3)对东洞庭湖区域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主要围绕木材生产效益、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积累营养物质、净化大气环境、森林防护和游憩价值等八个方面展开.对研究区价值量构成分析,木材生产效益为6.537亿元·,a-1,涵养水源价值149.73亿元·,a-1,保育土壤价值18.541亿元·,a-1,固碳释02价值69.69亿元·,a-1,积累营养物质价值1.48亿元·,a-1,净化大气环境价值20.854亿元·,a-1,森林防护价值12.538亿元·,a-1,游憩价值为11.81亿元·,a-1,东洞庭湖区域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总效益为291.18亿元·,a-1.如计算森林对环境气态有机污染物的净化效益,实际服务价值要比计算价值大.

从森林生态服务价值与林分类型关系可知,马尾松提供的服务价值最大,为89.575亿元·,a-1,其次是杉木林,提供的服务价值为58.052亿元·,a-1,阔叶树也比较大,达到了37.186亿元·,a-1,三杉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最小,为0.3835亿元·,a-1.各种林分类型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排序为:马尾松>,杉木>,阔叶树>,国外松>,竹林>,经济林>,杨树>,三杉.

从单位面积林分类型所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析,马尾松所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最大,为6.033万元·,hm-2·,a-1,其次是国外松为6.017万元·,hm-2·,a-1,经济林所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最小为3.083万元·,hm-2·,a-1.

从单位面积森林提供的各项生态服务价值与江西和河南进行横向比较可知,在森林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积累营养物质、净化大气环境方面,东洞庭湖区域单位面积森林的生态服务价值与健康状况良好的江西省存在不少差距,甚至在固碳释氧、积累营养物质、防护价值和游憩价值方面比健康状况一般的河南还低.所以,单从单位面积森林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角度去衡量森林的健康状况,东洞庭湖区域的森林总体上没有达到健康状态.

(4)结合不同尺度水平下研究区域森林健康状况的评价结果,该区域森林总体上处于亚健康状态.分析了该区域森林健康状况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林种结构不合理,树种单一,生态稳定性差;森林空间分布不均匀,难以发挥其生态服务功能;单位面积森林生态服务价值低,与被比较区域差异明显;城市化快速发展和林地面积减少矛盾突出;森林景观呈现破碎化,人为干扰因素大.并从森林经营技术、林业政策、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改善措施.

第三篇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论文范文模板:农业生态旅游资源分类及其开发经营评价体系研究

农业生态旅游具有“农游合一”、“生态享受和生态保护合一”的特殊性质,近些年逐渐成为旅游行业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日益受到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作为一种新的旅游模式,在理论方面还没有形成普遍的共识,破坏式开发、过分追求经济效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在此前提下,给农业生态旅游相关概念一个规范的定义,对农业生态旅游资源进行系统分类,并设计出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探讨农业生态旅游质量的标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运用共生及相关理论、农业旅游资源理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理论及旅游经济学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采用德尔菲法进行问卷调查并取得相关数据和问卷答案,设计了分类及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层次分析法(AHP)、模糊数学评价法确定了各级指标的权重,最后对广西省典型的两个典型农业生态旅游景区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证明了这一分类体系及评价方法可行可信.主要内容包括五个方面:

(1)总结概括和发展了农业生态旅游的概念,认为“农业生态旅游资源”是农业旅游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的交集,是农业生产系统中的生态旅游资源,是生态旅游资源中具有农业特色的部分.

(2)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的主要分类体系和辅助分类体系.其中主要分类体系的基本作用是为微观管理提供依据,具体包括*分类,即按功能划为第一级(大类),按本体属性划分为第二级(主类、亚类),按影响农业旅游收益和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生态功能的主导因素划分为第*.辅助分类体系的基本作用是为宏观管理提供依据,其具体可按行业性质、经营主体、经营规模和经营形式四个标准进行分类.

(3)提出了农业生态旅游资源分阶段评价的方案.将农业生态旅游资源评价分为开发评价和经营后续评价两个阶段,从“旅游资源质量评价”、“开发条件评价”/“经营条件评价”、“开发可持续经营评价”/“经营可持续性评价”三个方面(或三大模块)进行评价,并分别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和评分标准.

(4)将构建的农业生态旅游资源分类及评价体系,运用到广西自治区最典型的两个农业生态旅游景区,一个是以自然景观为主的南宁八桂田园和以人造景观为主的龙胜龙脊梯田,评价了各自的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的质量、开发条件和开发可持续经营状况,评价结果能客观而真实地反映了这两地的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现状.

(5)在分析以上典型案例评价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农业生态旅游区的开发策略,包括开发定位、商业模式选择、发展模式选择,提出了农业生态旅游区的建设思路,最后规划了广西农业生态旅游区的开发措施.

总之,论文在科学界定农业生态旅游领域的两个核心概念:农业生态旅游、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了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需要以及旅游资源功能,提出了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的主辅分类方案和分类体系.系统建立了农业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体系,评价体系包括开发评价和经营评价两个阶段的评价.

第四篇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论文范例:油茶ACCase基因的克隆及功能研究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是中国原产且最为重要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提高油茶种子含油率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油茶育种的重大目标和技术难关,而且通过常规育种技术难以实现.为了实现这个宏大目标,加速油茶品种改良进程,一个可行的方法就是关注参与脂肪酸和油脂合成的关键酶,克隆控制油茶种子油含量的关键基因,并通过分子育种的方法对现有品种实施遗传改良,达到提高油茶种子油含量的目的.异质型乙酰辅酶A羧化酶是各种脂肪酸从头合成和油脂合成的限速酶和关键酶,它由生物素羧化酶(BC)、生物素羧基载体蛋白(BCCP)、α-羧基转移酶(α-CT)和β-羧基转移酶(β-CT)4个亚基组成.本研究以‘华硕’、‘华金’、‘华鑫’、‘衡东号31’、‘衡东65’和‘衡东17号’等6个品种以及‘华硕’的嫩叶、茎段、花芽、雄蕊、雌蕊、子房、4月份幼果、7月份幼果以及成熟种子为材料,从油茶中克隆了ACCase4个亚基的cDNA序列和基因组序列,通过多重RT-PCR与实时荧光定量PCR研究了它们在油茶种子不同发育阶段及不同组织器官中的表达规律,并在拟南芥中研究它们的过量表达和RNA干扰对油脂合成的影响.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

1.油茶ACCase4个亚基基因的cDNA克隆.以‘华硕’成熟种子总RNA反转录的cDNA第一链为模板,采用简并RT-PCR、5’和3’RACE等技术克隆了油茶ACCase4个亚基的cDNA,分别命名为Co-accB(编码BCCP)、Co-accC(编码BC)、Co-accA(编码α-CT)和Co-accD(编码β-CT).(1)油茶ACCase亚基基因accB的全长cDNA为1153bP,编码272个氨基酸.并具有前体肽以及与其它三个亚基结合形成ACCase复合体的成熟肽,其前体肽的剪切位点可能位于Ser-64与Ala-65之间;它含有生物素(酰)化模块CIIEAMNEE及生物素化位点Lys.(2)油茶BC亚基基因accC的全长cDNA大小为1638bP,含有1602bP的开放读码框,编码533个氨基酸.它具有前体肽以及与其它三个亚基结合形成ACCase的成熟肽.其前体肽剪切位点可能位于Arg46-Va147之间.并具有BC-1、ATP结合位点、BC-2以及生物素酰化位点四个亚结构域.(3)油茶ACCase亚基基因accA的部分cDNA序列大小为1293bP,编码430个氨基酸.它具有保守的氨基酸序列,并含有乙酰辅酶A结合域.(4)在克隆ACCaseβ-CT亚基基因accD时,获得了一个长度为2574bP的序列,该序列包括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大亚基基因rbcL (ribulose1,5-bisphosphate carboxylase/oxygenase large subunit)(部分序列)、rbcL-accD以及accD(全长cDNA序列)三部分.其中,accD的ORF为1530bP,编码510个氨基酸.它含有一个锌指结构和五个保守序列.在其ORF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中含有乙酰辅酶A、羧基生物素结合位点以及位于它们之后的羧基转移酶催化位点等结构域.rbcL、rbcL-accD基因间隔及accD的核苷酸序列与二十多种山茶属植物对应叶绿体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具有高度一致性,这反映了它们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油茶ACCase这4个亚基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棉花(Gossypium hirsutum)、花生(Arachis hypogaea)和大豆(Glycine max)等油料植物以及大肠杆菌ACCase对应亚基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属于异质型ACCase基因;它们具有完成ACCase羧化乙酰CoA两个半反应以及亚基间相互结合的结构域;核编码基因accA、accB和accC前体肽剪切后的成熟肽与位于质体的p-CT亚基结合,最终形成具有ACCase活性的多亚基异质型复合体.

2.油茶ACCase BC和p-CT亚基基因基因组DNA的克隆.以油茶‘华硕’叶片总DNA为模板,根据accC和accD的cDNA序列分别设计引物,采用降落PCR技术,获得了包括它们基因编码区(分别为1602bP和1533bp)在内的基因组序列.其中,accC的基因组序列长度为1638bp;rbcL、rbcL-accD以及accD的基因组序列大小为2222bp;与它们的对应cDNA序列比较后确认这两个基因均没有内含子.accD上游启动区为约529bP,没有PEP启动子位点,含有NEP型启动子元件,其5’端UTR部分含有-10启动子元件、CAAT BOX1、YACT、napA E-box、 GATA box和DOFCOREZM等位点,并可能与psal,ycf4、cemA和petA等形成操纵子,在NEP型启动子控制下以多顺反子形式转录.在油茶基因组中存在于叶绿体或质体的p-CT亚基基因和存在于核基因组中的BC亚基基因可能作为‘小基因组’,在基因组进化过程中内含子逐渐被淘汰.所获得的accD基因组序列与cDNA序列存在着核苷酸差异,这可能与accD基因家族有关,也可能与基因组序列转录过程的RNA编辑现象有关.获得油茶ACCase两个BC和β-CT亚基基因组序列为油脂合成及油脂含量影响等研究提供了基因材料和理论依据.

3.油茶ACCase4个亚基基因转录水平上的表达模式研究.以‘华硕’等6个油茶优良品种的成熟种子以及‘华硕’嫩叶等不同组织器官和不同发育阶段的种子为材料,分别以它们的cDNA第一链为模板,从GAPDH、Actin1和UBC30等参照基因中选取GAPDH做为参照基因;在优化GAPDH与分别油茶ACCase4个亚基基因accA、accB、accC和accD同管扩增最佳反应体系和条件的基础上,研究了油茶ACCase4个亚基基因的表达模式,荧光定量PCR进一步证实和补充了实验结果.

(1)油茶accB基因在‘华硕’等6个不同含油率种子中的表达差异不十分明显;荧光定量PCR揭示油茶accB基因在‘衡东17号’、‘衡东65号’和‘华硕’转录水平较高.油茶accB基因在油茶‘华硕’雌蕊和成熟种子中的转录水平较高.

(2)油茶accC基因在‘华硕’等6个不同含油率种子中的转录水平差异较为明显,在‘衡东17号’和‘衡东65’中较多.它的转录水平与各品种含油率之间的相关性不十分明显.(3)油茶accA基因在油茶‘华金’表达量较多,在‘衡东31号’、‘衡东17号’和‘华鑫’种子中转录水平相似.其表达量与各品种含油率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它在油茶‘华硕’成熟种子中的表达量最多,而在其它组织及种子发育过程中表达量较少.(4)油茶accD基因在‘华硕’等等不同含油率种子中转录存在着较大差异,在‘华鑫’中表达量最大.它的转录水平与部分油茶品种含油率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它在油茶‘华硕’的叶片表达量和发育的种子中转录水平较高.

在油茶种子发育过程中,这4个ACCase基因转录量增多的趋势符合种子由花期到成熟,油脂合成量由小到多而进入高峰期,对脂肪酸需求逐渐增多;种子成熟后,油脂合成逐渐完成,对脂肪酸需求下降的要求.表明这4个ACCase基因转录与脂肪酸形成关系密切.我们的研究结果支持‘异质型ACCase的表达量对其活性和种子含油量至关重要,是种子含油率高低标志这个结论’以及',ACCase在决定油料作物含油率具有重要作用’这个假说.油茶异质型ACCase各亚基基因协调表达,在开花前(后)和种子成熟前后出现了两个转录高峰,只是前者不明显,后者却十分明显.另外,这4个基因在油茶组织器官中呈现出相似的转录水平,这与Ke等的结论相一致.本研究为我们从转录水平检测油茶ACCase亚基基因表达提供一种直观的方法.

4. ACCase亚基基因accC的过量表达和accA/accB/accC/accD的RNA干扰研究.构建了pC AMBIA1304-35S-accC植物表达载体,农杆菌介导转入哥伦比亚野生型拟南芥中,获得accC过量表达的转拟南芥T1和T2代抗性植株.利用Gateway技术,分别构建了异质型ACCase多亚基基因的干扰载体pJawohRNAi18-accA/accB/accC/accD,农杆菌介导转入哥伦比亚野生型拟南芥中分别了获得它们的T1代转拟南芥抗性植株.这为今后研究异质型ACCase基因在种子特异启动子作用下分别与4个亚基的两两组合融合、1个和3个组合融合或4个亚基融合构建ACCase过量表达载体,然后转到植物植株中检测它们的表达效果等研究提供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综上所述,本研究获得油茶ACCase4个亚基基因的cDNA序列和2个亚基基因组序列,分析了油茶ACCase4个亚基基因的结构特点、表达模式以及它们在脂肪酸和油脂代谢途径中的作用,为油茶品种评价和丰产栽培措施的调控提供了一种直观的检测方法.这将对今后提高油茶种子含油率,增加油茶单位面积产量和总产量以及油茶一些丰产栽培措施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重大的应用价值.

第五篇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论文范文格式:马尾松人工林健康评价及生态恢复模式研究

马尾松人工林是我国南方面积较大的人工林之一,马尾松人工林的生产力、抵抗力及生态状况等林分质量问题已经成为人工林经营者关注焦点.特别是人工纯林连栽导致土壤退化、病虫害严重等问题日显突出,影响了马尾松工人林健康经营.本文以湖南衡山县紫金山林场马尾松人工林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马尾松人工林土壤健康生物学评价与林分健康评价,人工林主要病害监测,土壤健康生物调控,主要虫害生物控制及林下植被生态功恢复模式等研究,研究结果有助于马尾松人工林健康可持续经营.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

(1)马尾松人工林土壤健康生物学评价.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法,建立适于评价土壤健康的生物学指标体系,第一主成分Yl主要反映的是细菌、真菌、微生物总量、固氮菌、解磷菌、解钾磷、脱氢酶、脲酶、微生物生物量C、微生物生物量N、基础呼吸、基质诱导呼吸、有机质、速效N以及速效P等微生物活性指标的综合变量,其所占总量为75.815%.在评价土壤健康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运用土壤综合肥力指标值(IFI)作为最终评价土壤健康的标准,其结果为试验区马尾松人工林的土壤质量总体状况欠佳.

(2)马尾松人工林林分活力与健康评价.采用复合结构功能指标法,选用马尾松种群活力、植被群落生态健康和林分抵抗活力3个功能结构层及下属的14个因子指标层,构建了马尾松人工林林分活力与健康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评价模型对试验区15个小班样地的马尾松人工林总体林分活力与健康状况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是林分均处于亚健康状态;采用因子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各指标层因子数据分析得出:病虫害指数、植物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和林分易燃度指数是马尾松人工林林分活力与健康关键因子.

(3)马尾松人工林主要病害高光谱遥感监测.以不同健康状况的南方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实地调查马尾松赤枯病病情,测定其相应冠层的光谱反射率和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马尾松冠层微分光谱相比其原始光谱均更能有效地反应其病情和叶绿素含量变化,且从红光过渡到近红外区域的“红边”是描述林木健康状况的重要指示波段.当林木受病害胁迫时,随着病情的加重其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从而造成在红光区域由于叶绿素强吸收而形成的“红谷”随着病情的加重逐渐消失;同时,红边位置随病情的加重而依次发生“蓝移”,红边斜率逐渐减小.红边特征参数对马尾松病情和叶绿素含量变化具有较好的指示作用,以其建立的多元逐步回归模型预测精度较高,可作为优选的一种模型.

(4)马尾松人工林土壤健康生物调控.从松树外生菌根菌子实体粘盖牛肝菌属和彩色豆马勃属分离到2株真菌(编号为cpy-2和cpy-4),从松树根际土壤中分离到1株菌溶磷能力达65.14mg/L的高效溶磷菌株黄褐假单胞菌(编号为yL14),研究发现这3株菌及硅酸盐细菌菌株K50各菌株间无生物拮抗关系.各菌株发酵液混合后,能明显发挥协同作用.将液体培养的菌株发酵液按体积1:1:1:1混合后,吸附于灭菌的(泥炭:膨润土:玉米粉等于3:2:2)混合的载体上,按菌剂:载体为1:10为最佳比例进行吸附处理,制作成固体复合菌剂.菌剂质量指标均达到了农业行业标准NY/T798—2004的标准.将复合微生物菌剂与化学肥料不同比例对马尾松幼苗进行配施,结果表明:微生物菌剂40%+化学肥料60%配施是促进马尾松生长以及改善根际土壤微生态的最佳组合模式.苗高增幅77.6%,地径增幅38.7%,生物量增幅158.1%.使马尾松苗根际微生物数量提高了79.3%,土壤有机质提高了43.3%,土壤速效氮提高了21.42%,土壤速效磷提高了121.83%,土壤速效钾提高了48.38%.

(5)马尾松人工林主要虫害生物控制.用博落回、柚子皮和垂序商陆提取物通过对松梢螟幼虫的非选择拒食作用、生长抑制作用及触杀作用的测定结果表明:3种植物提取物在浓度100g·,L-1时对松梢螟幼虫的生物活性效果较好.3种植物提取物处理比例1:1:1复配表现出一定的增效效果,共毒系数为127.67;3种提取物复配后联合毒力作用的增效最佳植物组合及处理浓度是:柚子皮与垂序商陆提取物,处理比例为1:3,共毒系数为170.02;其次为博落回、柚子皮和垂序商陆提取物三者处理比例1:1:1,共毒系数为127.67.通过对3种植物复配液的增效剂、溶剂和乳化剂的筛选及室内防治效果和林间防治效果的测定,确定植物源复配乳剂的配方为S2:3种植物提取物体积比1:1:1占总体积的30%;增效剂松节油占总体积的5%;溶剂二*亚砜占总体积的55%;乳化剂司班-20占总体积的10%.

(6)马尾松人工林林下植被生态功能恢复模式.经调查得出,湖南省衡山县紫金山国有林场不同林龄阶段马尾松人工林群落内有植物108种,隶属56科91属.在中幼林马尾松人工林林下建立了4种植被恢复模式,分别是林肥、林药、林草和林农模式.以林农模式土壤中的细菌增加量最多,达到525.39×,104cfu/g,其后依次为:林药模式>,林肥(大叶胡枝子)模式>,林草模式>,林肥(紫穗槐)模式.土壤放线菌类群数量增加最大的为:林肥(大叶胡枝子)达13.44×,104cfu/g,依次为林肥(紫穗槐)模式>,林药模式>,林农模式>,林草模式.两种林肥模式均显著增加土壤中全氮与碱解氮的含量,增加量分别达到了0.67g/kg、0.65g/kg和32.09mg/kg、25.lmg/kg,林药模式、林农模式和林草模式对土壤全氮的含量几乎没有影响.4种林下植被恢复模式均增加了土壤中全钾含量,增加量最大的为林药模式,增加量为0.36g/kg,两种林肥模式对土壤全钾含量的影响差别不大,增加量分别为0.27g/kg和0.28g/kg,林草模式下的土壤全钾增加量最少,为0.08g/kg.不同的林下植被恢复模式对松树的促生长效果较为明显,与对照样地相比,林下植被恢复的4年生人工林,均木年材积生长量是未进行恢复的2倍左右,10年生人工林的这一数值相对较小,但也在1.3-1.7倍之间.均木年材积生长量最大的为林药恢复模式.

本论文可用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论文范文写作参考研究.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引用文献:

[1] 新颖的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论文题目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论文题目哪个好
[2] 最新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论文选题参考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论文题目怎么定
[3]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参考文献外国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核心期刊参考文献哪里找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论文范文参考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毕业论文范文[精选]》word下载【免费】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