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大全 > 文章内容

激发兴趣,由浅入深,循环引导,螺旋提升——高中音乐鉴赏课的教学

主题:学生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4-09

简介: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音乐学生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音乐学生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音乐学生论文范文

学生论文

目录

  1. 一、音乐欣鉴赏课面临的困难
  2. 二、针对困难的对策
  3. 1.音乐引导,激发兴趣
  4. 2.由浅入深,增强感染力
  5. 3.分享感受,领悟内涵
  6. 4.循环引导,螺旋提升
  7. 三、课堂教学的基本做法
  8. 1.听前准备
  9. 2.初听音乐
  10. 3.复听音乐
  11. 4.再听音乐
  12. 学生:【感人】一位90后中国音乐学院学生街头演奏挣学费~

马克思曾经说过:“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再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由此不难看出:如果学生不具备必要的音乐鉴赏能力,音乐的美感就不能被学生所接收,音乐的内涵他们就更无从理解,音乐教学就不能取得预想的效果.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强调,“音乐鉴赏是培养学生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是高中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具备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对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形成完善的个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上好音乐欣赏课,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是高中音乐教学的重要任务.

一、音乐欣鉴赏课面临的困难

现在学生大部分都喜欢流行音乐,要想让学生走近且喜欢上高雅音乐,并对民族音乐、古典音乐有一定的了解,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实在是一大难题.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现在的问题,我在开学初对学生做了问卷调查并进行分析,大致原因如下.

(一)大多数学生上音乐课都以放松心情、消遣娱乐为目的,对于有古朴含义,有深刻内涵的古典音乐则表现出抵触情绪,认为听不懂,不想听.而他们平时听的音乐也多是以歌词直白、通俗易懂的流行音乐为主.

(二)大多数学生在小学、初中阶段没有上过正规的音乐课,即使上过,高中的教材内容和初中的跨度也很大,内容上没有必要的衔接.学生参差不齐的音乐基础,普遍不高的音乐素养,都给进一步理解音乐带来阻碍,而有些学生连最基础的音乐常识都不知道,更有些学生连什么是音乐家什么是歌手都分不清.再加上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他们会觉得内容老土、缺乏时尚感,对音乐的学习完全提不起兴趣.

(三)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是通过大众传媒了解音乐的,社会的飞速发展,流行音乐对人们的生活无限渗透.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盲目追星,在音乐欣赏上缺乏正确的引导,正规的音乐学习就必然会受到干扰,负面影响加重.

(四)俗话说“好家长胜过好老师”.父母对音乐的喜爱是非常容易对孩子造成一定影响的,学生在幼年时期如果家中没有聆听音乐的氛围,这一习惯会在成年以后得到延续.不少学生正是缺乏这样的音乐熏陶.

二、针对困难的对策

1.音乐引导,激发兴趣

基于学生对流行音乐喜爱的特点,我们可以用流行音乐作为突破口,激发学生对经典作品的兴趣.流行音乐与民间音乐有着紧密的联系,比如我们介绍莫扎特的音乐,如果直接让学生听他的经典作品《第四十交响曲》,学生很可能提不起兴趣.我在上这一课时,就先给学生播放了SHE的《不想长大》,结果学生一下就兴奋起来了,好多学生不由自主地跟着唱了起来,这个时候再给学生播放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让学生来说说这两个作品有什么关系,学生一下就能说出两个作品的曲调是一样的.在这个作品的引导下,让学生再说说他们还知道哪些流行音乐是用了经典作品中的曲调,学生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

2.由浅入深,增强感染力

对于没有音乐基础的高中生,直接让他们听大部头的、距离现实生活遥远的交响曲或奏鸣曲等器乐作品,他们很难驾驭,会感觉无从下手.我在音乐课上把教材的顺序做了调整,按照先中国后外国,先近代后古代,先声乐后器乐的原则安排内容.我会先上歌曲部分,歌曲部分我是先上中国歌曲:中国通俗音乐、音乐与诗歌的交融、音乐与时代之中国作品、音乐与民族之中国作品.再上外国歌曲:外国通俗音乐、音乐与时代之外国作品、音乐与民族之外国作品.从离学生时代近的音乐入手,让他们感受歌曲的速度变化、力度变化等音乐要素在歌曲中的应用.循序渐进地走向离学生生活较远的时代音乐,使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掌握音乐要素的作用,感受音乐作品的魅力.

3.分享感受,领悟内涵

新课标指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作为教师,我们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适当地给予指导和帮助.在课堂上,让学生先自由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在学生的讨论过程中就每组的不同情况加以指导和提示,再让每组派代表就每组的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分享,最后教师对学生的成果加以整理、补充和总结.使学生真正参与课堂的学习中,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学生有了自己的感受、领悟、理解,一方面更加激发了他们的兴趣,提升了学习自信心,同时他们对于自己总结出来的内容,记忆也会格外深刻.

4.循环引导,螺旋提升

对于同一首音乐,我们可以通过循环赏析,由低级到高级,由浅入深地提出问题,逐步提升对作品的欣赏要求,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另一方面,对于曲目丰富、种类繁多的音乐作品,我们可以把他们分类,例如歌曲和器乐曲.我在课上一般按照音乐作品的体裁分类来介绍音乐作品,这样学生对作品就会有一个相对清晰的脉络图.每个音乐体裁的作品教师重点分析两个,再让学生就同一体裁的音乐作品加以分析练习,就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学生的鉴赏能力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比如我们在讲到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时,和学生共同探讨交响曲有什么特点,这个作品是在什么时代背景下创作的,音乐家是什么性格特点等.通过这些研究,学生对这部作品有了一定的认识,接下来,教师再趁热打铁,让学生欣赏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这次的欣赏主要靠学生自己完成,有了前面《英雄交响曲》的分析先例,学生再做同一体裁的作品分析就容易得多了.

三、课堂教学的基本做法

基于学生音乐鉴赏面临的困难与对策,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至关重要.我把课堂教学大致分为四个基本环节,激发兴趣,由浅入深,通过引导,让学生自主感受、领悟,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鉴赏水平.

1.听前准备

音乐鉴赏的课程一般放在高一年级学习.这一阶段的学生音乐知识相对匮乏,在进行音乐欣赏前,对于音乐鉴赏所涉及的音乐时代背景、相关音乐知识要做适当的铺垫和学习,为学生对音乐的欣赏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比如我在上《汉族民歌》这一课讲到劳动号子时,在不同的班级做了两个实验:一个班级什么都不讲直接给学生听,很多学生都听不下去,在下面窃窃私语,这是什么啊?这也叫唱歌啊?效果可想而知.另一个班上,我先给学生介绍号子产生的时代背景,告诉学生号子是人们在从事体力劳动的过程中创作并演唱的一种带呼号性的歌曲,具有一种指挥劳动、协调动作、鼓舞劳动热情、消除疲劳的作用.这个时候再给学生欣赏号子,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很多学生还饶有兴致地跟着吆喝起来,课堂气氛非常好.

2.初听音乐

欣赏音乐的第一步就是细心用耳朵倾听.第一遍,由学生自主完整地欣赏音乐,由学生完整地欣赏音乐,自主完成音乐的初步欣赏.构成音乐的几个基本要素是音高、节奏、力度和音色,让学生自己说说音乐作品中的音高、节奏、力度、音色有什么特点,它们有什么变化规律;听出这首歌曲的高低强弱部分,它用的拍子速度的快慢,男女声的音色.在听的过程中能不能分辨出作品演奏中出现了哪些乐器?如果一个人2/4拍和3/4拍子都分不清,那么他就很难听得出进行曲和圆舞曲音乐效果有什么不同,如果欣赏者不能辨别各种乐器的不同音色,那么不管多么丰富多彩的管弦乐作品他也不会懂得如何欣赏.因此,培养对音乐的辨别力,对音乐感知具有首要意义.

我在上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这一作品时,自己完整弹奏,让学生感受乐曲的音高、节奏和力度的变化.教师自己弹奏可以很直观地给学生一种视觉和听觉的冲击,比起听音响,学生更愿意听教师的现场演奏,这一教学法在帮助学生理解作品时,也显得更加灵活生动.这个作品的主题部分,我直接抽出来让学生哼唱旋律,学生对音乐的主题有了较深刻的印象.我再把曲中力度变化大的段落单独拿出来放慢速度弹给学生听,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贝多芬音乐的强大魅力.在欣赏的最后,通过“速度变变变”的活动,把不同音乐作品的速度加以变化,教师现场示范,让学生深刻感受到速度对于一个作品的情感推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复听音乐

通过复听,再次进一步感受和欣赏音高、节奏、力度、音色,提高听辨能力.同时增强对音乐的整体感受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1)增强对音乐的整体感受力

音乐音响的感受力包括旋律感、节奏感、多声部的音乐感以及对乐曲结构的整体感知等几个方面.其中旋律感主要是对不同旋律的特点进行感受,并由此达到对旋律美以及对其中蕴含的情感内容的体验.节奏感决定着音乐的表情性质和风格特征,要获得音乐的美感,就必须培养起良好的音乐节奏感.多声部音乐手法广泛应用于合唱、论文范文音乐、管弦音乐领域,只有具备多声部音乐感,才能懂得各声部的组合和音乐的和声效果.对乐曲结构形式的整体认知是把音乐的各种要素合成至完整的乐曲的感知活动,能实现完美的音乐感知.

例如前苏联作曲家论文范文科菲耶夫的交响童话《彼得与狼》,这部作品的最大特色就是人物完全没有对话,而是靠管弦乐队的演奏表达不同的音乐形象.作品中运用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弦乐四重奏、圆号、定音鼓和大鼓分别代表小鸟、鸭子、猫、爷爷、小彼得、狼和猎人的论文范文声.我是通过两个课时完成的:第一课时,完整地观看影片,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搜集相关的资料准备下节课的讨论.第二课时,分段落把影片和乐队现场演奏的版本对比欣赏,让学生在听乐队版时把眼睛闭起来想象生动的画面.通过这种设计和学习,学生对音乐表达人物的情感性格有了很深的体会,同时对交响乐队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可谓一举双得.

(2)提高对音乐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音乐的音响材料是在时间中展现并随着时间的运动转瞬即逝.注意力能始终保持对音乐的新鲜感,记忆力能使音乐留下深刻印象并使音乐的进行得以延伸.如果欣赏者在欣赏过程中没有对音乐的高度注意力和记忆力,就不可能得到对音乐的整体认知.通过对经典音乐的反复听赏,对主题旋律的背唱,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音乐的记忆力自然会得到提升.

4.再听音乐

通过初听、复听的教学环节,学生对音乐的辨别和感知以及对音乐的整体感受和记忆有了一定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我们对学生的音乐鉴赏就可以提出进一步的要求.

(1)深刻、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的感情内涵

古代文化理论家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意思是说创作者是由于情感的激发而创作作品,而听众是通过作品体验其中的情感.欣赏音乐要通过音响感知,较准确地体会到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内涵.

学生:【感人】一位90后中国音乐学院学生街头演奏挣学费~

欣赏音乐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良好的音乐听觉能力将会给欣赏者带来深刻的情感体验.比如我们欣赏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在听到它那缓慢的、如泣如诉的音乐主题时,就会自然而然地体会到这是一首表现悲哀、凄凉的感情的乐曲.而当人们欣赏圆舞曲《蓝色多瑙河》时,它那优美、动听的旋律,轻快的节奏,会使人们产生一种欢乐、向上的感情.

(2)进入音乐意境,激发情感共鸣

良好的音乐听觉能力可以将欣赏者迅速带入音乐意境之中,使欣赏者紧密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欣赏音乐,获得更深刻的情感体验.琵琶协奏曲《琵琶行》,描写了诗人白居易被贬任江州司马期间,在船上听到一位沦落地方的长安乐伎演奏琵琶曲,联想自己“谪居卧病浔阳城”的处境,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这种强烈的感情共鸣虽一般音乐欣赏能力的人所不及,但如果当我们不断学习,不断鉴赏,不断积累,随着音乐鉴赏能力的提升,这种在音乐意境中的情感共鸣也会逐渐显现出来.

音乐鉴赏对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道德修养以及创造性的思维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高中音乐教师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注重音乐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与鉴赏,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全面发展.同时,高中音乐教师在鉴赏的教学中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转变教师的角色、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美的感受.

(责任编辑黄晓)

总结:本论文可用于音乐学生论文范文参考下载,音乐学生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学生引用文献:

[1] 高中学生音乐论文题目大全 高中学生音乐论文题目选什么比较好
[2] 高中学生音乐专著参考文献 高中学生音乐论文参考文献哪里找
[3] 高中学生音乐论文提纲格式范本 高中学生音乐论文大纲如何写
《激发兴趣,由浅入深,循环引导,螺旋提升——高中音乐鉴赏课的教学》word下载【免费】
学生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