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大全 > 文章内容

环境*视角全球环境治理困境

主题:环境*学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12

简介:关于环境*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环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环境伦理论文范文

环境*学论文

目录

  1. 环境*学:学诚法师:要强调社区*校园*环境*

环境问题,或者说环境的破坏和治理问题并非始自今日,应该说,环境的全球治理进展很快,在环保意识、环保科技、国际合作、国际制度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些进展并不足以使得全球环境治理取得实质结果.那么全球环境治理出现困境的症结在哪里?

对此问题的回答,当前主要有以下视角:国际制度、国际结构、国际社会的无政府性质和治理缺失、现代科技的异化,还有人从分割的民族国家利益出发,更为具体的归因于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博弈.应该说上述各种观点都从某一个角度对国际环境治理的困境提供了考察路径,但都没有找出症结的本质所在,因为循着这些路径进行完善和推进,其逻辑结果并不会如愿地走向全球环境好转.本文正是从环境*视角出发,探寻现有环境治理困境的*价值根源,在对现有各国各种环境*价值观念加以比较分析的基础上,考察它们的弊端,并尝试建立新的认知模式,从而期望能系统而全面地认识和解决这一问题.

当前全球环境治理困境的*根源

作为一种意识形态,西方环境*形成于20世纪20-30年代,迄今已经形成两大流派,一是人本主义环境*学,二是自然主义环境*学.前者的理论基础是人类在自然界中的论文范文地位,以人类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来看待人与环境的关系,其社会实践的原则是人类拥有开发利用、管理维护自然环境的主体权利;后者则扩展了*道德的适用范围,将之从人的社会关系领域扩大到人之外的环境领域,将传统的环境范畴的自然界价值提升至与人类平等的地位,人类保护环境不再是出于实现本身的价值和利益,而是出于对环境的尊重、关怀甚至敬畏.

据此我们可以把人类环境*划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环境*正式产生之前绝对人类中心主义阶段、相对人类中心主义阶段和未来共同体主义阶段.

第一个阶段中,人类并没有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复杂关系,仅仅将之作为实现人类价值的外部工具,凭借感性偏好而不考虑后果地对待自然环境,其逻辑后果是无限制利用开发资源,并将人类的活动轨迹毫无节制地抛给自然环境.

第二个阶段中,人类在受到自然界和环境的报复和惩罚后,开始注意到环境的脆弱性,意识到对环境的无限制利用和破坏将最终损害全人类的利益,并逐步建立起保护环境的理念,但并没有摆脱自我中心倾向,其环保的根本目的仍然在于可持续开发自然环境和资源,从而维持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支配地位,实现人类价值和利益.其逻辑后果是,在一个并未实现人类共同体集体价值和利益诉求的国际社会里,对虚幻的人类整体利益的损害可能,并不足以制约部分人的群体的贪婪.

第三个阶段中,人类真正把自身从宇宙支配者、最高价值的天国,拉回地球众多客观存在的普通一员的现实,将自我融人人与自然的共同体之中;人的价值作为生物的类的价值,融人人类共同体之中.此时人类对自我价值和利益的追逐将伴随着对其他存在物的价值和利益的尊重和共生,人类共同体观念化为自觉的、无意识的习惯,同时不管是基于类的价值还是基于个体的价值,都深刻地融人地球所有类和个体之中.这样,人类将不再为了自己的生存发展而认识和处置自然环境,而是真正形成共同发展分享价值的地球生态格局.

根据以上人类环境*类型和阶段的划分,我们可以认为,当前人类社会处于第二个阶段,这一阶段的环境*决定了全球环境治理范式的传统性质,即人类中心主义的前提没有变.前文所述全球环境治理的困境都是从该问题的某一角度出发得出的结论,尽管有其道理,但都没有触及问题的本质,没有改变环境*的传统认知模式,自然就在实践上无法实现超越,无法达到环境的全球治理.

首先来看联合国作用问题.批评者主张联合国应该发挥更加充分、实质性和领导性的作用,推动更加完善、有效的国际制度的建立.而奥兰,扬从问题结构角度探讨了为什么国际政治议程的问题比其他问题难解决,他在分析图宾根学派关于“问题或冲突”的性质(预先)决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奥斯陆西雅图学派把重心集中在行为体的行为偏好上,从博弈理论出发解决问题的方法后,对“成功的前景并不抱乐观态度”,认为即使人们建立了国际环境治理的国际制度,也“并非所有等体制的有效性令人满意”.追根求源,问题还是在于当前国际环境治理的结构,是以传统环境*观念出发的安全理念为基础,以零和博弈为特征的解决路径,不可能跳出集体行动困境和公地悲剧的桎梏.

环境*学:学诚法师:要强调社区*校园*环境*

其次来看技术异化和环保科技的引进、扩展问题.科技本身是一种知识工具,具有中性性质,既可以带来正面效益也可以造成负面后果,它的发展史说明,人类完全能够控制负面后果而促进正面效益,关键要看在何种*观指导下开展科技实践.问题有两点,一方面发达国家并不因自己技术的先进而放弃生产和消费有损环境治理的商品,只是将之转移到居于产业链末端的发展中国家;另一方面出于技术知识产权保护,或者说知识的独占价值,这些国家在技术的援助和转让上态度非常消极,这说明科技发展本身无助于实现环境的全球治理,资金问题具有相似的境况.

再次考察人口问题.不可否认,当前地球人口绝对数量和新增数量上,发展中国家都占了更大的比重,但这并不意味着控制人口是实现环境治理的唯一途径,也不意味着它是当前最重要的途径.以气候变化为例,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来源是西方发达国家,以及正在迅速发展现代工业的发展中国家.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全球范围的人口增长之所以毫无节制,正是经济发展*、生活方式*等战胜和压制环境*的结果.

第四与经济发展模式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相联系.现代环保主义认为,应该变传统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为现代节约型经济增长模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无污染或少污染、技术含量高的技术和产品,以此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巨大消耗,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对气候的不良影响.但在当前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模式下,实现各个群体(主要是民族国家)范围内而非全人类范围的生活、生产需要,必然以争夺和消耗全球范围的资源和能源为前提,在“经济增长的浪潮”中,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并认为社会发展就是经济增长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

第五个观察视角是从国际社会无政府性质和民族国家体系结构出发的.现有观点认为,正是国际社会的这种性质和结构,导致环境全球治理的困境.然而,常识告诉我们,即使是排除无政府国际结构这种因素,一国范围之内,也并未全部实现环境的良好治理,不仅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也在环保意愿、环保政策、环保举措等方面仍需做大量工作.1982年美国瓦伦县居民游行论文范文,论文范文政府将该地作为有毒垃圾掩埋场地,即是因为美国政府不是寻求环境治理的最终解决,而是将之转嫁落后地区和弱势群体.

最后一个也是最为重要的解释,把当前国际环境治理的困境主要归因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此问题上的根本分歧.以全球气候变化为例,双方在温室气体排放上的分歧体现在:当前温室气体排放的责任认定是否追溯过去?当前气候问题的解决是否需要各国承担公平对等的义务?如何定义减排问题的公平?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和技术援助是否达标?发展中国家应该何时以及如何承担减排责任?等等.尽管事实的确说明,双方在环境*观念及其指导下的环境治理理念、政策、实践存在较大差距的情况下,能够意识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全球效应,能够通过谈判达成妥协,制定出相对比较公正的制度框架,但由于两者都未能真正以全人类利益为出发点思考应对该问题,仍然出于民族国家利益,出于对各自孤立的人群的狭隘经济、社会利益,而漠视其他群体人类利益,漠视人类以外其他生物的存在和价值,自然就不可能真正放弃对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利用,不可能自愿承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责任,为环境全球治理做出实质性让步.

树立新的环境*观念

上述对现有全球环境治理出现困局的解释及其应对策略,无法真正解决问题,必须树立新的环境*观念,建立新的环境治理认知模式、操作原则,制定有效应对环境恶化的政策措施,这就是“共同体主义”环境*观.

所谓“共同体主义”环境*观,基本含义是“同一个地球,同一个世界”,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指地球上的所有国家的人们共同构成人类共同体,二是指地球上所有动物(包括人类)、植物和其他存在物,共同构成地球共同体;在环境问题上它们休戚与共、相互依存,具有不可分割的共同利益,一方的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其他各方的发展为代价,一方的价值、利益实现也必须以其他各方的价值、利益实现为前提.

这种环境*观的理论基础是对人类概念、人类利益和人类地位的再认识,全球意识区别于国际、民族、群体意识,它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观念,首先是指人类作为一个整体有其独立的价值,必须突破民族国家私利的桎梏,在环境问题上没有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哪个个体能够独善其身,必须立即采取切实可行的行动,维护人类共同体的利益.

其基本理念是两个“共同体”意义上的发展机会平等、地球生态公正,即各国之间、人类与自然之间发展机会平等、环保责任公正.操作原则是绿色政治、阳光经济、控制人口、维护和平等.

“共同体主义”环境*观有三大理论支点,并带来相应的环境治理新理念.一是人的自我认知,包括人的全面发展的界定、人与自然关系、人的自我繁殖理念、人的生活和消费方式等;二是社会规范认知,包括人类社会发展模式、市场经济发展模式、社会进步与现代化的实现,包括环境法律在内的法律范式等.在环境体制的评价上,让三重底线(经济、社会和环境)的观念成为标准;三是科学技术认知,主要是重新梳理科技发展方向.新的环境*视角下的全球环境治理“路线图”

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又反过来指导人的实践活动.在新的环境*视野下,全球环境治理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环境*启蒙阶段.随着传统环境*在环境治理困境中显示出的滞后性、片面性和缺乏时效性,必须探寻新的*观,并大力宣传教育推广,这不只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事情,也是全人类都应该习得的新理念,特别要重视对普通民众、非国家行为体、非政府组织的普及灌输.

第二,全球环境治理的国内阶段.全球环境治理是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问题,在当前人类发展阶段仍然是由各个国家和区域共同合作开展,要达到全球环境治理的真正有效实施,必须经历国内治理阶段,至少是在全球环境治理过程中同时大力进行国内的环境治理.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在全球环境治理谈判举步维艰的情况下,环境问题不进则退,在达成全球协议并实施之前,国内必须坚定持续有效地进行环境治理,这才是遏止环境恶化最现实的路径.其次,当前全球环境治理困境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国际社会的无政府性质,而克服这一弊病的有效手段是实现世界政府架构,但这显然在可预见的将来是不可能实现的,一国内部的环境治理则完全摆脱了这一羁绊.再次,全球环境治理要求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但当今国际社会除少数发达国家之外,广大发展中国家的NGO发展一般较为滞后.在地球“共同体主义”环境*观主导下,世界各国出于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将不以任何他国为参照系认识自己的社会发展、经济水平、人民福祉,取而代之的是本国人民共同体与周遭环境的良性互动发展,宁可将国家经济发展速度降下来,也不愿破坏人与环境共同体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第三,最终实现环境的全球治理阶段.在各国国内逐步接受地球共同体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并将之作为行动自觉的基础上,国际合作、全球治理的理念、制度、措施自然亦将提上日程.首先,“具有共同利益的世界社会或者共同体”将不再仅仅停留在“一种理念或者神话”,它把世界各国论文范文成一个真正的整体,形成人类共同的利益观念;其次,各国把环境的全球治理作为本国实现良性、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而不是与其他国家进行博弈、妥协的结果;再次,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自觉按照自己的经济、科技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来决定应该承担最大的责任,而不是以经济和技术上的优势获取排放贸易指标,发达国家自然应该承担特殊的责任,为环境全球治理提供公共产品;最后,国际制度建设顺利发展,国际法成为调节各国环境国际治理行为的主要依据,但这时的国际环境法已经不是关于各国份额、责任等实体性内容,而是关于治理方法、合作方式等程序性规则.

总而言之,当前国际环境治理没能有效阻止地球环境恶化的趋势,而按照现有国际治理理念、方式、制度和实际行动,人们无法得出环境能够在不远的将来得到改善的乐观结论,正如美国前国务卿科林,鲍威尔所说,这不是一次短跑,而是一场马拉松.追本求源,其原因在于现有国际环境治理是在传统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观念的制约下进行的,要改变这一状况,必须既治标又治本,建立新的“共同体主义”的环境*观念,朝着“同一个地球,同一个世界”的目标努力,达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在这一新的观念指导下,人类社会对待环境的根本理念发生质变,从而影响其对待自身之外的存在物、对待自然、对待环境的看法,并自觉地采取切实可行的步骤迈出全球环境治理的坚实步伐.■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责任编辑:肖雪晴)

总结:本论文可用于环境*论文范文参考下载,环境*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环境*学引用文献:

[1] 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学论文题目 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论文题目怎么取
[2] 环境硕士学论文题目 环境硕士论文题目如何拟
[3] 环境工程硕士学论文题目 环境工程硕士论文题目怎么取
《环境*视角全球环境治理困境》word下载【免费】
环境*学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