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大全 > 文章内容

无锡市气象十三五规划

主题:超级雷暴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1-26

简介: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气象灾害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气象灾害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气象灾害论文范文

超级雷暴论文

目录

  1. 超级雷暴:新疆多地发生洪水灾害气象部门发布暴雨论文范文预警

   无锡市气象发展"十三五"规划

   2016年12月

   目录

   前言 3

   一,发展现状与形势 4

   (一)"十二五"发展的主要成就 4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5

   (三)"十三五"发展面临的形势 7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7

   (一)指导思想 7

   (二)基本原则 9

   (三)发展目标 10

   三,主要任务 11

   (一)完善气象灾害防御应急体系 11

   (二)构建"智慧气象"服务体系 13

   (三)完善生态环境气象服务体系 13

   (四)加强气象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14

   (五)全面深化气象改革 15

   四,重点工程 16

   (一)智慧气象工程 16

   (二)生态文明气象保障工程 17

   五,保障措施 19

   前 言 "十三五"时期是我市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新无锡的重要时期,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和积极探索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重要阶段.气象事业作为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在防灾减灾,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服务群众生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编制《无锡市气象发展"十三五"规划》,对于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无锡气象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保障无锡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智慧江苏建设行动方案(2017-2016年)》《江苏省气象发展"十三五"规划》《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进行编制,明确了"十三五"期间无锡市气象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工程和保障措施.规划期为2016-2020年.

  

   一,发展现状与形势

   (一)"十二五"发展的主要成就

   "十二五"期间,全市气象事业发展成效显着,气象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得到提升,气象为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安康作出了积极贡献.

   1.公共气象服务和气象防灾减灾取得成效

   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出台了《无锡市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与传播管理办法》,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达到 90%以上,预警信息覆盖面和时效性显着提升.修订《无锡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气象服务延伸到城市,农业,交通,环境,国土,旅游,健康,生活等多领域多方面.加强气象灾害防御的科普宣传和舆论引导,全社会气象灾害防御意识与能力明显增强.

   2.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

   完善全市自动气象观测站网,新建,改造52套区域自动气象站,1套含大气颗粒物和大气成分的城市生态气象观测站,1座太湖生态气象观测平台,3 个特色农业自动气象站,对3个国家气象观测站进行标准化改造,升级和新建了双套新型自动气象站,气象观测质量和气象观测信息传输及时率都达到99%以上.地面气象数据的传输时效从10分钟提高到2分钟.开展城市精细化预报方法和灾害性天气预报技术研究,建立了"无锡气象预报预警业务平台",提高天气预报预测能力和气象灾害信息发布效率.24小时晴雨预报,最高最低气温预报准确率达90%,突发灾害预警提前到20分钟.

   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完成省部级科研基金项目1项,市厅级气象科研项目12项.加强科研与业务的紧密结合,研发"无锡市灰霾天气预报预警平台"并投入业务运行,提升了环境气象预报能力."十二五"期间有12篇气象科技论文获无锡市政府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其中1篇论文获特等奖.

   坚持数量,质量和结构个目标统筹,把握好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个环节.全市气象部门具有大学及以上学历人员占89.4%,中高级职称资格人员占73.8%.培养中国气象局青年英才1人,江苏省气象局青年新秀1人,积极融入省级气象创新团队.1人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全国技术能手".

   5.气象事业发展环境明显改善

   市政府与省气象局建立合作机制,共同推进无锡气象现代化建设,印发了《无锡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无锡气象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市气象局与统计局联合开展气象现代化建设进程监测评估.依法开展防雷,施放气球,气象信息发布与传播,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等相关社会管理工作.统筹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梳理确认了部门行政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并向社会公布.印发《无锡国家基本气象站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面对"强富美高"新无锡建设和更高质量,更高水平,更可持续的气象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无锡气象事业发展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1.综合监测能力和信息化水平亟待提升

   综合监测存在盲区,生态环境气象监测,太湖湖面监测站点较少,垂直探测能力严重不足,一些气象要素尚未实现自动观测,一些台站探测环境亟需改善.数据存储集约化水平和通信网络传输能力不能满足气象业务日益增长的需要.

   2.预报预测能力有待加强

   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程度还不够,灾害性天气预报产品时空分辨率低,定点,定时,定量预报能力有待提高,极端天气事件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体系仍需完善,特别是龙卷,冰雹等重大气象灾害预报预测能力远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公众的需求.新型探测资料应用价值亟待挖掘.

   3.气象服务能力不能满足需求

   气象服务能力与社会需求仍有差距,精细化,个性化及满足不同需求的气象服务产品还不多.预警信息的传播手段和时效性有待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信息共享水平有待提高.为农服务"两个体系"能力建设以及大气污染防治,人工影响天气等生态文明服务能力亟待提高.

   4.气象科技创新和人才支撑需要加强

   科技创新对现代气象业务的支撑保障不够,还存在业务科研结合不紧密的现象,气象科研成果业务化率不高;高层次领军人才缺乏,人才储备不足,人才引进,培养,评价,激励机制尚需完善;与高校以及气象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有待加强.

   5.气象社会管理体制机制有待完善

   重事前审批,轻事中事后监管的现象仍然存在,全面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能力有待提高,气象服务市场监管力度不够.气象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不够清晰,双重计划体制和相应的财务渠道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三)"十三五"发展面临的形势

   未来年,是无锡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建设的提质期,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化期,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高的普惠期,是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新无锡的重要时期,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无锡气象事业发展面临更高的要求.

   1."强富美高"新无锡建设对气象工作提出新要求

   "强富美高"新无锡建设,要求不断健全气象防灾减灾体系,不断提升气象监测预报预警能力,不断提高气象服务水平."智慧无锡"建设在智慧城市,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与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方面,对基本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建设,气象服务均等化和气象服务供给侧改革提出了新要求.2017年无锡市被国家列入全国30个"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试点市,气象保障和大气污染防治作为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十大主要建设任务之一.生态文明建设在科学开发和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太湖蓝藻防控等方面对气象保障服务提出了新要求.

   2.更高水平的气象现代化建设提出新要求

   《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全国气象现代化发展纲要(2017-2030年)》均明确了到2020年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的奋斗目标.经过"十二五"的建设,我市气象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在观测,预报和服务能力上与更高质量,更高水平,更可持续的气象现代化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需要进一步坚持需求牵引,问题导向,着力补空白补短板,健全气象灾害防御机制,提升气象服务供给能力,为生态文明建设和民生保障提供优质的气象服务.

   3.全面深化气象改革提出新要求

   随着气象服务体制改革,气象业务科技体制改革,气象行政审

超级雷暴:新疆多地发生洪水灾害气象部门发布暴雨论文范文预警

批制度改革,气象公共财政保障体制改革的推进,影响和制约无锡气象事业发展的一系列矛盾逐步凸显.必须把握发展趋势,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从体制机制上论文范文难题,解决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动力和能力不足的问题,质量和效率不高的问题,缓解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带来的严峻压力,加快形成有利于气象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和环境.

   4.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出新挑战

   全球气候变暖使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变得更为频繁,从而导致出现台风,洪涝,短时强降水等灾害的可能性加大.地处经济发达地区的无锡,一旦遭受重大气象灾害其损失将会相对较大.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气象灾害的隐伏性和突发性仍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气象灾害防御面临新的挑战.

   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论文范文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时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围绕"强富美高"新无锡建设总体要求,以改革创新,提质增效为主线,以提高气象预报预测的准确率和精细化为核心,以提升气象服务能力和水平为牵引,以建设智慧气象工程和生态文明气象保障工程为抓手,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大力推进气象业务现代化,气象服务社会化,气象工作法治化,建设全国先进,具有无锡特色的现代气象业务服务体系,为无锡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优质的气象服务.

   (二)基本原则

   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把科技创新作为推进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坚持科技引领,突出创新驱动,更加依靠科技和人才,努力在关键业务领域及核心业务技术方面实现新突破.

   坚持深化改革,协调发展.充分考虑环境,条件和形势,注重系统,领域,区域,环节间的有机联系和内在统一,建立系统思维和整体意识,补齐发展短板,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后劲,推动持续健康发展.

   坚持集约高效,绿色发展.紧密围绕社会公众对蓝天绿水的期望,注重部门间统筹集约,在气象服务中关注热点,突出重点,更加重视做好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服务和保障,更加注重气象现代化建设中的人与自然和谐.

   坚持紧贴需求,开放发展.把气象工作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着力推动基本公共气象服务社会均等化,推进与环保,水利等多部门合作,实现气象资源和产品的共享共用,大力提升气象公共产品供给能力.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把气象发展列入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在组织领导,规划引领,资金投入,制度创新等方面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强化公众参与,引导全民共建共享,形成促进气象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三)发展目标

   基本建成适应需求,技术先进,功能完善,保障有力及无缝隙,精准化,智慧型的具有无锡特色的现代气象业务和服务体系.到2020年,我市气象发展整体水平位列同期全国先进行列,气象监测能力,预报预警能力和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气象保障能力明显提高.

   1.监测预报预警水平显着提升

   建成布局科学,技术先进,功能完善,自动化程度高,运行可靠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建成较为完善的"无缝隙,精准化,智慧型"的气象要素和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系统;实现气象灾害实时监测,短临预警,短中期预报及延伸期预测无缝衔接.

   2.公共气象服务更加智慧高效

   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城乡全覆盖气象灾害防御体系进一步完善,部门间应急联动防御机制得到有效落实.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基本公共气象服务体系,服务产品更加多样,服务方式更加智慧,传播渠道更加广泛.气象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达到95%以上,气象服务社会满意度稳定提升.

   3.气象保障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继续加强城市生态气象,太湖生态气象,环境气象观测系统和生态气象保障服务体系建设.参与生态环境治理的能力不断提升,对大气污染防治,太湖蓝藻防控,生态环境保护及云水资源利用等的气象保障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4.体制机制更加成熟完善

   完善气象法规,规章和制度体系,依法履行气象社会管理能力得到增强.论文范文和地方气象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清晰,公共财政保障能力持续增强.科技创新驱动气象业务发展的动力和能力有所增强.人才结构继续优化,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十三五"气象发展主要指标

   序号号 主要指标 现状值

   目标值 1 气象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 91.6 95 2 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 86.8 >86 3 24小时预报精细度 空间分辨率(公里) 3 1 时间分辨率(小时) 1 0.5 4 24小时预报准确率 晴雨(%) 90.7 92 气温(%) 90 92 5 24小时暴雨预报准确率(%) 66 68 6 无缝隙预报产品时效(天) 7 10 7 突发灾害天气预警时间提前量(分钟) 20 30 (一)完善气象灾害防御应急体系

   依托智慧气象工程,到 2020 年末,逐步建成结构合理,技术先进,组织有力,机制完善,满足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保障经济社会的安全运行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需要,市民气象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气象应急业务系统高效运行,信息保障稳定可靠.

   1.完善气象灾害监测体系建设

   优化气象综合观测站网布局,建设新型气象探测设备,全面推进气象观测自动化,实现台站观测业务无人值守,加强主要气象灾害的全天候,高分辨率,高精度的综合连续监测,提高气象灾害探测能力,提升气象信息网络支撑能力,实现气象监测信息的高时空密度实时传输,研发各类气象探测数据共享技术,建立与智慧无锡元素相衔接的气象资源开放共享应用架构.

   2.强化气象防灾减灾技术支撑

   研发基于多源探测资料,中尺度数值预报和省级指导预报为基础的中尺度分析和短临融合预报技术;完善以数值预报释用技术为基础的中短期预报业务技术;强化网格化气象灾害预警技术研发,进一步加强沿江沿湖等重点区域气象灾害监测预报,加强台风,暴雨,大雾,大雪等灾害及其影响的研究与预报;着力提高对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的预报精度,加强短时强降水,雷雨大风和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短临预报技术的研究,提高气象灾害预测能力.

   3.健全气象防灾减灾预警体系

   突出"政府主导,资源融合,科技支撑,依法运行"的气象防灾减灾发展模式建设.利用互联网+气象技术,实现多灾种早期预警信息统一发布,多终端的用户接收,提高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修订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和防御规划,加强城乡一体化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深化气象与水利,交通,能源,环保,国土,旅游等领域的合作,健全部门之间的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及应急联动机制.

   (二)构建"智慧气象"服务体系

   1.加强智慧气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智慧气象网络中心,配套基础网络,业务平台和安全保障等设施.构建高速,融合,安全的气象高速传输网络,完善网络安全管理平台,建立安全等级保护,安全评测,风险评估等制度,提升信息网络,门户网站等安全防范水平.

   2.加强智慧气象服务产品开发

   以各类气象监测,预报产品等大数据为基础,完善气象服务资源库.依托精细化预报技术,制作无缝隙滚动精细化气象服务产品;研究基于大数据的气象服务数据分析和应用服务技术,提供城乡,行业等需求的公共气象服务产品;开发以设施农业为需求的现代化新型农业气象服务产品,提高气象为农服务能力.

   3.加强智慧气象服务平台建设

   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气象信息与其它各类大数据的集中,整合,共享,挖掘应用,建立论文范文气象服务产品发布平台.基于论文范文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数字广播电视网等技术手段,大力发展以位置服务,移动式交互,智能定向信息发布为显着特征的"智慧气象"服务信息传播手段,建立全媒体融合发展的"互联网+"气象服务信息传播体系.

   (三)完善生态环境气象服务体系

   1.完善生态环境气象监测预警业务体系

   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需求,完善太湖,湿地,森林公园等主要生态环境脆弱区的生态气象观测网络,加强对水环境和温室气体,气溶胶等大气成分的监测分析,形成生态气象灾害立体监测体系.加强大气环境气象预报预警技术和生态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技术研究,保障全市生态环境建设的能力明显提升.

   2.完善生态环境气象服务体系

   完善太湖蓝藻气象条件和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报,重污染天气预警产品制作,发布综合业务服务系统,提高大气污染防治,太湖蓝藻防控的生态气象保障能力.加强气象与环境质量对人群健康影响的研究,探索建立环境气象事件对健康影响的预警,应急处置,公众信息发布和评估体系.

   3.完善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系统

   完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天气和云系预报,增强作业条件预报能力;强化作业方案设计,规范作业流程,升级地面作业装备,加强人影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作业实施能力.开展空中云水资源评估,合理开发空中云水资源,做好突发事件应对和重大活动保障以及太湖水资源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服务工作.

   (四)加强气象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1.加强气象科技创新主体建设

   加强人才培养,优化科技项目组织管理与监督机制.围绕气象业务急需关键技术,建立并实施重大气象科技专项制度.完善成果转化应用机制,推进科研项目成果转化.力争到 2020 年,实现科技创新支撑和引领气象业务现代化的能力显着增强.

   2.加强交流与合作

   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密切合作,建立长效的科技人员培训机制和科研项目合作机制,提高科技人员创新能力.建立科技人才有序交流的制度,引导人才向业务一线流动,向关键岗位流动.大力推进青年优秀人才学习进修,交流和培训,强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加速专业人才的成长,提升科技人员科研和业务能力.

   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完善人才发展工作机制和政策,不断调整优化人才结构;依托重大项目,重点工程,重要竞赛等平台,加强重点领域紧缺人才培养;健全以提高核心科技水平,实际业务能力和管理能力为导向的人才考评体系;建立激励机制,营造适合人才成长的环境.

   (五)全面深化气象改革

   1.加快构建开放多元有序的新型气象服务体系

   深化气象服务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政府部门主导,市场资源调节,社会力量参与的气象服务新格局,发挥多方积极性,激发市场活力,调动社会资源和力量参与气象服务,扩大气象服务的覆盖面,实现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满足社会公众对气象服务的需求.

   2.加快构建先进的现代气象业务体系

   深化业务科技体制改革,建立有利于气象核心技术突破,有利于提高气象核心竞争力和提高气象综合业务能力水平的体制机制,建立集约高效的业务运行机制,实现气象业务提质增效.

   3.加快构建适应气象现代化的气象管理体系

   深化气象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新型气象管理体制机制,主动适应国家相关改革政策,完善依法发展气象事业的制度体系.加强地方气象法规体系建设和标准化建设,切实依法履行各项社会管理职能,有效监管社会气象活动,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得到有效保护,气象依法行政能力明显提升.

   (一)智慧气象工程

   1.精细化气象预报系统

   基于雷达,卫星,GPS/MET,微波辐射计,风廓线雷达,大气电场仪等多源监测资料,实现以天气系统识别,追踪,外推为技术支持的短临预报系统;综合运用各类数值预报和集合预报释用产品,加论文范文雨,强对流,大雾,大风等灾害性,高影响天气及其次生气象灾害预报技术的研究,开发灾害性,高影响天气预报预警系统.

   2.气象服务产品智能加工系统

   依托大数据资源,面向决策部门,气象服务用户及社会公众,开发智能化,精细化,网格化,标准化公共气象服务产品生成系统,建设交互式专业气象服务产品加工系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气象服务产品质量和个性化的要求,全面提升气象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

   3.智慧气象公共服务系统

   建设基于物联网应用的气象感知系统和公共网络通信技术,依托大数据资源库和气象业务系统,依据信息获取均等化,满足公众日常生活需求的原则,构建全媒体融合发展的"互联网+"气象防灾减灾信息传播系统,建设基于GIS的气象实况,天气预报,农业气象,生活气象,交通气象,旅游气象,环境气象,物流气象等信息的智慧气象公共服务系统.建立完善市县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

   4.灾害评估分析系统

   开展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建设气象灾害风险区划,评估,预警服务业务的气象灾害数据库.研制气象灾害及次生灾害评估系统,开发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系统,增强重大农业气象灾害动态监测预警与影响评估业务能力,完善大气污染风险动态评估平台,建立服务效益评估系统和反馈机制.

   5.智慧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基地

   建设集声,光,电及网络为一体的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基地,普及气象基础知识,气象灾害防御知识,实现深入体验,寓教于乐与科普宣传相结合,提高全社会气象防灾减灾意识.利用"互联网+"技术,建设互联网智慧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平台,把气象科普馆延伸到社区,学校,厂矿企业及市民终端,提高气象科学知识的社会普及程度.

   (二)生态文明气象保障工程

   1.生态气象观测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生态气象地面观测,边界层大气监测网络等基础能力建设,提升生态气象综合动态监测能力.补充建设生态环境气象观测站,强化太湖生态气象环境观测能力,新建一座太湖生态气象环境观测平台,提高太湖生态气象服务和太湖航线安全气象服务能力;强化地基边界层大气观测能力建设,布设微波辐射计,风廓线雷达,气溶胶激光气象雷达,近地层通量和边界层气象铁塔,开展近地层基本气象风温垂直廓线和边界层特性观测;加强城市生态气象监测网建设,新增温室气体,太阳光度,臭氧,黑碳,浊度,大气负离子浓度等环境气象观测要素,新建大气颗粒物,反应性气体等环境气象观测站.

   2.生态气象预报预测及技术支撑平台

   利用"互联网+"技术,将各类生态气象观测资料第一时间传送到气象数据中心,通过智能数据处理技术,实现数据质量监控和设备故障报警;开展生态气象观测资料的研究,利用大数据计算技术综合分析各类生态气象观测要素对生态环境和大气质量的影响,引进生态环境气象预报模型,进行适合本地的环境气象数值预报研究,建立无锡市生态环境气象预报预测平台,丰富生态环境气象预报产品.

   3.生态气象综合业务服务平台

   完善生态文明建设,"无锡市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建设和海绵城市建设气象保障服务体系,建立生态环境气象预报预测和综合业务服务平台,提供及时,准确的气象保障.针对政府部门,市民以及旅游,交通,能源等行业不同的需求,大力发展个性化论文范文的PC桌面,移动互联网等生态气象服务平台,推进生态气象服务向全方位,多领域,集约化,深层次和精细化,个性化方向发展.完善生态环境气象灾害预测预警系统,及时向全社会发布重污染气象条件等生态环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4.生态服务型人工影响天气基地

   建设生态服务型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基地,为全市人工增雨,降温,净化空气提供保障.加快推进全市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建立统筹集约,部门协调的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体系.完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监测网,指挥系统,作业系统,加强关键技术研发,提高作业效率和科技水平.

   5.新建区级气象服务机构

   在全市试点新建2个区级气象服务机构,弥补区(县)生态气象,城市气象,特别是为农气象服务的短板,完善全市气象服务体系和气象灾害防御体系运行机制,从而满足城乡一体化建设需求,提高生态气象,城市气象和农业气象等服务能力.

   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规划任务

   加强对《无锡市气象发展"十三五"规划》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形成合力,扎实推进气象事业发展各项工作.气象部门要认真履职,明确目标任务,责任分工,切实做好本规划实施工作.相关部门要加强协同,落实重点建设项目投资,积极推进本规划实施.各级政府要结合实际,把气象工作纳入本级政府的发展规划,推进气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2.健全法规体系,优化发展环境

   不断完善气象法规体系和气象标准体系,基本形成涵盖气象社会管理领域的制度体系,健全与气象业务服务发展相适应的地方标准体系,强化气象行政管理体系和依法行政工作,推进气象业务服务和气象社会管理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加强气象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提高行政执法水平,确保气象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全面实施,为全市气象事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3.加大投入力度,提高投资绩效

   要进一步深化省市合作的气象事业发展保障机制,按照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原则,把气象建设和管理作为财政预算安排的重要公益事业领域,加大政府对气象事业的投入力度,积极推进无锡气象事业现代化重点工程建设.加强气象资金的使用管理和绩效评价,强化监督管理,确保资金安全,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4.扩大开放合作,推进共建共享

   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等的交流与合作,完善联系合作机制,推进重大气象科技攻关,气象监测设施建设,提高气象科技创新能力;加强与本市各有关部门的合作,建立和完善气象共建共享机制,努力动员全社会力量,充分运用公共资源,加快气象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气象技术装备,预测预报科技水平;加强省市气象部门的交流与合作,继续引进,消化和吸收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2

总结:本论文是一篇免费优秀的关于气象灾害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超级雷暴引用文献:

[1] 气象灾害论文范文 关于气象灾害方面论文范文2万字
[2] 气象灾害和水稻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气象灾害和水稻论文如何写8000字
[3] 气象灾害开题报告范文 气象灾害方面自考开题报告范文2万字
《无锡市气象十三五规划》word下载【免费】
超级雷暴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