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大全 > 文章内容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

主题:国家二级教授名单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1-27

简介:适合不知如何写国家教授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国家教授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国家教授论文范文

国家二级教授名单论文

目录

  1. 国家二级教授名单:于国耀教授国家预防医学科学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

   硕士研究生招生手册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

   二零一四年九月 李未院士

   李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第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科技部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咨询委员会委员,教育部计算机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电子学会副理事长.

   李未院士是我国着名的计算机科学家.1943年6月8日出生,1966年北京大学数学与力学系毕业,1983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2002-2017年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现任软件开发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曾任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大型飞机重大专项论证专家组组长,以及实施方案论证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李未院士在实用并发语言操作语义,形式理论序列和修正演算等方面取得了开创性研究成果.他对科学理论的进化,软件及其功能描述中的缺陷和程序错误的定位和修复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关于版本序列的理论,建立了对错误进行修正的形式演算系统(R-演算);设计了描述软件开发方法的形式语言,提出了可信软件开发方法的基本理论;在2007年和2017年分别出版了中英文专着《数理逻辑——基本原理与形式演算》.李未院士在我国率先倡导进行海量信息计算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曾两次担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的论文范文科学家.李未院士199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一项,1997年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一项,2004年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2005年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

   李未院士任《中国科学:信息科学》中英文版和《Frontiers of Computer Science in China》的主编.在国际,国内学术刊物和国际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中文专着2部,英文专着1部.86年起担任博士生导师,培养博士后8名,博士研究生52名和硕士生百余人.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计算机科学理论与软件基础

   非结构化数据理论与实践

   大数据的分析与处理

   李未老师的招生联系人是:罗杰老师,邮箱:luojie@nlsde.buaa.edu.,办公地点:G1125,电话:82318422

   赵沁平院士

   赵沁平,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系统仿真学会理事长,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赵沁平教授多年来在计算机科学领域进行虚拟现实技术和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国家863计划,973计划,国防科技预先研究等20余项国家科研任务.

   在我国率先开展了机器类比推理的研究,提出一种类比推理计算模型;主持设计实现了芯片级类比推理器,并采用软硬件结合的方式构建了类比推理机系统.作为我国最早从事虚拟现实技术的研究者之一,坚持开展虚拟现实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基于广域专用计算机网络的可支持异地分布式虚拟现实应用的支撑环境DVENET;主持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分布交互仿真应用程序开发与运行平台BH _RTI,和实时三维图形平台天绘;基于上述成果组织开发了若干有影响的虚拟现实应用系统.

   创建了中国计算机学会虚拟现实与可视化技术专业委员会.兼任《中国科学》F辑,《计算机研究与发展》副主编,《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等学术刊物编委.在国际,国内学术刊物和国际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出版专着3部.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50 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际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获省部级科技奖9项.已培养博士56人,硕士90余人.

   怀进鹏院士

   怀进鹏,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论文范文副部长.1962年12月20日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987年硕士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与电气工程学院后,分配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任教,1990年师从我国着名的计算机科学家,中科院院士李未教授,1993年获博士学位,同年获国家教委首批"优秀中青年科技人才"计划资助,于1995年9月至1996年9月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学院进行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

   怀进鹏教授是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国家十五,十一五863计划计算机主题专家组组长,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总体组组长,中国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近20年来,主要从事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网络计算,网络信息安全,大数据计算等方面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具有优秀的专业素质,开拓能力和创新意识.已主持国家863计划,自然科学基金,国防基金,攻关计划,国际合作项目,信息产业部电子发展基金,国防重大研究计划和国防预研计划和国家信息安全中心等研发计划项目,并主持了国防科工委,工商行和北京市等多项大型信息系统研制.近年来,在网络软件,Web服务技术,网络安全及大数据计算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研究和实践结果,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5项.

   怀进鹏教授的招生联系人是:刘旭东老师,邮箱:liuxd@buaa.edu.,办公地点: G1116,电话:82316285

   李德毅院士

   李德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主任,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电子学会云计算专家委员会主任

   李德毅是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计算机工程和人工智能专家.1944年11月生于江苏泰县.1967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无线电工程系.1983年在英国爱丁堡海里奥特-瓦特大学获得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1995年和1996年在美国密歇根大学,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3年当选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2004年当选欧亚科学院院士.国际学刊《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Systems》,中国科学,中国电子学报,自动化学报,软件学报,计算机学报等编委.

   李德毅院士在国际上最早提出"控制流—数据流"图对理论,描述时间与空间的关联性,给出了基本图元,图对,连接法则,触发机制,设计语言等一整套实现方法,用于复杂系统的结构优化.图对理论在伦敦获得1985年IEEE主席授予的计算机和控制类年度期刊最佳学术论文奖.

   他把关系数据模型映射成为谓词演算,证明了关系代数运算与逻辑推理中符号问题求解的对等性,并用逻辑程序设计语言PROLOG进行开发,实现了一个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出版专着A Prolog Database System;进而又把这一成果扩展到模糊关系数据库领域,出版专着A Fuzzy Prolog Database.这两部专着被世界许多大学图书馆*,并被广泛引用.

   他提出了不确定性知识的表示和推理理论,用自己创造的云模型表示概念的随机性,模糊性以及随机性和模糊性之间的关联性,用期望,熵和超熵作为数字特征实现概念的定性定量转换,给出了云模型构成的多条定性规则同时激活的推理策略和计算方法,成功实现了论文范文倒立摆的各类动平衡姿态的灵活切换.用云控制倒立摆的论文在1999年第14届世界自动控制联合会上获得杰出论文奖.这是世界自动控制联合会成立42年来中国学者首次获得此奖项.2002年云发生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他将物理学方法用于认知科学的研究,创立了认知物理学理论,用云模型表示自然语言中的概念,用扩展了的云模型表示带有不确定性的网络拓扑结构,用数据场方法将海量高维数据简约成适量低维数据,分别在数据空间,特征空间和发现状态空间进行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研究,寻找不同尺度上的自相似性,寻找不确定性中的确定性,寻找复杂系统的演化规律,拓展了人工智能的研究方向,2005年出版专着《不确定性人工智能》,并于2007年由CRC出版英文版本《Artificial Intelligence with uncertainty》.

   李德毅院士长期致力于指挥自动化系统工程和军队信息化工作,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主编技术丛书7种,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40余名.1990年被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的回国留学人员,1991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2年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2005年获得军队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国家何梁何利基金奖.发表论文140多篇,出版中文专着3本,英文专着2本.

   研究方向:

   不确定性人工智能

   认知物理学

   网络化数据挖掘

   互联网计算

   李德毅老师的招生联系人是:刘禹老师,邮箱:buaa_liuyu@buaa.edu.,,办公地点: G1106,电话:82338127

   徐洁教授

   徐洁,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 "长江学者"讲座教授,英国利兹大学(University of Leeds)讲座教授,利兹大学计算及系统科学研究院院长,英国国家White Rose Grid e-Science中心主任.所领导的团队和中心是英国政府2.5亿英镑e-Science战略计划的核心研究团队之一,已连续十年获得英国国家资助.英国纽卡斯尔大学(University of Newcastle upon Tyne)客座教授,曾任英国杜伦大学(Durham University)讲座教授.连续三届担任英国EPSRC Peer Review College专家,英国国家工贸部(Department for Business, Innovation & Skills)网络研究领域专家组成员,英国e-Science计划国家战略性研究特聘专家,及英国政府e-Science访华代表团成员.IEEE Conference on Cloud Engineering发起人之一,是IEEE SRDS/ISORC/HASE/SOSE等国际会议的终身顾问委员.

   徐洁教授系大规模分布式软件系统及可信计算(Dependable Computing)领域的专家,强调理论与工程应用并重,已主持20多项英国国家级基金及欧共体研究开发项目,总计金额过3千万英磅,创多项国际领先成果.2001年获得国际分布式计算和网络领域的"BCS/AT&T Brendan Murphy Prize" 奖,2017年荣获EPSRC(英国国家工程与物理科学基金会)的战略性研究平台奖(Platform 2017-2017), 并于2017年荣获"IEEE ISORC Kane Kim Memorial Prize".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构建可靠网络软件系统的理论,科学原理及方法,实际应用系统的研发和评估,为此领域的研究发展奠定了科学基础.在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s,IEEE Transactions on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Systems 及IEEE Computer等国际学术期刊及会议上已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他领导的十年大型工业应用项目(总计八百万英磅投入,2003-2017), 研发了高可信的分布式飞行器引擎维护及险情应急系统.该系统已应用到Rolls-Royce公司在世界各地的生产系统中.

   从2005年起,徐洁博士获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特聘客座教授,由英国国家EPSRC基金和中国国家863计划支持,成功建立了CoLaB国际联合实验室.合作研制了CROWN-C高可信,基于服务的网格中间件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合作研发了新的可信技术和高效虚拟计算系统,获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和国家973 "高效可信的虚拟计算环境基础研究"项目的资助.他领导开发的复杂数据定义与分析模型技术已分别应用到阿里云和英国Adapt公司的调度平台中,并在其生产系统中承担系统日常巡检监控,用户行为分析,系统模块优化等重要作用.

   研究方向:

   高效虚拟计算系统,高可信互联网计算,大规模分布式软件

   徐洁老师的招生联系人是:沃天宇老师,邮箱:woty@act.buaa.edu.

   办公地点: G506,电话:82339274

   钱德沛教授

   钱德沛,男,教授,博士生导师.1977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专业,1982年至1984年由国家公派在美国读研究生,1984年5月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北德州立大学获硕士学位.1991年6月至92年3月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在德国汉诺威大学计算机系统结构与操作系统研究所进修工作.1992年起任教授,1996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自1996年起任国家863计划专家组专家,现任国家863计划"高效能计算机及应用服务环境"重大项目总体组组长,国家973计划信息领域咨询专家组成员,国家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高性能科学计算的基础算法预科计算建模"指导专家组成员,CNGI专家委员会委员.

   曾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973计划,国际合作计划等多项课题的研究工作,发表论文30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高性能计算机体系结构,分布式系统,众核处理器并行编程等.

   Email: depeiq@buaa.edu.

   Mobile: 13011011452

   熊璋教授

   熊璋,教授,博导,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先进计算机应用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深圳数据活化(智慧城市)重点实验室主任,863计划主题项目"智慧城市(一期)"论文范文专家,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全国优秀教师,国家级精品课主讲教师,有突出贡献的回国人员,北京市教学名师曾赴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计算机系学习,并对几十个国家作过技术交流和访问.

   熊璋教授在多媒体技术,大规模应用工程化,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活化等方面有持续深入的研究,主持了多项与此相关的大型重点科研项目,包括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航空基金,航天基金等;同时成功实施了人民大会堂,人大常委会,全国政协,党的十八大,香港澳门立法会等大型多媒体会议系统,多个国内大型国际机场,地铁线路弱电系统和标准化设计,南水北调工程相关信息化管理系统等大型工程项目;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霍英东青年教师奖等多种国家和部级奖励.

   近年来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和会议发表论文被SCI/SCIE收录60余篇,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0余项,多名硕,博士研究生获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和国家奖学金奖励.近年已有8名研究生获得国家公派留学资格,前往英国剑桥,美国卡耐基梅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法国格勒诺布尔国立综合理工学院等大学进行交流学习.

   祝明发教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计算机系统结构研究所所长.197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 1985年获美国密西根韦恩州立大学计算机工程博士学位. 兼任联想集团论文范文科学家,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高级强化课主讲教师. 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中国信产部信息产业重大技术发明奖1项以及国家863计划十周年先进个人奖,北京中关村新技术开发区首届杰出贡献人才奖.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1970年代参加我国第一台百万次大型计算机(北大150机)研制工作,任运控(CPU)组组长.曾任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和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副主任,组织指挥了国家863计划五个型号的曙光系列大规模并行计算机和超级服务器研制及产品化工作.参与组建和管理7个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并任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北京)主任,组织完成500多项国家及省市重要课题的计算.

   2002年,组织研制成功联想"深腾1800"万亿次计算机,是世界上第一个实际运算速度超过每秒一万亿次的机群产品,性能列2002年11月世界TOP500第43位及中国TOP50第1位,是第一台入围世界TOP500的国产计算机.2003年,组织研制成功"国家网格主结点——联想深腾6800超级计算机",性能列2003年世界TOP500第14位及中国TOP100第1位,整机效率列世界高端通用超级计算机第1位.2017年,组织研制成功深腾7000高效能计算机,以106.500万亿次的Linpack值排名世界TOP500第19位.2017年组织研制成功基于国产龙芯处理器的16 路高性能高密度低功耗高端服务器.

   主要研究方向:

   高性能计算机体系结构

   虚拟化与云计算

   VLSI 与ASIC 设计

   尹宝林教授

   尹宝林,教授,博士生导师,1973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电子工程系,1984年毕业于英国爱丁堡大学人工智能系,获博士学位.现任北航软件开发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讲了本科和研究生的Unix程序设计环境,计算机图形学,图象处理,C语言程序设计等多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并先后培养了博士,硕士研究生30余名.

   主要科研工作:

   主持和主要参加完成了国家和部委等各种课题多项,其中主要有:机器人程序设计语言,加强型智能工作站及知识程序开发环境,演绎数据库系统DDBS,汉语语音识别技术,MISC3270 C语言编译系统,Linux操作系统的移植,MEMS CAD/CAE 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和平台安全技术等.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多项.1994年起获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被航空工业总公司授予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目前主要从事信息系统安全,数字水印技术,分布式应用和工作流,Linux桌面应用系统等方面的研究.

   樊文飞教授

   樊文飞,男,博士,英国爱丁堡大学信息学院主任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数据科学与工程国际研究中心主任,英国爱丁堡皇家学院院士,国家 "千人计划"特聘专家,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ACM Fellow,曾为美国贝尔实验室研究员和科学家(2001-2017).主要研究方向为数据库系统与理论,数据质量,查询语言,计算复杂性,社交网络数据分析.近年来,在大数据计算的复杂性理论和近似算法,基于图数据的社交网络数据分析,Web数据库,XML数据管理, 异构数据集成和数据质量等领域开展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工作,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在国际计算机顶级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先后获得Google Faculty Research Award(2017),ACM PODS十年最佳论文奖(Alberto O. Mendelzon Test-of-Time Award, 2017,2017),VLDB 最佳论文奖(2017),英国计算机领域最高奖项-罗杰?尼达姆奖(2017),ICDE最佳论文奖(2007),中国自然科学基金会颁发的海外杰出青年学者奖(2003), Elsevier网络科学刊物年度最佳论文和最杰出作者奖(2001),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颁发的事业奖(2001),获得英国工程与物理科学研究基金,加拿大国家研究基金,英国工程与物理科学研究基金,美国国家科学基金,英国生物技术和科学基金等项目支持.成果已在美欧工业界得到应用,领导开发的"XML数据转换,查询和管理的综合系统"目前已被朗讯和欧洲生物中心采用,并被纳入 W3C XML Schema 标准.

   樊文飞教授的招生联系人是:邓婷老师,邮箱:dengting@act.buaa.edu.,办公地点: G521,电话:82338694

   龙翔教授

   龙翔,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国家信息安全标准委员会委员,CCF体系结构专委会委员,系统结构研究所副所长,系统结构学科责任教授.

   龙翔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系信息专业,之后转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系从事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自动布局算法及智能计算机(五代机)体系结构方面的研究工作,并分别获工学硕士和博士学位,留校任教至今.长期从事计算机体系结构,并行与分布式处理和嵌入式系统设计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作为技术骨干和硬件系统的设计人,在李未院士的领导下参与了国家863重点课题"加强型智能工作站"的研制.先后完成了系统结构的仿真,总体硬件系统(包括多块专用集成电路),相关编译及运行环境的设计开发及集成调试和测试工作."加强型智能工作站"是当时国内运行速度最快,系统集成度最高且唯一在体系结构上同时支持Prolog及Lisp的智能处理系统,受到美国海军部亚洲情报中心及日本五代机研究中心的高度重视与肯定,国内同行专家们一致认为该项目达到当时的国际先进水平.

   之后,在国家863重点课题的支持下,主持了"具有分布共享存储机制的可扩展机群系统"的研制工作,完成了以带有共享存储器的交换机论文范文(Shared Memory)/Switch为核心,可同时支持共享存储和消息传递机制的机群系统SNOW(Shared-Memory based Network of Workstations)的设计和研发,并研发了可运行于SNOW系统的相关分布式软件环境,包括并行编程环境,并行调试工具,并行科学计算库,并行I/O系统和可视化环境等.该项目的体系结构设计思想在当时具有较高的创新性,几年后国外才出现相似的原型产品.

   2000年以后,龙翔教授的研究工作拓展到嵌入式系统设计及信息安全领域,并主持和参与了多个科研项目和产品的研发工作.其中"心脏无创血流动力检测系统"与美国BioZ公司的产品在总体功能与性能上相当,并在国内多家医院得到临床应用;"面向金融领域的DDN网络的链路加密系统"在北京工行得到全面应用,该系统中的E1论文范文机是国内第一台通过国家商密委审批的多通道论文范文机,填补了国内的产品空白.为合作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工作以来,先后被评为国家863计划先进工作者(3等奖),原中航总航空院校试验室先进工作者,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及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学科带头人,并获得了多项国家及省部委级的技术奖励.其中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分别排名第3和第5)及北京市,国防科工委和原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科学技术一等奖3项.在国际,国内学术刊物和国际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近百篇.

   目前的研究方向:

   体系结构:面向领域的新型高效多核(异构)体系结构,新型可重构体系结构,软硬件结合的系统重构和恢复技术等.

   操作系统:面向领域的高效实时嵌入式操作系统关键技术,论文范文操作系统的内核原理与机制,(并行)任务的实时调度算法,时间触发的实时通信机制,系统安全机制等.

   嵌入式系统:主要包括嵌入式系统设计,开发环境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嵌入式系统应用,特别是移动环境下(如Android,IOS等)新型应用的研究开发工作.

   论文范文:

   Mail:long@buaa.edu.

   Tel:82339785

   李波教授

   李波,1966年生,1986年在重庆大学计算机系获学士学位,1989年在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系获硕士学位,1993年在北航计算机系获博士学位,2002年在美国University of Washington做高级访问学者.现为北航计算机学院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任数字媒体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是国家973计划项目"数字媒体理解的理论与方法研究"论文范文科学家,总装备部 "十五","十二五"某边海防视频处理型号总设计师,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并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兼任"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云计算和大数据"重点专项实施方案编制组专家,"十二五"国家民口863计划"虚拟现实与数字媒体技术",军口863计划712主题专家组成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学科评议组(软件工程组)成员,总装卫星应用技术专业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十二届,十三届信息科学部评审组专家;任中国计算机学会(CCF)理事,CCF多媒体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图像图形学学会理事,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多媒体与音视频编码分委员会委员等学术职务.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视觉大数据智能计算,多源信息融合与智能服务,航天智能计算,论文范文视频/图像压缩与传输技术,嵌入式并行处理,人工智能应用.作为负责人已完成武器装备预研,武器装备型号,863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40余项;在本领T-IP,T-CSVT,T-MM,VCIP,Neuroputing ,T-GRS,Journal of Applied Remote Sensing等重要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有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40余项.

   多项研究成果的性能明显优于国内外同类系统,并投入实际应用,取得了显着的社会,经济和军事效益.其中研制的边海防视频装备已在全军哨所,口岸和重点地区广泛安装,研制的无人机传输与视频分析系统已用于10余型无人机.在遥感图像处理方面的成果已用于星上和地面信息处理,其中全色与多光谱/高光谱融合技术已用于8型卫星.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项.

   办公电话:82317608,82316301(胡海苗)

   办公地点:新主楼F318

   E-mail:boli@buaa.edu. or bhboli@论文范文.sina.

   吴威教授

   吴威,男,1961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虚拟现实专委会主任.主要从事虚拟现实与可视化,研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次,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次,部级一等奖2次,部级二等奖1次,获得国家发明专利项,在国内外重要期刊与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近0篇.2001年主持完成了山西省大型工程重点项目"山西省大运高速公路可视化信息管理系统",集地理信息规划功能,高速公路建设数据库功能,高速公路设计全方位剖面功能为一体,有关研究成果获山西省优秀计算机软件一等奖,全国第八届优秀工程设计软件银质奖,山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2003年主持完成了国家"863"项目"面向信息对抗体仿真系统",完成了国家"863"项目"大规模分布式虚拟逼真环境",建立了分布式虚拟综合环境,支持全天候协同仿真训练应用,有关研究成果获中国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年主持完成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课题"分布式虚拟环境技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三维地理信息可视化技术与系统",建立了支持快速开发的仿真体系结构,研制了一套可以支持大规模,多盟员,跨路由的分布交互仿真运行平台.有关研究成果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7 年主持完成了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基于下一代互联网(IPv6)的高性能视频传输与共享虚拟现实",主持完成了国家"863"项目"面向仿真应用的无线自组织路由技术",在全国建立了高清晰视频与共享虚拟现实应用示范节点,满足对虚拟现实技术应用研究需要,有关研究成果获上海国际工业博览会创新奖.2017年开始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课题"虚实混合环境的驱动引擎技术与系统",研究了真实物体的数据快速获取,实时建模及虚实交互技术,研制了虚实混合环境的驱动引擎,研究成果应用在飞机装备维护训练与大型航海搜救模拟方面.有关图形平台的研究成果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吴威教授每年承担本科生课与研究生学位课的教学工作,2017年获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教学一等奖.在硕士生培养方面,次获得校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奖,在所指导博士生研究中,多名研究生获得校博士生创新基金奖. E-mail:@buaa.edu.

   马殿富教授

   马殿富,男,1960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2001年至2017年任计算机学院院长.现任软件开发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教育部计算机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计算机学会教育工委主任,中国信标委SOA分委员会副组长,计算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多年一直从事数理逻辑和软件工程建模与形式化方法等教学.2005年获国家教学一等奖,2017年获得国家教学二等奖.

   一直从事服务计算及中间件,非结构化数据组织与处理以及安全关键系统方面的研究工作.提出了面向服务的描述语言及Web服务运行平台的形式化验证方法,并带领团队开发了思讯Web服务中间件平台,成为四方国件联盟-国产中间件参考实现平台的重要组成.2006年起,围绕实时系统,以AADL语言为基础,提出了安全关键实时系统设计,分析,验证及自动代码生成方法.2017年开展非结构化数据组织与处理研究.现在主要从事安全关键系统研究,开展论文范文安全关键软件建模与验证机器软件开发与验证环境等研究.先后主持了973重大基础研究项目二级课题,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核高基重大专项项目以及科技部科技平台,国防科工委,总装预研基金,自然基金等项目.近年来在国际学术会议及国内核心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

  

   刘旭东教授

   刘旭东,男,1965年5月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分党委书记,计算机新技术研究所(ACT)副所长,可信网络计算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副主任,兼任W3C中国分部副主任.主要从事网络化软件开发方法,可信软件技术,软件中间件技术和信息化标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近5年,作为课题组长或副组长承担了国家863"计划,

   1)软件体系结构建模技术:软件体系结构建模与分析,产品线体系结构建模与系统配置,可视化建模技术,软件质量保证,嵌入式软件建模技术

   2)模型驱动技术:业务流程建模,模型转化技术,模型驱动的系统配置,模型驱动的系统集成技术,模型驱动的测试技术

   3)需求工程:需求建模技术,需求验证技术,用户满意度度量等.

   4)数据驱动的软件工程:用户意见挖掘,大数据分析,开源社区分析等

   5)企业业务过程建模与分析:企业业务过程建模分析和优化,工作流技术,软件需求分析(业务建模)

   欢迎有志于从事软件工程学术研究,肯吃苦,有上进心的同学报考硕士或博士研究生.

   论文范文:82317649,邮箱:lily@buaa.edu.

   王蕴红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中国计算机学会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委员.一直从事模式识别和信息隐藏及检测的研究工作,于2005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于2004年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于2001年被科技部授予863计划先进个人,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作为负责人已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973课题等国家级项目14项,在IEEE Transactions等权威国际学术期刊和ICPR等国际权威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20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项.从事数字媒体的理解及信息安全研究工作,在人脸识别,步态识别,视频理解,智能视觉监控,遥感图像处理与识别,特征隐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工作,2017年,2017年中国生物特征识别学术会议程序委员会主席,2017年中国计算机学会人工智能学术会议程序委员会主席,作为程序委员会委员参与组织国际模式识别大会,国际生物特征识别大会等多个重要的国际会议.获得首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首届研究生十佳导师,培养的学生2017年有4名获得国家奖学金.具体研究方向等信息见实验室网页 irip.buaa.edu.

   论文范文: 电话 82339317, EMAIL yhwang@buaa.edu.

   虚拟现实和计算机图形学领域的国际着名学者.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套以偏微分方程和流形样条为核心的几何建模理论和方法,获得N论文范文 CAREER,Honda Initiation,Sloan Fellowship等多项重要科技奖励.在ACM TOG,IEEE TVCG等本领域顶级国际期刊和ACM Solid Modeling,IEEE VIS等权威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180余篇,论文的总引用数已超过3000次.担任ACM Solid and Physical Modeling Symposium,CASA等10余个顶级国际学术会议的主席,受邀为美国30多所着名大学和一流学术会议上做特邀报告100余场.

   曾受聘长江学者讲座教授.作为十二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大项目课题技术负责人,已带领研究团队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2017年,获"千人计划"支持.

   刘超教授

   刘超,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58年出生.现任软件工程研究所所长,北航软件测评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国计算机学会软件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软件行业协会软件工程分会副主任和系统与过程改进分会副会长,航空计算技术杂志编委.曾受聘为航天科技二院产品保证专家.长期从事软件工程领域的研究,主要科研方向包括软件质量工程,软件测试技术,安全关键系统及软件开发与验证,面向对象技术以及软件过程改进等.

   近年来,承担的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可信软件基础研究重大计划项目"基于测试的软件可信性增长模型及其评估方法研究",863重点项目"支持软件可信性分析和评估的生产线",863探索型项目"可信软件结构及代码的审查和综合评估及支持工具",以及有关模型驱动的分布式软件测试技术,软件质量测评,机载安全关键软件开发与验证等方面的科研项目.取得多项教学和科研成果,其中《面向研究生软件工程能力培养的互动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获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某通用软件测试系统》获2017年度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通用软件测试平台QETest》获2006年度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曾作为特聘专家参与北京市国家级软件园建设规划,承担了北京市软件检测中心规划与方案论证和软件过程改进与CMM评估论证等工作.2001年被北京市科委,北京市软件产业促进中心表彰为对北京市CMM评估工作有突出贡献的专家.近年来,指导博士生和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数余篇.

   1995年创建北航Lotus软件质量工程中心,并任中心主任.在与IBM/Lotus公司合作的8年期间,承担并圆满完成了IBM公司软件产品测试和软件测试自动化研究与开发项目等百余项,连年得到IBM/Lotus公司的褒奖,共同开创了高效率的"环球24小时协同工作模式".近年来,与德国Fraunhofer FOKUS研究所,挪威Simula研究中心等国际知名研究机构开展了模型驱动的开发与测试,安全关键系统及软件开发与验证等方向的长期合作研究和人才培养.

   1991年1月至1994年4月公派赴美国受聘于ASA(Advanced Software Automation,Inc.),承担开发软件测试与分析理解工具Hindsight/C&C++ V3.0等产品的研发工作.

   论文范文

   办公室电话:(10)82317641

   电子邮箱:liuchao@buaa.edu.

   李舟军教授1963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信息安全系主任,智能信息处理研究所副所长,信息安全与智能信息处理论文范文主任.IEEE会员,ACM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计算机安全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理论计算机科学专业委员会,信息保密专业委员会,数据库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ata Mining and Bioinformatics》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ranular Computing, Rough Sets and Intelligent Systems》编委,担任CIKM,PRICAI,WAIM,FAW,BIBM,GrC,NPC等10 多个国际会议的程序委员会委员.

   1984年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计算机系,1986年研究生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系,并留校任教.1999年在陈火旺院士指导下获博士学位.1989年任讲师,1994年任副教授,2001年任教授,2002年任博士生导师.2005年从国防科技大学转业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

   长期从事高可信软件,信息安全,智能信息处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主讲了《离散数学》,《抽象代数》,《形式语言》,《形式语义学》和《计算机理论高级专题》等多门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课程,合着出版两部教材,获部委级科技成果二,三等奖各一项.在进程代数,安全协议分析,模型检验与程序分析,网络攻防,安全漏洞挖掘,数据挖掘与文本挖掘,自动问答,信息检索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在包括IEEE Transactions on Knowledge and Data Engineering(TKDE),Information Sciences ,BMC Bioinformatics,BMC Genomics,Information Processing & Management,Fuzzy Sets and Systems ,Journal of World Wide Web,Neuroputing,Computer & Security,The Computer Journal,Computer Communications,Communication Letters,IET Communications,Journal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nd Mobile Computing,Computers & Mathematics with Applicatio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ata Mining and Bioinformatics,中国科学,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等重要学术期刊和ACM Multimedia 2017,DA论文范文AA 2017,ICADL2017,WAIM 2017,AIRS2017,ICIMCS 2017,APWeb 2017,BIBM 2017,FAW 2017,ACL2017,SIGKDD2017,SIGIR 2017,ECIR2017,ICPP2017,ADMA 2017,BIBM 2017,WAIM2017,SIGCOMM 2017,ICNP2017,P2P2017,Infoscale2017,P*DD2017,ADMA2017,BIBM2017,UIC 2017,NSS 2017,FMSE 2017,AIRS2017,BIBM2017,SIGHAN 2017,ISPA2017,ISPA2007,ICPADS2007,ASIAN 2007,TACAS1999,ICALP1998等顶级或重要国际会议发表或录用论文110多篇,100余篇论文被SCI和EI收录,并得到国际同行的关注和认可,一些重要工作被国内外同行所引用.2000 年获国内计算机软件界具重要影响的"中创软件人才奖",2003 年获军队院校育才银奖,2004 年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

   先后承担和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 计划,博士点基金,国家论文范文发展基金和国家部委项目等各种科研课题20余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面向话题的加权社会网络的个性化推荐及检索技术研究》,《可证安全的高效新型密钥协商研究》,《面向性质的可信软件建模与时序性质验证及支持工具》等5个课题.目前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模型检验与程序分析,软件安全缺陷和漏洞分析与检测,安全协议分析,P2P网络与网络攻防,数据挖掘与文本挖掘,信息检索与自动问答,在线社交网络挖掘与分析,舆情分析与内容安全,web服务与语义web.

   论文范文

   办公地点:北航新主楼G 930,G 931

   办公电话:82338247

   电子邮箱:zhoujun.li@263.? 或 lizj@buaa.edu.

   马世龙教授

   马世龙,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软件开发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获2017年度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17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研究论文一百多篇,应邀参加撰写英文科研专着(章节)两本.获国家科学技术学术着作出版基金资助,2017年出版专着"航天器自动化测试语言及其系统".现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主任.国家论文范文重大科技工程项目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曾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十,十一届信息科学部专家评审组成员.

   曾承担国家973项目"网络环境下海量信息组织与处理的理论与方法研究"01课题"海量信息系统规律,模型和维护机理研究"的研究工作.承担过的研究项目还有:与中国地质调查局合作的国家863 B类重大项目"资源环境应用网格系统构建"及其滚动项目;与北京新奥集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合作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科技奥运专项"奥运景观照明的IPv6数字化网络控制系统开发",负责照明控制与管理软件平台和IPv6基础网络设计研究;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合作的"航天器自动化测试总控软件研发"等项目.

   当前主要研究方向:航空航天领域安全攸关系统可信性验证评估.这一方向取得的主要成果包括,(1)面向航天器自动化测试的通用测试语言及系统,2017年10月起作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日常测试业务支撑系统,应用于北斗导航系列3种类型12颗卫星测试;(2)预警机任务系统自动化检测装置,填补了国内大型信息化武器装备系统软件检测的空白,已交付部队16套使用,已应用于两大军种(空军,海军),覆盖现役预警机全部型号(KJ200,KJ2000,H200).

   沈旭昆教授

   沈旭昆,男,1965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担任中国系统仿真学会常务理事,兼任虚拟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主任;担任中国图学会常务理事,兼任数字媒体专业委员会主任.

   沈旭昆教授长期从事虚拟现实与可视化研究工作,特别是在虚实融合的协同工作环境技术,三维物体快速建模,几何变形与动画,多相流体交互与仿真技术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工作.近五年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合着专着2本,申请受理并获批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2004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17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201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017年获教育部科技发明一等奖1项.获批主持了多项国家/部委级科研课题,包括:主持了国家科技部863计划重点项目"虚实融合的协同工作环境技术与系统",科技部科技条件平台项目"中国数字科技馆-博览馆",教育部面向论文范文振兴行动计划"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网上公共资源建设",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大规模粒子系统物理模型加速器体系结构研究"等项目,其中中国数字科技馆也已开通服务并获世界信息峰会大奖,获科技部和中国科协的表彰;虚实融合的协同工作环境技术正在面向国家重大工程开展深入应用研究.开展了深入国际交流与合作,与英国爱丁堡大学,惠普中国研究院,微软亚洲研究院开展了学生联合培养和合作研究.

   夏春和教授

   夏春和,教授,博士生导师,北航计算机学院网络与数字媒体研究所所长,网络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2006年9月至2007年8月曾在美国University of Michigan大学计算机系做访问学者.近年来一直从事计算机网络及网络安全方面的研究工作,参与了863项目"分布式虚拟战场环境", 重大自然科学基金"N论文范文C网络互联技术研究",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金航网络"设计与建设等项目的研究工作;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国防基础科研,863项目,总装预研,北京市科委,北京教委等近20项科研任务,在网络动态防御,网络攻防知识表达,逻辑网络管理等方面做过深入研究.1996年评为北京市青年骨干教师.曾获省部级科技2等奖45项,在《IEEE Transactions on Dependable and Secure Computing》,《IEEE Communications Letters》,《计算机学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等重要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SCI/EI检索论文5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项,已授权专利18项.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与信息安全,计算机网络对抗,云计算等.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二五"国防基础科研,总装预研基金,中航产学研以及北京市教委等多项课题的研究任务.

   办公室:北航新主楼G820,电话:010-82317651

   E-mail:xch@buaa.edu., buaaxch@126.

   肖利民教授

   肖利民,男,博士,北航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计算机科学技术系系主任,计算机系统结构研究所副所长,中国计算机学会大数据专家委员会委员,高性能计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容错计算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云计算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数学软件分会理事,国家计算机科技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国家863计划"高端容错计算机"重大项目总体组专家,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专家顾问组成员.

   1993年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获计算机学士学位(主修)和物理学士学位(辅修),1996年和1998年于中科院计算所先后获计算机硕士和博士学位. 1996年至2005年在中科院计算所从事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的研究与研制工作,期间,曾于2001年作为政府特别研究员,到日本产业综合技术研究院(AIST)从事计算机体系结构的研究工作.

   长期从事高性能计算机和服务器系统,大数据存储与分布式文件系统,系统虚拟化与云计算,计算机系统安全等方面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曾主持,组织,参与完成30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核高基重大专项等的重大和重要项目,取得了一批重要技术成果.

   在高性能计算机和服务器系统方面,主持,组织,参与研制成功"深腾7000","深腾6800","深腾1800","深腾2600","曙光3000","曙光2000-II","曙光2000-I","曙光1000"多个型号的国产高性能计算机和服务器系统.

   在大数据存储与分布式文件系统方面,取得了跨数据中心的虚拟文件系统,大规模文件系统元数据高效管理与搜索方法,虚拟机镜像存储优化方法,并行文件系统小文件负载和元数据密集型负载的性能优化方法,分布式文件系统服务器负载均衡和高可用,PB级高性能存储系统及面向航天卫星大数据应用的EB级数据存储架构理论与关键技术等方面的技术成果.

   在云计算与系统虚拟化方面,取得了面向沉浸式科研数据处理的云计算统一资源框架与模型,分布式云计算环境中资源管理与调度方法,面向电子商务应用的云平台架构及关键技术开发,面向电子监管系统的云存储系统开发,国家大型仪器开放服务系统云平台关键技术研究,SDN高性能分布式云平台等方面的技术成果.

   在计算机系统安全和信息安全方面,取得了基于国产龙芯/兆芯/飞腾CPU的自主可控计算机和服务器系统,低功耗安全嵌入式处理器芯片,64位高安全机载计算机整机系统,虚拟化系统安全防护技术,基于虚拟机的网络安全监控体系,主机系统入侵检测技术,基于安全专网的大数据高效传输技术,分布式强制访问控制技术及论文范文算法并行化方法等方面的技术成果.

   获2001年,2003年,2004年,200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4年,2017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00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04年信息产业部信息产业重大技术发明奖,2004年,2005年科技部国家重点新产品奖,2000年中国科学院优秀青年学者奖,2017年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励.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检索160多篇.申请发明专利80多项,其中38项已获授权.

   参与本科专业基础课《计算机组成》,研究生专业课《计算机系统虚拟化的原理与实现》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电邮: xiaolm@buaa.edu.,电话:010-58864005 或 010-82339523,办公地点:新主楼G座G1033,欢迎咨询和报考

   许可教授

   许可,男,1971年8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分别于1993年7月和2000年3月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设计与应用力学系和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获学士和博士学位.现工作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开发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2002年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2005年和2007年分别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主持或作为学术骨干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和国家攀登计划等科研项目.其中,所负责的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结题时被基金委评为特优.现任《中国科学:信息科学》等期刊编委,曾任973项目论文范文科学家助理和项目专家组成员.主要从事算法与复杂性,数据挖掘和网络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在难解问题的研究中,提出了国际上应用问题最广泛的难解实例产生模型RB,解决了经典CSP模型的平凡无解性问题,系列论文发表于《Artificial Intelligence》和《Physical Review E》等计算机和物理领域的国际权威期刊.RB模型的相关成果被40多个国家的学者引用700多次,应用于多个国际算法竞赛和10多个国家20多所大学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并被其他学者写入本科教材,手册,指南和百科全书等10多本权威书籍.图灵奖得主Knuth在其即将出版的名着《The Art of Computer Programming》(Vol. 4B)中以一页多的篇幅介绍和分析了RB模型的一种特殊情形.

   在网络与数据挖掘研究方面,主持设计和开发了一个全球IPv6骨干网络拓扑探测系统,探测结果被来自全球145个国家和地区的研究者访问,并被Slashdot等多家知名IT网站转载或链接;研究了动态移动社交网络中路由协议的设计与优化;发现了交通网络中人群移动的新规律并对其进行了建模;针对在线社交网络信息传播的机制与优化,提出了新的信息传播模型,并基于快速情绪分类模型的结果,主持设计和开发了国际上第一个针对中文微博的在线情感分析系统MoodLens;提出了基于文本情感分析的搜索概念(称为心情搜索),并基于所开发的心情搜索平台研究了在线社交网络的情绪相关性问题,发现愤怒是相关性最强的情绪.相关成果发表于《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s》和《Scientific Reports》等国际权威期刊.情绪相关性的成果在因特网上公布后被90多个国家的数百家媒体报道或转载,其中包括麻省理工技术评论,BBC,CNN,路透社,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今日美国报,NBC,FOX,Discovery等国际主流媒体,以及论文范文网,光明网,新浪网,南方周末等国内主流媒体.

   联系信息:办公室 北航新主楼G1131,电话:010-82315704

   E-mail: kexu999@gmail., kexu@nlsde.buaa.edu.

   陈小武教授

   陈小武,男,1972年生,博士,教授,博导.1994年,1997年,2001年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分别获理学学士学位(应用数学与应用软件),工学硕士学位(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工学博士学位(计算机应用技术),2001年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从事增强现实技术方面的博士后研究.

   现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2007年被聘为教授,2017年被聘为博导.2017年获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017年入选万人计划(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被聘为2017年度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家十二五863计划主题专家组成员,中国计算机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计算机学会虚拟现实与可视化专委会主任,ACM Beijing Chapter副主席.曾任国家十一五863计划专题专家组成员,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2017年~2017年),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YOCSEF学术委员会主席(2017年~2017年).

   近20年一直从事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计算机图形学与可视计算,计算机视觉与计算摄像学,视觉大数据与智能计算,人机交互与类脑智能,视频图像处理与数字媒体内容,网络空间安全与计算社会学等研究.近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和面上项目2项,国家863计划课题6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课题2项,航空科学基金项目1项,航天科技集团资助课题1项,联想集团资助课题1项,参与国家973计划,国家支撑计划,加拿大IRIS计划等课题6项.部分研究成果已应用于信息产业,公共安全,航天航空,智能制造,电子商务,国防建设,教育体育,文化艺术,影视制作,数字娱乐等行业领域.

   近期在领域顶级(TOG,TPAMI,IJCV,TIP,CVPR,ICCV,MM)或着名(TNNLS,CGF,PR,CVIU,TMM,ECCV,ICME)国际期刊与会议等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已获中国,美国发明专利授权40余项.获2006年度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第4完成人),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第4完成人),2017年度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科学家奖,2017年度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第1完成人),2017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第1完成人),2016年获第十一届光华工程科技奖青年奖.

   近期访问20余处海外着名高校与科研机构,邀请30余人次海外专家到中国开展学术交流.为中国计算机学会,ACM Beijing,《软件学报》,ACM Siggraph Asia,ACM Multimedia,ACM ICMI,IEEE TIP,IEEE PacificVis ,Pacific Graphics,ICVRV,第1届和第2届中美计算机科学高峰论坛,及相关领域的10余个海内外学术会议等,从事学术*或服务工作.在海内外学术会议等活动作特邀报告,大会报告,分会报告等10余次.

   指导的研究生:9人已获博士学位,39人已获硕士学位;10余人获评校级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10余人获评国家奖学金及博士生创新基金;2名研究生在读期间成为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的署名获奖人;已毕业研究生主要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Google(美国硅谷),Microsoft,IBM,Samsung(研究院),百度,腾讯,阿里巴巴,奇虎360等就职;毕业后赴高等院校工作的博士生,全部在工作第一年就获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017年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5).

   办公室:新主楼G座1018,电子邮件:chen@buaa.edu.

   张玉平教授

   张玉平,男,生于 1966 年 11 月,教授.

   1993 年于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获得基础数学博士学位,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从事纯粹逻辑研究,专注于模型论的稳定性理论分析.同年进入北航计算机学院博士后流动站,1995 年出站并留校,工作于北航计算机学院软件开发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先后参加两项 973 项目,将逻辑方法应用于计算机科学前沿研究,特别是形式理论的极限研究;近期参加一项 863 项目,将形式证明及反证技术应用于设计软件测试有效算法.在纯粹理论研究方面,致力于独立性及可判定性的研究,使用数理逻辑的模型论工具,研究理论计算科学中所关注的某些逻辑系统和一些纯粹数学问题的内在逻辑性质.多年从事本科生《离散数学》课程的数理逻辑部分及研究生的《高级数理逻辑》课程的教学工作,努力探索一套适合于计算机科学的数理逻辑教学体系.

   姚淑珍教授

   姚淑珍,女,1965年生,教授,博士学位,博士生导师.1989年北航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硕士毕业并留校.2005-2006年期间,在国际Petri网大师T.Murata教授负责的美国芝加哥伊利诺伊大学并发软件系统实验室做访问学者.

   长期从事分布式计算和形式化描述语言方面的理论研究和软件工程方面的实践研究.曾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了多项国防科技预研项目,航空航天基金课题,以及政府大型信息化建设等重点工程.曾获得国防科学技术奖,航空科技进步奖,北航科技开发特等奖等奖励,以及北航优秀硕士学位获得者,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北航"十佳"优秀研究生导师等荣誉称号.目前承担项目包括航空,航空领域软件可靠性分析等关键技术研究,武器装备综合保障平台等课题.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先进软件开发方法,软件工程管理,网络与分布式计算,形式化开发方法等.

   编写出版软件工程教材3本,在国内外重要会议或核心期刊发表科研论文50余篇.讲授本科生专业课程"软件工程基础","软件工程实践"和研究生专业课程"现代软件开发方法".

   现任中国计算机学会Petri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常务理事等职.

   电子邮箱: yaoshuzhen@

国家二级教授名单:于国耀教授国家预防医学科学院

;buaa.edu.

   电话:010-82316851 或 010-82339434

   办公地点:新主楼G座902

   任爱华教授

   任爱华,女,教授.

   1988年2月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获得硕士学位;

   2001年3月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获博士学位;

   1989年晋升为讲师;1993年晋升为副教授; 2001年晋升为教授;

   目前是卡耐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CMMI主任评估师(CMU/SEI Certified SCAMPI Lead Appraiser).

   研究方向:软件过程改进,量化项目管理,基于面向对象Petri网的应用研究,计算机操作系统

   项目成果及荣誉:

   1,"基于CMMI理念的过程管理工具的研究与开发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技术奖

   3,操作系统实验环境在2002年获得北航教学成果奖

   郝爱民教授

   郝爱民,男,1968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北京市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系统仿真学会医疗仿真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数字医学分会青年委员.

   主要从事虚拟现实中的建模理论与绘制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工作.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可交互论文范文数字模型及虚拟手术研究"课题,国家863计划"3D物理引擎及高效绘制技术"课题,国家科技攻关奥运专项"2017年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创意仿真平台及逼真演示环境开发",国家863计划项目"通用网络游戏引擎及示范应用",总参某项目"******战术指挥模拟训练系统",北京军区"******建国60周年国庆阅兵方案推演系统",总装某部"直升机战术训练工程软件系统",教育部"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网上报名系统"等多个项目.开展复杂对象建模与逼真绘制,三维游戏中的几何和物理引擎,以及论文范文数字模型和虚拟手术等方面的研究.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获批10余项,合着专着3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

总结:本论文可用于国家教授论文范文参考下载,国家教授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国家二级教授名单引用文献:

[1] 关于国家优秀博士学位的论文选题 国家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标题如何定
[2] 新颖的国家博士论文题目 国家博士论文题目哪个好
[3] 国家地理类论文题目 国家地理论文标题怎样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word下载【免费】
国家二级教授名单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