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大全 > 文章内容

中国当代城市交通组织的文化心理

主题:城市轨道交通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1-25

简介:大学硕士与本科城市交通城市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城市交通城市方面论文范文。

城市交通城市论文范文

城市轨道交通论文

目录

  1. 一、文化心理和城市交通设计的概述
  2. (一)文化以及文化心理定义
  3. (二)中国的文化心理内涵和特点
  4. (三)城市交通的功能和要素
  5. (四)与城市交通设计有关的文化心理
  6. 二、“以人为本”与城市交通设计
  7. (一)“以人为本”理念
  8. (二)“以人为本”在城市交通设计中的体现
  9. 三、以成都二环高架为例,探讨“以人为本”
  10. 四、结论
  11. 城市轨道交通:出城市交通管理通关攻略04

郑征征 成都理工大学

摘 要:人类最重要的智慧结晶就是城市,而我国甚至全球的所有城市、尤其是大都市最尖锐的问题之一便是交通问题.同时,作为城市社会学家经常挂在嘴边的“城市危机”的一个重要表现,,它与城市社会的其他方面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复杂联系,并对当代人的生活方式、生理、心理等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影响城市交通组织设计的文化因素很多,本文仅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分析“以人为本”的思想在中国当代城市交通组织设计中的影响.

关键词:城市交通;文化心理;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F572.89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0-000380-02

城市化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突出标志之一,2010年的世界博览会和世界人居日的主题就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交通作为城市的动脉,城市交通伴随着城市化的加速而越来越现代化,立体、多样、复杂等特征逐渐显现.

总体而言,中国当代城市交通组织现状令人堪忧,大规模的、无节制的开发造成城市结构和交通规划的混乱,千城一面的现象比较普遍.一些地方政府好大喜功,为了彰显其政绩,片面地、不计后果地追求城市的发展,这种观点和行为扼杀的不止是城市交通的畅通和便利,更是以以“人”为本、以自然为本以及可持续发展为代价.

一、文化心理和城市交通设计的概述

要对中国当代城市交通组织的文化心理进行分析,首先得明确几个概念,什么是文化以及文化心理?城市交通有哪些功能和要素?哪些文化心理与城市交通设计有关?

(一)文化以及文化心理定义

文化(culture)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难以严格而精确地定义.马克思主义哲学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来定义,广义是指人的有目的活动的结果,即人类在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中所创造的一切事物,既涵盖物质文化,也涵盖精神文化及人类社会的风土人情、习俗、风尚等一切‘人化’的事物;狭义是指意识形态或观念形态,及与精神有关的所有物事形态.

城市轨道交通:出城市交通管理通关攻略04

文化心理是指一种具有民族性的且被人们在社会发展中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所影响的心理活动.它的决定性因素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历史背景和社会发展,人类想要产生认知、思考,同时形成能力和判断力,只有通过对事物客观的认识和观察才能实现.它作为民族文化传统的“深层结构”,折射出该民族传统的实践方式和生活方式,某个时期社会群体的一致夙愿、需求和心理倾向以广泛性、普遍性和整体性的特征体现了出来.

(二)中国的文化心理内涵和特点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统治以及几千年农耕文化的熏陶,渐渐形成了一个庞大又根深蒂固的,具有稳定性、根源性、民族性特点的思想体系,这种文化心理一般不易被擦觉,一旦形成就难以改变.

中国文化心理中所蕴含的哲学层次是其最高层次,但中国传统哲学是一种生活哲学它融入进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指导、制约着人的日常活动或行为.中国文化主要是一种*文化,同时,中国文化注重血缘关系,由此强调整体性,反映到文化心理中,也必然注重文化心理各方面的统一.正因为如此,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化心理相当稳定,具有较强的连续性、持续性,改变起来比较困难.

(三)城市交通的功能和要素

城市交通(urbantraffic),是城市道路系统间的公众出行和客货输送的交通系统.基于城市的规模、性质、结构、地理位置和政治经济地位不同而存有差异,但以客运为主线的早晚高峰往往成为各城市的共有特性.城市交通对于城市就好比血管系统对于人体,贯穿城市,使城市充满生机,充满活力,城市交通系统一旦堵塞不畅,城市生活也将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城市建设以及经济建设更是无从谈起.

城市交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主要因素是人、车、路、环境四个.在这些要素中,人的作用尤其重要,因为人既是系统的理解者又是指令的发出者和操作者,也是系统的中心,所以设计者在交通设计时必须谨慎而全面考虑人的因素,其他因素都必须通过人来表达,只有四个要素协调运作才能发挥城市交通系统的功能.

(四)与城市交通设计有关的文化心理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交通,发展现代化城市就必须先发展交通.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交通也迅速发展,但交通污染和交通堵塞问题日益凸显,表面上看这些问题都是因为城市化过程中涌入大量人口造成的,但是归根结底还是城市交通规划出了问题,城市交通设计涉及到平衡人、车、路、环境相互间的关系,这其中设计者的想法对城市交通设计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那么设计者固有的文化心理对城市交通设计也有着必然影响.比如中国人文化心理的“以人为本”、“天人合一”、中国人的面子观、思维方式以及政府部门懒政思想等对中国当代城市交通设计的构思、优化、整合过程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笔者从“以人为本”的角度举例阐述文化心理对城市交通设计的影响.

二、“以人为本”与城市交通设计

(一)“以人为本”理念

据悉,春秋时期齐国名相管仲是第一个提出“以人为本”思想.西汉《管子》的作者刘向在“霸言”篇写到,管仲曾经对齐桓公说:“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而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上,“以人为本”执行的最出色的是三国的刘备.据《三国志》记载,曹操攻打荆州时,刘备带着襄阳地区很多老肉病残的难民逃跑,逃跑速度非常慢每天仅行驶十几里.曹则派出骑兵日行两百里,疯狂追击.正当要被曹军追上时,随从都劝说刘放弃百姓先行逃难,刘却说,“夫济大事者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以人为本”思想与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以民为本”思想所有不同,与西方近代人本主义哲学的“以个人为本”思想更是相差甚远,“以人为本”思想经过朝代更替,以及很多思想家的论述阐释,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中华民文化——民本文化,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把科学发展观确定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就是“以人为本”,它不仅是一种执政理念或政治观念,更是延伸到了其所指范围更广的如城市交通设计等理念上.

(二)“以人为本”在城市交通设计中的体现

城市交通建设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初具规模的城市交通网和相应的交通配套设施已在我国悄然建立,但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迅速增长、轿车家庭普及化,城市交通系统正面临着交通拥挤、污染严重、交通事故频发等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由城市交通设计中“车本位”、“天人失和”、面子工程等思想造成的,要改善这些问题,在交通设计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到“以人为本”,抵制“以车为本”、“以钱为本”的设计理念.

城市是人类的集聚地,其最显着特点就是人口密度高,生活在如今这个快节奏时代,人们希望出行便捷,节约出行时间,这就要求设计者在城市交通设计中必须时刻牢记城市交通是为方便人服务的,不是为了设计而设计.在城市交通设计中,作为具有意识能动性的人,应该勇于冲破固有的形式和教条的枷锁,集众人的智慧,编制出功能布局合理、空间结构美观、可操作性强的规划方案.“以人为本”理念在城市交通设计的功能目标上强调人性尺度的规划设计.城市道路的宽度、绿化带的设计等都应参考自然人的身体尺度来加以确定,以让居民觉得方便、舒适,形成宜人的视觉景观,进而与城市的总体风貌相应景.

另外,城市交通设计“以人为本”理念,还必须考虑到交通的配套设施的完备性,即城市交通设计目标中既要有满足健康人的需要,也要考虑特殊人群如残障人士的交通出行需要;在满足人们出行方便的同时也必须考虑防护设施的安全性等例如:保证残障人出行方便是建设城市道路时必须充分考虑的.再如在公交站台的合理的位置摆放公共座椅,供行人休憩,从而也可缓解人们长时间等车时的焦虑心情.在人流量大的商业区修建步行街,禁止车辆通行以保证行人安全等.

总之,“以人为本”思想在城市交通设计中的作用就是提供人自由发展的重要尺度、科学配套交通公共服务设施、把握适度空间尺度、注重特殊人群出行需要、实行城市交通设计动态方案等.

三、以成都二环高架为例,探讨“以人为本”

成都二环高架路修建在原二环路上,是为了解决交通拥堵而投资的全线长约28.3千米,没有红绿灯,有很多个立交及匝道交通可以转换的快速路,历时1年多的建设,2013年5月28日开始试运行.功能类似于上海的内环高架路.成都二环高架创新之处就在于它是全国之先河,开通了K1、K1A、K2、K2A四条快速公交路线以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截止目前,成都二环高架已投入使用2年多时间,人们对于二环高架有几种典型的利弊观点:

对于在二环高架沿线附近的上班族而言,二环高架的建成,特别是BRT快速公交的投入使用大大缩短了他们上下班的时间,同时,便捷性和舒适性较以前也大幅度改观.

对于私家车和出租车司机而言,二环高架建成后使原来拥堵不堪的二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很多司机都更愿意选择便捷性、舒适性更高的二环高架出行.

实际上二环高架带来方便的同时,很多负面影响也接踵而至,例如像二环高架这种的大尺度、造型拙劣、色彩灰暗的钢筋水泥物及其影射在地面上的阴影,使沿线的环境毫无美感,吸引不了人们的目光,周边商业无从发展,对道路周边的商业环境和居住环境均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二环往日的美丽风采不复存在.再如高架下密集的桥墩构成行车的安全隐患,导致交通事故频发.

另外,笔者通过调查国内外所建高架桥的使用情况发现,高架桥的建成短时间内对于缓解城市交通情况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随着城市发展,人口和车辆与口俱增,高架桥对于缓解城市的交通压力作用会越来越小,更有可能会逐渐形成城市交通拥堵的原因.例如:上海的内环线高架路建成短短十年时间,现在必须严格控制高架路行驶车辆的数量,避免出现“高架停车场”的场景.从20世纪90年代起,美国、韩国、瑞典、挪威、芬兰等国家,开始逐渐拆除横跨城市的高架桥.其中最着名的就是“波士顿大开挖”,1959年修建的高架干道被全部拆除.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从“以人为本”的角度考虑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注重城市的经济发展的同时,关注重心应该更多的向城市生态环境方面倾斜.如果要让成都成为一座和谐的生态型城市,就不得不投入更多的精力来建设二环路周边的绿化设施,保护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平衡自然、社会和人之间的关系.再者,成都市交通的拥堵不能单单依靠二环路高架来解决,必须结合其他的有效手段,如加大地下空间的运用和完善交通管理系统等方式.

四、结论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我国城市人口和汽车数量不断增加,再加上城市布局和交通规划存在诸多问题,使我国城市交通状况每况愈下,甚至对人们正常生活造成困扰.本文是在发展科学技术背景下,结合文化心理学的理论知识,从中国文化心理的“以人为本”思想出发,根据现代城市交通设计的基本特征与目标、交通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我国城市交通设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心理的“以人为本”思想对我国当代城市交通设计的影响.在交通设计中要趋利避害,时刻把握城市交通是为城市居民出行服务的原则,充分考虑到居民的真正需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虑城市的土地资源的整合问题,深入节能环保理念,努力改变大城市居民的出行方式,把发展公共交通放在第一要位,实现资源的共享,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只有这样把物质设计和非物质设计相互结合起来的城市交通设计理念,才能真正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让城市更美好.

参考文献:

[1]陆建.城市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规划理论与方法.东南大学,2003.

[2]李俊.人性化城市交通发展的理论与应用研究.武汉理工大学,2007.

[3]彭昱皓.我国城市交通的*考量.南华大学,2013.

[4]李阎魁.城市规划与人的主体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5]汪凤炎,郑红.中国文化心理学.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

[6]李炳全.文化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7]潘海啸.中国城市绿色交通一改善交通拥挤的根本性策略,现代城市研究,2010.

[8]王炜.城市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规划框架研究,江苏建筑,2010.

[9]王兴,李立,人性化管理思想溯源及其现实性研究.青岛科技大学学报,2004.

作者简介:郑征征(1990–),女,汉,四川南充,成都理工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科技与社会.

总结:本论文是一篇免费优秀的关于城市交通城市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城市轨道交通引用文献:

[1] 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论文选题 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论文题目怎样拟
[2] 城市轨道交通外文外文 城市轨道交通核心期刊参考文献有哪些
[3] 城市轨道交通论文大纲样本模板 城市轨道交通论文框架怎么写
《中国当代城市交通组织的文化心理》word下载【免费】
城市轨道交通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