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大全 > 文章内容

增强曲艺的自觉意识

主题:姜昆谈曲艺创作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1-27

简介: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曲艺创作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曲艺创作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曲艺创作论文范文

姜昆谈曲艺创作论文

目录

  1. 姜昆谈曲艺创作:广东深圳大鹏曲艺团创作表演对口快板《鹏城赞》荣获曲艺大赛金奖

文/宋 妍

宋妍 上海市文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

羊年新春,洋洋70万字的《海上曲艺研究的历史帆影——沈鸿鑫曲艺论集》付梓,即将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这是上海曲艺理论界的要事,可喜可贺.

长期以来, 艺术理论界一直试图分清曲艺和戏曲的差异,以便进一步明确各自的研究区划.虽然两者在有些方面终究难分难解,但在实际研究中,各自的状况倒是很有些不同.戏曲研究在这数十年间,借助戏曲改革、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在过去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不仅研究力量比较集中,研究成果比较可观,研究氛围比较活跃,而且也有了聚群成派的条件.2013年10月,郭汉城先生为《前海戏曲研究丛书》作序,呼吁戏曲研究百家争鸣,百花齐放,顺便界定“前海学派”(以论文范文后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在地北京什刹海的前海为名).这让我们从一个侧面感受到戏曲研究中的学术群体意识和研究的丰富性.相比之下,先天本就不足的曲艺研究显得有些清寂.也是这一年,上海市文联为年近九十的评弹研究专家吴宗锡先生举办研讨会.会上热议的重要话题,就是把吴宗锡多年的研究成果归纳为“评弹观”,与会专家对此积极呼应.当时,我这个莅会的外行却感受到研究者们对上海地区曲艺研究基本格局不容乐观的谨慎判断.相对于日趋活跃的戏曲研究和交流,上海曲艺研究和交流的学术气氛还不够浓厚,专业从事曲艺研究的寥寥无几,对创作的影响力不够大,无论是研究队伍、研究能力、系统化建设,都存在不容忽视的缺口.这种状况,对上海曲艺的传承发展,无疑是不容忽视的制约因素.沈鸿鑫先生是少数坚持曲艺研究的专家之一.这本《论集》,是作者在一个总体比较寂寥的领域里,历经数十年潜心治学、孜孜以求的积累.《论集》收录的诸多研究心得,包括史论、人物和作品研究, 无疑是曲艺界重要的理论成果.它和之前出版的其它曲艺研究成果一起,为上海的曲艺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研究资料.

推动曲艺的传承发展需要充分的文化自信,而自信源于对艺术传统的了解和对艺术发展走向的判断.这正是曲艺理论研究需要着力的角度,也是艺术理论研究服务于艺术发展的重要方面.沈鸿鑫先生的研究, 纵贯千年, 力求系统梳理,全面呈现上海曲艺发展的历史画卷.读其《论集》而知,虽然历史上文字记载匮乏,但是上海地区的曲艺活动依然有迹可循,上溯到唐代,此说有松江城内类说书俑伎乐人浮雕为证.由“路岐人”、邱机山等先人入手,再参考我国其他地区的出土文物和相应的文字记载,可以判定,曲艺是上海地区历史最悠久的艺术样式之一,起码在宋元时期已经流传讲史、滑稽、商谜等表演形式.明清时期的上海曲艺,普及程度高,煞是精彩纷呈,仅编刊的弹词作品就有3 0 0 部上下.民国时期,评弹界“描王”、“三卿档”、“七煞档”、“四大响档”以及夏、徐、周、蒋、严、张、杨、祁、沈薛、小阳诸调等标志曲艺发展奇峰的评弹创新变革尽显风流,与方兴未艾的海派京剧抢滩;滑稽三大家和五福十名家也争奇斗艳.因此,比之国粹京剧乃至昆曲,曲艺的源流更长,更有故事可循, 足以啸傲江湖.更重要的是,《论集》中列举了历代各个阶段的曲艺名家,散见各篇有名有姓逾百,清晰勾勒出上海曲艺发展的人际脉络和传承轨迹,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础.这一综合性的梳理,既摸了家底,同时客观上也呼唤着更多的研究者参与进一步的分类研究.

曲艺理论研究的基础是曲艺创作.《论集》收录的对曲艺艺术本体的研究,从明末清初溯源,聚焦评弹世家马如飞和马调,但着力于现当代曲艺领域.借助于前人丰富的、高质量的创作,沈鸿鑫先生对评弹、滑稽、上海说唱、浦东说书、小热昏、锣鼓书、独脚戏等表演样式均展开了积极研究.尤其是对以蒋月泉、刘天韵、杨振雄、范雪君、余红仙、文彬彬等一代大家、名家为代表的曲艺家群体、倾注了特殊热情,努力发掘曲艺艺术丰厚的宝藏.他从外插花、破口、幕表制、漂脱、荒篇、大响档等术语开始解读,因人、因戏描述创作和表演的过程,分析创作和表演的特色,既细致入微点评,又占据制高点议论,不乏真知灼见.曲艺的传承发展是在艺术家不断创新和研究的过程中实现的.一些传承至今为人民群众欢迎和喜爱的作品、流派和表演方式,经过艺术家的琢磨和受众的批评,逐步成熟并契合艺术的普遍规律.《论集》除了探寻艺术家成才和艺术作品成功的规律外,还富有创造性地从丰富作品内涵、探索艺术嫁接的角度观察研究,提出诸如“评弹中的‘蒙太奇’”、“弹词流派中的‘梅、程、荀、尚’”等见解,强调要“纵向继承,横向吸收”,这对今天的艺术创新不无启示.这些研究不仅让读者回味艺术作品的内容和表演风格,分享研究者的艺术见解,也让其他研究者可以借鉴研究手段和研究成果,为曲艺理论研究的深入,特别是曲艺理论研究队伍建设提供了有实践意义的思考角度,这就是,就地取材,从关注和推动曲艺创作入手,壮大曲艺理论研究的队伍,改善曲艺理论研究的生态.

和电影、电视、戏曲表演比,曲艺表演的个体性特点更为突出.

很多时候,一个演员就是一台戏,一个演员就要全过程铺满全台,完成对观众注意力的吸引和调度.因此,演员直接参与一度创作,为自己量身订制适合自己充分发挥的作品显得特别重要和必要.事实上,在曲艺发展过程中,既能演又能写,自己量身自己裁衣,一直是优秀演员立于不败之地的传统特色.在这方面,《论集》多有表述.评弹大家蒋月泉回忆他的老师张云亭,平时想到好的细节、对话和噱头,就记录在论文范文包装盒上,随手丢入床边的字纸篓内,作为创作表演的素材,日积月累,存了满满一筐,这笔“财产”传到了蒋月泉手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蒋月泉不仅将弹词中以吟诵为主的“宣叙调”改造成具有个性特色的蒋氏“咏叹调”,进而创造快蒋调,最终形成重要流派,不仅请戏曲演员帮助训练形体,丰富手面和表演,还亲自参与了多部作品的创作.杨振雄编写《长生殿》《武松》《西厢记》,范哈哈编写《三毛学生意》,袁一灵编写《金铃塔》,余红仙参与改编《双珠凤》,黄永生参与编写上海说唱,以及徐檬丹投身创作,都是上海曲艺界值得称道和效仿的范例.就全国范围而言,侯宝林、马三立、骆玉笙、马季等曲艺名家,无不将表演和创作集于一身,把艺术表达和生活积累有机结合在一起,在丰富的社会领域发掘艺术创造的灵感和资源,从而使他们的创作紧接地气,艺术生命经久不衰.《论集》提到,当年和评弹有不解之缘、为上海评弹事业做出过重要推动的陈云同志,在和上海市文化局、上海市评弹团、上海电台戏曲组的负责同志谈话时,曾经提出将评弹作品分成三类书分别对待.一类书是传统书目,要加强整理,去芜存菁;二类书是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古典小说、传统剧目改编的新编书目,要提高艺术水准,当时被逼出来的作品就有7 0多部;三类书是新创作的现代题材作品,五六十年代,上海这类创作“百花似锦,灿若星辰”,中篇有近百部.这实际上是一个宏大的传承创新的系统工程.其时,一批演员参与其中,有代表性的如蒋陈组合(演员蒋月泉和剧作家陈灵犀)、周柯组合(演员周云瑞和作家柯兰),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因种种原因,这个势头没能延续下来.今天,在评弹界乃至曲艺界,做这样的工作难度很大,首先受到了人才队伍缺乏的制约.由此想开去,我们如果能够借鉴历史上的自然生态,焕发曲艺演员的自觉意识,借助曲艺演员自身的创作和探索,加强对曲艺创作过程的总结,进而引导更多演员参与到曲艺理论研究的行列中来,不仅能够极大地推动上海的曲艺传承和创作,提升曲艺工作者队伍的思想水平和艺术水平,还能壮大理论研究队伍.在最近召开的全国曲艺家协会工作会议上,鼓励演员参与创作成为热议话题.与会数位优秀曲艺演员呼吁:曲艺演员必须创作,没有创作就没有演员,与其等好本子,不如亲手写本子.果能如此,幸莫大焉.

和老一辈曲艺演员比,年轻一代曲艺工作者具有文化程度较高,社会交往广泛的优势,这是扩大创作和研究队伍的重要条件.这些年,在上海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的背景下,王汝刚、钱程、徐惠新、吴新伯、范林元等一批曲艺演员和管理者在参与创作和艺术总结方面比较活跃,出了一些成果,尤其是在思考曲艺的娱乐功能和教化功能有机结合上,多有心得,受到一定的关注.也出现了秦建国、高论文范文、秦雷、周红、顾竹君、陆锦花、舒悦、陈靓等一批中青年演员以讲座的形式从事艺术普及的文化现象,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人民群众在面对面接触演员的时候,不满足于看现场演艺,还要听亲口说艺,在互动中满足精神需求,这就直接推动了中青年演员以完善社会形象为动力,自觉地对艺术史进行探究和对艺术表达方式进行总结,这是深化曲艺理论研究的很重要的机遇.我们需要进一步营造氛围,鼓励和支持曲艺界的中青年演员增强自觉意识,刻苦学习,努力成为曲艺创作和理论研究的生力军.

在讨论当代上海地区曲艺理论研究的历史和现状的时候,有两位殊才是绕不过去的,一位是陈灵犀,另一位就是吴宗锡.他们都曾经是文学专业的优才,因为文化建设的需要,被上级安排到曲艺界工作,因偶然的机遇而入行.基于干一行爱一行的职业精神,也得益于深厚扎实的文学修养和专心致志的学术素养,他们从一部部书看起,从一个个作品写起,钻研多年,努力开拓,终成研究和创作正果.今天看来,这种方式的人才培养也依然是需要高度重视和推动的.沈鸿鑫先生走的是同样的路,他不仅身体力行学习研究,早在本世纪初,还呼吁有关方面,关注陈灵犀现象,多渠道培养曲艺创作人才,并且积极支持研究“吴宗锡评弹观”.曲艺界前辈中的这样一群人,在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领域行走跋涉的历程,对有志于投身曲艺创作和理论研究的所有半路出家的人士以及爱好曲艺的人士都会有积极而深刻的启示.

姜昆谈曲艺创作:广东深圳大鹏曲艺团创作表演对口快板《鹏城赞》荣获曲艺大赛金奖

拉拉杂杂,谨此表达对沈鸿鑫先生和所有耕耘曲苑的研究者的由衷敬意.

总结:这篇曲艺创作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姜昆谈曲艺创作引用文献:

[1] 最新美术创作论文选题参考 美术创作专业论文题目怎样拟
[2] 文学创作方面论文题目 文学创作论文题目怎么取
[3] 新颖的油画创作论文选题 油画创作专业论文题目如何拟
《增强曲艺的自觉意识》word下载【免费】
姜昆谈曲艺创作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