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大全 > 文章内容

期刊所面对的三种趋势

主题:期刊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4-10

简介:大学硕士与本科期刊数字化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期刊数字化方面论文范文。

期刊数字化论文范文

期刊论文

目录

  1. 期刊:【20150925社科播报】学者建议学术期刊应主动介入数字化浪潮

文/刘建生

毫无疑问,中国期刊业正在经受市场经济的洗礼,期刊要做大做强,在推进社会整体进步中发挥更大作用,就不能不考虑运用市场资源、采纳市场手段、尊重市场规律、融入市场经济;毫无疑问,中国期刊业正在经受高新科学技术融合的历练,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已经成为传统出版涅槃和再生的不二选择,要考虑如何做到“弄潮儿当潮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毫无疑问,中国期刊业正在经受国际化、全球化的冲击,多元文化的介入以及中国文化的走出,期刊业正在承受“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寻找机会,把握机遇,交融、交锋、交流、交互、交错在所难免,势在必行.我们将面对三种发展趋势.

市场化趋势

诞生于计划经济襁褓里的中国期刊业,天生不足的是市场机制、市场经验、市场运作缺失,尽管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已经引导着3600种——占三分之一强的期刊“下海”,而且还有更多的一些期刊自筹自支、自负盈亏.但是,应当承认,我们仍有一半以上的期刊未被市场之水“浸湿羽毛”.这并不是它们怕“湿羽毛”,而是它们原有的渠道、体制、资源和模式仍在起作用,让它们不必为市场发愁,不必去考虑“下海”风险.市场机制的延伸和扩展,仍然是期刊业进一步发展的潜力所在.中国期刊业在社会经济增幅趋缓的背景下,在网络产品、网络阅读的重重挤压之下,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萎缩,这恰好说明,期刊阅读市场拓展仍有巨大空间,制度创新红利仍有可观盈收.学会在市场经济中“游泳”,到中流击水,仍然是中国期刊人的必修功课、必练本领、必念真经.

把握市场化趋势,就必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受众.我们的一些期刊在市场经济中“不服水土”,最主要的是立足点没转过来,话语方式、表达方式、演绎方式还是老一套,老百姓不认账.有的居高临下、空洞说教,照搬照抄领导讲话和政策文件,挖掘解读不够,生动鲜活不足,群众敬而远之;有的存在模式化、套路化现象,语言生硬、形式刻板,亲和力、贴近性不够;有的形式上轰轰烈烈、豪华艳丽、实效性不强.文而无采,行之不远.再好的内容也要有精彩、恰当、妥贴的表达方式.

我们不能不看到,在期刊的市场化进程中,也出现了严重的不平衡,过度市场化,追求市场份额,丢失文化本分,迎合庸俗阅读的情形屡屡出现.有些刊物热衷于怪异新闻、花边新闻等内容,比如一些明星、大款等名人住在哪儿了,在哪儿吃饭了,开什么车了,去哪儿旅游了,穿什么衣服了,或者是同谁好了,嫁给谁了等等,许多媒体在猎奇、猎艳方面趋之若鹜!对名人不是不能报道,但热衷于报道那些鸡零狗碎、风花雪月的事情有什么教育意义呢?对社会只能起负面作用.

市场是一把双刃剑,市场规则更要求人们遵守法律法规,遵循社会秩序,尊重诚实劳动,遵从*道德.市场经济的本质不是要让一个社会道德沦丧、分崩离析、礼崩乐坏,市场经济的目的也不是解构人们的单纯、正直、勤劳、诚实,不是推行尔虞我诈、欺行霸市,市场的动机本不是这些.但是,市场化处理得不好,也会极大地刺激人们的趋利意识、膨胀人们的趋利行为,认金钱为老大,把利润放首位,弃信义而不顾.当然,这样下去的结果,不仅会使刊物像无羁野马,放任自流,更会葬送掉市场本身.期刊作为文化产品,文化的追求、文化的厚重、文化的传播、文化的积累是其本分,是其根本.离开文化的土壤和天空,离开文化的躯干和枝叶,期刊的市场喧嚣本身也不会持久,更不会长久.这些在理论研究中本不成为问题的问题,对实践来说,也可能成为问题,成为突出问题.

还有些刊社把学术性、专业化与市场化对立起来,认为学术必拒绝市场,专业不能进入竞争.其实,专业化和学术性并不排除市场,市场为专业提供分众化份额,所形成的小众市场、“铁杆”受众,仍然是一个相对广阔的发展空间、相对丰饶的经营前景和相对稳定的阅读受众.市场同样青睐小众“铁杆”,青睐个性化的深度开拓,青睐创新创造的内涵.我们看到,在大众阅读中有《故事会》这样的常青藤,有《时尚》《瑞丽》的品牌走出来,有《知音》原创和《读者》《特别关注》文摘的靓丽;在少儿期刊中有中少集团的整齐期刊方阵;在外向型期刊方面,中国外文局的刊阵日益强大.同时,我们也看到在学术、技术刊物中,有《中国激光》《金属加工》的隽永故事,各领论文范文,浪遏飞舟.这些运作市场经济的成功范例,助力和引导中国期刊市场化的进程.

国际化趋势

作为文化大国,走入与世界融合的征程,期刊是排头兵,是先遣队.我们也确实做到了很多,中文版的版权输出,外文版的直接落地,中外合作的刊物纷至沓来,都显示出中国期刊所体现出的文化包容性、广延性和亲和力.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中国期刊业完全进入世界主流文化市场,进入世界主流科研天地,进入世界期刊强阵,还有相当遥远的距离.

我们对自己的制度、道路、模式充满自信,我们有自己坚定的意识形态选择,但我们却没有恰当的路径、合适的语言、方便的形式在世界上发声.我们不善于把自己的观点、学说、见解,本土化于当今世界各国文化生态,即使我们有不少英文刊物,也是操着中国腔,而不是牛津腔、美国调和地方话.期刊“走出去”,不完全是语言障碍,更有文化习惯、表述方式、进入渠道方面的障碍.我们不善于用他们的语言习惯、思维方式、接受模式和流通渠道,去讲好我们的故事,讲好中国的故事.更多的时候我们的“走出去”是硬走硬推,鞋子合不合脚,路程对与不对,很少考虑,结果总是走不远、走不开.即使是宣传,我们也缺乏西方的策略,“上乘的宣传看起来要像从未进行过一样,最好的宣传要让被宣传对象沿着你所希望的方向走,却认为是自己在选择方向”.这就是足可以与硬实力博弈的软实力,也是期刊国际化所面对的先进传播理念.

从期刊国际化交流的不同门类来看,科技类期刊交流渐成大势,科学的语言是通用的,评价标准也比较好设立,比较容易形成共识、共见.在相同相通的科学语言背景下,科技期刊交流的关键是内容,是创新,是立足前沿、力拔头筹.现在不少重量级创新型的论文在境外发表,正倒逼我们的科技刊物国际化,必须做到赢得国际地位,形成国际影响,树立国际品位,达到国际水平.

文化生活大众阅读类期刊国际化,主要是本土化问题.一方面,越是民族的越是国际的;另一方面,要瞄准他们的文化特点,适应他们的思维方式、阅读欣赏习惯,关注他们的文化消费需求.比如,全世界都对中国烹饪感兴趣,但是我们并没有一本生意达四海、阅读遍五洲的烹饪刊物.

哲学社会科学类学术刊物的国际交流比较稀缺,意识形态障碍使双方交流存在壁垒.其实,国外对于中国文化的关注和研究与日俱增,西方对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中国精神的关注必然会注重研究中国理念、中国思维、中国范式.沟通有基础,交流有空间,彼此有需求,研究可以有共识.“奇文共欣赏,异议相与析”,前面还有一句,“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邻居周边的朋友经常过来,谈谈我们共同关注的古往今来的话题,大家畅所欲言,遇到有不同见解,大家共同探讨和钻研,是最好的状态.和世界学术界我们没有什么不可以讨论、没有什么不可以交流的,我们不妄自尊大,也决不妄自菲薄.

对于世界形势发展变化,对世界上出现的新事物、新情况,对各国出现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知识,我们要加强宣传报道,以利于积极借鉴人类文明创造的有益成果,不能闭上眼睛不看世界.而且,我们的道路、理论、制度有着自己的鲜明特色和显著优势.我们又为什么不能理直气壮地在世界上传播、说明、阐述、解释,只不过这更需要艺术,更需要手段创新,更需要适应受众、了解受众,更需要一种脚踏实地的服务和开掘.

期刊国际化趋势一个明显的标志是由单向度的输出与输入变为交互式的讨论和对话,取长补短应当是交流双方的相互渴求.没有一味的、永远的被动,也没有无谓的主动,没有永远无所作为的主动.期刊的国际视野、国际水平、国际口味要在这种交流和互动中逐步形成,然后走向世界,走向新的融合.

数字化趋势

期刊:【20150925社科播报】学者建议学术期刊应主动介入数字化浪潮

数字化浪潮形成以来,我们大家都不是“岸上人”.网络伊始,我们看到不少浅尝辄止的现象.一些IT公司、信息服务商认为,数字化、信息化的到来,自媒体的出现,出版业可以休矣;期刊单位则认为,只要把内容的电子版放到网上就完成了出版的数字化改造、期刊的业态升级;还有一些刊社盲目投入到数字“大佬”的怀抱,把自己的出版资源拱手相让、和盘托出,一点也不珍惜自己的知识产权,只求数字产品的聊胜于无,装点门面,而对可持续发展、对产权保护无动于衷.

中国出版业对于数字化进程的盲目选择也直接影响到期刊业.我们的确形成了自己的期刊数据库,如同方、论文范文等网站在不大不小地生长着、服务着,不紧不慢地发展着、延展着.其实,我们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为什么中国期刊的数字化产品和服务一直做不大.

我们的出版资源都是国有单位控制,“天下一家亲”,可为什么我们在新业态下的集约、集合、集中、集成,却怎么也做不出来.我们的期刊内容该碎片的并不碎,需要整合的合不成.没有足够的碎片,整合无从谈起.这些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我们确实看到了中华医学会刊社无形资产资源的整合,它也告诉人们,期刊的附加价值和本来价值所在,告诉人们,数字化同样是一条鲜活的再生之路.我们看到了《中国激光》的由点及面、围点打援,看到了《金属加工》的全面服务、综合拓展,看到了卓众公司的以小论文范文、“滚雪球”式开拓,但是,我们仍然缺少爱思维尔,缺少比例占到80%以上的数字出版,既缺少进一步做大做强的平台“高速公路”,也缺少可以集合整合的数字资源“跑车”.

适应数字化趋势,必须具备数字化理念.数字化的全方位、全过程、全媒体,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更是由一粒粒的“垒土”组成的九尺之台,一滴滴“水珠”聚成的汪洋大海.没有土的累积,没有水的积攒,数字化只能是一厢情愿.

着力点在打基本功.把所有的出版元素、出版过程、信息资源,都进入数字化状态,然后才有可能生成数据库,生成再创造的基础库,生成有各种用途和前景的碎片;拥有足够多的碎片,才能生成新的整体,才会出现云服务、大数据.

着重点在全员投入.不是一个附加的数字公司就可以替代所有的数字出版生产.从选题组稿入手,从编辑加工入手,全方位进入数字化运行,编辑要懂得并运用数字化标识、引注、组合;美编、版式、校对、发行、审读都要进入数字状态,然后,才有可能形成数字产品生成的基础和流程,才有可能形成全面的数字化业态升级,最后形成数字化服务所带来的持久效益.

着眼点要放在互助共赢.IT供应商、信息服务商不要试图取代出版单位编辑的功能,那种选择、沉淀,包括淘汰、排除,是社会精神产品生产科学分工所形成的,而不是行外人所能轻易掌握的;是出版业的核心价值所在,是所有技术提供商、信息服务商无法替代的.出版社、期刊社的编辑也不要拒绝在初始组稿、编审状态下的数字化进入,谁也替代不了你,你必须做好你自己.数字化业态升级要从根本上做起,把基础打牢,把全过程做好.出版是块“千人糕”,数字出版更是“千人糕”,各司其职,各尽其力,各呈技能,各负其责,各显特色,才能保证糕的质量和大小(大小也是质量,更是分量),然后才是大集合、大服务、大出版.这些要成为业界和相关涉及行业的共识.

当世界经济复苏缓慢,中国经济增幅下调之际,我们讨论期刊业的市场化取向;当互联网铺天盖地不可一世,我们研究数字化在期刊界如何落地;在国际交流国际融合成为大趋势的背景下,我们分析中国期刊走出去的成因和问题.所有的前提,是摆在我们面前足以引以自豪的近万种刊物,它们是我们期刊人心血凝聚的结晶,它们是我们向新的市场、新的业态、新的国际范畴进军的阵地,它们也是连结中国期刊过去和未来的忠实桥梁.我们以后的路子更长,担子更重.笔者认为,即使我们期刊人已经能走得更远,中国期刊业也永远不会忘记一个真谛——牢牢把握趋势,扎实科学发展.

作者系论文范文出版局副局长

总结:本论文为您写期刊数字化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期刊引用文献:

[1] 关于app营销的论文参考文献 app营销核心期刊参考文献哪里找
[2] led技术英文参考文献 led技术核心期刊参考文献哪里找
[3] ieee期刊文章参考文献 ieee核心期刊参考文献哪里找
《期刊所面对的三种趋势》word下载【免费】
期刊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