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大全 > 文章内容

新金融掮客

主题:ubk用户银行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4-21

简介: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用户银行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用户银行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用户银行论文范文

ubk用户银行论文

目录

  1. ubk用户银行:商业银行否认用户数据遭泄露

文_本刊记者 伏昕 编辑_杨婧 摄影_史小兵

这是一个创业三人组的故事,起点是北京中关村著名的创业“居民楼”华清嘉园.2011年秋天,叶大清和他的两位伙伴——陆佳彦、刘曹峰在这里租下一间三居室.这里的创业者大多数是着迷于互联网的人,美团的王兴、暴风影音的冯鑫,都在此起步.

头一遭创业,叶大清们希望将互联网的触角伸得更远——如何让贷款变得更简单、更方便.最终,他们构想的是做一个金融垂直搜索平台,来解决贷款人(用户)和银行(客户)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换句话说,是在贷款者和银行间建立一个撮合平台,用户可以通过搜索来寻找适合他们的金融产品,银行也能高效地找到最匹配它们要求的贷款者.

创业团队花了2个多月时间打造产品原型.在产品尚未上线前,当时常驻上海的联合创始人陆佳彦是融360在沪的唯一一名员工,也是S a les BD的唯一一名员工,他常常像皮包客一样进出各大银行,推销这个即将诞生的“婴儿”.结果很伤人.有金融机构人士对他说,“这个模式,我们不可能付一分钱给你”.

三人不死心.他们认为,对于银行而言,这是一种有效的精准营销方式,或者说是传统营销渠道之外的有效补充.但银行人士对此满腹狐疑:第一,这个所谓平台的网站还没有上线,更别提用户、流量;第二,互联网上真的能给线下金融产品带来客户吗?

他们日拱一卒,不停地说服银行和信贷经理相信:互联网上真是能找到用户的,并且还是高质量的.上海是他们开拓的第一个市场,在2012年3月融360正式上线前,他们已经说服上海大部分银行(有分行也有支行)或者信贷经理试用融360这个平台.

“很有意思,半年以后,我们发现在我们平台上搞得最火热反而是当初拒绝得最直接的机构.”融360C E O叶大清回忆.

叶大清,在创业之前在金融与互联网行业有过十五六年的从业经历.最早他在美国著名的零售银行C apit a lOne从事风险战略和分析、信用管理、市场分析;后来,在当年红极一时的美国互联网公司AOL(美国在线)从事市场工作;其后,他还曾在美国运通担任多渠道和数字营销总监;创业之前的最后一份工作是在美国电子支付公司PayPal担任中国区市场总经理.

他毅然创业,并非偶然.2011年夏天,在多年朋友庄辰超(去哪儿创始人)的饭局上,他认识了庄的高中校友陆佳彦和做旅游搜索出身的刘曹峰.陆佳彦当时还在宁波银行上海浦东分行担任分管零售的副行长,刘曹峰当时在百度搜索部门带着几十号人的团队.而庄辰超则成了这项新事业的天使投资人.此时,所谓“互联网金融”的浪潮还尚未席卷整个中国,而这个创业三人组已经开始了自己的摸索.

轻公司

三人决心创业之际,金融是为数不多尚未被互联网改造的处女地.

在2005年左右,叶大清研究过美国的P2P公司P rosp er.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叶大清曾考虑过回国创业,不过评估后觉得时机尚未成熟,主要是那时中国金融市场化不充分、产品不够多元化.但其后几年,中国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方面,中国市场的小贷公司快速成长,到2011年时已有五六千家;另一方面,吴英案等民间金融案件的爆发,预示着巨大的民间融资需求尚未被满足.

是时候了.大方向明确,可往哪个细分领域切入还很模糊.2011年夏天,他们花了两个多月时间思考,并花了几周时间在上海做市场调研.调研的对象包括银行、小贷公司、金融服务公司,也包括贷款的用户(有做经营贷款的,也有做消费贷款的),可谓覆盖了整个贷款产业链或者说生态圈上的各个环节.

做过零售银行风控的叶大清认为,开银行、办小贷公司都是需要消耗大量资本金的生意,并且还需要承担相应风险.最关键的是:不易规模化.对于没有积累的创业公司不合适.相较而言,他更欣赏美国运通、P ayP a l这类平台式的商业模式.所谓做平台,其实是将需求端和供给端对接,担任居间撮合需求的角色,拉近客户与用户距离,使得用户获得更好的体验.这在电商等许多互联网商业模式中都曾得到验证,只不过在金融领域还是一片“蛮荒”.

最终,他们决定在用户和银行之间构造一个平台,用搜索技术作为连接两者的纽带.某种程度上,这类似于用户在去哪儿上寻找机票和旅游产品,只不过在融360上搜索的是金融产品.

和P 2 P等互联网金融模式不同的是,这种金融类的垂直搜索在美国还找不到先行者.

“这种模式是根据中国市场的现状和需求打造的,完全是接地气”.据叶大清介绍,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直到九十年代,美国的零售银行业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期.这二三十年间,美国征信体系渐趋成熟,银行的信息化也走得比较早.在美国,用户在主流的银行网站上能够非常快速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产品,申请后能在短短六十秒钟或者几秒钟就可以得知是否获批,也能直接发放论文范文.但在中国,线下模式依然是金融市场的主流方式,银行与贷款者之间存在巨大信息落差与不对称,当贷款者需要一笔贷款不得不跑不同家银行、打各种电话、填无数表格,有时还是不知道到在哪里能找到最符合自身需求、又最容易审批通过的产品.这造成用户付出的时间成本很高,对于银行而言也过于低效.这也恰是融360的机会.

中国已经存在的模式是,自建平台销售金融产品,比如东方财富网、数米网、好买网、铜板街等,走的是金融超市的套路.不同的是,叶大清们选择了搜索作为切入口.从创始团队的构成看,融360做搜索理所当然.叶大清过去工作过的AOL曾经拥有搜索平台;刘曹峰是酷讯、百度搜索出身,连天使投资人庄辰超做的也是垂直搜索生意.从商业逻辑上,叶大清认为,“搜索+ 推荐”是最佳选择.推荐是金融机构以产品为中心的方式去做推广,搜索是以用户为主导来驱动的,这是真正的由产品中心转向用户中心的纽带.更重要的是,搜索更加简洁与高效.

平台的角色定位减少了融360市场扩张的阻力.当许多创业公司号称要以互联网颠覆金融机构之时,融360却表示自己是银行的帮助者和协助者,减少自己对于客户的威胁感.他们选择从上海起步,与银行谈合作,主要因为上海的金融市场比较大,产品也比较多元化与丰富,半年后,直到2012年4月他们才开始进军北京市场.如今,有2000多家金融机构或者销售经理将自己的产品放到融360的平台来进行销售,其中除了工、农、中、建四大行外,还包括招商银行、宁波银行、平安银行以及一些外资行.

随着用户访问量的增加,金融机构的认可,融360很快找到了盈利模式:给银行带去线上有效用户收取50到100元;贷款交易完成可以再从中提成收取佣金;第三种是在线广告,收入权重不高.

当然确定这种商业模式也有尴尬:太穷了.创业之初,资金有限,办公场所有限,150平米的三室一厅里,大客厅是研发办公室,两个卧室分别是销售办公室和会议室,服务器只能架在厕所.为了防止漏水,所有水龙头都被封死.可他们三个都清楚,这是40岁之前最后的创业窗口,再不出来也就不会创业了.尤其是“高富帅”陆佳彦,他笑着说,其实金融业也是屌丝,只是互联网更屌丝一些.

对称

2 012年以来,想要分金融产业链这块蛋糕的互联网屌丝越来越多.叶大清相信,比屌丝更屌丝的日子会有尽头.“平台型公司可能头一年、两年、三年比较辛苦,但会有一个爆发点,获得爆发式增长”.

ubk用户银行:商业银行否认用户数据遭泄露

创业隧道期,资本给了他们信心.在2012年3月,融360网站正式上线当月,A轮融资就已经完毕.彼时,融360还没有什么访问量,更别说交易金额.融资总金额是700万美金,分别来自光速安振中国创投、凯鹏华盈(KPCB)和清科集团.

领投的光速创投负责人宓群,曾是Google大中华区的投资并购负责人.早在决心创业之前,熟知搜索的宓群就和他们有过交流,甚至还给他们推荐过贷款公司客户.投资人一方面认同的是互联网会给金融产业链上带来一些新的机会;另一方面他们看中团队三名创始人的互补性.

在投资人的鼓励下,融3 6 0一直朝着既定的方向前行.“我们在10月注册公司之后,这个方向没有动过了.”融360联合创始人刘曹峰说道.

在寻找与等待爆发点的过程中,叶大清们遇到许多未曾料到的问题.对于撮合平台而言,仅仅是金融产品上线,并不能真正实现高效匹配,叶大清强调产品数量不重要,更关键的是后续的服务是否能跟上,“如果金融机构服务不好,不愿意接人家电话,不愿意上门服务,甚至不做中小企业贷款,或者是形式上做一做,就没有必要上线;如果四大行的产品没有差异化,我们没必要都上,一两个就够了.”他们对上线的金融产品筛选谨慎.

现在,融360有两只手,左手做用户的决策引擎,右手做银行的产品营销渠道.“这是一个平台,你要有演员,也要有观众.我们的演员就是银行,观众是用户,但这不是一个网上的营业大厅,只有产品放到网上,没有服务,对用户是没有价值的,那是一个误导.”叶大清说.他们在创业过程中慢慢建立了自己的商业价值观坐标系,用户第一,客户第二.

如何促进金融机构错综复杂的金融产品,贴近用户需求和体验,是他们在创业初期遇到的最大挑战.早先搜索结果为零的情况屡屡发生,这对用户的体验是极大的损害.叶大清们思考,要解决匹配率低的问题,关键在于将原先的线下产品互联网化,变成在互联网上可以进行判断和选择的产品.

如何转化呢?一方面是,呈现给用户的产品,要让普通人看得懂,容易理解,越傻瓜式的越好,比如贷款多少,利息多少,管理费多少,都是给出最后的金额,而不需要用户再自己抓耳挠腮地找计算器.传统的银行思维是将所有的产品都放在页面上,但从互联网的用户体验角度来说,用户最希望看到什么,来到这里是为了什么,其它非主要的干扰的信息都应该去掉;另一方面更核心的是,将传统线下非标准化的金融产品尽可能标准化.这也是金融垂直搜索最大的难度所在,因为金融产品不是容易标准化的.比如说房贷,有的城市称为按揭贷款,有的城市是房屋抵押贷款;有的叫流水,也有叫论文范文流水,还有叫打卡工资.不同城市、不同银行的语言表述有很大差异.

融360的产品平台上已经有上万个产品,如果每一个产品都有自己的条件和资质要求,并且有自己的表述,根本无法实现有效的匹配.

对于传统金融机构来说,每个贷款机构每一个产品都有自己的一套分工和策略,定位在什么样的人群以及采用什么样的风控技术,拥有更多用户群体的同时,还要最大地降低目标群体的违约率.因此对于贷款人来说,除了纸面的要求外还有许多隐性要求.这些看不见的要求隐藏在各种术语背后.

从产品角度而言,比如中信银行一款叫信金宝的产品,四个不同用户申请,最终拿到的利息、额度都不一样.而非标产品越多,也带来了决策模型的复杂性.因此产品模型和数据的积累变得重要,先行优势也很重要.

为了解决这一困扰,在产品上线前融360的员工会与银行信贷经理反复沟通,对信息进行标准化的再加工.比如很多银行都说自己审批快,他们会进一步追问:速度快为什么、什么标准、对于哪些人快、到底有多快?然后他们会挑选快审批产品,再按15%的比例,打上审批快的标志.此外,每个信贷经理都可以在后台贡献一些数据,来促使产品标准化.

当用户与信贷经理需求匹配后,接下来的行为转到线下.为了进一步解决用户体验的问题,他们学习淘宝等电商网站,在用户申请一段时间后,会有*人员主动给用户发短信、打电话,要求用户给信贷经理打分评级,与传统银行只是被动接受用户的反馈形成对比.

他们似乎正在成为贷款掮客的取代者.在他们创业之前的调研中发现,在中小企业贷款的产业链中,有个重要的角色叫做贷款*,他们赚取的是用户和银行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钱.“积累了一年多下来,我们可以通过闭环系统知道用户的资质到银行能不能批下来,批下来的原因是什么,根据用户的条件哪些银行审批的可能性更高,再推荐给用户.这就极大消除了信息不对称.”叶大清说.

秘密

对于金融机构而言,风控和营销二者是一对矛盾体,简单说就是最有贷款意愿需求的人,很可能是没有偿还能力的人.叶大清认为,融360不能只做导流量的生意,太容易被复制,他们还通过推荐系统做初步的数据分析、风险的预先评估和筛选,“我们其实不光是营销,也是风险决策平台.”

为了让匹配的成功概率更高,他们在做用户资料调查时会问得非常精细,现在看到客户填写收入月入两千,他们会再继续追问,你家庭收入多少?“开始时问一个问题,有些客户不注意就随便回答,方向就跑偏了,现在我们会问几个问题去反复地多向地确认,这种细节我们可以做得非常精细”.

所谓匹配更多是要满足不同机构和用户之间双边需求.一些金融机构需要高端用户,低端用户对于他们是垃圾,但这些用户可能对于另一些金融机构来说又是金子.叶大清比喻融360在做挖矿冶炼的角色.“需要论文范文的就给论文范文,需要黄金的就给黄金,需要银的给银,需要稀土的给稀土,需要铁矿的给铁矿.”当然这些需要海量数据,为了丰富数据的多元化,他们除了拥有用户填写的数据外,也和一些地产*或者房产频道合作.

关于真实性的问题,他们也告诉用户,填假数据是没有用的,因为到了银行,还有信审部做最后的确认,“我们的确只做筛选,我们不去验证这个.我们跟金融机构说这是八成金的金子,最终由金融机构自己来验证.”叶大清说这么做主要考虑到成本与规模的问题.“最后把八成金提炼成黄金,还是要银行来做的.”

随着易融、易贷、贷得快一些类似商业模式的网站上线,甚至百度金融8月上线金融频道,核心竞争力成为融360不得不思考的问题.2012年的第三季度,融360开始建立巨大的数据仓库.“这是核心竞争力,练内功.”刘曹峰对本刊说.

数据仓库的意义在于,让用户更有效地选择到更适合自己的产品.用户在上万款产品里进行选择,如果选错了,损失会很大,因为贷款和商品不同,一般几十万元,即便差一个点也有几千元.为了最大化地降低错配几率,刘曹峰和他的团队必须收集更多的用户兴趣以及个人需求数据.

对于这类平台而言,这是一个正循环,来的用户越多数据积累得越多,推荐效果会越来越好,效果越好,更多人愿意来,平台的马太效应形成,构成竞争门槛.

现在,在融3 6 0上,客户可以申请三千元贷款,消费贷款一般在20万元左右,中小企业平均在60万元左右,目前最高获批的有1700万元的房贷,是上海一座3000多万元别墅.9月的数据显示,当月在融360平台上申请的金额达一百多亿元,页面PV是3000万.

在这些数字基础上,他们开始尝试做开放平台.只要金融机构符合条件,可以自己进驻,融360团队只负责筛选和审批.“开放平台之后,产品数量从6000多一下子增加到13000多个”.叶大清说.

2011年夏天,庄辰超的三个朋友在酒桌上感慨互联网的巨大能量,但他们从未想过,行业的爆发成长期会如此快的到来.而他们分享到的不过是巨大红利的冰山一角.

伏昕 fuxin@iceo.com.cn

总结:本论文主要论述了用户银行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ubk用户银行引用文献:

[1] 银行和银行信贷论文范本 银行和银行信贷相关参考文献格式范文2万字
[2] 银行和银行理财论文如何怎么撰写 银行和银行理财类在职开题报告范文2000字
[3] 商业银行和银行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商业银行和银行类参考文献格式范文2000字
《新金融掮客》word下载【免费】
ubk用户银行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