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大全 > 文章内容

优秀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主题:小学生舞蹈教学视频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4-15

简介:适合不知如何写学生教学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学生教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学生教学论文范文

附件二:全国优秀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推荐表

   单位名称: 福建师范大学 填表日期:2017年12 月 08 日

   论文题目 熵理论在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姓名 论文答辩日期 学科专业方向 陈黎芬 2017.11.02 学科教学(化学) 作者现工作单位,邮编

   及论文范文,手机和邮箱 福州第十中学,350011,

   13799966620,clf321328@163. 攻硕期间及获得硕士学位后一年内获得与硕士学位论文有关的成果 发表学术论文

   (题目,刊名,时间,社会影响) 《注重课堂有效管理 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03 《开放性特征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海峡科学,2017.11 《非平衡特征在初中化学有效教学中的应用》,中国校外教育,2017.08 论文所产生的实际影响(对作者工作及所在单位工作) 本人深入学习熵理论及有效教学论,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相关知识,研究熵理论和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用指导初中化学具体熵增加原理,熵的统计意义,信息熵把握初中化学教学系统的开放性特征,非平衡特征,自组织现象进行教学,提升学生的化学科素养,提高教学效果

   获奖项目(名称,等级及时间) 《熵理论在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获2017年福建师范大学优秀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评选一等奖

  

   中文论文摘 要(论文选题的意义,论文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主要研究成果,主要参考文献)

   将熵理论应用于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之中,有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因为耗散结构理论自诞生后,在物理,生物等所有其他自然科学乃至哲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各门人文科学领域都产生了极大的反响.耗散结构不仅存在于化学领域,而且也普遍存在于整个自然界乃至人类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因此,在化学学科中诞生的耗散结构理论迅速成为横跨整个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理论工具,由热力学理论成为普适性理论,它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哲学意义.进一步挖掘理论的深刻内涵,使它涵盖学科教学的领域,无疑是对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如果该课题的研究能让广大化学教师所认可,并形成比较完整的有效课堂教学行为模式,势必将为构建新型化学课堂,提高化学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实证的参考依据熵理论应用于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中学教学应用熵理论指导初中化学有效教学在教育经验基础上进行课堂教学行为的建构,引导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实践中制定教育教学行为的方案和策略.熵增加原理,熵的统计意义,信息熵等是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研究的熵理论基础把握初中化学教学系统的开放性特征,非平衡特征,自组织现象进行初中化学有效教学,有助于教学,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从而提升学生的化学科素养,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促进初中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推进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专家推荐理由

  

   . 研究的最大特点和创新之处在于把自然科学的"熵理论"运用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样的研究颇具新意和启发性,从熵理论的新视角看化学课程教学,对新课程的化学教学研究(包括通识的教学研究)具有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专家签字:

   单位推荐意见 所在学院意见:

   负责人签章 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校学位评定委员

   会分会主席(签章):

   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说明:学科专业方向包括教育管理,教育技术,小学教育和学科教学,其中学科教学要说明具体方向,如学科教学(数学).本表可复印,附页.

   学校编号_______________ 图书分类号______________

   学 号 密 级______________

  

   福 建 师 范 大 学

   教 育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熵理论在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Applications of Entropy Theory in the Research of Effective Classroom Teaching for Junior Middle School Chemistry

   陈黎芬

   学科专业方向: 学科教学.化学

   指 导 教 师 : 胡志刚

   申请学位级别: 教育硕士

   论文提交日期:2017年8月28日

   论 文 评阅人:

   论文答辩日期:2017年10月 日

   答辩委员会主席:

   学位授予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授予日期: 年 月 日

   2017年8月

   中文摘 要

   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中熵理论的应用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一方面,对熵理论在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应用研究是对有效教学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另一方面应用熵理论指导初中化学教学实践,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把握初中化学教学系统的开放性特征,非平衡特征,"自组织"现象进行初中化学有效教学,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改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真正意义上实施有效教学,从而提升学生的化学科素养,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促进初中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推进素质教育.此研究在深入学习了熵理论及有效教学论,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初中化学有效教学的熵理论基础,提出了如何应用熵理论进行初中化学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熵理论,初中化学,有效教学

   Abstract

   There are much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the research of applying the entropy theory to effective classroom teaching for junior middle school chemistry. By doing these, the theory of effective classroom teaching would be afforced and fully developed. Furthermore, using entropy theory to direct the practice of chemistry teach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the opening and non-balanceable characteristics as well as the "self-organized phenomenon" of the chemistry teaching system would be adequately grasped in the effective teaching process, which helps us to further improve our teaching approaches, optimize our teaching means and carry a genuine effective teaching into execution. It thus will be helpful to promote the students' attainment in Chemistry, exert the students' potential adequately, hasten the implementation of new curriculum f论文范文oringly and improve the petence-based education. Using the entropy theory, some new methods for the effective classroom teaching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chemistry are proposed in this thesis, which are based on my earnest learning and analysis of some related disciplines such as the entropy theory, effective teaching theory, pedagogics and educative psychics.

   Keywords:Entropy theory, Junior middle school chemistry, Effective teaching

   中文文摘

   熵的概念最初是由R.J.克劳修斯在19世纪中叶建立的,他提出了热力学第二定律,据此定义了熵这一热力学函数,并用符号"S"表示.1870年,玻耳兹曼给出了熵的统计解释,并确立了公式S等于klnW.对熵原理的深入研究和拓展,出现了四项重论文范文果.一是"负熵"概念.奥地利着名理论物理学家,量子波动力学创始人薛定谔提出"负熵"概念,认为"负熵"是有序的一个量度."负熵"增加意味着事物向着有序方向发展."负熵"理论的建立,把克劳修斯熵理论从窒息状态中解救出来,它是熵理论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二是"信息熵"概念.1948年,信息论的创始人申农(CE.Shannon)把波尔兹曼定义的熵引入到信息论中,提出"信息熵"概念.他把熵看作某一随机事件中不确定性的量度,指出信息量的增加就意味着信息熵的减少,信息量相当于负熵信息论最大信息熵原理,使人们开始把统计物理看成是信息论的特例使我们看到了熵概念和熵原理的重大意义.一个开放系统在到达远离平衡态的非线性区时,当系统的某个参数变化一旦达到一定临界值时,通过涨落,系统发生突变(即非平衡相变),由原来的无序混乱状态转变为一种时间,空间或功能有序的新状态.这种在远离平衡区形成的,新的宏观有序结构,需要不断与外界交换物质与能量才能维持,并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且不因外界微小扰动而消失,因此称之为耗散结构.自组织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末期开始建立并发展起来的一种系统理论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复杂自组织系统(生命系统,社会系统)的形成和发展机制问题,即在一定条件下,系统是如何自动地由无序走向有序,由低级有序走向高级有序的.教师行为呈现方式的有效性教师行为熵增加意味着有效能量的减少,一定的能量被转化成了不能再做功的无效能量.无效或低效课堂教学行为的增加引起课堂有效教学行为的耗散熵最大就是事物状态的丰富程度自动达到最大值.而事物总是在约束下争取(或呈现)最大的自由权.只有师生的行为自由与思维自由达到有机统一的课堂才是高效和有序的课堂.相反,则是低效和无序的.知识是一种信息,当教师将知识授给学生,或学生自主获得信息时就获得了负熵.这些负熵的输入使学习者认知结构的熵减少,从而使负熵增加.最大程度地产生信息负熵流,减少化学教学系统熵的增加.

   化学实验设计及组织课堂组织和学生参与课堂论文范文氛围创建教师行为呈现方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化学实验教学行为,化学演示行为,多样化教学行为的有效性课堂教学行为对教师的热爱,对学习的情感,对自己的信心全方位地开放教师和学生的思维系统,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与外界环境不断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提高系统有序度实现化学新课程的有效教学.设法构建思维的非稳态,通过揭示事物的矛盾以引起学生内心的冲突,动摇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从而唤起思维,激发其内驱力,促成新稳态,实现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创设积极论文范文教学氛围创设积极论文范文教学氛围,影响化学课堂纪律的因素关注学生情感需求,与学生分享情感体验,与学生一起创设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关注学生独有的文化,重视情景因素,努力实现课堂管理的人本化.树立正确的教师课堂行为理念,吸引学生参与课堂管理构建生动活泼的课堂环境.学生积极主动的(而非被动的),实质的(而非形式的),全员的,全程的(而非少数的,局部的)参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促进学生"自组织"能力的形成坚持依据课程标准,灵活使用教材的原则,对教材进行二次资源开发和利用寻合适的自主探究素对图片的利用与开发对实验的探究与改进人文科学和情感态度的开发与培养提高科学探究的兴趣升华对学习的本质,科学过程的本质及其价值的认识把握动态生成的课堂资源,因势利导,组织就生成的新问题自主探究性活动自主探究拓展收到意想不到的课堂教学效果. 目 录

   中文摘 要 I

   Abstract II

   中文文摘 III

   引 言 1

   一,问题的提出 1

   二,国内外对化学课堂有效教学行为的现状分析 2

   三,熵理论应用于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意义 3

   第一章 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和有效教学行为分析 5

   1.1 什么是有效教学 5

   1.2 什么是教师课堂有效教学行为 5

   1.3 正确认识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行为 6

   第二章 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研究的熵理论基础 12.1 从熵增加原理看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12.2 从熵的统计意义看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12.3 从信息熵角度看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1第三章 应用熵理论进行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 15

   3.1 把握初中化学教学系统的开放性特征进行有效教学 1

   3.1.1 教师思想的开放性 13.1.2 学生获得信息渠道的开放性 1

   3.1.3 问题设置的开放性 13.1.4教学方法的开放性 13.1.5 学习活动设计的开放性 13.1.6 学生学习结果评价的开放性 13.2 把握初中化学教学系统的非平衡特征进行有效教学 3.2.1 在新课引入点构建学生思维的非稳态 3.2.2 在教学重难点构建学生思维的非稳态 3.2.3 在课的结束点构建学生思维的非稳态 3.3 把握初中化学教学系统的"自组织"现象进行有效教学

   3.3.1 创设积极论文范文教学氛围,激发学生"自组织"意识 23.3.2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促进学生"自组织"能力的形成 23.4 开放性特征,非平衡特征和"自组织"现象的联系 26

   第四章 熵理论在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前景展望 2

   结 论 2

   参考文献

   附 录 3附录1 3附录2 3

   附录3 3福建师范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3

   致 谢 3

   引 言

   一,问题的提出自2005年福州市中考采用语,数,外分+物理,化学,政治等级评价改革之后,出现了化学学科地位被削弱,边缘化的急功近利倾向.初中化学学习要求中考化学考试要求;初中化学教学过分强调探究学习和过程方法教育,忽视接受学习和描述性,结论性,规律性知识的理解记忆,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知识学得不扎实;学生,家长,学校领导重视三个工具学科忽视理化学习这倾向已经给初中化学教学以及学生的可持续学习,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不少高中教师反映升入高中学习的使用课改实验教科书的初中毕业生所把握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高中化学课程学习所需要具备的知识要求差距较大,高中化学教学十分困难.高一化学内容多,理解困难,习题难做,学习降低这问题已经引起教师学生家长的关注.在此大背景下,寻求教学效率,重视和加强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有极其鲜明的现实针对性.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确立了中学化学课程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提出了课程实施的一系列建议,描绘了化学新课程实施的蓝图,对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对于广大一线教师而言,课程实施的重点在课堂,再好的课堂设计都必须通过课堂教学得以实现.教学行为教师外化形式是众所周知,学生的成绩和情感结果是课堂教学的标准之一.课堂教学行为和学习成果之间存在的关系表明,更好的教学行为与更大的成绩密切相关.教师在课堂上较差的教学行为与学生较差的情感相联系,与学生违纪行为相联系. 但在化学课堂教学实践中,课堂教学行为问题随处可见.在同样一个班级里,学生在各个方面的基础条件相差甚微,学生发展的结果却大相径庭.在解释这种状况时,人们常常习惯于将问题归为因为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和学生的知识背景,家庭状况或性格特征,却忽略了由于教师在课堂上的行为和态度对学生的聪明才知的扼杀.课堂教学行为上的问题已经成为多数学生发展的障碍.一些教师拙劣的课堂教学行为非但不能为学生的人生奠定基础,反而使他们在课堂上体验到失败,导致其人生理想的幻灭.课堂行为的方式和策略,是课堂能否充满活力的决定性因素,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应用熵理论熵增加理论,耗散结构理论和自组织理论探讨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建立一个协调,成功,高效的课堂教学系统.通过有效教学的研究,教师明确其行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以及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从而促进教师观念的转化,为创造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有序的新型课堂,造就学生的完满人生奠定坚实基础.因此,熵理论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应用研究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

   二,国内外对化学课堂有效教学行为的现状分析

   有效教学(effective tcaching)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是教学是科学还是艺术之争的直接产物,受到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强调教学效能核定,否定教学是教师一种个性化的,没有公共的方法的行为,一种凭良心行事的约定俗成的行为.美国教授加里?鲍里奇基于25年的课堂教学研究着成《有效教学方法》,采用谈心式的方法描述一些有效的教学实例,融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理于教学实践,为世界范围内教学实践的有效改进,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解释和指导.行为研究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将行为研究引入研究教学研究领域,在国外不过二三十年.20世纪70年代中期,Stenhouse(1975)和Elliot(1976)在他们的研究中明确指出:行为研究是对教学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行为研究主要是要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Stenhouse认为,通过不断的研究和积累,通过综合性的分析,行为研究的理论是可以推广的.20世纪90年代以后,行为研究逐渐被介绍到我国,大家对行为研究的一个共识:行为研究是教学实践中一种系统的反思性探究,它与教学活动密切联系,因而对改进教学活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国内对课堂有效教学行为研究主要:内蒙古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和山东交通学院的两位教师对鲁西北地区高中化学教师有效教学行为进行调查和分析,揭示了高中化学教师不同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差异,化学教师教学行为之不同形式的有效性差异,提出提高高中化学教师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湖州师范学院罗雅萍成功的课堂教学来自于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教学行为教学行为是在教师自我监控下的一种有选择的技术是教师素质的外化形式学生通过教师的教学行为来理解教师的要求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一个教师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决定于其教学行为是否合理有效因此增强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陈晓端新课程标准指导下有效教学行为的基本特征化学教学行为是化学教学论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应是 2 1世纪化学教师工作的主旋律—情景与原理》等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和教育部教师继续教育专业教材.傅教授认为教学行为是教师在课堂上用以维持学生合宜行为的措施它包括教师试图鼓励学生对课堂任务进行合作和参与而采取的一系列行为和活动的组织技术.三,熵理论应用于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意义

   将熵理论应用于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之中,有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因为耗散结构理论自诞生后,在物理,生物等所有其他自然科学乃至哲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各门人文科学领域都产生了极大的反响.耗散结构不仅存在于化学领域,而且也普遍存在于整个自然界乃至人类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因此,在化学学科中诞生的耗散结构理论迅速成为横跨整个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理论工具,由热力学理论成为普适性理论,它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哲学意义.目前在学科教学中研究下:(1)福建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研究发展教熵教熵教熵教熵化学课堂教学由无序有序(2)福建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胡志刚教授指导的2007—2017年本科生课外科技计划项目《从熵理论的视角看化学课程改革》,指出化学教学改革表现出开放系统,非线性非平衡态,涨落,突变特征(3)无锡市积余实验学校嵘老师依托耗散结构理论,分析,探讨了初中化学学习过程中,将表面上杂乱无序的大量化学基础知识,逐渐变成有序的知识结构的过程.熵理论应用于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目的在于:从熵增加原理,耗散结构理论和自组织理论透析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行为,帮助中学化学教师通过建构一个课堂中的新我,实现教育理论对课程改革的支持和支援功能.呼唤教师参与意识,以便在教育经验基础上进行课堂教学行为的建构,使自己的教学行为得到思想的整理和提升,引导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实践中制定教育教学行为的方案和策略.虽然我们所做的研究仅仅是理论体系的冰山一角,但是进一步挖掘理论的深刻内涵,使它涵盖学科教学的领域,无疑是对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如果该课题的研究能让广大化学教师所认可,并形成比较完整的有效课堂教学行为模式,势必将为构建新型化学课堂,提高化学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实证的参考依据.

   当然,从研究者本身而言,一方面涉及到教育学,心理学,哲学,统计学,热力学等知识.另一方面,还涉及到化学学科教学问题,当然也要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因此,这将促使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去学习,去运用这些理论,有利于提升研究者的理论素养.

   第一章 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和有效教学行为分析

   20世纪60年代以前,"有效教学"这一概念并没有引起明确的关注,但并不意味人们不看重学校教学的效率.自从教育产生以来,如何有效地教?怎样做一个成功的老师?什么是一堂好课?教师如何教得轻松而学生可以学有所成?历来是教学实践的基本追求.在以大机器生产为标志的工业社会,"效率"意识尤其得到强化,与之相应的教学活动也随之更加重视"效率".现代教学论可以说就是以追求效率为核心的"有效教学论","有效教学"是20世纪极具代表性的一种教学理论,甚至可以称为一种教学思想.

   什么是"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它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有效果.有效果是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逾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二)有效率.教学活动是一种精神性生产活动,教学效率可表达为:教学效率等于教学产出(效果)/教学投入等于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三)有效益.有效益是指教学收益,它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是教学活动的价值实现.课堂有效教学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每个学生在情感,行为,认知三个方面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基本达到三维学习目标,有收获,发展与提高.通俗地说,也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从不懂到懂,从懂的少到懂的多,从不喜欢到喜欢这门课程,学业上有收获,有进步,这样的课堂教学就是有效的.就初中化学新课程而言,其有效性更强调化学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从这个角度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化学实验设计及组织的有效性,课堂组织和学生参与的有效性,课堂论文范文氛围创建的有效性,课堂引导,提问的有效性,课堂语言和教师行为呈现方式的有效性,教学时间安排的有效性和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当然也包括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而最核心的就是教师行为呈现方式的有效性.

   有效教学行为是能够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并有利于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教学行为,它是教师有效教学理念的外化体现.具体到每一堂课,有效教学行为是指能促成课堂教学目标完成的教学行为.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课程标准进行了重新定位,要求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教学方式,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个性化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将学生之间孤立,竞争的氛围转变为合作的氛围,教学从片面培养应试能力向促进论文范文体发展转变.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其指导下的有效教学行为也应表现出与之相应的新特征.(一)开放性特征:有效教学行为是灵活的,富于弹性的,既教师根据教学情境灵活多变地选择和组合教学行为.(二)个体适应性特征:一是教学行为多样化,为不同需要的学习者提供适合的学习条件,减少边缘学习者出现.二是适应儿童之间的差异,使教师的工作更富有创造性,使学生能在与他人的比较与评价中获得自我概念.三是利用信息技术作为个性化教学的物质支持.(三)反思性特征:教师的自我反思意味着教师对自身教学行为的选择和使用有明确的目的意识性,习惯于将教学和研究统一,设计出适切性更强的课程,满足学生的需要,也符合自身的特点.并以经验感悟的方式,实现从经验到实践智慧的升华.(四)解放性特征:以协商和对话作为解决冲突的基本机制,赋予学生参与教学的权力,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力,接纳学生参与教学决策过程.有效教学行为对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行为的研究,教师和学生之间对化学课堂教学行为的认同是否存在差异,不同教学效果的教师之间的教学行为的差异如何我们还不甚了解.为此,我对福州市部分初中化学教师(市属学校25人,区属学校15人,化学教研员3人)做了问卷调查同时本人所在学校的10个初三毕业班学生(共495人)和帮扶的福州中学的两个初三毕业班学生(共98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及分析如下:

   (一)教师问卷调查结果(以下数据为各选项选择的人数及相应比率):

   1.您所任教的班级化学成绩属于哪种程度?

   选项 A 优秀 B 良好 C 中等 D 差

   人数 6 16 13 8

   比率 14% 37.2% 30.2% 18.6%

   2.您在面对学生的问题行为,采取何种方式去应付?

   选项 A 视而不见,默默忍受 B 提问该生 C 立即停课批评,强行制止 D 眼神,讲课音量,靠近等暗示 E课后批评 F 其他

   人数 1 4 6 21 9 2

   比率 2.3% 9.3% 14% 48.8% 20.9% 4.7%

   3.您认为学生的化学成绩与学生是否被同学和老师所接纳和尊重有影响吗?

   选项 A 有 B 没有

   人数 36 7

   比率 83.7% 16.3%

   4.您的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即课堂交流讨论,学生练习等活动)频率如何?

   选项 A 从来没有 B 偶尔 C 经常

   人数 3 16 24

   比率 7% 37.2% 55.8%

   5.您认为师生之间的互动(即课堂交流讨论,学生练习等活动)频率对学生的的学习效果有影响吗?

   选项 A 有 B 没有

   人数 35 8

   比率 81.4% 18.6%

   6.组织课堂交流讨论活动前,您让学生明确活动的目的和要解决的问题了吗?

   选项 A 从来没有 B 偶尔 C 经常

   人数 0 23 20

   比率 0 53.5% 46.5%

   7.您是否要求学生在分组实验课时做到"课前预习,课内动手,课后总结"?

   选项 A 从来没有 B 偶尔 C 经常

   人数 2 26 15

   比率 4.7% 60.5% 34.8%

   8.您认为您的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基础相适应吗?

   选项 A 适应 B 一般 C 不适应

   人数 21 18 4

   比率 48.9% 41.9% 9.2%

   9.您觉得班级课前准备的纪律对化学课堂教学效果有直接影响吗?

   选项 A 有 B 没有

   人数 24 19

   比率 55.8% 44.2%

   10.您要求学生如何做课堂笔记的?

   选项 A照抄老师板书 B 有选择的认真记录

   C 偶尔记一记 D 不要记笔记

   人数 4 20 16 3

   比率 9.3% 46.5% 37.2% 7%

   (二)学生问卷调查结果(以下数据为各选项选择的人数及相应比率):

   你认为你的化学成绩属于哪种程度?

   选项 A 优秀 B 良好 C 中等 D 差

   人数 54 138 229 172

   比率 9.1% 23.2% 38.7% 29.1%

   你希望老师在面对学生的问题行为,采取何种方式去应付?

   选项 A 视而不见,默默忍受 B 提问该生 C 立即停课批评,强行制止 D 眼神,讲课音量,靠近等暗示 E课后批评 F 其他

   人数 16 78 30 309 105 55

   比率 2.7% 13.1% 5% 52.2% 17.7% 9.3%

   3.你认为在化学课上是否被同学和老师所接纳和尊重对你的化学成绩有影响吗?

   选项 A 有 B 没有

   人数 402 191

   比率 67.9% 32%

   4.化学课上,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频率如何?

   选项 A 从来没有 B 偶尔 C 经常

   人数 49 356 189

   比率 8.3% 60% 31.8%

   5.你认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频率对你的化学课学习效果有影响吗?

   选项 A 有 B 没有

   人数 477 116

   比率 80.4% 19.6%

   6.组织课堂交流讨论活动前,你明确活动的目的和要解决的问题?

   选项 A 从来没有 B 偶尔 C 经常

   人数 75 345 173

   比率 12.7% 58.1% 29.2%

   7.你是否在分组实验课时做到"课前预习,课内动手,课后总结"?

   选项 A 从来没有 B 偶尔 C 经常

   人数 134 359 100

   比率 22.6% 60.5% 16.9%

   8.你认为教师的教学要求和你的基础相适应吗?

   选项 A 适应 B 一般 C 不适应

   人数 234 305 54

   比率 39.5% 51.5% 9%

   9.你认为你在化学学习过程中,时间,精力的投入和取得的成绩之间有何关系?

   选项 A 时间,精力的投入多,取得的成绩好 B 时间,精力的投入不多,取得的成绩好 C 时间,精力的投入多,取得的成绩不好

   D 时间,精力的投入不多,取得的成绩不好

   人数 211 142 54 186

   比率 35.6% 24% 9.1% 31.4%

   10.一年的化学学习你知道初中化学学科的重点知识吗?

   选项 A 知道 B 大部分知道 C 不知道

   人数 135 375 83

   比率 22.8% 63.3% 13.9%

   11.你觉得班级课前准备的纪律对化学成绩有直接影响吗?

   选项 A 有 B 没有

   人数 397 196

   比率 66.9% 33.1%

   12. 你是如何做课堂笔记的?

   选项 A照抄老师板书 B 有选择的认真记录 C 偶尔记一记 D 不要记笔记

   人数 156 266 125 46

   比率 26.4% 44.8% 21% 7.8%

   不同教学效果的教师之间的教学行为的差异(学生评价一栏中,"1"代表学生在该选项选择的人数比率,"2" 代表学生在该选项选择的人数比率)教师之间的教学行为的差异 化学教师教学行为的不同形式 从未(%) 有时(%) 经常(%) 总是(%) 1 2 1 2 1 2 1 2 讲授条理性 将新授化学内容与学生已学知识联系起来 0 0 19.6 30.6 40.4 40.8 4028.6 将讲授的化学内容组织便于学生理解整体 22 22.4 46.7 59.2 27.9 9.2 23.2 9.2 条理清楚,有逻辑性地讲授 18 8.2 9.9 31.6 47.7 40.8 40.4 19.4 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地讲授化学内容 3 10.2 111 33.7 46.1 35.7 39.8 20.4 讲授清晰性 正确运用化学用语,表达化学概念 0 0 1.8 8.1 68.3 46.9 66.1 44.9 清楚地表达关键字句,不使学生混淆 0 0 2.6 21.4 39.4- 42.9 58 35.7 运用范例,使学生掌握复杂内容 0.2 3.1 16.6 52 21.2 36.7 62 8.2 准确深刻地用化学用语表达物质组成 3.8 14.3 32.7 43.9 47.1 28.6 16.4 14.3 为理解而讲授 教学生理解 0 0 0.4 23.5 43.4 60.2 56.2 16.3 教给学生学习策略 1 7.1 58.6 36.7 43.4 53.1 49.7 3.1 启发性鼓励学生思考和参与化学问题 3.6 23.5 39 34.7 29.7 36.7 27.7 5.1 教学生运用知识,有技能 2 5.1 31.9 39.8 28.9 48 37.2 7.1 任务 导向 围绕教学目标,不偏离教学任务 0.8 9.2 14.5 16.3 48.9 52 35.8 22.5 用高质量吸引学生专心学习 1 10.2 14.7 17.3 49.3 55 35 18.4 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 1.4 11.2 15.4 19.4 48.1 53.1 35.2 17.3 制止不当行为 0.6 13.3 52.3 66.3 21 8.2 26.1 13.3 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 留的作业有趣,值得做 44 54.1 27.3 28.6 25.1 14.3 3.6 3.1 组织的课堂交流和活动围绕化学教学任务,避免课堂管理对教学的影响 9.2 17.3 43.4 36.7 31.7 29.6 16.2 16.3 肯定学生的成就 6.1 6.1 29.5 49 30.7 38.8 33.7 6.1 充分利用课堂资源,使其略高于学生的理解 48.1 43.9 43 52.1 7 2 2 2 多样化教学 运用挑战性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开始新课 9.7 22.4 68.1 65.3 17.6 9.2 4.6 3.1 把学生的想法纳入教学的某方面 7.5 8.2 31.5 66.3 29.5 10.2 31.1 15.3 讲授,提问,讨论能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方法多样,学生不会感到枯燥 18.6 36.7 33.7 28.6 38.3 28.6 8.9 6.1 运用模型,计算机形象讲解抽象知识 0 83.7 49.5 13.3 22.2 0 28.3 0 化学演示行为 演示安全可靠,保证成功 0 24.5 28.7 59.2 34.5 16.3 36.8 0 对现象不明显的实验,不只让学生记住结论 3.6 23.5 28.7 39.8 31.9 28.6 35.8 8.2 演示实验和展示时指引思维和讲解相结合 3 11.2 12.5 33.6 44.2 48 40.2 7.1 使用计算机与演示内容结合起来 0 100 45.3 0 36.2 0 18.6 0 化学实验教学行为 选取生活中的物质和现象为实验内容 0 8.2 13.1 46.9 47.9 44.9 39 0 设计有趣实验,使学生充满兴趣 0 0 17.6 64.3 43.6 30.6 38.8 5.1 指导学生改造简易仪器,体验化学乐趣 37.4 62.2 58 29.6 2.6 8.2 2 0 探究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合理分配 2 15.3 46.9 66.3 31.9 11.2 19.2 7.1 结论和分析:?

   1教师和学生对化学课堂有效教学行为的认同上存在异同点.教师和学生相对一致认为在初中化学课堂上,面对学生的问题行为,采取眼神,讲课音量,靠近等暗示方式去制止不当行为更为有效;被同学和老师所接纳和尊重,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频率高以及明确课堂交流讨论和实验等活动的目的和要解决的问题和课堂有效教学呈正相关.但在一些认识上存在差异,表现在:(1)认为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基础相适应的教师比率高出学生的比率.(2)课前准备的纪律对化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的关注程度上,教师明显不及学生.(3)由于初三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特点,在课堂笔记的有效记录和有效使用上和教师的理性要求还存在差距,需要教师给予积极引导.(4)选择时间,精力的投入多,取得的成绩好的学生比例和选择时间,精力的投入不多,取得的成绩不好的学生比例均大大超过其他两个选项,说明学习效益低和学习兴趣不高的学生比例较大.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该从关注学生是否对化学学习更有兴趣和是否更懂得学习入手.

   2

   组别 成对差分 t df Sig.(双侧) 差分的 95% 置信区间 均值 标准差 均值的标准误 下限 上限 从未(1-2) -13.8906 21.9262 3.8760 -21.7959 -5.9854 -3.584 31 .001 有时(1-2) -8.4219 20.6343 3.6477 -15.8613 -.9824 -2.309 31 .028 经常(1-2) 5.1871 13.2660 2.3826 .3211 10.0531 2.177 30 .037 总是(1-2) 20.1344 14.2791 2.5242 14.9862 25.2825 7.976 31 .000 (一栏中,"1"代表学生在该选项选择的人数比率,"2" 代表学生在该选项选择的人数比率)

   两所初中学校化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从近几年对中考学科教育教学质量的综合评价结果看,这两所学校化学学科教育教学质量分别名列区第一和最后一名.问卷调查结果不难发现:薄弱校化学教师在讲授的清晰性,条理性方面与其他学校教师差异不大.但在化学实验教学行为,化学演示行为,多样化教学行为的有效性等方面急待有效提高.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提出: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亲手经历和体验,强调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可以说新课程理念在化学教学中的有效落实,都离不开化学实验教学行为,化学演示行为.当然由于化学化学实验教学行为,化学演示行为不足而导致多样化教学行为不尽如意,实属必然.化学教师不能充分挖掘化学学科的独特魅力,以至于教学方法有时使学生感到单一,枯燥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要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一方面必须改变以往轻化学实验教学,改变化学教学方法单一,以学生接受陈述性知识和进行题海战术为主要教学目的的状况;另一方面要正视学生渴望多样化,探究性,贴近生活的实验的需求同目前薄弱校教师这方面能力欠缺之间的矛盾,更新教学观念,建构更贴近生活,符合地域特点和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实验教学资源的开发,让化学课堂散发出独特的魅力.对于初中化学教师而言,大部分长年任教初三年级,可以说他们对于自己所教学科知识的重难点已把握得相当精确,对于教材的熟悉程度也与日俱增.但是,作为教师的职业素质如何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顺畅地传授给学生,是有待研究的课题.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初中化学教师不要只热衷于寻求所谓的中考内部信息,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研究如何把一节课上得比上一节课更好,让学生对教师的热爱,对学习的情感,对自己的信心通过教师恰当的,有效的课堂教学行为得以不断提升,这才是我们实施新课程的终极目标.

   第二章 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研究的熵理论基础

   在热力学系统中,有许多描述系统平衡态的状态函数.所谓状态函数就是指它们的数值由系统的状态唯一地确定,而与系统如何达到这个状态的过程无关.如:内能就是一个大家熟悉的状态函数,它用来描述系统内部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熵(Entropy)也是热力学中另一个具有重要地位的状态函数,它用来描述系统的有序程度.熵概念起源于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Clausius)1865年构造的热力学系统平衡态的一个状态函数dS等于dQ/T,表示可逆过程中物质吸收的热与温度之比值.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孤立系统内部总是从有序状态自发地变为无序状态,最后不可挽回地朝着最为混乱无序的状态趋近.即熵总是趋于增大的,这就是着名的熵增加定律.

   爱因斯坦说过:熵理论对于整个科学来说是第一法则.但熵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对于不从事科学研究的普通个体而言,熵似乎非常神秘.其实不然,熵增现象就在我们身边,而且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的.我们知道这个世界总是会有无数的新问题出现,总是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情,当你花费时间能量去解决后,又会有无数新的问题产生,无休无止,这是宇宙自然的必然现象,因为世界总是趋向于最大紊乱度,这就是熵增.每天人类燃烧汽油,煤炭,用以获得汽车的行驶,获得热水煮饭洗澡,这个过程中,资源被消耗了,最终能量弥散,变成了我们不需要的废气和残渣.屋子一段时间不打扫,就会变得混乱不堪,垃圾遍布,只有消耗我们的能量去收拾整理,才能重新归于有序.这些过程都是熵增加的过程,无一例外.在我们的宇宙中,熵增是不可逆的.因而,世界总是趋向于最大紊乱度.熵是不能再被转化做功的能量的总和的测定单位.虽然燃烧过程中能量并没有消失,但我们却再也不能把同一块煤重新烧一次来煮饭洗澡了.热力学第一定律告诉人们能量是守恒的,既不能创生也不会消亡,只能从能量的一种形式转化到另一种形.她告诉我们,科学不过是一种转换工具,是一种能量转化的机制和加速器.同时,热力学第二定律告诉我们,能量转换只能沿着一个方向进行,总是从高能量向低能量转换,从有序到无序,人类利用这个过程让能量做功,同时系统的熵增加.熵增加的过程,就意味着能量耗散了,从有用的能量转化向对人类无用的能量,这个过程就是损失了能在将来用于做某种功的一定能量,这就是所谓的熵.

   霍华德曾经在书中这些写:熵的增加就意味着有效能量的减少.每当自然界发生任何事情,一定的能量就被转化成了不能再做功的无效能量.熵是不可用能的量度,熵增加意味着系统的能量数量不变,但质量却越变越坏,转变成功的可能性越来越低,不可用程度越来越高.因此,熵增加意味着能量在质方面的耗散.宇宙的能量总和是个常数,总的熵是不断增加的.人不能创造能量,但能量能从一种状态转化成另一种状态.当能量从一个较高的集中程度转到一个较低的集中程度时,它就做了功.更重要的是每一次能量从一个水平转化到另一个水平,都意味着下一次能再做功的能量的减少,熵增加意味着有效能量的减少.每当自然界发生任何事情,一定的能量就被转化成了不能再做功的无效能量.如果不给予外界的干涉,系统的熵总是增加的,增加到最后,系统自动达到平衡态,也就是混沌无序的状态.

   初中化学课堂是一个与外界有信息交换的开放系统,它不是封闭和孤立的.如果不给予外界的干涉,化学课堂教学系统的熵也总是增加的.而熵增加意味着有效能量的减少,一定的能量被转化成了不能再做功的无效能量.我们研究初中化学教师的课堂有效教学行为,其目的是透析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性缺失的教学行为特征,避免无效或低效课堂教学行为的增加引起有效课堂教学行为的耗散.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平庸的没有课堂效益意识的化学教师一辈子将耗散多少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和精力,泯灭多少求知的论文范文!!

   熵作为一个热力学量,它的微观意义是什么呢?玻尔兹曼从分子运动论的角度考察了熵.在系统总能量,总分子数一定的情况下,他证明了表征系统宏观状态的熵与该宏观状态对应的微观态数W有如下关系:,这就是着名的玻尔兹曼公式.玻尔兹曼把熵与系统微观状态数联系起来,即系统的熵越大,其微观状态数越多,分子运动越混乱.熵的统计学意义:熵是系统微观状态数或热力学概率的量度,反映分子运动的混乱程度或微观态数的多少.即系统的最终状态是对应于热力学几率最大,也就是最混乱的那种状态,即平衡态.任何物质系统除了都受到或多或少的外部约束外,其内部总是具有一定的自由度,这种自由度导致系统内的各元素处于不同状态.而状态的多样性,状态的丰富程度(混乱程度,复杂程度)的定量计量标尺就是熵,熵最大就是事物状态的丰富程度自动达到最大值.而事物总是在约束下争取(或呈现)最大的自由权.

   熵的统计意义让我们对传统认可的有序课堂教学产生了质疑.安静,秩序井然有序的课堂就一定是高效的课堂吗?教师是主角,学生做配角,观众,表面上教学程序有条不紊,完美的体现教学设计,但是教学注重预设性发展,缺乏生成性,这样的课堂教学不是有效教学.教学管理上,求稳定而不求高效,不计教师学生的时间,精力的投入和产出,这样的课堂教学也不是有效教学.在任务导向方面,偏离教学中心,无法及时制止不当行为;在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中,无法把学生的想法看作生成的隐性教学资源纳入教学的某方面,组织的课堂交流和活动无法围绕化学教学任务,无法避免课堂管理对教学的影响,这样的课堂教学也不是有效教学.其实,课堂教学有序中包含无序,无序中也包含着有序,有序和无序是辨证统一的.但只有师生的行为自由与思维自由达到有机统一的课堂才是高效和有序的课堂.相反,则是低效和无序的.熵的统计意义揭示的有效教学行为特征和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的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是学生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基本前提的论断不谋而合.

   对于开放系统,熵增加原理并不成立.1969年比利时学者普利高津根据熵理论提出和创立了耗散结构的概念和理论.耗散结构理论认为一个远离非平衡状态的开放系统只要通过不断交换物质与能量在外界条件变化达到一定的阀值时系统可以产生突变从原来的混沌无序状态转变为更高级的有序状态这种在远离平衡情况下形成的新的有序结构依靠不断地耗散外界的物质和能量来维持即为耗散结构.普利高津在不违背熵定律的前提下将熵的变化分成两个部分在开放系统与外界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过程中由于熵增加原理系统内部不断增加的熵称为正熵.而另一部分通过耗散结构作用使系统的总熵减少的熵流称为负熵.

   1948年,信息论创始人申农(CE.Shannon)提出了信息熵的概念,指出信息量的增加就意味着信息熵的减少,信息量相当于负熵.知识是一种信息,当教师将知识授给学生,或学生自主获得信息时就获得了负熵.这些负熵的输入使学习者认知结构的熵减少,从而使负熵增加.由此可见,人的学习过程就是在外界信息作用下产生负熵流引起认知系统总熵值变小,从而产生更为有序的认知结构的过程.我们可以从熵平衡方程具体分析:dS等于deS+diS,diS指的是学习者由于遗忘导致认知结构退化而产生的内部熵增,deS是学习者吸收外界信息产生的负熵流.要使dS<0,则需要外界信息作用产生的负熵流不仅要抵消内部熵增,还要实现总熵值的减少.只有这样,认知结构才能向多元化,复杂化,有序化发展.

   化学教学信息的有效传输和有效反馈是实现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化学教学系统与其它任何系统一样,只有通过信息有效传输和信息有效反馈才能实现有效调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不仅要传输教学信息(知识,技能),而且要不失时机地进行调控,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保证教学信息有效传输和教学反馈功能的有效发挥,以引起学生情绪上的共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接受信息,从而实现对学习内容的主动建构.为此,化学教师要努力做到:1)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实际中拮取学生喜闻乐见的素材来创设学生学习情景进行教学,保证教学信息的清新,有趣,可信,使学生易于接受,理解新的教学信息.2)精心设计学生活动,归纳与小结,交流,讨论,实验活动,问题情景设置等环节,有效传输教学信息.3)在活动化,游戏化的宽松的氛围获取反馈信息,判断教师的教学内容是否适度,教学方法是否得当,要求是否合理.4)运用生动的确切的口头语言,合适的体态语言,板书,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计算机,使讲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与共鸣,提高信息传输效率.5)关注学生的反映和学习动态,注意保持与学生的情感,信息交流.保持一定节奏.教学节奏应与任务的难度或复杂程度相适应,与学生理解接受能力相适应,保证信息传输通道畅通.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保证课堂教学过程的信息流处于最隹传输状态,从而最大程度地产生信息负熵流,减少化学教学系统熵的增加.

   耗散结构理论可以概括为:一个开放系统在到达远离平衡态的非线性区时,当系统的某个参数变化一旦达到一定临界值时,通过涨落,系统发生突变(即非平衡相变),由原来的无序混乱状态转变为一种时间,空间或功能有序的新状态.这种在远离平衡区形成的,新的宏观有序结构,需要不断与外界交换物质与能量才能维持,并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且不因外界微小扰动而消失,因此称之为耗散结构耗散结构理论认为,提高系统有序度的关键是系统的开放.只有通过与外界环境不断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系统才能不断向前发展.把握初中化学教学系统的开放性特征,采取开放式教学方式,全方位地开放教师和学生的思维系统,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以实现化学新课程的有效教学.把握初中化学教学系统的开放性特征进行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其最关键的要素有六个. 提倡化学教师思想开放,要求教师树立平等,论文范文的教育思想,正确的人才观及新型的师生观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传道者,应该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指导者.要求教师充分利用各种方式获得更多的新信息,开自己的视野,大胆地探索教学方法,不断地更新教学手段形成个性化教学教师营造教学论文范文氛围的能力创设开放情境的能力课堂语言能力课堂设疑能力课堂随机应变能力 教师思想的开放性3.1.2 学生获得信息渠道的开放性

   耗散结构理论"教材中心,课文中心"的束缚,首先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获得信息.如在广东教育出版社化学第六章《珍惜和保护金属资源》这节内容中学生通过铁的生锈原理可以想到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防锈方法.其次可以引导学生在媒介中获取信息.如让学生通过各种媒介(如报纸,广播,电视,杂志,网络等),了解化学领域的最新进展,查找和所学化学知识有关的相关内容.如在《古生物的遗产-----化石燃料》这节内容中,笔者先请学生在媒介中分组查找煤,石油,天然气的形成,目前化石燃料的使用,储量和使用年限的计算,以节能减排为目标的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车用乙醇汽油和沼气池的使用等信息,然后再增加一些相关的图片,录象资料,动画,将其汇编成一个网页,最后由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再者可以引导学生在调查实践中获得信息.如在《饮用水》这节内容中,我们带领部分学生参观福州东区自来水厂,使学生对净水的方法,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有进一步的认识,并将该实践活动拍成录像,供全体同学上课观看,最后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简易净水器进行交流.方法上通过阅读,讲述,讨论,观察,实验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以及运用挂图,实物展示,影像等多媒体,让信息通过听,看,动手等多渠道输出给学生.另外还要保证信息源对学生的刺激足够强.这既要注意保证教学媒体有一定的直观性和可观性,也要注意有声有色,图文并茂的综合信息,同时或者交替地给学生感官以不同形式的反复多次的刺激,促使学生耳目并用,手脑并用,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落实起到积极作用.如在学习《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这节内容时,教师除了通过演示实验,学生探究实验等教学组织形式给学生提供直观的信息之外,还通过flash动画演示正确逃生方法,使学生不但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还接受防火安全教育,学会逃生和自救,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3.1.3 问题设置的开放性

   问题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学习过程实质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问题既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也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主线.因此,有价值的开放性的问题,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思考,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以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能力的目的,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开放性问题包括:问题的探索性.问题和结论间有多种思维途径或循序渐进的思维环节,或同一问题因思维途径不同而产生多种不同的结论.如要判断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的问题,可以通过与氧气反应,铁与铜的盐溶液反应,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等知识来解决.问题的宽广性.不仅仅指开放性问题所涉及的知识面的宽广,而且还涉及思维方法,方式的多样性.问题的多样性.指把同一知识点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式设计成问题-----即转换设问角度,如涉及溶质质量分数概念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可以设计成这样的问题:

   问题1:若有40g36.5%的浓盐酸完全反应,可制得氯气的质量是多少克?

   问题2:要制得7.1 g氯气,需要溶质质量分数36.5%的浓盐酸的质量是多少克?

   问题3:若有40g的浓盐酸完全反应,制得7.1 g氯气,则该浓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选择的教学方法,使之与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形成有机整体,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循序渐进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质量.讨论法的开放.开放的讨论法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自我提问,提出自己的问题供同学一起讨论.例如:一瓶氢氧化钠因密封不好而有可能变质,请回答:如何检验它已经明显变质?对于这个讨论题,层次较低的同学可以提出使用酸碱指示剂或稀盐酸的检验方法.层次较高的同学还会提出使用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溶液的检验方法,甚至还会进一步指出该方法可以除去氢氧化钠变质后生成的杂质---碳酸钠,引发全体学生对于除杂和鉴定这一初中学习的难点问题的深入思考.开放的讨论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能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使教与学在开放的环境中交互作用并进一步自主化,突破由教师垄断的封闭式教学方法.实验法的开放.化学家戴安邦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 化学实验教学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教师可以做这样的化学实验法的开放尝试:在进行学生实验前,除按课本准备好必需的药品仪器供学生实验外,还给学生准备一些与本实验相关的额外药品和仪器.学生在做完本实验后,可根据自己的理解需要对其进行适当的挑选和组合,继而做相同类型的实验.当然,也可以鼓励学生设计出与课本方案不同的实验方案,比较哪个方案更佳.比如在做学生实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可以增加长颈漏斗,酒精灯,普通漏斗,试管,圆底烧瓶,铁架台,水槽,锌,稀硫酸,碳酸钠,高锰酸钾,过氧化氢等额外药品和仪器,加深学生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和收集装置选择依据的理解,初步学会评价实验设计方案,收到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所谓学习活动的开放性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

总结:关于免费学生教学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学生教学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小学生舞蹈教学视频引用文献:

[1] 热门体育舞蹈教学论文选题 体育舞蹈教学论文题目哪个好
[2] 比较好写的舞蹈教学论文选题 舞蹈教学论文题目怎样定
[3] 小学生教育教学相关论文选题 小学生教育教学论文题目选什么比较好
《优秀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word下载【免费】
小学生舞蹈教学视频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