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大全 > 文章内容

窑洞一黄土高坡上的穴居风景

主题:黄土高原窑洞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1-28

简介:关于窑洞黄土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窑洞黄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窑洞黄土论文范文

黄土高原窑洞论文

目录

  1. 黄土高原窑洞:黄土窑洞的情书

分布在黄土高原的中国窑洞,就生命力而言,并不像国外那些开凿在瞎斯特地貌中的窑洞那样能屹立数百年,但作为一种古老而天然的生土建筑以及文化和生存意象的见证,它们记录的是中国北方民众最真实的生活.

文 陈旭

稿件提供 《中国国家地理》

摘编 路斐斐

行走在沟壑纵横、墚峁交织的黄土高原上,视野中常会出现与黄土浑然一色的窑洞,这种千百年延续下来的民居景观,是依托黄土高原生成的特殊建筑.

广袤的黄土高原,是中国的四大高原之一,它西倚青藏高原,东临华北平原,北接内蒙古高原,南连秦巴山地,地跨甘肃、陕西、山西、河南等省,海拔高度在1000米-2000米之间.黄土高原上除少数石质山地之外,表面都覆盖着一层黄土,薄者数米,厚者可达200米.就是这些由黄土层构筑的独特地理环境,成了窑洞天然的建造场.

窑洞是黄土高原的符号

《墨子·节用》中说:“古人因丘陵掘穴而处.”《新语》中还有“天下之民穴居野处,未有室屋,则与禽兽同域”的说法,这些都证明人类曾有过穴居历史.而从考古发现的50万-60万年前的三棱大尖状石器推断,古人可能从那时起就开始在黄土高原挖掘洞穴.他们在天然黄土断崖上凿洞而居的居住形式,直接影响了今天在黄土高原随处可见的形制相似的窑洞建筑群.据了解,直至今天,中国窑洞还是世界上现存最多的古代穴居形式,在中国西北部的黄土高原地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山西、河南和河北六大窑洞区内,现有约4000万人居住在各种类型的窑洞中,靠着古老的窑洞,适应着特殊气候和地理区域的环境.

黄土高原冬天十分寒冷,最低温度可达零下二三十摄氏度,地面植被稀疏,缺乏建筑用材和取暖用材.但是黄土高原的土层深厚,土壤结构紧密,直立性好,适于凿挖.先民们因地制宜,创制了这种居住方式.他们利用黄土层本身的保暖性能,安然度过一个个寒冷的冬天,也使窑洞成了黄土高原上最具代表性的民居.

那么,黄土高原为什么适合挖窑洞呢?地质专家的研究表明,这是黄土的特性和当地气候条件决定的.经历过不同的地质年代和气候条件,黄土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在早期干冷气候环境中,黄土高原上土质还较疏松,黄土中胶结物含量也非常少,不具备土壤结构,一旦遇水就会崩解湿陷.雨水汇集径流在疏松的黄土地上切割,形成深浅不一的切沟.到后来,气候变得温暖潮湿,大量生物开始在黄土高原生长繁殖,它们促进了黄土高原成壤,并使古壤的有机质与胶结物含量得到提高,从而使黄土具备了较强的抗侵蚀力,为古人在黄土层上挖凿窑洞创造了条件.

黄土的矿物成分以石英构成的粉砂为主,因而黄土层质地均匀,抗压与抵抗剪切破坏的强度都较高.在挖掘窑洞后,仍能保护土体自身的稳定.另外,黄土高原降雨偏少对挖凿窑洞也十分有利.黄土具有湿陷性,在干燥气候条件下形成的黄土,遇雨水浸湿后会产生较大沉陷.但黄土高原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气温变化剧烈.整个黄土高原年均气温是6℃-14℃,年均降水量只有200毫米-700毫米.整个黄土高原的降雨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河南西部、陕西关中和山西南部还是半湿润地区,到晋中、陕北、陇东等黄土高原中部地区,就成了半干旱区域,再向西北就成了完全的干旱区,非常适合建造窑洞.

黄土高原窑洞:黄土窑洞的情书

由于不同地区黄土带颗粒细度有差别,且形成于不同地质年代,所以黄土高原不同区域内黄土湿陷性的强弱也就不同.在黄河中下游的三门峡等地,黄土湿陷性较弱,就可以直接在地平面上挖一个大坑,然后从坑里接着掏挖窑洞出来,也就是所谓的地坑院,根本不用担心坍塌.

另外,黄土层的厚度对掏窑洞也有影响.在黄土高原不同区域,黄土堆积厚度的差别也很大,甘肃境内通常在200-300米之间,陕西北部主要在100-200米之间,山西、陕西关中、河南豫西地区一般在50-100米之间,其余地区在50米以下.在渭河最大的支流泾河流域(发源于宁夏六盘山东麓,在陕西高陵县陈家滩附近注入渭河),黄土层厚度达百米以上,土中不合沙石,十分黏牢,在此地构筑的窑洞相当坚固耐久.

因而在以黄土墚状丘陵沟壑区为主的陕北,众多的土峁和黄土墚之间产生了星罗棋布的窑洞,它们点缀在沟、墚、塬、峁之间,呈现出连绵不断的壮美气势.土窑洞代表的是一种穴居历史

人类的居住方式经历了穴居、巢居、半穴居、地面建筑等多种类型,随着又明的进程,居住条件越来越好,巢居、半穴居已被淘汰,钢筋混凝土建造的摩天大楼甚至完全代替了古代的土木、石头建筑.

在甘肃平凉、庆阳地区(陇东地区),窑洞正逐渐被人们废弃.但在陕西北面的黄土高原腹地,时光却似乎在倒流,大部分人依旧固守着原始的穴居方式,一孔孔窑洞,依旧展现着鲜活的穴居生活.

延安学者霍志宏介绍:在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中,风水观念通常影响村落的选址和布局,在黄土高原,传统的风水观念也十分明显.因为相比平原而言,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更易找到风水学中背山面水、负阴抱阳的理想山势. “窑洞上部拱圆、下方端直,契合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圆地方’的思想,又与周围环境浑然一体,所以可以称得上生态建筑的经典.”

在黄土高原,窑洞分为土窑洞、砖窑洞、石窑洞三种.土窑洞是依托黄土高原的天然地貌修造的,所以通常需要选择土质较好、干燥、向阳、避风的地带,削平崖面,剖开山体,深入两三米后,逐渐向四边扩展,最后凿成筒形,再用宽平的镢头刮平内外,并调和细泥抹光窑洞四壁,待窑洞自然风干后,安上门窗,一孔新土窑就算完工了.

窑洞内部,讲究丈二宽,三丈深,有的甚至深达六丈多,可做成一二室或三四室相通,每个居室内都会砌上火炕,内部以烧火土炕为主.灶台与土炕相连,烟道贯穿其中,具有保暖御寒功能.土炕上冬天铺羊毛毡,夏天铺凉席.居住在窑洞里的农家,招呼客人的方式是坐炕,热情的主人总是礼让客人“上炕坐”.坐炕须盘腿,如僧人打坐,一般人很难习惯,但住在窑洞里的人无论老少都能安之如磐.

比较富裕的人家,会在土窑的洞口用砖、石砌面,使土窑洞变得更加整齐美观,当地人称之为“接口窑洞”.土窑洞以一家一院修建,三五孔相连,相邻人家则筑土墙分界,但墙较矮,邻人可隔墙观望对语.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论文范文等革命家栖身窑洞长达13年,1940年10月,论文范文接见外地来延安的干部时说,我们不要自己看不起自己,不要看不起土窑洞,全国人民的希望都寄托在我们身上,寄托在延安的土窑洞里.

只不过在今天的黄土高原,土窑洞越来越少,砖石砌垒的砖窑洞和石窑洞,也就是“箍窑”正变得越来越常见.很多人把土窑洞改成了砖窑洞,有的甚至用砖头在窑洞上面搭建起了楼房.而原本潜藏在黄土之下、与大地融为一体的“窑脸”,也从简朴的草泥抹面变成了砖石砌筑以及木构架的檐廊木雕.

改造后的砖石窑讲究坚固美观

作为一种古老而天然的建筑,窑洞取之自然、融于自然,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环境观,同时也是最符合因地制宜、造价低廉等特质的生态建筑,但近年来人们为何会选择用砖石砌垒窑洞呢?我在采访时发现,主因还是土窑洞自身的缺陷.

受到黄土本身的特性限制,土窑洞只能单面开门窝,这样空气就缺少对流,通风状况很不好,遇到黄土地区的雨季,窑洞内容易变得潮湿,木家具要是长时间直接靠墙放置,木板很容易腐烂.同时,窑洞不能营造宽敞的大空间,虽然窑洞的深度可以做到很大,但宽度受土壤拱券跨度的局限,却不能做得很大.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刘加平为此做了大量调查,他们选择每年冬夏两季,24小时连续测试极端室外气候条件下窑内的声光热环境以及空气质量,结果表明,窑洞冬暖夏凉的状况令人满意,而窑内光环境、空气质量、通风状况较差.由于窑洞单面采光,且进深大,使窑内尽端的照度偏低.所以这些年人们逐渐抛弃了土窑,改用砖头券窑.

修窑洞在黄土高原人的心中是件关乎家族兴衰的大事,动工时非常讲究.先要相宅,择吉地,宅后有山墚大塬者,俗称“背靠金山面朝南,祖祖辈辈出大官”.宅后临沟无依托者,谓之“背山空”.

箍窑时,先夯筑地基,再起两壁,用木椽作碹,称“支碹”,撑成拱顶后填充茅草、黄土,填覆平整后再砌砖石.合龙口时最热闹,窑洞建成时,工匠在中间一孔窑洞顶上留下一个仅容一砖或一石的空隙,恭贺的亲朋到场,工匠将系了红布、五色线的砖石砌进空隙,然后燃放爆竹,摆宴待客,共祝主人平安吉祥.合龙口后,撤去碹子,窑洞即箍成.另一种则是在黄土矮坡上,预先挖出窑洞的拱形模土,新窑即显形,箍上砖石,待石拱凝结牢固后,挖走拱形模土,新窑洞便大功告成.砖石窑洞不同于土窑洞,它没有天然黄土护顶,所以顶上还需加盖大量黄土,防止雨水渗漏.这些黄土承接野草种子,若干年后便是芳草菱萋,春夏时分窑洞顶上一片绿意.为了导流雨水、遮护门窗,还在石窑洞的窑沿上接出檐头,并用青石板搭檐,美观而又实用.砖石窑洞均为多孔相连,整齐划一,排列有序,远观宛若层楼.新窑洞落成,迁入新居时,亲朋好友备礼赶来恭贺,大家痛痛快快地大碗吃羊肉、喝喜酒,为其“暖窑”.

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砖石窑洞在陕北发展到了论文范文.延安大学在20世纪50年代修建了六排石窑洞,每层30余孔,它曾是世界上最大的窑洞建筑群.2002年,延安宝塔区杨家岭村建成了8排268孔窑洞的石窑宾馆,超越延安大学成为新的世界之最.

时至今日,窑洞又有了新变化,许多地方在砖石窑洞上边整修平整后,再加盖一层房屋,它融窑洞与房屋为一体,上下两层,成为黄土高原上特色的楼式建筑.

但这些改变带来的,却是一处处古朴的土窑洞村落被抛荒.在陕西省横山县等地采访时,我探访了许多破落的土窑洞,当我站在高处逡巡着干沟万壑的黄土高坡间点缀的窑洞时,我想起了长期关注中国乡土建筑保护的陈志华教授说过的话.他说,窑洞也是一种文物,相比城市化进程中的其他民居,它受到的破坏程度较小,但人们对这种主动的遗弃也不能掉以轻心.黄土高原上应该有一些典型的窑洞村落得到保护,因为它们代表着在黄土地上传承了数千年的纯粹的民居建筑.

总结:本文关于窑洞黄土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黄土高原窑洞引用文献:

[1] 花牛苹果和黄土高原专升本论文范文 关于花牛苹果和黄土高原类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8000字
[2] 苹果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苹果和黄土高原类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2000字
[3] 湿陷性黄土和民生论文怎么撰写 湿陷性黄土和民生有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2000字
《窑洞一黄土高坡上的穴居风景》word下载【免费】
黄土高原窑洞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