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大全 > 文章内容

机械设计论文模板最新,机械设计论文模板列表

主题:化工原理第四版答案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4-07

简介:适合化工原理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化工原理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化工原理论文范文

化工原理第四版答案论文

目录

  1. 化工原理第四版答案:化工原理实验

   2017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

   (本科)

   推 荐 单 位 辽宁省教育厅

   所 属 学 校 大连理工大学(教育部所属)

   课 程 名 称 化 工 原 理

   课 程 类 型 理论课(含实践)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 工 学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 化工与制药类

   课 程 负 责 人 匡 国 柱

   申 报 日 期 二○○八年五月

   论文范文制

   二○○八年三月

   填 写 要 求

   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

   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涉密内容不填写,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除课程负责人外,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填写1~4名主讲教师的详细信息.

   本表栏目未涵盖的内容,需要说明的,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课程负责人情况

   1-1

   基本

   信息 姓 名 匡国柱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55年10月 最终学历 大 学 职 称 教 授 电 话 0411-88993990 学 位 硕 士 职 务 党委书记 传 真 0411-83633080 所在院系 化工学院 E-mail gzkuang@chem.dlut.edu. 通信地址(邮编) 大连市中山路158号(116012) 研究方向 化工系统工程及分离工程 1-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主讲课程: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学时

   周学时

   届数

   学生总数

   化工原理(上)

   本科专业基础课

   48

   4

   5届

   600人

   化工原理(下)

   本科专业基础课

   48

   4

   5届

   600人

   化工过程综合与分析

   本科专业基础课

   32

   4

   3届

   360人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共5届学生,每届680人,本人每届承担60人;

   本科生毕业论文,每年2人.

   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1.《化工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教育部"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世行贷款21世纪初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2000年1月—2003年6月,子项目主持人.

   2.《化工高校提高人才素质培养途径与方法研究》,全国化工高教学会"十五"教育研究课题,2001年—2005年, 项目主持人.

   3. 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示范性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建设项目,2006年— 2017年,项目主持人.

   4.《化工原理及实验精品课程建设》,大连理工大学重点教改立项项目,2004年—2006年,项目主持人.

   5.《化学工程与工艺优势专业建设》,大连理工大学优势专业建设项目,2001年—2003年,项目主持人.

   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学论文:

   1. 化工高校提高人才素质培养途径方法的研究,化工高等教育,核心期刊,2004年第2期,匡国柱;

   教学表彰与奖励:

   1."化工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改革的研究与实践",2005年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本校*);

   2."试行学分基点制,全面推进教学改革",2005年辽宁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第二人);

   3.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2005年;

   4.辽宁省精品课程《化工原理》课程负责人,2005年;

   5.大连理工大学教学名师奖,2006年;

   编写的教材:

   1. 面向21世纪教材, 《化工单元过程与设备课程设计》, 化学工业出版社,第二版, 匡国柱主编,2007.10, 63.3万字;

   2.《化工原理学习指导》,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匡国柱主编,2007.9,53万字;

   3.《化工原理电子教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1-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超疏水表面微通道中水流动传递特征及物理基础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5年1月—2007年12月,第一参加人;

   2.大庆己烯工艺的能量优化,大庆石化分公司,2006.7—2007.6,项目负责人;

   3. 分子筛脱蜡装置的故障诊断,抚顺石化分公司,2005.4—2006.12,项目负责人;

   4. 煤热解静态混合器的研制,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公司,2006—2017,项目负责人.

   5.油页岩热解装置页岩灰气力提升过程研究, 大庆石化分公司,2007—2017,项目负责人

   科研论文:

   1.常减压蒸馏装置换热网络的节能优化,石油化工设计,20(3),2003,本人第3名;

   2. Application of total process energy-integration in retrofitting an ammonia plant Applied Energy,APPLIED ENERGY ,76,2003,467-480,Yao Wang等,本人第5名;

   3. 基于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的径流分离序列综合,广州大学学报, 13(1),2004, 本人第3名;

   4.静态混合器对气含率及滞液率的影响,沈阳工业大学学报,1(28) 2006,本人第6名;

   5.基于有效能负荷分配法的调优策略,化工设计,17 (6),2007,本人第2名.

   科研获奖:

   1.吸附精馏法回收精制二氧化碳工业化技术及应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年,本人第4名;

   2.吸附精馏法回收精制二氧化碳工业化技术及应用,辽宁省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科技进步二等奖,2006年,第4名;

   3. 大连市优秀专家,2006年;

   4. "乙烯装置节能扩容改造",第二届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优秀项目二等奖,2005年,本人第3名.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课程负责人:主持本门课程的主讲教师.

   2. 主讲教师情况⑴

   2⑴-1

   基本

   信息 姓 名 贺高红 性 别 女 出生年月 1966.6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 称 教 授 电 话 13898498519 学 位 博 士 职 务 研究生院

   副院长 传 真 所在院系 化工学院 E-mail hgaohong@dlut.edu. 通信地址(邮编) 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化工原理教研室(116012) 研究方向 膜分离过程 2⑴-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主讲课程: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学时

   周学时

   届数

   学生总数

   化工原理(上)

   本科专业基础课

   48

   4

   5届

   600人

   化工原理(下)

   本科专业基础课

   48

   4

   5届

   600人

   膜分离基础

   本科选修

   32

   2

   4

   800

   膜分离过程

   硕士生选修课

   32

   4

   5届

   100人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共五届学生,每届680人,本人承担70人;

   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有:

   (1)中国开放教育资源共享建设项目,中国开放教育资源协会,化工原理课程专项负责人,2004年;

   (2)开展百门双语课程建设,积极推进双语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辽宁省教学改革项目,专项负责人,2007年;

   (3)化工原理英语课件的建设,校教改立项,2005年;

   (4)《化工原理》双语教学示范课建设,大连理工大学重点教该项目,2007年.

   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有:

   辨析U型管压差计的液柱高度R,吴雪梅,匡国柱,贺高红,化工高等教育,2006年,第5期.

   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1)辽宁省教学名师,2006年;

   (2)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2003年;

   (3)韩志忠,都健,王瑶,潘艳秋,贺高红,"化工原理网络课程",大连理工大学优秀CAi课件一等奖,2004年. 2⑴-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研究课题:

   1.软界面膜模板法合成纳米颗粒的可控和可预测化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7-2017,负责人;

   2.新型耐高温超强吸水性高分子质子膜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3-2005,负责人;

   3. 冰的晶习和熔融破坏W/O乳化液机理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1-2003,负责人;

   4.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项目(NCET-06-0272),2007-2017;

   5.降低GTL装置原料消耗,提高装置竞争力GTL技术攻关,中国石油化工集团

   (106035),2007-2017.

   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Chang Lin, Gaohong He*, Chunxu Dong, Hongjing Liu, Gongkui Xiao, Yuanfa Liu, Effect of Oil Phase Transition on Freeze/Thaw Induced Demulsification of Water-in-Oil Emulsions, Langmuir, 2017,24(10),5291-5298

   Shuang Gu, Gaohong He*, Xuemei Wu, Yingjie Guo, Hongjing Liu, Lin Peng, Gongkui Xiao,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rosslinked sulfonated poly(phthalazinone ether sulfone ketone) with poly(vinyl alcohol) for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 2017, 312 (1-2), 48-58.

   Gaohong He*, Lu Hui Ding, Patrick Paullier, Michel Y. Jaffrin a, Experimental study of a dynamic filtration system with overlapping ceramic membranes and non-permeating disks rotating at independent speeds, 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 2007, 300, 63-70.

   Xuemei Wu, Gaohong He*, Shuang Gu, Zhengwen Hu, Pingjing Yao, Novel interperating polymer work sulfonated poly (phthalazinone ether sulfone ketone)/polyacrylic acid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s for fuel cell, 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 2007, 295(1-2), 80-87.

   Chang Lin, Gaohong He*, Xiangcun Li, Lin Peng, Chunxu Dong, Shuang Gu, Gongkui Xiao, Freeze/thaw induced demulsification of water-in-oil emulsions with loosely packed droplets,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2007,56,175-183.

   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系列潜伏性环氧树脂基体及其结构-功能一体化复合材料的研制与应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3J-2-15-04);

   2004年 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

   2006年 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

   (5) 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学术论文类)二等奖(2003-L036)

   2.主讲教师情况(2)

   2⑵-1

   基本

   信息 姓 名 都 健 性 别 女 出生年月 1964.12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 称 副教授 电 话 13019489068 学 位 博 士 职 务 室主任 传 真 0411-83633080 所在院系 化工学院 E-mail dujian@dlut.edu. 通信地址(邮编) 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化工原理教研室(116012) 研究方向 化工系统工程 2⑵-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主讲课程: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学时

   周学时

   届数

   学生总数

   化工原理(上)

   本科专业基础课

   48

   4

   5届

   600人

   化工原理(下)

   本科专业基础课

   48

   4

   5届

   600人

   化工过程综合与分析

   本科专业基础课

   32

   4

   3届

   360人

   化工系统工程

   硕士研究生专业课

   48

   4

   4届

   160人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共五届学生,每届680人,本人承担70人;化工原理实验,2届, 30人/届;认识实习 2届 150人/届.指导本科毕业论文:8人

   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有:

   (1)"《过程系统分析与综合》教材",校级教改,负责人,2007年6月;

   (2)"化工基础课程教学团队和教学骨干队伍的建设研究",校级教改重点项目,负责人之一,2007年6月;

   (3)化工过程综合与分析课程的全面建设,大连理工大学教改立项,2005年;

   (4)高等化学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化工基础素材库建设—化工原理"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5)化工原理网络课程,教育部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项目,2003年

   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有:

   (1)潘艳秋,匡国柱,俞建良,张述伟,都健,化工过程与设备课程设计的实践,化工高等教育,2004(2):101-102

   (2)韩志忠,都健,匡国柱,樊希山, "化工原理"远程教学课件对培养创新能力的探索,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增):71-73

   (3)董宏光,都健,匡国柱,樊希山,姚平经.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开设Matlab课程势在必行.高等理科教育,2003,1

   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1) 王世广,樊希山,都健,贺高红,匡国柱,"《化工原理》教材",大连理工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2007年

   (2)匡国柱,张述伟,潘艳秋,于志家,都健,"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系列课程建设",大连理工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7年

   (3) 樊希山,王刚,都健,潘艳秋,孙力,"化工原理实验课程的全面建设与改革",辽宁省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负责组织申报工作,2005年

   (4)王瑶,都健,韩志忠,匡国柱,"《过程系统分析》",第五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高教组优秀奖,2005年

   (5)韩志忠,都健,王瑶,潘艳秋,贺高红,"化工原理网络课程",大连理工大学优秀CAI课件一等奖,2004年 2⑵-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研究课题:

   1,新型耐高温超强吸水性高分子质子膜的研究,自然科学基金,2003-2005,;

   2,冰的晶习和熔融破坏W/O乳化液机理的研究,自然科学基金,2001-2003,;

   水夹点技术在大庆石化应用,企业委托,2003-2004年,负责人;

   转型剂的研制与开发,企业委托,2007年,负责人;

   "发光剂的开发与研究",南京赛格隆,2005-2006年,负责人.

   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1. Wang Yao, Du Jian, Wu Jintao, He Gaohong, Kuang Guozhu, Fan Xishan, Yao Pingjing. Application of Total Process Energy Integration in Retrofitting an Ammonia Plant,Applied Energy. 2003,76:467-480(SCI收录, EI收录)

   2. Du Jian, Meng Xiaoqiong,Du Hongbing,Yu Hongmei ,Fan Xishan ,Yao Pingjing. Optimal design of water utilization work with energy integration in process industries.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2004,12(2),247-255(SCI收录)

   3. Li Ying(研究生), Du Jian, Yao Ping-jing. Design of water work with multiple contaminants and zero discharge.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2003,11(5):559-564 (SCI收录)

   4. DU Jian, WANG Hong-wei,MENG Xiao-qiong,LI Ying,YAO Ping-jing. Optimal design of wastewater reuse work with multiple contaminants based on hybrid optimization algorithm.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05(1): 68-75 (EI收录)

   5. 都健,孟小琼, 樊希山,姚平经. 用能与用水同时最小化过程综合方法的研究.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3,43(2):141-146(EI收录)

   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姚平经,樊希山,匡国柱,王世广,潘艳秋,都健,王瑶,贺高红,"乙烯装置节能扩容改造",第二届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优秀项目二等奖,2005年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2. 主讲教师情况(3)

   2⑶-1

   基本

   信息 姓 名 潘艳秋 性 别 女 出生年月 1962.9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 称 副教授 电 话 88993979 学 位 硕 士 职 务 教务办主任 传 真 所在院系 化工学院 E-mail yqpan@chem.dlut.edu. 通信地址(邮编) 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116012) 研究方向 化工系统工程,膜分离过程 2⑶-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讲授的主要课程: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学时

   周学时

   届数

   学生总数

   化工原理(上)

   本科专业基础课

   48

   4

   3届

   360人

   化工原理(下)

   本科专业基础课

   48

   4

   3届

   360人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课程名称

   学时

   届数

   学生总数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2周

   5届

   240人

   化工原理实验

   24

   2届

   240人

   认识实习

   1周

   4届

   720人

   毕业论文

   18周

   5届

   12人

   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1. 完善《化工过程与设备课程设计》课程体系,大连理工大学教改项目,2003-2004年,项目负责人.

   2. "350万吨/年催化裂化装置缩微教学模型系统的建立",2007年大连理工大学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项目负责人.

   3. 化工认识实习新模式的建立与体系完善,大连理工大学教改基金项目,2006年,项目负责人.

   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

   1.张述伟,潘艳秋,韩轶,构建英语强化班培养模式 培养复合型高等素质人才, 大

   连理工学学报(增刊),2003.12;

   2. 潘艳秋,匡国柱,喻建良,张述伟,都健,化工过程与设备课程设计的实践,化工高等教育,2004年第2期,101-102;

   3.匡国柱,张述伟,潘艳秋,化工高校提高人才素质培养途径与方法的研究,化工高等教育,2004年第2期,39-42;

   4.潘艳秋,张述伟,毕丽鸿,候英华,赵江涛,学分绩点制在本科教育中的实践,化工高等教育,2007年第1期(总第93期),38-40;

   5.潘艳秋,张述伟,加强过程管理.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化工高等教育,2007,96(4),61-63 .

   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1. 《试行学分绩点制,全面推进教学改革》,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4;

   2.化工原理网络课程2004年优秀CAI课件一等奖排名Yanqiu Pan, Wei Wang, Tonghua Wang, Pinjing Yao,Fabrication of carbon membrane and microfiltration of oil-in-water emulsion: An investigation on fouling mechani论文范文s,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2007 传 真 所在院系 化工学院 E-mail wangyao@dlut.edu. 通信地址(邮编) 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116012) 研究方向 化工过程系统工程 2⑷-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讲授的主要课程: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学时

   周学时

   届数

   学生总数

   化工原理(上)

   本科专业基础课

   48

   4

   5届

   600人

   化工原理(下)

   本科专业基础课

   48

   4

   5届

   600人

   化工过程综合与分析

   本科专业基础课

   32

   4

   1届

   130人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课程名称

   学时

   届数

   学生总数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2周

   5届

   120人

   化工原理实验

   32学时

   2届

   240人

   认识实习

   1周

   2届

   120人

   生产实习

   2周

   1届

   25人

   毕业论文

   18周

   5届

   12人

   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1,《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考核软件的开发》,大连理工大学,负责人,2005

   2,《化工原理试验仿真系统软件开发》,大连理工大学,负责人,2006年

   教学论文:

   1.王刚,王瑶等,化工原理传热实验数测平台Xworks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实验技术与管理,2003.10

   教学获奖:

   1.2005年辽宁省中青年教师多媒体课件大赛一等奖(独立获奖)

   2. 2005年第五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高教组优秀奖(排名第1)

   3. 2004年大连理工大学优秀CAI一等奖 (排名第3)

   4. 2004-2006年大连理工大学教学质量优良奖(连续3年,独立获奖)

   5. 2004年 大连理工大学成人教育学院优秀任课教师奖(独立获奖)

   2⑷-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学术研究课题:

   1. "氢等离子体对过渡金属磷化物的形成及其加氢精制反应性能的影响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7-2017

   2. "高性能负载型过渡金属磷化物加氢脱硫/脱氮催化剂的研究",辽宁省博士启动基金,2006-2017

   3. 加氢脱氮反应机理研究及深度加氢脱氮催化剂的研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20030141026),2004-2006

   4. "馏分油超深度脱硫催化反应新工艺及其催化剂的开发",中国石油集团公司中青年创新基金项目(2004-2006)

   发表的学术论文: Yao Wang, Zhongchao Sun, Anjie Wang, Lifeng Ruan, Mohong Lu, Jing Ren, Xiang Li, Chu Li, Yongkang Hu, and Pingjing Yao, Ind. Eng. Chem. Res., 43, 2324-2329, 2004

   2. Anjie Wang, Xiang Li, Yao Wang, Zhongchao Sun, Chu Li, and Yongkang Hu, "Hydrodesulfurization of dibenzothiophene over proto-exchanged siliceous MCM-41-supported bimetallic sulfides", Stud. Surf. Sci. Catal, 154, 2930-2935, 2004 (SCI收录) Mohong Lu, Anjie Wang, Xiang Li, Xinping Duan, Yang Teng, Yao Wang, Chunshan Song, Yongkang Hu, Hydrodenitrogenation of quinoline catalyzed by MCM-41-supported nickel phosphide, Energy and Fuels, 21(2): 554-560, 2007, SCI/EI

   4 Anjie Wang, Lifeng Ruan, Yang Teng, Xiang Li, Mohong Lu, Jing Ren, Yao Wang and Yongkang Hu, Hydrodesulfurization of dibenzothiophene over siliceous MCM-41-supported nickel phosphide catalysts,J. Catal., 229, 314-321, 2005 (SCI收录)孙仲超(研究生), 王瑶 王安杰 阮立峰 鲁墨弘 任靖 李翔 姚平经, MCM-41担载的镍钼硫化物上二苯并噻吩的加氢脱硫反应动力学研究,催化学报,25(6), 1-6, 2004(SCI) 3. 教学队伍情况

   3-1

   人员

   构成

   (含外

   聘教师)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学科专业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匡国柱 男 1955.10 教 授 化学工程 课程负责人 贺高红 女 1966.06 教 授 化学工程 双语教学建设 都 健 女 1964.12 副教授 化学工程 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 潘艳秋 女 1962.09 副教授 化学工程 教材建设及与其他课程的协调 王 瑶 女 1965.12 副教授 化学工程 课堂教学CAI课件 董宏光 男 1963.05 副教授 化学工程 实验装置数据采集及控制 孙 力 女 1969.05 副教授 化学工程 双语教学建设 王克峰 男 1970.7 副教授 化学工程 课程设计双语教学建设 喻建良 男 1963.12 教 授 化工机械 课程设计双语教学(机械设计和结构设计) 毕明树 男 1962.12 教 授 化工机械 课程设计(机械设计和结构设计部分) 史启才 男 1949.07 教 授 化工机械 课程设计(机械设计和结构设计) 张晓冬 女 1956.01 副教授 化工机械 课程设计(机械设计和结构设计) 韩志忠 男 1968.07 讲 师 化学工程 素材库建设 赵 毅 男 1955.07 讲 师 化学工程 课堂教学CAI课件 吴雪梅 女 1971.05 讲 师 化学工程 资料,信息的收集和整理 王 刚 男 1958.06 工程师 化学工程 实验室建设 俞 路 女 1972.05 工程师 化学工程 实验装置调试 肖武 男 1979.08 助教 化学工程 网上资料建设 3-2

   教学队

   伍整体

   结构 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或实验教师与

   学生的比例)

   我校化工原理教学团队共有教师18人.

   知识结构:博士 10人,55.0%;硕士 7人,38.0%;学士 1 人, 5.0%;

   年龄结构:51-60岁,3人,16.0%;41—50岁,12人,66.0%;31—40岁,3 人,16.01%;

   学缘结构:外校和归国留学人员9人,占50%;

   实验课教学由实验指导教师和部分主讲教师承担.实验课教师与学生比为1:15.

   在教师队伍中,有博导1人,省教学名师1人,校教学名师1人.教学队伍的教学能力较强,主讲教师的讲课质量评价水平均在论文范文以上,有6人次获教学质量优秀奖,1人获2003年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4人获双语教学资格,发表了多篇教学论文.教研室十分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采取青年教师培养负责人制度,全面指导青年教师的教学活动,对青年教师上课前采取集体听课制度,帮助青年教师过好教学关. 3-3

   教学改

   革与教

   学研究

   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不超过十项)

   近五年来,本室教师的教学研究及改革工作主要集中于课程建设工作,包括教材建设,化工原理实验室建设,化工原理网络课程建设以及化工原理教学素材库建设.

   完成的主要教学改革项目:

   1."开展百门双语课程建设,积极推进双语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辽宁省教学改革项目,2007年;

   2."化工基础课程教学团队和教学骨干队伍的建设研究",校级教改重点项目, 2007

   年6月;

   3."《化工原理》双语教学示范课建设",校级教改重点项目,2007年6月;.

   4.教育部现代资源教育委员会"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项目—化工原理课程",教育部

   项目, 2003年正式出版;

   5. 《化工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教育部"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世行贷款21

   世纪初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2000年1月—2003年6月;

   6."化工原理实验室建设与改革",大连理工大学教改项目,2000—2003.已经完成

   建设和改造任务,全部装置自行设计,改造,技术含量高,其中综合型实验4种(32套);

   7.高等教育化学资源库建设项目,"化工基础子库—化工原理素材库建设",高等教

   育出版社项目,2004年;

   8.完善"化工过程与设备课程设计"课程体系,2003年大连理工大学教改基金项目;

   9.《化工原理及实验精品课程建设》,大连理工大学教改立项目,2004年—2006年;

   10.中国开放教育资源共享协会(core)优质资源课件翻译子项目,大连理工大学教改项目, 2004年;

   出版的教材:

   1.《化工原理》(上),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7;(列入"十一五"规划教材)

   2.《化工原理》(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2;(列入"十一五"规划教材)

   3.《化工单元过程与设备课程设计》, 化学工业出版社,第二版, 2007.10,

   4.《化工原理实验》,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10;

   5.《化工原理学习指导》,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9;

   6.《过程系统分析与综合》,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2;

   7.《化工原理网络课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9;

   8.《化工原理素材库》,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9.《化工原理电子教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发表的教学论文

   1. 匡国柱,化工高校提高人才素质培养途径方法的研究,化工高等教育,核心期刊,2004年第2期,;

   2. 吴雪梅,匡国柱,贺高红,辨析U型管压差计的液柱高度R, 化工高等教育,2006年,第5期.

   3. 潘艳秋,匡国柱,喻建良,张述伟,都健,化工过程与设备课程设计的实践,化工高等教育,2004(2):101-102

   4. 韩志忠,都健,匡国柱,樊希山, "化工原理"远程教学课件对培养创新能力的探索,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增):71-73

   5. 王刚,王瑶,匡国柱等,化工原理传热实验数测平台Xworks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实验技术与管理,2003.10

   6. 董宏光,都健,匡国柱,樊希山,姚平经.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开设Matlab课程势在必行.高等理科教育,2003,1;

   7. 董宏光,秦立民,蓝鹏,王涛,姚平经,过程工程综合实验测控系统——通信控件与监控组态.测控技术,2004,2.

   获奖项目:

   1.辽宁省精品课程《化工原理及实验》,2005年;

   2.匡国柱,张述伟,潘艳秋,于志家,都健,"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系列课程建设",大连理工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6年

   3."化工原理实验室建设",樊希山等,2005年辽宁省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

   4.化工原理网络课程,韩志忠等,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教学成果(CAI)一等奖;

   5.匡国柱,潘艳秋,都健,王瑶,贺高红,孙力,大连理工大学教学质量优秀奖(6人次);

   6.孙力,大连理工大学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一等奖,2003年.

   7.王瑶,都健,韩志忠,匡国柱,"《过程系统分析》",第五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高教组优秀奖,2005年

   8.韩志忠,都健,匡国柱,"化工原理网络教学对创新人才的培养",中国数字化教育高峰论坛会论文大赛优秀奖,2003年

   9.韩志忠,都健,王瑶,潘艳秋,贺高红,"化工原理网络课程",大连理工大学优秀CAI课件一等奖,2004年.

   10.王世广,樊希山,都健,贺高红,匡国柱,"《化工原理》教材",大连理工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2006年

   解决的问题:

   通过教学改革,整合优化了教学体系,更新了部分教学内容,适当引进了化工过程的新技术和新的研究方法,使得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更能够适应于当前培养高层次化工人才的需要;

   实现了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和更新,自制了高水平的教学电子课件,适应于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需要,加大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精简了教学学时,发挥了多媒体教学的技术优势,提高了教学质量;

   开设了化工原理综合型和设计型实验,在化工原理的实验教学过程中突出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培养了学生对化工过程的研究兴趣,提高了学生开展化工过程试验的能力;

   实现了实验教学的开放式管理,使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实验;

   开发了网上教学资源,使得学生可以充分的利用课后时间自主学习,对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3-4

   青年教

   师培养 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

   教研室十分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始终将培养青年教师作为教研室的重要工作之一.新师资的补充坚持严格的选拔制度.在补充新师资时,必须通过试讲,以考察其基本素质,特别注重考察其科研能力的潜力和作为教师所需具备的基本条件,保证引进的青年教师具有优秀的综合素质;在培养过程中,坚持做好以下制度:

   青年教师培养人制度:

   对新补充的青年教师,指派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作为其培养人,全面指导青年教师从事教学过程;

   助课制度:

   新补充的青年教师必须为其培养人助课,并在主讲教师的指导下,参加各教学环节,通过助课过程熟悉掌握各教学环节,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以适应和满足教学需要;

   试讲制度:

   助课1-2年后试讲,聘请学院教学专家组教授和教研室全体教师共同听课,共同查找问题,试讲合格后,方可以担任主讲教师,教研室随机听课,以保证质量.

   参加工程实践制度:

   为青年教师参加工程实践工作创造条件,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通过参与工程实践项目和参与指导认识实习,增加自身的过程实践能力,为讲好化工原理课程打下牢固的基础.

   实践证明,该方法适合于青年教师的培养,近几年来补充的新教师通过这样的培养都能够顺利地通过试讲,逐步成为教学的骨干力量.

   学缘结构:即学缘构成,中,从不同学校或科研单位取得相同(或相近)学历(或学位)的人的比例. m2,各类实验装置共计32套,其中必选实验装置28套,选作实验装置4套,每套实验装置上进行实验的人数不大于2人.50%的实验装置具备了开设设计型或综合型实验的条件,实验装置的技术水平和实验内容含量达到了国内同类实验室的领先水平.实验室有专门的管理队伍,实验课程指导教师多为理论课主讲教师担任,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实验室实行开放式管理.

   2017年由化工学院投资20余万元加工了精馏分离设备部件,购买了色谱分析仪用于组织学生开展化工原理竞赛,竞赛中每组学生(3人)自行计算,设计实验方案,并搭建实验设备, 培养了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深受学生的欢迎和好评.

   5. 网络教学环境

   利用我校的校园网,所有的辅助教学资料,均可以在网上运行,学生可以在校园网上进行学习. 4-4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举例说明本课程教学过程使用的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实施过程,实施效果;相应的上课学生规模;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教学方法,作业,考试等教改举措)

   1.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响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或教学目标实现的程度和效率.因此我校在教学活动中十分重视教学方法的运用.我们在考虑教学方法的运用时着重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注意使学生获得正确的知识,缩短认识过程和提高学习效率.

   在化工原理课程教学环节中所涉及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两类,一是课堂教学法,二是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课堂教学法中,最主要的是讲授方法的灵活运用,我们使用教学方法的原则是要做到: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协调,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协调,教学方法和教学对象的协调.

   1.1矛盾分析法运用

   现代心理学强调"思起于疑",善于"设疑"和"释疑",使授课过程成为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而再提出新的问题的过程,使得课程内容逐步深入,可以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听课效率,这是提高授课效果的有效方法.

   1.2逻辑方法运用

   科学知识原理的讲授实质上是一个建立科学概念,进行判断推理和逻辑演绎的过程.在授课中我们着重注意协调好"比较和分类","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的关系.注意扭转目前在教学过程中较为普遍存在的"重分类轻比较","重演绎轻归纳","重分析轻综合"的倾向,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建立起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

   1.3 教学语言的运用

   教学过程是一种科学,同时也是一种艺术.教学语言要严谨而不失活泼,丰富而不失科学.过分的书面化和过分的口语化都是不可取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注重:所用语言生动,准确,

   准确性表现在表述的科学性,不讲废话,不能有不必要的重复性语言.

   生动性表现在语言的丰富,具有内在的逻辑性和表达的直观性.

   1.4 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课堂效果是由教师讲课质量和学生听课质量共同决定的,必须做到讲课方法和学生听课方法的统一才能得到预期效果.因而我们十分注意对学生听课方法的指导.我们对学生的听课方法的基本要求是要做到"善听,善思,善记".

   善听即是要求学生善于把握教师讲授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思路,特别注意教师对教材内容是如何理解的,对基本方法是如何使用的.善思即是通过积极思考将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变为自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而善记是指做好课堂笔记,所记的内容应该是教师讲授的基本要点和逻辑关系以及课堂教学中的精华,同时注意记录自己未理解的问题,以便于课后学习的有的放矢.

   2.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教学改革

   目前,我校的化工原理课程已经完成了系列教材的建设工作.将电子教案和素材库资料结合起来,充&

化工原理第四版答案:化工原理实验

#20998;发挥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形成了以化工原理课堂教学为核心,以实验和课程设计为主要实践环节,以网上教学资源为辅助教学手段的立体化教学体系.

   在课程内容改革上,除包括经典的化工原理教学内容外,适当引入了现代新型分离过程内容,比较恰当的处理了"博与精","经典与现代","基础与前沿"之间的关系.

   在课程设计中,突出单元过程设计,强调过程的系统性.将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和化机基础课程设计结合起来,由化工原理教师和化机基础课教师共同指导,使学生受到完整的化工过程设计训练.

   实验课程实现了实验内容的可选择性,学生可以在同一实验装置上选作不同的实验内容,也可以进行综合性实验.

   积极推进化工原理课程双语教学或英语教学,每学期都面向全体学生开出双语或英语化工原理课程,供学生选择(学生可以选择双语或汉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4-5 教学效果(含校外专家评价,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校内学生评教指标和校内管理部门提供的近三年的学生评价结果)

   1. 校内同事举证评价

   化工原理课程从1996年起,经校内专家的严格评审,一直被评为校一类课程和优秀课程.近三年来,通过学校的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反馈的信息表明,化工原理教学效果优秀,主讲教师的讲课质量评价水平全部在论文范文以上.有6人获校教学质量优秀奖,1人获2003年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4人获双语教学资格,发表了大量高水平的教学论文.

   2. 校外专家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

   校外专家的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反映出来,1994年,我校化工原理课程通过了原国家教委的课程评估,评为"优秀课程";1997年通过校外专家的严格评审,获得了辽宁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近几年来,相继完成了"教育部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项目—化工原理课程"建设项目,该项目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95国家高科技攻关项目—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课件"已通过验收;编写了《化工原理》,《化工原理实验》,《化工单元过程和设备课程设计》以及《化工原理学习指导》等系列相关教材5本,分别由化学工业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其中一本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同时"化工原理"教材被评为"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正在组织编写中;由学校投资70余万元,于2002年底将全部实验装置进行自行设计,改造完毕,其中设计型实验接近50%,并于2003年通过了省专家组的评估;完成了高等教育出版社化工基础—化工原理素材库的建设项目.这些建设成果提高了化工原理课程主讲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使得化工原理教学取得很好的效果,在国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3. 近三年学生的评价结果

  

   校内学生评价评教指标如下:

   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此指标体系分为两个部分:

   (1)对教师教学情况的"总体印象"分.

   (2)对教师教学的"单项指标评价"部分,又分为理论课,实验课和体育课(指非理论教学部分)三种,见表1-1,1-2.这三种课堂教学的单项指标有所不同,以使评价指标的可测性更好,更为真实的反映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

   单项指标的权重与评分等级

   对每个单项指标都有权重的考虑,每个单项指标的评价划分为五个分数等级,即A-优秀,B-良好,C-合格,D-不合格,E-极差.

  

   评价总分的计算方法

   对于学生评价体系中"总体印象"分,是以百分制记.单项指标根据权重不同有不同的单项指标分数值.五个分数等级的系数分别为:A等于1.0,B等于0.8,C等于0.6,D等于0.4,E等于0.

   单项得分等于单项指标分数值×分数等级系数

   每个单项指标评价得分的总和与"总体印象"分相加,取其平均值为该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最后得分.

   表1-1 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理论课)

   总体印象

   对教师教学的总体印象

   A:

   ≥90分

   B:

   80—89分

   C:

   70—79分

   D:

   60—69分

   E:

   <60分

   单项指标评价

   序

   号

   评 价 指 标

   分数值

   分 数 等 级

   A

   B

   C

   D

   E

   1

   对教学工作有热情,讲课认真,投入

   9

   2

   讲课思路清晰,阐述准确

   9

   3

   讲课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内容更新

   10

   4

   讲授内容能够突出重点,讲清难点

   9

   5

   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鼓励提出问题和质疑

   12

   6

   因材施教,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12

   7

   作业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批改认真

   9

   8

   能够有效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9

   9

   讲课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11

   10

   对学生热情关怀,严格要求

   10

   表1-2 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实验课)

   总体印象

   对教师教学的总体印象

   A:

   ≥90分

   B:

   80—89分

   C:

   70—79分

   D:

   60—69分

   E:

   <60分

   单项指标评价

   序

   号

   评 价 指 标

   分数值

   分 数 等 级

   A

   B

   C

   D

   E

   1

   对教学工作有热情,态度认真,坚守岗位

   9

   2

   讲课简明扼要,重点突出,示范操作规范

   9

   3

   对学生严格要求,积极指导,耐心回答学生的问题

   11

   4

   重视学生动手能力和科学作风的培养

   12

   5

   安排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的内容,注重培养创新思维

   12

   6

   熟悉实验内容及仪器,能及时排除故障

   9

   7

   认真,及时地批改实验报告,按时返还给学生

   9

   8

   能够激发学生实验的积极性,感到收获大

   11

   9

   实验设备,实验环节准备充分,实验过程组织有序

   9

   10

   能够有效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9

   通过对学生课程质量调研员的反馈信息表明,化工原理课程的教学效果一直得到学生的肯定,学生的评价是化工原理教师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对教学工作认真负责,对学生严格要求,做到了既教书又育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教师对课程内容的深刻理解,和对教学内容的正确把握,普遍反映教学效果良好,讲课质量评价均在论文范文以上.

   4-6课堂录像(课程教学录像资料要点)本次共提交4位教师的教学录像,包括:

   1. 传热过程(都健)

   传热过程模型,总传热速率方程,热量衡算,典型的传热设备;

   2. 蒸馏过程(匡国柱)

   蒸馏过程的应用,原理,以及气液相平衡关系;

   3. 精馏过程(王瑶)

   问题的引出,精馏流程和原理,双组分连续精馏过程的分析及计算;膜分离过程

   4. 膜分离过程(贺高红)

   膜分离过程的应用,原理,特点,膜的分类.

   课堂实际录像资料,讲课教师仪态端庄,声音清晰,富有教学论文范文;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学生参与程度高,师生互动效果明显.

  

   5.自我评价

   5-1本课程的主要特色及创新点(限200字以内,不超过三项)

   1.形成了以课堂教学为核心,辅之以网络课程,化工原理教学素材库,学习指导及实践教学等手段,初步形成了课程教学的立体化体系.

   2.以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为载体,全面提升师资队伍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有效的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3.将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与化工机械基础课程设计有机结合,将单元过程及设备的工艺设计与过程设备的结构和强度设计结合起来,使学生受到完整的化工过程设计的系统训练,提高了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

   5-2 本课程与国内外同类课程相比所处的水平

   完成的"教育部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项目"—化工原理课程建设项目,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95国家高科技攻关项目—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课件"已通过验收;编写了《化工原理》,《化工原理实验》,《化工单元过程和设备课程设计》以及《化工原理学习指导》等系列相关教材7本,分别由化学工业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其中一本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同时"化工原理"教材被评为"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正在组织编写中.这些材料表明我校的化工原理课程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影响.

   5-3本课程目前存在的不足

   缺乏"助学型"的课件.

   6.课程建设规划

   6-1-1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及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1.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是在三年内建设成化工原理立体化教学新体系.其基本构想是以化工原理课堂教学为核心,以化工原理实验和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为主要实践环节,以网上教学资源为辅助教学手段,形成网上辅助自学系统,网上辅导答疑系统,网上课程学习水平检测系统,网上实验教学预习系统,网上实验教学预约系统等,依靠校园网建设成化工原理立体化教学新体系.

   辅助自学系统,包括化工原理网络课程,教学素材库,主讲教师的电子教案以及助学型学习课件;

   网上辅导答疑系统,实现教师与学生的网上讨论;

   网上课程学习水平检测系统,完成网上的题库建设,实现分类,分级的水平检测;

   网上实验教学预习系统和网上实验教学预约系统是保证实验室实行开放式教学管理的必备条件,以使实验教学能够有序和有效保证教学质量.

   2.建立大学生化学工程实验研究创新实验室.进一步开发新型实验装置,使学生可以在实验室中开展研究工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3.进行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方法改革

   要进一步开展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在教学内容上进一步处理好经典理论和现代知识,基础理论和前沿技术的关系,保证教学内容适应于社会经济和科学发展的要求.

   2017年完成"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化工原理》的编写,于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2017年辅导答疑系统上网;

   2017年助学型学习课件上网;

   2017年课程学习水平检测系统上网,完成网上题库的建设. 6-1-2 三年内全程授课录像上网时间表

   2017年9月—2017年1月 流体力学,流体输送,流体通过颗粒床的流动及机械分离,传热,蒸发;

   2017年3月—2017年7月 蒸馏,气体的吸收,萃取,干燥,膜分离过程. 6-2 本课程已经上网资源 *:class.dlut.edu.

   网上资源名称列表:

   1.课程简介;

   2.教学队伍;

   3.课程建设;

   4.实践教学;

   5.网络资源;

   6.教学录像;

   7.课程评价;

   8.成果展示;

   9.部分试卷及答案. 课程试卷及参论文范文链接(仅供专家评审期间参阅)

   *:class.dlut.edu. 7. 学校的政策措施

   7-1所在高校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文件,实施情况及效果

   今年是教育部,财政部正式启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第二年,我校在以往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和加大资金投入.

   一,政策文件

   1. 早在2003年,我校制订了《大连理工大学精品课程建设实施规划》,并启动大连理工大学精品课程建设工作.

   2. 2006年底,为全面推进教育部"质量工程"的实施,我校又出台了《大连理工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要进一步强化教学基本建设,要求4级以上(含4级)教授担任公共核心课和专业核心课程负责人,主讲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和教学酬金可乘1.2的系数;强化国家级,省级,学校级论文范文精品课程建设,将精品课程门数作为考核院(系)工作业绩的指标,院(系)要积极聘请学术带头人,博士生导师担任精品课程负责人,主持教改立项,组织编写教材等.对国家级,省级和校级精品课程负责人,在职称评定和岗位定级时给予一定的倾斜.主讲教师课程酬金可乘1.2系数.

   二,实施情况

   1. 学校设立精品课程专项经费,以支持各院(系),部开展精品课程的立项研究和建设工作.对国家级,省级和校级精品课程分别累计投入12万元/门,8万元/门,5万元/门的建设经费,建设周期为5年.

   2. 学校对实验室进行专项投入,大大促进了课程实践,实验环节的建设.

   3. 加强监督

   (1) 采取"申请立项,严格评审,中期考核,滚动资助,建成验收"的全流程管理方式,以提高精品课程建设过程管理的严肃性和透明度;

   (2) 安排学校专家组对重点资助的课程进行"跟踪听课";

   (3) 突出中期考核.

   4. 支持课程选用或出版高水平教材,学校设立教材出版建设基金,对教师发表教育教学论文给与单独的经费支持.

   5. 鼓励主讲教师参加国内外教学培训,交流活动,给与经费支持.

   6. 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组织参加名师示范公开课学习和教学观摩活动.学校已有本科课程示范教师40多位,要求尚未开课或首次开课未满3年的青年教师每学期观摩5次,并撰写一份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7. 开展双语教学资格教师培训.

   8. 建立专用微格教室,提供课程录像的技术与经费支持.

   9. 制作专门的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网页,优良的校园网络环境和精品课程专用服务器为学校的各级精品课程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和运行保障.对在建精品课程提供网络课件制作技术与经费支持.

   三,效果

   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全校已经营造出一种氛围:主讲精品课程是一种荣耀.被评为

总结:这是一篇与化工原理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化工原理第四版答案引用文献:

[1] 内科学第8版在中国知网查重吗
[2] 化工原理论文范文 关于化工原理毕业论文范文2万字
[3] 化工原理和升学考试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化工原理和升学考试类有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2万字
《机械设计论文模板最新,机械设计论文模板列表》word下载【免费】
化工原理第四版答案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