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大全 > 文章内容

一张蓝图到一座城—格萨尔王之城的重生

主题:灾后重建规划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4-06

简介:适合不知如何写重建规划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重建规划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重建规划论文范文

灾后重建规划论文

目录

  1. 灾后重建规划:青海玉树灾后重建规划启动

在藏语中,玉树的意思是“王朝遗址”,相传为格萨尔王建立的岭王国所在地.2010年4月14日,一场突如其来的里氏7.*强烈地震让玉树蒙难.

强震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从2010年7月到2013年10月,10万援建大军在这片土地上进行了一千多个日夜的艰苦鏖战,展开了一场迄今为止人类在高原高寒地区规模最大的抢险救援和灾后重建行动,创造了令人惊叹的“玉树奇迹”.

在10万援建大军中,有这样一支队伍:当玉树尚余震频发之时,他们就已身在灾区;他们以智慧丈量着那里的每一寸土地,筹谋着古城的重生.这就是被称为“城市规划国家队”的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为中规院).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部署下,他们和救援官兵及承担施工任务的援建单位一样,深入玉树重建一线驻场工作,克服高原反应、气候恶劣、现状复杂、任务紧迫等困难,以一张张图纸支撑了一个新玉树的崛起.

险情与工作相伴

2010年4月16日晚,搭建在鹅卵石河滩的帐篷里,微弱的烛光下,中规院院长李晓江和副院长杨保军正在根据论文范文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经验,起草一份对玉树过渡安置至关重要的文件——《关于过渡安置房的原则建议》.

这是中规院的规划师们到达玉树的第一个夜晚.

地震刚发生后的那几天,玉树的工作条件异常艰苦.但是,受灾群众在哪里安置,过渡房使用什么类型等一系列问题迫在眉睫,需要规划专家马上给出答案. 

“过渡安置点不能过于集中.”

“安置房要多用帐篷,尽量不用板房,帐篷反复利用率高.”

“帐篷之间要有距离,最好有“院落”,形成适合藏族群众的院落式生活,便于存储煤等燃料.” 等

之后的两三天里,中规院团队提出了一条又一条有分量、有质量的意见.

同时,灾情评估、重建规划制定等工作也同步展开.

常人不了解的是,规划师不仅仅是绘图师,在编制规划前,实地踏勘是必不可少的.而且灾情越是严重,越是需要详细踏勘.在灾情面前,平日里这些斯文甚至有些书生气的规划师就化身为冲锋陷阵的战士.

于是,在玉树灾区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中规院的规划师们钻进一栋栋房子进行勘察时,屋外会留有一位同事,以便出现余震、遇到险情时寻求救助.经过一个月的艰苦努力,通过对结古镇的重要地区、灾损严重地区、重点历史文化地区进行全面踏勘,他们基本把握了结古镇灾后的总体情况.

与时间赛跑

在玉树重建规划工作进入实质阶段后,由中规院为主体,承担起了完成玉树重建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和各子项规划的重任.

2010年4月23日,中规院在青海现场全面展开玉树灾后重建规划编制工作.《结古镇灾后重建总体规划》的编制实施,对于快速铺开玉树灾后重建工作至关重要.按照常规,这样一个规划的编制时间至少需要一年,但中规院团队夜以继日地赶进度,不到一个月时间,高水平完成了这一总规的编制.

这是一场战斗.现场领导这场战斗的是临危受命的中规院规划所所长邓东.回忆起那段日子,邓东说:“太难忘了,我们和地质、地震、交通、市政等专业的专家一起工作,大家齐心协力,通宵达旦,感人的故事数不胜数.留德归国的周勇博士,不适应高原环境,第一次到玉树就出现肺水肿,但他仍冒着生命危险,三次奔赴玉树现场.规划师王仲女儿刚出生三个月,接到任务后,二话不说,到玉树一呆就是半年.市政工程师常魁博士原定五一假期办婚礼,为了玉树的工作,一再推迟婚期,一直坚持到重建结束.很多人由于劳累过度住院治疗,但还坚持一边打点滴、住高压氧舱,一边工作.”

为了按时完成任务,中规院启动了三地联动机制:在玉树,规划师们顶着余震勘察走访,收集数据资料并发放了几千份的藏汉双语调查问卷;在北京,总部与前方无缝衔接,随时调动资源给与支持;在西宁,中规院团队与建设部、北京市及青海省建设厅的众多专家一道,每天只休息一两个小时,与时间赛跑,以生命绘图.

之后,中规院团队又连续作战,高水平地编制完成了《结古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结古镇总体城市设计》、《结古镇胜利路商住组团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等十余个重要规划的编制工作,为玉树灾后重建提供了全面科学的规划支撑.2010年8月,论文范文论文范文、国务院、论文范文军委授予中规院“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荣誉称号.这是中规院建院以来获得的最高荣誉.之后的四年中,中规院又先后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国家四部委联合表彰的“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先进集体”等称号.

“五个手印”,让群众满意

首先,要让玉树的老百姓接受这份规划.

中规院的每一个规划师都清楚:玉树重建的设计不仅需要精湛的技术,更需要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宗教信仰,让群众广泛参与.“在玉树搞重建,我们不是专家,是玉论文范文的兄弟.”

2010年5月和6月,中规院将重建总体规划进行了两次“全民公示”.公示的第一天5月28日是个大雨天,邓东回忆,在公示现场,藏族阿妈拉珍指着展板高声说着什么,由于交流困难,阿妈的情绪越来越激动.费了好大劲,规划师才弄清楚老人的意思,原来她对自家所在片区的设计不太满意.但是如何向她解释?大家手足无措.这时邓东急中生智,他张开双臂,走上前先热情地拥抱拉珍.一个简单的动作,让老阿妈的情绪平复了很多.他让阿妈留下住址,表示方案可以进行修改.此后一周,邓东和同事们多次登门回访,完善方案,直到设计得到拉珍和邻居们的认可.从此之后,拥抱也成为了中规院团队与藏族群众最常用的见面礼仪.

“群众对规划有不理解的地方,我们就必须解释清楚.由于有语言障碍,解释得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来,群众得一拨又一拨地接待.”邓东介绍说,当天中规院团队所有的人嗓子都哑了.一个人面对几十名群众,一个规划解释数十遍,从天亮一直谈到天黑,这是规划公示期间最常见的景象.

采用沟通式的规划方法,坚持自下而上,充分尊重当地群众的意愿诉求,这是中规院团队在玉树创立的规划设计工作模式中最为重要的一条.

玉树的重建,有其鲜明的艰巨、复杂、紧迫和特殊性:缺氧、缺电、保障补给困难、每年适合施工的时间段仅有约6个月,计划的三年重建期,实际可以进行施工的时间不足18个月——仅相当于汶川重建工期的一半,压力可想而知.同时,玉树是少数民族聚集和宗教文化集中的地区,其中藏族同胞约占人口总数的97%,有大量的宗教教职人员生活在玉树,灾后重建涉及面之广、涉及问题之敏感、国际关注度之高,在新中国的重建史上前所未有.

而在邓东看来,玉树重建的核心问题是“土地权益和利益分配问题”.由于特殊原因,玉树是新中国成立后唯一土改不彻底的地区.在结古镇建成区,个人宅基地占到总宗地数的83.9%.绝大多数居民占用的土地确权不明确,土地权益关系非常复杂,在私人的土地交易中部分1930年的地权证仍然在民间交易.

所以,玉树重建不仅仅是住房的重建,更是一项论文范文社会重构的巨大工程.如何用技术解决复杂问题,摸索一条公平公正、尊重百姓权益又让百姓乐于接受的途径,是规划得以实施的重中之重.

在深入一线调研,充分考虑当地百姓的土地权益、邻里关系、宗教文化、个人意愿与风俗习惯的基础上,中规院团队通过技术探索,提出了“五个手印”的工作模式,即为了让一份规划落地,需要五个手印:第一个手印是群众在最终产权地籍图上对现状产权加以确认;第二个手印是按照群众需求,将社区必需的安全、基本配套设施加以定位,明确公共设施建设土地的公摊比例;第三个手印代表群众对规划的院子划分图的认可;第四个手印是在院落划分完毕选择户型时,群众确认自己选择的户型和建筑面积;第五个手印则是在开始施工建设前,群众对施工单位即将建设的户型施工方案的认可.德宁格统规自建区是中规院探索这一模式的试点工程.在该片区950余户的重建中,从规划启动之初到施工进场,中规院团队先后与当地群众、干部、援建单位和各级政府部门面对面交流超过500次,参与技术人员超过百人次,最为频繁的时候甚至一天数次.这一模式得到了藏族群众的普遍拥护,最终成为整个玉树住房重建的标准流程,并在土地问题最为复杂的十三个统规自建区全面推广,保证了城乡住宅重建工作的顺利完成.

灾后重建规划:青海玉树灾后重建规划启动

让群众全程参与规划设计工作,保证了群众参与权、监督权、知情权和决策权的实现.

以敬畏之心留住文化

作为青海省唯一的康巴藏区,玉树的灾后重建风貌,不只是技术问题,更是民族情感问题.对此,邓东所长深有体会.他经常对自己的团队说:“我们应以一颗敬畏之心贴地行走,敬畏这片土地,敬畏这片土地上的文化和人民.”

最纯正的康巴风格建筑应该是怎样的?学界对此缺乏系统、科学的研究和记录.为了更加准确地把握康巴地区风貌,中规院工作组与玉树州县干部、民俗专家、建筑师、援建单位等一行对“石渠、德格、甘孜、道孚、德钦、香格里拉”等12个康巴地区进行了实地考察,驱车3000余公里,研究康巴藏区建筑的范式与规律,提炼出特色风貌模式.最终,由中规院主导,中国建筑学会组织十位建筑设计大师共同提交的规划设计方案,形成了玉树重建独有的新康巴藏式风格,获得业内专家和藏族群众等多方一致好评.

在重建规划编制过程中,中规院团队充分尊重当地的宗教习俗和历史文化.通过详细踏勘,工作组绘制了结古镇历史文化要素分布图,使一批古民居、古建筑、玛尼堆得到完整保护.同时,工作组还积极宣传、身体力行,着力保护玉树脆弱的生态环境.“玉树无树”,树木在高原弥足珍贵,工作组对玉树所有的树木进行逐一编号、拍照,识别树种,测量树径,并通过政府立法,确保重建中建筑设计和施工能准确避开每一棵树,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保树运动”.

自己喜欢盖什么样的房子就商量着来,和规划大师坐在一起修改建房图纸,听起来有些难以置信的事情,就发生在玉树重建的过程中.

杨保军介绍说,做自建区住宅规划设计项目时,设计师们突出人文主义色彩的规划理念,充分尊重百姓意愿,像助产士帮助孕妇一样,帮助百姓实现安家建宅.中规院团队挨家挨户访问调查,请当地百姓描述理想的新房,甚至让他们自绘户型草图,然后再由设计师将这些草图转化为专业的住房设计图.

设计师们会在电脑上反复修改设计方案,直到百姓满意为止.

灾后重建 规划领衔

玉树重建顺利完成,最关键的一点在于如何保障规划的实施.

根据玉树重建的特点和需要,作为省前指和州县政府的技术支撑单位,中规院对重建规划实行技术总领衔、总把关,形成了行政决策与技术决策合一的“一个漏斗”机制,全方位、全过程地负责规划审查、技术支撑、规划管理、实施督导等技术工作.中规院派出数十名技术骨干常驻玉树重建现场,组成并承担青海省玉树重建规委会技术组、玉树州县规划技术组和省前指规划管理组的工作.

所谓一个漏斗模式,就是所有规划都必须通过灾后重建技术工作组.“行政指令不能干涉技术,技术则给行政指令提供科学支撑.产生冲突时中规院一票否决.无论什么方案,无论是哪一个领导指定的,技术组通不过,没戏!”作为技术工作组的组长,邓东说,为了玉树的每一位群众,必须顶住各种压力.因为一座建筑不能光看表面,它建成后的功能、水电和设备的接入都要在规划设计中通盘考虑.

四年来一直担任中规院技术组副组长的鞠德东,重建过程中也喜得千金.玉树干部、群众闻讯后冁然而笑、举手加额,经多次开会讨论,决定给他的女儿小名取为“央金美朵”,“央金”意为至宝、仙女,“美朵”意为花朵,借此寓意祝福“咱们玉树的女儿”.

从地震后的技术编制者,到灾后重建的技术决策者,在这场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高海拔灾后重建中,截至2013年12月底,中规院全院先后投入9个所、两个分院、174人、936人次.这当中,分手6对、离婚4对、入党7人、新婚12对、新生命12人.历经四年的灾后重建,玉树实现了从一张蓝图到一个城市的重生,中规院团队也在这里得到了锤炼和提升.李晓江说,玉树重建中,中规院得到的远比付出的多得多.

(本报道图片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提供)

总结:本论文为您写重建规划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灾后重建规划引用文献:

[1] 经典城市规划学位论文选题 城市规划学位论文题目选什么比较好
[2] 最新城市规划学士论文选题参考 城市规划学士论文题目选什么比较好
[3] 新颖的城市规划期末论文题目 城市规划期末论文题目怎么定
《一张蓝图到一座城—格萨尔王之城的重生》word下载【免费】
灾后重建规划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