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大全 > 文章内容

读者需求:写活"工作报道"的指向

主题:名师工作室报道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12

简介:关于对写作报道工作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报道工作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报道工作论文范文

名师工作室报道论文

目录

  1. 一、“工作报道”概念的提出
  2. 二、“工作报道”写活的指向
  3. 1.关联群众的经济利益
  4. 2.关联群众的安全利益
  5. 3.关联人们知情的需求
  6. 4.关联人们的情感需求和被尊重的需求
  7. 5.关联人们实现自身发展的需要
  8. 三、写活“工作报道”的其他建议
  9. 名师工作室报道: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大运会报道工作准备就绪

一、“工作报道”概念的提出

“工作报道”,在大学的新闻课堂上恐怕不能成为一类体裁,也不能成为一类特定的新闻品种.但在新闻采写实践中,上至国家级媒体,下至地市级党报,自觉不自觉地都把它看成了一个类别——个必须要报道然而又难于得到读者认可的种类.

在操作习惯中主要包括会议报道、领导活动报道、成就报道、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报道、“五一”、“七一”人物报道等内容的“工作报道”,之所以成了一个类别,主要是被赋予了宣传上的意义,并不是纯新闻.可是,从“坚持党性原则,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的角度看,宣传色彩很重的“工作报道”又是正面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国内各类媒体上都占有着较大的比重.

然而,读者对这类报道往往不是很愿意买账.诚然,这里面有“工作报道”的规定性在作祟,如在素材上要求多、实例少,在写法上总结归纳多、鲜活故事少等

抛开这些客观因素外,难道我们党报和供职于此的记者自身就没责任吗?无须太多思考,我们就会说有,而且还有不少.比如,态度不端正——认为“工作报道”无新闻;比如,懒惰——不深入思考,直接抄材料,甚至通篇都是公文式的语言;麻木——新闻敏感逐渐消失等等.这些都是“工作报道”缺乏可读性的大敌.

相反,一些都市报、晚报最近几年都把“工作报道”当做了新闻的富矿,并在增加报道力量,增加发稿密度,与党报一争高下.

可见,无论是从发展党的新闻事业,还是从提高报纸竞争力,抑或是从争取读者的角度看,写活“工作报道”都是每一个新闻从业人员特别是党报记者的必修课.

二、“工作报道”写活的指向

在商品交换中,人们出资购买一种商品,取决于该商品的“有用性”.没用的东西,人们肯定不买.同样,在市场经济时代,报纸也是一种商品,有用,人们才会买.

有鉴于此,我们活化“工作报道”的指向,就是要以积极的心态,集中笔墨丰富你所发现的对读者有用的信息.做到这一点,就是对论文范文总书记在2008年6月视察人民日报社时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必须不断改革创新,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求的最好落实.

名师工作室报道: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大运会报道工作准备就绪

对以人为本,对人们在社会中的生存与发展,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有个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他将人的各种需要分成五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人们读报也有这些方面的需求.

我们的“工作报道”要满足读者的需求,就要在稿件中努力挖掘并着力体现与人们密切相关的这些需求.换句话说,就是要在稿件和读者中间建构一种关联,让读者感觉到“这稿子和我有关”,进而激发读者的阅读论文范文.

1.关联群众的经济利益

经济利益是人们最基础的生理需求.百姓的衣、食、住、行都在此列.认真梳理我们手头的“工作报道”素材,我们会发现,其中很多内容都与人们的经济利益密切相关,有些甚至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因而,把这些能够影响人们经济利益的有关内容提出来制作成的新闻,在读者中也就有了可读性.它可作为创新“工作报道”的普遍选择.《江城日报》去年报道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制度的一个会议时,采用这种办法收到了良好效果.该报负责跑口的一名女记者这些年没少报道“新农合”,也接触了不少农民.农民说起“新农合”,常常是赞不绝口,但一说起报销论文范文就唉声叹气,他们常常要跑好长时间才能拿到报销钱.

当年8月,吉林市卫生局为此召开了一个专门会议.会议提到要“建立参合农民在市级医院看病即时报销制度”,但没细说.这句话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会后,该记者马上找到负责此项工作的有关人员,细细采访,把人们普遍关注的“在哪住院,在哪报销;当天出院,当天报销”的内容干脆制作成了新闻的主标题——《在哪住院在哪报销当天出院当天报销》,稿件内容也都紧紧围绕报销制度展开.此稿成为会后吉林市众多媒体中的独家新闻.

而吉林市其他媒体都就会报会,这一个领导指出,那一个领导强调,独独就没看到这一方便百姓的报销制度.这样处理新闻,没人读是小事,关键是它把广大群众应该知道的关系到其切身利益的信息淹没了,客观上损害了其利益.无须太多比较,人们就能看出,《江城日报》的报道明显切合了读者的需求.

实际上,类似这种会议的“工作报道”,多少都关联着百姓的经济生活.剥去其纯工作的外表,其内核即是群众所关注的.整顿市场、拆迁扩路、管制交通、平抑房价、调节工资等,都直接涉及到人们的利益.单纯按程序报道就会遗漏或埋没这些信息,就是不负责任.突出报道工作中影响人们生活的新闻事实,才能贴近群众.

2.关联群众的安全利益

在生存需求之外,安全是最重要、最大众化的需求.“我喝的奶质量是否过关?”“我的饮用水源是否受到污染?”“我要安全地幸福地生活!”它们目前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诉求.所以,把安全利益作为“工作报道”的选择点,也就照顾了普通群众的普遍期望.下面,我们看看2007年1月上海两家颇具影响的报纸报道在沪人大代表对社保资金使用情况进行集中视察时是如何处理的?

《新民晚报》在报道此项活动时,使用了《上海将定期公布社保基金收支》(主题)《韩正昨听取在沪全国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副题)》的标题,写出了下面这样的报道:

本报讯上海正着手组建体制内、开放型的上海市社会保障监督委员会,加强对社保基金的监管,依法保障社保政策的执行.社保部门将定期向社会公布社保基金收支情况.

据悉,市社会保障监督委即将组建完成,其主要职责除追究本市社保监督工作的重大事件外,还将依法组织对社保政策情况和社保基金管理运营情况进行监督,并定期公布社保基金管理和监督情况.社保部门自身定期向社会公布社保基金收支情况并通过新设立的“人民群众评市劳动保障工作网站”等渠道接受社会各方监督.

在经历了“陈良宇事件”后,上海人民对社保基金格外关注.社保基金的安全涉及人民群众的根本保障.“上班族”退休后是否有保障,与社保基金安全相关.所以,《新民晚报》在报道领导活动时,选择了人们关注的安全利益做文章,将会上的重大信息及时告知读者,引起读者的普遍关注与好评.

而同在上海的某日报习惯地写成了这样:主题是《在沪人大代表举行集中视察社保基金座谈会》(主题)《韩正讲话龚学平主持(副题)》.新闻内容则是“本报讯在沪全国人大代表昨天举行会前集中视察座谈会,听取本市土地使用情况,以及社保基金管理情况的汇报.市委*书记、市长韩正到会听取了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龚学平主持会议.”

这样的新闻与《新民晚报》同一来源的新闻相比,与读者的距离和对读者的影响不言自明.

3.关联人们知情的需求

有关专家的调查研究表明,在现代论文范文社会中,每一名百姓都乐意关注社会动态,也乐意了解藏在这些动态背后的东西.如果将这个观点转移到新闻采写实践中,将人们所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相关信息和变动信息告知读者,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办法.

2009年2月,《江城日报》报道所在地吉林市“家电下乡”的新闻稿——《农民买四类家电给补贴》,对此是个很好的说明.本来,这是一个工作的部署会,当地政府领导到会讲了意义如何重大、该如何重视之类的话,相关部门负责人通报了“家电下乡”的具体情况.为求稳妥,吉林市的有关媒体按惯例在稿件中重点突出了领导讲话的内容,对“家电下乡”一笔带过.而《江城日报》记者则跳出会议报道的常规模式,从满足读者知情的角度进行了报道——

“经过半个多月的产品试销活动,‘家电下乡’工作终于在我地区全面铺开了.这项旨在扩大内需、拉动消费、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工作,从即日起将一直持续到2013年1月末.”导语寥寥数笔,切中了百姓的关切.紧接着展开新闻主体,同样摒弃会议程序、淡化领导,以讲述百姓渴望知道的信息——在多大的时间段内有效——为主.

主体第一段:“这一期间,凡具有我市农业户口的消费者在指定销售网点购买规定数量的‘家电下乡’产品,均可享受商品销售论文范文13%的财政补贴.”记者又把涉及的人群和优惠论文范文呈现在了读者面前.

主体第二段快速地告诉了读者纳入补贴范围内是四类产品“彩电、冰箱(含冰柜)、手机、洗衣机”.接着,记者在主体的第四段和第五段明白无误地告诉了消费者购买这四类商品应携带的论文范文、应索要的票证、获取补贴程序和政府部门对此项工作的监督等内容.至此,人们对“家电下乡”如何下乡了解得十分充足了.

4.关联人们的情感需求和被尊重的需求

除了物质利益,人们还有精神上获得满足的需求.报纸在贴近群众物质的或者前面提到的生理、安全的利益同时,也要在新闻中贴近其精神方面的需要,满足其情感自尊的需求.

2006年教师节时,《人民日报》发表了长篇通讯《论文范文到小学听课》.文章详细地记述了总理在北京西城区皇城根小学和五年级学生一起上课的情景,生动记录了总理和小学生、总理和小学老师、总理和老师们的对话.文章没有空话和客套大话,用总理的原话“我们刚刚听了一堂课.我想以这种特殊的方式向老师们表达敬意”和“只有尊重老师,重视教育,国家才会兴旺发达”点明了主题.

在以往的教师节里,党报都会报道,“我省(市)举行教师座谈会(或其他名称的会),什么领导出席”,再讲一段“一定要尊敬教师,重视教育”之类的话.许多老师都反映,他们对这种新闻早就麻木了.《人民日报》这一次不同以往,以特殊的方式向老师表达敬意,真切地让老师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论文范文领导对他们的尊重和关心.

5.关联人们实现自身发展的需要

当一个人在其他需求基本得到满足后,自我实现的需求便开始上升.在常人身上通常的表现就是成长与发展,即成为一个自己想成为的人.能够给人带来这种发展机遇的信息主要在两个领域,即市场领域和政治领域.任何一个人的命运都与政治紧密相连,而在求发展的人群中更甚.所以,将“工作报道”中隐藏的“机会”(比如报考公务员、大学辅导员可评教授、小学老师可晋副高职称、大学生到社区当主任等)找出来呈现给读者,便可获得“求发展”的人们的忠诚与喜爱.

三、写活“工作报道”的其他建议

1.稿件中要有人.西方新闻多是用这种办法写的.新闻报道说到底,是报道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对读者来说,人们往往在心理上更关注与之接近的人或人群的社会活动和心理状况.越近,越容易吸引人阅读.所以,新闻报道中只有有了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有了他们的动作、语言、行为、表情,尤其是有他们情感与生活状态的内容,才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如果新闻报道只见物不见人,只讲理不讲情,是不大可能生动的.在这方面,《中国青年报》在去年刊发的反映汶川大地震给人们带来伤痛的《回家》一稿十分值得借鉴.

2.在采访上要“大小结合”.面卜的材料要吃透,从中找出可以展开的具体的“点”进行深入采访.这样就可以做到以小见大、点面结合.同时,要学会使用具体事例切人以增强“工作报道”的可读性.

3.在素材选择上要“具体与概括结合”.国外“工作报道”具体的材料与概括的材料二者比例一般是9/1,《华尔街日报》的报道多是这样写成的.而我们的报道则是1/9.通过努力,让我们的“工作报道”中的具体与概括的比例达到5/5,哪怕是3/7 .4/6,那我们的“工作报道”就会大不一样.

4.要处理好句子的结构.句子结构是稿件是否有味道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短句轻松,适用于陈述和描写;复句理性,适用于说理、论辩;无主句能集中读者的视线;疑问句适用于段落的衔接等

总结:本论文是一篇免费优秀的关于报道工作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名师工作室报道引用文献:

[1] 深度报道的当代审视论文提纲 论文提纲模板
[2] 新闻报道论文范文 新闻报道相关论文范文数据库10000字
[3] 新闻报道论文范文 关于新闻报道专科开题报告范文2万字
《读者需求:写活"工作报道"的指向》word下载【免费】
名师工作室报道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