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大全 > 文章内容

地理学报论文模板资源环境

主题:电催化氧化技术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16

简介:适合不知如何写技术催化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技术催化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技术催化论文范文

目录

   化工与环境生命学部 3

   化工学院 3

   化学学院 3

   环境学院 3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3

   化工机械学院 3

   制药科学与技术学院 3

   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 3

   (原)化工学院 3

   (原)环境与生命学院 73

   建设工程学部 89

   水利工程学院 89

   土木工程学院 89

   交通运输学院 89

   (原)土木水利学院 89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部 123

   电气工程学院 123

   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 123

   半导体技术学院 123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123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 123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123

   生物医学工程系 123

   (原)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123

   (原)电气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 137

   机械工程与材料能源学部 149

   机械工程学院 149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66

   能源与动力学院 184

   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 199

   航空航天学院 199

   工程力学系 199

   船舶工程学院 241

   汽车工程学院 252

   管理与经济学部 265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265

   工商管理学院 265

   经济学院 265

   (原)管理学院 265

   (原)经济系 282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 286

   人文学院 286

   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 286

   马克思主义学院 286

   (原)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286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295

   数学科学学院 326

   建筑与艺术学院 334

   软件学院 345

   外国语学院 358

   化工与环境生命学部

   化工学院

   空

   化学学院

   空

   环境学院

   空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空

   化工机械学院

   空

   制药科学与技术学院

   空

   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

   空

   (原)化工学院

   大连理工大学化工系创办于1949年,1952年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一批着名化学和化工专家汇集大工,形成了具有雄厚实力的化工学科.1984年撤系建院,成立了化工学院.学院设有化学,化学工程,材料化工,化学工艺,催化化学与工程,精细化工,高分子材料和化工机械等8个系18个教研室,还有工科基础化学实验中心,分析中心和19个研究所.现有教职工337人,其中教授63人(含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4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人,讲座教授3人,博士生导师57人),副教授83人,高级工程师17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7人.现有本科生2292人,硕士生1083人,博士生497人,博士后科研人员10人.

   化工学院现有化学工程与技术和化学2个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有1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其中包括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的五个二级学科--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应用化学,工业催化,生物化工;化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的五个二级学科--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和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并相继设立精细化工,膜科学与技术,水科学与技术,能源化工和功能材料化学与化工;还包括高分子材料,化工过程机械,药物工程等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22个硕士点.并设有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应用化学学科设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学院拥有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涵盖了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应用化学,工业催化,生物化工等5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应用化学,工业催化,化学工程,化工过程机械等四个辽宁省重点学科;拥有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辽宁省生物基化学品重点实验室,石油化工技术与装备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辽宁省精细化工工程研究中心,辽宁省高性能树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还有"985工程"二期建设项目"绿色能源资源与精细化工高技术"科技创新一级平台;教育部首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工科化学教学基地,教育部首批引智计划(111项目)"功能超分子与纳米材料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成为我国培养化工高层次人才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2007年被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光荣称号.

   化工学院作为大连理工大学的最早的二级学院,57年来为国家培养了近3万名毕业生,其中许多人成为国家各部委和省市领导,中科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以及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厂矿企业的业务骨干.学院十分重视教学工作,在教学改革方面体现了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培养能力,突出创新的精神,全方位进行有益的探索.目前拥有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制药工程及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等六类本科专业.已设置21个硕士研究生专业,19个博士研究生专业.并于1990年在国内首先创办了五年制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英语强化班"为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复合型,外向型人才.

   化工学院秉承"以人才为本,创新为先"的传统,"以贡献求支持,以改革促发展"的理念,紧密结合面向国家经济建设主战场的需求,坚持学科前沿的基础研究和工业应用的新技术开发并重的方针,历年都承担一批国家,省市级科学基金和973,863及"十五"重点攻关项目.同时与企业合作解决技术难题和高新技术开发工作,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教育部"985工程"二期建设项目的实施,"绿色能源资源与精细化工高技术"一级科技创新平台的构筑为学院提供了跨越式发展机遇.化工学院将以此为契机加快发展,整合创新,再创辉煌.

   化工学院广泛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和技术合作,已经与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瑞典,奥地利,英国等国外大学,研究机构或公司建立了实质性科技合作和人才培养交流关系.

   主要优势学科

   ★ 精细化工(应用化学) 国家级重点学科,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主要依托学科之一,主要研究方向为染料化学与光化学,表面活性剂与温控相转移催化,生物质资源开发应用基础研究,环境友好精细化工技术,天然与合成药物研究,精细及专用化学品研究等.

   ★ 工业催化 国家级重点学科,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主要依托学科之一,主要研究方向为分子筛催化,络合催化和酸碱催化和生物质催化转化,开发环境友好催化剂及用于石油炼制,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学品合成反应技术.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回收净化高效吸附剂的研制及工业化装备的设计筹建,吸附分离技术和过程的研究开发和设备设计,甲烷贮放特种吸附剂研制,二氧化碳再资源化催化剂研制,硫化物,氮氧化物等其他减排气体的回收治理技术.

   化学工程 国家级重点学科,主要研究方向为过程传热与节能技术,新型高效换热技术,海水淡化与水超纯化技术,多相流传递,粉粒体与干燥工程,计算流体力学与传热学,膜材料与膜分离工程,干细胞与组织工程,过程系统模拟优化和综合,腐蚀与表面科学理论,腐蚀诊断技术与控制方法,燃料电池/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等电化学能源转换技术等.

   化学工艺 国家级重点学科,主要研究方向为煤,油页岩及生物质的基础与应用,功能多孔材料的制备及在催化和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功能炭及其它多孔材料制备,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工艺过程的模拟与优化,无机膜材料的制备,新型膜分离过程开发,膜催化分离一体化过程研究及膜反应器设计,超细无机材料的制备,新型化学反应及其机理,化学结晶过程,高比表吸附剂的研制开发,新型吸附工艺及设备开发,化工过程排放气处理新技术,天然气水合物,天然气的吸附储存技术,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沸石膜回收处理有机气体新技术,化工过程的废气及废液的处理技术,变压和变温吸附分离工艺和工程等.

   高分子材料系创建于1953年,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合成橡胶"专业,为"辽宁省高性能树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现有权授予"高分子材料"工学及"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理学博士学位,"高性能合成橡胶与弹性体"和"耐高温工程塑料"的研究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近年来已承担多项国家,省部级研究任务,包括:国家"八.五","九.五"攻关项目,863和973项目,军工配套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委博士点基金,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系统的科研开发项目等,先后参加了"顺丁橡胶","丁苯橡胶","丁苯热塑性弹性体"等工业化成套技术的科技攻关.成立至今已发表学术论文千余篇,申请专利50余项,多次获得国家,省部级奖励,"顺丁橡胶工业生产新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含二氮杂萘酮联苯结构新型聚芳醚砜酮(PPESK)及其制备方法"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阴离子论文范文基础理论和应用基础理论研究"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研究方向:(1)高性能工程塑料;(2)高性能功能化弹性体集成材料;(3)高性能功能化合成树脂新材料;(4)先进论文范文物基复合材料;(5)功能高分子材料;(6)高分子膜材料;(7)论文范文物共混改性及加工技术;(8)活性阴离子论文范文理论;(9)论文范文物结构与性能;(10)先进论文范文反应工艺及工程.

   ★化工过程机械 省级重点学科,主要研究方向为化工装置安全(如工业介质爆炸灾害防治理论)与控制技术;能量综合利用技术(如过程节能理论与技术);超临界流体特性及应用研究;流体动力过程与装备(包括非定常流体流动和装备技术研究包括单级,多级气波制冷技术,高压射流振荡制冷技术,脉动流体压力交换技术);.特种化工装备技术(缠绕换热器流动和换热特性研究,多相流换热成套装备技术,环保与生化装备技术,油水/油砂/油气分离技术);设备结构与强度,压力容器及管道的应力分析与安全评定;粉体机械过程与装备,纳微米粉体特性与制备技术.

   具有科技开发实力的领域

   精细化工:

   染料 高固色率高性能新型染料,活性染料,分散染料,涤/棉一浴染料,超细旦染料,高分子皮革染料,仿生染料,功能纺织品用染料,喷墨打印染料,生物分析及基因测序用染料,人工模拟光合作用太阳能转换制氢的研究等.

   表面活性剂 三次采油用表面活性剂,染料分散剂,破乳剂,降凝剂,沥青乳化剂,基于表面活性剂原理的温控相转移催化技术等.

   生物质精细化学品 糖基系列表面活性剂及各种助剂,如烷基糖苷和蔗糖酯系列表面活性剂,各种阳离子淀粉,阴离子淀粉和论文范文淀粉等.

   中间体 染料中间体,医药和农药中间体,硝基苯类催化加氢,液相催化氧化,三氧化硫磺化,气相硝化等.

   功能材料 彩色液晶显示材料,有机非线性光学材料,有机发光材料,染料敏化纳米晶太阳能电池,纳米半导体光催化材料,稀土荧光生物标记材料等.

   天然与合成药物研究 利用陆上与海洋生物资源,发现,创造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艾滋病等恶性传染性疾病治疗的新先导化合物,药物;农药与精细化学品. 利用特殊资源微生物的组合生物合成技术及特殊微生物规模化发酵工艺技术等关键技术, 建立特殊资源微生物与基因资源和新化合物之间的联系,完成化学方法难以完成的活性化合物的合成,开发基于特殊生物资源的论文范文产品.从结构新颖的化学与天然产物骨架入手,利用相关靶点蛋白数据库进行分子对接与反对接计算,合理设计,优化分子结构.以组合生物合成技术,定向,定位合成法快速合成目标产物,进行体外活性筛选,寻找活性先导化合物,进行动物活性测试与体内外代谢研究,确定药效基本结构和构效关系.对生物基新型医药物质的生物合成,体外生物转化,化学转化过程,转化技术,进行深入分析研究.

   研制以靶向和经皮给药为重点的新型缓控释制剂,展开现代给药技术对中药及天然药物的适应性以及给药过程的计算机模拟系统研究,建立中药及天然药物经皮给药的关键技术及体外评价系统.

   利用农林业剩余物或废弃物资源进行精细加工,研制新型植物环保型农药.

   清洁合成技术 以分子筛催化研究为特色,在国际上首先实现了分子筛择形催化直接合成高纯度对二乙苯技术的工业化.开展了钛硅沸石催化氧化制环氧丙烷,离子液体催化合成叔丁基酚类化合物,离子液体催化合成生物基化学品,分子筛催化合成烷基蒽醌,新型中孔分子筛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工作,已形成了专利技术.研究出冷等离子体法氢气氧气直接合成高纯度(电子级)过氧化氢新工艺技术;将等离子体法过氧化氢直接合成技术与含钛催化剂耦合用于烯烃环氧化物的绿色合成;用纳米分子筛开发出一乙醇胺环化生产三乙烯二胺(聚氨酯发泡剂)催化技术,焦化苯合成乙苯技术,实现了工业化,并开始技术推广.

   石油加工:

   不同结构的纳米分子筛催化材料合成及其在汽油降烯烃和在液化气,裂解碳五,油田凝析油,重整拔头油,芳烃抽余油等低碳烃芳构化或催化热裂解反应中的应用;脱硫催化剂和技术;氧化脱硫制备清洁燃料技术;深度加氢脱硫催化剂制备清洁燃料技术.

   石油化工:

   沸石分子筛代替AlCl3,固体磷酸等催化剂合成乙苯,异丙苯等烷基苯催化剂和技术;四氢呋喃开环论文范文制备高弹力尼龙—氨纶原料PTMG技术,齐格勒法高碳烷基铝制备(-烯烃生产技术,乙烯直接氧化合成醋酸,配位活化CO2,等离子体活化与催化协同强化烃类转化过程,C9和C5石油树脂的高效催化加氢技术,负载型纳米贵金属加氢催化剂的制造技术.

   钛硅分子筛-H2O2催化氧化替代氯醇法生产环氧丙烷,对苯二酚技术;超临界流体中的化学反应技术.

   无机膜及催化技术 陶瓷膜,沸石膜,混合导电性透氧膜,致密造氢膜,炭膜制备技术,无机膜分离器,无机膜催化及分离一体化技术,应用于烷烃脱氢制烯烃,乙苯脱氢制苯乙烯,低碳烃催化脱氢芳构化制芳烃,沸石膜回收处理有机气体新技术,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等技术.

   吸附材料的研制及应用技术 高比表吸附剂的研制开发,新型吸附工艺及设备开发,化工过程排放气处理新技术,天然气的吸附储存技术,化工过程的废气及废液的处理技术,汽油储运过程中油气回收技术,变压和变温吸附分离工艺和工程等技术

   精细石油化学品的合成技术 高效,低毒杀菌剂,缓蚀剂,阻垢剂,絮凝剂的合成新技术.

   :

   阴离子活性论文范文理论研究,低顺式聚丁二烯橡胶制备技术,中乙烯基聚丁二烯橡胶制备技术,高乙烯基低顺式聚丁二烯橡胶制备技术,溶聚丁苯橡胶制备技术,热塑性弹性体SBS制备技术,弹性体纳米增强技术,低等规度聚丙烯及其制备技术,高透明抗冲击聚苯乙烯树脂及其制备技术,本体连续法聚苯乙烯树脂及其制备技术,本体连续法高抗冲聚苯乙烯树脂及其制备技术,本体连续法ABS树脂及其制备技术,高性能直纺型共聚改性芳纶制备技术,微(纳)米电子和光电子器件相关的功能高分子薄膜材料,

   无机材料 功能性炭素材料的制备技术(空分用炭分子筛,纳米炭材料,微米炭材料,泡沫炭材料,炭气凝胶等),气体分离用炭膜制备技术,基于纳米炭材料的新型加氢催化剂和催化反应,纳米氧化锌材料的制备技术,无机高分子与超分子功能化合物,超细粉体及颗粒表面改性,高纯无机材料分离纯化与环境友好制备技术,多功能高温陶瓷材料,炭材料的等离子体制备及改性处理技术,煤沥青与石油沥青共混制高等级公路沥青,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合成与应用,无机发光,无机保温隔音泡沫玻璃或多孔材料,高效无机阻燃剂等新型功能材料,等等.

   无机盐的颗粒控制技术;镁盐化合物的制备技术;新型材料(如光,电,催化等材料)的设计与探索;功能材料的组成,结构,缺陷与性能;晶体生长机理和方法,晶体材料制备,改性和应用;功能材料(无机及杂化体系)制备的化学过程等.

   材料腐蚀与防护 炼油及石油化工设备腐蚀诊断及防护技术,地埋管道和滨海电厂海水系统阴极保护技术,表面改性技术,缓蚀剂及其它水处理剂的制备和评价技术,石油与化工环境腐蚀信息处理与专家系统,电化学合成与分离技术,金属氧化物电极的制备技术,电化学检测仪器制备,电化学方法防治污垢和生物污损技术.

   能源化工:

   煤固体热载体法干馏制燃气(如城市煤气,冶金燃气),焦油和半焦(兰炭)技术,油页岩固体热载体法干馏制页岩油技术,煤化工综合利用技术,煤热解脱硫技术,煤直接液化或煤氧化制芳香化合物技术,生物质能源催化裂解及经干馏制氢气和燃料气技术,等离子体催化氨气裂解燃料电池汽车制氢新技术,纳米分子筛催化低碳烃合成高辛烷值清洁汽油新技术,地热能利用技术,吸收式热泵回收过程废热,滴状冷凝表面强化传热技术,载气蒸发技术,多效蒸馏水器,防垢抗垢与表面改性技术,膜分离技术等.

   能量,质量集成技术应用于过程系统,用于乙烯,合成氨,尿素等大型化工装置系统的节能,降耗,增效与污染最小化问题;采用夹点分析及数学规划法实现全过程系统多目标优化;化工过程计算机辅助操作;过程模拟与优化;过程故障诊断与操作调优;生产装置扩产改造,提高效益.

   化工机械设备:

   化工成套装备 天然气深冷净化液化成套装备,多相分离与换热技术装备,热管海水淡化装置,超临界萃取设备,喷雾干燥设备,小型粮食干燥设备,气波制冷回收轻烃设备等.

   安全防爆设备 防爆片系列产品,双作用先导式安全阀系列产品,隔离式安全阀,安全阀的在线校验技术与设备.

   设备管理软件 设备系统集成与评价,设备选型专家系统,设备设计CAD系统,生产管理CAPMS系统,产品自动化报价系统,工厂商情信息管理系统,设备诊断技术,计算机辅助设备管理,设备安全系统,操作模拟培训系统,设备检验与设计.

   特种压力容器的设计和评定 航天压力容器的优化设计, 复合材料压力容器设计等

   重大项目简介

   (淀粉化学品 淀粉化学品广泛应用于造纸,纺织,食品,饲料,医药,日化,石油等工业.我国有丰富的淀粉原料,1997年全国淀粉年产量达385万吨,因此进一步推动淀粉深加工,开拓变性淀粉的应用领域,显然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尽管我国已有20余万吨变性淀粉的实际生产量,但目前我国变性淀粉的主要用途还多集中在造纸,纺织上浆剂等低层次应用.对于高性能淀粉化学品作为性能相同而论文范文昂贵的天然物质或化工产品的替代品的生产和应用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高性能淀粉化学品的生产和应用则具有高的附加值,原料来源广泛,生产和应用无毒无污染,可生物降解等符合化工产品生产和应用的绿色,环保要求等优势,其生产和应用必将给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大连理工大学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杨锦宗院士,张淑芬教授长期致力于高性能淀粉化学品的开发研制工作,已在高取代度羧论文范文淀粉,高取代度阳离子淀粉,论文范文淀粉和交联淀粉方面做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形成了高性能淀粉化学品的系列产品.

   (新型印花糊料 新型印花糊料为白色粉末,无味,无毒变性淀粉,易溶于水,呈半透明粘稠状,溶液为中性或微碱性.具有粘度高,稳定性好,且粘度可以根据应用需要进行调控的特点.新型印花糊料性能超过德国汉高公司生产的印花糊料,与海藻酸钠性质一致.可作为纺织工业毛,棉,丝,及化纤等织物的上浆剂,天然纤维的活性染料印花浆糊料和聚脂纤维的分散染料印花糊料.

   (烷基糖苷 烷基糖苷是由葡萄糖的半缩醛羟基和脂肪醇羟基,在强酸催化下失去一分子水而得到的产物.由于该产物并非一个单纯化合物,而是由烷基单苷,二苷,三苷及低聚糖苷组成的复杂混合物,一般称之为烷基多苷(Alkyl Polyglucosides, APG).

   APG具有非常优良的生态学和毒理学性质以及出众的物理化学性质和配伍性能.尤其是它的毒性,对皮肤的相容性,生物降解性优于现在任何一类表面活性剂.因此它特别适用于与人体皮肤接触的洗涤用品和个人保护用品,在衣用洗涤剂,餐具洗涤剂,肥皂,香皂,硬表面清洗剂,香波,浴液,化妆品,口腔卫生清洗剂,杀菌洗涤剂,食品工业,纤维,织物用助剂,农业用化学品助剂,造纸工业,酶制剂及加酶洗涤剂,果蔬保鲜剂等方面具有光明的应用前景.APG除用做上述用途外,还可用于制备固体分散体,APG还可作为塑料添加剂.

   APG虽是稳定的化合物,但可利用糖基上剩余的三个羟基进一步合成各种酯和其它衍生物(如醚).如APG接上羧酸或其它酸可制得APG的各种阴离子酯,如磺基琥珀酸酯,柠檬酸酯,酒石酸酯,马来酸酯,硫酸酯,磷酸酯等.前三种酯国外市场上可购得,它们具有良好的发泡性,配伍性,对皮肤温和,不刺激眼睛,且不含二恶烷,环氧乙烷和亚硝胺等,所以很适用于化妆品及个人保护用品.此外,APG还可以合成烷氧基化物和季胺盐阳离子SAA等.

   ( 活性染料无盐染色助剂既无盐染色技术 棉纤维和粘胶纤维在世界范围内的纺织工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大约占纤维总产量的65%.目前应用在棉纤维染色方面最重要,最有潜力的染料是活性染料,年产量也已经超过10万吨.

   但是,由于棉纤维在水中的ζ﹣电位为 - 38m,在染色过程中对于活性染料,直接染料这样的阴离子染料的吸附性很弱,活性染料对棉纤维的亲和力仅为2 ~ 4 kcal / mol,在被吸附至纤维上之前必须克服一定的电荷障碍.在传统的染色工艺中必须加入30 ~ 150克/升的氯化钠或硫酸钠为.大量的无机盐的使用既增加了劳动强度,又造成废水中的氯离子浓度高达10多万ppm,造成治理活性染料染色废水的难度.

   使用无盐染色助剂实现活性染料无盐染色,一方面杜绝染色工艺中大量无机盐加入所造成的严重的盐污染,另一方面,又可提高染料利用率,减少染色废水中染料的含量,是促进我国纺织业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非常重要而又紧迫的大事.

   ( 乙苯-乙烯直接合成对二乙苯技术 20世纪80年代末,大连理工大学与北京燕山石化公司合作,利用沸石分子筛择形催化原理建成了世界上首套合成法生产对二乙苯(模拟移动床吸附分离法生产对二甲苯专用解吸剂)中试装置,打破了美国UOP公司分离法产品的国际垄断.但是用传统改性思路制备的微米大晶粒Z论文范文-5沸石催化剂在工业应用中存在活性低,积炭失活快,单程使用周期短的问题.为此,于1995年提出了沸石孔道,酸强度和外表面状态三因素协同择形新观点,并循此开发出独特的组合改性法用于裁剪择形沸石物性,从而制备出在高选择性下仍保持高活性和长运转周期的论文范文定向合成对二乙苯催化剂EA9506,于1995年11月工业应用成功.EA9506催化剂能用于直接生产纯度>98%的对二乙苯,不但提高了对二乙苯解吸剂产品纯度,而且降低了生产成本,克服了已有技术的不足.迄今,EA9506催化剂已在辽宁(辽阳),天津(大港)和江苏(丹阳)推广应用四家,占领了国内技术市场.用EA9506催化剂生产的对二乙苯产品不但满足了国内市场需求,还出口七个国家.2002年出口量占国际市场份额近20%,打破了UOP公司的国际垄断,2000年以来为企业新增产值2.6亿元.上述成果获得2003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 纳米Z论文范文-5分子筛催化液化气等低碳烃芳构化技术 发明了可使碳四液化气等低碳烃富余资源转化为高辛烷值清洁汽油或高附加值轻芳烃(苯,甲苯,二甲苯)的改性纳米沸石催化剂制备方法,在解决低碳烃芳构化催化剂积炭失活快这一世界性的催化难题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在合成高辛烷值清洁汽油方案中,纳米沸石催化剂在连续1000小时的运行中活性和选择性未见明显下降,技术开发已经转入工业中试阶段.在合成高附加值轻芳烃方案中(Nano-reform工艺),纳米沸石催化剂的单程连续运行周期达到了400多小时,轻芳烃产率达到50-60%,可以再生重复使用,为国内外同类技术领先水平.目前,Nano-reform工艺已经进入工业应用,首套8万吨/年工业化装置将于2006年7月投料生产.Nano-reform工艺原料适应性强(液化气,裂解碳五,芳烃抽余油,重整拔头油,油田凝析油,轻汽油等),原料无需预处理,采用固定床操作,投资小,操作论文范文低.一套原料处理量8万吨/年的装置年纯利润可达5000余万元.

   ( 焦化苯(石油苯)-乙醇(乙烯)烷基化合成乙苯技术 本技术特点是采用在稀土改性的纳米Z论文范文-5沸石分子筛催化剂上进行焦化苯与乙烯的烷基化反应,该催化剂具有独特的抗硫和抗积碳性能,乙烯的转化率和乙苯+二乙苯的选择性均大于99%.此工艺流程简单,污染轻,催化剂综合性能优良,居世界先进水平.

   ( 钛硅分子筛催化丙烯与双氧水环氧化合成环氧丙烷 本技术特点是采用我们自主开发的低成本钛硅分子筛为催化剂,在固定床反应器上进行环氧丙烷的清洁生产,解决了催化剂的成型问题,双氧水转化率大于95%,环氧丙烷选择性大于95%.此工艺流程简单,副产为水,无污染,催化剂综合性能优良,居世界先进水平.

   ( 低温甲醇洗净化技术 本技术开发节能型酸性气体脱除技术,脱除原料气中的CO2和H2S等酸性气体,净化化中CO2小于10ppm,H2S小于0.1ppm,甚至更低,回收得到CO2产品气CO2浓度大于98.5%,H2S产品气中H2S浓度大于25%或更高.本技术可用于新建制氢装置,如合成氨,甲醇装置,还可用于旧装置改造.本技术已被国内十几套新建装置采用,并应用于近十套大型装置的改造中,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本技术取代进口,实现国产化.

   ( 回收工业废气中二氧化碳新技术 开发一系列二氧化碳回收提纯技术,将各种不同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碳回收提纯利用.锅炉烟道气,水泥厂废气,矿石分解气,硼砂碳解尾气等用溶剂吸收法;制氢脱碳,合成氨副产气等用变压吸附法;油田气,粮食发酵气,炼油厂尾气等用吸附精馏法.以上技术都可以将各种废气中的二氧化碳回收提纯到99.99%(食品级标准)以上的高纯度,产品可以广泛应用在机械,食品,医药,电子,化工,材料,生物,纺织,农业,消防等多种领域.该技术在教育部组织的鉴定会上被专家评为国际先进和首创技术,荣获两个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三项国家专利授权.利用该技术已经新建了十七家以回收二氧化碳为产品的科技型企业,产品质量全部超过美国可口可乐,英国BOC公司和国际饮料协会相关标准,为企业创造了非常可观的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效益.现在新开发成功的低浓度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碳回收技术,比现有的技术具有工艺简单,投资少,成本低等突出特点,专门用于回收热电厂,水泥厂,炼钢厂,石灰窑等行业排放的低浓度二氧化碳气体,有两项技术已经申报了国家发明专利,并已在两家企业应用;同时还开发出燃烧烟道气脱硫技术,该技术在脱除二氧化硫的同时不损失可利用的二氧化碳,两种氧化物可以同时回收利用,变废为宝,现在该技术也申报了国家发明专利.目前该技术正在快速向国内和国际市场推广.

   ( 变压吸附法空气分离新技术及系列产品 制备对空气中氮气(或氧气)有高度选择吸附性的吸附剂,选用加压下吸附,降压下解吸的变压吸附法工艺技术,以空气为原料,在常温,低压条件下,生产各种不同浓度的氧气(或氮气).该技术及产品比古老的深冷空气分离法有工艺简单,投资低廉,耗能少,自动化程度高,占地面积小,无污染,运行安全可靠等突出特点,是空气分离制氧气和氮气的更新换代技术.该技术及产品在教育部组织的鉴定会上被专家评为国际先进技术,荣获两个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两项辽宁省发明金奖,获得国家级新产品称号并被列入国家重大科技成果推广计划,获得三项国家专利授权.该技术和产品已经在医疗,家庭保健,高原供氧,水产养殖,化工,水果蔬菜食品保鲜等行业的几十家企业成功推广应用.

   ( 活性炭纤维吸附回收有机溶剂及有机蒸汽系列新技术 采用高性能活性炭纤维作为吸附剂,根据分离要求可以设计先进的两床或多床吸附工艺,能够实现对吸附质的多次吸附,对化工过程中产生的有机溶剂或有机蒸汽进行最大程度的回收.该技术对有机溶剂及有机蒸汽具有很高的脱除率,可以使排放气中的有机气体或溶剂的浓度达到几个ppm以下,对有机溶剂及有机蒸汽的回收率达99%以上.该工艺过程具有简单,自动化程度高,便于操作,成本回收快等优点.

   ( 沸石膜催化分离一体化工艺技术 采用自制的高性能沸石膜制备膜催化分离组件,用于有小分子气体产生的可逆反应过程,可以打破反应平衡的限制,提高原料的转化率及产品的收率,同时抑制副反应的发生,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 沸石膜渗透蒸发在有机物脱水及水中脱有机物中应用技术 成功地制备了高性能的NaA分子筛膜及Silicalite-1分子筛膜,分别用于脱水及脱有机物过程.其中,NaA膜对水/乙醇的分离因数超过1000,渗透通量为1.2kg/m2.h.此项技术与传统的共沸蒸馏工艺相比,节能90%以上,可以降低能耗,减少操作成本,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此项技术在生物质制燃料乙醇过程中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 沸石膜回收化工过程中排放气中的有机气体 成功制备了NaY,NaX分子筛膜,建立了回收工业排放气中有机气体的装置.其中,经改性制备的NaY膜对二氯乙烷/氮气的分离因数达28.6,二级回收率达95%以上,已经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研究开发的NaX分子筛膜挥手苯的工艺,流程简单,技术先进,已经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即将获得国家授权.

   ( 高效,高性能的水处理剂 成功地研制开发了"DY-9201杀菌剂"及"HPA高效缓蚀剂".其中,"DY-9201杀菌剂的研制"在1994年通过国家教委主持的鉴定,已实现了工业化生产,获辽宁省教委科技开发一等奖,大连市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HPA高效缓蚀剂的研制"在1994年通过国家教委主持的鉴定,已获得国家专利,并实现了工业化生产,获得了化工部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多项奖励.

   ( 新型杂环高性能工程塑料及其深加工应用技术 从分子结构设计出发,研制成功结构新颖的二氮杂萘酮联苯酚新单体,进而首创性地开发成功含二氮杂萘酮联苯结构系列新型高性能聚芳醚高性能工程塑料,既耐高温又可溶解,解决了传统高性能工程塑料不能兼具耐高温可溶解的技术难题,综合性能优于传统品种,实现了高性能,低成本,可多种方式加工应用,应用领域大大扩展.可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电子电气,核能,机电,精密机械,石油化工,环保工程等许多领域.已完成年产百吨级规模中试,部分产品已完成年产500吨规模的工业性试验,初步实现产业化,产品已销往国内外许多用户,市场正迅速扩展.该技术经教育部科技查新中心检索及专家鉴定,确认属于国际首创,原始创新,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已申请获得9项发明专利.获得包括200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在内的9项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

   ( 塑料改性功能母料制备技术 以合成树脂作为载体,应用多种多样的配合助剂,与功能化树脂,增韧剂,导电,染色,阻燃,导磁,增强剂等功能材料复合,制备功能母料,属于专用材料.可以应用橡胶,塑料加工设备进行造粒,比较方便地得到功能母料的材料,具有特别重要的应用前景.塑料改性功能母料的特性取决于母体材料塑料及填充复合材料的种类,数量,复合工艺方法及复合后功能母料的结构等,一般造粒后的功能母料能很方便地与将要使用的塑料材料混合后加工,从而改善,提高,赋予塑料材料高的强度或各种特殊的性能及功能,如导电,阻燃,增韧,增强,降低成本,易加工等.

   ( 煤固体热载体干馏新技术 该技术是利用煤干馏(热解)半焦为热载体与煤快速混合热解(干馏)得到轻质煤焦油,燃气和半焦的方法.该技术仅是一个热加工过程,常压生产即可制得燃气,焦油和半焦,实现了煤的部分气化和液化,与煤的直接液化,间接液化相比,过程相对简单,投资少.该技术生产的焦油,质量好,焦油中含有脂肪烃,芳烃和酚类物质,可加工得化学品和燃料油.该技术也可以与煤发电,煤气化合成化工产品(甲醇,二甲醚等)相结合,组成多联产,还可用于冶金企业能源平衡.该技术属于国家计委批准立项的"七五","八五"重点工业性试验项目,在内蒙古平庄矿务局建立了150t/d的"平庄褐煤固体热载体干馏新技术"工业试验装置,1994年通过煤炭部和国家教委联合鉴定,认为该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我国年轻煤的综合利用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技术成果分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88年)和三等奖(1996年).

   ( 油页岩固体热载体法干馏制油技术 该技术是利用油页岩干馏(热解)制油后的页岩灰渣为热载体的快速热解制油方法.油页岩(又称油母页岩)干馏(热解)得到的页岩油类似常规石油(天然石油),是一种理想的石油替代品.该技术具有油收率高,原料(油页岩)利用率高,热量利用率高,生产过程耗水量小,废水量少,SO2和NOx排放量小,设备结构比较简单,投资较少等优点.

   (高性能拉挤玻璃钢电绝缘芯棒,纤维缠绕玻璃钢电绝缘套筒.主要用于制造有机复合绝缘子,氧化锌避雷器,电抗器,高压穿墙套管等产品.有机复合绝缘制品以其重量轻,抗湿闪,污闪电压高等一系列优异的性能,正逐步的取代传统的高压电磁绝缘制品.产品性能全面达到IEC-1109-98标准要求.该技术成果先后获得2004年中国建材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和2005年中国石油化工科技进步二等奖.

   (数码彩色喷墨喷绘染料及墨水 本项目发明了一类新的墨水染料,可防止墨水因水分挥发而产生喷头堵塞,喷头怠机时间比国外墨水长2倍,提高热发泡喷头寿命2-3倍,可大大降低用户使用成本,已获得发明专利;发明了化学萃取除盐换盐技术,使无盐染料生产成本降低到国外同类产品的十分之一以下,具有强的国际竞争力; 发明了一种安全的甲酰化方法替代光气用于脲类喷墨染料的制备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目前,所发明的喷绘染料已在4个国内企业规模化生产,出口到7个国家和地区;喷绘墨水生产技术已在国内20余企业应用,现已销售到全国30个省市,使得四年前以国外墨水为主的局面得以彻底改变,喷绘墨水售价降到进口墨水的十分之一以下. "计算机彩色喷绘墨水的研制"2004年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大幅面数码喷墨染料及其应用"2005年获得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技术发明一等奖,2006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 C9石油树脂的催化加氢技术 本项目发明了一种骨架结构催化剂,能够高效催化C9石油树脂的加氢.石油树脂的深度加氢是我国石化行业急需开发的课题.石油树脂是以乙烯装置副产的C5,C9馏分为原料论文范文制得,因含有不饱和键和杂原子,使其色相深,有异味,易氧化,相容性差.加氢是改善石油树脂性能的重要方法.目前国内外所用的树脂加氢催化剂主要有贵金属(Pd/Al2O3)和镍系两大类,它们各有特点.国产石油树脂的性质常有波动,导致用现有的加氢技术所得到的产品不够理想,因此,开发新的加氢技术已迫在眉捷.我国现有3套C5树脂加氢装置(上海,南京,兰州),但是C9树脂加氢工业仍是空白.我们通过探索试验,发现了具有骨架结构的Ni-Mo-Al能够高效地催化不同牌号的C9石油树脂的深度加氢,产品饱和度高,无异味,色相小于1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聚氨脂单体MDA的立体选择性加氢制H12MDA 我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4,4'-二氨基-二论文范文甲烷(MDA)的生产商.H12MDA是论文范文性能论文范文的抗老化聚氨酯的中间体,由MDA加氢得到的,目前,只有美国的Air Product 公司和德国的Degussa 公司能够生产.由于生产H12MDA的技术难度很大,而且被德美垄断,有必要开发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加氢催化剂用于H12MDA的生产.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发出了高活性,长寿命钌基催化剂,已经完成实验室的小试和放大实验,正在和有关方面洽谈进行中试事宜.

   ( 负载型纳米钌,钯,铂催化剂的研制 用胶体化学原理,制备出负载型纳米钌,钯,铂催化剂,负载量从0.5%-10%之间时,纳米颗粒的粒径分布均匀,稳定性好.例如,用该法制备的Ru基催化剂,钌的粒径在2.5-3纳米,在室温50-170的温度范围内,具有很好的稳定性,适用于多种不饱和键的加氢反应.用于含氯硝基化合物的加氢时具有不脱氯的特点,比如硝基氯苯的加氢,5公斤,80度,收率达到99.8%以上,并且经过了连续40釜的套用实验后,收率仍不减,这是该钌基催化体系的重要的性能.该类催化剂在精细化工行业将有重要的用途.

   ( 骨架钌催化剂的研制及其在精细化学品加氢中的应用. 骨架钌是目前所知的最活泼的多相加氢催化剂.它能在温和条件下将多种不饱和键全加氢,较低的反应温度抑制了异构体的生成,有效地提高了选择性,使其在高附加值的特殊精细化学品的加氢合成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国内第一次开发出系列骨架钌催化剂,已形成专利.

   ( 制备太阳能电池半体电极和光催化薄膜的成膜实用化技术 目前制备半导体薄膜电极时所用的浆料多数是采用水溶液和增粘剂调制的,存在着制备工艺复杂,浆料的粘性差,易蒸发,不宜均匀分散及用其制作的薄膜易产生裂痕,并需要反复重复制膜等缺点.本项目发明了一系列有机高分子论文范文物,来代替常用的水媒介做半导体微粒子分散液和薄膜涂布液.该项技术不但克服了以往水媒介存在的易蒸发,易沉淀以及制作薄膜后易产生裂痕等缺点,而且粘性可自由控制,可用于大面积丝网印刷制作薄膜或大面积喷雾.特别适用于染料敏化纳米晶太阳能电池和其他太阳能电池及光催化所用的半导体薄膜电极的大面积化和产业化生产.该项技术已形成专利,并被授权为国际专利.

   ( 特殊资源微生物组合生物合成技术平台 应用绿色化学发展环境友好型工艺技术,将基因组信息学与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以人类和微生物功能基因为先导,绿色环保,生态平衡为准则,抗击人类重大疾病为目标,建立新型小分子药物研制技术平台.目前将特殊资源微生物天然小分子药物的组合生物合成技术与独特的微生物发酵技术相结合,对埃博霉素(epothilones)生物合成酶基因通过突变,缺失或取代,由此得到的重组PKS基因不同于天然的PKS基因的自主基因工程高产菌,并结合生物转化,诱变和高通量定向筛选等技术获得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结构新颖的新型埃博霉素类似物.并以结构新颖,拥有后化学修饰靶点的自主产权的埃博霉素类似物为前体物,建立化学半合成修饰新型埃博霉素的合成新方法,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半合成埃博霉素衍生物.先导产品UTD1于2007年4月获得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论文范文DA)的国家I类抗癌新药的临床批件,I期临床研究已基本完成,安全有效的早期临床研究结果令人鼓舞.论文范文后续产品UTD2是以重组基因工程菌株产生的结构新颖的埃博霉素类似物为前体物,再通过化学修饰,生物活性筛选等技术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新型埃博霉素类似物,目前也已进入了临床前试验阶段,并获得了国家2007年863计划的目标导向专题资助.从已完成的研究结果看, UTD1有望在三年内获得论文范文DA的新药证书.UTD2有望在二-三年获得论文范文DA的国家I类抗癌新药的临床批件.该项目已获得专利授权2项,实审1项, PCT物质,应用和制备的国际发明专利正在申请1项.该项目成熟度高,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创新性强,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产业化发展,是资源节约型和绿色环保型项目,其特有的技术和知识产权树立了我国在此研究项目的领先地位.

   成果转化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

   (化学工程研究所开发的溴化锂吸收式热泵回收工艺过程废热技术已经在燕山石油化工公司和上海高桥石化公司的合成橡胶厂进行凝聚工段废热回收的工业化应用,已经有四套系统投入运行(系统热负荷分别为5000kW,7000kW和两套6000kW),每年为企业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达2000万元,系统的投资回收期为2.5-3年.

   ( 化学工程系开发的载气蒸发技术先后在大连制药厂,同德化工厂,哈尔滨化工四厂,哈尔滨阿城制药厂,抚顺化工六厂和牡丹江化工二厂得到推广,创造了显着的经济效益.

   ( 吸附与无机膜研究所王金渠教授等人开发的五床活性炭纤维回收有机蒸汽技术已经投入工业化应用,多套ACF吸附设备正在工业中使用,其中,在扬子石化—巴斯夫有限责任公司乙烯罐区使用的5床ACF吸附单元,年回收苯蒸汽在1800吨以上,可产生经济效益近千万元,经过ACF装置处理的有机蒸汽,其在排放气中的浓度在5mg/m3以下,有利于保护环境,具有可观的社会效益.设备投资回收期为1~1.5年.

   ( 化工系统工程研究所姚平经教授领导的课题组开发的过程系统能量集成技术成功地应用于大型石化装置的用能分析,优化和改造.改造过的装置有吉林化学工业公司的乙烯,乙醇和苯乙烯装置,抚顺石油化工公司的乙烯装置和辽阳化纤公司的制氢装置等,自1997年以来,每年已为企业创节能降耗效益1亿元以上.

   ( 精细化工系杨锦宗教授,程侣柏教授,吴祖望教授,张淑芬教授等人开发的活性染料,分散染料,棉涤一浴染料,超细旦染料和高分子皮革染料等已成功应用于工业生产,产生了巨大经济效益.张淑芬教授开发的酸性染料商品化技术也已应用于生产.杨锦宗院士和张淑芬教授等人开发的生物质甲醛捕捉剂,蔗糖酯已在福建实现了产业化生产.杨锦宗教授开发的烷基糖苷类表面活性剂C12-APG在金陵石化公司实现工业化.李宗石教授开发的三次采油用表面活性剂性能超过美国进口产品,成本仅为美国产品的30%,该成果已完成中试和矿场试验,该项目的顺利实施将产生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

   (化机系创办的安全装备厂是国内唯一同时具有爆破片和安全阀两个制造许可证的企业,拥有ISO9001国家质量体系认证,是国家爆破片标准的起草单位(GB567-1999,爆破片和爆破片装置),平均年销售收入达2000余万元,近年净利润在600万元以上.

   ( 气波制冷机是一种利用气体压力能产生激波和膨胀使气体致冷的新型制冷机械.由方曜奇,胡大鹏教授带领的课题组研制成功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气波制冷机自1990年被国家科委列为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达国际先进水平,先后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 项,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2项,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辽宁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及其他省部级二,三等奖4项,目前已有40多台/套应用于大庆,吉林,盘锦,新疆等油气田和国防部门,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经济效益,近三年已取得研究经费累计有800余万元.目前开发成功的压力交换制冷机作为更新换代产品拥有更强的市场冲击力,有效解决了带液操作,振动等工业难题.

   ( 化工机械系胡大鹏教授开发出的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适合高压低温场合的高压缠绕式换热器,填补了我国在这一技术领域里的空白,目前成功用在国家重点工程"西气东输"上游主力气田"牙哈","吉拉克","桑南"等天然气深冷处理装置中,效果良好.

   ( 化工机械系胡大鹏教授针对油气田开发生产过程中经常遇到的油水,油砂和油气分离等问题,开发出竖板式高速离心油水分离机,动态油砂水力旋流分离器,旋流过滤气液分离器.获国家专利1项申报2项,在大庆,新疆,塔里木油田等地,这些技术装备已在生产中得以广泛应用其中旋流过滤气液分离器在天然气处理工程中累计使用120多台.

   (工业催化系王祥生教授带领的课题组开发的对二乙苯技术在江苏丹化集团,辽阳宏伟化工厂天津大港等实现了工业化,生产的高纯度对二乙苯占国内市场的90%,国际市场的30%,五年来新增产值4亿多元.蔡天锡教授等人研制的PTMG合成技术已完成中试,预计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

   ( 工业催化系张永春教授带领的课题组开发成功的吸附精馏法回收二氧化碳工业化技术,通过研制特种吸附剂,脱除二氧化碳气中的多种重组份杂质,吸附量大,选择性强;利用吸附剂复合装填法和使用工艺本身的气体作吸附剂再生气,大比例降低投资和生产成本;开发非理想物系的精馏塔数学模型和热泵精馏技术,使产品纯度达到国际饮料协会标准.利用该技术先后筹建了海城绿洲环保公司,锦州六陆气体公司,天津吉华二氧化碳公司,大石桥化建公司,辽河石化公司二氧化碳分公司,嘉兴三江二氧化碳公司,张家口涿鹿欧亚气体公司,黑龙江林口碳酸钙公司,四平健新气体公司等多家新型企业,累计创造产值34.2亿元,新增利税1.36亿元.经济效益非常显着.现在又成功开发出低浓度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碳回收技术,比现有的技术具有工艺简单,投资少,成本低等突出特点,专门用于回收热电厂,水泥厂,炼钢厂,石灰窑等行业排放的低浓度二氧化碳气体,有两项技术已经申报了国家发明专利,并已在两家企业应用;同时还开发出燃烧烟道气脱硫技术,该技术在脱除二氧化硫的同时不损失可利用的二氧化碳,两种氧化物可以同时回收利用,变废为宝,现在该技术也申报了国家发明专利.利用这些技术回收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减少了温室气体对大气的污染,可以收到明显的环境保护效益;二氧化碳应用领域广泛,可以使碳资源被充分利用,促进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建设装置的企业吸收大量的操作和管理人员,解决就业问题,收到明显的社会效益.

   ( 化学工艺系郭树才教授等人研制的煤基碳分子筛,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在浙江长兴化工厂实现工业化生产应用,产品的性能达到国际一流水准,畅销国内外,创造了上亿元的直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着.

   (高分子材料系蹇锡高教授等人研制的杂萘联苯聚醚砜,聚醚酮及聚醚砜酮的生产技术已被列入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高技术发展重大项目和大连市高技术产业化重大项目.项目的实施将会产生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

   ( 高分子材料系陈平教授等人研制的高性能拉挤玻璃钢电绝缘芯棒,纤维缠绕玻璃钢电绝缘套筒已先后在西安泰普电力绝缘发展公司,北京雷克利邦工贸公司形成产业化生产.每年获利二千余万元.

   (腐蚀与表面工程研究所开发的电化学阴极保护技术广泛应用于滨海电厂,化工,石油炼厂的化工介质,海水设备和地埋管道,储罐等金属结构物的防腐工程中,仅花费工程总造价的2~4%就可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一倍以上.承担了大连国家原油储备基地罐底板阴极保护工程,大连市"一根管"引水工程,"引碧入连"引水工程和"引英入连"引水工程,华能大连电厂,华能丹东电厂,华能营口电厂,国电庄河电厂,深圳妈湾电厂等海水冷却系统的阴极保护工程.节约高额设备论文范文,对保证设备安全,平稳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 数码喷墨喷绘染料已在4个国内企业规模化生产,出口到7个国家和地区;喷绘墨水生产技术已在国内20余企业应用,现已销售到全国30个省市,使得四年前以国外墨水为主的局面得以彻底改变,喷绘墨水售价降到进口墨水的十分之一以下,迫使国外喷绘墨水逐步退出中国市场.

   ( 膜科学与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的贺高红研究团队,利用自行研制的膜或膜与其他分离方法耦合,对石油化工过程尾气中的有用组分进行回收,如在三爱富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和东岳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工业化了三套含氟有机蒸汽的回收装置,在胜利油田工业化了一套油田伴生气的轻烃回收装置,在合盛化工集团,兄弟化学等,工业化了四套含氯有机蒸汽的回收装置,取得显着的经济效益,一般的投资回收期在半年至一年.我国最大的炼油企业镇海炼化正在根据该技术从炼厂气中回收氢气,LPG,轻油和乙烷等.

   科研专家简介

   杨锦宗 中国工程院院士,精细化工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在瑞士论文范文高等理工学院ETH Zürich做访问学者.曾任和现任中国化工学会理事,中国精细化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和主任,长期从事染料,表面活性剂,精细化工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20世纪50年代末成套剖析合成世界上刚出现的活性染料和分散染料,推动我国染料工业高起点快速发展;此后开展创新染料研究,对"染料-纤维-助剂"相关性进行系统理论和实验研究,在活性染料固色率与反应性及亲和力关系研究中首先提出后两者同等重要,为提高固色率及降低污染开辟了一条新路;在世界上率先研究可反应性高分子染料,首次把染料在皮革上的固色率提高到99%以上,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德国发明专利公开和申请了美国发明专利.在国内外首先发现分散剂分子量分布对分散染料分散性和热稳定性有重要影响;在国内首先开展新型表面活性剂烷基糖苷的研究和生产.获国家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共8项;获国内外发明专利7项.

   曲景平 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院长,应用化学和制药工程教授,博士生导师.1960年10月生于辽宁省庄河县.1983年于大连工学院化工系大学毕业;1988年于大连理工大学应用化学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1996年于日本论文范文大学工学部化学生命工学科获工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题目:A Study on Synthesis and Catalytic Action of Palladium and Ruthenium Complexes,导师:Mashanob Hidai教授(日本化学会副会长).

   1983年8月-1989年10月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物理化学教研室助教,讲师;1989年11月-1991年11月日本昭和电工株式会社化学品研究所客座研究员;1991年11月-1993年9月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物理化学教研室讲师.1996年10月-1997年9月日本论文范文大学工学部化学生命工学科博士后研究员,1997年10月-2004年10月日本三菱化学株式会社筑波研究所,横滨研究所高级主任研究员,项目总负责人.

   2004年10月应招回国,被聘任为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院长.大连理工大学"985工程"二期《绿色能源资源与精细化工高技术》教育部科技创新一级平台项目负责人,教育部首批"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功能超分子与纳米材料学科创新引智基地》项目负责人;中国化工学会副理事长,

   辽宁省精细化工行业协会副理事长,辽宁省生物基化学品重点实验室主任,大连理工大学-三菱化学株式会社联合研究中心主任等.

   主要研究方向:药物合成与不对称催化,生物酶的人工模拟与不活性小分子的活性化,功能性分子设计,合成与生物有机光电材料,生物材料与生物基化学品开发研究,工业催化反应技术以及精细化工与功能化学品合成新技术等.

   代表性研究成果:在开展有关生物酶的人工模拟研究,特别是多核金属有机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反应以及表征方面具有良好的积累.独自发现,研制和合成新双核钌络合物[Cp*RuCl(?2-论文范文e)2RuClCp*],具有独特的催化性能(J.-P. Qü, D. Masui, Y. Ishii, and M. Hidai; Chem. Lett., 1998, 1003),该催化剂已于2004年3月由日本Wako Pure Chemical Industries作为高价化学试剂,以met-DIRUX (methahiolate-bridged diruthenium plex) (130–14581) 命名上市.至今,Hidai教授等用该双核钌催化剂,进行各种新催化反应的研究,期间在Angew. Chem. Int. Ed.和J. Am. Chem. Soc.等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20余篇.在日本三菱化学株式会社工作期间,作为高级主任研究员和项目负责人,主持实施和完成了一些手性新药和药物中间体以及催化反应的开发研究项目.其中包括高活性丙烯等规论文范文催化剂的研制;新型糖尿病药,抗抑郁药,降血脂药物的合成,中试以及工业化等.另外,在生物有机光电材料的研究方面,精细化工工艺过程中试放大以及相关研究领域方面也取得了相应的成果.

   孙立成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在德国马普辐射化学研究所作博士后期间,曾从事生物体系光化学及光物理研究.曾获德国洪堡奖励基金,从事生物光合作用体系的模型化学(Porphyrin-Qinone)研究.曾被聘为瑞典人工光合作用计划特聘研究员.曾被聘为瑞典皇家工学院(KTH)化学系助理教授.从1999年2月起被瑞典皇家工学院(KTH)聘为副教授(Docent),博士生导师,从事人工光和作用及太阳能转换研究.从1999年9月起孙立成博士任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人工光合作用研究计划负责人,化学系副教授,论文范文主任,博士生导师.从2004年3月起孙立成博士获得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化学系终身教授职位.从2000年3月起与中国(大连理工大学)建立了科研合作,从2001年9月起被教育部聘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孙立成教授为国际重要学术期刊 Angew. Chem., Inorg. Chem., Chem. Eur. J., J. Photochem. Photobiol.审稿人.

   作为瑞典人工光合作用研究的发起人之一和关键骨干,孙立成教授首次实现了过渡态金属Ru络合物与Mn络合物的光致电子转移,成功地模拟了生物光合作用体系II电子给体部分的光诱导电子转移过程,对人类利用生物工程将太阳能直接转换成燃料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这类研究以其独特的新颖性获得国际科学界的重视,并得到国际知名科学家(例如Porf. James Barber,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Prof. Bertil Andersson, Chairman of European Science Foundation)的高度评价.其研究成果被瑞典及挪威国家新闻媒介(电视广播报纸)多次报道,并引起欧美澳大利亚等国的高度重视.近五年来,孙立成教授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及大型国际学术讨论会上发表论文100多篇,多次被邀请撰写述评.作为项目负责人获得了多项瑞典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瑞典Wallenberg基金,瑞典国家能源部基金,欧共体TMR基金.

   目前在大连理工大学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国内研究基地,已建成了一支具有创新能力的科研队伍,开展了模拟光合作用PSII体系水氧化酶及唯铁氢化酶方面的研究工作,为国内培养博士生及高科技人才,并在Angew. Chem. Int. Ed.,Chem. Eur. J.,J. Catal.和Chem. Commun.等国际化学领域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在短期内获中国教育部重点学科基金,科技部专项基金,基金委海外合作基金等.在孙立成教授的的积极组织与推动下,大连理工大学-瑞典皇家工学院分子器件联合研究中心于2006年1月14日成立.该中心的成立促进了国内与国际上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在开发功能性纳米分子材料,制备高效,低成本的太阳能电池;探索用于光解水制氢,荧光分子探针等方面的新型光-电子,光-生物分子器件等研究领域的学术交流,在国内建立联合研究平台.同时促进了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联合培养.

   崔占峰 大连理工大学特聘教授,"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讲座教授.1982年进入大连理工大学化学工程系学习,87年获得博士学位;1988-1989苏格兰格拉斯哥斯特拉奇克莱德大

总结:这是一篇与技术催化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电催化氧化技术引用文献:

[1] 互联网电商和信息技术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互联网电商和信息技术类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2万字
[2] 催化氧化和水污染开题报告范文 催化氧化和水污染相关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2万字
[3] 技术接受模型和电商平台学术论文怎么写 关于技术接受模型和电商平台开题报告范文10000字
《地理学报论文模板资源环境》word下载【免费】
电催化氧化技术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