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大全 > 文章内容

本科生论文答辩模板考研宝典

主题:大学和学院的区别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04

简介:适合不知如何写大学学院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大学学院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大学学院论文范文

   高等教育国际化——中外合作办学

   目 录

   动态跟踪

   上海纽约大学正式成立对话俞立中高等教育的未来必须多元化 动态跟踪

   上海纽约大学正式成立,上海纽约大学正式成立,这是我国第一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美合作创办的大学.学校计划于2017年秋季招收第一届本科生300名,学费初定为中国大陆(内地)学生每学年10万元人民币.

   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为上海纽约大学揭牌.市委副书记殷一璀,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徐麟出席仪式,副市长沈晓明出席并讲话.

   成立仪式上,由中美双方理事组成的上海纽约大学理事会宣布了上海纽约大学领导班子成员.华东师范大学原校长俞立中任上海纽约大学校长,康奈尔大学原校长,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创始院长杰弗里·雷蒙(Jeffrey Lehman)任上海纽约大学常务副校长,耶鲁大学神经生物学教授汪小京任上海纽约大学教务长.

   首届招生300人国内国际学生对半开

   上海纽约大学于2017年1月17日获教育部正式批准筹备设立,今年9月22日,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立上海纽约大学.作为第一所中美合作成立的国际化大学,上海纽约大学也是中国"985"院校和美国一流大学的首次合作办学的高校,是中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一个亮点.

   教育部将这所大学定位为"探索建设高水平中外合作大学的有益尝试".中美两国教育家称,上海纽约大学是中美教育领域的"试验田",同时也为中国深化教育改革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上海纽约大学计划于2017年秋季招收第一届本科生300名,其中中国大陆(内地)学生151名,国际学生149名.学费初定为中国学生每学年10万元人民币,国际学生则是全球统一标准每学年4.5万美元学费,目前已上报上海市物价局,正等待审批中.

   在生源规模方面,第一年计划招收300人,第二年300人,第三年和第四年各500人,到办学第四年时,在校生规模1600人,"小而精,办精品".

   上海纽约大学校长俞立中教授表示,当初在向教育部申请招生规模时,当上海纽约大学提出招生最少是多少时,让教育部的领导很惊讶,因为此前的学校都是争取招生最多招多少人,"我们不求数量,还是希望能保证质量."俞立中表示.

   申请者须参加高考高考与自主招生结合

   上海纽约大学副校长李玫介绍,有意报考上海纽约大学的学生可以通过登录学校的网上报名系统,填写相关资料,提交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证明,校长推荐以及个人自荐等材料.

   上海纽约大学将对学生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核,从对学生进行全面考察以及减轻学生负担的目的出发,选拔符合条件的学生参加"校园日活动".由上海纽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美国纽约大学三方人员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将通过演讲,面试,写作,团队合作等多种方式综合考察学生的求知欲,语言能力,应变能力和领导能力等,并确定预录取的名单.

   学生就读期间将有机会赴纽约大学全球体系中的其他校园或学习中心进行一到三个学期的海外学习,毕业后将获得纽约大学学位证书和上海纽约大学学位证书及论文范文书.

   俞立中表示,中国学生需要参加高考,在录取时,会结合学生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情况.上海纽约大学的师资也将是一流的,不少诺贝尔奖得主都表示了浓厚的兴趣,希望到上海纽约大学执教.

   大陆学生学费每年10万寒门学子有同样机会

   "对于优秀的学生,我们准备了丰厚奖学金,优秀学生完全不必担心由于学费问题被拒之门外."俞立中表示,上海纽约大学不是富人大学,只是有钱并不能被录取,论文范文兼优的寒门弟子拥有同样的机会.学校还设立了基金会,全球筹集资金.

   作为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的试点项目,上海纽约大学将着眼引导中学教育改革发展,创新招生方式,积极探索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努力招收拥有国际视野,勇于接受挑战的学生.

   分管招生的上海纽约大学副校长李玫表示,国际学生的招生宣传已经启动,中国学生的招生工作近期也将启动,初步确定首批招生固定几个范围,先在几个试点省份小步推行,具体的试点省份等待教育部的批准.

   在课程设计上,上海纽约大学也在探索"体制内创新".比如,本科教育采用通识教育模式,一,二年级设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三,四年级分文理工科不同的专业.又比如,师生比为1︰8,每个学生都会配有一名导师,指导其学业和人生规划.

   上海纽约大学副校长汪小京表示,上海纽约大学不是现有的美国教育模式,而是希望通过上海纽约大学这个特殊的机遇来开辟新的创新性教学与研究. 权威访谈

   对话俞立中高等教育的未来必须多元化在昨天的成立仪式上,早报记者采访了上海纽约大学校长俞立中,他表示中国高等教育的未来,必须是培养目标和办学模式多元化.

   早报:俞校长,在众人的期盼中,上海纽约大学终于成立了,您的心情如何?

   俞立中:正像我在成立仪式上发言时所说的那样,今天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历史性时刻.无论对上海纽约大学管理团队的所有成员,还是对我个人,这都是一件大喜事,一个论文范文.欢欣之余,感激之情涌上心头,强烈的使命感油然而生.

   早报:改革创新之路非常难走,您对于上海纽约大学可能碰到的困难有预期么?

   俞立中:的确,一切才刚刚开始,我们不敢说得太多.改革创新不会一帆风顺,我们有思想准备,也做好了打一场持久战的准备,毕竟我们在进行的是前无古人的试验,不仅在国内是最新的,在世界范围内也是首创.

   我们并不是把国外现成的模式拿来,而是在做一件完全创新的事,如果我们这条路探索成功了,今后的中外合作的模式也就有了可参考的先例.无论我们碰到什么挑战,我和上海纽约大学的同事们,一定会紧密依托纽约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两所母体学校,秉承追求论文范文的精神.

   早报:上海纽约大学是最年轻的中外合作大学,要想招到优秀学生,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有什么法宝?

   俞立中:我们的目标是办好一所高质量,有特色的大学.

   我们会在招生评价方式,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学生事务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等各个方面做积极的探索,努力培养一大批具有全球视野,知识面宽,善于跨文化沟通合作,乐于求新探索的创新型人才.

   早报:上海纽约大学被寄予了厚望,人们常把上海纽约大学与南方科技大学相提并论,您认为,这两所高校是否代表了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

   俞立中:上海纽约大学和南方科大的成立,都说明了中国的高等教育正在进行多元化的探索.中国高等教育的未来,必须是培养目标和办学模式多元化.形成良性的生态结构,满足社会对于人才培育的不同需求,今后这样的多元化的新探索的学校会越来越多,包括即将成立的上海科技大学,苏州昆山的杜克大学等.

   上海纽约大学是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的"试验田",是中美教育合作和文化交流的桥梁.作为纽约大学全球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这是一个多语言,多种族,多元文化汇聚的平台.无论从哪一方面讲,上海纽约大学都是一项开创性的事业,面对这样全新的挑战,我和上海纽约大学管理团队的各位同事深深地感受到了身上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理论视点

   关于中外合作办学运行机制的思考

   ——以上海纽约大学为例

   民盟上海市委课题组

   近年来,中外合作办学在我国呈现出繁荣的景象.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就已经开始探索各种形式的中外办学.30年来,中外合作办学成绩斐然,截至2017年9月30日,经教育部审批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有32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有474个.在办学层次上也突破了以往本,专科的层级.本文所指的中外合作大学是指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独立设置的一类.目前我国仅有三所,即西安交通大学和英国利物浦大学在苏州建立的西交利物浦大学,宁波万里学院和英国诺丁汉大学在宁波设置的宁波诺丁汉大学,以及正在筹建的由华东师范大学和美国纽约大学在上海设置的上海纽约大学.

   相比于非独立设置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这些独立设置的中外合作大学在我国中外合作办学的进程中仍是新兴事物.即使是最早创办的宁波诺丁汉大学从2004年创办至今也仅7年之久,因而这些独立设置的中外合作大学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为了更好地推进这一新生事物,有必要反思中外合作大学运行机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一,中外合作办学运行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1.校内问题

   (1)教育主权的被动和开放的不足

   中外合作办学的直接目的是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出专业精深,具备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高质量人才.在目前中外合作办学运行模式中,中方基本负责学校的行政工作,对教学安排,课程设置,师资配置,学术研究等涉及学校教育的关键内容关注较少.在某种程度上,中外合作大学的中方在教育主权方面的意识有所淡化,导致教育主权的被动,并使中方在中外合作大学的教材选择,教学安排,课程设置等方面难有话语权,以致在文化课程的设计上难以贯彻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培养.如西交利物浦大学和宁波诺丁汉大学的课程设置,师资遴选,教学实施,学术研究等均在外方的掌控之下,而中方人员对具体的教学事务难以插手.这对于正在筹建的上海纽约大学来说也应引起注意.如何把握与美国纽约大学合作中中方的教育主权以及与加大改革开放力度之间的平衡是不可回避的问题.

   (2)质量评估体系的欠缺

   中外合作大学旨在创办世界一流大学,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一流人才.这一目标的达成需要相应的质量评估体系作为保障条件.质量是大学的生命线,如何科学评价中外合作大学的办学成效对中外合作大学的发展至关重要.但目前在西交利物浦大学和宁波诺丁汉大学尚未看到相关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出台,他们对办学成效的评价仍停留在有多少学生进入国际一流高校留学以及国内外的就业情况和学生家长的反馈上.就这两所学校培养的几届毕业生来看,大多数毕业生选择了出国留学,如宁波诺丁汉大学2017- 2017届本科生共计1431人,其中升学975人,就业456人,各占总毕业生数的68.1%和31.9%.毕业生出国深造是值得肯定的,但比例如此之高并且将其作为学校办学效果的评价标准,带来的一个直接问题就是对我国中外合作大学办学目标旨在"为国外高校输送生源"的质疑.对就业而言,虽说大多数学生在国内就业情况都较好,但由于不少学生都来自于社会中上层家庭,因此其毕业后的就业是否有家庭背景的因素值得研究.由此可见,目前中外合作大学办学质量的评价尚缺乏科学的指标体系.

   (3)可持续发展的障碍

   与中外合作办学中的一般项目不同,中外合作办学中独立设置的大学更需要考虑可持续发展.就目前来看,中外合作大学的可持续发展存在以下四大障碍:

   其一,国际化师资的高流动性与师资队伍建设稳定性之间的矛盾.中外合作大学师资队伍的主要特点是国际化,即外籍教师在学校师资队伍中占有较大比例.但中外合作大学中外籍师资的高比例也给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带来了较大的不稳定性,其主要表现是外籍教师的高流动性,这虽然可以为学校的发展不断补充新的血液,但高流动性同样也给学校教学和科研的正常开展带来相当的困难.

   其二,教育投入的长期性与政府投资短期性之间的矛盾.长期以来,政府一直承担着高等教育的投资者角色,即使中外合作大学如西交利物浦大学和宁波诺丁汉大学也是如此.西交利物浦大学和宁波诺丁汉大学在筹建之初,当地政府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如宁波诺丁汉大学自成立之初至今的7年间,浙江省政府和宁波市政府累计投资已达人民币7亿元,苏州市政府对西交利物浦大学的财政支持亦相当大.政府的大力支持为学校的初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政府不可能永远充当大学发展投资的主体.虽然目前两所学校已实现运行所需收支的基本平衡,但资金仍然是困扰学校进一步发展的难题,能否解决自身发展所需的大量资金投入始终是其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隐忧.

   其三,学科设置的功利化需求与大学课程综合化趋势之间的矛盾.目前,西交利物浦大学和宁波诺丁汉大学在学科设置上基本局限于传统理工类和经管类学科,很少涉及人文社会学科.尽管这两所学校目前的定位不是综合性大学,但放眼世界上一流的理工,经管类大学也都涵盖人文社会学科,如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就设有人文与社会学科,人类学,历史,语言与文学等等.可以说,西交利物浦大学和宁波诺丁汉大学的学科设置切合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但作为一所大学,无论是中外合作还是本土所建,在学科设置上都应综合考虑人才发展和社会各方面的需要,而不宜仅考虑一时的经济发展及功利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中外合作大学目前偏重应用学科的设置是否合理,在未来发展中能否经得起社会各方面的考验,仍有待证明.

   其四,受制于国外名校的合作办学与长期独立自主发展之间的矛盾.目前的中外合作大学都是在引进国外优质大学教育资源的情况下出现的,这种背景使中外合作大学在发展上存在两大隐忧:即本国的优质教育资源未能发挥影响和中外合作大学独立自主发展的困境.当下的中外合作大学基本上都是在外国名校的掌控之下,而我国的优质教育资源也未能在中外合作大学内部发挥应有的影响力,从而使中外合作大学成为外国教育在华的实验场,没有体现中外合作的教育理念.另外,中外合作大学目前都是在母校的安排下发展的,但作为一个具有独立法人的大学,不可能永远在母校的掌控下发展,因而中外合作大学要实现长久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考虑探索一条与母校相对不同的独立发展之路.

   2.外部问题

   (1)政府定位失当

   受政治模式的影响,我国的高等教育一直处于政府高度集权下的监管状态,即使新兴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包括大学)亦是如此.究其主要原因,是政府对教育事业的管理目标定位不清,政府仅发挥了对教育发展的监控功能,而未体现出服务功能.

   目前,政府对高等教育的监管涉及学校设立,学校内部行政管理和课程教学安排,这种模式也同样适用于中外合作大学,但管什么,怎么管,特别是如何发挥中外合作大学的改革探索作用,这是政府在处理与该类学校关系时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反观我国政府对中外合作大学的管理,其目标定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三个:其一,对中外合作大学的管理缺乏高效统一的机构,注重文件审批而轻视后续管理,以致中外合作大学的各项事务必须层层上报相关部门,效率低下;其二,在学校内部运行的管理上,往往按照传统的高校管理模式,以致政府的行政因素过度渗入,影响了学校的日常管理运行;其三,在中外合作大学的课程和教学安排上没有区别对待,仍然坚持既定规则,如要求设置相关课程且教学时数达到相关标准.这表明,政府在管理中外合作大学中定位失衡,未能全面履行政府的职责功能.

   (2)法律政策缺失

   目前,我国与中外合作办学相关的主要法律,文件有《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实施手册》,《教育法》等.近年来,政府颁发的相关文件体现了政府对中外合作办学的重视,但就对中外合作办学的管理而言,在法律,政策层面仍不完善.由于中外合作大学既有中外合作办学的性质,又有大学的特殊性,因此在其发展中会遇到以往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不曾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如在学历认证上,《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第34条规定:"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实施学历教育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颁发*书或者其他学业证书."由于外国高校实行的是学位证书,而中国中外合作大学的研究生在毕业时虽然获得了外国院校的学位证书,却因没有国家认证的*书,使其在就业,安置户口等问题上陷于困境.而政府在解决这种问题时,又往往以行政批复的方式来处理,甚至是以个人的特殊作为来解决问题,未能推动相关法律,条例,文件的及时变更,如宁诺丁汉大学就曾在毕业生学历认证问题上因政府部分领导的变更而导致前后政策不一.

   另外,相关的法律政策对中外合作大学享有的国家政策和支持也未作出明确规定.如《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第4条规定,"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优惠政策",但却未在税收,信贷,海关,外籍教师居住等政策上作出相关规定.而中外合作大学面临的另一个由于国家法律政策欠缺而导致的问题就是,对中外合作大学招生中未经过统一高考的生源不予国家补贴.这些学生虽系我国公民,且接受的是《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第3条规定的"中国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是公益事业"的中外合作办学的高等教育,但却得不到应有的国家补贴.政府允许中外合作大学拥有自主招生的权利,但又赋予自主招生的生源与经过统一高考的生源以不同待遇,这反映了国家在某些法律政策上的不足.

   (3)社会参与缺失

   中外合作办学虽然在我国已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由于近年来一些中合作办学项目的质量问题,使社会对中外合作办学培养的毕业生认同较低,对中外合作大学的举办持怀疑态度,很少参与中外合作大学的合作发展,从而对中外合作大学的招生,就业,社会声誉,社会合作等产生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例如:中外合作大学的办学目标之一是力争成为立足于中国本土的世界一流的国际性大学,这一目标的达成不仅需要世界一流的师资,课程,教学,更重要的是生源质量的高低.由于社会对中外合作大学的怀疑态度,不少优秀学生更多是选择国内着名高校,或者是直接出国接受西方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因而使中外合作大学在招生质量和发展目标之间处于尴尬境地.同时,由于社会对中外合作大学发展的参与积极性的缺失,更使中外合作大学在寻求社会对学校的创办和发展资金上缺乏支持.

   社会对中外合作大学的创办发展缺乏参与的另一重要表现是其对中外合作大学办学的评价,监督不足.这不仅影响到中外合作大学办学效益科学评价体系的建立,而且可能导致中外合作大学办学实践与社会需要的脱节.无论何种大学,其产生,发展必然与其所在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脱离了社会大众的参与支持,大学的发展必然难以把握社会发展的节奏并进行合理的评价;而缺乏合理有序的社会评价机制,也将使中外合作大学无法更好地实现为社会服务的办学目标.

   二,完善上海纽约大学运行机制的建议

   基于上述中外合作大学运行机制中存在的问题,正在筹建中的上海纽约大学应考虑从以下方面来改善自身的运行机制.

   1.把握教育主权,增强开放力度

   中外外合作办学是重要的教育文化交流活动,是当代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作为实施高等教育的主要机构,担负着培养社会所需高级专门人才的重大任务.中外合作大学作为促进国际合作的一种重要形式,亟需在坚守教育主权和扩大开放之间保持平衡,为此,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明确依法治教的现论文范文学理念.与外方的合作应遵从我国法律,对外方涉及我国教育主权的要求,行为应提交至相关司法部门审议,应明确各自在法律范围内的义务和责任.

   第二,扩大共识,整合资源,促进多方位,深层次合作.华东师范大学作为一所有着60年历史的师范类院校,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首批所重点大学之一.自2006年起,华东师范大学基本确立了两大战略,一是学科交叉融合,二是教育国际化.纽约大学成立于1831年,是美国着名研究型大学组织"美国大学联合会"(AAU)的成员之一.纽约大学在发展中非常重视教育的国际化,其大学发展的目标已从"在城市,属于城的大学"走向"在世界,属于世界的大学".为此,应使双方在办学理念上达成共识,促进双方在教学管理经验,教育技术,师生交流,课程建设,科研开发等多方面,深层次的合作发展.

   第三,增进国际理解,促进多元文化交流和学术发展.未来上海纽约大学的发展规模是拥有3000多名本科生,其中多半部分的学生将来自中国本土,同时借助纽约大学的招收系统招收相当数量的国际学生,为在校生创造国际化的学习环境.就读上海纽约大学的学生,在校4年间将有5个学期在上海上课,3个学期选择到美国纽约大学,阿布扎比纽约大学和纽约大学在全球的16个教学点参加交换生项目.此外,在师资方面,来自美国纽约大学的教师将占三分之一左右,涉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课程将由华东师范大学的教师授课,其他师资则根据课程设置按照美国纽约大学的标准全球选聘.为此,政府和学校应增进文化,民族间的相互了解和理解,增加教育供给的多样性和选择性,减少文化摩擦和冲突,努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

   第四,传承并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正确处理国际化与民族化的关系.高等教育国际化要求各国要有开阔的胸襟,开放自己的市场,吸纳他国高等教育的优势和经验.而每个国家的高等教育都根植于一定的民族文化土壤,并受到国情的制约,民族化是国际化发展的基础,也是高等教育得以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如何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尤为重要.上海纽约大学的创办一方面给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带来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另一方面也要求我们应坚守和弘扬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珍惜和保持我们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民族传统,这是参与国际合作的重要出发点.

   第五,组织相关专家,设立第三方评价,监督机构,科学评价外方引进课程,师资的质量,监督外方教师的教学质量,坚持宁缺毋滥原则,对外方提供的课程师资,教学采取竞争机制,确保中外合作大学的办学质量,落实我方在中外合作大学中的教育主权,增强我方在中外合作大学中的权益.

   第六,切实完善学校理事会和管理委员会等相关机构,加强学校的行政管理,人事管理,学生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等相关工作的规章制度建设,确保学校各项工作有章可循,避免因规章制度的欠缺而引起纠纷,导致我方教育主权及经济利益的损失.

   2.拓宽发展思路,实现持续发展

   目前,中外合作大学的发展思路仍停留在以往中外合作的非独立型办学和我国高校的传统模式上,因此,只有拓展思路,才能实现中外合作大学的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第一,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针对中外合作大学师的高流动性,一方面应努力引进我国在外国的留学,任职人员回国任教,另一方面派遣中方教师出国研修,增加中方人员的任教比例,避免过高比例外籍师资由于高流动性给学校教学和科研带来的困境.

   第二,在学科设置上,中外合作大学不能仅仅考虑一时的经济因素,而需要综合考虑社会发展的需要,坚持"专而宽,精而广"的原则,在坚持当前城市建设需要和自身办校特色的同时,兼顾其他相关学科,实现学校的学科建设同学校发展,专业发展,城市发展,市场需求和国家需要的多重结合.

   第三,在经费筹措体制上,改变传统由政府投资的一元体制,拓展筹资渠道,建立政府,社会,企业等多方投资模式,解除中外合作大学资金的后顾之虑.如:可借鉴德国职业教育模式,由中外合作大学利用优质的教育资源以订单式的模式为企业培养后备人力资源,换取企业对学校的投资;也可以在与企业联合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利用学校的师资人才优势,让教师带领学生参与企业的生产研究,实现学校人才培养和企业经济利益的双赢,这既可减少学校的教学成本,也可为学校获得发展的资金.

   第四,目前的中外合作大学,基本上是以引进外方优质教育资源为主,而我国的优质教育资源尚未发挥应有的影响力.因此,在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中方高校应积极发挥自身优质教育资源在合作大学中,乃至对外方所在国家高校的教育影响力.如:正在筹建的上海纽约大学,其中方代表为我国第一所社会主义师范大学,"985"高校的华东师范大学,其教育,人文社会学科实力雄厚,可以在上海纽约大学中开设相关的课程以吸引美国纽约大学的学生来华学习,这不仅可解决生源问题,而且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中外合作大学的办学目标.

   第五,中外合作大学是由中外高校合作的一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大学,但其从创办到发展都是在创办双方母校的安排下进行的.任何一种事物若想获得持久的生命力,必然要走上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中外合作大学在未来发展中如不能走出一条独立自主的发展之路,势必影响其可持续发展.当然,这里的独立自主并不是说完全摆脱母校的帮助和支持,而是将中外合作大学的地位从中外双方高校的"嫁接"产物,发展为与母校紧密合作的伙伴关系,走上地位相等且独立的自我发展之路.

   3.设立科学标准,完善评估体系

   中外合作大学的生命力关键在其办学的质量,因而设立科学标准,完善评估体系至关重要.但目前中外合作大学办学效益的评价方式尚需完善,至少应考虑以下几点:

   首先,坚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坚持评价主体多元,才能从不同视角审视中外合作大学的办学质量,做出的总体评价才更加客观,公正.科学的评估体系的建立,其评价主体的来源应该包括:国家行政部门;国内外同类高校;国际教育评价机构;民间评价机构;在校师生(包括毕业生);学生家长,相关企事业及社会媒体等.

   其次,坚持评价标准的多元化.在中外合作大学的评价内容上,应超越其创办之初因特定人才之需的单一性评价标准,实现评价标准的多元化.科学的评估体系涉及的评价标准及内容应包括:人才培养(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毕业生的就业,升学情况);科学研究(学校学术研究的质与量);社会服务(学校对所在地方的各种贡献),精神引领(学校在教育发展上的创新,社会风气上的引领)等.

   最后,坚持评价目标的发展性.科学的评估体系的建立,不仅需在评价的实施上注意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还需注意后续性评价,以真正发挥评价对中外合作大学持续发展的激励作用.

   4.明晰政府权责,排除发展障碍

   鉴于我国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带来的办学效益不佳的问题,中外合作大学能否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政府在与中外合作大学的关系中充当何种角色.中外合作大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新事物,政府必须在其中有自身的合理定位,只有明晰政府的权利和责任才能为中外合作大学的发展排除障碍.具体而言主要有:

   第一,政府在对中外合作大学的管理上,需转变观念,树立服务型政府的角色,将促进中外合作大学的健康持久发展作为政府对中外合作大学管理的根本目标.应改变中外合作大学在管理上的"多头管理",理顺教育行政部门与中外合作大学的关系,提高政府行政部门对中外合作大学的管理效率,从外部行政机制上确保中外合作大学的健康发展.

   第二,政府作为中外合作大学发展的强有力的后盾,在对中外合作大学的投资及各类支持上应建立常态化机制,不仅在中外合作大学创办时予以资金,政策等方面的前期支持,还需在中外合作大学的后续发展中予以各方面的关注和支持.

   第三,政府对高等教育的发展观念需与时俱进,应积极推动中外合作办学的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和制定,为中外合作大学的科学管理奠定坚实的法律基础,确保政府部门,学校管理部门在学校的管理运行上真正实现依法办事.

   5.加强社会认同,增进民众参与

   鉴于民众对我国中外合作大学这一新型高校的不信任感而导致的整个社会对中外合作大学发展的参与不足,当前亟需加强中外合作大学的形象重塑,增进社会的认同,进而推动社会大众对其发展的广泛参与.

   在社会对中外合作大学的认同上,一方面,作为中外合作大学的领导者,要为学校树立良好的形象,将办学质量作为学校生存的根本,努力获取社会对学校的信任;另一方面,社会民众在中外合作大学的评判上也应持客观,理性,公正的态度,剔除某种先入为主的歧视性眼光,用开放和发展的心态来看待中外合作大学的存在.此外,社会各界对于中外合作大学的发展应予以广泛支持,学校也应积极寻找各种渠道加强与社会的联系与合作,尤其是学校与企业在学生培养和校企合作方面的联系与合作.

   另外,社会各界和广大民众在中外合作大学的发展中要充当监督者的角色,而政府和学校也应将相应的各项事务透明化,积极接受社会监督,以保障中外合作大学的健康发展.

   上海作为国家现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综合试验区,创办上海纽约大学这一新型的中外合作大学不仅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迈出的重要步伐,而且应为同类大学乃至中国高等教育提供更具前沿的中国经验和上海经验,从而使中外合作上海纽约大学的创办和健康发展成为我国高等教发展史上真正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为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做出独特的贡献.

   以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为核心发展中外合作办学

   ——宁波诺丁汉大学首届中外合作大学国际论坛综述

   喻立森

   中外合作办学发展到今天,必须以能力建设为重点,以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为核心,这是日前举办的"宁波诺丁汉大学中外合作大学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暨首届中外合作大学国际论坛"发出的强音.出席论坛的代表对宁波诺丁波大学秉持"非赢利,求平衡,追求论文范文"的办学原则表示赞赏.

   一,国际化催生中外合作大学,高等教育更加开放势在必行

   教育国际化是20世纪中后期出现的一个崭新现象,高等教育作为传播文明,沟通信息,科学交流的重要渠道,责无旁贷地承担着国际化任务,世纪之交渐渐形成思潮,汹涌澎湃,锐不可挡.

   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宁波诺丁汉大学校长杨福家院士指出,宁波诺丁汉大学就是教育国际化发展到相当水平的产物.他认为,作为中国特色与西方优势相结合的中国第一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专门校园的中外合作大学,已逐渐显现出示范性意义.杨院士认为,没有质量就没有一切,学生的头脑不是用来填充知识的,而是为了点燃学生的智慧火种,使他们能够成长为视野开阔,根基扎实,善于创新的一流国际化人才.

   与会代表对探讨教育国际化特征充满了兴趣.中国高教学会会长周远清教授认为,提高教育国际化水平,建设更加开放的高等教育是历史的必然.他认为,教育国际化有三个基本特征,"第一就是国际视野,我们的一所大学,一个教育行政机构,必须具有国际眼光;第二中国的大学应该走出金字塔,进人社会大环境,和我们的经济社会,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培养国际化的人才,懂得国际规则;第三就是要建设和谐文化,我们的留学生在学习别国文化的同时要传播中国的优秀文化,互相包容和融合.构建和谐文化是我们今后合作办学里面必须会遇到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与会者一致认为只有我国大学的国际化水平提高了,才能实现高等教育强国的建设目标,更好履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北京师范大学一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是教育部批准设立时间较早,享受中外合作大学政策待遇的第一所境内外合作大学.协理副校长陈焕贤博士指出,国际化,全球化,跨地区化是三个不同概念.她认为"国际化本是个经济概念,其实更有文化内涵".陈博士说,"讲国际化要看一看到底你面对的机构,面临的地区,国家的状况怎么样?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做选择."

   二,机构与项目日益增多,加强能力建设提上日程

   目前,全国已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1700个,其中,中外合作办学机构500家,具有独立法人代表和专门校园的中外合作大学5所.近闻,天津,广东,海南,厦门等地,又有新的中外合作大学陆续问世,渐成"燎原"之势.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制定了"科教兴国"战略,积极扶持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中外合作办学也存在诸多不足,有人甚至认为是"鱼目混珠","乱象丛生".去年9月《中国青年报》发表一篇署名文章,批评"中外合作办学在公众舆论中一度与文凭工厂和'野鸡大学'相提并论,遭遇空前的信任危机."与会者普遍认同目前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引进优质教育资源还存在差距;规范办学意识不强,存在违法违规现象;质量保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等.针对这些问题,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部门负责人强调,能力建设是推进中外合作办学的重要目标,质量保障是中外合作办学长期健康发展的关键.今后要加强政策研究,工作重点是,加强培训,提高认识;加强规划,促进发展;明确标准,依法审批;完善信息公开,加强监督管理;加强规范办学,依法监督管理.力争"到2020年通过引进国际公认的大学,设立若干所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办好一批示范性的项目,并让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科和结构得到明显优化.初步形成在不同程度和不同类型的领域,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争创一流的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格局."

   中外合作办学必须遵循客观规律,按照教育规律办事.厦门大学一香港大学中外合作办学研究中心主任林金辉教授说,"中外合作办学的基本规律主要有两条:一是中外合作办学必须适应和服务于国家改革发展的大局;二是中外合作办学必须适应和服务于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应该说第一条是从中外合作办学和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来说的,第二条是就中外合作办学内部的关系来说的."实践表明,违背了客观规律就会受到惩罚.

   合作是时代的主流,是双赢的前提.英国诺丁汉大学副校长协理罗杰·伍兹教授说,"教育是一个全球性的产业,是一种软实力,和贸易,商业不一样.教育不仅仅是一个产业,我不能只看到竞争,我们更需要进行一种深度合作."伍兹教授认为,现在合作办学越来越多,愈来愈呈现出合作双赢的良好势头.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教育局高等教育和远程教育专家王一兵教授认为,"宁波诺丁汉大学已经被证明相当成功,但是,在越来越全球化当中,这种模式的可持续性和通用性会受到疑问,普遍意义也许是个问题.如果我们要求合作大学到中国来只是为中国的公益性服务,可能性较小."也有学者认为,中外合作办学如果以赢利为目的,质量就难保障,至少不应把"利"放在不恰当的地位.

   三,课程与评估环环紧扣,校内全程管理不可或缺

   中外合作大学既不是本土大学的"沿袭",也不是外国大学的"照搬",而是在引进外国优质教育资源,发挥本土大学优势的基础上,各自扬长避短,磨合生成,以至是"凤凰涅盘","重获新生"的一种新型大学.它不能因循守旧或者"新瓶装旧酒",而要求重新制定培养目标,组织师资队伍,安排课程计划,构建教学体系,设计评价制度等等.

   培养目标是一所大学人才规格的定位标准,是课程设置的根本依据,是教材选择,教学组织的核心灵魂.

   王一兵教授认为,英国诺丁汉大学的办学理念,是世界上90%以上大学的办学理念.如何把中国环境的学生培养成创新的和国际化人才?这就需要重新厘定新的培养目标.北京大学国际教育研究中心秘书长蒋凯博士认为,"中外合作办学是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重要阵地."但是"到目前为止,国内还没有有说服力的研究,表明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的学生质量一定比国内高水平大学要高."他强调,"建立高素质的稳定教师队伍是保证和提高中外合作办学的关键,是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前提条件."

   中国大学的课程结构与教学方式和外国大学差异显着.纽约大学上海中心在开设美式通识教育课程时就遇到了难题.所谓通识教育相对于专业教育而言,是学科课程之外的"公共课"或者与主课相对应的"副课"实施的一种教育.中心主任史明正教授深有感触地说,"就像宁波诺丁汉大学一样,我们肩负着探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上海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城市,尤其是浦东,他们需要提升上海在世界上国际城市的地位,也需要一所国际着名的大学进行合作.""美式教育不是一种非常实际的教育,不是以工作为导向的教育,而是一种教学生怎样做人的教育".史教授认为,国外大学来中国办学肯定有他的目的,否则他不会来.美式通识教育主张"鼓励学生跨学科选课,教授治校,管理非行政化,学术自由等等".这就给中国高等教育带来了严峻挑战,我们在"尝试"实施美式通识教育过程中深切地感受到了这一点.

   评估与认证是大学教育必不可少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衡量中外合作办学质量成果的重大举措.如同产品质量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一样,教育质量同样是大学发展的生命线.澳大利亚驻华大使馆公使衔教育参赞万撤忠介绍说,澳大利亚的教育评估体系正处在一个转型时期,最近澳大利亚成立了一个高等教育质量认证机构,TEQSD会议通过的评估标准从2017年l月开始使用.万先生强调,不论你的机构在本土还是海外,我们都会使用同一个评估标准,进行质量认证的同时进行一种等比的风险评估.就是说,"高等教育办学者要提供相当的教育成果,不管你和国外高等教育机构的关系怎样,都要运用以风险为基准的方法,确定风险框架和风险等级,制订行动计划与日程安排,谋划风险应对举措和对等管理,还要考察教育机构的历史,经验,财务表现,合规程度等等",通过这些办法找到一个最佳方案.

   四,借鉴与创新密切结合,探寻有效的合作办学模式

   毋庸置疑,中外合作大学是中外合作办学的一个下属概念和一种办学形式,但是,一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专门校园的中外合作大学,必须整体考虑教育理念,培养目标,合作模式等诸多宏观问题.而且,中外合作大学对于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具有推动作用,尤其在中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方面,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探路意义.

   论坛专家学者对探寻有效的"合作"模式非常关注.宁波市政协副主席,宁波诺丁汉大学党委书记华长慧教授结合办学实践谈了合作模式问题:(l)关于合作原则,华教授认为应该是"优质性原则,开放性原则,互补性原则,辐射性原则,规范性原则";(2)关于治理模式,华教授介绍"宁波诺丁汉大学目前是三个层面(决策机构,管理机构,执行团队)两个系统(执行系统,党委保证监督系统),党委承担监督,保障,传播,沟通的职能",监督就是执行国家法律规章,保障就是为教学提供支持服务,传播就是负责向师生传承中国文化,沟通就是要做好办学双方的协调工作;(3)关于教学,科研与服务,华教授感到"应该始终把握先进性导向,创新性导向与服务型导向,不断提高教育质量";(4)关于德育模式,华教授认为"首先选准起点,引导学生从学会做人起步;其次是张扬主体,学生既是接受教育的主体,又是组织教育的主体;再次是中西融合,我们的师生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个名副其实的'地球村',不同文化的交流与碰撞非常必要";(5)关于投入模式,华教授强调"中外合作大学是公益性事业,无论是民间还是政府投人都应该把社会效益放在前面."

   论坛上演讲专家和与会代表进行了"提问一答辩式"互动,相互之间问答对话,切磋疑难,会场气氛热烈融洽.

   论坛开始时举行了"宁波诺丁汉大学中外合作大学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周远清教授与徐亚芬博士共同为新成立的宁波诺丁汉大学中外合作大学研究中心揭牌.

   探寻中外合作大学的有效"合作模式"

   华长慧

   国际化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1年国际教育大会提出:"各国要在教育国际化的浪潮中学会共存".中外合作大学是伴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而产生的,是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表现形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扩大教育开放","办好若干所示范性中外合作学校和一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可以预见,一批中外合作大学将会相继出现.

   中外合作大学是国际"合作"的产物.构筑怎样的"合作"模式,无疑是创办中外合作大学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从国内学者研究的现状看,研究中外合作办学的文章并不少见,但多为对某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或项目的介绍,或是对中外合作办学中一些具体问题的探讨,对于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大学合作模式进行系统研究的文章未曾见到.本文试图结合宁波诺丁汉大学的实践.对正在兴起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大学的"合作模式"题进行探讨.

   一,关于合作原则

   进人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经过持续高速发展,面临转型升级,这种转型升级需要足够高素质的人才支撑,我国自我发展起来的高等教育已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给经济带来的巨大变化,一方面给我国高等教育以改革开放的启示;一方面,经济的改革开放又强烈的呼唤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开放,这是经济基础对社会组织结构等上层建筑的一种要求.在开放的视野下,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变化,给我国高等教育带来憧憬,感受到了我国高等教育与外国高等教育的差异.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宁波诺丁汉大学作为中国大陆第一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大学应运而生.创办中外合作大学,确立怎样的"合作"原则,创办过程中必须首先回答.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授马金森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不仅是一种追求和理念的趋同,还包括各国如何保持各自的价值取向,独有的政治特色以及文化多样性的问题.如果从全球化与国际化的视角考虑,高等教育国际化早在1960年代已经提出,而全球化在1980年代才被关注;全球化主要致力建立单一,全球认同的模式,而国际化强调不同国家和文化间的交流;国际化产生的前提是存在不同的国家和文化,而全球化淡化了这样的前提.

   《外合作办学条例》指出:中外合作办学属于公益性事业,是中国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国家对中外合作办学实行扩大开放,规范办学,依法管理,促进发展的方针.由此我们认为,中外合作大学所说的"合作",应是中外高等教育之间的一种"嫁接",不是纯属"西方化",或是全盘"本土化","纯属"或"全盘"与合作乃至教育的开放政策本意向背.她应是中外高等教育之间的优势互补,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都会有自己值得传承和弘扬的价值特色.她应是中外高等教育在合作中提升自我,辐射本国高等教育的一个过程,在合作中吸收中外高等教育发展的有益养料,促进世界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依据这种精神,中外合作大学在创办过程中,需要把握以下原则.

   坚持办学的优质性原则.创办中外合作大学必须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它们应该是世界高水平大学.专业设置应该以选择外方的强势专业,我方的紧缺专业为主.

   坚持办学的开放性原则.中外合作大学是开放的产物,必须面向世界,坚持开放,着力吸收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先进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等等.

   坚持办学的互补性原则.一方面,大胆吸收,沿用外国高等教育先进的东西;一方面,重视中国文化的历史传承,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论文范文精深,从孔孟学说到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都需要传承.

   坚持办学的辐射性原则.充分发挥中外合作大学对中国高等教育的比较效应,鳃鱼效应,正向效应,促进中国高等教育的在比较中优化发展.

   坚持办学的规范性原则.任何一个机构,遵循它所在国的法律,这是世界通行的准则.办在中国大陆的中外合作大学,也必在中国的法律框架内运行,同时要遵循教育规律,把握科学育人方向.

   上述合作办学原则已在宁波诺丁汉大学实践中得以验证,并将继续成为中外双方都能认同的办学准则.

   二,关于治理模式

   由于不同文化的原因,世界各国大学的治理模式存在很大的差异.作为中外合作的大学,其治理模式怎样,同样需要深人探究.

   根据高等教育管理学的理论,高校管理依据的是高校的办学目的和高校内在的运行规律.由此,中外合作大学的治理模式并不简单表现为外方治理还是本土治理.也不表现为校长负责制还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有学者试图从机构组织设置的角度,对中外合作大学的治理模式进行揭示.但又不仅是组织机构设置层面所能揭示的.她需要的是一个适合中外合作大学实际的治理体系.

   《中外合作办学条例》指出:国家鼓励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中外合作办学,等鼓励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引进国内急需,在国际上具有先进性的课程和教材.显然,创办中外合作大学的目的在于:吸收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先进的管理和制度,先进的课程和教材,先进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培养高素质,国际化的人才.独立设置的中外合作大学拥有较大的办学自主权,其治理模式应该为之服务.这种治理模式的核心是要构筑中外合作大学合作主体共同管理,分工负责的共管机制;构筑中外合作大学合作双方优势互补,扬长避短的互补机制;构筑中外合作大学特殊的,有效的监督机制.

   宁波诺丁汉大学在实践中把这种治理结构分成三个层面:决策机构,管理机构,执行团队;两个系统:行政决策执行系统,党委保证监督系统.按照《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规定,学校成立理事会,是学校的决策机构,决定学校投资,财政预算结算,规划,规模,专业设置,校长任免等等重大事项.由浙江万里教育集团董事长徐亚芬任理事长,英国诺丁汉大学执行校长任执行理事长.中英按8比7组成理事会.学校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由中方担任校长,英方担任执行校长,组成校务委员会,主持学校教学,科研,服务以及学校其他行政事务;下有根据职能需要组成的执行群体.由此构成了决策管理执行系统.

   同时,学校设立党委会.这是中国特色的体现.学校党委负有监督,保证,传播,沟通职能.监督是确保学校办学符合中国的法律法规,坚持办学的正确方向.保证是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提供支持.传播是负责向师生传承中国文化,面向中国学生开展党建和思想工作.沟通是积极做好中英之间,学校与地方之间的协调.实践证明这是有效的,英方也是认可的.

   三,关于教学,科研和服务模式

   大学的功能一般认为包括教学,科研和服务.创新则是实施三大功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无论是教学,科研,还是服务,如果离开创新就不可能形成自己的优势和特色,也不可能培养出创新人才,取得创新成果,尤其是重大的创新成果.中外合作大学的教学,科研和服务,应是中外双方已有教学,科研和服务的特质使然,优势使然.对此应当把握三个导向.

   一是应把握先进性导向.有学者认为,西方教育的精髓是"教育独立,思想自由,学术论文范文,批判精神".中外合作大学的教学,从理念,内容到方法,科研包括服务从管理制度到管理方法,都应努力体现这种精神,使之保持和发展先进性.

   二是应把握创新性导向.中外合作大学的教学,科研和服务,不是在中国完全本土高校后面的亦步亦趋,而是应该形成自己的优势和特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的创新力量.提出问题,质疑问题,批判精神,辨析能力是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元素,我们应该把此贯穿其中.

   三是应把握服务性导向.这种服务性要求中外合作大学不仅服务学生成人成才,而且应遵循以经济社会需求为导向,更直接更有效地服务经济社会,并为之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由此,对于中外合作大学的教学(主要是指专业课教学),需要考虑以下教学要素:教材提供,教师构成,教学方式,教学语言,考试制度,教学评价等等.目前中国境内的中外合作大学(包括非独立设置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中外合作二级学院)一般采取下列合作模式(见下表).

   教材提供 教师构成 教学方式 教学语言 考试制度 教学评价 输出方课程 输出方派遣(招聘) 输出方教学方式 英语教学 输出方考试方式 输出方评价方式 双方课程 双方派遣 混合式教学方式 双语教学 混合(并存)式考试方式 混合(并存)式评价方式 中方课程 中方派遣 中方教学

   方式 双语教学 中方考试

   方式 中方评价

   方式

   宁波诺丁汉大学现有在校生5700多人(其中博士生50人,硕士生500人,其余均为全日制本科生),有教学人员400人(不含后勤人员),其中学术教师280人,均由英国诺丁汉大学派遣或英国诺丁汉大学向全球招聘.采用英国诺丁汉大学的教材,采取小班化,全英语,讨论式,研究性教学,把张扬主体精神,培养思辨能力,激发创新论文范文,致力学以致用作为教学的根本.由英国诺丁汉大学实施统一考试,统一评估.我们把之称之为具有"中国特色的英国教学".连续四届有52%以上的本科毕业生申报研究生被全球前200位的一流大学录用,其中2017届达到72% ,就业率达到100%.2017年参加全国大学生赛扶大赛荣获冠军,代表中国大学生参加全球大学生赛扶大赛荣获第二名.

   中外合作大学的科研和服务(主要指直接面向经济社会的科研和服务),既是提高高校自身教学水平,增强教学内涵的需要,又是高校必须承担的职能,也是高校实力的象征.作为直接面向经济社会的高校科研和服务,往往是个统一体.科研体现于服务之中,服务需要科研支持.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中外合作大学在这方面的作用还未得到充分展示.宁波诺丁汉大学以构建服务型大学为己任,从已有的实践来看,可以梳理出以下几点.

   学校成立产学研结合专家指导委员会,牵手学校与企业结合.目前已在可持续能源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数字经济,海洋高技术及环保技术等方面建立合作.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走学与研相结合的道路.与地方教育,科技部门合作共建"国际创新博士研究中心",计划投人1.7亿元人民币,在数字经济和能源技术两大领域,实行学校和企业联合培养,分3年培养100名创新型博士.博士既是学生,又是企业科研人员,直接参与高科技企业的研发,解决企业的难题,走一条全新的博士生培养路子.

   学校直接面向经济社会,承担为社会培养所需要的人才.学校为当地金融系统培训金融管理人才;为中小企业培训企业管理人才;为教育系统培训英语教师等等.

   组织教师进行课题攻关.学校近3年已立项的国际课题36项,国家级课题8个,省市级课题49个,横向课题6个.学校已取得国内项目经费1908万人民币,国际项目经费7367万人民币,给社会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2017年被科技部授予"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综合)",并荣获浙江省人民政府"国际科技合作奖".

   四,关于德育模式

   加强德育工作,引导学生学会做人,这是世界高等教育的一个共同课题.西方高校一般通过加强通识教育,实施导师制或学院制,我国香港的一些高校通过书院制加强对学生的育人工作.中外合作大学处在中西方文化的交汇点上,招收的学生主要是中国学生,如何引导学生认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和共存,树立爱国情感和担当意识显得更加迫切.如果沿用我国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或者照抄照搬西方高校的做法,都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立足创新,另辟蹊径.

   一是选准起点:遵循青年学生的成长规律,寻找中西方高校育人的切合点,引导学生从学会做人起步,做好学生,好公民.宁波诺丁汉大学学生报到,开学教学第一课是"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承担社会责任".学生党校第一课是"从学会做人起步,走向中国论文范文".让学生感受到德育工作的贴近,真实和可信.

   二是张扬主体:激励学生自主,自律,提高自我.学生不仅是接受教育的主体,而且是组织教育的主体.这是当今中国

总结:本文是一篇关于大学学院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大学和学院的区别引用文献:

[1] 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方面论文选题 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论文题目哪个好
[2] 最新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论文选题参考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论文题目怎么定
[3] 近几年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参考文献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期刊参考文献哪里找
《本科生论文答辩模板考研宝典》word下载【免费】
大学和学院的区别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