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关于本文可作为科研评价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科研评价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课题名称: 大学科研绩效量化考核制度的短板效应及对策研究
课题批准号: DIA090207
课题类别:教育部重点课题
课题资助经费:2万元
学科分类: 高等教育
课题签定时间: 2017年1月
课题负责人: 杨杏芳 华中师范大学
主要成员: 张建华,吴琳,王俊,刘帆,张继民,朱曼
研 究 总 报 告
大学科研绩效量化考核制度的"短板效应"及对策研究
—— 基于广义科技哲学的源生型指标体系的建构
内 容 摘 要
如果将大学科研考核的指标体系划分为"行政级别型","经验型"和"源生型"三个"理想型"的话,那么当代众多围绕大学推行量化考核制度的利弊之争,其实是一场"失焦"的争论.现行大学科研量化考核制度"真正的短板"是基于科技哲学的源生型指标的比率过低.而核心期刊或SCI收录等作为现行考核制度广泛使用的评价标准其实是一种"伪源生指标",它会带来核心期刊"原始功能的异化"和诸多的负效应,甚至导致高校出现所谓"劣币驱逐良币"的"格雷欣法则"般的人事现象.
本研究认为导致科研考核"源生型指标"比率过低的浅层原因是大学功利主义的科研政策,深层原因则是中国大学的科研理念存在问题.而解决这个难题的对策思路是:把科技哲学作为高等教育学"多元的哲学基础"的最重要的"一元",立足于广义科技哲学关于自然科学研究静态的"内在逻辑"(自然科学研究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外在逻辑"(自然科学研究的规范论),以及动态的"历史逻辑"(科学发展与范式转换的学理和事理研究),来逐项揭示其对大学科研考核尤其是"源生型指标体系"之建构的启示.
对现行的大学科研绩效量化考核制度的"短板效应"进行对策研究,实践上通过能真实反映教师学术水平的源生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来摆脱现行的以科研课题,科研成果,科研奖励和学术*等以"行政级别型"或"经验型"为标准的考核指标,真正使得科研业绩考核的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相一致,促使对大学教师科研绩效的考核更加科学合理,更加客观公正.
不仅如此,本研究理论上可促进高等教育学与广义的科技哲学等相关学科的大跨度交叉,并对中国大学科研理念进行学理化和本土化改造,以建构中国大学科研理念的"强纲领"及其原则体系,从而有助于从思想源头上遏制大学的学术腐败,促进大学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原创力的提高.
目 录
绪 论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1
一,大学科研绩效量化考核制度的概念界定等等等等等等等1
(一)大学科研业绩考核的定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1
(二)科研业绩量化考核制度的界说等等等等等等等等1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2
(一)国外研究现状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2
(二)国内研究现状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2
三,量化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5
四,本课题的
科研成果评价标准有:科研评价标准多元化助力“中国制造2025”
研究价值和研究意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6五,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7
六,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8
七,本研究的主要创新与不足之处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9
第一章 大学科研绩效考核制度的研究视角和方法论等等等等等.10
一,"木桶理论"与"短板效应"的思维优势等等等等等等.10
(一) 对"木桶理论"与"短板效应"的界说等等等等等.10
(二)"木桶理论"与"短板效应"思维方式的特点等等等等等10
二,本研究分析问题的基本框架
——关于大学科研绩效量化考核指标体系的三种"理想型"等等等10
(一)关于"行政级别型"与"经验型"指标的例证等等等等.11
(二)对核心概念——"源生型指标"的界定等等等等等等.11
第二章 失焦的争论:大学科研量化考核制度的问题及其利弊等等等等15
一,我国大学科研量化考核制度的由来及其历史作用等等等等.15
(一)我国大学科研量化考核的历史回顾等等等等等等等.15
(二)大学科研量化考核的历史作用等等等等等等等等16
二,大学科研量化考核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等等等等等等.17
(一)大学科研业绩考核的"显性问题"等等等等等等等.17
(二)大学科研业绩考核的"隐性问题"等等等等等等等20
三,大学科研量化考核制度的"利弊之争"等等等等等等等21
(一)"利大于弊"派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22
(二)"弊大于利"派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23
四,失焦的争论与"非战之罪"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25
(一)"失焦"的利弊之争与"非战之罪"等等等等等等等25
(二)现行大学科研绩效评价制度真正的"短板"及其负效应等等26
第三章 现行大学科研绩效评价制度真正的"短板"及其负效应等等等29
一,对现行大学科研成果量化考核指标体系的组成结构的考察分析等等29
(一)现行量化考核指标体系及其构成情况等等等等等等29
(二)大学科研绩效量化考核制度及其指标体系的一个生动标本
—— 以华东地区ⅹⅹ理工大学为例等等等等等等等31
二,核心期刊作为考核的"伪源生指标"存在的问题与负效应等等等33
(一)核心期刊的由来:原始概念与原始功能等等等等等等34
(二)核心期刊原始功能的异化
——从"文献计量学的工具"变为"学术评价体系"中的重要标准等等35
(三)核心期刊不能作为衡量学术水平的自满自洽的独立标准等等37
(四)核心期刊功能异化带来的"负效应"等等等等等等39
三,科研绩效量化考核源生指标比率过低的负效应等等等等等42
(一)科研量化考核违背了科学研究活动的一般规律等等等等42
(二)科研量化考核的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不一致等等等等等43
(三)科研量化考核助长了急功近利和高校内的学术腐败等等等43
(四)高校业绩考核出现劣币驱良币的"格雷欣法则"般的人事现象等43
四,对"科研评价"本身的反思性认识——科学研究及其评价中的悖论等44
(一)悖论1:科研没有意义,或科研评价没有意义,或两者都没有意义等44
(二)悖论2:到底是用一流的科学家来做科研,还是用其做科研评价?等44
(三)悖论3:自己评价自己最合适等等等等等等等等45
五,大学科研绩效考核源生指标比率过低的原因分析等等等等等47
(一)源生指标比率过低的浅层原因等等等等等等等等48
(二)源生指标比率过低的中层原因
——当今大学功利主义的科研政策影响科学创新等等等等等 49
(三)源生指标过低的深层原因—— 中国大学科研理念存在的问题等53
第四章 高等教育的科技哲学基础研究
—— 制定大学科研业绩考核制度的理论依据等等等等等等58
一,论高等教育的科学哲学基础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58
(一)何谓高等教育的科技哲学基础等等等等等等等.58
(二)科技哲学应该成为高等教育多元的哲学基础中的"一元"等等62
二,静态模型:关于自然科学领域的科学认识论与规范论等等等等65
(一)"科学"的界说及其多面相等等等等等等等等.65
(二)自然科学的知识结构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67
(三)科学研究的内在逻辑——自然科学研究的认识论与方法论等.69
1,关于自然科学的感性或经验认识—关于科学事实的发现与检验等69
2. 关于自然科学的理性认识——科学理论的建构,检验与评价等等.70
3. 科学研究与创新的方法论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 .74
(四)科学研究的外在逻辑——自然科学研究的"规范论"等等.76
1. 科学发现的社会结构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 .77
2 "科学共同体"的行为规范与"技术共同体"的行为规范的区别等.78
3 科学共同体的系统结构与其行为规范的疆域等等等等等78
4 当代科学共同体的活动规范:现状,问题以及改革的趋势与方向等.79
三,动态历史模型:关于科学发展与范式转换的学理及事理研究等等.80
(一)关于科学范式及其转型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81
(二)关于"经验科学范式"及其主要特点等等等等等等.81
(三)西方近代数理科学范式及其主要特点等等等等等等.82
(四)西方现代数理科学范式及其主要特点等等等等等等.84
(五)关于三种科学范式的对比研究等等等等等等等.90
第五章 大学科研活动与评价制度本真的游戏规则
——基于广义科技哲学的大学科研业绩考核源生指标体系的建构等101
一,科学研究的认识论与方法论对建构大学科研考核源生指标的启示等101
(一)来自"自然科学的感性或经验认识"层面的启示
——"科学事实"的发现和检验标准与大学科研源生指标的建构等101
(二) 来自"自然科学的理性认识"层面的启示
—— "科学理论"的建构,检验与评价标准与大学源生指标的建构等102
(三)来自"科学研究与创新的方法论"层面的启示
—— 科学实验和科学测量等的评价标准与科研源生指标的建构等.104
二,科学研究的规范论对建构大学科研业绩考核源生指标的启示等等.105
(一)制定大学科研工作者相关行为规范的改革方向
——从"机械团结"向"有机团结"与自我发展型的方向转变等等105
(二)关于科研考核制度的竞争性规范与保护性规范等等等等.106
三,科学发展与范式转换对建构大学科研业绩考核源生指标的启示等等107
(一)自然科学三个范式的对比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107
(二)科学范式的二次转型与大学科研考核指标在设计上的重点等..111
四,对中国大学科研理念的学理化与本土化改造
—— 中国大学科研理念的"强纲领"及其原则体系等等等等.113
(一)对中国大学科研理念的"学理化"与"本土化"改造的必要性等..113
(二)中国大学科研理念的"学理化"与"本土化"改造的具体体现
—— 中国大学科研理念的"强纲领"的提出等等等等等.等113
(三)"中国大学科研理念的强纲领"的基本原则体系等等等等.116
[附录]:
1.高等教育学的重构:问题的发现与悖论的揭示等等等等等等122
参考文献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132
主要成果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137
绪 论
一,大学科研绩效量化质量考核制度的概念界定
实行科研业绩考核主要是与我国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科技体制相适应,充分调动高校教师的科研积极性,鼓励教师科学创新,不断促进科学知识的发展,也是为了学校自身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为教师的聘用,晋升,奖励和培训等提供依据.同时实行科研业绩考核也是为了尽量减少定性考核的不足:比如主观随意性大,容易感情用事,产生个人偏见;再比如,鉴定性的评语容易忽视数量的考察比较,考核带有明显的笼统性和含混性,等等.
在深入进行研究之前,有必要对相关概念进行如下的界定.
(一)大学科研业绩考核的定义
科学研究是人类探索未知的一种创造性的认知活动.在高等学校中,科学研究主要是指由高等学校教师承担的探索未知的一种创造性的认知活动.本文所称谓的"科研业绩",即指从事科学研究活动所创造的成果,既包括阶段性的成果也包括终结性的成果.
高校教师的科研业绩主要体现为论着报告,完成的课题或项目,人才培养指导等方面.而技术开发应用型专业教师的科研业绩主要是表现在推广服务,批量生产过程中所做的经常性技术改进,因而可以采用完成技术开发应用任务的数量和效率,难度和质量来代替着作和报告及课题项目数量等知识型和物化型的考评指标.
科研业绩考核就是确定科研目标实现程度的过程,也就是在社会的科学研究方针政策的指导下,判断科研目标及实施各种科研手段的效果,完成科研任务的状况乃至成果的水平,效益的过程.对这个过程给予价值判断,从而作出决策,优化科研和科研管理,达到提供依据,促进发展的目的.科研业绩评价评价是现代科学研究管理的重要环节,是科研活动的重要指挥棒,是科研质量的重要保证.它可以为奖励,晋升,选拔等多种人力资源管理决策提供重要的信息依据.
(二)科研业绩量化考核的定义—— 量化考核制度为何?
科研业绩量化考核的方式实际上是把教师科研成果的定性评语数量化.这种方法主要参照了企业人力资源中员工工作业绩的考核方式:首先是按照预先规划的管理目标把教师科研成果的内容分解成若干基本的要素,制定合理的考核标准,并确定评分权重比例.然后逐项考核事实对照,并确定相应的结果分值.最后把这个分值与教师的教学工作量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折合,得出教师科研教学的整体分值.并以这个分值为依据对这个教师进行聘用,奖励和培训等的管理.
考核的指标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科研业绩量化考核的指标一般分为两级指标,四个方面:
第一,科研课题:国际合作项目,国家级课题,部(委,省)级课题,市级课题,委托及开发课题,学校基金课题;
第二,科研成果:学术着作(学术专着,译着,教材,编着),学术论文(国际核心期刊,国内权威期刊,国内核心期刊,国内一般期刊,民间刊物)其他学术作品(作品,创作,设计);
第三,学术奖励:国际性奖励,国家性奖励,省(市)级奖励,校(院,系)级奖励;
第四,学术*:国际性学术*,国家性学术*,部(委,省)级学术*,市级学术性*,市级学术性*,校(院,系)级学术性*.
在这里要说明的是,有的高校并不是把以上所有的指标都列出,高校一般根据自己学校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指标项目,因此,高校最终做出的教师科研业绩的考核指标体系都是不尽相同的.同时高校对各个指标所属于的权重也不相同,有的学校侧重基础研究,有的学校侧重应用性研究.因此,各个学校的教师科研业绩考核都有其特点.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大学科研量化考核如何客观公正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难题.在日本学术界也存在着考核标准不客观的问题.有日本学者认为,"发表论文的数量,刊物知名度,被其他研究人员引用数量,是升迁的重要的指标,而这种对科研人员的评价并不客观,竞争激烈的导致的重成果,数量,轻过程,质量,将不利于日本科技的创新.不仅如此,考核标准不客观,还带来诸如学术腐败等病根难除"(见参考文献2017年3月12日第5版).
而在英国,对教师评价质与量的两难以及评价时间上的两难等问题,英国多数大学的评估周期是每年进行一次,只有牛津大学每五年进行一次正式的评估讨论,评估周期的长与短力求尽量反映教师科研工作的阶段性特点.至于美国高校教师科研绩效评价有几个特点:一是用严格的程序力求保证专业期刊的学术含金量,其二是除了"非升即走"的考核方式,还有针对卓有成效的特优异者的"终身教授制度".
(二)关于国内的相关研究
1. 关于大学科研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的相关研究
孙志军等人的《中国高校科技创新活动的实证分析》,对其特点进行了实证研究,有助于了解高校科研的现状.解飞厚在《重点高校科研中的"短板效应"及对策研究》一文中,认为"经费短缺"是制约我国重点高校科研水平和规模的"短板".笔者以为,大学科研活动的"短板"绝对不是经费,而是科学理念,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等科学传统以及科研成果等的"优势累积".但是他的文章的可取之处是在研究的方法论层面,"木桶理论"和"短板效应"确实能提供一种很简约高效,直奔主题的切入点或研究视角:在一大堆问题中找出那个最关键问题.
2. 对量化考核指标体系的相关研究
现行的大学科研成果绩效评价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一种基于量化考核的制度,如胡元元在《 基于工作定额制的大学教师科研绩效评估》硕士论文中,对量化考核的由来和发展阶段作了论述,对现行的指标体系作了大致勾勒,主要包括着作论文,科研经费,获奖和专利等,大学据此对教师的科研绩效作出评价,并与职称评定等挂钩.这类的相关文章很多,例如李英芝的《核心期刊被用于学术评价的两面性》,刘鸿翔的《SCI在科研成果评价体系中的作用及其局限性》等人的文章,认为核心期刊和SCI的作用被泛化和异化.他们的论文的可贵之处在于,对"指标体系"本身进行了初步的追问和反思,期局限在于,上述相关研究未能更进一步地对指标体系进行分类,尤其是采取马克斯. 韦伯的"理想型"的研究方法,因此未能提供一种更加深刻,也更清晰有效的分析问题的框架.
3. 对现行量化考核制度存在的问题,利弊得失及其原因的探讨
相关文章有邓毅的《对高校科研评价的若干问题的思考》,李海燕的《关于科技奖励的负效应问题》,赵振宇的《关于社科成果评价问题及改进的思考》,这些文章认为,量化考核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评价不够客观公允,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不一致,评估的指导缺乏战略性,评估方法存在问题,评估指标存在问题,评估周期过于频繁等等.至于量化考核的利与弊,这些文章认为其"利"是有助于在高校形成科研氛围,有利于提升高校整体科研水平,有利于科研的规范化管理等等;其"弊"是助长了急功近利和学术腐败,不利于重论文范文果的问世.据此形成有争议的两派,一派认为量化考核"利大于弊";一派认为量化考核"弊大于利".至于对大学量化考核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认为是:评估指导思想功利化,现行评估体制行政化,评估忽视学科差异性,对科研活动周期性认识不足等等.胡俊在《高校教师科研业绩考核研究》一文中,提出了要以反映教师科研业绩和学术水平的"源生指标"体系作为考核指标,来摆脱以课题,论文,成果奖励等为主的"行政级别指标"为标准的考核指标,为从根子上解决大学科研量化考核制度的负效应指出了正确的方向.
4. 在对大学科研活动相关理论的研究方面
立足于高等教育学与科技哲学的交叉,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章主要有:解飞厚的《科学前沿问题的特征与发现的逻辑》,《试论我国高校科学研究的结构性调整》,《也谈科技评价中的若干问题与对策》等文章,除此而外,还有李玉琼等人的《我国高校原始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等文章,都对大学科研考核源生型指标体系的建构有启发作用.
科技哲学等学科领域的对本课题特别有学理支撑作用的论文有:袁祖望的《我国科学创新能力薄弱的原因探讨》,从4个方面作了分析,即科学创新的社会需要,科学创新的学科发展,科学创新的制度环境以及科学创新的主体条件,比较全面和有系统性.此外还有陈劲等人《试论基础研究与原始创新》,指出了原始创新的4个特点:首创性,突破性,持续性和集成性等,霍良的《论科技工作者与科学精神》,张之沧的《中国的科学界亟待补课》,刘涛的《大科学研究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吴国栋的《"李约瑟难题"的研究评述》,王志康的《复杂性科学理论与辩证唯物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李庆平的《还原论的论证和核心信念》,吴殿廷的《科学研究及其评价中的悖论》,李醒民的《论科学文化及其特征》等文章,都从不同的侧面对建构系统的中国大学科研理念的"强纲领"及其原则体系以极大的贡献.
科技哲学等相关学科比较经典的着作主要有:托马斯.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对科学发展模式的论述,约翰.洛西的《科技哲学历史导论》对西方数理科学范式的形成内在机制的揭示,丹皮尔的《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对科学与哲学,科学与宗教关系的外在发展规律的揭示,汤浅光朝的《解说科学文化史年表》对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现象和规律的揭示,普里高津的《复杂性科学》对现代科技发展前沿和内在规律的揭示,还有爱丁堡学派(SSK)关于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强纲领"等等.特别是欧阳康教授的《人文社会科学哲学》对人文社会科学的真理的认识,有助于我们制定对人文社科研究成果的指标与评价尺度的掌握.总之,这些纯粹科技哲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科技发展史等方面的论着,是建构中国大学科研理念"强纲领"及其原则体系的学理基础,也是建构大学科研绩效考核的源生指标体系的更加上位的学理基础.
三,现行大学科研绩效量化制度存在的主要的问题
(一)我国高校教师科研业绩考核的历程
我国高校教师科研业绩正式与教师的薪金挂钩,走上业绩考核的道路起步比较晚,90年代中期才开始,其中以南京大学和石油大学等学校为代表最先进行了尝试,并逐渐形成了对科研人员科研业绩考核评价体系.科研业绩考核是在我国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科技体制转轨的环境下,部分高校为调动教师和科研人员的科研积极性,采取的一种考核措施,即把与科研工作相关的内容,如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科研成果(论着,奖励),甚至学术*等科研业绩折算成分值,并将该分值与校内工资(津贴)挂钩的方法.
我国高校教师的业绩考核主要经历了如下的几个阶段:"第一阶段:组织决定阶段,即行政和学术的一元化领导,完全的长官意志阶段;第二阶段:单一的同行评议阶段;第三阶段:同行评议加量化打分阶段;第四阶段:以科学计量学,情报计量学,文献计量学和技术计量学的指标和方法为依据的阶段."
(二)高校教师科研业绩考核存在的问题
第一,关于论着字数和论文篇数的问题.科研业绩考核的一个重要确定指标权重的标准是论着字数和论文篇数,这种数量的标准必然导致只重过程不重结果和质量的现象.人们为了"以量取胜"必然搞假冒伪劣,追求打短平快,导致信息污染,做文章时添枝加叶,东拼西凑,以次充好.根据指标统计如科研总经费数,专着数,学术论文总数,国外及全国性刊物发表数,鉴定成果数,成果得奖数和国家级科研成果数而得出的数据资料,即使是真实的数据也并不能反映出高校教师真实的科研水平.
第二,关于刊物级别与论文质量.各高校和科研单位在科研业绩考核时,一个重要确定指标权重的标准是刊物的级别.刊物的级别和科研的级别是统一的.我国的学术刊物之级别高低,是按办刊单位的行政级别来定的,行政级别高的,刊物级别也相应的高.可见"级别"的涵义首先是行政性的而不是学术性的.这种"机制"必然导致以下后果:学术刊物的水准在没有监督机制的保障下是脆弱的,抵不过人情和利益的诱惑,容易滋生学术腐败;学术刊物缺乏竞争力,只是低水平的文章发表,降低学术刊物的学术水平;学术刊物容易被权威,名人控制,学术低水平的重复严重.这严重打击了部分潜心做科研教师的长期做大学问的决心,容易产生学术上的"劣币驱良币"的现象.
第三,不同学科考核存在"不可比性".基础学科与专业学科之间,文科与理科之间,由于学科特点不同,科研条件不同,导致科研成果的难易程度不同,因而用同一考核指标体系去进行衡量,可能会导致"厚此薄彼".从而使处于弱势的教师对考核体系颇有微辞,也使考核略欠合理.
第四,关于合作与跨学科研究的问题.目前有些高校的管理和评价方法既不利于学科内部的合作,又不利于学科之间的联姻,而是强化了学科意识,单干意识,淡化了问题意识和合作意识,使学科内部的研究者(尤其是单位内部的研究者)之间,在学术交流时戒心重重,使学科之间的研究者在学术交流方面依然停留在"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状态.又由于职称评定往往把人限于一个学科或专业,跨学科的研究成果因为不知划为什么学科而不被承认.这就使大学科研人员难以自觉的实现知识更新和学科转型,也就难以使大学新兴学科在有准备的前提下创立起来.
现行量化考核制度带来的以上问题表明,尽速建构客观公正,科学合理的大学科研考核制度势在必行!
四,本课题的研究价值与研究意义
高校教师科研业绩的科学考核,是高校科研管理的重要内容.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业绩考核体系来评价每一位教师的科研业绩,促进教师科研能力的发展,提高教师科研的积极性,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率等问题是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密切关注的问题.高校教师科研业绩考核作为检查教师履行岗位职责情况,兑现岗位津贴,形成激励机制的一项必要而且关键的手段,在深化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中,其作用显得十分突出.高校教师业绩考核的研究是既有现实意义又有挑战意义的课题,并且一直是高校教师业绩评价领域的难点和热点.
(一)选题价值
现行的大学科研量化考核制度有其贡献,但是也带来了严重的负效应,比如:科研考核的价值判断和事实判断不一致,助长了急功近利和学术腐败,不利于重论文范文果的问世,甚至出现"劣币驱良币"现象等等.这就需要对现行的量化考核制度尤其是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反思,找出其存在的最主要的缺陷如"木桶理论"所说的"短板"并基于广义的科技哲学等相关学科的学理,从根本上来解决问题.具体来说,就是要对国内高校教师科研业绩考核体系进行分析,找出考核体系的利弊,并针对高校教师科研业绩考核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以反映教师真实学术水平的"源生型指标"作为考核指标,摆脱了过去以科研课题,科研成果,科研奖励和学术*等以行政级别为标准的考核指标,真正使得科研业绩考核的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相一致.
(二)研究意义
对现行的大学科研绩效评价制度的"短板效应"进行对策研究,理论上可促进高等教育学与广义的科技哲学等相关学科的大跨度交叉,并对中国大学科研理念进行学理化和本土化改造;实践上通过能反映真正的学术水平的源生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从源头上遏制大学的学术腐败,促使对大学教师科研绩效的考核更加科学合理,更加客观公正,促进大学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原创力的提高.
五,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目标
1. 通过对现行科研量化考核三种类型的指标进行分析,发现大学科研量化考核制度真正的"短板"所在;
2. 立足于广义科技哲学上的上位学理,尤其是关于科学研究的内外逻辑(如科学发现的认识论与规范论)和历史逻辑(如科学发展的历史模型),构建大学科研考核的源生指标体系,摆脱了过去以科研课题,科研成果,科研奖励,和学术*等以行政级别为标准的考核方式.
(二)研究方法
根据研究的需要,将采用以下几种层面的方法:
1.哲学层面的方法:哲学思辨的方法,历史与逻辑的相统一的方法.
2.社会学层面的方法:理想型的方法,实证的方法(包括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统计测量的方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等.
3.具体研究层面的方法:"木桶理论"和"短板效应".
六,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一)本研究的基本思路
本研究的基本思路是:方法论——问题和原因——理论基础——具体对策.
"功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首先必须选择研究的最佳切入点,根据"木桶理论"及其"短板效应",本文将研究重点放在发现和揭示大学科研绩效量化考核制度的"短板"上.其次确立分析问题的框架,根据马克斯.韦伯关于社会学的"理想型"的方法,将科研绩效考核的指标体系分为三种类型:行政级别型,经验型和源生型指标体系.然后据此来发现大学科研绩效考核的"短板"即最关键的问题所在,并对之进行原因分析.最后,立足于广义的科技哲学的学理,来建构大学科研绩效考核的源生性指标体系及其尺度标准.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1. 大学科研量化考核制度的由来及其历史定位如何?
2. 根据"木桶理论",需要确认大学科研量化考核制度的真正的"短板"或"最严重的缺陷"何在?
现有量化考核指标体系中行政型和经验型的指标体系比率过大,而源生型指标的比率过低,是否表明它就是现行大学科研考核制度真正的"短板"之所在!现实的大学科研活动的那么多荒腔走板的行为,是否全都因为这个制度设计上的短板和缺陷所致?
3. 如何正确评价现有的量化考核制度?其利弊之争是否"失焦"并且有失公允?
现有的大量关于大学科研量化考核存在的问题,利弊得失与原因分析的文章,都说明了一些问题,但又都没有抓住和反映最主要的问题,最致命的缺陷,也即是所谓"失焦"的争论.不仅如此,把"量化考核"当作批判的靶子,某种程度上讲还有失公允,正如高考本身无所谓是非功过,根源在于是"应试型的高考",还是"素质型的高考"一样,加在量化考核身上的有些罪名其实是"非战之罪".
4. 现行大学科研考核"源生型指标比率过低"带来了怎样的"负效应"?
最大的负效应是它使得高校科研成果评价中的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不一致,权威期刊,SCI收录并不一定能真正反映出很高的学术水平;其次,对科学发展的规律的不尊重和明显违反;其三,学术研究上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负效应,学术研究搞短平快的投机行为盛行,而十年磨一剑的人则面临着等不到成果瓜熟蒂落就要卷铺盖走人的境地.其四,助长了学术腐败,学术浮躁等不良行为.
5. 对制度的短板"源生型指标比率过低"及其负效应要进行原因分析.
6. 大学科研考核的源生指标体系又是根据什么理论依据确定出来呢?
要想克服大学科研评价考核制度的"短板",就必须以真正反映学术水平的源生指标取代科研考核的行政级别型和经验型的考核指标,从而使得对大学科研成果的"价值判断"与以广义的科技哲学等学科为理论依据的"事实判断"一致.
换言之,源生指标体系的建构,必须真正立足于广义科技哲学如科学哲学,技术哲学,人文社会科学,近代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史和科学社会学等上位的原理基础,舍此之外,别无它途!
7. 对大学科研量化制度的短板和缺陷的反思,有助于基于广义的科技哲学等学科的上位学理,实现对中国大学科研理念的学理化和本土化改造.
8.源生型指标建构的"总纲"就是:考核的"价值判断"与广义的科技哲学的"事实判断"一致,那么,大学科研考核源生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究竟为何?
总之,大学科研评价制度应逐步减少"行政型"和"经验型"的指标体系的比例,逐步加大真正反映学术水平的"源生型"指标体系的比例,那么,大学的科研及其考核活动必定会出现新的气象,若此,就能从源头和根子上杜绝学术腐败,有效提升大学的科技创新能力,从而以实际行动将科技强国落到实处.
七,本研究的主要创新与不足之处
(一)创新之处
本研究最大的创新之处也是首要的地方,就在于立足广义科技哲学而对大学科研业绩考核的"源生型"指标的澄清.
何谓大学科研业绩考核的"源生型"指标?一言以蔽之,就是要真正彻底地立足于广义科技哲学中关于自然科学研究和发现静态的内,外逻辑(如自然科学的认识论,方法论和自然科学研究的规范论)以及动态的历史逻辑(如科学发展的历史结构模型,科学革命与范式转换的学理和事理),来确定考核的指标体系及其要着重强调的事项诸方面.
在第四章将详细地阐述了自然科学研究静态的内外逻辑和动态的历史逻辑,详尽地阐述它们的要义,特征和作用,这些对于科研业绩考核的"源生型指标"的选取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和现实的启示.而在第五章将会具体展现"源生型"指标体系的各项内容构成.大家将会清晰地看到何谓真正的源生型指标,何谓真正的科研业绩考核,它与现在的以SCI,核心期刊,成果的级别等行政或经验型指标完全不同的巨大差异,本课题的创新价值也尽在此.
(二)不足之处
以科技哲学作为理论基础来建构大学科研考核的源生型指标还可进一步详细化,而且对人文与自然科学研究成果的考核在源生指标的建构与区别上还有努力提升的空间.
第一章 大学科研绩效考核制度的研究视角和方法论
一,"木桶理论"与"短板效应"的思维优势
根据有美国大学留学背景的人士讲,在西方学界进行论文答辩时,教授们首先要考察的第一个关键环节就是对该论文的研究方法进行论证,若方法不得当,论文的"科学性"就不太可靠,论文因此也就不论文范文过.而在中国对方法的重视还没有上升到如此严苛的高度,本课题开篇第一章就谈方法论,有受西方大学惯例的影响,并且认为对研究视角和方法的选取十分重要,好的视角和方法不仅能切中要害,而且事半功倍.
(一)对"木桶理论"与"短板效应"的界说
根据"木桶理论",一个木桶由多块木板组成,决定木桶盛水量的不是最长的木板,而是最短的木板.换句话说,最短的木板对于木桶的盛水量起着决定作用.这就是"短板效应".我国大学科研绩效评价制度就存在着这样的"短板效应"和关键的缺陷.
(二)"木桶理论"与"短板效应"的思维方式的特点
换言之,"木桶理论"与"短板效应"作为一种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其高明之处就在于它不是试图要找出全部问题和矛盾,而是通过关注于最主要的矛盾和最关键的问题来"牵一发而动全身".
本课题也是作如此的设想.通过找到我国大学科研绩效量化评价制度的"短板"和关键的缺陷,从而在根本上最有效地解决科研评价制度的主要矛盾.
那么这个"短板"为何呢?这就必然涉及到如下的对量化考核指标体系的类型划分,它也是本研究所采取的分析问题的基本框架.
二,本研究分析问题的基本框架
——关于大学科研绩效量化考核指标体系的三种"理想型"
大学科研量化考核的指标体系用着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的理论框架来分析,可以划为三种类型或"理想型",分别是:"行政级别型","经验型"和真正反映科研学术水平的"源生型",前两者要么对有关学术事务用划定行政级别的方式进行越权干预,要么以对科学技术的在经验层次上的理解作为考核的指标依据,只有源生型指标才是真正奠基在广义科技哲学尤其是科学发现的内外逻辑(如科学发现的认识论与规范论)和历史逻辑(如科学发展的历史模型)的学理和规律等的基础上.在现实中,纯粹的"理想型"是不存在的,而是相互混合型,比如行政与经验混合型;经验与源生型;以及行政,经验,源生三者俱有的混合型.其中,行政与经验混合型还可以细分为两种:行政主导型和经验主导型,等等,不一而足.
下面对科研评价指标的这三种"理想型"作出进一步具体化的阐明.
(一)关于"行政级别型"与"经验型"的例证
首先是关于"行政级别型"的例子.比如说对教师科研成果的国家级,省部级,市一级,学校级的划定.又比如对核心期刊所作的权威,重点核心,一般核心以及非核心期刊的划定.还比如对着作所归属的出版社的等级划定,这些行政级别的划定经得起仔细的推敲和真实的学术水平的反驳吗?
其次来看"经验型"的例子.严格来说,自然科学的规范是"数理科学范式",而在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的事实却是:对那些并不真正合乎数理科学规范的论着成果并不能给予有效的甄别,也能以"科学"或"学术"的面目大行其道,这就是"经验型"的体现.有一些问题严重的甚至可以称之为"伪论着","伪成果",比如湖南卫视推出的"神医"张悟本所言的《把吃出的病吃回去》之流,这类的成果既不是"行政级别型"的,但也肯定不是"源生型",只能是"经验型"的而且是"伪经验型的"的类别之流.
(二)关于核心概念——"源生型"指标的界定
何谓"源生型"指标?这是本课题研究的命门之所在!所以有必要花大力气澄清这个问题.先找出个可攻击的靶子来"说事"吧.传统的科研业绩考核方式,按课题,学术论文,成果奖励和专利,创收等内容进行量化,具体的分值统计是以教师个人科研业绩为基础.并且各种考核指标及其权重是学校的有关部门制定的,全校实行同一的操作方式.有研究者推出了如下的高校教师科研业绩量化考核指标体系及分层图:
图2: 高校教师科研业绩量化考核指标体系及分层图
高校教师科研业绩考核指标体系
着
作
数
量
论
文
数
量
鉴
定
成
果
数
量
技术
转
让
专着
数量
编着数量
译
着
数量
国内核心期刊
国内一般期刊
国内民间期刊
发明创造
应用新型
如图所示,这里的指标体系包括论文范文指标,二级指标包括:论文的数量,专着数量,鉴定成果数量和技术转让收入数.而在其中论文范文指标中,论文数量具体则还包括:国际核心期刊,国内一般期刊,国内民间期刊三个指标;专着数量也包括三个指标:专着数量,编着数量和译着数量;鉴定成果包括:发明专利和应用型两个指标.
胡俊和袁祖望教授在《高校教师科研业绩考核研究》中进一步细致地将科研业绩主要划为以下四类:
"第一,源生指标:论文,着作,发明专利授权,成果鉴定,技术秘密,技术转让,转让实际收入为科研绩效产出的基本形式,属于源生指标.
第二,追加指标:对源生指标中质量较高的一部分进行肯定,如科技奖励,论文引证,被索,被摘和实际应用等指标.由于这类指标是建立在源生指标基础上的,所以属于追加的性质.
第三,派生指标:派生指标是对科研工作中作出了突出贡献的团队或个人的社会承认,是建立在优秀的源生指标和优秀的追加指标基础上的,包括学会,研究会*和挂靠,对外*,,专业期刊的*和挂靠,对外*,入选院士和评委,获得荣誉称号等指标.
第四,支撑指标:支撑指标又称为投入指标,包括被资助经费和人力资源两类指标,是科研活动的支撑系统,是科研绩效产出的基本保障.支持这类指标一般不宜作为绩效指标来评估."
胡俊还认为,"源生型指标(SCI收录论文数,SCI论文被引用篇数,SCI论文被引用次数,国内论文篇数,国内论文被引用次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金额)则较好地反映了不同授权类别院校间科研绩效的层次性."
在这里值得尤为警惕的是,笔者认为,上述胡俊等人对科研指标"源生型"的认定根本就不正确,也根本不是所谓的"源生"的指标,真正的"源生指标"根本不需要所谓的核心期刊论文或"SCI收录"等人为硬加上去的混账条件作"花里胡哨的包装",而是踏踏实实地建立在科技哲学的基本原理之上的,这是要尤其要引起人们关注的地方.
另外,还有一点必须指明的就是,核心期刊或SCI收录不仅不能作源生指标,而且把核心期刊用于学术评价的手段,其实是核心期刊作为文献检索的原始功能的"异化",并给科研业绩评价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以刊论文"和以论文数量为主进行考评存在着不足.无论是从理念上还是管理实践上都需要对此进行深入的研究并提出改进建议.关于这个方面的问题,将在第三章会作详细论述.
科学研究的基本特点是探索性,创造性和时间,空间的不确定性,投入和产出是非线性,所以科研活动具有很强的探索性,创造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科研工作的产出在形式上被人为确定为课题,成果,论文,专利,人才等,但相互之间质的差别难以准确量化,只能做相对的价值判断.同时,一项科研成果的价值有时是根本无法预期的,无论是科学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都具有滞后表现的现象,导致科研绩效评价的滞后和难以预测性.因此,科研绩效评价只是一种相对的认定.
现有评价工作主要不足表现在简单依据期刊的等级划分来评价论文业绩,而基本没有考虑论文发表后的实际学术影响,显然这样评价缺乏完整性.对于期刊等级的划分也缺乏一个科学合理的标准.现有的量化评价方法强调了评价工作的简洁与高效,却忽略了科研评价的复杂性,而且容易形成重数量轻质量的错误导向.而要想使得大学科研业绩评价做到科学,客观,准确,就必须改革现行的量化考核制度的"行政级别型"和"经验型"的指标体系,代之以"源生型"的指标体系.
那么,何谓"源生型"指标?
一言以蔽之,就是要真正彻底地立足于广义科技哲学中关于自然科学研究和发现静态的内,外逻辑(如自然科学的认识论,方法论和自然科学研究的规范论)以及动态的历史逻辑(如科学发展的历史结构模型,科学革命与范式转换的学理和事理),来确定考核的指标体系及其要着重强调的事项诸方面.
在第四章将详细地阐述了自然科学研究静态的内外逻辑和动态的历史逻辑,详尽地阐述它们的要义,特征和作用,这些对于科研业绩考核的"源生型指标"的选取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和现实的启示.而在第五章将会具体展现"源生型"指标体系的各项内容构成.大家将会清晰地看到何谓真正的源生型指标,何谓真正的科研业绩考核,它与现在的以SCI,核心期刊,成果的级别等行政或经验型指标完全不同的巨大差异,本课题的创新价值也尽在此.
第二章 失焦的争论:大学科研量化考核制度的问题及其利弊
一, 我国大学科研量化考核制度的由来及其历史作用
(一)我国大学科研量化考核的历史回顾
"我国高校教师科研业绩正式与教师的薪金挂钩,走上业绩考核的道路起步比较晚,90年代中后期才开始,其中以南京大学和石油大学等学校为代表最先进行了尝试,并逐渐形成了对科研人员科研业绩考核的评价体系."
我国对高校教师的业绩考核主要经历了如下的几个阶段:第一阶段:"组织决定阶段,即行政与学术的一元化领导,完全的长官意志阶段;第二阶段:单一的同行评议阶段;第三阶段:同行评议加量化打分阶段;第四阶段:以科学计量学﹑情报计量学﹑文献计量学和技术计量学的指标和方法为依据的阶段."
科研业绩考核是在我国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科技体制转轨的环境下,部分高校为调动教师和科研人员的科研积极性,采取的一种考核措施,即把与科研工作相关的内容,如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科研成果如论着和奖励﹑甚至学术*等科研业绩折算成分数,并将该分值与校内工资和津贴挂钩的方法.
把定性的教师科研成果数量化,它加强了教师的竞争意识,冲破了那种按部就班,随随便便应付工作的心态,有力地克服了长期存在着的平均主义,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大锅饭"的局面.它使教师压力感大增,而且考核教师的科研业绩也有了硬性的指标.
纳入科研评价的范围通常包括9种类型:即学术论文类﹑学术着作类﹑鉴定成果类﹑应用成果类﹑专利成果类﹑软科学成果类﹑科研开发成果类﹑获奖成果类﹑科研项目类.各种评价指标均按照一定的标准定为若干级别,并且制定出评分方法.下面对考核的指标和分级的基本情况作简单的说明介绍:
科研业绩量化考核的指标一般分为两级指标,四个方面:
第一,科研课题:国际合作课题﹑国家级课题﹑部(委﹑省)级课题﹑市级课题﹑委托及开发课题﹑学校基金课题.
第二,科研成果:学术着作(学术专着﹑译着﹑教材﹑编着)﹑学术论文(国际核心期刊﹑国内权威期刊﹑国内核心期刊﹑国内一般期刊﹑民间刊物)﹑其他学术作品(作品﹑创作﹑设计).
第三,学术奖励:国际性奖励﹑国家性奖励﹑省(市)级奖励﹑校(院﹑系)级奖励.
第四,学术*:国际性学术*﹑国家性学术*﹑部(委﹑省)级学术*﹑市级学术性*﹑校(院﹑系)级学术性*.
在这里要说明的是,高校并不是把以上所有的指标都列出,高校一般根据自己学校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指标项目,因此,高校最终做出的教师科研业绩考核指标体系都是不尽相同的.同时高校对各个指标所属的权重也不相同,有的学校侧重基础研究,有的学校侧重应用性研究.因此,各个学校教师科研业绩考核考核都有其特点.
(二)大学科研量化考核的历史作用
如上所述,20世纪90年代末,国内高校普遍采用文献计量学﹑科学计量学的方法来制定自己的科研评价制度,这种科研评价制度是以科研活动的外在特征与国家当时的科研管理体制相结合,将科研成果划分等级,在量化后得出对成果的评价,并据此作为教师科研活动的奖励标准,也作为教师岗位聘任﹑职称升迁等方面不可或缺的要素.
科研评价制度所起到的推动作用是很明显的.最初国内不少普通高校的科研工作尚属初级阶段,科研活动主要是一些高学历者﹑海归人员和科研骨干在搞,对于一般教师来说,主要还是完成教书育人的工作,他们从没有真正进入科研工作的角色.而实行量化评价制度之后,形势就发生了十分戏剧化的转变,正像人们所说的""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一旦最触及个人利益的人事制度也与此评价制度积极靠拢,那么高校的论文和课题数量就势必陡然增加.大家都忙着写论文﹑搞课题﹑科研工作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原先十分倚重的教学则彻底遭到了"冷遇",甚至成为不少教师不得已而敷衍之的苦差使.客观地说,在这场跳跃式的科研大动员中,量化了的科研评价制度起到了猛踩油门的作用,它使高校科研工作的整体水平得以提高,不少高校在某一方面有了长足发展,走在了全国的前列.量化后的科研评价制度将纷繁复杂的科研水平评价梳理条分缕析,让管理者的操作快捷明确,公开﹑公正,在数字面前人人平等,打破了好坏一样的"大锅饭",让知识分子有了比较之后的成就感.最重要的是,它的牵引力使许多普通高校驰入了科研发展的快车道,使一大批教师投身于科学研究之中,并给他们标示出了学术研究的价值导向和自我奋斗的目标.
在似乎找到了前进动力的时候,情况却让人们乐观不起来.近年来,学术浮躁﹑学术论文范文﹑剽窃之风兴起,厚黑之学在学术界悄然流行,大有伪币驱逐良币之势,国家管理层对量化的评价制度带来的负面影响开始出台防范措施,2002年6月,科技部﹑教育部联合在《关于充分发挥高校科技创新作用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合理利用SCI在科研评价方面的作用,从重视科研论文的数量向重视论文质量转变,从重视论文向重视论文与专利并重转变,取消政府导向的SCI排名."可形势并没有因文件的发布而有所改变,这就有了后来的教育部﹑科技部一系列规范与制度的出台,有了两部及中科院的规范学术研究的评审机构.科技部《在2007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指出:"减少基础研究﹑前沿科学探索中过于频繁的量化评价活动."表明了政府对量化评价的担忧.那么,是不是量化评价制度哪里出错了,科研评价工作是不是正在一条歧路上奔走?这就需要我们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以发现真正矛盾的焦点之所在.
二,大学科研量化考核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学科研量化考核制度推行的本意和初衷可能是为了充分调动高校教师的科研积极性,鼓励教师科学创新,不断促进科学知识的发展,也是为尽量减少定性评估的不足,促进学校自身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为教师的聘用,晋升,奖励和培训等提供依据.但是由于存在下述一些问题,使得实际结果与制度推行的初衷相去甚远.
(一)大学科研业绩考核的"显性问题"
1.数量化评价的"以数量论英雄"使得重量不重质的现象很普遍
现行学术评价体制倾向于数量化评价,以数量论英雄.发表论文多少,发表刊物档次如何,核心刊物刊出量多少,出版专着多少,主编数目多少,申领课题多少,课题级别如何等等名目繁多的"多少",直接与教师收入﹑职称﹑住房分配等利益挂钩,只要发表的文章多,出版的着作多,就能获得更多的奖励与利益,
评估的结果与工作量的确定和工资发放的多少相挂钩,评估制度发挥不出预期的激励作用.虽然对教学科研人员的评估建立起规范的流程以及制度标准,但"在中国长期重视人情的环境下,大家在打分的时候往往一团和气,造成了评估流于形式".即使是量化的科研成果评估指标,对于低水平重复性的科研成果所赋予的权重过高,原创性科研成果如对社会经济发展有作用的成果,并没有足够的权重值.因此,导致科研项目的完成依赖量的积累,而不是质的提高.
现在不少高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将被三大索引期刊收录论文数当作教师科技论文考核上的主要指标,而且已经逐步认识到影响因子对论文的重要性,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问题的症结在于过分追逐被三大索引期刊收录论文的数量,以致最终损害了论文的质量.除了研究者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外,还有很多其他因素在影响着论文发表的数量.首先,三大索引期刊收录论文数量具有较大的学科倾向.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统计,其中的物理﹑化学﹑电子﹑通讯﹑材料﹑电力和电汽﹑计算科技等学科的论文多,而建筑等学科的论文则较少,对于一些新兴学科和跨学科研究,三大索引对期刊的收录选择具有明显的"歧视性".另外,论文的英文水平﹑论文的篇幅﹑论文的写作技巧﹑论文的写作规范﹑论文是否由基金资助﹑期刊的个性化﹑论文作者的
总结:这是一篇与科研评价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科研成果评价标准有引用文献:
[1] 对促进科研论文发表一些看法 如何评价科研论文
[2] 大学和科研评价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大学和科研评价类毕业论文范文2万字
[3] 评价指标体系和科研评价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关于评价指标体系和科研评价类自考毕业论文范文2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