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大全 > 文章内容

青春的花火第六届宁港澳大学生微电影训练营营员手记

主题:分镜头剧本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1-02

简介:适合不知如何写拍摄剧本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拍摄剧本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拍摄剧本论文范文

分镜头剧本论文

目录

  1. 分镜头剧本:《花千骨》拍摄现场花絮,霍建华看剧本赵丽颖补妆

作为南京大学暑期学校的特色课程之一,“微电影”营是在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韩丛耀教授牵头组织下的一个重要影像实践项目.从2013年起,该项目开始接受来自于港澳台地区大学生的参与.2015年7月8日,第六届宁港澳大学生微电影训练营在南京大学费彝民楼举行了开营仪式.本次活动共集结了来自大陆、香港、澳门各大高校的40余名学员,在经历了15天紧张有序的理论学习、实地拍摄、后期制作后 ,学员彼此之间相互交流、合作、碰撞,最终诞生出4部全部由学员自主编剧、摄制、编辑而成的微电影作品.在这其间各位学员间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半个月转瞬即逝,不断穿梭于“现代文化代表——南京”与“传统文化代表——黟县”之间,他们能顺利让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微电影文化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吗?最终他们对于微电影拍摄又产生了怎样新的理解?本次的专题栏目里有着学员们真挚的创作手记,从字里行间都能闻到一股质朴灿烂的青春气息.让我们将自己的视点与他们的视点缝合在一起,从他们在创作中担任的不同角色出发,来了解本次训练营,并感受微电影创作独特的魅力与乐趣.

《归雁》指导老师手记

一样的徽山徽水,不一样的故事

文_郑溯

重游皖南,旧的风景,新的朋友,新的故事.我们的剧组只有九人,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个剧组该有的主要职位都分工到位、各司其职.相信每一次创作,都能让大家感受到——一部合格的微电影依赖于从想法到技术,从硬件到软件各个方面所形成的合力.所以,就从微电影创作的几个重要环节来聊聊这次制作的感受.

关于故事

《归雁》的剧本完成得仓促,但在结构上是完整的.我想说的是,微电影和媒体营销一样,讲究“内容为王”.任何脱离了“好故事”这个基础的创作,都会像柜台里的道具手机一样,即使看上去再像iPhone6,一打开便会知道,只是空有一副外壳.

初尝者往往急于表达个人情怀,却连一个像样的故事都没打磨好;或是简单地将编剧的成功归功于灵感、才情和经验积累.这固然有理,但事情总有方法,编剧这一行当形成已久,行事不可能全走野路子.前人早已有很多精湛的智慧结晶,有的更是已经深刻地把握了观众心理,从技巧的层面上升到了科学的层面.作为新手,该用的拿来用,完全没必要从头开始摸索.对于有些忽视学习编剧技术而急于创作的情况,只能说磨刀不误砍柴功,没带GPS就进原始森林,有几个能走出来的?

关于摄影

构图、论文范文、色彩的把控等是需要慢慢修炼的.这次有摄影家协会的几位老师加盟,使得本届作品的质量整体上都增色不少.当学员们在摄影技术上有所进阶之后,可能就要关注一个更重要的环节——布光.光影的运用是电影摄影技术的真正精华所在.怎样的光线是美的、是准确的, 这些需要靠多拉片、多看书、多交流来提高.同一个场景,不同的光影会带来不同的心境.很少有哪个好的布光是简单地用大平光将主体照亮的.初学者可以多尝试侧光,尝试制造明暗,尝试用随手可得的灯把脸打得更瘦,把目光打得更有神,把场景打得更有层次等

关于调色

《归雁》的故事以寻亲为主线,所以调色时用暖论文范文作为主色调, 以烘托一种怀旧和温暖的气氛.电影调色这个环节和摄影一样,不是天马行空般的独立创作,而是为了整体叙事服务的.所以电影画面不会像图片摄影一样,追求单独一帧的精彩.仅仅追求画面的好看、唯美,都是对镜头语言的误读.虽然皖南的风景绮丽,但只有在故事情境需要镜头的美时,才美得有价值.这也是为什么央视拍的《笑傲江湖》即使画面再像旅游风光大片,观众也会说找不到武侠片的感觉.

写在最后

看电影时总觉得很容易,但拍起来才知不易.听到最多的疑问是“为什么我的电影感不够?”其实单纯地把电影感看作是调色、布光或音效都是很片面的.电影感是各个环节功力到位之后的自然流露,或者说也许根本不存在“ 电影感”这一说.真正的得道高人, 一举手一投足都气韵流溢.而伪高人即使当上了天下第一寺的方丈,也脱不了花和尚的猥琐气质.

最后想说一句,任何艺术形式的成功都不是靠殿堂上的分析和研究.靠的是给人带来的直觉上的心动, 靠的是第一眼的震撼,是你的思想和情操中能够打动人心的那部分.这需要我们适时地放下理性,保留住孩子般的感性和直觉.而当你的技术足够帮你表达好这份感性时,好的作品自然会水到渠成地出现.

《归雁》导演手记

记忆的证明

文_刘春+王涵静

一部影片基本是导演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一个好的作品能让人识别出导演是谁,《花样年华》、《重庆森林》,是王家卫导演的风格.我希望《归雁》也可以有属于我的识别度.拍这部影片的时候,也一直在找寻能体现我自己理解问题和审美的方式.

第一次当导演,面对整组的人员安排,我有点力不从心,但我知道这就是成长,15天中每天都有收获.除此之外,更考验我的是协调整个剧组的能力.组织分配工作、在宏村提前决定好明天拍什么,不能让整个剧组干等着没事可做、下一场去哪里拍摄、控制整个剧组拍摄进度,都要导演把关.

这些倒还好,就是学生总是带着学生腔调,显不出权威来让谁去做什么.特别是对组里面两个来自中国摄影家协会的大哥,更不愿意在他们面前摆架子,他们比我们年长,有经验,后来他们也跟我说,会全力支持我的安排,因为我是导演,我们是一个团队.秋波大哥本来是不愿出境的,为了配合我安排演员,没犹豫就答应了客串舅舅的角色,真的很感动.谢谢整个剧组的支持.

关于整体风格

影片很简单,朴实自然是我想要的风格.《归雁》是一部关于找寻亲人的短片, 影片背景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知青返城, 引起一代人的共鸣, 也给影片加上时代厚度.

关于摄影

《归雁》的影调是暖色系的,拍摄时间争取在早上七八点和下午四五点时拍摄.青青和爷爷初次见面就是在下午四点时间拍摄的,光晕和取景我觉得都很好看.影片的布光也以暖色为主.

影片拍摄固定镜头很多,很少运用运动镜头,固定镜头以旁观者视角冷静地叙述人物之间不平凡的故事.

关于声音

声音在一部电影里的分量是很重的,不可轻视.欣赏一部影片,闭上眼睛,听声音的轻重缓急,也能把握影片的进度以及基调.《归雁》虽然大部分用了同期声,但后期仍补录了一些,显得比较仓促.

第一次当副导演, 最大的感受是协调组织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这关乎整个剧组的效率和成片的质量.现场的人员很多,大家平时可以讨论,但是在片场时一定要有掌控能力.各个工种都配合好,才能高效运转.

在几天之内想拍出一部微电影,需要合理而充足地利用时间.凌晨四点多要赶紧拍完避免游客出现穿帮的戏, 同时灯光师可以在室内布光节省时间.由于没有专业的演员, 大家只能硬着头皮自己上,怎样才能让演员理解自己想要的感觉,确实是一件很苦恼的事情.用抽象的词语比如说你要“惆怅”“惊讶”等,往往让演员觉得我也知道要这种感觉,可是我就是不会表现.所以我经常在休息的时候先自己揣摩,自己演几遍,然后再给演员讲戏.刚开始往往是在现场才开始告诉演员怎样演,其他人只能干等,后来在休息时间提前给演员讲好,到现场直接开工,效率提高不少.

拍摄时会有很多想法的碰撞,修改台词、增加剧情等等.在国庆告诉父亲雁子还在世上时,父亲的台词原本是:“啊?她还没死?”拍了十多次,总是感觉很奇怪,似乎父亲不希望雁子还在,后来改为“她还活着”好了许多.《归雁》应该给人很温情的感觉,但缺少细节会让故事显得苍白.在拍摄时临时加上青青给爷爷做饭,帮爷爷泡茶等细节,使爷爷与孙女间的感情慢慢升温,观众也更容易接受.

你仍将归来,在我的内心里;我已经归来,在你的生活中.《归雁》的拍摄虽然只有短短几天,却凝结了大家的心血, 也许并不完美,却是一部诚意之作,它是我们友谊的见证,是记忆的证明.

《归雁》演员手记

图片摄影师的第一次演员秀

文_杨付全

我是一名摄影师,很荣幸的在2015年7月8日参加了南京大学举办的“第六届宁港澳大学生微电影训练营”.经过5天的理论学习,使我受益匪浅,在这个过程当中,我学习到了电影那些鲜为人知、神秘的创作与制作过程;了解了一部电影出炉所要经过的流程,同时在这5天的理论学习中,也初次尝试参与并见证了我们组微电影剧本《归雁》脚本诞生的过程.

根据剧本与剧组的要求, 我在《归雁》中饰演“爷爷”这一角色.我是一名摄影师,在剧中饰演男主角,这对于我这样一个从未接触过电影的人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以前在工作中我最擅长的是用镜头去表达自己想要的东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语言,这也就是我在日常工作中所讲“摄影是我心灵最深处的语言”的体现.我对于表演没有任何的经验,这应该算是我表演的“处女作”,并且饰演的还是一个年龄跨度从50多到70多岁的老人形象,对我确实压力很大,很有挑战,当然也非常的新鲜,也让我跃跃欲试.

7月12日,我们就要赶往安徽黟县的宏村进行拍摄.7月11日晚上,我赶到南京一商场内进行道具的采购准备工作.1 2 日到达宏村后,郑溯老师就带领我们整个剧组进行了场景的选择和道具的完善补充工作.为了饰演爷爷这个角色,我已经提前三天就在蓄胡子做准备了,因为我饰演的是“爷爷”.

“爷爷”这个角色,年龄跨度由中年到老年,年轻时的爷爷和年迈时的爷爷在剧情中的前后联系如何体现,这对于我来说应该是最大的挑战.因为这是一个在5 0 岁左右由于相续失去了儿子和儿媳(剧中称呼“ 闺女” ) 而变得精神恍惚, 时而清醒、时而糊涂的可怜而又古怪的老头,在剧中都被称呼“疯老头”.

为了表现老人思女导致几近疯癫的心情, 在剧中要出现到处寻找女儿( 儿媳) , 呼喊女儿的情景, 老人的心痛、绝望、无助和孤独揪着每一个人的心, 也让剧中的“ 青青” 同情起这个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来, 青青告诉老人, 我就是你的闺女时, 老人呈现出了疑惑和惊讶的表情, 青青把老人带回家去精心照顾, 此时老人的表情也随之发生了转变,他就好像真的找到了闺女并且在享受着天伦之乐, 此时, 老人的开心和快乐让我们欣慰.

之后, 在老人的回忆中把我们带到了2 0 年前, “ 论文范文” 结束知青返乡的年代, 儿子结婚时全家的喜悦心情, 老人脸上洋溢的幸福的感觉, 但在得知儿媳被山洪冲走后, 那种悲伤与震惊,随手扔掉了手中干活的工具愤而起身.当儿子生病临终前告诉老人儿媳当年离开的真相, 告诉老人儿媳还活在世上时, 为了表现老人那种惊喜与儿子即将离世的痛苦交织在一起、并在儿子面前强行压抑自己的复杂情绪时, 我用端着盛药的杯子的手不停地颤抖、哆嗦, 来表现出老人此时翻腾起伏的心情.

在生活中, 爷爷已经把“ 青青”当作了自己的孙女了.所以为了表达这种情感, 在结束时老人说了一句“ 你要是我的孙女多好啊”,来表达老人孤独、心酸、遗憾、期待的复杂的心情.

《归雁》演员手记

苦中带笑的女主角经历

文_陈乐琳 (澳门大学)

现实与理想总是有出入的,你以为没有可能发生的,当你最意想不到的时候,往往事情就是会发生在你身上.这一次南京和宏村之行,我就从来没有想过会当上女主角,来完成一趟辛勤劳苦、却苦中带笑也让我大大增加知识和经验的拍摄之旅.

这是我第一次在一个拍摄团队中担任女主角的角色,在以前的拍摄团体中,只是负责一些灯光和收音的工作.而这次当上女主角后,让我体验到在镜头前的演员和幕后拍摄团体的不同.以往在镜头后,总是觉得做演员很轻松很容易,只要把戏演好, 表情和情感表达出来,一切都没有困难.而幕后的就要花时间去想很多,做很多、构建很多、想镜头要放在哪个方位, 要有多少个分镜, 灯光要如何设计,总是以为幕后的很辛苦.可是,这一次当上女主角后,却才发现原来演员也要从很多方面去想,去代入角色.一部戏,除了有厉害的拍摄团体去用镜头建构故事,也要演员的情感表达到位,才能让观众感同身受,把观众一齐代入角色.

在这一次微电影中,我是表演的是一个孙女,去找父亲却找到爷爷的角色.我一开始以为演员要让自己代入角色,只要把戏中的自己设想为现实中的自己就可以.但我发现这是有困难的, 因为不是每个情景都可以代入自己的生活当中.戏中的孙女经常会有想念父母的时候, 而这时也让我特别想家, 这可以容易代入自己的生活中.但有些孙女对爷爷的爱, 却让我无从入手, 只能尽可能幻想要怎样才可以演出一个孙女对爷爷的照顾.这也让我体会到演员的不容易.害怕因为自己的演技不好拖累大家, 其实演员跟幕后也是一样辛苦, 为了可以让观众看到最好的效果而付出.

一部电影可以在银幕上播出,是需要一个团体尽心尽力的付出.每一次的拍摄,都会让自己获得很多不亲身体验无法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喜欢拍摄,无论多刻苦耐劳,当成品出来的一刻,都会觉得无比开心,这也是为什么辛苦却让人坚持下去的理由.

《归雁》摄影手记

第一次担任微电影摄影师

文_关希雯 (澳门大学)

我是来自澳门大学的应届毕业生, 我读的专业是传播系创意媒体.本来以为大学的生活就要告一段落,但这次南京训练营却给了我再次学习的机会.

大学四年间,在校内或校外都会参与各类型的拍摄,大多都是担任制片或是美术指导.这次来到南京的训练营,遇到的同组同学都是来自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专业,大家都带着学习的心情出发.但同时因不同文化背景的原因, 在讨论剧本过程中, 总是会发生沟通不良或意见不合的情况, 迟迟不能把剧本定下来, 但在郑老师的带领下, 团队终究能有共识地得出剧本的概念和大纲,然后开始细致地制作出来.

为了能赶上进度我们进行了分工,一些人负责建构剧本,一些人负责执行.这时我终于明白分工的重要性,如果大家都集中于一个工作上,反而会弄巧成拙.

当每个人都能清楚知道自己的岗位,并坚守自己的岗位, 不去干涉别人的职务, 做起事来就会效率加倍.当然也要尊重组员的意见, 因为这不是属于自己个人的, 而是一个团队合作完成的作品, 每个组员都有权提出意见,这样才能成就一个全组都会引以为傲的作品.

这可是我第一次担任摄影工作,我平常都只会在摄影师旁边默默观察学习,今次却真正当上摄影师,的确十分紧张和兴奋.经验尚浅的我一开始就跟着郑老师的节奏,慢慢跟上.后来老师也开始放手给我们尝试,让我们独立,亲手拍摄.这令我发现摄影师不仅要个人技术高超就行了,更重要是先与导演在拍摄前讨论好每一分镜的,要求所需的角度,而不是到现场开拍时才找相应的场景与角度,毕竟摄影师与导演需要时间磨合,才能拍出令自己满意的作品.

由于我们的剧本在宏村所要拍摄的场景比较多,老师提示我们,无论什么场景先完成一个全景,若是有人的对话, 再完成各人的近镜, 这些都是场景所需镜头.这个提醒虽然不是什么大师级高技能,但却令我毕生受用.

这次影片获得了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和最佳人气, 我深信这是一个很大的鼓励, 无论对有经验的还是从没拍过电影的同伴,大家都从中体验到不同的岗位上的不同感受, 即使过程中出现各种辛酸和阻挠, 但最终大家都是一心想把作品做到最好, 这是我喜欢拍电影的一个原因.我会把这次学到的本领和见识带回澳门, 继续参与各类的拍摄, 为澳门的创意产业出一份力.

《归雁》剪辑手记

文_杨于澄(香港浸会大学)

我的专业虽然是后期制作,但正式按剧本剪接, 这是第一次.我负责剪接的部分是爷爷落水的一段, 是本片的第一个论文范文,该段占最后成品大约一分半钟,有超过22个剪接位.在看素材的时候,尽量把每一个片段都仔细看,不想错过每一个细节.但这样做的缺憾是剪接的进度非常慢,我心里面着急,手却跟不上心的进度, 所以心情非常浮躁.这次也加深了我对后期制作的认识,剪接分了很多部分,粗剪只占很小的一部分,我还没弄清楚要如何调画面的色调与音频,我要学的还有很多,很多.最后一样我学到的重要的经验是,绝对不能在要交成品的最后一个小时渲染作品,基于电脑软件的不确定性,任何事情都有机会发生,所以要预备两小时来渲染.

文_薛无霜(南京大学)

初步剪辑中以简单的拼接为主,这个过程的精髓用一个字概括就是:快!快速地去粗取精,舍弃废旧素材并简单地将有用素材整合是关键.如果所有指令都运用鼠标发出,很多时间就很容易浪费在指令的转换中,Adobe Premiere里的快捷键成为提高剪辑效率的关键,对于快捷键的个性化设置便是达到这一个快字的路径所在.熟练使用快捷键,Adobe Premiere媲美一些专业电影剪辑软件就不是梦想.

后期的调色使用的是Adobe Premiere的一个插件:MagicBullet LUT Buddy.调色这个领域之前我是从未涉及过的,因此调色工作主要由郑老师完成,在此表示衷心地感谢.以下是作为旁观者和辅助者的体悟.前期拍摄中为了保证拍出镜头的质感,部分镜头采用了灰度模式.在后期的调色中主要调整画面的亮度、饱和度、lens和色彩曲线使得色彩更加鲜艳、更加具有电影感.主要表现为调高高光部分亮度,调高对比度和饱和度.考虑到归乡、寻亲和知青返城等影片主要内容,本次主要以暖色调为主,画面偏向论文范文,兼具老照片的时代感、历史感和亲情的温暖.通过调整lens参数让观众的注意力聚焦到影视语言主要表达的地方,也使得画面更具美感.此外,不同机位拍摄的画面色调应该基本保持一致.不同机位的光线等参数存在差别,因此同一个场景不同景别的颜色调整也存在差别,目标就是达成统一的画面风格.

文_唐诗语(南京大学)

我以为, 一个好的剪辑师必定是可以随时转变身份——成为一纸空白的受众,也必定是一个知道如何在这一片空白上涂抹出美丽彩虹和鸟语花香的人.所以,我不断在几个小时的拼接剪辑后清空脑袋,装作一个刚睡醒的观众无意间点开工程文件,饶有兴味地观看起来.与普通观众不同的是,我的眼光必须十分尖锐和挑剔,丝毫产生违和感的剪接都要被修改到直至自己挑不出毛病来才罢休.

我原本沾沾自喜地认为,这近乎是某种追求论文范文的品质.不过后来我明白,这不是论文范文,只是最基本的标准.片尾的花絮一共剪了三遍,直到最后附和着节奏感极强的伴奏音乐出来的时候,全身鸡皮疙瘩都起来了.我知道,对这个不到两分钟的花絮,自己倾注了很多的东西,既有初次尝试的新鲜酸甜,又有无数失败后苦辣的成就感,很难保持平静了.

《踪影》指导老师手记

让影像创作的思维飞翔

文_陈斌全

连续两年受韩丛耀教授邀请,参与由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主办的“南京——港澳大学生微电训练营”,担任理论课程授课,以及小组作品实务创作的指导教师,和来自各地的学员相聚,切磋关于微电影创作的实务技巧,是极为有趣且珍贵的经验.

今年担任指导的组别成员,以来自香港和澳门的大学生为多数,且多位为电影制作专业,或传播相关科系的学生为主要组成份子,在指导的工作上,有更甚于以往的挑战性.相较于拍片经验相对不丰富的学员们,会希望有较多纯属制作技术的体验需求,具备拍片基础的学员, 会更希望在影像的创作性上,有所尝试和追求.这一特质,在第一次和小组学员讨论剧本概念的当下,笔者即深刻地体会到学员们提出了两个在拍摄复杂度上,都超过我预期的剧本.

虽然说,我并不怀疑学员们有能力执行完成他们所设定的挑战,然而,多数学员并未去过今年的拍摄实践基地,安徽省南部的世界文化遗产古镇——宏村.因此,能否在有限的条件与时间里,完成影片的摄制,成为学员们的主要挑战.而如何协助学员们越过挑战,并且在现实和落差之间取得完美平衡,达成创作目地的最大展现,自然也就成为我的指导重点.

在抵达宏村之后, 经过半天的实地考察,原本僵持不下的两个剧本,经过学员们在综合实地考察的经验之后, 协调出最终拍摄的故事.内容创意源自于日本电影《罗生门》, 主创剧本的几位学员们试图通过三个主角人物的拼凑视角, 由一桩女主角的失踪事件,反映出剧中扑朔迷离的对质过程,让观众进入一场发生在宏村的“罗生门”事件,藉以堆栈出戏剧的张力和论文范文.

由于时间的紧迫, 影片几乎是在边写剧本边拍摄的情况下进行的.在拍摄现场,我初步观察到,剧组人员们因为尚未熟悉彼此的工作节奏和习惯,因而产生一些紧张气氛,如:急性子的导演和慢郎中的摄影师, 偶时会发生“ 鸡同鸭讲”的沟通障碍;由于导演紫晴,习惯在现场决定分镜内容, 且针对演员的戏剧表现有较高的要求,并且喜欢尝试实验性的镜头表现手法,惹得习惯稳定镜头的摄影师国明,常皱着眉头站立一旁.然而,来自不同学校的大学生们,以展现创作意图为共识的团队合作态度,化解了工作初期的不流畅,很快即进入到颇有默契的工作状态里.

同时担任制片与演员的“ 超哥”——孟超,则发挥极佳的带领和进度掌控能力.年龄略长于其他学员们的超哥,替原本零乱的工作节奏,找到有效率的流程安排,偶尔也扮扮黑脸,要大家收起玩兴,注意拍摄进度,充分发挥了制片举足轻重的角色.

偶尔兼任摄影师, 在现场担任副导,也进行后制剪接的玉梅,和第一回担任场记,就表现得可圈可点的晓君,一样在整个工作团队里发挥了强大的作用,导演不时停下来与他们讨论现场拍摄细节,也常见他们适时提出建议.而担任演员的乐瑶和王玮, 则卖力演出,还记得乐瑶在片中的夜戏拍摄过程中,因为场景在宏村的后山,蚊虫极多,在被叮咬到极度不适的状态下,还是敬业演出,后来评为最佳女主角,实至名归.

学员中的桂珍大姐,则在拍片现场,为大家留下许多的剧照和工作照,让本组学员们的努力成果,留下珍贵的影像记录.

观看本组最后完成的作品《踪影》,总的来讲,学员们初始所提出的拍摄挑战设定,囿于自身经验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并未百分之百达成,而原始剧本的叙事架构,也尚有部分不够完整的缺陷,致使整个故事的悬疑性戏剧张力仍有待调整.然而,影片中不落俗套的镜头叙事方式,以及后来几次与学员们的反复讨论,利用剪接后调整出来的叙事结构和影像节奏,还是让全片呈现出实验性强, 让人眼睛一亮的成果.在指导过程里,建议学员们大胆以手机拍摄,镜头跟随女主角在夜间奔跑的动态段落,也让学员们思考影像创作不该局限于器材,而要让创作思维自由飞翔的道理.整体而言,大伙共同经历了一次难得的拍片经验,也因而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再次参与南大微电影训练营的经验是美好的,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看见学员们在专业上的获得与成长,也是我个人教学历程中的珍贵体验,期待再次相约在南京.

本文作者为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电影系博士,现为台湾朝阳科技大学传播艺术系助理教授.曾担任台湾国际纪录片影展评委,研究专长为:台湾纪录片、小区影像,与影视制作实务.

《踪影》副导演手记

一个“罗生门”创意的诞生

文_谭玉梅

有一句老话: 有缘千里来相会, 这次对这句话的感觉特别深, 因为我们三四组的组员都来自不同的地方, 因为拍摄《踪影》而聚在一起, 这是我觉得最宝贵的地方.

说起拍摄,一开始的时候,我们纠缠于分不分组拍摄,所以讨论剧本的道路阻很漫长,最后我们选择了拍《踪影》,那时候还未取名为《踪影》,我们就是想拍一个像罗生门的故事,但那时只想好故事的大纲,还未正式写剧本.

然而,我们到达宏村的第一天晚上才决定选拍这个故事,可第二天就要开始拍摄了,所以我们就熬夜把第二天要拍的戏写好.之前我拍片子或者跟拍别人的片子,都是先有剧本,再安排拍摄的场次,但这次却是安排了拍摄的场次,才把剧本写出来.因此这次边拍边写剧本的经验很特别,也很难忘,每天拍摄完了,晚上还要把第二天的剧本写出来.

其实真的很感谢陈老师给我们有关剧本上的指导,因为有很多细节是我们都没有留意到的,例如前男友在什么时候出现,总不能无缘无故就出现在派对上,所以我们就增加了老板打电话通知前男友来青旅的戏份.

不过其实剧本的创作并不只限于对白、动作和表情.在我们参观完的主拍摄地点:清和月国际青年旅舍后,我看到那里有一个木秋千架和吉他,就想到在派对上,江夏和服务员坐在木秋千上聊天,然后他离开了,想把吉他拿过来,弹给江夏听,却看见江夏进了老板的房间.有了木秋千和吉他这些布景和道具,即使我们剪接的时候去了他们聊天的声音,只看画面,观众还是能看出他们之间的暧昧.

在拍摄过程中, 最深刻的就是拍派对的戏份了,因为这是一场重头戏,要把老板、服务员和前男友三人的观点都拍出来,然后才会有他们三人互相对质的戏啊.但那时候我们只有一个多小时可以拍,又觉得很难再补拍派对的场面,所以就特别紧张会不会拍漏镜头了.由于时间比较紧,我们就放弃了用脚架,直接手持拍摄,分开两部机拍摄不同的镜头,还有些镜头没有时间只能拍一次而已.虽然后来看素材的时候,发现拍派对的场面不够,还有些镜头拍了不能用和穿帮了等等,不过幸好还是有足够的素材剪出完整的派对场面.

我记得陈老师说过拍好罗生门的故事不容易,如果我们要挑战的话就要更加努力.但是在这挑战的过程中,虽说很多都是第一次的尝试,可能会有错漏的时候,但我们因而学到的东西更多了.这次在宏村的拍摄,真的特别难忘,最终能顺利完成《踪影》,真的很感谢彼此互相的包容和帮助,能够和大家一起合作,真的是太好了.

《踪影》编剧手记

磨出来的《踪影》

文_甘晓君(澳门大学)

作为《踪影》编剧组的一员,对于我们的剧本得到了最佳剧本奖,真的感到十分意外.鉴于我们的故事建构在一个偏悬疑的风格,作风较为独立.在制作剧本过程中, 我们三四组曾有过很多不同方向和想法, 所以屡次徘徊于要分开创作还是坚持组成一个团队, 然而最后的决定无疑是十分正确无悔的.过程中, 有许多挣扎, 也舍弃了很多事前准备的心血, 但我们并没觉得浪费, 反而觉得值得.制作时间十分紧张,还记得我们到达宏村的第一天,还未把大纲定下来, 整个组和陈老师讨论后, 最终还是选择了要花更多精力的大纲.最后的完成品虽然未尽完美,但却令我们全组人员感到自豪,因为它是我们全体组员向着同一方向,每日花心思逐步把它建立起来,为了完成这个充满挑战性的任务.

《踪影》这套微电影讲述一个女孩到宏村散心,然后离奇失踪的故事.三个与她分别有关的男人,一间旅馆的派对上,一个女孩的失踪.我们就基于这几个元素,营造一个罗生门式的结构故事,给故事一个开放式的结局.我们综合大家的逻辑,每晚彻夜讨论,由大纲,到人物角色性格、故事情节、对白,到后来分场、分镜,所有都是靠大家互相的支持与陪伴一起完成的.这是本次训练营令我最感动的地方,虽然大家来自不同的年龄、背景、文化,但却没有彼此排斥嫌弃,反而是互相磨合.我个人认为拍电影的精神着重于团结,因为一路制作起来,一个人走一条路一定比团队接力要艰辛许多,一团人完成一趟旅程得到的总比一个人多.对于我们的作品得到最佳剧本奖,我十分感动与自豪,但自豪的不是剧本写得有多天花乱坠,而是很庆幸我们花的心血被看见.很感谢遇到愿意陪伴我一起努力的老师和伙伴, 未来真的希望能够再遇见你们,再一起走更深刻的旅途.

《踪影》摄像手记

奔跑吧!摄影师

文_陈国明

出发集结

2 015年7月12日,清晨6点天空刚蒙蒙亮,我们在睡眠时间不到1个小时的情况下,就起来整理摄影机、灯光、录音器材,然后集合在费彝民楼前,把器材装上车,出发前往拍摄地安徽宏村.而在凌晨5点前,小组的成员仍然在讨论剧本,所以在前往安徽宏村350公里时间路程的成了我们最好的休息时间.

中午接近12点我们到达宏村,第一次来到宏村就被它的美貌所陶醉,想到可以在这开机拍摄,无疑对于摄像的我来说,不知有多么兴奋.我们用了一下午的时间熟悉宏村的村貌,小桥、流水、老街巷.这些具有宏村特设的符号,在我脑子里过了一遍又一遍.剧本和场景在做一次次融合.如何将剧本的内容转换成试听语言?这是我们第一天到宏村晚上讨论的内容.也是第二天实战时候的主要任务.

拍摄需要尝试

第一场戏是女主角入住青旅,指导老师陈斌全和制片人孟超很早就联系好了场地.我们一大早就扛着器材到达了青旅.开拍前发现现场的情况没有达到要求,我们先是做了一系列的布置,把现场多余的东西都简化了.在他们还在布置现场的同时,我把三脚架、摄像机架好,把光圈、快门、ISO、焦点、斑马线都看了一遍, 发现光线太混乱了.摄像机的宽容度有限,层次感体现不出来.为了达到要求,就只能减光或者室内打光.我们用伞挡住窗户进来的强光,防止这样的硬光直接打在主角的脸上.再在室内的背景上打上一点光,这样层次感就出来了.随着场记的打板器“啪”的一声.第一天的拍摄就开始了, 并且这场戏持续了将近一天.其中有很多的镜头重拍了很多遍,持续了好几个小时,其中演员状态、光线变化、环境声音都需要极大的配合才行.摄像师必须在最佳的时间按下摄制键,才能有满意的镜头.

这也在后来的拍摄过程中得到体现.有一场夜戏我们是在山上拍的.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山上,所有东西都不能像在白天那样随心所欲了.光线和场景都是想象不到的.我们扛着各种器材到了拍摄地后,根据现场的环境布了光.开拍前,和导演沟通,需要有一个主观镜头,是女主角跑到山上迷路的场景.但是摄像机上没有随配的摄像机灯,我们带来的LED不能固在摄像机上,这个时候就必须有一个人在摄像机后面朝着摄像机前方打光,摄像机和灯光的方向就必须保持高度一致.这样才能模拟一个人的视角,也能保证这个视角所看到的物体是清晰可见的.于是我拿着摄像机走在前面,陈老师控制着灯光走在我背后.我双眼盯着监视屏,脚下的都是草地,已经没过了脚跟,根本不知道脚下踩的是什么,就往前走,模拟人的视角停下左右摇摆摄像机,再继续走.但是为了保证拍摄的画面,我也只有保持身体的平稳, 双眼紧紧盯着监视屏.脑子尽量不想脚下踩的是什么.当我一拍完就立马看回放,效果出奇的好.在紧接着的一场夜戏中导演决定,还是用手持跟拍的方式拍一个女主角奔跑的镜头,这是女主角侧面的一个近景客观镜头.这就必须保持和女主角一样的奔跑速度和步伐.这时灯光就没办法像之前那样了.后来老师建议我们直接用手机拍,把手机的闪光灯开起来.于是远远地大家都看到我在拿着手机对准女主角,跟着女主角一起跑的场景.因为跑的路程比较长,我必须全程紧跟着她,同时眼睛不能离开屏幕,我的脚下的路况就只能凭借余光了.当拍完这个镜头,我发现那条路的边上都是石头和杂草,一个不小心就会撞到,也开始后怕了.但这个镜头是我在拍摄期最喜欢的一个,在后期剪辑中,这个镜头也是一帧没剪地用上了.总算没白费工夫.

碰撞的火花

后来我们在公映评选的时候获得了“最佳剧本奖”和“最佳女主角奖”.《踪影》是制片、编剧、导演、摄像、场记、演员共同努力下出来的作品.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岗位的人都必须充分的沟通,才能高效地完成任务.回想起十几天前,我们还是一个入门者,现在对微电影的认识又更进了一步.这个训练营让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韩从耀、尤浩、李晓峰、季芬都给予我们很大的帮助.和港澳学生、台湾的老师、摄影协会的老师一起合作给我们留下了很不一样的回忆.多种不同的思想开始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导演和副导演很有才华,也很执著.每晚只睡3-4个小时,都是为了讨论第二天的工作,直到讨论出结果来.摄协的超哥是我们的制片人,每次他安排行程都是安排在我们房间附近集中,就是为了要我们少走一段路.这种细致的关心,我们记在心里了.而陈斌全老师不管是在剧本、拍摄、剪辑时,都在我们身边给我们提供指导.每次我们碰到什么问题,老师都耐心地给我们提供解决方法.他没有让我们按照他的来做,而是启发我们的思维,让我们自己思考,用自己方式去完成.

这次微电影训练营虽然结束了,但是我们的电影路仍然在继续.

《踪影》剪辑手记让自己的特色贯穿剪辑

文_王炜

2015 年7月17 日当天拷下所有素材,面对几百的素材,顿时眼花.显然,这时场记板的作用就出来了,拿出场记的记录本很快就理出了所需要的素材.

剪辑思路

接下来就需要和导演商量素材的顺序问题了.陈老师给我们建议是不要按我们剧本所发展的那样摆放素材,因为我们这里面有许多回忆的镜头和一些主观镜头,会穿插着使用,把顺序打乱更有利于紧张气氛的烘托.我们这个故事带着悬疑,所以女主角在剧本中刚开始是所发生的事情要放到后面当作真相,让观众了解事情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接下来要做的事就是电影的第一幕怎么吸引观众的眼球,也就是序了.一开始我想说,我们先把女主角奔跑的脚步声给单独拿出,先黑屏,只听到急促的脚步声,这样就会把观众很快地带入到情绪当中.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想法.很快导演就否决了我的想法,她说就要那种让观众猛然的进入节奏的效果,让观众看得不是很明白,有继续往下看的冲动.显然这是两种不同的风格,我的想法只能提供给导演参考,毕竟整部片子的风格是导演的.最终我们决定还是用女主角在黑暗中奔跑的场景作为序.接下来就是该怎么安排悬疑了,我们大致的方针是女主角奔跑,然后服务生在不停找她,作为序开场;然后把整件事件的发生的流程走一遍,主要人物的出场以及之间的斗争走一遭,当然女主角的心理过程不包含在里面,我们是把她单独拎出作为最后的真相部分,让观众以女主角的视角看待整个故事.

素材的后期剪辑调整

在放第一个服务生找女主角的素材时,一开始我是把几个简单的短镜头拼凑在一起,给导演看了一下效果,感觉非常的不好.由于前期在拍摄时的问题,特别是同期声的问题,有的镜头里有知了的叫声,到了另一镜头里面就没有了,有的知了的声音还特别的大,有的知了的声音还特别的小,感觉怪怪的.这个时候我就想到了用跳接的方法,我立马试了一下,我个人感觉还是不错的,节奏明显比之前明快了许多,再加上紧张的音乐,简直就是完美.给导演看了下, 导演觉得不错, 比之前的好多了.就是这样用了一个跳接.也符合了导演一开始就要把观众带入节奏的想法.

同期声的问题也是比较多,环境的嘈杂声太大,特别是知了的声音,快要淹没了人的对话声.解决的办法只能是后期录音,再加上我们特地录的环境声.整体听上去还是不错的.

在服务生找女主的那几场戏,由于是中午拍的, 光线太亮也太硬,通过调整亮度、饱和度,再调色,整体的感觉就没有那么生硬.然后整部片子的色调还是偏冷的.

整体而言, 片子的声音、色彩、表述的方式都有了很大的改进, 都带着我们自己的特色在里面.

《如梦徽州》指导老师手记

梦里寻TA千百度

文_张龙(南京理工大学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

一年后,我们再相聚

2 0 1 5年7月8日,由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主办的第六届“ 南京——港澳”大学生微电影训练营如期而至.与前几届微电影训练营相比,第六届训练营汇聚了众多两岸三地的教师和学子们.港澳地区的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和澳门大学等高校,以及大陆地区的南京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河海大学、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等.除此之外,此次微电影训练营活动还吸引到了十几位来自中国摄影家协会函授学院的学员们.

根据训练营理论课程大纲安排,学员们需要经过为期一周的理论学习后,方可进入实践操作.在理论学习阶段,“微电影的创作特点及叙事艺术”、“微电影的剧作技巧及个案分析”“微电影分镜头剧本创作” 和“ 影视声音艺术与录音基础” 四大块内容构成了微电影实践操作的理论学习主体,这些内容为后期的技术性操作奠定了基础.

与前两届学员们所使用的拍摄器材相同,Canon EOS C100高清专业摄像机成为我们这次拍摄微电影的主用机型.为了后期拍摄活动的顺利进行,训练营的学员们则需要在相当短的时间内掌握该款摄影机的功能操作及拍摄技巧.与之相随,“微电影布光与照明”、“微电影后期流程及调色技巧”、“微电影非线性编辑技术”和“微电影剪辑技术”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内容皆依次排序而来.

世界这么大,到宏村看看

坐落在安徽省黄山市黟县的宏村,是我们这次拍摄微电影的户外主场,“家家门前有水过,户户窗前散花香.”用来描绘徽派建筑中的村落与人家是再贴切不过了.“ 5 ⑤ 6 ⑥ ” 小组学员一行九人,在宏村探景后,对剧本大纲进行了适时的修改,以贴近场景和故事脉络.与此同时,将宏村与城市的不同之处进行有效区隔,着力突出宏村的别样风情.

在与学员进行剧本讨论和创作的过程中,主题明确度和叙事逻辑性成为学员们最为纠结的事情.微电影作为一种视觉表达方式,是将文本故事赋予了画面的质感,而不再是单纯的叙事.因此,微电影剧本在确立了主题后,需要明晰主人公与故事情节之间的关系张力以及矛盾冲击力的画面观感,这样才能使观众看得懂镜头中所要讲述的故事.经过思路整理与针对性情节设置,小组成员便将所要拍摄的微电影确定为,表现都市青年因工作压力而前往他处找寻曾经过往,以此抚慰心伤的故事,即《如梦徽州》.

一款合适的拍摄设备, 对于拍摄进度以及成片质量来说至关重要.同Canon EOS系列中的其他单反相机( 如7D、5D2 )相比,Canon EOS C100在保证高质拍摄效率的情况之下,轻便的机型和不易与拍摄主角造成相互干扰等特点成为拍摄微电影的优势设备.作为佳能公司生产的拍摄设备,CanonEOS C100可使用佳能系列的诸多镜头,无论是(EF)1 6 -3 5mm、2 4 - 7 0mm还是2 4 - 1 0 5mm和7 0 -200mm等,皆可适用.这对于拍摄不同景别,甚至是不同景深的画面来说,提供了便利.

在剧情和设备及人员都明确的情况下, 分场景以及分镜头剧本成为了拍摄过程中进度的主要参考依据.一段剧情, 在讲述之时通常是很容易的, 但当要付诸于视觉表达时, 无论是演员还是摄像师, 正确的协调与沟通成为导演面临的最大问题,因而这就需要导演需要清晰的思路和构思的画面感,才能保证拍摄活动有条不紊的进行.

除了导演、摄像和演员具有明确的分工之外,场记、剧务、灯光等人员的默契配合同流水线上的操作工一般,任何一环的脱节都势必会影响到全局的顺利进行.诸如,场记记录的完整性可为后期剪辑工作省下不少力,剧务的随机应变不仅可调动各个工种的活跃度,而且还可以保证拍摄转场的顺利衔接;灯光师布灯法的专业性可根据拍摄现场的环境因地制宜,可为摄像的构图以及后期调色、调光等工作节约时间上的成本.

后会有期,我们都是Superstar

在拍摄实践告一段落后, 后期的剪辑、配音等工作都需要展开了.一部微电影可以由一个主剪和一个副剪共同挥刀,但前提是,需双方对主题和风格等大方向问题达成一致意见,细节部分的状况可根据剪辑过程中所遇到的进行特别的应对.对于拍摄现场的收声和后期的配音等音效方面的工作,需要一个具有音乐敏感的人进行担纲.在将音轨导入由时间轴所构架的剪辑素材时,声画对位成为剪辑面临的又一个挑战.

经过粗剪再精剪后,渲染导出的成片汇聚了所有成员们的辛勤与智慧,《如梦徽州》所叙所言的过程,也是这半个多月以来,成员们对微电影的理解由懵懂走向成熟的历程.因此,每一位训练营的成员都可以对搭档们说一句,You aremy superstar!

《如梦徽州》导演手记

梦醒后的收获

文_贺佳谊(南京大学)

三种收获

一生痴绝处, 无梦到徽州.感谢你们在我生命中留下《如梦徽州》,十几天的微电影训练营很快就结束了,就像一场美梦一样,梦醒了,你们走了.

看了很多微电影,这是第一次自己亲身参与微电影的全程制作过程,收获颇丰,感触良多.

收获一: 有了第一次做导演的经历.虽然自己在这次训练营之前完全不清楚导演是怎么回事,只知道一部电影中导演必不可少;虽然在整个拍摄过程中也有很多做得不到位的地方,每次都要指导老师再三地提醒;但是每一次都在尽量地改正与完善自己,感谢两位摄影师及时提出宝贵的建议,感谢张龙(指导老师)不厌其烦的提醒与解释,感谢剧组中的每一位小伙伴的相互帮助和合作,我想在这一次经历中,我这个导演做得不专业也不是很称职,我在其中更多的是扮演一个组长的角色吧,协调每一个人都可以充分地参与进来.

收获二:认识了来自不同学校的同学,还有摄影家协会的大哥,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每一个来自不同的学校的同学,身上多多少少会带着自己学校的气质.比如香港城市大学处处为他人着想的大花(汪晓蕾),做事想得周到,专业范儿十足.香港中文大学的王俊良思维比较活跃,人非常谦逊,做起事来却又很认真;顾文俊呢,整个人就像可乐一样,天生乐活;澳门大学的韩欣彤个性比较安静,但思考问题也会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的李梦瑶,个性豪爽,开放自然,当然来自南京大学的陆艺文和我就不多说了.除此之外,从两位摄影师的身上真正体会到对工作与事业的热爱,在所有人在床上做梦时,他却将如梦境般的星空用几千张照片记录了下来,当论文范文划过的那一刻,打盹儿都成为很奢侈的事情.

收获三:收获了真挚的友情.一起讨论剧本,一起通宵剪片子,一起去竹海爬山,工作得很开心,玩得也很尽兴.人生有很多次遇见,但在这一段日子里,有他们的参与是我最幸运也是最开心的日子.

真正的交流

说到感触,在每一个全程参与的过程中,真实而深刻.其实在一开始——剧本的形成过程中,由于缺少充分的沟通与交流, 导致在拍摄过程中遇阻.分工虽然很明确, 但其实除了编剧以外, 每一个人本应该都参与剧本的讨论,这样才能集思广益, 完善剧本,而不是在拍摄的过程中临时找出解决的办法.导演还要及时与演员之间进行的充分沟通和交流,这是非常重要的!但只是演员和导演的沟通是远远不够的,和摄影师之间的交流也是必不可少的.要感谢两位摄影老师在拍摄过程中提出的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弥补了画面的缺陷,赢得了最后的最佳视觉奖.但一部电影中不一定要把每一个画面都拍出唯美的画风,用画面来建构人们心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形象才是考量一部好电影的关键所在,这更需要导演、编剧和摄影师进行很好的沟通.

《如梦徽州》编剧手记

我的编剧第一课:明确的思路和情感表达

文_李梦遥(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虽然不是第一次接触拍摄,但是作为一部剧作的编剧还是第一次.不能天真地以为摄影师是万能的,可以拍出所有你想要的效果,最重要的是让别人理解你所要表达的感情,真正的好剧本要让大部分人都了解剧本所写的感情,这样的片子受众才会广泛.

通过本次微电影训练营的实践,我知道了作为编剧的不易.编剧不仅仅要会写剧本,还要知道镜头语言的综合运用.曾在某知名电视台听到这么一句话,好的编剧可以罢免自己的导演,开始我是不相信的,可是这次微电影训练营的经历告诉我,只要思路明确清晰,感情抒发清晰调理,即使一万个导演有一万种表现方法,但是编剧表达的思想和感情是大致相同的.呈现给受众的意识形态可能在视觉感受上会有所不同,但是最精华的思想所传递出来的内容是大致一样的.综上所述的种种都需要编剧将一个思路和感情明确的剧本呈现给导演.编剧不能将剧本片段化,一旦将剧本片段化,那么这个剧本就是一堆废纸,没有一个主线串联起整个故事.先整体后片段才是最重要的.此次微电影的剧本创作就犯了一大忌,没有明确的思路和情感的表达,给后期带来了巨大的麻烦.

本次微电影训练营跟着中国摄影家协会的老前辈们,我还明白了要想有一个感情真挚的故事,足够的阅历也很重要,自己体验过的感情才最真挚.回到家里,我开始恶补电影, 学习他们的镜头语言;开始拿起书本了解外边的我不曾接触过的人或是事件, 把自己放进主人公的世界去感受; 开始在公交车或者路上与陌生人攀谈来了解一个新的世界, 作为一个倾听者, 也是感受者, 有时我发现听到的别人的故事多了, 自己的故事慢慢地也多了起来.或许有一天我会分不清我究竟在谁的世界里,但是我相信现在我可以写出更好的更有情感的剧本,用我的方式写出我所经历的感情.

《如梦徽州》剪辑手记

雕琢时光

文_汪晓蕾(香港城市大学)

如果把一部电影比作一个玉雕,那么剪辑,就是玉雕师傅不断雕琢的过程.在时光的流逝中,你看着它一点点有了形状,变得温润光滑,逐渐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我想,抚摸着成品的师傅一定是幸福的、感动的,正如我每一遍看完我们的影片,心中总会淌过一阵暖流.这暖流,既是为我们团队共同经历过的酸甜苦辣,也是为那些亲眼见证着影片披上光彩的不眠夜.

剪辑师与前期环节的沟通

有些人以为, 剪辑与拍摄是毫无关联的两个过程,彼此独立,其实不然.我认为,创作拍摄的分镜头剧本时,大多数镜头都要考虑到两个镜头间的剪接方法.拍视频与拍照片不同,如果摄像时只顾单幅画面的结构美感,不仅会忽略镜头位置的重要性,还会少了镜头的移动.比如在《如梦徽州》中,拍摄人物特写时,曾有过越轴问题出现.这就是因为在画分镜头剧本时没有考虑到中镜头到特写镜头的镜头调度需要在人物的同一侧完成,给观众造成了迷惑.而有时没有安排好拍摄顺序,机位在拍摄同一画面时稍有移动,这便使得后期剪辑时出现了跳接.为了使画面显得自然连贯,我只能在两个相似镜头中间加入适当的空镜头.但其实要找到色彩、光线和内容都适合的空镜头并不容易,所以如果在拍摄时就安排好机位和拍摄顺序,就不会给后期剪辑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集思广益

而我们的剪辑虽然在17号晚上就结束了粗剪,可是直到23日清晨才彻底完工.这不是因为我们的效率低, 而是因为剪辑最难的在于细节调整.极致的细节,最能打动人心.因此我们花了四天的时间在每一幕的衔接方式、整体节奏把握、配音、调色等等上.有人说女主角出现的太早了,我就调整回忆部分的顺序;摄像老师说回忆的色调不够明显区分现实,我便请教老师帮忙调色;队友觉得摄像老师调的颜色太过暗淡不符合整部片子色调,我就又重新调色;导演说读信部分的节奏太快,于是我想各种办法延长镜头时长等

对于剪辑师而言, 集思广益是成功最重要的要素.在这点上,《如梦徽州》剧组给了我深深的体会.像是吻戏的部分,一开始我很苦恼应该剪在哪里,既是因为这一幕是在夜晚而其他回忆都在白天,也是因为它代表了感情的最高点, 不能随意穿插在回忆之中.而摄像老师给了我建议—— 将它接在星轨之前, 在男女主角嘴唇相接触之时将画面过渡到星轨之中, 既唯美又展现时空变换, 顺利地衔接到下一幕的清晨.如果没有摄像老师的指点, 恐怕就不会有这么美丽的画面了.还有很多类似的情景, 像是男主角在楼道中奔跑后画面变白,给人一种冲破黑暗的感觉;男主角写信过程中画面上小屏幕闪现回忆场景.这些都是团队的智慧结晶.

说到团队,我的队友为我提高了不少效率.在我刚刚开始剪辑的前两天,他们就开始打字幕以及后期配音了.这样在我基本完成画面剪辑时,就可以直接把字幕和声音剪进去了.而男女主角的配音同学更是在听过配音效果后重新录了两遍,以求更好的情感表现.当我一边听着他们用沙哑的嗓音问我怎么样,一边听着耳机中感情饱满的声音时,不觉有些哽咽了.

我喜欢当剪辑师,因为当剪辑师总有一件附加的礼物,那就是对剪过片子里的每一帧画面、每一句台词、每一段音乐都谙熟于心.因此,当你说起2015年夏天那两个星期时,我的脑海中一定会浮现出那一段段深情的告别,以及你们,最灿烂的笑脸.

《如梦徽州》场务手记

感受微电影制作的团队运作

文_陆艺文 (南京大学 )

0 1 5 年7 月1 2 号, 我们去往皖南.5、6组临时决定合并成一个大组.起先两个组都各有剧本,但一个表演上有难度,一个拍摄上有难度,相持不下.在指导老师张龙的提议下,我们重新讨论了新的剧情.下午我们进行了分工.

初到皖南,大家都很不习惯.开不了空调、热水限时、爬动的蜘蛛等都让我们归心似箭.当晚,汪晓蕾和贺佳谊在赶分镜.我初次做音乐方面,筛了一个晚上的纯音乐.

第二天我们看到了剧本, 比传统电影分镜剧本简陋,只是按场景排列,没有画面顺序、时长和台词.男女主一开始比较生疏,不过渐渐地大家默契起来.最好玩的是, 男主角盖上女主角的手那一幕,王俊良盖、握、抓、摸几乎做了个遍,就是感觉不对,最后只好让张龙上.龙哥一遍就过了,我们都笑龙哥有经验.

很多画面站到取景框外看是这样的:龙哥一直半蹲着,大波老师坐在桌子上,双脚悬空;女主角光着脚,高跟凉鞋垫了滑轨;飞扬老师半蹲着,手持陀螺仪稳定器,边退边拍,后口袋还揣着瓶可乐;大波老师赤脚站在桌子上,大家轮流扔纸片儿等

后期晓蕾最辛苦,一剪就是一整天,还要熬夜.同期声由于一些原因大多不能用,很多是后来配的音.印象最深的是21号晚上,保安要锁门,剪辑室只剩下晓蕾、佳谊和我三个人,晓蕾一直在剪,我在一旁等晓蕾剪好画面随时接手弄音轨,佳谊在陪我们.连着声音,我们一直到第二天早上9点多才全部弄完.

这次最大是收获不在于片子拍的如何,而在于认识了一群朋友,陆艺文与王俊良在收音也感受了微电影的团队运作.

《百桥镇》指导老师手记

在改变中寻找

文_尤浩(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第一次召集整个小组开会的时候,我的初衷是让组内男女生晚上回到各自宿舍分别集体创作一个剧本,第二天再开会进行筛选.毕竟是一次训练营项目,我更倾向于找个更“容易”拍摄的剧本,而非更“好”的剧本.谁知道第二天呈现在我眼前的就剩下这《白桥镇》一个剧本了,男生队坦言已经被女生队的这个剧本折服.惊讶之余,我粗略看了下剧本,发现它确实很有意思.虽然拍摄难度还是客观存在的,但眼看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我最终批准了这个剧本的拍摄,而剧本的修改与前期准备工作也随之紧锣密鼓地展开.

剧本原本是一个顺序时空的叙事结构.这样就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影片最大的两大悬念之一,男主人公为什么要找100座桥这个点会在影片开始不到三分之一的篇幅内过早地暴露在观众面前,从而使得后续的剧情发展缺乏足够的推动力.于是我建议将剧本用交叉蒙太奇的表现手法将两个时空互相插叙的叙事结构.这样一来两段不同时空的最终悬念都集中放置在影片的末尾.事实证明这个改动确是不错,在达成预想效果的同时并没有对观众理解本片造成额外的难度.

影片拍摄的初始阶段并非一帆风顺.第一天凌晨我们4点30分便起床趁着凌晨的曙光来到宏村南湖拍摄第一个主要场景.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本以为可以因此顺利初战告捷,结果到7点愣是没能拍出一个有用的镜头:同样早起的游客数量远远超过了我们的预期,我们成了早起的虫儿了.我们原本设想的是用长焦镜头去拍摄桥上的人物交谈,却不断地被游客打断.就这样到了7点看看素材:一个都用不了.

大家都有点气馁.为了稳住军心我决定先放大家回去休息补觉,同时期去了临近的卢村勘察了场地.发现卢村的游客人数要远远少于宏村,桥的元素也更多.所以解决好票务问题后接下来我们小组的大部分戏都发生在了卢村.

一同改变的除了拍摄地点外,还有影像风格.原本安静唯美的田园诗画风格被弃用,换成了带有强烈主观意志的手持镜头:当然这最初的出发点是因为手持镜头可以大大提高非封闭场景的拍摄效率.之后几天的拍摄也逐渐走上了正轨.

本次活动有数名摄影函授学院的学员加入到拍摄团队中来.这些专业出身的学员普遍拥有较高的影像画面感,对提高各组影片的画面表现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手持拍摄却给我们组的两名摄影函授学院学员出了道难题:他们太擅长利用影像的造型功能了,却一直没有在意过影像的叙事功能.手持摄影常见的焦点不实是每个初学者都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多练几下就能回到正轨.真正考验他们的是明白镜头运动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本片拍摄NG次数最多的都是出在摄影师身上,着实对几位担当掌机的同学是个极大的挑战.好在经过两天的拍摄后,摄影师们逐渐找到了这种新浪潮风格表现手法的感觉.

最终,影片呈现出现在的一个面貌.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百桥镇》导演手记

照亮人生的一道光

文_张诗皎

为期半个月的起早贪黑、风吹日晒,使我浑身的神经和骨骼如今仍未从高强度的劳作之感中清醒,然而随着一声告别,微电影训练营这场长梦的各个组成部分便四散了,只能依靠各位演职人员的只言片语来复原梦的分镜.在我们这个和谐甜蜜而又充斥着嬉笑怒骂的剧组中,我担任了“无足轻重”的编剧、“不受待见”的导演、“任人欺压”的主演,可谓经历丰富.

创作源头

《百桥镇》这个故事是根据我童年时非常喜爱的一篇范锡林的同名小说而改编的,原著中的男主角因一声热切的呼喊,而酿成了与他阔别已久的青梅竹马的车祸,为挽回女孩的生命,他寻访踏遍传说中的百桥镇,艰难地找齐1 0 0座桥,让时光倒流回一天前,在同一个路口、同样的相逢,这一次他选择缄默不语,只是凝视着女孩擦身而过.这场故意为之的错过所承载的深情与韵致不仅是纯真之爱的昭示,更是中国文化含蓄内敛之神髓的彰显.经过全组人员的商讨与老师的建议,我将故事主角的设定进行了现代化调整——吵架分手后又不舍彼此的小情侣,采用双线叙事的手法,令二人回忆与男主角找桥的情节穿插呈现,并为这个写意的故事注入了诸多鲜活的细节,例如通过男女主角激烈的争执增加戏剧冲突,加入香港游客、算命先生等点睛配角,最后一座桥设定为虚空的彩虹桥,传说能否应验需要男主角以生命为代价来作答,由此突出情义之坚及由爱衍生出的巨大勇气.而结局上,我作出了更为开放式的调整,以男主角欲言又止的特写,接一声仿佛传自天外又仿佛源于女孩内心的画外音,女孩回头故事即落幕,他们是生是死、相见与否都交给观众自行解读,究竟是圆满还是悲哀,每个人都可以保留各自的观点.

铩羽而归

一切以效率为先, 逻辑性暂且让路,仅两天时间,编剧的工作就结束了,于是我自然地荣升为导演.起初我只是陶醉于“张导”这一气场十足的称谓中,构想着一部大戏出自己手的成就感,没有意识到作为全剧核心的巨大责任已砸到了肩上,更不具备运筹帷幄随机应变等诸多基本素质.

由于我对自身及全组人员默契程度的过高估计,我们未经任何讨论协商就开始了第一次拍摄.为避免大量游客及采风者,我们凌晨四点就出发前往拍摄地南湖,注视着宏村在渐渐稀薄的夜幕中展露出如玉的光泽,水面半明半暗,碧菏红莲影影绰绰,静谧的青石桥面一经足履温润便蒸腾起活泼的雾气.然而这般美景却并未带给我们拍摄收获,导演、摄影、演员、灯光、收音全都是第一次尝试,加之前期缺乏交流,大家面面相觑、手足无措,全都眼巴巴地望着我,恰似一群嗷嗷待哺的婴儿望着母亲,机位怎样架设、场面怎样调度、演员怎样走位、镜头怎样转换分配,都需要导演指示,即使老师就在身边,具体问题也得靠我们自己解决.但关键在于我也没有任何头绪,以前我一直接触较多的是话剧,习惯于在静止的时空中用演员的对白与肢体讲故事, 然而电影是运动的光影,是一帧帧画面的缀连,千头万绪流转于无声的镜头语言.直到此刻我才意识到拍摄微电影的艰难,尤其是导演,必须头脑清醒、思维敏捷、当机立断、言简意赅,才有足够的威信成为一个剧组的灵魂.时间飞速流逝,清晨七点,游客早已纷至沓来,尽管尚未收获一个有效镜头,首次拍摄不得不告终.

分镜头剧本:《花千骨》拍摄现场花絮,霍建华看剧本赵丽颖补妆

勇敢一点

回到住所, 我们立即进行了总结,尤浩老师语重心长地告诉了我一个导演应有的品质——善于决断、敢于命令,并赋予了我必要时在拍摄中大吼大叫的权力.在此后的拍摄中,我不断克服自己本性中的忧疑与软弱,学着将构想中的情节分解为一个个分镜动作传达给演员和摄影师,以及适时地发脾气.更要感谢尤浩老师一直以来不厌其烦且毫无保留的指导,还开车送我们去适宜拍摄的卢村等地取景,拍摄效率在磨合中逐渐提高,最终提前杀青.

当然,导演的特权必然会以其他剧组成员背地里谩骂为代价,不过为了整部剧的成功,我心甘情愿地扮演着这个最“讨厌”的角色.但我内心深知,“讨厌”只是说说而已,从剧组成立到杀青,我亲爱的组员们从没让我扛过器材,天气再热、阳光再刺眼也流着汗咬着牙坚持拍完,只要我没喊“过”,累得头晕眼花也会把有问题的片段逐条重走,场记递水、打伞、扇风忙得不亦乐乎, 吃饭时阿恒总会把那双粉嫩的“导演御用筷子”留给我等这么多甜蜜的细节,这么多可爱的老师、同伴,生活条件的艰辛、拍摄过程的困难,回忆起来,我丝毫不觉得苦.

人在梦中只顾奔忙, 梦醒才忽觉怅然若失.南京微电影训练营的确是一场太美太丰厚的梦,这梦给我一道光,照亮了戏里戏外的人生,眼中心中的天地.

《百桥镇》演员手记

不一样的体验

文_张恒

“第六届南京-港澳大学生微电影训练营”已经圆满结束了,十分感谢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提供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

说起我们的微电影《百桥镇》,我一开始是不赞同拍这个剧本的,因为它的一些场景设计在拍摄的过程中是有很大难度的.而我当时的想法就是想用一些中规中矩的镜头去表现一段故事,故事可能不够吸引人,但是能体现一些基本的东西.可是等到导演真的把完整的剧本给我看的时候,我也被这个故事给吸引了.当时想到的就是有困难也要拍它,因为它的故事真的很吸引人也很感人.就这样我们小组达成一致,剩下的就是不断完善我们的剧本.

在我们这个小组里我本来是负责掌机的,可是稀里糊涂地就变身成为男主角,这让并没有学过表演的我感到“亚历山大”.我在片中饰演阿恒,当我拿到我的剧本,浏览完之后,我发现这个人物其实就是一个穷屌丝,没钱、倔强而且骨子里又有些保守,可是当他的爱人去世后,他又可以不顾一切地拯救她,甚至放弃自己的生命.整部电影大部分时间是他在寻找100座桥,去验证他听过的一个传说,进而去拯救他爱人的生命.

这虽然不是我第一次“ 触电”,可是这是我第一次做货真价实的男主角,心里的紧张是不言而喻的.我们拍摄用了两天的时间,在这短短的两天里,我充分体会到了演员的不易.一个动作不到位,一句话发音不准确,一段极小的外界因素影响就可能让一个镜头NG多次.就比如发现彩虹桥那场戏,在没踏上彩虹桥之前,在同样的地方我和女主角有一场争吵的戏,50多米的小路走了2 0多遍.而且下午2点多钟,30多摄氏度的气温,身上的衣服被汗水浸湿了,晾一会再继续,就这么反反复复.而当我发现彩虹桥并踏上它时已经接近了下午6点,体力也有些透支,之前明明一遍就可以过的戏(爬上护栏)而我却怎么都上不.就算上去了,也无法保持平衡达到导演想要的效果.就这样来来回回七八次才终于有一条可以用的了.最重要的是那座护栏下面是一段小悬崖,大概离地10多米的距离,护栏宽度也只有15公分左右,在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前提下,我们完成了这场戏,可以说这是拿生命在拍戏.很累、很苦,可是当我看到这段的时候,我还是很开心,因为是自己的表演让这段戏看起来很真实,让人感觉不会这么假.在拍摄过程中,我和女主角张恒与陈鹏飞在进行机器调试最常说的就是:我们是专业的,我们有演员的基本素养.虽然是句玩笑话,可是我们真的做到了,尽力满足导演的要求,这还不够吗?所以才有了美好回忆片段跟女主角的一些互动,甚至是吻戏.可以说我们小组也为微电影训练营开启了新的尺度,这个我还是觉得很骄傲的.

结语:这次南京大学的学习经历和这部《百桥镇》的微电影,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它包括很多宝贵的东西.所以说活动值得积极参与,电影值得思考观赏.

《百桥镇》剪辑手记

足够热爱 顺其自然

文_陈鹏飞

作为剧组的后期剪辑人员,我从一开始的剧本创作,到拍摄阶段都在考虑怎么处理微电影最终呈现给观众时会是怎样的效果,尤其是影片结尾处一个彩虹问题,如何做得真实做得有看点让我们的团队困扰了很长时间.

从一开始在宏村拍摄的时候,每天拍好的素材我都会导入到笔记本里, 接着按照剧本场景进行分类,这在一开始就减轻了后期整理的压力.回到南京,将3 0 0多条素材一个个筛选、剪切、拼凑,第一晚花了3个小时就影片粗剪版渲染出来, 长度大概1 2 分钟左右; 第二天进行精剪,并且将当天下午录制的片尾曲和旁白加入到影片当中;第三天进行更多的微调,甚至补拍镜头以及深夜加字幕.从7月1 9日到2 2日中午,一个影片从雏形到完善到最终展映,我付出了我自己的心血,也学习了很多知识.在大一学习的时候试着剪过那么一些片子,但是剪辑时所选择的点都是自己所揣摩猜测的,并没有老师来教导我该如何把握.来到南大-港澳微电影夏令营,跟着尤浩老师确实学到了很多.当然并没有那么多时间系统地学习,更多的是体会一种感觉吧.

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前期分工一定要做好,编剧、导演、演员、摄影、后期,等工种分配合理,哪个环节容易出错就让专人负责.导演要能掌握住整个局面,而不是为了个人喜好为所欲为,导演要面面俱到,而不是不懂装懂颐指气使,这样不是团队合作而是独角戏.当然我自己也有做得不对的地方,也要控制自己的脾气.毕竟没有良好的沟通, 作品也不会有良好的效果.一切以大局为重.

微电影最终也是很成功的,拿下到了最佳实验短片奖、最佳音乐奖、最佳音效奖.其实我们小组八个人都付出了自己的努力,把一部影片呈现在众人眼前, 获得了认同和赞许,就已足够.在以后的学习生涯中我敢肯定还会拍第二部、第三部微电影等到了那时候我们一定也会成熟很多很多, 拥有更加完善的剧本,更加成熟的导演和更好的演员.而在此之中我也要充实自己的大脑, 善于把握生活中的细节, 届时呈现出更好的作品.

这次夏令营活动仅仅是一个开始,我的路还很长很长.我有自己的信念,或许天赋不够但我足够热爱.以后创作的作品一定会愈加完美.南京之行受益匪浅,学到的绝不仅仅是知识技术,还有除此以外更多有用的东西.总之一切顺其自然,老天自有安排.

总结:本论文可用于拍摄剧本论文范文参考下载,拍摄剧本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分镜头剧本引用文献:

[1] 剧本创作论文范文 关于剧本创作在职毕业论文范文3000字
[2] 剧本论文范文 关于剧本相关专升本论文范文10000字
[3] 剧本论文范文 剧本类论文怎么写5000字
《青春的花火第六届宁港澳大学生微电影训练营营员手记》word下载【免费】
分镜头剧本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