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大全 > 文章内容

文模版,大学生论文致谢成人

主题:红楼之林家祖父重生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27

简介:关于本文可作为祖父儿童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祖父儿童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祖父儿童论文范文

红楼之林家祖父重生论文

目录

  1. 红楼之林家祖父重生:薛法根《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

   2017届本科生毕业论文

   题目: 试论丰子恺和萧红童趣人生的异同

   作者姓名 张 翠 云

   指导教师 徐 翔

   二级学院 人文与艺术学院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学 号 1B101225

  

   试论丰子恺和萧红童趣人生的异同

   摘 要

   丰子恺是20世纪充满智慧的漫画泰斗,被日本川吉幸次郎称作"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萧红是20世纪消香玉殒的文坛闪耀新星,被人们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他们之间的创作似乎并没有什么交集,但细细咀嚼之余,作品中无意识渗透的儿童视角写作,又透露出相同的童心归属.本文将从他们相同的成长环境,作品情味,视角写作,"童心"评论四个方面来论证他们童趣人生的相同点;此外,本文也将从他们作品的性别趋向,抒写对象,人生态度,创作目的四个方面来论证他们童趣人生的不同点.本文通过论证丰子恺和萧红童趣人生的异同来还原作者各自的价值观,从而更加清晰地告诉读者:保持一颗"童心"是我们毕生所追求的意义.

   关键词:丰子恺;萧红;作品情味;儿童视角;童心

   On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between?Feng Zikai and?Xiao Hong Childhood?Life

   Abstract

   Feng Zikai is the twentieth Century ic master of wisdom, is Kawayoshi Kojiro called "modern China the artist ".Xiao Hong is the twentieth Century elimination of Xiangyu die literary shining star, known as the " 30's literary roselle ".Between them the creation does not seem to h论文范文e what intersection, but chewed over, not children perspective writing consciousness works, and revealed the same heart home. This article will from them the same growth environment, work, writ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uman's "review four aspects to demonstrate their children life the same point; in addition, different point four aspects this paper will also tend to their works, ?from the?gender writing object, attitude toward life , writing purpose to demonstrate their children life. This paper demonstrated by Feng Zikai and Xiao Hong childhood life to restore the value of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their views,?so as to clearly?tell readers:?to maintain a?"child"?is our lifelong pursuit of?significance.

   Keywords:?Feng Zikai; Xiao Hong;?Works touch;?Children's perspective; Childishness

   目 录

   引 言 1

   1 丰子恺和萧红童趣人生的相同点 2

   1.1 相同的成长环境 2

   1.2 相同的作品情味 3

   1.3相同的视角写作 6

   1.4 相同的"童心"评论 9

   2 丰子恺和萧红童趣人生的不同点 11

   2.1 不同的性别趋向 11

   2.2 不同的抒写对象 12

   2.3 不同的人生态度 13

   2.4不同的创作目的 14

   结 论 16

   参考文献 17

   致 谢 18

   引 言

   童趣是孩提时代精神的缩影,是成人津津乐道的回忆."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社会不仅发现了人,更发现了"妇女","儿童",所以有关儿童或童心的作品也逐渐得到文学界的青睐.他们主要以"儿童视角"或"儿童与成人视角互换的方式"为切入点来寻找一种创作方法.其中,丰子恺和萧红分别是这个时代描写童心,童趣的作者之一.

   丰子恺被川吉幸次郎称作"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他既是着名的漫画家,木刻家,又是颇有成就的散文家,并擅长书法,精通音乐.他的漫画,散文在三,四十年代得到很多人的喜爱.其中关于"儿童"题材的漫画和散文虏获了大部分读者的心,使得读他散文,漫画的读者"像吃橄榄似的,老咂着那味儿."他热爱孩子的一面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慈祥,和蔼可亲的"老顽童"形象.

   萧红是中国现代着名的女作家,被誉为"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民国四大才女之一".她的代表作《生死场》奠定了她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呼兰河传》小说又被"香港文坛"评为"20世纪中文小说百强第九位."此外,她的小说,散文,诗歌在文坛上都有一定的的数量,也产生过重要影响.本文主要以《呼兰河传》为线索,回归萧红灵魂的最深处——童年,来看她所憩息过的故土,人物,寻找她童年的趣事,从而论证她与丰子恺童趣人生的异同.本文首先从他们相同的成长环境,作品情味,视角写作,"童心"评论四个方面来论证他们童趣人生的相同点;其次从他们作品的性别趋向,抒写对象,人生态度,创作目的四个方面来论证他们童趣人生的不同点;最后通过论证丰子恺和萧红童趣人生的异同来还原作者各自的价值观,从而更加清晰地告诉读者:保持一颗"童心"是我们毕生所追求的意义.

   1 丰子恺和萧红童趣人生的相同点

   1.1相同的成长环境

   丰子恺和萧红都处于民国大的时代背景下,丰子恺是1898年出生于桐乡的石门湾镇,而萧红则是晚于他的13年之后于1911年6月出生于黑龙江的呼兰河畔.在这个阶段,他们共同经历过1911年的辛亥革命,1912年孙中山领导的中华民国的成立,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等.这些事件使得他们各自的思想如雨后春笋般的成长.

   在民国这样一个大的环境下,一方面是旧社会所处的低沉,没落,动荡的年代:封建思想,宗法制,君主专制,以及以儒家*为纲常的根深蒂固;另一方面是新进知识分子勇于探索,开拓进取的年代:先进思想,新式教育,女性解放的冲击.丰子恺和萧红就是在两种时代背景下的产物,所以他们的童年,童趣也不免掺杂些这个时代的缩影.

   丰子恺的父亲丰璜是清末举人,因科举废除,入仕无途,就在家中开设私塾.5岁时丰子恺就跟着父亲在自家私塾读《三字经》,《千字文》,《千家诗》的儒家经典启蒙.萧红的父亲是她祖父张维祯的继子,曾考进省立优级师范学堂,毕业时有"奖励师范举人,中书书衔"的称号,曾在呼兰教育一行任职.但是萧红是从小跟祖父住在一起生活,由祖父教她读《千家诗》.萧红在《呼兰河传》中还原了她接受儒家教育的情景:"早晨念诗,晚上念诗,半夜醒了念诗.念了一阵子,念困了再睡去".他们的家庭条件都使他们从小接受了儒家文化的熏陶.当然,这并不能满足丰子恺和萧红的求知欲.随着1910年私塾的废止,丰子恺进入了新建的溪西小学堂学习.1920年,9岁的小荣华也就是作家萧红也进入呼兰县南关女校开始了她的学习生涯.

   丰子恺和萧红除了上学外,多半时间是在家里渡过的.所以他们所处的童年阶段是他们自身童趣人生最好的印证.家庭环境以及里面的论文范文有趣的事就是在这印证下最鲜活的题材.

   在丰子恺笔下,他的童年应该是各个时节的活动,比如清明节全家"借墓游春",端午节佩戴"老虎头",新年晚上看"万花筒"等,都给丰子恺的童年留下过极大的乐趣.特别是过年时的压岁钱,画纸儿和大街小巷遥遥相应震天动地的锣鼓声.除此之外,在他的散文《忆儿时》中清楚地交代他最记忆深刻的三件趣事:第一件是养蚕,也就是他和众姐姐们跟着姜五伯去地里采桑叶,吃桑葚等;第二件是和父亲在中秋赏月时吃蟹;第三件是与隔壁豆腐店里的王囡囡去郊游钓鱼等.

   在萧红笔下,童年也有传统时节的游玩,只不过是寥寥几笔的带过:"一直都是很随便的,公园,正月十五看花灯,都不分男女,一起去."除此之外,萧红笔下的童年都是和祖父在后花园中渡过的.在作品《呼兰河传》中,小萧红淘气,顽皮.她可以扯着嗓子大喊大叫:"爷爷,樱桃树为什么不结樱桃?"祖父浇菜,她忙抢来浇,奇怪的是,不往菜上浇,而是端起水瓢,使劲力气,把水往天上一扬,又大声叫喊着:"下雨了,下雨了."完全是个自娱自乐的乐天派小孩子.她还会将后花园的玫瑰花摘下来,偷偷往祖父的的草帽里插入几十朵.祖父也由着孙女的性子,故意不拆穿她的小把戏,而是一本正经地说:"今年春天雨水大,咱们这棵玫瑰花开得这么香,二里路怕是闻得到的等."可见,不管是丰子恺笔下的童趣,还是萧红笔下的后花园,在他们笔下都有使人一笑,陷入回忆的瞬间.

   1.2 相同的作品情味

   丰子恺和萧红的作品都含有浓浓的情味,即爱的主题.首先,他们的作品都用强烈的画面感,生活感,真实感来表达爱的主题.丰子恺在散文《给我的孩子们》中写道:"阿宝!有一晚你拿着软软的新鞋子,和自己脚上脱下来的鞋子,给凳子的脚穿了,刬袜立在地上,得意地叫"阿宝两只脚,凳子四只脚"的时候,你母亲喊着'龌龊了袜子!'立刻擒你到藤榻上,动手毁坏了你的创作.当你蹲在榻上注视你母亲动手毁坏你的创作.你的小心里一定感到'母亲这种人,何等煞风景野蛮吧!'"这将孩子玩乐的场景描绘得绘声绘色:孩子给凳子穿鞋子,母亲训斥孩子.这都具有很强的画面感,生活感,真实感,使得站在书写角度上的作者也爱意浓浓,这一幕的场景也就如俞平伯所说:"一片片落英都含着人间的情味."

   在萧红笔下的《呼兰河传》中,茅盾曾有"一幅多彩的风土画"的评语.可见,萧红的作品也不乏这样的生活感,画面感,真实感来表达爱的主题."天空论文范文的,又高又远.可是白云一来的时候,那么大团的白云,好像翻了花的白银似的,从祖父的头上经过,好像要压倒了祖父的草帽那么低.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由此文字,我们可以从脑海中勾勒出一位天真可爱的小女孩在蓝天白云下随意休憩的温馨画面.

   其次,他们都用佛学的哲理体现爱的主题,也就是用儿童视角中的"童心"来体现爱的无杂质性.丰子恺笔下的童心是别具有人情味的,是为人父母切身体会得到的童心.诗僧八头陀咏儿童诗云:"吾爱童子身,莲花不染尘."在随笔《从孩子中得到的启示》中说:"作者问4岁的孩子华瞻:你最喜欢什么事?孩子率真地回答:'逃难'.再问什么是'逃难',孩子回答:'就是爸爸,妈妈,宝姊姊,软软等娘姨,大家坐汽车,去看大轮船.'丰子恺马上换位回味大人与孩子对'逃难'的不同感受得出,孩子'能撤去世间事物的因果关系的网,看见事物本身的真相'."随笔散文《华瞻的日记》,丰子恺干脆用儿子华瞻的口吻来写他的所思所想,字里行间洋溢着孩子特有的"痴"相:"其实照我想来,像我们这样的同志,论文范文在一起吃饭,一块睡觉,多好呢?何必分作两家?"孩子的"痴"在丰子恺看来,正是可贵的童心.其实丰子恺对孩子的爱又何尝不是一种"痴"态呢?

   丰子恺在1955年《子恺漫画选》中这样写道:"我作这些画的时候,是一个已有两三个孩子二十八岁的青年.我同一般青年父亲一样,疼爱我的孩子.我真心地爱他们,他们笑了,我觉得比我自己笑得更快活;他们哭了,我觉得比我自己哭更悲伤,他们吃东西,我觉得比自己更美味;他们跌一跤,我觉得比我自己跌一跤更痛等我当时对于我的孩子们,可说是"热爱".这热爱便是我作这些画的最初动机."在随笔《论文范文某晚事》就以孩子般的"童心"希望"天下如一家,人们如家族,互相亲爱,互相帮助,共同生活"的大爱情怀.

   如果用童性视角来阐释童心,就是用儿童的眼光来看世界,用儿童的言语来言说世界.萧红的作品《牛车上》,《家族以外的人》,《山下》,《孩子的演讲》,《莲花池》,《小城三月》,《呼兰河传》等篇序都是用"儿童的视角"来体现的.《小城三月》是通过"我"的视角回忆了童年牧歌式的记忆中所蕴含的一段关于'翠姨'姨娘和"我"的堂哥的爱情悲剧.故事中融入了"我"作为一个局外人的无意识思考,批判了传统的婚姻爱情观,提高了文章思想上的深度.在《家族以外的人》中,作者重点写了我的童年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人物——有二伯.他虽然不讨父亲的欢喜,但是他的行为,生活,言语无一不是童年的我所关注的对象,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我的好奇心.文章将一个颓废,混混度日犹如"孔乙己"的人物呼之欲出,同时也将孩提时代'我'的天真浪漫刻画的淋漓尽致.在《呼兰河传》中,通过'我'与祖父在后花园的故事,

   给昔日的小山城打上神秘的童话色彩,让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

   萧红用儿童的好奇心和猎取心将生活的点滴作了"原生态"的还原,这种还原是儿童所特有的一种感性依托.通过这种感性依托,使我们同她一起去认识作品中的团圆媳妇,冯歪嘴子,王大姑娘,有二伯,祖父以及她心中最柔软的地方——呼兰河.这种潜入式的默许与置换,是对读者内心的一种呼唤.所以萧红以儿童天真的视角构建了一个美好的乡土童话世界,体现了情味之中爱的关注点和落脚点.

   最后,他们都用道家的"道法自然"来传达爱的主题."自然"就是自然条件下自

   由生长的状态,而最能体现这自然生长状态的,则是孩提时代的孩子.老子《道德经》曾说:"能婴儿乎"就是高度赞美儿童自然状态下的天性,这种天性是最纯洁,最透彻的童心."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扰了这个秩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卢梭的这段话就是提倡孩子自然成长,即原始生命下体现孩子的本真状态.丰子恺将孩子和神明,星辰,艺术处于同等地位.《华瞻的日记》中,孩子们的想法应该是:同志们就应论文范文在一块吃饭,在一块睡觉,何必分家呢?《给我的孩子们》中,孩子们可以给麻雀牌堆成的火车附上声音,也可以想着给凳子穿上鞋,或是为了故事中的人物角色争个高下;《儿女》中,这些孩子们常常是破坏分子:他们把笔尖沾在浆糊里,用劲拔开毛笔的铜笔套,手背撞翻茶壶等;《送阿宝出黄金时代》中,阿宝打架决不承认是自己的错,凡是好的东西,阿宝都会喊:"要黄,要黄."孩子们可以幻想,可以不理解成人的处世方式,可以因小小的失意大哭,也可以因一件小小的礼物而开心半天,可以痴痴地等待下班归来的爸爸,只因那一颗小小的糖果.天真而且是很单纯的去想象,去索取,去回报,他们可以不懂成人间的"游戏"规则,只是一味地想要.赵景深教授曾评价丰子恺的散文说:"他不把文字写的很深,以掩饰他那实际内容的空虚.他只是平易的写去,自然有一种美,文字干净流利和漂亮,怕是有朱自清可以和他媲美."丰子恺能把生活琐碎写得如此自然,正是源自于他对生活的爱.

   在萧红笔下,《呼兰河传》中的后花园,有动植物自由生长状态下的美蕴,有萧红自由自在随心玩乐的场景.她笔下的花儿,鸟儿,虫儿都是大自然生长下的"精灵".这些"精灵"具有人的真性情,却没有人的顾虑与束缚.花儿可以自由地睡睡懒觉,眨眨眼睛;鸟儿可以夸张地飞到天上;虫子也可以肆无忌惮地说话.就连那倭瓜也不安分,愿意爬上架还是愿意爬上房,那也要看自己的心情.黄瓜也可以开谎花,它开谎花就像人做错事或说了谎话,但是也没有人责问它.在这无拘无束的后花园也赋予了小萧红自然回归下的赤诚.她骨子里的随意性也像这些动植物一样:想拔草就拔草,不想拔草就去铲地,不想铲地就去吃黄瓜,没吃完黄瓜就去追蜻蜓,追不着蜻蜓就去捉蚂蚱等着名作家孙犁评价萧红的作品说:"萧红的可爱之处,在于写作态度赤诚,不作自欺欺人之谈.较之为写作而写作,以身为名利之具,常常具有一种不能同日而语的天然的美质."所以说萧红笔下的自然来自于自身的赤诚,来自于对自由的向往,来自于对生活的爱.

   1.3 相同的视角写作

   丰子恺和萧红有着相同的写作视角,即儿童视角.它主要以儿童的所思,所想来还原生活的本质,用儿童稚嫩的话语对客观的叙述进行反思与价值判断.这是一种剥离了成人是是非非&

红楼之林家祖父重生:薛法根《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

#30340;价值还原,也是用社会边缘观察者的身份,来体味成人视角与成人悲欢的一种审美叙事指向.所以说,相同的视角写作往往是在统一的'儿童视角'下,通过呈现双重话语的语言效果,"陌生化"的审美效果,"留白"的美术效果来具体表现的.

   首先,儿童视角下呈现了双重话语的语言效果.双重话语的写作就是将儿童的视角和成人的视角双重混用.萧红在《呼兰河传》中先用女童的视角写作使得语言有一种格调,显得极其率真,自然.比如:"黄瓜愿意开一个谎花就开一个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也不结,也没有人去问它."先是以一个小孩子天真的话语表现了植物的随意性,然后又以一个成年女性的思考灌入其中:"塑像的人塑起女子来为什么要那么温顺,那就是告诉人,温顺就是老实的,老实的就是好欺负的,告诉人快来欺负她们吧!"这里明显是站在成年女性的立场上看待"女权主义"的问题,显示了女性的观点.文章中一直不断重复:"我家是荒凉的"也显示了女性的视角,表现了"我"的无家可归之感,使得整个文章在儿童的*下的生活内容更加饱满.

   当然,丰子恺的创作也显示出儿童视角下的双重话语.具体体现在《给我的孩子们》中.作者首先用第三人称互换式来叙述了自己一群"小论文范文般的儿女"瞻瞻,阿宝,软软的天真相:他们不希望同志分家吃饭;他们不喜欢下雨天;他们想要坐到月亮的上面;他们要麻雀牌堆成的火车有声音;他们也敢爱敢恨,因为父亲腋毛而大惊大恸!然而在结尾处作者的笔锋忽然一转,又回到成人的写作话语权中:"我的孩子们!我憧憬于你们的生活,每天不止一次!我想委屈地说出来,使你们晓得.可是到你们懂得我的话的时候,你们将不复是可以使我憧憬的人了."这更多凸显了孩子们童心的天真可爱,道出了作者的无奈与感慨.

   其次,儿童视角体现了"陌生化"的审美效果.儿童的视角所看到的事物都是真实的客观存在,然而成人们却出于时俗的价值观歪曲这种事实,故意给客观的存在披上"华美"的外衣,来符合他们认为的审美标准.所以这就和孩子眼中所看到的事物形成对立,构成陌生化的调节.比如《呼兰河传》关于吃瘟猪肉的事中,只有小孩不知时务地道出实情,他说他妈不让他吃,说那是瘟猪肉.然后得到的结果就是妈妈的一顿痛打,大家用眼睛瞪着他,说他"瞎说,瞎说".祖母死的时候,也是只有孩童的'我'疯疯癫癫顶个破酱缸盖乱撞,最后的结果是被父亲一脚踢开.当人们都认为小团圆媳妇有病时,也只有'我'和她玩玻璃球,也只有我知道她不是掉头发的妖怪,她的头发是被人用剪刀剪掉的.儿童视角下的心理道德价值与成年人之间的差距拉大,突出了言语之间的矛盾,加剧了'陌生化'的效果,显示出了孩童视角下的纯真美与心灵美.

   丰子恺的作品通过孩子的眼睛展现成人世界,然后用孩子的言语来评说或衡量成人的是非对错.这就如《皇帝的新装》中那一声最真实的评判,给成人的思想上予以警醒,然后通过警醒构成与成人思想价值的矛盾与对立,从而达到陌生化的审美效果.《给我的孩子们》中:"你们一定想:终天无聊地伏在案上弄笔的爸爸,终天闷闷地坐在窗下弄引线的妈妈,是何等无气性的奇怪的动物."《华瞻的日记》中的华瞻很不理解爸爸的头为什么要被陌生人的小刀割.《给我的孩子们》中,我得意地帮爸爸裁书边,为什么会换来爸爸的一声"哼"? 作者用互换的儿童视角来观察成人世界父母的一举一动,因为不理解,才形成思维上陌生化的效果,显示出孩子的天真,活泼.

   最后,儿童视角下出现了"留白"的美术效果.丰子恺信奉"凡诗文好处,全在于空."他的为文作画都讲究留白.他的漫画常常是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动,植物的轮廓,然后突出构图的整体背景,进而用充满诗情画意的想象来填充空余的部分,以此达到视觉意象的最大审美效果.像《阿宝赤膊》等代表作,主人公的线条由寥寥数笔勾勒而成,而与画作主题无关的要素全部省略,连阿宝脸上的五官也省略了,给读者留下足够的空间去想象初识羞涩的小女孩脸上的表情,正如泰戈尔所说:"脸上没有眼睛,我们可以看出她在看什么,没有耳朵,可以看出他在听什么.高度艺术表现的境地就是这样."

   其文如画,丰子恺的散文也常常忽略背景,写人状物,详略有致.在散文《儿女》中,作者是用白描的手法写孩子们吃西瓜的情景.他先抓住儿女年龄阶段特有的表现特征:即三岁孩子的音乐表现;五岁孩子的诗性表现;七岁孩子的散文表现;九岁孩子的数学表现.然后仅仅以吃西瓜为例,将孩子们简单的话语进行转述,就将一家子其乐融融夏夜纳凉的场景勾勒出来.这正是借鉴了漫画的留白手法,将读者带到一幅画作中去想象回味,从而表现孩子们的赤诚,天真,可爱.

   萧红笔下也有类似的白描.《呼兰河传》中:"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大的等是凡在太阳下,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连大树都会发响,叫一叫就是站在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这段话中,作者用比喻,拟人的手法来体现"不求细致,只求传神"的白描效果,写出了院中景物自由舒心地生长.此外,"河水之多,有数不过来的数目,大概是几千几百只.两岸上的孩子们,拍手叫绝,跳脚欢迎等灯光照得河水幽幽地发亮,水上跳跃着天空的月亮.真是人生何地,会有这样的好景况."这体现了孩子们在节日气氛下活泼嬉闹的场景,只不过孩子们的形态并没有细致地刻画,而是通过"拍手叫绝,跳脚欢迎"来"留白"让读者去想象那节日下最热闹的场景.

   1.4 相同的"童心"评论

   "童心"评论,是丰子恺和萧红各自在朋友的回忆评价中或自己的回忆评价中来体现他们是一个极具童心的人,使文章在传达他们的童趣人生时更加饱满.关于萧红天真,孩子气的一面:

   萧军说:"她单纯,淳厚,倔强,有才能等."

   许广平说:"爱笑,无邪天真等."

   绿川英子说:"萧红是一个善于抽烟,善于喝酒,善于唱歌的不可少的角色."

   丁玲说:"她的谈话很自然,很真率的."

   李洁吾说:"她给我的第一印象确实不错,性格是那样洒洒脱脱,爽朗而响快."

   其中"单纯","爱笑","无邪天真","唱歌","真率","爽朗"等的词眼中知道萧红具有像孩子一样的"童心".

   丁言昭在《萧红的朋友和同学》中写道:"萧红脖子上系了个黑蝴蝶结,手里拿个三角琴,边走边弹,萧红穿着花短褂,下着一条女中学生通常穿的黑裙子,脚上却蹬了一双萧军的光头皮鞋,看上去特别引人注目.他们边走边唱,就像流浪艺人一样."

   新近发现的《萧红日记》她自己写道:"我不会唱,但我喜欢唱,我唱的一点也不合曲调,而且往往是跟着军混着唱,他唱:'儿的父去投军无有音信.'我也就跟着:'儿的父去投军无有音信.'他唱杨延辉思老母思得泪洒胸膛,我也就跟着溜一趟,而且,我也无所不会溜的.溜得实在也惹人讨厌,而且,又是一唱就溜.他也常常给我上了一点小当,比方正唱半路,他忽然停下了,于是那正在高叫着我自己,使我感到非常受惊.常常这样做,也就惯了,只是当场两个人大笑一场,就算完事,下次还是照样溜."

   在丁言昭和新近发现的萧红日记中,我们似乎看到了《呼兰河传》中小荣华和爷爷玩乐的场景,还是一样地爱闹,爱玩,爱笑.此外,鲁迅先生也曾指出萧红孩子气的一面:"我不大稀罕亲笔签名制版之类,觉得这有些孩子气,不过悄吟太太既然热心于此,就写了附上,写得太大,制版时可以缩小的.这位太太,到上海以后,好像体格高了一点,两条辫子也长了一点,然而孩子气不改,真是无可奈何."

   就丰子恺来说,他的童心表现得非常幽默.据徐伯鋆在《国画启蒙老师——丰子恺先生》中回忆说:"'你们想画一张我的头像,就抓住我的前额宽,下颚尖这个特点,像个狗头似的.'他一边说一边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倒置的三角形,深上几笔后,黑板上就出现了一个丰子恺的漫画像,随即又把眼角,嘴边修改几笔,对大家说:'这是因为你们画得好,丰子恺笑了.'说完重新改了几笔说:'这是因为你们画得不好,丰子恺哭了!'"这一方面显示了丰子恺教学手段的灵活,能极大地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将他的童心暴露无遗.

   关于丰子恺是否具有童心的一面,他自己曾提到:"我不但如谷崎君所的'喜欢孩子',并且自己本身就是个孩子."

   据画家邵洛羊在《挑灯雨夜,往事从头说》回忆:丰子恺笑着说:"我可没有这样雅,我在二十年说前过,我是一个二重人格的人,一方面是一个已近知命之年的人,三男四女俱已长大,虚伪的,冷酷的,尖利的老人等另一方面又是一个天真,热情,好奇的,不通世故的孩子."

   丰子恺在一篇散文中这样说:"我相信一个人的童心切不可失去,大家不失童心,则家庭,社会,国家,世界一定温暖,和平而幸福.所以,我情愿做一个"老儿童",让大家去奇怪吧!"

   2 丰子恺和萧红童趣人生的不同点

   丰子恺和萧红的童趣人生有诸多相同的地方,但是细细看来,他们的作品在性别趋向上,抒写对象上,人生态度上,创作目的上的四个方面也都具有不同点:

   2.1不同的性别趋向

   萧红说:"我是女性,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稀薄的."可能是因为女性的性别的趋向,她笔下的儿童,多半是一个女童的声音.这个女童大概只有四,五岁,她的声音清脆而欢快.自五四以来,逐渐对女性和儿童有了更多的关注点,所以萧红用极其个性的触笔将它们两者糅合,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似乎是在"关注儿童","关注女性"之后提出的"关注女性儿童"的细化.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萧红一出生因其性别的原因而不被父母重视;另一方面因女性身份继续上学而和父亲产生矛盾.从这两方面构成她对于"女性儿童"成长的重要关注点,无意中推翻了"男尊女卑"的封建观点,抒写了"男女平等"或"男女儿童平等"的新篇章.

   女性的性别趋向会使她对于色彩比较敏感,尤其是女性儿童.《火烧云》一文中有描写:"晚饭一过,火烧云就上来了,照的小孩子的脸是红的,把大白狗变成红色的狗,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喂猪的老头子,往墙根上靠,他笑盈盈地看着他的两匹小白猪,变成小金猪了等"所以也是因为女性的原因,她才能迅速和小团圆媳妇成为好朋友,才会切身体会"小环"(王阿嫂的死)的孤苦无依.

   丰子恺身为一个男性,一方面他用男性儿童的视角来回忆自己的童年趣事.散文故事的画面则由一个男孩子的触角去推进.他的回忆散文《梦痕》表现的就是男孩子的顽皮,追闹,结果因为不小心在头上留了个疤.除此之外,他还写了自己看"五哥哥"捉蜈蚣吓人的故事;《忆儿时》则将男孩子的顽皮推进一步;以走跳板为戏乐,常常失足翻落在地,压死许多蚕宝宝.另一方面则是以男性父亲的角度去写他的孩子们.散文《给我的孩子们》,《儿女》,《送阿宝出黄金时代》等均有表现.这些散文中处处流露出一个"慈父"对子女的热爱,关爱与憧憬,只不过在父亲眼里,"瞻瞻","阿宝","软软"不分性别,只是个孩子.

   2.2不同的抒写对象

   萧红笔下的抒写对象侧重的主要是她的祖父,因为祖父是她精神的唯一归属的温暖.她曾在文章中这样写道:"等可是从祖父那里,知道人生除了冰冷和憎恶而外,还有温暖与爱.所以我就向这'温暖与爱'的方面,怀着永远的憧憬和追求."在与祖父这条叙述链上,萧红是以一种特殊的感情和语调来写的,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祖父深情的依恋.在后花园里,祖父教他区分狗尾巴草和谷穗,然而淘气的小萧红要么固执地认为一样,要么就瞬间马马虎虎承认,然后就去摘黄瓜吃.玩腻了就去干扰祖父浇菜,祖父也不生气,任由她瞎闹;祖父也常常和孩子们玩老掉牙的游戏,却每次都玩的很开心;小萧红可以经常问"十万个为什么?"而祖父经常可以回答十万个是什么.祖父永远顺着她的恶作剧,然后和她一起疯玩,是个实实在在的老顽童;祖父也教她读诗,只不过她要凭着自己的喜好来学诗等这些稚气又好笑的事情,在成人之后的萧红看来,温馨甜蜜,回味无穷.在《呼兰河传》中萧红这样描写她和她祖父:"祖父一天都在后花园里边,我就跟着祖父在后花园里边.祖父带一个大草帽,我带一个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当祖父下种,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面,把那下了种的土窝,用脚一个一个的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东一脚的,西一脚的瞎闹等"

   萧红对于不愿提写的人物——父亲则是略笔带过,小说在写幼年萧红偷偷的在祖父的草帽上插二三十朵玫瑰花,还以为"今年春天雨水大,咱们这颗玫瑰花开得这么香."当祖父戴着红彤彤的玫瑰花走进屋里来得时候,先是祖父"大笑起来",继而写道".父亲母亲也笑了起来."父亲的一笑确乎难得,然而也只是渺渺一提.还有一处是写祖母死的时候,年幼无知的萧红头上戴着酱缸帽子从后花园向屋里走来,口里还不断喊着祖父,正喊时,"父亲一脚把我踢翻了,差点没把我踢到灶口的水堆上."这里写父亲也是一笔带过.想来,类似的略笔应是很得体的,它湮没了许多关于父亲的不愉快的事情.这正是为了使全章的欢愉情调贯穿起来.

   丰子恺的抒写对象侧重的主要是自己的儿女——软软,阿宝,瞻瞻为主角,创作了大量儿童题材的随笔.他笔下的儿童形象非常鲜明生动:这群小小儿女可以很单纯玩耍,也可以无端恶作剧;可以很贴心问候,也可以无理取闹;可以很认真做事,也可以很马虎地应付.他们是一群活泼可爱却也吵吵闹闹的小孩子,宛如在我们身边一样.在《给我的孩子们》中丰子恺写道:"我每次剃了头,你真心地疑我变成了和尚,好几时不要我抱.最是今年夏天,你坐在我膝上发现我腋下的长毛,当作黄鼠狼的时候,你何等伤心,你立刻从我身边爬下去,起初眼瞪瞪地对我端详,继而大失所望地号哭,看看哭哭,如同被判定了死罪的亲友一样.你要我抱你到车站里去,多多益善地要买香蕉,满满地擒了两手回来,回到门口时,你已经熟睡在我的肩上,手里的香蕉不知落在哪里去了."这里把小孩子的憨态写的十分动人.他们会因父亲的腋毛而惊恐伤心;会因父亲剃了头变成和尚而不予理睬;会因睡觉而将手里的香蕉丢掉等这些事情几乎在每个家庭发生过,琐碎,吵闹,但却是每一个为人父母所经历过的,也是我们每一个年轻人童年所经历过的,所以,读起来会使我们会心一笑.

   2.3 不同的人生态度

   萧红的写作是以一种悲观的心态来创作的.茅盾给她的《呼兰河传》所写的评语有"一首凄婉的歌谣",后又用27个"寂寞"之词来概括萧红当时的心情.那么茅盾为什么会认为萧红寂寞呢?那是因为她笔下的儿童的笑映衬出来的是她自己的一种哀情,她笔下的孩子越快乐就越显得她寂寞悲凉.她一方面倔强地活着,另一方面又不免流露出绝望的话语:她一生在追求自由,可她一直都没有自由时,她在抗争,挣扎,徘徊.所以她会在非常热闹看花灯的时节添一句:"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什么会这么悲凉?"她笔下的动植物是那么快乐自由,即使这样,她也会添一句关于人生何去何从的问号:"蝴蝶随意的飞,一会从墙头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从墙头飞来一对白蝴蝶,他们是从谁家来,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个."作者对于以后的抒写中又加深了她悲凉消极的态度."生,老,病,死,都没有什么表示,生就任其自然的长去;长大就长大,长不大也就算了."这体现了她对于无价值生命本身的深刻绝望,也是对自身的一种绝望.

   丰子恺的作品并没有像萧红那么消极的人生态度.作品《梦痕》里是由伤疤引起的美丽的梦;《忆儿时》是对儿时三件趣事的怀念;《给我的孩子们》,《华瞻的日记》,《儿女》,《送阿宝出黄金时代》等更多是体现孩子童贞的心,时不时表现出对成年人社会的不满.在现实生活中,他表现出来得更多的是以乐观的心态真实地活着.论文范文期间,他为母亲留了几十年的胡须被人剪掉,而他回到家里的时候还开玩笑地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就是在乡下劳动接受"改造"的期间,他也不免写一首打油诗来戏言:"地当床,天当被.还有一河滨的洗脸水,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无尽藏也."可见,丰子恺是以何种乐观的心态来完成他所谓的"改造".

   2.4不同的创作目的

   萧红的一生应该是孤独寂寞的.因为孤独寂寞,所以她一直在跋涉中寻找一块心灵的憩息之所.早年因逃婚,上学和父亲闹得不和,走出了呼兰河,从此她便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回去似乎是不可能的.有关她的感情也先后在汪恩甲,萧军,端木蕻良,骆宾基四个男人间显得扑朔迷离,这也使得她对爱情的希望在现实生活中粉碎;加之她所处的时代是战火纷飞的年代,这就使得她的居无定;其三是她被病魔缠身,身体日渐消沉,也再没有生育的可能,享受不到为人母的快乐;此外,他最具崇拜,慈父般的恩师——鲁迅先生的离世,使得她的奋斗失去方向感等这一切似乎是命运弄人,年轻的萧红一直处于辗转流离的状态,致使身心疲惫.她太累了,想起了心里最柔软的地方——呼兰河.她太想让那静静流淌的呼兰河洗涤掉身心的疲惫,来温暖她,拥抱她.于是呼兰河畔小城里的故事,后花园与祖父的故事,就连不喜欢的父亲在头脑里若隐若现,由此一发不可收拾.她需要这种表达,因为这是一种长年累月留在心里的积淀,也是一种"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一种透彻表达.这种表达能使她产生希望,能使她的伤口得到抚慰,也能使得她的灵魂得到寄寓.于是故乡呼兰河和里面的人物成了她远距离的审美参照.1940年在香港期间,萧红以自己的家乡与童年生活为原型创作的《呼兰河传》得以完成.

   萧红在《呼兰河传》的结尾处这样感慨:"以上我写的并没有优美的故事,只因为他们充满了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萧红是用精神皈依的方式来回忆童年,来达到心灵的一种归属与慰藉.冰心说:"童年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繁星》),那么这也是"离落残红"魂归故里的一种写照.

   丰子恺的创作目的是希望人们能够保持童心,童趣,尽可能地拥有孩子般赤诚的心态,那么这个世界就简单多了.现实生活的卑鄙,肮脏,相互倾轧,互相残杀,使丰子恺的理想成为泡影,在现实中到处碰壁.于是,他身边一群天真的孩子成了他憧憬的对象.他从活泼无私的儿童生活中寻找创作的灵感,将一切人类美好的品质都加在儿童身上.在《我的漫画》一文中说:"我向来憧憬于儿童生活,尤其是那时,我初尝了世味,看见了当时社会里虚伪娇惯矜之状.觉得成人大都失了本性,只有儿童天真烂漫,人格完整,这才是真正的'人',于是,变成了儿童崇拜者,在随笔,漫画中,处处赞扬儿童.现在回忆当时的意识,这正是从反面诅咒成人社会的恶劣."他神往于儿童世界的纯真美好,来反照世俗社会的虚伪污浊.这就是丰子恺描写儿童生活展现童趣人生的价值所在.

   结 论

   法国着名思想家帕斯卡曾说:"智慧把我带回童年"."童年是人生的必经阶段,一个人若能从'童年'(生理上)在回到'童年'(心理上),是需要论文范文的智慧,这智慧是一种人生觉悟,一种开阔的胸怀."因此,萧红和丰子恺都具有这样一种觉悟与智慧.他们用孩子般的眼光去看世间百相,用孩子般的心境品味生活的喜怒哀乐,用孩子般的心态去启迪社会人生.萧红主要展现了'我'与祖父在后花园的快乐美好时光,还有通过'我'的眼睛叙述,挖掘呼兰河畔小城里的故事,继而使我们对成人的世界产生理性的思考与审视.丰子恺则是通过婴儿般的赤子之心与成人的行为处事进行对比,让我们关注孩子的成长,关爱,赞美孩子的童心,继而批判成人世界的尔虞我诈.通过两位作者的观点告诉我们:我们应时常保持童心,童趣,然后用童心,童趣去童化人生.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少一些呆板,冷漠,乏味,增添一些生机,温暖,趣味.也只有这样,我们的人性才会得到持久的温暖,我们的家庭,学校,社会才会充满爱的种子.

   参考文献

   [1] 余善.智者的童话:丰子恺漫画人生[M]. 北京:团结出版社,2007.

   [2] 萧红.呼兰河传[M].北京:朝华出版社,2017.

   [3] 阮慧.梦回呼兰河——简论萧红《呼兰河传》的拟儿童视角[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4] 林非.中国二十世纪名家散文经典丛书.丰子恺卷[M].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003.

   [5] 萧红.我有着青春的时候:萧红散文集[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7.

   [6] 王建华,周云.丰子恺散文的语言形象[J].江西社会科学,2006,(1).

   [7] 章海宁.萧红印象?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出版社,2017.曹革成.跋涉生死场的女人M].北京:华艺出版社,2001.陈星.丰子恺评传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7.李娟.童化人生——谈丰子恺散文的人生智慧J.安徽文学(文教研究丰一吟.我和爸爸丰子恺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万国庆.返璞归真的天籁之音——

   ①萧红:《呼兰河传》,北京:朝华出版社,2017年版,第82页.

   萧红:《呼兰河传》,北京:朝华出版社,2017年版,第184页.

   余善:《智者的童话:丰子恺漫画人生》,北京:团结出版社,2007年版,第78页.

   萧红:《呼兰河传》,北京:朝华出版社,2017年版,第63页.

   余善:《智者的童话:丰子恺漫画人生》,北京:团结出版社,2007年版,第72页.

   林非:《中国二十世纪名家散文经典丛书——丰子恺卷》,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第187页.

   林非:《中国二十世纪名家散文经典丛书——丰子恺卷》,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第3页.

   萧红:《我有着青春的时候——萧红散文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7年8月版,第329页.

   余善:《智者的童话:丰子恺漫画人生》,北京:团结出版社,2007年版,第76页.

   王建华,周云:《丰子恺散文的语言形象》,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萧红:《呼兰河传》,北京:朝华出版社,2017年版,第62页.

   萧红:《呼兰河传》,北京:朝华出版社,2017年版,第39页.

   章海宁:《萧红印象?研究》,哈尔滨:黑龙江出版社,2017年12月版,第291页.

   曹革成:《跋涉生死场的女人》,北京:华艺出版社,2001年9月版,第52页.

   曹革成:《跋涉生死场的女人》,北京:华艺出版社,2001年9月版,第82页.

   章海宁:《萧红印象?研究》,哈尔滨:黑龙江出版社,2017年12月版,第441页.

   章海宁:《萧红印象?研究》,哈尔滨:黑龙江出版社,2017年12月版,第500页.

   陈星:《丰子恺评传》,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7年10月版,第91页.

   李娟:《童话人生——谈丰子恺散文的人生智慧》,安徽文学(文教研究),2007年09期.

   丰一吟:《我和爸爸丰子恺》,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17年10月版,第208页.

   万国庆:《返璞归真的天籁之音——论丰子恺早期散文的童心,童真,与童趣》,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17年23卷01期.

   萧红:《呼兰河传》,北京:朝华出版社,2017年版,第28页.

   萧红:《我有着青春的时候——萧红散文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7年8月版,第217页.

   萧红:《呼兰河传》,北京:朝华出版社,2017年版,第61页.

   余善:《智者的童话:丰子恺漫画人生》,2007年版,第77页.

   萧红:《呼兰河传》,北京:朝华出版社,2017年版,第63页.

   萧红:《呼兰河传》,北京:朝华出版社,2017年版,第21页.

   丰一吟:《我和爸爸丰子恺》,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17年10月版,第223页.

   萧红:《呼兰河传》,北京:朝华出版社,2017年版,第193页.

   林非:《中国二十世纪名家散文经典丛书——丰子恺卷》,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第191页.

   李娟:《童话人生——谈丰子恺散文的人生智慧》,安徽文学(文教研究),2007年09期.

   西安培华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试论丰子恺和萧红童趣人生的异同

   III

   18

总结:本论文主要论述了祖父儿童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红楼之林家祖父重生引用文献:

[1] 涅槃重生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涅槃重生自考开题报告范文2万字
[2] 毕业之家查重网万方查重
[3] 毕业之家查重和维普查重
《文模版,大学生论文致谢成人》word下载【免费】
红楼之林家祖父重生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