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大全 > 文章内容

大众媒介对青少年性别角色认知的影响——“伪娘”现象起

主题:青少年媒介素养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29

简介: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媒介青少年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媒介青少年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媒介青少年论文范文

青少年媒介素养论文

目录

  1. 青少年媒介素养:第二届“公爵”杯青少年钢琴全国总决赛

■李雪凝

【摘 要】青少年生活在大众媒介构建的信息环境中,他们每天通过电视、电脑以及手机等媒介认识社会.一些媒介炒作“伪娘”现象,对青少年的性别角色的形成和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本文对这种负面影响进行了探讨,并从政府、大众媒介以及青少年三个方面提出应对措施.

【关键词】伪娘现象 大众媒介 青少年 性别角色

随着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的发展与广泛普及,青少年与媒体的接触无处不在,所受影响也愈加明显.有研究表明,青少年接触媒体的主要目的是休闲娱乐,这从近年来以“快乐中国”立台的湖南卫视在青少年观众中的受欢迎程度可窥见一斑.媒体传播着的选秀、竞赛、婚恋等多种娱乐节目使人眼花缭乱.但是,青少年在观看这些节目时不只是娱乐,其心理和行为潜移默化地会受到节目所构建的精神世界和传达的价值观的影响.媒体对青少年性别角色行为和意识的影响就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青少年媒介素养:第二届“公爵”杯青少年钢琴全国总决赛

湖南电视台的“2010快乐中国快乐男声”中最受人关注的选手莫过于被网友称为“著姐”的刘著.这个四川音乐学院的男生凭借出位的打扮,女性化的表演而成为焦点,刘著的大批女性装扮的照片也在网上疯传,受到不少粉丝的追捧.由此,“伪娘”成为网络的热门词汇,并出现了一批“伪娘”以及以“伪娘”为题材的小说.

百度知道中对“伪娘”的定义是:相貌形态天然的呈女性化美,具有很强的蒙骗性,生理性别为男的正常人类,大多给人以错觉,易被误认为是女生,有的甚至能够以假乱真,蒙过一般女生.

2005年超女的冠军李宇春因其帅气的中性气质走红,拥有了众多“玉米”,被人称为“春哥”,这不禁让我们担忧:传统教育要求男孩子应该是阳刚的,女孩子是温文尔雅的,而女生中性打扮、“伪娘”的出现却向青少年传达了这样的信息:“娘娘腔”不仅不会被嘲笑反而得到许多人的追捧,成为明星.这种男女性别角色的错乱通过大众传媒作用于青少年,会对其性别角色的意识带来负面影响.2005年以后的两届超女比赛,以中性打扮参赛的女孩明显增多就是例子.

性别角色是个体一生所扮演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角色.性别角色的形成除了先天遗传因素外,与社会环境的影响密不可分.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个体通过社会化获得自己的性别角色.青少年从日常与大众媒介的接触中认识社会,大众媒介促进青少年的社会化,日益成为影响青少年性别角色发展的重要因素.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G.H.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认为,自我意识对人的行为决策有着重要影响.自我可以分解成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作为意愿和行为主体的“主我”(I),它通过个人围绕对象事物从事的行为和反应具体体现出来;另一方是作为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之代表的“客我”(Me),人的自我意识就是在“主我”和“客我”的辩证互动过程中形成、发展和变化的.2005年浙江农村青少年大众传媒接触及影响实证研究表明:青少年的偶像以大众媒介人物为主.青少年会把大众媒介中的人物作为偶像来模仿,并将媒介传达的社会对性别角色的看法内化到自己的认知系统中,进而形成自己的性别角色行为和意识.现实生活中不乏有类似刘著的青少年,他们虽然是男儿身,但是迫于社会偏见和压力会压抑这种打扮女性化的念头.还有许多是为了个性、引入注意,在看到刘著走红后会产生这种男扮女装的想法.大众媒介对于刘著的大肆炒作无疑会造成这些人认为“伪娘”这种角色是被社会所认可和接受的,从而激发诸多不成熟的年轻人竞相效仿.

青少年的媒介接触行为受同辈群体的影响较大,与其他媒介相比,同辈群体能对儿童的行为提供及时和直接的反馈.为了避免孤立,他们在群体压力和趋同心理的作用下,会接触群体多数成员接触的媒介,参与群体话题的讨论中,造成某种思想风气在青少年群体中广泛蔓延.如果这种风气是畸形的、非健康的,将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和行为造成偏差,在社会上形成一种新的性别角色认同.

社会应当宽容真正的易性癖群体的存在,这是他们的权利和自由.作为社会弱势群体,我们应当理解他们,同情他们.但是,大众传媒的过分宣传和炒作,造成“伪娘”现象,让社会大众对他们公开的品头论足,给社会带来了不良的风气,也是对易性癖群体的一种侮辱.

大众媒介对青少年性别角色形成带来的负面影响将对青少年未来的成长与发展造成伤害.应该及时遏制大众媒介的低俗炒作之风,传播健康的内容和思想.具体对策有以下几点:

首先,在宏观层面上,政府应加强监管

消除大众媒介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政府有责任也有义务进行干预,为青少年社会化创造一个良好的媒介环境.

一、制定法律规范,加强对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的监管.由于我国各个媒介的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制作的节目内容也良莠不齐.少数媒体为了追逐经济利益而抛弃应有的传递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建设高尚道德规范,确立正确行为模式的社会责任,而最有效、最重要的手段是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用法律来规范大众媒介的内容选择和制作.

二、从制度和技术方面管理媒介.在媒体管理机制设计上,防止青少年接触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社会观相背离的媒介内容.技术上要及时通过网络监控等技术手段及时对错位性别角色的节目、网站等进行监管,保证青少年性别角色的正确发展.

其次,微观层面上,要加强媒介自律.增强责任意识,为青少年社会化营造健康媒介环境

一,加强传媒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媒体从业人员的素质.媒体的从业人员首先应在意识上认识到媒介对青少年有广泛的影响,其职责不仅仅只是为大众提供娱乐、为媒体创造经济效益,还必须遵从国家的相关法规和职业道德,加强责任意识,做好对青少年的正面引导、教育工作,帮助青少年找准正确的性别角色定位,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

二、建立传媒自律机制,提高媒介对节目内容的评价标准.建立起科学化和制度化的电视节目制作流程管理制度,提高节目内容的评价标准,而不仅仅将收视率、收听率、浏览次数等作为单一标准,要加入是否有教育意义,是否对社会问题有所反映,是否倡导了正确的、高尚的价值观等社会责任方面的指标.

三、重视对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教育.现代社会,青少年与大众媒介不可分,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大众媒介,针对大众媒介带来的消极影响,增强对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使青少年对媒介具有较强的分辨能力和批判能力,从而具有独立抵挡媒介伤害的能力.能够正确甄别媒介,选择适宜媒介,理性使用媒介,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一是帮助他们掌握必要的媒介知识,了解媒介运作,内容制作、传播的过程,以及媒介营造的环境与实际生活的异同,使其对媒体炒作的不正常现象和低俗风气具有免疫力.二是培养青少年的思辩和媒介批判精神.家长或学校老师应当对青少年的媒介接触行为有所指导,告诉他们哪些节目,哪个电视台、网站对他们是有益的,多让其观看品位高、质量优的好节目,提高其观看水平.此外,还应对家长、教师等相关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媒介素养培训.

参考文献

①卜卫:《大众媒介对青少年的影响》[M].北京:论文范文出版社,2002

②卜卫,《大众传媒与儿童性别角色的社会化》,《青年研究》,1997( 2)

③葛进平,《浙江农村青少年大众传媒接触及影响实证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④方建移、章洁:《大众传媒心理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⑤张积家、张巧明,《学生性别角色观的研究》[J].《青年研究》,2000 (11)

⑥[美]约书亚·梅罗维茨著,肖志军译:《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河北大学09级新闻系硕士生)

责编:姚少宝

总结:本论文为您写媒介青少年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青少年媒介素养引用文献:

[1] 媒介素养论文范文 媒介素养方面论文写作技巧范文5000字
[2] 媒介素养论文范文 媒介素养类有关论文写作技巧范文2万字
[3] 媒介素养论文范文 关于媒介素养方面参考文献格式范文2500字
《大众媒介对青少年性别角色认知的影响——“伪娘”现象起》word下载【免费】
青少年媒介素养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