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大全 > 文章内容

中文系本科毕业论文题目新闻

主题:史记.2016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08

简介: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课程史记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课程史记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课程史记论文范文

史记.2016论文

目录

  1. 史记.2016:李锐波《走进史记》 广东省 新课程高中语文优质课评比

   精品课程申报表

   申请学校 华东师范大学 是否部属 ■

   是否已获市级精品课程 □ 获奖年度

   课 程 名 称 国学专书系列讲读

   课程层次(本/专) 本

   课程类型 □理论课(不含实践)■理论课(含实践)□实践(验)课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 文学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 中国语言文学

   课 程 负 责 人 胡晓明

   申 报 日 期 2006年5月8日

  

  

   填 写 要 求

   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

   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涉密内容不填写,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除课程负责人外,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填写1~4名主讲教师的详细信息.

   本表栏目未涵盖的内容,需要说明的,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课程负责人情况

   1-1

   基本

   信息 姓 名 胡晓明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55年8月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 称 教授 电 话 62641967 学 位 文学博士 职 务 教研室主任 传 真 同上 所在院系 人文学院中文系 E-mail Huxiaoming1955@yahoo. 通信地址(邮编) 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200062) 研究方向 中国文学与批评 1-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本科生课程有:

   昭明文选讲读,专业基础课,周学时二,共五届,学生总数为160余人.

   中国古代文学史, 基础课, 周学时三,共二届,学生总人数为130余人.

   研究生课程有:

   1,唐宋诗词研究, 专业课,周学时三,共五届,学生总数为185人.

   2,中国现代文史名着导 读, 专业基础课,周学时三,共五届,学生10人.

   3,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 专业基础课,周学时三,共二届,学生总数为60人.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指导本科毕业论文16人,本科函授论文9篇,自学考试论文17篇,夜大学论文7篇,三结合论文8篇,研究生毕业论文24篇.

   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华文化经典专书讲读》("全国百门精品课程建设计划"),2004年—2007年.

   华东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国学专书导 读》,2004年—2005年.

   华东师范大学教学建设基金项目,2003—2004年.

   华东师范大学教材建设项目,2005—2006年.

   华东师范大学文科基地班课程改革项目,2000-2001年.

   教学研究论着:

   《文选讲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

   大学文化与古典文学 《文艺理论研究》2003年第6期

   读《庄子》《文选》札记(《纪念施蛰存教授百岁文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10月

   什么是诗文考证的正途? 《社会科学》2003年第5期

   古典文学有什么用? 《郑州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

   5,二十世纪中国诗学史小言 《社会科学家》2003第3期

   6,龙舟舵手与陶渊明:以冈村繁《陶渊明新论》为中心的讨论

   《中国学术》2003年第1期

   国学的当今作用 《新周刊》2002年,总第131期

   8,春者天之本怀也 《文汇报》2004,4,1

   9,卡尼曼的启示 《解放日报》2002,11,18

   10,《答苏武书》正解 《文汇读书周报》2002,5,3

   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1,《中华文化经典专书系列讲读》获2005年度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2,《文科基地班课程改革》获2001年度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3,多次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最受欢迎课程".

   4,获1999年度华东师范大学优秀教师华为奖.

   5,获1995年度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称号.

   1-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主持《上海近代文学与文化研究》,华东师范大学重点学科项目(1999年-2003年).

   主持《晚清诗学与近现代学术文化》,教育部十五规划项目(2002-2004).

   主持《陈衍沈曾植陈三立研究》,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项目(2003-2005).

   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1,论钱锺书的以诗证史 《思想与文化》第四卷

   2,种花还负旧时人:陈散原陈寅恪父子海棠诗疏证

   《九州学林》2005夏季号

   3,唐诗与中国文化精神 《解放日报》2004,9,5

   唐诗与中国文化精神(续) 《解放日报》2004,9,12

   4,客观了解与文化意识 《文艺争鸣》2004年第2期

   5,《石遗室诗话》与晚清民初士人诗歌生活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二十一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

   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1,专着《中国诗学之精神》江西人民出版社1991,获华东地区理论读物一等奖.

   2,专着《跨过的岁月:王元化画传》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获上海市论文范文2000年度十佳图书奖.

   论文《生生之证:中国诗学的时间体认》获1992-94年度上海市社联优秀论文奖.

   论文《论陈寅恪先生的学术性格及思想史意义》获1996-98年度上海市社联优秀论文成果二等奖.

   论文《论陈寅恪的古典今事解诗方法》获1998-2000年度上海市社联优秀论文成果三等奖.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课程负责人:主持本门课程的主讲教师.

   2. 主讲教师情况⑴

   2⑴-1

   基本

   信息 姓 名 方勇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56年6月 最终学历 博士后 职 称 教授 电 话 52752559 学 位 博士 职 务 传 真 所在院系 人文学院中文系 E-mail fangshanzi@hotmail.Com 通信地址(邮编) 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200062) 研究方向 先秦文学 2⑴-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本科生课程有:

   1,庄子讲读,专业基础课,周学时二,共五届,学生总数为160余人.

   2,先秦诸子研究,专业基础课,周学时二,共4届,学生总数为200余人.

   中国文学史,基础课,周学时四,共2届,学生总数为120余人.

   研究生课程有:

   1,庄子学史,专业课,周学时二,共五届,学生总数为70余人.

   2,先秦文学史,专业课,周学时二,共五届,学生总数为80余人.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指导本科毕业论文11篇,本科函授论文16篇,自学考试论文16篇,夜大学论文5篇, 研究生毕业论文18篇.

   参与的教学研究课题:

   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华文化经典专书讲读》("全国百门精品课程建设计划"),2004年—2007年.

   华东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国学专书导 读》,2004年—2005年.

   华东师范大学教学建设基金项目,2003—2004年.

   华东师范大学教材建设项目,2005—2006年.

   教学研究论着:

   1,《庄子讲读》华东师大出版社,2005年9月.

   2,《卮言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3月.

   3,《庄子闲读》,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3年12月.

   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1,《中华文化经典专书系列讲读》获2005年度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2,《庄子讲读》被评为2004年华东师范大学精品课程.

   2⑴-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主持《庄子学史》,教育部立项,2000年—2005年.

   2,主持《庄子阐释史》,上海市立项,2000年—2005年.

   3,主持《庄子纂要》要,高校古委会立项,2006—2007年.

   近五年来学术论着:

   1,《庄子诠评》(修订版),巴蜀书社2006年1月.

   2,魏晋佛学与庄子学的互相倚重《浙江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论唐代庄子寓言赋《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淮南子》对庄子的积极阐释《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庄子逍遥义由玄学化向佛学化的转变《文史知识》2000年第10期 传 真 所在院系 人文学院中文系 E-mail ranroy@citiz. 通信地址(邮编) 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200062) 研究方向 元明清文学 2⑵-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不超过五门);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本科生课程有:

   1,史记讲读,专业基础课,周学时二,共五届,学生总人数160余人.

   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上),基础课,周学时四,共五届,学生总人数300余人.

   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下),基础课,周学时三,共五届,学生总人数300余人.

   中国古代文学史(网络),基础课,周学时二,共五届,学生总人数5000余人.

   研究生课程有:

   明清小说研究专题,专业课,周学时三,共一届,学生总人数14人.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指导本科毕业论文18篇,本科函授论文20篇,自学考试论文22篇,夜大学论文7篇.

   主持与参与的教学研究课题:

   主持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史网络课程建设》,2001年—2005年.

   参与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华文化经典专书讲读》("全国百门精品课程建设计划"),2004年—2007年.

   参与华东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国学专书导 读》,2004年—2005年.

   参与华东师范大学教学建设基金项目,2003—2004年.

   参与华东师范大学教材建设项目,2004—2005年.

   教学研究论着:

   1,《史记讲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

   2,《唐宋散文选修读本》,汉语大辞典出版社,2005年6月.

   3,新课标语文学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7月.

   4,清中叶文言小说中的"教化" 《中文自学指导》200中国古代小说观念的若干文化*,《中文自学指导》2003 9期.

   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1,《中华文化经典专书系列讲读》获2005年度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2,《史记讲读》被评为2004年华东师范大学精品课程.

   3,《中国文学史》(成人教育类)被评为2004年华东师范大学精品课程.

   4,华东师范大学第四届青年教师教学比赛(2001年)一等奖.

   5,2005年上半年为中文系2004级开设的《史记讲读》获 "最受欢迎课程". 2⑵-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参与《中国小说学史》课题,教育部立项,2002年——2006年,负责"清代小说学史"部分.2,参与《中国古代小说文体流变研究》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4—2007年,负责清代小说文体流变研究.

   近五年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1,《从"史"到"文"——小说观念在明末清初的一大变迁》,《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2,《从"文"到"学"——清中叶传统小说观念的回归与歧变2003年第5期.

   5,明代小说中的侠观念,《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2. 主讲教师情况(3)

   2⑴-1

   基本

   信息 姓 名 查正贤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73.10 最终学历 研究生毕业 职 称 讲师 电 话 52500542 学 位 博士 职 务 传 真 所在院系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E-mail zxzha@zhwx.eu.edu. 通信地址(邮编)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200062) 研究方向 魏晋隋唐五代文学 2⑴-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本科生课程:

   1,论语讲读,专业基础课,周学时二,共二届,学生总人数62人.

   2,中国文学史(一) 基础课,周学时四,共二届,学生总人数155人.

   研究生课程有:唐代文学专题, 专业课,周学时三,共一届,学生总人数12人.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指导本科毕业论文14篇,本科函授论文11篇,自学考试论文14篇,夜大学论文3篇.

   近五年来参与的教学研究课题:

   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华文化经典专书讲读》("全国百门精品课程建设计划"),2004年—2007年.

   华东师范大

史记.2016:李锐波《走进史记》 广东省 新课程高中语文优质课评比

学精品课程《国学专书导 读》,2004年—2005年.

   华东师范大学教学建设基金项目,2003—2004年.

   华东师范大学教材建设项目,2005—2006年.

   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1,《中华文化经典专书系列讲读》获2005年度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2,《论语讲读》被评为2004年华东师范大学精品课程.

   3,2006年上半年,为中文系2004级开设的《论语讲读》获"最受学生欢迎课程".

   4,2005年上半年,为中文系2003级开设的《论语讲读》获"最受学生欢迎课程".

   5,2005年下半年,为中文系2003级开设的《中国文学史(一)》获"最受学生欢迎课程". 2⑴-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近五年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1,试论王勃易学时命观及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文学遗产》2002年第2期.

   2,论初唐休沐宴赏诗以隐逸为雅言的现象,《文学遗产》2004年第6期.

   3,元兢《诗人秀句序》释论——兼论其诗学对初盛唐诗歌发展之意义,《北京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4,暮归的诗学:孟浩然的诗艺习得与超越,《文学遗产》2006年第5期.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3. 教学队伍情况

   3-1

   人员

   构成

   (含外

   聘教师)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学科专业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胡晓明 男 1955,8 教授 中国古代文学 主讲《文选讲读》 方勇 男 1956,6 教授 中国古代文学 主讲《庄子讲读》 王冉冉 男 1971,3 副教授 中国古代文学 主讲《史记讲读》 查正贤 男 1973,4 讲师 中国古代文学 主讲《论语讲读》 3-2

   教学队

   伍整体

   结构 教学队伍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或

   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

   《国学专书系列讲读》教学组的成员,全是文学博士,其中一名是北京大学博士后,两名是北京大学文学博士.两名教授,博士生导师,知识结构覆盖《国学专书系列讲读》所需的各学科领域.从学历,教学成果来看,是中文系目前各教学组中最强大的阵容,学缘结构极佳.年龄结构合理,两名四十多岁的,另两名三十多岁的,是最佳的青壮年结合,而且还形成了科研,教学梯队.师资配置(含辅导教师)合理,师生比例约1:8左右,非常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3-3

   教学改

   革与教

   学研究 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不超过十项)

   我们的教改所涉及的问题,是如何回应新的历史情境下高校教育的新需求.目前的高校教育存在这样一些问题:一,急功近利,重知识,技能而轻人文教育.二,将"全球化"误解为"西方化",对传统文化重视不够.三,由于受旧的教学模式的影响,概论式,简介式的课程太多,妨碍了学生真正深入传统文化.四,选修课比较随意,主观,缺乏系统性,稳定性,不利于以人文经典为中心的教学思想的可持续发展.五,专业性太强则曲高和寡,着眼于普及则又易于流于浮泛.针对以上问题,本课程建设立足于高校,纵深于文化,着眼于大学生,以《论语》《史记》《文选》《庄子》四部书为抓手,从教材,师资,课程等方面进行制度化的专书讲读建设,取得了多方面的教学研究成果:一,切实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这四部经典正好具有塑造民族精神的根源性与派生人文内涵的核心地位,本课程又把教师研究性的"讲"与学生深入细致的"读"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在扎扎实实研读具体作品的过程中真正受到文化传统的浸染,具备根源性的人文素养.这就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技能的培养,而且还对人文教育进行了重构与强化.二,通过对四部经典的文学史链接与文化史拓展,使学生了解到它们在文明进程中的伟大地位和重要作用,认识到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在全球化潮流中学习,弘扬民族文化.三,打破了文,史,哲学科传统的人为界限,对课程体系进行了新的结构优化,强调课程体系的综合性,全面性与系统性,将这四部文化经典融会贯通,链结论文范文,帮助学生走进中华文化的内在血脉,使学生在深入,细致研读原典的基础上还能够从整体上,宏观上把握中华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整合能力,有助于形成较宽的知识兴趣和较高的思想视点.四,编写出了高质量的系列教材《论语讲读》,《史记讲读》,《庄子讲读》与《文选讲读》,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基础.五,以网络为平台进行远程教育,以"课程描述","电子教材","教案精选","教学录像","资料链接","前沿关注","互动交流"等栏目帮助学生在线学习,将"专业性"与"大众化"结合起来.

   3-4

   师资

   培养 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

   措施:1,为青年教师设立了"创新基金","研究基金","着作基金"与"教学建设基金","教材建设基金",为青年教师提供了很好的科研,教学条件,激励了青年教师的创新进取精神.2,开展了"1+1"结对子活动,老,中,青教师的传,帮,带工作卓有成效.3,资助,支持青年教师的"丽娃沙龙",使青年教师之间能够及时有效地得到交流,促进了青年教师的互相学习与彼此进步.

   成效:有明显成效,例如青年教师王冉冉所担任的课程有两门曾被评为华东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年终考核多次被评为"最受学生欢迎课程",曾获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华东师范大学第四届青年教师教学评比一等奖.青年教师查正贤所担任课程也曾被评为华东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年终考核多次被评为"最受学生欢迎课程",还曾获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王冉冉与查正贤是系里的优秀青年教师,发展态势很好. 学缘结构:即学缘构成,中,从不同学校或科研单位取得相同(或相近)学历(或学位)的人的比例.

  

   4-2 理论课和理论(含实践)课教学内容 4-2-1 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华传统文化进一步溶入世界视野,据着名汉学家杜维明先生的助手黄万盛先生介绍,哈佛人文学科的名教授们(以史华慈教授为领袖)曾长期坚持"读经班":以原典的形式研读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其中就包括中华传统文化的两部经典——《论语》,《庄子》.海内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研究方法也日趋多元,与多种学科相交叉:哲学,史学,文学,美学,宗教学,人类学,社会学,文化学,民俗学,符号学,阐释学,系统论等等不一而足.中华传统文化的普及化与大众化也取得了相当的成绩:出现了不少注译本与通俗性读物,网络与多媒体亦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越来越多地参与传统文化的评介.

   不过,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研究与弘扬还存在着一定问题.从课程建设来看:一,传统文化的课堂教学多是浮光掠影的概述,泛泛而谈的通论,断章取义的节选,于是,学生缺乏根源性的学养,具体表现为:读原典缺乏制度化的保证;对传统文化缺少原汁原味的了解,无论对传统文化是褒是贬都不能抓住要害.二,传统文化的课程体系未形成合理结构,有待优化.以《论语》,《庄子》,《史记》,《文选》为例,它们分属古代目录分类中的"经","史","子","集",每一部都有自身的学统,可从古代延伸到现当代,可由自身的学统辐射于多种学科,单从文,史,哲任何一门学科的角度对它进行解读与阐释都失之片面,而高校对这些文化经典的课程设置却未能考虑到这些因素.三,对传统文化的现代阐释不够到位,"故纸堆"尚未能与"新思想"有机结合起来.四,专业性与大众化未能有机结合,"专业性"了就只是局限于小圈子,"大众化"了就不免流于浅俗,以讹传讹.

   华东师范大学注意到上述问题,将国学专书系列讲读课程纳入多种教学建设项目中.本课程的专业定位与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在"全球化"背景下,凸显民族文化的经典之作,了解其在文明进程中的伟大地位与重要作用,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纠正将"全球化"沦为"西方化"的错误倾向.二,学识与技能之外,通过对人文经典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品位,增进学生的修养,陶冶学生的性情,健全学生的心灵,使学生体会到精神的魅力,人文的丰采,把治学与做人统一起来,使智能与灵魂的成长皆得裨益.三,贯彻"大中文"的教学理念,打破人为的学科局限,以四部国学经典为载体,打通文,史,哲,综合多种学科,使学生对传统文化具有全面,系统,深入的了解,以此为基础提高学生的文化评判能力与文化整合能力.四,及时引入前沿成果,以新思想阐释旧经典,发掘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五,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课程的专业性与大众化能够得到很好的结合. 4-2-2 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1,论语讲读:

   第一章 《论语》及孔子思想简介(3学时)

   孔子的生平,时代背景

   《论语》的成书与流传

   第二章 《学而第一》(4学时)

   第一节 《论语》的"学"

   第二节 "孝","君子"的观念

   第三章 《为政第二》,《八佾第三》(4学时)

   第一节 孔子的德政观念

   第二节 孔子的礼乐观念

   第四章 《里仁第四》《公冶长第五》(4学时)

   第一节 "仁"的观念及其提出方式

   第二节 "仁"的观念在后世的影响

   第五章 《雍也第六》《述而第七》(4学时)

   第一节 孔子论人,择人的准则

   第二节 孔子的述作观念与传统士人的着述理想

   第六章 《泰伯第八》《子罕第九》(4学时)

   第一节 传统思想中"命"的观念,对利的态度

   第二节 "斯文"与传承文化的使命感

   第七章 《乡党第十》,《先进第十一》,《颜渊第十二》(4学时)

   第一节 孔子的日常生活与礼仪实践

   第二节 "仁"的特征再认识

   第八章 《子路第十三》《宪问第十四》(3学时)

   第一节 孔子的为政观,正名观

   第二节 孔门诗学观与后世文学观念的发展

   第九章 《卫灵公第十五》《季氏第十六》(4学时)

   第一节 君子固穷与人格气节

   第二节 博学与专情:学的多与一

   第十章 《阳货第十七》《微子第十八》《子张第十九》《尧曰第二十》(4学时)

   第一节 孔子的出处观念与传统士人的出处大节

   第二节 孔门后学的思想分歧与儒家学说的流衍

   2,史记讲读:

   第一概述实录精神厥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杂语的学术功力史识超卓将个人感情渗入史书之中却又能秉持公心,博极群书却又能成一家之言司马迁严谨的史学态度对史体的创例与破例《史记》的两种重要史法互见法与迭见法《史记》深刻的史学精神《史记》丰富的史学内容与详备严密的史学体系在文人被"俳优视之"文学被视为雕虫小技的时代,司马迁的重文倾向文人传记在《史记》中的地位《史记》纪传体例以及人物事迹对后世叙事文学的影响《史记》典故对后世诗文的影响《史记》以人为中心的纪传体体例与文学即人学《史记》不仅能够表现人物的外部特征而且还很好地描绘出人物的内心活动《史记》将曲折生动的情节与琐碎却又有味的细节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司马迁在《史记》中注入真挚浓郁的情感《史记》的章法句法乃至用词都颇有独到之处 第《秦本记》了解秦国从一个诸侯国发展为大一统论文范文的历史进程以本篇为个案理解《史记》的互见法与原始察终的理解《史记》的掌握三良,"由余兴秦五羊皮,"穆公赦贼,"孟明雪耻五个典故能对前人的《秦本纪》评点有一个整体了解联系《史记》的其他篇章为《秦本记》定位体会司马迁的史心第《项羽本纪》立体化,复综性的人物形象塑造内心描写与形象描写事件记叙的有机结合泛写与特写的有机结合悲剧氛围的营造摇曳法泣数行下与《汉书》中泣下数行的不同文学效果有节制的互见法

   第《吕太后本纪》联系本篇与《孝文本纪》中缇萦,《货殖列传》中巴寡妇清的事迹与司马迁的态度体会《史记》中颇为进步的女性观参看《外戚列传》,体会司马迁对外戚作为汉代一种政治力量的评判联系本篇与《高祖本纪》,《淮阴侯列传》,《陈丞相世家》,《李将军列传》《六国年表序》等体会《史记》中对公德与私德的不同

   第《孝文本纪》互见论文范文莫大于高皇帝,德莫盛于孝文皇帝是本篇的关键语《秦始皇本纪》圣主与贤臣并不完美的搭配第《表序》《三代世表序》《十二诸侯年表序》《秦楚之际月表序》史学态度史学历史发展之大局的深刻体认《三代世表序》疑则传疑信则传信的史学态度《六国年表序》《十二诸侯年表序》的政治理想以及对由王道到霸道再到礼崩乐坏之仁义陵迟历史过程的勾勒司马迁在史学精神方面与《春秋》的传承关系《秦楚之际月表序》对历史必然性与偶然性对天人之际的辩证认识《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序》仁义为本形势为末的历史理念贯穿起来再参之以各表武帝时期政治模式的变迁

   第《平准书》联系《货殖列传》司马迁以礼义防于利以农业为本工商为末减少国家对经济的行政干预鼓励自由竞争等参看《酷吏列传《封禅书》《匈奴列传》《大宛列传》腐败对大一统封建王朝繁荣背后诸多隐患

   第《齐太公世家》齐国六百余年历史司马迁略小取大,举重明轻的剪裁联系本篇与《鲁周公世家》《《晋世家》等相关篇章具体理解《史记》中互见法与迭见法之不同将本篇与《周本纪》《孝文本纪》《伯夷叔齐列传》等篇章综合对照体会司马迁对立德与立功的辩证认识以及对儒家正统观念局限之处的超越本篇第《陈丞相世家》联系《吴起列传》《商君列传》《万石列传》《张丞相列传》参照司马光《资治通鉴》关于三家分晋的一段论赞认识司马迁德才观的超前性及对长者政治的批判第十《齐太公世家》《陈丞相世家》《相世家》第十《苏秦列传》《报任安书》世态炎凉入木三分的刻画《匈奴列传》《东越列传》《百越列传》《朝鲜列传》《西南夷列传》《大宛列传》了解汉代的对外政策与司马迁第十儒林列传》其实,司马迁对先秦儒是相当尊重的,并无侯国的孔子被列入"世家",儒家的经典"六经"又是司马迁作史时的重要参照——"考信于六艺"(《伯夷叔齐列传》),可是,尽管论文范文在武帝时被奉为官学,儒生地位大大提高,这时的论文范文反而沦为利禄之学,阿世之学,记诵之学,论文范文的真精神反而丧失了,所以司马迁要为之"废书而叹"

   第十《孔子世家》《孟子荀卿列传》《李斯列传》《叔孙通列传》《平津侯主父列传》《齐太公世家》《陈丞相世家》《相世家》第一 庄子其人其书 第一节 庄子故里庄子名,字,号《庄子》其书《庄子》散文选析 第一节《逍遥游》 《齐物论》 《秋水篇》 《天下篇》 庄文的艺术特色第三 《庄子》解读史述要 第一节 战国诸子对庄子的阐释 秦汉时期的《庄子》阐释与研究 魏晋玄学与郭象《庄子注》 唐代庄子学与成玄英《庄子疏》 宋代的《庄子》解读 明清的庄子解读 民国时期的庄子解读 建国以来的庄子解读第四 老庄之异同释德清的观点 朱熹的观点 鲁迅的观点第五 《庄子》专题讲座 第一节 庄子逍遥义的历史演变 庄子大鹏形象的历史解读 庄子的文艺思想

  

   4-2 实践(验)课教学内容 4-2-1课程设计的思想,效果以及课程目标 4-2-2课程内容(详细列出实验或实践项目名称和学时) 4-2-3课程组织形式与教师指导方法 3-4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含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的形式与目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教学改革)

   首先是精讲精练.既注重传统教学方法重视基础重视学术训练的优点,又重视现代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选取原典中的重要篇目进行打通文史哲,综合多学科的精讲,又以"文学史链接","文化史拓展","集评","典故联想","思考与讨论"等栏目,对学生提出具体的课外阅读要求,带动学生深入,细致,全面,系统地阅读原典.

   其次是课堂讨论,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和过程,把教师研究性的"讲"与学生深入细致的"读"结合起来,纠正只提供空泛,抽象条框的教学模式(如文学史课程许多学生只背教师总结的条框,并未读具体作品亦能得高分).同时建立,完善了课堂教学的互动机制,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在文化浸染的同时培养,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

   第三是教材与教辅材料,参考资料的有机结合,以适应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使教学资源具有较大的开放性.

   第四是重视实践性教学:以预习的形式布置读原典的任务;开列参考书目,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包括网络),要求写出读书札记,读书报告;鼓励学生尝试科研,撰写论文,吸收学生参与一定的教学,科研项目;针对各专书的不同特点提出具体实践要求,如提倡诵读,实行既发散又论文范文的阅读方式,布置仿写任务等;通过网络与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

   第五是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制作课软件,实施电教,进行网络教学,拓展教学资源的共享范围,将专业性与大众化有机结合起来.

   4-5 教学效果(含校内同事举证评价,校外专家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校内学生评教指标和近三年的学生评价结果;课堂教学录像资料要点)

   华东师大中文系于1995年开设《庄子》讲读课程,受到学生的热切欢迎,在当年华东师大中文系的教学评估中名列榜首,在全国中文系工作会议中也博得了众口一词的赞赏;于1997年开设《文选》讲读课程,《文选》研究专家,北大的傅刚老师来信称赞说"全国仅此一家";以后又陆续开设了《论语》讲读,《史记》讲读课程,复旦大学的查屏球,陈尚君两位老师慨叹说如果做好专书讲读的课程建设,华东师大中文系学生的素质将超越复旦大学.复旦大学傅杰老师曾受聘讲授《论语》,为国学专书系列讲读课程写下了这样的鉴定:"我在华师大中文系客座讲授《论语》,对中文系国学专书系列讲读课程颇为了解.这个课程的最大特点是体系性强,贯通了文史哲,对提高学生素质与文化整合能力大有助益.而且,根据我在华师大中文系的观摩,这个课程还能够与学生建立较好的互动关系,任课教师的'讲'很有功力,并能设置富于启发意义的问题引导同学活跃的讨论.学生的'读'又有制度保证,确实是扎实深入地读原典,能够沉潜在经,史,子,集的内在学统之中,在此基础上把不同门类的文化经典更好地加以融会贯通.这门课程还能够充分利用电教设施与网络资源,使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在古典文学的学科建设中相当难能可贵."本校谭帆教授,赵山林教授也写了鉴定意见,对本课程作出了高度评价.(可参看网上的"评议鉴定"栏目.)学生对本课程评价很高,多次评之为"最受学生欢迎课程".大家纷纷表示,本课程使他们对传统文化有了原汁原味的了解,有了陈寅恪先生所说的"了解之同情".以前在根本没有翻翻《论语》,《史记》,《庄子》,《史记》的情况下,也照样大谈"儒家的教育思想","《史记》伟大的史学精神","《庄子》对传统文化的影响","《文选》的唯美追求"之类的大话,现在真正切实感知了什么叫经典,什么是根源性人文素养.不仅知识的了解上有很大进步,而且大大增加了文化评判能力.又有同学表示,在学习过程中还懂得了做人的一些道理,面对喧嚣浮躁的外界,内心也获得别样的充实与宁静.(可参看网上的"评议鉴定"栏目.)

   由于本课程重视教学方式的立体化,己被高等教育出版社"全国百门课程精品"立项.课堂教学录像评价:讲课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注重与学生交流,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授课内容充实精辟,能联系实际,并使用了多媒体课件,生动直观,教学效果好.

   5.自我评价

   5-1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限200字以内,不超过三项)

   突出"大中文"的教学理念,强调原典意识,打通文,史,哲,综合多学科,贯穿古今,使学生具备全面,扎实的人文素养,真正具有文化整合能力,发掘出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

   重视课程建设的系统性,不是如选修课那样的"散兵游勇",而是把几个课程结合起来形成有机的整体,使学生能够具备较系统,全面的学养结构.

   (3) 重视教学方式的立体化,以现代化手段扩大教学资源的共享范围,将专业性与大众化

   有机结合起来. 5-2 本课程在国内外同类课程中的地位

   从高校的人文经典课程建设来看:(1)课堂教学模式多是概述和简介,原典研读缺少制度化保证.(2)原典讲读的课程有的偏重于全体大学生的传统文化道德教育,有的偏重于专业性,学术性更强的系列专书精读课程.前者的问题是太大众化,课程量则过于小.后者的问题是太专业性,课程量则过于大.(3)传统文化的课程体系多未形成合理结构,有待优化.(4)未能很好解决旧学与新知,专业性与大众化的矛盾.

   国学专书系列讲读课程则做到了:(1)针对不同的专书特点,采用不同的原典讲读方式,将论文范文链接式的"讲"与发散扩充的"读"有机结合起来,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使学生既能深入传统文化的内在血脉,又能对传统文化融会贯通,课程量适中.(2)打破学科的人为限制与僵化划分,将多种学科综合交叉,使各专书的讲读分则独当一面,合则形成体系,既不像普及性课程那样的浮泛轻浅,又不像选修课那样因各自为政而成为"散兵游勇".(3)及时介绍前沿性研究成果,启发学生密切联系现实,以新思想阐释旧经典,由旧学出新知.(4)将课程立体化,以多媒体与网络为平台扩大教学资源的共享范围,将专业性与大众化有机结合起来.

   综上所述,本课程在国内外同类课程中居于领先地位.

   5-3本课程目前存在的不足

   (1)宣传力度不够,没有让更多人群了解这一课程.

   (2)网上的教学资源还需进一步充实拓展.

   6.课程建设规划

   6-1-1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及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

   1,修订教材,出第二版.

   2,扩充教辅材料与参考资料.

   3,将专业基础课建设为校通识课,让更多在校生能得到受教机会.

   4,扩大教师队伍,让更多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参与到课程建设中来,继续搞好梯队建设.

   5,改革学生的学业评诂方式,把教材内容,课外阅读,科研实践,应用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综合

   起来作为考核的内容.

   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1,2006—2017年,全程授课录像上网.

   2,2017年,修订版电子教材上网.

   3,2006—2017年,将教辅材料,参考资料扩充上网. 6-1-2 三年内全程授课录像上网时间表

   1,2006-2007年,《论语讲读》全程授课录像上网.

   2,2007-2017年,《史记讲读》,《庄子讲读》全程授课录像上网.

   3,2017-2017年,《文选讲读》全程授课录像上网. 6-2 本课程已经上网资源 网上资源名称列表

   1,课程;

   2,电子

   3,

   6,试题

   , 7. 学校的政策措施

   所在高校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措施及实施情况

   8. 说明栏

  

   14

总结:本论文是一篇免费优秀的关于课程史记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史记.2016引用文献:

[1] 货殖列传和史记论文怎么写 关于货殖列传和史记类论文范本2万字
[2] 史记和历史专升本论文范文 史记和历史相关论文怎么写3000字
[3] 史记选读和史记论文范例 史记选读和史记类论文范例8000字
《中文系本科毕业论文题目新闻》word下载【免费】
史记.2016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