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大全 > 文章内容

思修论文提纲成人

主题:课程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11

简介:关于教学课程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教学课程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教学课程论文范文

课程论文

目录

  1. 课程:最新时尚扎发盘发发型 流行美造型课程教学

华南师范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院(系)名称 教育科学学院 研 究 方 向 学科专业 课程与教学论 1 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 2 课程论/教学论/学习论 学 制 3年 3 小学各科课程与教学 4 教学哲学 培养目标:

   通过学习国内外课程与教学理论及其发展的历史,使学生了解课程与教学理论研究与发展的现状,理解教育目的,课程,教学和评价之间的关系,学会以理论眼光观察实践,形成正确的课程观和教学观;

   2.通过了解课程与教学理论的前沿问题,学习专业的研究方法,使学生懂得根据主要因素的变化,设计课程,评选教材,分析教学情境,并选用恰当的教学方略进行有效教学,逐步学会把教育目标,教学对象,课程资源,教学方略与评价方式以及教学环境联系起来整体思考课程,教学,评价问题的方法;

   3.通过介绍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案例,让学生在共同交流,反思,讨论和练习中学会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课程设计,教材分析,课堂教学与管理以及教学评价,学会正确认识课程与教学改革观念,操作思路与行动谋略的关系,并逐渐培养学生的教师专业胜任力. 培养的主要内容(方式,方法和要求):

   本专业培养的主要内容包括:课程和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学习心理学的理论与应用;教育与课程文化哲学研究;教学哲学研究;国内外中小学各科教材和考试比较研究;东西方语言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课堂教学方略及其案例分析;中小学各科课程,教学与评价专题研究(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等).内容还包括专业实验研究,主要有课程与教学实验;校本教育研究方法实验;现代教育技术开发方法实验;班级与课堂管理方法实验;高尚师德修养实验;教育见习与教育实习等.其他内容包括教育原理,教育研究方法和专业外语由学院安排.总而言之,在专业知能上做到虚实兼学(专业理论与实践的学习),远近兼顾(专业历史的研究与未来的探索)和软硬兼修(专业的硬功夫与软实力培养).

   至于具体的方式方法,本专业要求学生在倾听导师授课的基础上,积极思考有关专业问题,参与课堂讨论,并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和评价有关课程与教学理论的现实价值,发表自己对有关主题的看法,整合自己的知识结构.课堂教学中注重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互动,全班授课与小组讨论,学生自学相结合.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讨论法,体验学习法,案例分析法,专业实验法等.

   各门课程要求学生不仅要进行课堂或课外作业,而且还需要他们积极参与进行课堂讨论,课外研究,案例分析和经典导 读,力求他们将期末作业转化为学术论文或研究报告投稿发表,或转化为学位论文的组成部分和书稿写作;要求学生参与导师们的课题研究和教学管理工作.

   学术型研究生教学计划

   院(系)名称 教育科学学院 学科专业 课程与教学论 类别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主讲教师 各学期教学安排 考查 考试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公共必修课 外 国 语 90 4 √ √ 政治理论 74 3 √ √ 学科基础课 教育原理 54 3 张广君 √ √ 教育研究方法

   Research Methodin Education 54 3 高凌飚 √ √ 专业必修课 学习心理学理论与应用 Theory and Application of learning Psychology 54 3 曾文婕 √ √ 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 Research on curriculum theory and Practice 54 3 冯生尧 √ √ 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 Research on teaching theory and Practice 54 3 李志厚 √ √ 选

   修

   课

   程 学术方向选修课 教育与课程文化哲学研究(I) Culture Philosophy Research on Education and curriculum(I) 36 2 黄甫全 √ √ 教学哲学研究(I)Philosophy of Teaching(I) 36 2 张广君 √ √ 课堂教学方略及案例分析 Teaching strategy and case analysis 36 2 李志厚 √ √ 中外各科教材考试比较 Comparison of Teaching material and exam about Chinese and foreign 36 2 冯生尧 √ √ 世界文学名着的教育学解读Educational interpretation of?the world classic literature 36 2 刘朝晖 √ √ 课程社会学研究 Research on Curriculum Sociology 36 2 王文岚 √ √ 学习文化研究Research on Learning Cultural 36 2 曾文婕 √ √ 教学专业化方向选修课 课程与教学论实验 Experimental of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36 2 曾文婕 √ √ 校本教育研究方法实验 Experimental of School-based Educational Research Methods 36 2 王文岚 √ √ 现代教育技术开发方法实验 Experimental of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methods 36 2 尹 睿 √ √ 班级与课堂管理方法实验 Experimental of Classes and classroom management methods 36 2 曾文婕 √ √ 高尚师德修养实验 Experimental of Noble ethics cultivation 36 2 黄甫全 √ √ 文献综述 1 √ √ √ 学术报告 1 √ √ √ 科研实践能力训练 2 √ √ √ 学 位 论 文 √ √ √ √

   备注:

   本教学计划的选修课程中,学生需征询导师意见之后,在学术方向与专业化方向之间作出选择.无论是哪个方向,均需要修足5门课程.鼓励学生在此之余,继续修读1门或若干有关学科教育方面的选修课程.(可跨专业或院系选修)

   上表中的5门教学专业化方向选修课程,与全日制小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合班上课.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学术型研究生必读文献主要书目和期刊目录

   序号 文献名称 作者或出版社 文献类别 1 What is Teaching? Hirst, P.H. // Peters, R.S. The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3. 着作 2 Effective and Responsible Teaching: The New Synthesis Oser, F.K., et al./ Sanfrancisco: Jossey Bass Publishers, 1992. 着作 3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Anderson, L.W./ Lodon: Pergamon, 1995. 着作 4 Key Concepts for Understanding Curriculum (Vol.1&Vol.2) Marsh, C.J./ London: The Falmer, 1997. 着作 5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 Borich, G.D./ Upper Saddle River: Pearson Education India, 2004. 着作 6 Curriculum: Foundations, Principles, and Issues Ornstein, A.C., Hunkins, F.P./ New York: Pearson, 2004. 着作 7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Srivast论文范文a, D.S./ Delhi: Mehra Offset Press, 2005. 着作 8 The Sage Handbook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Connelly, F.M., et al./ Thousand Oaks: Sage Publications, 2017. 着作 9 Key Concepts for Understanding Curriculum Marsh, C.J./ London: The Routlege, 2017. 着作 10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 Theory into Practice Gredler, M.E./ Upper Saddle River: Merrill Prentice Hall, 2017. 着作 11 中学教学论:当代教学论的几个问题 [苏]斯卡特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着作 12 教学过程的理论基础 [苏]沃?维?克拉耶夫斯基./ 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 着作 13 后现代课程观 [美]小威廉姆·多尔/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着作 14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美]泰勒/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7. 着作 15 教学与发展 [苏]赞科夫/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着作 16 教育大百科全书·教学 [瑞] T.胡森,[德]T. N.波斯尔斯韦特./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着作 17 杜威全集第卷逻辑理论研究》《儿童与课程》1902至1903年间的期刊文章书评及杂记乔安博伊兹顿.?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着作 18 教学论稿 王策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着作 19 教育学文集课程 着作 20 教学论 李秉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着作 21 教学哲学 周浩波,迟艳杰./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3. 着作 22 现代教学价值体系论 尚凤祥/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着作 23 比较教学论 吴文侃/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着作 24 反思性教学 熊川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着作 25 中国教学论史纲 张传遂/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着作 26 教学论研究二十年(1979-1999) 李定仁/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着作 27 外国教学思想史 田本娜/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着作 28 教学认识论 王策三/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着作 29 实践教学论 王鉴/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2. 着作 30 教学理论反思与建设 徐继存/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0. 着作 31 教学本体论 张广君/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2. 着作 32 课程与教学哲学 张楚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着作 33 教学价值观念论 李长吉/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4. 着作 34 课程论研究二十年(1979-1999) 李定仁/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着作 35 教学思想发展史略 李定仁/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4. 着作 36 学习论与新课程学习理念研究 李志厚/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着作 37 教学知识论 潘洪建/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4. 着作 38 教学理论问题的知识学研究 王兆璟/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4. 着作 39 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程(上,下) 黄甫全/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着作 40 教师校本学习论 李志厚/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着作 41 课程论 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着作 42 当代教学的热点问题——价值论的视角 张广君/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7. 着作 43 教学发展的时代走向 张广君/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7. 着作 44 守望与前行:教学认识论的当代视野 张广君/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7.

   着作 45 西方教育哲学流派课程与教学思想陈晓端郝文武 46 教学哲学 张立昌,栗洪武./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 着作 47 变革课堂教学方式——建构主义学习理念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李志厚/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7. 着作 48 教学临界阈理论与实践 李志厚,钟秀梅/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17. 着作 49 教育研究 中文期刊 50 课程·教材·教法 中文期刊 51 外国教育研究 中文期刊

   《教育原理》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教育原理 课程编号 0502a0005 课程负责人 张广君 教学成员 张广君 学时 54 学分 3 课程类别 学科基础课 授课方式 讲授与专题讨论结合 教学目的及要求

   教学目的:

   教育原理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学习与研究,使得硕士研究生可以概览教育之基本存在,熟悉教育之基础理论,*教育之基本问题,形成教育之基本意识.

   教学形式与要求:

   分专题研讨;

   2.个人研究,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3.每次课完成一个专题,主要是文献研究,观点分析,问题提炼,批判争鸣;

   4.每次预先确定下一专题(问题领域)中各组的具体分工内容,每个人课前搜集阅读相关文献,每组轮流推举至少1人代表本组做面向全班的主题发表;汇报需要有 word 文本或PPT文稿,基本内容应该包括:主题,工作组及代表姓名,内容目录,主题分解思路及问题系统,各问题文献综述(所有文献必须规范标引),本组的进一步分析评论,本组现存待解疑难或推荐的重点思考问题;在此基础上,发表的内容和形式可以多样化,个性化;

   5.具体程序:要求每人课前搜集并整理相关文献内容,组内整合,讨论,完善本组拟汇报的文本内容,形式并确定本组拟向全班提出的重点问题及疑难困惑;各组代表依次做主题演说,文献综述和问题展示;全班针对各该汇报进行文献质证,观点评说,逻辑剖析,问题挖掘,质疑问难,评论答对等;教师对专题研究做总结提炼和基本点评.

   6.课程教学期间各组的汇报文本,所阅读引用文献资料等,课后均须及时上传到本课程的专用信箱.

   7.注意事项:阅读文献,要有摘录卡片(合乎文献着录规范),读书札记(文献,问题,所思,所得,日期);上课发言,要有理论,有材料,有个人观点;学习过程,要着重在养成并表现出敏锐的问题意识,踏实的求证精神,批判的学习态度,创造的思维灵性.

   8.学习评价:平时讨论与结业报告相结合的整体评价.除平时参与讨论外,每位同学竞得并提交所学各专题范围内的某一具体问题最新研究进展的分析报告一篇.具体要求另定. 课程内容

  

   专题一 学习概论

   专题二 教育的发生与演进

   专题三 教育的系统与形态

   专题四 教育的属性与规律

   专题五 教育的价值与取向

   专题六 教育的目的与手段

   专题七 教育的主体与客体

   专题八 教育的知识与智慧

   专题九 教育的研究与认识

   专题十 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考核方式 平时研讨,专题报告

   参考书目

   主要参考书目:

   胡德海.教育学原理(第二版)[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6.

   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瞿葆奎,郑金洲:福建教育出版社

   掌握一些常用的教育研究方法,

   通过研究实践学会如何计划,安排,实施,报告和评价一项研究.

   课程内容

   第一讲:教育研究的性质和特点

   第二讲:教育研究的主要方式和类型

   第三讲:研究课题与计划

   第四讲: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第五讲:研究的质量要求

   第六讲:常用的研究方法(1)问卷

   第七讲:常用的研究方法(2)访谈

   第八讲:常用的研究方法(3)观察

   第九讲:常用的研究方法(4)日志

   第十讲:质性资料的整理与解释

   第十一讲:量化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第十二讲:研究报告的写作

   研究实践

   学习汇报

   考核方式 平时表现+教育研究方法理论文献综述1份+研究报告1份 参考书目 维尔斯曼着,袁振国主译《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第九版)》,教育科学出版社,2017

   马云鹏,孔凡哲主编《教育研究方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C.M. Charles着,张莉莉,张学文等译《教育研究导论》,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林重新编着《教育研究法》,台湾扬智文化出版公司,2003

   N. Burton, M. Burndrett & M. Jones: 《Doing your Research Project》SAGE Publisher,2007

   《学习心理学理论与应用》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学习心理学理论与应用 课程编号 0502b0007 课程负责人 曾文婕 教学成员 曾文婕 学时 54 学分 3 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课 授课方式 常规教学+网络化合作活动学习+现场教学 教学目的及要求

   1.增强理论素养.

   的意识和能力.

   第一专题 绪论

   第二专题 机能主义学习理论

   第三专题 联想主义学习理论

   第四专题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第五专题 神经生理学学习理论

   第六专题 进化心理学学习理论

   第七专题 基于学习理解理论的课程与教学改革

   第八专题 基于学习层次理论的课程与教学改革

   第九专题 基于学习风格理论的课程与教学改革

   第十专题 基于学习能量理论的课程与教学改革

   第十一专题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课程与教学改革

   第十二专题 基于*学习理论的课程与教学改革

   第十三专题 基于三元交互学习理论的课程与教学改革

   第十四专题 学习病理学与学校学习改革

   第十五专题 学习心理学研究的未来展望

   考核方式 1.课堂出勤20%

   2.读书笔记20%

   3.课堂讨论20%

   4.实践参与20%

   5.期末论文20% 参考书目 1.Hergenhahn, B. R. & Olson, M. H.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ies of learning(7th ed.)[M].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 Hall, 2005.

   2.Crick, R. D. Learning power in practice: A guide for teachers[M]. London: Paul Chapman,2006.

   3.Hakkarainen, K., et al. Communities of worked expertise: Professional and educational perspectives[M]. Amsterdam: Elsevier, 2004.

   4.[美]布鲁纳.教育的文化[M].宋文里,译.台北:远流出版公司,2001.[丹]伊雷斯.我们如何学习:全视角学习理论[M].孙玫璐,译.上海:教育科学出版社,2017.

   6.[美威金斯美麦克泰理解力培养与课程设计一种教学和评价的新实践么加利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3美申克学习理论教育的视角[M]韦小满等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3美加涅,等.教学设计原理[M].王小明,等,译.5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10.[美]布罗菲.激发学习动机[M].陆怡如,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11.[美]Brooks, J. G., [美]Brooks, M. G. 建构主义课堂教学案例[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社,2005.

   12.[以弗斯坦思维工具强化弗斯坦智力开发课程刘育明张绪扬译.北京春秋出版社1989.

   《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 课程编号 0502b0008 课程负责人 冯生尧 教学成员 冯生尧 学时 54 学分 3 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课 授课方式 讲授与专题讨论结合 教学目的及要求:

   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在于通过学习与研究,使得硕士研究生可以概览当现代课程理论,深度掌握的基础之上,分析具体的课程实践和案例,成为既具有深厚理论基础,又能灵活运用的高层次智慧型教师.

   教学形式与要求:

   系统知识的讲解,讨论;

   2.结合案例和问题,学生汇报,全班讨论交流,教师总结;

   3.观点争鸣:正反观点的辩论.

   课程内容:

   一,课程概论

   二,课程设计模式

   三,课程设计的学生中心取向

   四,课程设计的学科中心取向

   五,课程设计的社会中心取向

   六,课程目标设计

   七,课程内容选择

   八,课程内容组织

   九,课程方法设计

   十,课程学评设计

   十一,语文课程的设计

   十二,英语课程的设计

   十三,数学课程的设计

   十四,社会,科学课程的设计

   十五,地方和校本课程

   十六,课程管理

   十七,课程实施

   十八,课程评价

   考核方式

   1,平时汇报和讨论

   2,自主命题,撰写一篇课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小论文

   参考书目 1,自编讲义,2016年之后为冯生尧主编的《课程设计与评价》,教

   育科学出版社,2017年6月.

   2,《课程论》.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美]泰勒/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7.

  

   《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 课程编号 0502b0009 课程负责人 李志厚 教学成员 李志厚 学时 54 学分 3 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课 授课方式 讲授,讨论,案例研究 教学目的及要求

   1.了解国内外主要教学理论及其发展的历史和研究现状,理解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关系,形成正确的教学观,育人信念和观察教学问题的视角;

   2.通过学习构建独特而又切合实际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懂得分析教学情境,并正确选用恰当的教学方略进行有效教学,逐步学会把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略与评价方式以及教学环境联系起来整体思考教学问题的方法;

   3.通过介绍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案例,让学生共同交流,反思,讨论与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有关的一系列教学问题,澄清教学改革的目的,价值,主题,原则,方法和注意事项. 课程内容

   本课程教授的内容主要包括:教学概念的界定,教学基本问题的提出与阐述,国内外主要教学理论的简要介绍,影响教学实践的因素分析,教学模式的理论体系,教学原则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案例分析,教学反思与教学调适,中小学教学改革的问题与讨论,中小学教学方略研究;课堂生态与课堂动力;有效教学专题研究;听课评课与课堂教学成效的促进;教学领导专题研究;行动研究,课堂研究和教师研究在特定课堂教学问题研究中的应用等.

   考核方式 课堂作业+ 小论文撰写+ 课堂讨论

   参考书目 Fielstein,L.教学导论[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李志厚等. 教学临界阈理论与实践[M].哈工大出版社,2017.

   李志厚等. 新课程教学方略[M].广州:广东高教出版社,2017.

   Gredler.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 Theory into Practice[M]. NJ:Merrill & Prentice Inc. 2001.

   Harry Wong. The First Days of School: How to Be An Effective Teachers [M]. 2001.

   《教育与课程文化哲学研究(I)》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教育与课程文化哲学研究(I) 课程编号 0502c0016 课程负责人 黄甫全 教学成员 曾文婕,潘蕾琼,王文岚,尹睿 学时 36 学分 2 课程类别 选修课程 授课方式 讲授与讨论 教学目的及要求:

   1,学习,理解进而体验文化哲学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2,初步形成从文化哲学的视角探究教育与课程问题的意向;或

   3,初步形成从实证科学的视角探究教育与课程问题的意向;

   4,通过文献综述确定硕士或博士论文选题;

   5,通过读书报告确定硕士或博士论文的研究方法;

   6,研制和撰写出开题报告;

   7,师生合作研究,撰写,修改和定稿两篇文献分析性的或"历史-比较研究"的高质量专题论文.

   课程内容:

   第一专题《教育与课程文化哲学专题研究》课概述

   第二专题《教育与课程文化哲学专题研究》第一次作业交流与指导

   第三专题《教育研究中的做人与做学问问题》

   第四专题《学术研究中如何做好文摘卡片》

   第五专题《读书报告的基本结构和要求》

   第六专题《专题学习与研究计划的制定及实施》

   第七专题《学术研究中如何设计与撰写论文提纲》

   第八专题《学术研究中如何撰写与修改专题论文》

   第九专题《教育文化哲学的基本逻辑》第一部分

   第十专题《教育文化哲学的基本逻辑》第二部分

   第十一专题《个性化的文化哲学教育研究的基本理路》

   第十二专题《课程与教学文化哲学的探索》

   第十三专题《个性化的教育研究方法论的探索》

   第十四专题《开题报告的基本内容与结构》

   第十五专题《选择,提炼和表述开题报告的题目》

   第十六专题《如何做专题文献综述》

   第十七专题《学术研究中如何挖掘和提炼研究主题,研究问题及其假设与研究内容》

   第十八专题《学术研究中如何选择和确定研究方法》

   第十九专题 《学术研究中如何设计和开发研究工具》

   第二十专题《学术研究中如何设计和陈述研究过程》

   第二十一专题《学术研究中如何收集,整理与保存研究资料》

   第二十二专题《如何撰写高水平的学位论文》

   考核方式

   专题学习系列作业,专题论文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教师讲授与学生交流

   参考书目

   1,李论文范文.当代文化哲学沉思[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或2007年版.

   2,卡西尔.人论——An Introduction to a Philosophy of Human Culture[M].甘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

   3,黑格尔.小逻辑[M].贺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与发展委员会.文化多样性与人类全面发展[R].张玉国译.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

   5,黄甫全.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程(上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现代课程与教学论[M].2017.

   6,黄甫全.学习化课程论稿——课程文化哲学初探[M].未出版文稿,2017年.

   7,奥伊肯.生活的意义和价值[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8,邹进着:《现代德国文化教育学》,山西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9,石中英着:《教育学的文化性格》,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0,冯增俊着:《教育人类学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11,郑金洲.教育文化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12,扈中平着:《教育目的论》

   13,高清海着:《高清海哲学文存》六卷,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

   14,衣俊卿:《文化哲学》.

   15,叶澜:《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

   16,张世英着:《哲学导论》;或孙正聿着:《哲学导论》;

   17,罗素着,马元德译:《西方哲学史》(上,下),商务印书馆,1963和1976年版;

   18,陆有铨着:《西方教育哲学》,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

   19,黄济着:《中国教育哲学通论》.

   20,任继愈的《中国哲学史》(1-4卷);

   2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

   22,《列宁选集》(1-4卷);

   23,《论文范文选集》(1-5卷).

   24,《形式逻辑》.

   25,高清海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上下册);

   26,司马云杰的《文化价值哲学丛书》四本——文化悖论,文化主体论,文化价值论和论文范文运行论;

   27,夏基松的《现代西方哲学》;

   28,高清海的《高清海哲学文存》六卷,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

   29,逻辑学

   30,本体论

   31,认识论

   32,价值论

   33,*学

   34,美学

  

   《教学哲学研究(I)》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教学哲学研究(I) 课程编号 0502c0017 课程负责人 张广君 教学成员 张广君 学时 36 学分 2 课程类别 选修课程 授课方式 专题研讨 教学目的及要求

   教学目的:

   教学哲学是研究教学中的哲学问题和用哲学的方法研究教学问题的教学理论的总称,其基本研究领域有教学本体论,教学价值论,教学认识论等.作为教学哲学研究的入门课程,本课程以教学本体论领域的基本理论内容为核心展开教学与研究,兼及教学价值论,认识论的基本问题,并密切联系教学改革与实践的基本发展动态与趋势.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帮助研究生初步形成对普通教学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哲学认识,形成对教学,教育进行世界观和方法论层次的反思与探讨的基本意识和能力,进而能够对教学理论与实践问题,对自身的教学观念,做理性的批判与超越.

   教学形式与要求:

   分专题研讨;

   2.个人研究,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指导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3.每次课完成一个专题,主要是文献研究,观点分析,问题提炼,批判争鸣;

   4.每次预先确定下一专题(问题领域)中各组的具体分工内容,每个人课前搜集阅读相关文献,每组轮流推举至少1人代表本组做面向全班的主题发表;汇报需要有 word 文本(不用PPT文稿),基本内容应该包括:主题,工作组及代表姓名,内容目录,主题分解思路及问题系统,各问题文献综述(所有文献必须以夹注的形式做规范标引),本组的进一步分析评论,本组现存待解疑难或推荐的重点思考问题;在此基础上,发表的内容和形式可以多样化,个性化;

   5.具体程序:要求每人课前搜集并整理相关文献内容,组内整合,讨论,完善本组拟汇报的文本内容,形式并确定本组拟向全班提出的重点问题及疑难困惑;各组代表依次做主题演说,文献综述和问题展示;全班针对各该汇报进行文献质证,观点评说,逻辑剖析,问题挖掘,质疑问难,评论答对等;教师对专题研究做总结提炼和基本点评.

   6.课程教学期间各组的汇报文本,所阅读引用文献资料等,课后均须及时上传到本课程的专用信箱.

   7.注意事项:阅读文献,要有摘录卡片(合乎文献着录规范),读书札记(文献,问题,所思,所得,日期);上课发言,要有理论,有材料,有个人观点;学习过程,要着重在养成并表现出敏锐的问题意识,踏实的求证精神,批判的学习态度,创造的思维灵性.

   8.学习评价:平时讨论与结业报告相结合的整体评价.除平时参与讨论外,每位同学竞得并提交所学各专题范围内的某一具体问题最新研究进展的分析报告一篇.具体要求另定. 课程内容

   1.课程与教学概论

   2.教学存在的系统分析

   3.教学存在的发生学考察

   4.教学存在的形态与职能

   5.教学存在的演化机制

   6.教学存在的属性与本质

   7.教学存在的建构交往观

   8.教学价值论问题考察

   9.教学认识论问题考察

   考核方式 平时研讨成绩50%;期末专题报告成绩50%

   参考书目 基本教材:

   张广君.教学本体论[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2.

   主要参考文献:

   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李定仁,徐继存[M].教学论研究二十年,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王策三.教学认识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李定仁.教学思想发展史略[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4.

   王策三.教学认识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张广君.教学发展的时代走向[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7.

   张广君.当代教学的热点问题—价值论į

课程:最新时尚扎发盘发发型 流行美造型课程教学

40;视角[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7.

   张广君.守望与前行:教学认识论的当代视野[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7.

   周浩波,迟艳杰.教学哲学[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3.

   张立昌,郝文武.教学哲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

  

   《课堂教学方略及案例分析》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课堂教学方略及其案例分析 课程编号 0502c0018 课程负责人 李志厚 教学成员 李志厚 学时 36 学分 2 课程类别 选修课程 授课方式 讲授 教学目的及要求:

   1.通过简洁介绍国内外主要教学方略理论体系及其发展概况,使研究生了解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技巧的关系,理解教学方略在整个教学实践中的定位,形成正确的教学观,育人信念和有效解决教学问题的常识;

   2.通过教师讲解和案例分析,使研究生懂得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的优点和局限性,学会选用恰当的教学方略进行有效教学,逐步把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略与评价方式以及教学环境联系起来整体思考和解决教学问题;

   3.研究生通过实操作业,观课和微格教学的训练,联系自己所教的课程,逐步学会制订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进行基本的教学设计,学会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学会有效地传授知识,示范技能,培养能力,并且掌握基本的评价技巧对达成目标的情况进行评鉴,掌握管理课堂和胜任教学的基本教学方法.

   课程内容:

   本课程讲授的内容主要包括:澄清教师,课程,学生,课堂氛围及其与教学方法和策略的关系,明确教学方法在教学系统中的恰当定位;教学方略的基本体系介绍和教学原则的分析;教学设计,包含教学大纲制订,教学计划拟定和整个教学的设计;直接教学与间接教学策略的适用性分析;课堂组织与管理;基本教学方法与技巧的选用;案例分析和微格教学,等等.

   考核方式 本课程的结业考核方式以书面考查为主(以下三种方式选择其一):

   论文:围绕某个教学理论或实际问题,进行理论阐释与分析;

   (二)研究报告或论文:围绕某个教学实际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或个案研究.

   (三)教学方案设计:围绕某个学科领域或主题进行教学方案的设计,并进行可行性论证(选择其中一个学科领域进行理论阐释,思路分析和内容陈述以及操作性的预想)

   注:不参与本课程学习,无故旷课超过一定学时(按照学校有关规定),本课程不记分.

   参考书目 1. 黄甫全 王嘉毅主编. 课程与教学论[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 刘庆昌. 教育知识论[M]. 太原: 山西教育出版社,2017.

   3. 施良方等. 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 高慎英, 刘良华. 有效教学论[M]. 广州: 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5. (日) 佐藤正夫着. 钟启泉译. 教学原理[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6. (加)马克斯·范梅南着,李树英译,《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7. 杜和戎. 讲授学[M]. 北京: 华语教学出版社, 2007.

   8. Bruce Joyce等着,荆建华等译,《教学模式》,(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9. 约翰·D·布兰斯福特着, 程可拉等译,《人是如何学习的——大脑,心理,经验及学校》,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0. 商继宗. 教学方法现代化的研究[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

   11. 李志厚主编,《新课程教学方略》,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

   12. 高文. 教学模式论[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

   13. 李如密. 教学风格论[M].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

   14. . L. Campbell.等着. 王成全译. 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M].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1.

   15. (美) 丹尼斯. 沃克拉迪. 美国教学创意手册[M].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16. Hellmut, R. Lang & D论文范文id.N. Evans (2006). Models, Strategies, and Methods for Effective Teaching[M]. Boston: Pearson Education, Inc.

   17. Gary. D. Borich (2007).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 Research-Based Practice[M]. New Jersey: Pearson Education, Inc.

   18. Harry K. Wong (2006). The First Days of School: How to Be An Effective Teacher[M]. Sunnyvale: Corwin Press. .

  

   《中外各科教材考试比较》霍尔姆斯,麦克莱恩教育科学出版社世界文学名着的教育学解读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世界文学名着的教育学解读 0502c0020 课程负责人 刘朝晖 教学成员 刘朝晖 学时 36 学分 2 课程类别 选修课程 授课方式 讲授,讨论,实操

   教学目的及要求

   教学目的:

   通过用教育学的视角对世界文学名着进行的阅读,让学生从名着中的人物故事,成长经历及其内涵的作者思想,见解的角度来理解教育和寻找教育问题及其解释,并丰富学生的教育故事和经验.与此同时,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

   教学要求:

   教师:

   具备良好的教育理论素养

   有较高的文学修养和阅读经验

   使学生学会从文学的视角来理解体验教育,寻找教育的个案及其问题.

   与此同时,让学生热爱文学,热爱阅读.

   学生:

   掌握和能运用教育学的理论来分析文学名着

   用教育的眼光来阅读,解释文学名着

   能够发现文学作品中的教育问题和教育个案并进行教育学的阐释

   课程结束时提交一篇正式的课程论文.

   课程内容:

   1,教师用教育学观点分析讲解(《红楼梦》和《汤姆索亚历险记》等名着中的教育思想,教育案例,及其其中的人文主义思想.

   2,学生或个人或小组进行文学名着的教育学分析和阐释,并师生共同讨论.

   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40) + 课程论文(40) + 出勤 (20) 参考书目 1.曹雪芹,《红楼梦》

   2.马克吐温, 《汤姆索亚历险记》

   3. 其它

   《课程社会学》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课程社会学 课程编号 0502c0021 课程负责人 王文岚 教学成员 王文岚 学时 36 学分 2 课程类别 选修课程 授课方式 面授 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获得从社会学角度分析教育的思维及其能力,能运用社会学理论和方法分析来自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的教育事实.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教育社会学研究中出现了"教育知识社会学研究"(课程社会学研究)的流派,史称"新"教育社会学.从此,对课程的关注,就成了一部分教育社会学者的兴趣.本整合国内外该领域的研究成果,从方面加以阐述.课程内容的社会学分析,主要介绍课程内容的价值特性及其社会本质,课程内容选择的过程,教科书的社会学分析;课程结构的社会学分析主要介绍课程结构的宏观层面,课程结构的中观层面,课程结构的微观层面等包含的社会学意蕴;课程授受的社会学分析,主要介绍课程分化的社会性,课程授受过程中的潜在课程分析;课程评价的社会学分析主要介绍课程评价的社会性,评价的运作过程,考试的社会学分析.本课程以期末考查作为主要考核方法,学生围绕教育现实问题,从社会学角度给予分析,撰写不少于5000字的论文,并力求达到发表水平吴康宁着:《教育社会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10月版;

   鲁洁主编,吴康宁副主编:《教育社会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吴康宁主编:《课堂教学社会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版.

   吴永军着:《课程社会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0月版.

   Lawrence?J.Saha编:《国际教育社会学百科全书》(英文版)1997年出版.

   课程名称 学习文化研究 课程编号 0502c0022 课程负责人 曾文婕 教学成员 曾文婕 学时 36 学分 2 课程类别 选修课程 授课方式 常规教学+网络化合作活动学习+现场教学 教学目的及要求

   1.基本目标

   (1)增强理论素养.

   提升的意识和能力.

   .

   .

  

   第一专题 导论:学习研究的文化哲学视角

   第二专题 学习文化的本性追问

   第三专题 学习文化的历时演进

   第四专题 学习文化的基本结构

   第五专题 学习文化的价值诉求

   第六专题 文化学习的基本原理

   第七专题 学习文化建设的典型案例

   考核方式 1.课堂出勤20%

   2.读书笔记20%

   3.课堂讨论20%

   4.实践参与20%

   5.期末论文20%

   参考书目 1.[德]卡西尔.人论:人类文化哲学导引[M].甘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德]兰德曼.哲学人类学(第2版)[M].阎嘉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6.

   李论文范文.当代文化哲学沉思[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

   4.Furth, H. G. Knowledge as desire: An essay on Freud and Piaget[M].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87.

   5.Jarvis, P. Towards a prehensive theory of human learning[M]. New York: Routledge, 2006.

   6.Pai, Y., Adler, S. A., Shadiow, L. K. Cultural foundations of education (4th ed.)[M]. Upper Saddle River, NJ: Pearson Education, Inc.,2006.

   7.Pitman, M. A. et al. Culture acquisition: A holistic approach to human learning[M]. New York: Praeger, 1989.

   8.Wenger, E. Communities of practice: Learning, meaning, and identity[M].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9.Winch, C. The philosophy of human learning[M]. London: Routledge, 1998.

  

   《课程与教学论实验》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课程与教学论实验 课程编号 0502c0023 课程负责人 曾文婕 教学成员 曾文婕 学时 36 学分 2 课程类别 选修课程 授课方式 常规教学+网络化合作活动学习+项目学习 教学目的及要求

   1.学生将所学的课程与教学论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

   2.学生掌握课程开发的基本流程以及教学设计和实施的基本方法.

   3.学生开发出校本课程,微型课程和课时教学方案.

   4.学生开发出说课方案,并进行说课实施.

   5.学生提升"综合性","整合性"的课程开发与教学技能.

   6.学生开发出的创新性方案力争发表. 课程内容

   引论

   实验一 校本课程方案设计(下设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设计等子项目)

   实验二 微型课程方案设计(下设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设计等子项目)

   实验三 课时课程方案设计(下设课标分析,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设计等子项目)

   实验四 说课设计与实施(下设说教材,说学情,说目标,说方法,说资源,说过程设计等子项目) 考核方式 1.课堂出勤20%

   2.每个实验项目的完成情况各20%,共计80%. 参考书目 1.Borich, G. D.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 (5th Ed.) [M]. New Jewey: Pearson, 2004.

   2.Ornstein, A. C., Hunkins, F. P. Curriculum: Foundations, principles, and issue(6th Ed.) [M]. Boston: Pearson, 2017.

   3.黄甫全.现代课程与教学论(第3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7.

   4.曾文婕.课堂教学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校本教育研究方法实验》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校本教育研究方法实验 课程编号 0502c0024 课程负责人 王文岚 教学成员 王文岚 学时 36 学分 2 课程类别 选修课程 授课方式 面授 教学目的及要求:1.培养学生校本教育研究能力;2.培养学生选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文献综述的能力;4.培养学生具体运用研究方法的能力;5.培养学生研究设计的能力;6.培养学生论文写作的能力 课程内容:校本教育研究方法实验课是一门立足于培养小学教育和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研究生校本研究能力的新型实验课程,校本教育研究方法实验课开发与创新了教师适用的"融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与研究为一体"的方法与工具体系,建立了教师主体性取向的整体主义校本学习研究方法体系.这门课程以培养高水平研究型小学教师为目标,强调通过实验课程体系,培养本科生具体的校本教育研究能力,主要包括选题,文献综述,研究方法使用,研究设计以及论文写作等能力,这些能力不再是停留在书本上的知识点,而是通过实验课程转化为本科生的实际操作以及应用能力,从而使得研究生在参加工作后能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无缝衔接到小学校本教育研究工作中去.

   考核方式 平时网络作业30%+期末研究报告70%

   参考书目

   1.黄甫全.王文岚.校本教育研究方法实验讲义[M].待出版.

   2.陈向明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科学出版社2017.

   3.刘良华教育研究方法专题与案例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董奇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约翰·W·克雷斯威尔崔延强研究设计与写作指导:定性定量与混合研究的路径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6.温忠麟教育研究方法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现代教育技术开发方法实验》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现代教育技术开发方法实验 课程编号 0502c0025 课程负责人 尹睿 教学成员 尹睿 学时 36 学分 2 课程类别 选修课程 授课方式 常规教学+网络化合作活动学习+项目实践 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的目标在于让学生熟悉当前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以及技术支持的教学设计,掌握当前主流教育技术的应用与开发方法,训练并形成娴熟的教育技术应用与开发的基本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应用教育技术支持中小学课程教学的自觉意识,提升应用教育技术开展课程教学的能力,从而为学生成长为创新型教师奠定基础. 课程内容:

   实验一:教育技术的认识

   实验二:技术支持的教与学资源设计

   实验三:技术支持的教与学过程设计

   实验四: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使用

   实验六:思维可视化工具的应用

   实验七:WebQuest主题学习网页的应用与开发

   实验八:微课的应用与开发

   实验九:网络课件的应用与开发

   实验十:Moodle管理平台的使用 考核方式 1,课堂出勤:10%

   2,网络学习活动:10%

   3,项目实践:80% 参考书目 1,杨哲,钟生海. 教育技术能力实训教程(21世纪师范院校计算机实用技术规划教材),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

   2,郑小军,杨满福,林雯. 现代教育技术能力训练(高师院校"新三手"能力训练系列教材),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7.

   3,王以宁. 教师教育技术:从理论到实践(论文范文科学系列教材),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4,顾小清.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程(教师教育信息化系列教材),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5,何克抗. 教育技术培训教程(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试用教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6,祝智庭. 教育技术培训教程(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试用教材),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班级与课堂管理方法实验》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班级与课堂管理方法实验 课程编号 0502c0026 课程负责人 曾文婕 教学成员 曾文婕 学时 36 学分 2 课程类别 选修课程 授课方式 常规教学+网络化合作活动学习+项目学习 教学目的及要求

   1.学生掌握班级与课堂管理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2.学生将所学的班级与课堂管理方法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

   3.学生提升"综合性","整合性"和"创新性"的班级与课堂管理实践技能.

   4.学生开发的创新性班课管理方法,通过行动研究予以完善,力争撰写成文发表. 课程内容

   引 论 本实验课的目标,内容与学习方法

   实验1 了解学生的方法

   实验2 组建班级的方法

   实验3 组织班级活动的方法

   实验4 指导学生行为的方法

   实验5 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

   实验6 形成教育合力的方法

   实验7 提高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实验8 建立课堂行为标准的方法

   实验9 处理突发事件的方法

   实验10 班级管理与课堂教学整合的方法 考核方式 1.课堂出勤20%

   2.每个实验项目的完成情况各8%,共计80%. 参考书目 1. [美]Vernon F. Jones & Louise S. Jones.全面课堂管理:创建一个共同的班集体[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2. [美]C.M. Charles & Gail W. Sente.小学课堂管理[M].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3.张民杰.班级经营学说与实例应用(第3版)[M].台北:高等教育,2017.

   4.李伟胜.班级管理新探索:建设新型班级[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

   《高尚师德修养实验》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高尚师德修养实验 课程编号 0502c0027 课程负责人 黄甫全 教学成员 曾文婕,潘蕾琼,王文岚,尹睿 学时 36 学分 2 课程类别 选修课程 授课方式 讲授与讨论 教学目的及要求:

   (一)开发出引领全国的创新性师德教育课程《高尚师德修养》;

   (二)切实培养新世纪教师的高尚师德:

   1,做一个具有优良品德的人——切实培养新世纪教师的优良品德;

   2,做一个具有高尚师德的教师——切实培养新世纪教师的高尚师德;

   3,做一个具有"以德育人"能力的教师——切实培养新世纪教师的德育能力.

   课程内容:

   (一)优良品德学习

   第一章 美德与优良品德的基础

   (1)美德*学

   (2)积极心理学

   (3)幸福学

   第二章 美德与优良品德的概念

   (1)美德与优良品德的定义

   (2)优良品德使人幸福的学说

   (3)优良品德使人幸福的机理

   第三章 优良品德学习的方法

   (1)优良品德学习的干预原理

   (2)优良品德学习的多样方法

   (3)优良品德学习方法的开发

   第四章 优良品德学习的设计

   (1)优良品德学习的自主设计原理

   (2)优良品德学习的自主设计过程

   (3)优良品德学习的自主设计案例

   第五章 优良品德学习的施行

   (1)优良品德学习的自主施行原理

   (2)优良品德学习的自主施行过程

   (3)优良品德学习的自主施行案例

   第六章 优良品德学习的分享

   (1)优良品德学习的合作分享原理

   (2)优良品德学习的合作分享过程

   (3)优良品德学习的合作分享案例

   (二)高尚师德研究

   第七章 美德与优良品德的开发

   (1)美德与优良品德的开发原理

   (2)美德与优良品德在公共活动领域的开发

   (3)美德与优良品德在职业活动领域的开发

   (4)美德与优良品德在家庭生活领域的开发

   第八章 高尚师德的开发

   (1)高尚师德的开发方法

   (2)新世纪的发展型高尚师德体系

   (3)新世纪高尚师德开发样例

   第九章 高尚师德的学习

   (1)高尚师德学习的原理

   (2)高尚师德学习的方法

   (3)高尚师德学习的组织策略

   (4)高尚师德学习的样例

   第十章 高尚师德学习的设计

   (1)高尚师德学习的自主设计原理

   (2)高尚师德学习的自主设计过程

   (3)高尚师德学习的自主设计案例

   第十一章 高尚师德学习的施行

   (1)高尚师德学习的自主施行原理

   (2)高尚师德学习的自主施行过程

   (3)高尚师德学习的自主施行案例

   第十二章 高尚师德学习的分享

   (1)高尚师德学习的合作分享原理

   (2)高尚师德学习的合作分享过程

   (3)高尚师德学习的合作分享案例

   (三)德育能力提升

   第十三章 德育过程论

   (1)德育概念

   (2)德育过程

   (3)德育方法

   (4)学生的优良品德学习

   第十四章 德育活动论

   (1)德育活动概念

   (2)活动德育论

   (3)学校德育活动类型

   (4)学校德育活动开发

   第十五章 德育课程论

   (1)学校德育课程概述

   (2)学校德育课程与教材

   (3)学校德育课程创新

   (4)校本德育课程开发

   第十六章 学生优良品德学习的设计

   (1)学生优良品德学习的自主设计原理

   (2)学生优良品德学习的自主设计过程

   (3)学生优良品德学习的自主设计案例

   第十七章 学生优良品德学习的施行

   (1)学生优良品德学习的自主施行原理

   (2)学生优良品德学习的自主施行过程

   (3)学生优良品德学习的自主施行案例

   第十八章 学生优良品德学习的分享

   (1)学生优良品德学习的合作分享原理

   (2)学生优良品德学习的合作分享过程

   (3)学生优良品德学习的合作分享案例

   考核方式

   (一)自主评估:成绩占13%;

   (二)同伴(组长)评估:成绩占12%;

   (三)过程同伴评估(作业):做18个作业,每个作业2.5分,成绩共计占45%;

   (四)期末考试:成绩占30%;

   (五)加分1:课堂自主教学评优,每次加2分;

   (六)加分2:做出达到公开发表水平的研究成果(包括撰写教材),每个加10分.

   评分与加分之和,以100分为限.

   参考书目

   1.潘蕾琼,曾文婕,黄甫全主编.高尚师德修养[M].未出版讲义.

   2.吴刚平,陈华. 为了未来:教师职业道德读本中小学教师分册[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李春秋,王引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中小学教师通识培训教材编写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研修读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总结:本论文主要论述了教学课程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课程引用文献:

[1] 比较好写的课程教学改革论文选题 课程教学改革论文标题怎么定
[2] 课程与教学论相关论文题目 课程与教学论论文题目如何取
[3] 比较好写的新课程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新课程语文教学论文标题怎么定
《思修论文提纲成人》word下载【免费】
课程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