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大全 > 文章内容

政治论文提纲年度,政治大学社会学系九十八学年度

主题:时阅文学网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4-20

简介:适合文学学时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文学学时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文学学时论文范文

时阅文学网论文

目录

  1. 时阅文学网:中国文学(4) 共32学时郑淑梅 第01-02学时 视频教程

目 录

   马列文论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1

   语文学科教学论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7

   现代汉语 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13

   语言学概论 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20

   中国古代文学史课 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26

   文学概论 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58

   古代汉语 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69

   汉语口语 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73

   写作概论 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75

   外国文学 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79

   美学课程 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85

   应用文体写作 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90

   学术论文写作 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92

   硬笔书法 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96

   中国文化概论 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98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105

   中国诗学研究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108

   中国古代文论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111

   近代文学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115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119

   西方现代派文学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124

   论语研究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128

   佛学研究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130

   唐诗学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133

   明清小说与红楼梦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136

   外国名着鉴赏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143

   托尔斯泰研究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147

   二十世纪中国散文史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151

   文艺鉴赏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154

   艺术抽象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157

   比较文学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160

   东方文学研究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163

   台港文学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166

   1.专业基础课

   《马列文论》教学大纲

   修订单位:韩山师范学院中文系

   执 笔 人:吴亚南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中文名称:语言学概论

   2.课程英文名称:

   3.课程类别:必修

   4.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

   5.总学时:36学时

   6.总学分:2学分

   二,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文艺理论课.本门课通过对马列理论家经典文艺论着的选讲,使学生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思想.同时让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原理,方法来正确分析文艺现象,文化问题,树立正确的文艺观,批评观.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

   1.第一讲:马克思的实践美学理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讲析(9学时)

   教学要求:通过对马克思理论原着的接触,明确马克思的实践美学理论的具体内容,并能作出一定的理论阐释.

   教学内容:

   第一节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写作的背景

   马克思想批判地改造了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讲述马克思实践美学的几个思想

   第二节 马克思用社会实践的观点和方法研究美学是美学研究史上的根本变革

   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费尔巴尔美学这样一个精神范畴,到底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还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东西?马克思扬弃了这两种片面性,吸收了合理性.经济学和哲学的结合,解释美学现象.

   第三节 劳动创造了美

   从实践的观点看美的产生和美的根源,自然的人化和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物种尺度和内在尺度,两个尺度的问题.

   第四节 异化问题

   异化是指劳动产品作为一种异己于主体的东西同主体相对立,异化与异化劳动,反异化与人的解放.

   第五节 审美能力的形成和历史发展

   美感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感觉,人的社会性劳动是美感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人类是由需要的感觉力走向思维和审美的感觉力的.

   第六节 《手稿》对解决一些重要美学问题的方法论启示

   从人化的自然和社会生活中去寻求美.自然与人发生了深刻的联系,这是一个人与对象互相建构的过程.

   文艺作为人的本质力量的一种体现方式,同样也要遵循自然与人,对象和主体的关系.对于艺术家来说,存在着三个世界.

   教学重点:马克思用社会实践的观点和方法研究美学是美学研究史上的根本变革;劳动创造了美.

   教学难点:异化问题.解决这个难点主要是从异化的定义入手,结合社会学的内容,着重指出它是指劳动产品作为一种异己于主体的东西同主体相对立.

   2.第二讲:意识形态形态理论和艺术生产理论——《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讲析(6课时)

   教学要求:本讲是整个马列文论教学上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本讲要让学生了解意识形态具有哪些特点,它包括哪些内容.文艺的意识形态特点.指出艺术一方面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另一方面艺术又是意识形态是社会结构当中上层建筑的顶端.由于艺术所具有的双重特性,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论述艺术时常常是把这两个问题联系在一块来论述的.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写作背景

   青年黑格尔派真正的社会主义.

   第二节 意识形态理论

   "意识形态"概念,现代西方意识形态理论种种,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现代化.

   第三节 艺术生产理论

   马克思有关于艺术生产的概念有一个

时阅文学网:中国文学(4) 共32学时郑淑梅 第01-02学时 视频教程

不断演化的过程.艺术生产与艺术是意识形态这两种阐释艺术本质的观点.艺术生产最终受物质生产的支配艺术根本上的意识形态性质,马克思关于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不平衡"关系的理论.

   教学重点:艺术生产理论:从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生产的个体性与群体性等几个关系来深刻理解艺术生产概念的内涵.

   教学难点:艺术是生产,另一方面艺术是意识形态.主要指出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艺术,艺术生产最终受物质生产的支配,但是艺术根本上具有意识形态性质.

   3.第三讲 马克思,恩格斯现实主义文学观念与典型学说——《致斐迪南?拉萨尔》《致敏娜?考茨基》《致玛?哈克奈斯》讲析(9学时)

   教学要求:使学生掌握和理解马恩的现实主义理论,特别强调艺术典型论和悲剧论在现实主义文学创造中的重要意义.理解典型的内涵和悲剧的内涵.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的问题

   1.什么是艺术真实?

   2.在整体上符合历史真实的基础上,允许想象和艺术虚构

   重点:艺术真实的概念.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

   难点:真实性的内涵.知道真实性是文学的认识与审美两大价值功能产生的基础和前提.

   第二节 马恩的悲剧理论

   1.艺术悲剧来源于生活的悲剧,是在生活悲剧基础上创造的.

   2.悲剧的涵义和悲剧的冲突问题.

   3.艺术悲剧的价值

   4.悲剧的冲突

   重点:悲剧的涵义和悲剧的冲突问题.

   难点:悲剧的冲突问题.

   第三节 关于现实主义理论的几个问题

   1.莎士比亚化与席勒式

   2.现实人物塑造

   3.现实主义未来艺术理想

   重点:莎士比亚化与席勒式的定义.现实人物塑造的几个问题.现实主义未来艺术理想恩格斯是怎样表述的.

   难点:现实人物塑造要注意的几个方面,比如忽视人物本质的恶劣的个性化和忽视个性刻画的概念化倾向.

   第三节 艺术典型问题

   1.典型论的内涵在西方的历史演变.

   2.马恩的典型学说.

   3.关于艺术典型的塑造.

   4.艺术的倾向性和真实性的统一

   重点:典型论的内涵在西方的历史演变和马恩的典型学说.

   难点:艺术的倾向性和真实性的统一.倾向性包括主观倾向与客观倾向.关键是客观倾向.

   4.第四讲 列宁论托尔斯泰(6学时)

   教学要求:通过列宁对托尔斯泰作品的典范性分析,学会用马列思想的立场和观点分析文艺现象和揭示作品的社会内涵.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列宁论托氏的历史

   错综复杂的历史背景,颓废主义,悲观主义,未来主义,神秘主义,对托的评价,实质上关系到俄国革命的前途和命运,是当时俄国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节 现实主义创作的深度和广度

   俄国革命的镜子,首先应当理解为是一面照现托尔斯泰所处的俄国那个时代的镜子.

   艺术表现的广度和深度取决于艺术认识的广度和深度

   第三节 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

   托的作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俄国革命的性质和特点,托的作品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俄国革命的力量和弱点

   第四节 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和创作中的矛盾的社会阶级根源

   重点: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它的作品一定程度上反映革命的某些本质方面.

   难点:托的作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俄国革命的性质和特点;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俄国革命的力量和弱点.

   5.第五讲 列宁论民族文化——《关于民族问题的批评意见》讲析(6学时)

   教学要求:理解列宁两种民族文化理论的内涵以及这种理论的现实意义.列宁的两种民族文化学说与人民性问题,精神是一致的.

   教学内容:"民族""文化"的特定含义,承认统一性和历史联系性,但不能把"民族"抽象化,"民族"是历史范畴,马恩关于统治阶级的思想的论述,列宁论断的内涵,强调无产阶级历史主体地位,创造性转化,当代意义.

   重点:"民族""文化"的特定含义,"民族"是历史范畴.

   难点:两种民族文化理论在当代的现实意义:后现代世界的文化问题,后殖民批评 第三世界文化理论,葛兰西的霸权概念,多元文化主义,文化研究.

   四,考核方式

   考试(笔试)

   五,成绩评定

   平时加作业占30%,期末考试70%

   六,本课程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

   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以下几种能力:

   1.培养学生对理解马列经典理论的能力,结合理论背景正确领会马恩列理论的原意,避免曲解原着.

   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活学活用,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各种文艺现象,科学阐释不同文艺观点,解决实际文艺思想问题.

   七,教材与参考书

   1.《马克思主义文艺论着选讲》(修订本),陆贵山,周忠厚编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二版

   2.主要参考书:

   (1)《马克思,恩格斯论文学与艺术》(一)(二)陆梅林辑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第一版

   (2)《马克思主义与艺术》[美]梅?所罗门 编,杜章智 译,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年第一版

   (3)《马克思与世界文学》[英]柏拉威尔 着,梅绍武 译,三联书店1980年第一版

   (4)《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史》复旦大学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编着,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5年第一版

   《语文学科教学论》教学大纲

   前 言

   一,中学语文教学论是高师院校中文系的必修课程,也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主干课程.

   二,本课程的理论建立在高师院校汉语言文学基础课以及教育学,教学论等公共课的基础上.其目的是通过本学科的学习,使高师学生掌握语文教育的基础理论,形成语文教学的基本技能,初步具备中学语文教学能力.为师范生的教育实习服务,为培养合格的中学语文教师,为师范生毕业后走上教学岗位奠定较为坚实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

   三,本学科具有明显的理论性,实践性,综合性的特点.同时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随着中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和不断发展,本学科的理论也随着时代的命脉共同发展.

   四,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语文教育理论与语文教学技能两大部分构成.语文教育理论主要包括:中国语文教育发展概况,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目标,原则,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综合性学习等基本理论,中学语文的评价,现代化语文教学手段等.语文教学技能主要包括:中学语文教学设计,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技能,中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综合性教学设计,中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方法运用等.

   教学内容:本课程讲授内容共十二章,安排72课时.

   导论:(教学时数:4节时)

   第一节 中学语文教师的修养

   有关教师的问题是当代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它既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条件.在本课程内容的学习之前,先让学生了解中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的内容,明确中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修养,这对亟待成为中学语文教师的学生很有必要.这有利于学生们去体会作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的不容易和责任的重大,从而作好当合格语文教师的思想准备.

   第二节 《中学语文教学论》概说

   本节主要对《语文教学论》课程的建立和发展作了简短的回顾,对本课程的性质特征作扼要的概括,明确了课程的任务,并就如何学习《语文教学论》问题,提出几种科学的方法.

   第一章:语文课程的性质及语文教育目标(教学时数:6节时)

   语文课程性质观是语文教育观念体系中最为核心的问题,决定着语文教育发展的方向.本章阐述语文课程的性质,明确"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同时从新世纪语文课程改革的角度出发,对语文教育目标,语文课程目标作了必要的解读.本章内容可使学生了解新世纪语文教育与过去语文教育在语文课程性质与地位,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语文课程总目标等诸多方面的明显区别,把握语文教育的根本,为从事中学语文教育指明方向.

   本章内容分三节:

   第一节:语文课程与语文教学的发展演革

   第二节:语文课程的性质

   第三节:语文教育目标

   第二章: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教材(教学时数:8节时)

   语文课程标准是规范语文课程的纲领性文件,在语文教学中有其不可取代的地位;在我国源远流长的语文教育长河中,语文的教材多姿多彩.本章简要回顾了从语文课程标准到语文教学大纲再到语文课程标准的变革历程,着重对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进行解读,使学生对语文课程的作用,制定,内容,特点等方面有相应的了解.而学习我国语文教材的演变,语文教材的作用,类型,内容,使用以及现行语文教材的特点等方面的内容,有利于学生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用好语文教材.

   本章内容分节;

   第一节:语文课程标准

   一,语文课程标准概述

   二,我国中学语文课程标准的沿革

   三,现行《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第二节:中学语文教材

   一,语文教材综述(包括语文教材的作用特点,结构类型,内容体系)

   二,我国语文教材的产生和发展

   三,语文教材的使用

   四,《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简介

   第三章:中学语文教学原则(教学时数:4节时)

   语文教学原则就是规范指导语文教学的原理,法则.语文教学原则是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断充实,完善,发展的.本章主要阐述目前语文教育界认同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遵循的五大基本原则.通过这一章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初步明确语文教学的基本方向.

   本章分五节:

   第一节:语文学习与思想陶冶,审美培养相渗透的原则

   第二节:语言学习与思维训练同步发展的原则

   第三节:阅读写作与口语交际协调发展的原则

   第四节:语文课堂学习与课外活动相配合的原则

   第五节:语文知识学习与创造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章 阅读教学(上)(教学时数:12节时)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巨头.我们教材中的所有篇目教学都是阅读教学.因此,我们几乎可以把语文教学就叫做阅读教学.

   为什么要进行阅读教学?阅读教学的过程如何?怎样进行阅读教学的设计?用什么方法进行阅读教学?这是即将从事语文教学的学生最想了解的问题.本章围绕阅读教学的基本内容进行了论述.

   第一节:阅读教学目的与过程

   第二节 阅读教学新理念

   第三节:备课与语文教学设计

   一,语文教师的备课

   二,语文教学设计(包括教案,教学目标,课型,板书的设计等)

   第四节:阅读教学的技能(包括导入,讲授,提问,结束等技能)

   第五节:阅读教学的方法

   一,教学方法概述

   二,阅读教学的常用方法

   三,多媒体教学方法

   第五章:阅读教学(下)(教学时数:10节时)

   虽然语文阅读教学是有共性的,但不同文体有不同的特点,教学中所采用的方法也不尽然相同.本章的内容主要是对不同文体所采用的不同的方法作必要的说明.

   第一节:课文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第二节:常用文体的教学

   第三节:文学作品的教学

   第四节:文言文的教学

   第六章:写作教学(教学时数:6节时)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在语文考试中,作文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但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写作教学都越来越感到头痛.这说明现行的写作教学存在某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本章在反思传统写作教学的基础上阐述写作教学的新理念,并对写作教学过程作全面的讲述.学习这一章,其主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作文的课堂教学.

   本章内容分三节:

   第一节 写作教学及其《课程标准》新理念

   第二节 写作教学计划

   第三节 写作教学的基本过程

   第七章:口语交际教学 (教学时数:4课时)

   口语交际在现代社会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颁布的课程标准明确地规定了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强调了口语交际在学生成才过程中的重要意义.本章内容从听话,说话两个方面入手,对这两者训练的内容,训练的方式作了细致的说明,使教学者在从事这方面的内容时,能够有法可依.

   本章分四节:

   第一节 口语交际的意义及特点

   第二节 听话教学

   第三节 说话教学

   第八章: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教学时数:4课时)

   《语文课程标准》首次设置了综合性学习单元,这在语文教材改革发展史上是一个突破性的进展,如何正确认识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广大即将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的学生们必须弄清的问题.

   本章首先从理论的层面对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了概括,接着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与评价,语文综合性学习对教师的要求作了阐述.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本章分三节

   第一节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征与形式

   第二节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与评价

   第三节 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教师

   第九章 语文教学评价 (教学时数:4节时)

   语文教学评价即是师生进行语文教学活动的导向灯,又融入教学成为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语文教学评价从理念到机制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章内容主要从新的评价理念出发,对语文教学评价的"三个维度"作必要的阐述.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可以对语文教学评价特点,作用,类型,内容,方法等有个基本的了解,更好把握语文教学评价的改革,发展趋势,为怎样出好一份高质量的语文试题做好理论上的准备.

   本章分三节:

   第一节 语文教学评价概述

   第二节 语文教育评价的类型,方法,内容

   第三节 语文考试及其改革发展趋势

   第十章 现代中学语文教学手段(教学时数:4课时)

   现代科学技术已渗透到每一个领域,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贯穿了每一位教育者的心中.现代中学语文教学手段的应用,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本章阐述了现代语文教学手段的意义,运用要求以及现代语文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通过学习,使学生在未来的教学生涯中能更正确科学地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本章分三节:

   第一节 现代语文教学手段的意义

   第二节 运用现代语文教学手段的要求

   第三节 现代语文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第十一章:语文课外阅读与课外活动(教学时数:2节时)

   语文课外阅读与课外活动是语文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语文课外阅读与课外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语文教师应予以充分重视.

   第一节 语文课外阅读与课外活动的意义和目的

   第二节 语文课外阅读与课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第十二章:语文德育与语文美育(教学时数:4节时)

   语文德育是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它贯穿于语文教学过程中,是全面发展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美育存在于语文的内容与形式之中,是一个亟待开发的领域,是语文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语文美育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德育和语文美育必须依照自身的规律和特点进行,才能更好发挥其教育,感染作用.

   第一节 语文德育的特点,内容和途径方法

   第二节 语文美育的特点,内容和途径方法

   建议参考教材

   阎立钦 《语文教育学引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杨道麟 《语文教育学导论》 湖北人民出版社

   刘 淼 《当代语文教育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倪文锦 《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

   《现代汉语》教学大纲

   修订单位:中文系汉语教研室

   执 笔 人:童效杰

   一,课程基本信息

   1. 课程中文名称:现代汉语

   2. 课程英文名称:

   3. 课程类别:必修

   4.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类)

   5. 总学时:68学时

   6. 总学分:4学分

   二,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汉语发展脉络,掌握现代汉语的理论体系框架,基本概念及其联系,运用语音,文字,词汇,语法等方面的知识,深入分析具体语言事实,从而提高认识,分析和解决语言现象的能力.本课程是学习现代汉语必须正确运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加强逻辑思维的训练,既要看到语言发展的规律,也要看到其特殊的变化和用法,全面,客观地分析每一个语言事实.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

   1. 绪论(4学时)

   教学要求:明确现代汉语共同语的性质,历史必然性与发展前景.通过语言基本职能的讲授,使学生学习现代汉语的作用和意义,特别是对思维训练的作用和意义.宣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教学内容:

   (一)语言:语言的定义,职能,结构

   (二)汉语:国际国内地位,简史,分期

   (三)现代汉语:概念,形成,规范化

   (四)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重点:语言的职能,现代汉语的概念

   2. 第一章 语音(18学时)

   教学要求:系统讲授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音位系统,使学生具备分析和研究普通话乃至方言的基本理论知识;同时使学生受到系统论方法,形式逻辑常用方法特别是演绎推理等方法的训练.(语流音变,语调和朗读,语音规范化问题不讲,由教师口语课讲)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语音概说

   (一) 语音及语音的三大性质

   (二) 语音的基本单位:单位确立的原则,音素,音位,音节

   (三)记音符号

   重点:语音的社会性质,元音与辅音的区别

   第二节 音位学说简介

   (一)音位的概念

   (二)音位变体

   (三)音位与音素的对比

   (四)音位间的对立关系

   (五)非音色音位

   重点:音位变体,音位与音素的对比

   第三节 现代汉语辅音音位系统

   (一)声母与辅音音位以及辅音

   (二)零声母:性质与书写

   (三)辅音音位的变体:描写方法,典型变体,非典型变体

   (四)现代汉语辅音音位辨正

   重点:辅音音位的变体:描写方法,典型变体

   第四节 现代汉语元音音位系统

   (一)韵母与元音音位

   (二)单元音音位及其条件变体,单韵母

   (三)复元音音位与复韵母:性质,结构,分类

   (四)儿化及其音位问题

   重点:单元音音位及其条件变体

   难点:复元音音位的性质

   第五节 现代汉语声调音位系统

   (一)声调的性质:自然性质,社会性质

   (二)调值,调类,调型,调名,调号

   (三)现代汉语的声调音位系统

   (四)轻声的音位问题

   (五)声调辨正

   重点:调值

   难点:声调的性质

   第六节 现代汉语音位的组合

   (一) 现代汉语音节结构的特点:层次概念,音节分析

   (二) 现代汉语声韵调配合规律

   3. 第二章 词汇(12学时)

   教学要求:掌握语素,词这两个基本概念,系统掌握现代汉语的词汇系统,特别是词义系统.使学生学会在系统中把握概念,组织知识的方法,对活的辩证法有所体会.(词典和字典自学)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词汇

   (二)语素:概念,分类

   (三)词:概念,和语素及词组的区别,对立面互渗律

   (四)词的结构

   重点:语素,词的判定

   难点:词的结构分析

   第二节 词义系统

   (一)什么是词义?

   (二)语素义和词义

   (三)多义词和同音词

   (四)同义词及其辨析

   (五)反义词

   重点及难点:语素义和词义,同义词辨析

   第三节 构成系统

   (一)关于按性质作用标准给整个词汇系统分类

   (二)关于按来源标准给整个词汇系统分类

   (三)关于按语法定性标准给一般词汇的分类

   (四)关于按交际范围标准给一般词汇分类

   重点:熟语的特点;成语,惯用语,歇后语的比较

   4.第四章 语法(28学时)

   教学要求:这是整个课程的重点.要求教给学生完整的逻辑严密的现代汉语语法系

   统,使学生分析,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并且具备进一步学习研究现代汉语语法的能力;应充分发挥"学习语法就是做思维的体操"这一特点,全面训练学生的理论思维,特别是创造性思维.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语法概说

   (一)什么是语法?

   (二)语法的特点

   (三)语法意义与语法形式

   (四)语法单位

   第二节 词类(上)

   (一)现代汉语划分词类的标准

   (二)实词:各小类指要,实词的中层分类,实词的运用

   重点:现代汉语划分词类的标准,实词的运用

   第三节 词类(下)

   (一)介词:概念,功能,运用

   (二)连词:概念,运用

   (三)助词:分类,结构助词

   (四)语气词

   (五)词类总论:虚,实的辩证法;词类与词性;词的兼类

   重点:结构助词,容易造成混淆的词类的区别,词类判断

   第四节 词组的结构关系分类

   (一)复合词组:主谓词组,述宾词组,中补词组,偏正词组,联合词组,兼语词组,连贯词组

   (二)派生词组:一般实词与特殊实词组成的,实词与虚词组成的

   重点:复合词组

   第五节 词组的其他标准分类

   (一)以结构层次为标准的分类

   (二)以结构功能为标准的分类

   (三)以义项数量为标准的分类

   (四)以固定性为标准的分类

   重点:层次分析法的概念,程序

   第六节 句子结构分析(上)

   (一)句子特有的成分

   (二)句子特有的现象

   (三)句型概说

   (四)单句句型:非主谓句,主谓句

   (五)单句结构常见的语病

   实词:各小类指要,实词的中层分类,实词的运用

   重点:单句句型,语病种类

   难点:几种特殊单句句型,病句修改

   第七节 句子结构分析(下)

   (一)复句:开放复句,封闭复句

   (二)多重复句结构的分析

   (三)复句结构中常见的语病

   重点和难点:复句的判断,多重复句结构的分析

   第八节 句子功能分析

   (一)句类

   (二)基本句类概述

   (三)口气与语气

   (四)口气分析举例

   (五)语气词与口气

   重点:口气分析举例

   5.第四章 现代汉字(6学时)

   教学要求:在从理论上获得对现代汉字的性质和特点,造字法和用字法,字形系统以及现代汉字的前景的理性认识的同时,理论的思辩能力得到锻炼;并能提高现代汉字的使用水平.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汉字的性质与特点

   (一)汉字表义还是表音论

   (二)汉字在世界文字系统中的位置——汉字的性质

   (三)汉字的特点

   重点:汉字的性质

   第二节 现代汉字的造字法和用字法

   (一)现代汉字的造字法

   (二)形声字简论

   (三)现代汉字的用字法

   第三节 现代汉字的形体和汉字编码

   (一)现代汉字的字形:笔画,笔顺,独体字,偏旁,部首,部件,部位,合体字

   (二)汉字的形体

   (三)汉字输入领域和输入方式

   (四)汉字编码研制和选用标准的分析

   第四节 现代汉字的状况,整理与使用

   (一)现代汉字的现状

   (二)汉字的整理与标准化

   (三)正确使用汉字

   第五节 标点符号

   (一)标点符号概说

   (二)标点符号的性质和作用

   四,考核方式

   考试:笔试

   五,成绩评定

   平时成绩占30%,考试成绩占70%

   六,本课程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

   七,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自编《现代汉语》

   参考教材:胡裕树《现代汉语》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1.

   八,其它必要的说明

   为避免课程间内容的重复,本课程不讲授修辞部分.

   本课程为学年课,上学期讲授:绪论,语音,词汇;下学期讲授:语法,文字

   《语言学概论》教学大纲

   修订单位:韩山师范学院中文系

   执 笔 人:陈佳璇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中文名称:语言学概论

   2,课程英文名称:

   3,课程类别:必修

   4,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

   5,总学时:36学时

   6,总学分:2学分

   二,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本课是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其任务是阐明语言学的基本原理与研究方法,使学生学过的语言课程得到理论上的提高与升华,并为学生今后的语言学习与教学打下最基本的理论基础.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

   1.绪论(2学时)

   教学要求:明确什么是语言和语言学,明确普通语言学在整个语言学科中的地位,及学习普通语言学的意义,对整个语言学科有一个轮廓性的了解.

   教学内容:一,语言(什么是语言,语言和民族,语言和种族).二,语言学(语言学的历史,语言学的分类).三,语言学的作用.

   重点:认识出现在各种《语言学概论》中的"语言"定义,认识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基本类别和主要流派,了解语言学在学科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难点:认识"语言"可从功能,性质,结构这几个角度来分析,目前还没最严密完善的"语言"定义.

   2.第一篇 语言的性质(12学时)

   教学要求:本篇是本课的灵魂,在教学安排中应以确保.通过本篇的教授,应使学生深刻认识到语言的性质,功能和系统性,以确保正确的语言观;并对语言学的学科辩证法有一个基本认识,在语言学习和研究的根本性方法上有所收获.

   教学内容:

   第一章 语言的社会功能

   第一节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一,语言是交际工具.

   二,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三,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交际工具

   第二节 语言是思维工具

   一,先有思维还是先有语言.

   二,思维及其类型.

   三,语言与思维的联系.

   四,语言与思维的区别.

   重点:认识语言的社会功能,理解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了解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难点:语言和思维产生的先后问题,思维和语言在对应关系上不能绝对化.

   第二章 语言是符号系统

   第一节 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

   一,符号的基本特征.

   二,语言符号(任意性,强制性,可变性,线性和离散性)

   第二节 语言符号的系统性

   一,语言符号的系统性.

   二,语言符号的层次性.

   三,组合关系和论文范文关系

   重点:理解符号,能指,所指,组合关系,论文范文关系;认识语言的性质,理解语言符号的特点;初步认识组合关系和论文范文关系;理解语言是一个系统.

   难点:理解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理解组合关系和论文范文关系是语言体系的一对根本关系.

   第三章 语言学的两对重要范畴

   第一节 语言和言语

   一,什么是语言和言语.

   二,语言和言语的区别.

   三,语言和言语的联系.

   四,区分语言和言语的意义.

   第二节 共时和历时

   一,什么是共时和历时.

   二,共时,历时学说的意义.

   重点:理解语言学中这两对重要范畴的含义,联系及区别已经区分开来的意义.

   难点:什么是语言和言语,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对这对概念的表述应如何理解,为什么索绪尔认为这是语言学研究中应严格区分的两条路.

   第二篇 语言三要素(18学时)

   教学要求:语音部分要求更深入,全面的了解音位学说.语法部分主要应对语法范畴和语法手段这两个概念在内涵和外延上都有更深入和广泛的了解.词义部分要求对词义系统有更理性,更高层的认识.文字部分简单讲授普通文字学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教学内容:

   第四章 语音

   第一节 语音概说

   一,语音的性质和作用.

   二,语音的生理基础.

   三,语音四要素.

   四,音素和国际音标

   第二节 音位学说简介

   一,音位的概念.

   二,音位与音素的对比.

   三,音位变体.

   四,归纳音位的原则.

   五,非音质音位.

   第三节 语流音变

   只作简单讲解,学生主要靠自学.

   重点:掌握语音,语音四要素,发音部位,发音方法,元音,辅音,音素,国际音标,音位,音节等概念;理解语音的各种性质,了解描写元音和辅音发音特征的方法,理解音位学的基本理论和音位分析的基本原则并能够运用.

   难点:音位和音素的区别;归纳音位应遵循的原则;能用国际音标标注普通话的语音.

   第五章 词义

   第一节 词义的性质

   一,词义是语言形式表达的内容.

   二,词义的概括性.

   三,词义的模糊性.

   四,词义的民族性.

   第二节 词义的结构

   一,词义的构成.

   二,义项和非义项.

   三,义素和义素分析.

   第三节 词义的论文范文

   一,单义和多义.

   二,同义词.

   三,反义词.

   四,语义场.

   重点:词的理性意义,词的非理性意义,本义,基本义,派生义,义素,义项;理解语义的性质,了解词义的构成和结构,理解义素分析法,了解单义,多义,同义,反义等词义论文范文的特点,理解语义场的性质和特点.

   难点:语义的模糊性;运用义素分析法做些简单的操作题;辩析同义词和反义词;语义场的系统性.

   第六章 语法

   第一节 语法概说

   一,什么是语法.

   二,语法的特点.

   三,语法意义和语法形式.

   四,语法单位.

   第二节 语法手段和语法范畴

   一,语法手段.

   二,语法范畴.

   第三节 句法结构

   一,几种常见的句法结构.

   二,层次分析法.

   重点:语法单位,语法形式,语法意义,语法手段,语法范畴,词法,句法;认识语法在语言系统中的地位;理解语法中的组合规则和论文范文规则;认识不同语言的语法结构的特点.

   难点:不同语言有不同的语法手段和语法范畴;词和句子是语法结构中最重要的两个单位;直接组成成分分析法与复杂词组的层次分析;多重复句的层次分析.

   第七章 文字

   一,文字的性质与作用.

   二,文字的起源与发展.

   三,文字的借用与传播.

   四,文字的创新与改革.

   重点:表意文字,表音文字,意音文字,偏旁,形旁,声旁;了解文字的性质,作用和类型,正确理解文字和语言的关系,了解文字起源和发展演变的过程.

   难点:汉字是一种什么类型的文字;"六书"的含义;由于汉字字形的变化和简化,声旁和形旁的作用已不那么明显了;汉字字体的演变.

   第三篇 语言的发展与互相接触等(2学时)

   教学要求:作一般的知识性了解,主要靠自学.

   教学内容:

   一,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二,语言的接触.

   三,语言系统的发展.

   重点:了解语言起源的条件和语言发展的社会根源及特点,了解语言分化的社会根源及其过程,语言接触的发生,语言转用必须经过双语阶段,但双语现象并非必然导致语言的转用,洋泾浜语的产生及特点,克里奥耳语和洋泾浜语的区别.

   难点:汉语在吸收外来词汇成分方面有什么特点;应如何理解"双语现象"的含义;双语现象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

   第四篇 作业讨论和复习(2学时)

   四,考核方式

   考试(笔试)

   五,成绩评定

   平时加作业占30%,期末考试70%

   六,本课程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

   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以下几种能力:

   1.培养学生解读语言学原着的能力,在授课过程中引用语言学原着,如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在学生阅读原着的基础上进行讲解.

   2.培养学生发现社会生活中的语言现象,学会作最基本的语言调查,积累语言材料,如搜集字母词,搜集标语口号,关注网络语言等.

   3.培养学生从搜集来的语言材料中发现问题,并写些简单的语言学小论文,再跟学生围绕文章展开讨论.

   七,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彭泽润,李葆嘉 《语言理论》(第一版) 长沙 中南大学出版社2000

   参考书:[1]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第一版)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0

   [2]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第三版)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

   [3]伍铁平《普通语言学概要》(第一版)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

   [4]李宇明《理论语言学教程》(第一版)武汉 华中师大出版社 2000

   [5]胡壮麟《语言学教程》(第一版)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6]申小龙《语言学纲要》(第一版)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7]叶宝奎《语言学概论》(第一版)厦门 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2

   [8]胡明扬《语言学概论》(第一版)北京 语文出版社 2000

   《中国古代文学史课》教学大纲

   修订单位: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

   执笔人:罗朝蓉

   一,课程基本信息

   1. 课程中文名称:古代文学

   2. 课程英文名称:Chinese Ancient Literature

   3. 课程类别:必修

   4.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类)

   5. 总学时:216学时(师范类)

   6. 总学分:16(师范)

   二,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1.要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发展轮廓,掌握本大纲所规定的基本知识,基本观点;

   2.要使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进一步地得到提高,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后,要使他们能够借助旧注阅读中等难度的古代文学作品;

   3.要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鉴赏能力,能够运用文艺理论与美学理论,独立地分析与评论古代的作家作品,把握他们的思想与艺术的基本特征;并能写出具有一定质量的论文;

   4.要使学生能够熟读或记诵一定数量的作品.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

   第一编 先秦文学(50学时)

   教学要求:本编为古代文学的开端,通过本编的教授,应使了解中国文学的发源情况,把握先秦文学概况;了解神话,寓言,诗经,楚辞,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了解诸子丰富的思想文化.

   教学内容:

   绪论

   第一节 中国文学的源头

   第二节 先秦文学的形态

   第三节 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

   第四节 先秦文化与先秦文学发展的轨迹

   重点:文学的起源,先秦文学的形态;

   难点: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

   第一章 上古文学

   第一节 上古神话的产生和记录

   第二节 上古神话的主要内容与民族精神

   第三节 上古神话的演变

   作品讲授篇目:《女娲补天》,《鲧禹治水》,《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

   重点:上古神话的类别,演变

   难点:上古神话的民族精神,思维特征

   第二章 诗经

   第一节 关于《诗经》的几个问题

   第二节 《诗经》的思想内容

   第三节 《诗经》的艺术成就和影响

   作品讲授篇目:《关睢》,《静女》,《氓》,《蒹葭》《黍离》,《君子于役》,《将仲子》,《伐檀》,《硕鼠》,《无衣》,《七月》,《采薇》,《何草不黄》

   重点:《诗经》的表现手法,艺术境界,《诗经》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难点:赋,比,兴的表现方法,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第三章 《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

   第一节 从甲骨卜辞到《春秋》

   第二节 《左传》的叙事和记言

   第三节 《国语》的文学成就

   第四节 《战国策》的文学成就

   第五节 先秦叙事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作品讲授篇目:《郑伯克段于鄢》,《曹刿论战》,《重耳出亡》,《烛之武退秦师》,《崤之战》,《召公谏厉王弭谤》,《叔向贺贫》,《苏秦连横说秦》,《邹忌讽齐王纳谏》

   重点:先秦叙事散文的产生,发展,流变.

   难点:《左传》中外交辞令的精彩,绝妙的特点.诸子散文

   第四章 《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第一节 先秦说理文体制的逐步成熟

   第二节 《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

   第三节 《庄子》哲学思想的诗意表达

   第四节 《荀子》和《韩非子》的议论文

   第五节 先秦说理散文的历史回响

   作品讲授篇目:《侍坐》,《季氏将伐颛臾》,《兼爱》,《非攻》,《齐桓晋文之事》,《天时不如地利》,《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齐人有一妻一妾》,《逍遥游》,《胠箧》,《秋水》,《养生主?庖丁解牛》,《劝学》,《成相》,《说难》,《五蠹》

   重点:《孟子》,《庄子》

   难点:《孟子》的艺术特征.《庄子》的艺术特征.

   第五章 屈原和楚辞

   第一节 楚辞产生的文化政治背景

   第二节 屈原的生平和楚辞的来源

   第三节 离骚

   第四节 屈原的其他作品

   第五节 楚辞的流变与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作品讲授篇目:《离骚》,《湘夫人》,《山鬼》,《涉江》,《哀郢》.《九辩》

   重点:屈原的作品

   难点:《离骚》的思想内容,艺术成就.

   第二编 秦汉文学(22学时)

   教学要求:通过本编的教授,应使学生掌握秦代汉代文学的发展概况,了解汉代文学的基本态势;汉代文学的各体样式嬗变与重要作家作品及其分期.

   教学内容:

   第一章 秦及汉代前期文学

   第一节 秦代文学

   第二节 贾谊和晁错

   第三节 《淮南子》及其它散文

   作品讲授篇目:《谏逐客书》,《过秦论》,《论贵粟疏》

   重点:贾谊,晁错的创作

   难点:贾谊的散文的艺术特征

   第二章 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

   第一节 从贾谊赋到枚乘《七发》

   第二节 司马相如时代的赋家

   第三节 《子虚赋》和《上林赋》

   作品讲授篇目:《七发》(节录),《子虚赋》.

   重点:枚乘,司马相如的创作.

   难点:司马相如赋的艺术特点.

   第三章 司马迁与《史记》

   第一节 司马迁的生平

   第二节 《史记》的思想内容

   第三节 《史记》的文学成就

   第四节 《史记》的地位和影响

   作品讲授篇目:《项羽本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李将军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刺客列传》.

   重点:《史记》的思想内容,文学成就

   难点:《史记》的叙事艺术,人物艺术

   第四章 汉代乐府诗

   第一节 乐府和乐府诗的概念

   第二节 汉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

   第三节 异曲新声与诗体演变

   作品讲授篇目:《东门行》.《上邪》.《上山采蘼芜》.《陌上桑》.《羽林郎》.《孔雀东南飞》

   重点:汉乐府的艺术成就

   难点:汉乐府的叙事艺术

   第五章 东汉辞赋

   第一节 论文范文赋的崛起

   第二节 抒情赋的勃兴

   作品讲授篇目:《两都赋》.《归田赋》,《四愁诗》,《刺世疾邪赋》.

   重点:《两都赋》

   难点:赋发展变化的原因

   第六章 《汉书》及东汉散文

   第一节 《汉书》

   第二节 《吴越春秋》

   第三节 王充及其《论衡》

   作品讲授篇目:《苏武传》.《霍光传》.《杨王孙传》.《自纪》

   重点:班固和《汉书》

   难点:《论衡》的论辩艺术

   第七章 文人五言诗

   第一节 班固,张衡,秦嘉的诗

   第二节 郦炎 赵壹 蔡邕的五言诗

   第三节 《古诗十九首》

   作品讲授篇目:《行行重行行》,《涉江采芙蓉》,《青青河畔草》

   重点:《古诗十九首》

   难点:汉代文人诗歌的发展概况;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24学时)

   教学要求:通过本编的教授,使学生大致了解学习魏晋南北朝文学概况;掌握建安文学,正始文学,西晋文学,南北朝文学的作家作品.

   教学内容:

   第一章 建安文学

   第一节 建安文学总说

   第二节 曹操,曹丕

   第三节 建安七子与其他作家

   第四节 曹植

   作品讲授篇目:《蒿里行》,《短歌行》,《燕歌行》,《七哀》,《登楼赋》,《悲愤诗》,《出师表》,《白马篇》,《名都篇》,《赠白马王彪》,《洛神赋》.

   重点:曹植

   难点:曹植诗歌的艺术特点

   第二章 正始文学与西晋文学

   第一节 正始文学

   第二节 西晋文学

   作品讲授篇目: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阮籍《咏怀》(夜中不能寐,湛湛长江水).左思《咏史》;陆机《赴洛道中作》.潘岳《悼亡》.刘琨《扶风歌》.

   重点:阮籍,左思

   难点:《咏史》八首的杰出成就

   第三章 陶渊明

   第一节 陶渊明的生平和思想

   第二节 陶渊明的作品的思想内容

   第三节 陶渊明作品的艺术成就

   第四节 陶渊明的影响:

   作品讲授篇目:《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饮酒》,《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读山海经》,《桃花源诗并记》,《五柳先生传》.

   重点:陶渊明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成就

   难点:陶渊明作品的风格与意境

   第四章 南北朝的诗文

   第一节 山水诗的兴起与谢灵运

   第二节 鲍照

   第三节 谢脁与新体诗

   第四节 南北朝的骈文与散文

   第五节 庚信

   作品讲授篇目:《登池上楼》,《拟行路难》,《芜城赋》,《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月赋》,孔稚圭《北山移文》,江淹《别赋》,郦道元《巫峡》,《哀江南赋》,《乌夜啼》.

   重点:谢灵运的山水诗;谢脁的新体诗;庾信集南北朝文学之论文范文

   难点:玄言诗的发展;四声八病与永明体的产生

   第五章 南北朝民歌

   第一节 南朝民歌

   第二节 北朝民歌

   第三节 南北朝民歌的影响

   作品讲授篇目:《西洲曲》,《子夜四时歌》,《懊恼曲》.《木兰诗》,《陇头歌辞》,《敕勒歌》.

   重点:南朝民歌,北朝民歌的艺术特点.

   难点:南北朝民歌的差异

   第六章 魏晋南北朝的小说与文学批评

   第一节 小说

   第二节 文学批评

   作品阅读篇目:《搜神记?李寄?干将莫邪》.《世说新语?过江诸人?周处》.《典论?论文》.刘勰《明诗》,《时序》.

   重点:刘勰的《文心雕龙》.

   难点:小说兴起于魏晋南北朝的原因.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30学时)

   教学要求:通过本编的教授,使学生大致把握隋唐文学概况;理解并分析四杰,李杜,韩柳,王孟,高岑等人的文论及作品;初步了解唐传奇及唐五代词.

   教学内容:

   第一章 隋及初唐的诗歌

   第一节 隋代文学

   第二节 上官体和沈宋

   第三节 王绩和四杰

   第四节 陈子昂

   作品讲授篇目:王绩《野望》,杨炯《从军行》,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腾王阁序》,卢照邻《长安古意》,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重点:初唐四杰;陈子昂

   难点:"初唐四杰"对唐诗发展的贡献.陈子昂的诗歌革新主张.

   第二章 山水田园诗派

   第一节 山水田园诗派的产生及其特点

   第二节 孟浩然

   第三节 王维

   作品讲授篇目:孟浩然《临洞庭》,《过故人庄》. 王维《渭川田家》,《终南山》,《山居秋暝》,《汉江临眺》,《使至塞上》,《辛夷坞》.

   重点:孟浩然,王维

   难点:王维诗中有画的艺术特征

   第三章 边塞诗派

   第一节 边塞诗派的产生及其特点

   第二节 高适

   第三节 岑参

   作品讲授篇目:高适《燕歌行》,《别董大》.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昌龄《出塞》.

   重点:高适,岑参

   难点:高适诗歌的艺术特色. 岑参边塞诗的艺术成就.

   第四章 李白

   第一节 李白的生平和思想

   第二节 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

   第三节 李白的乐府歌行与绝句

   第四节 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

   第五节 李白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作品讲授篇目:《蜀道难》,望天门山》,《古风》(二十四),《行路难》(其一),《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长干行》,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独坐敬亭山》.

   重点:李白的乐府,歌行,绝句,艺术成就

   难点:李白的豪放飘逸与浪漫主义精神

   第五章 杜甫

   第一节 杜甫的生平和思想

   第二节 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

   第三节 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

   第四节 杜甫律诗

   第五节 杜甫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作品讲授篇目:《望岳》,《兵车行》,《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春望》,《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重点: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 杜甫律诗

   难点: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特征与沉郁顿挫的风格

   第六章 白居易与新乐府运动

   第一节 元结顾况等诗人

   第二节 白居易的诗论与新乐府运动

   第三节 白居易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第四节 白居易的《长恨歌》与《琵琶行》

   作品讲授篇目:白居易《杜陵叟》,《卖炭翁》,《上阳白发人》,《钱塘湖春行》,《长恨歌》,《琵琶行》.

   重点:白居易

   难点:白居易诗论与诗歌缺陷

   第七章 韩愈,柳宗元和古文运动

   第一节 古文运动

   第二节 韩愈

   第三节 柳宗元

   作品讲授篇目:韩愈《原毁》,《送孟东野序》,《进学解》,《送李愿归盘谷序》,《谏佛骨表》,《杂说》(马).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种树郭驼橐传》,《封建论》

   重点:韩愈的散文,柳宗元的散文

   难点:古文运动产生的原因

   第八章 中唐其他诗人

   第一节 中唐前期诗人

   第二节 韩孟诗派

   第三节 柳宗元与刘禹锡

   作品讲授篇目:韦应物《滁州西涧》.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韩愈《山石》. 孟郊《游子吟》.柳宗元《江雪》,《渔翁》.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乌衣巷》.

   重点:韩愈,李贺

   难点:韩孟诗派的创作特色

   第九章 晚唐诗文

   第一节 杜牧

   第二节 李商隐

   第三节 皮日休 聂夷中 杜荀鹤

   第四节 晚唐的小品文

   作品讲授篇目:杜牧《过华清宫》,《赤壁》. 李商隐《登乐游原》,《锦瑟》,《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昨夜星辰)

   重点: 杜牧,李商隐

   难点: 李商隐诗歌的艺术成就

   第十章 唐代传奇

   第一节 唐传奇的兴起和发展

   第二节 唐传奇的思想及艺术成就

   第三节 唐传奇的地位和影响

   作品讲授篇目:李朝威《柳毅传》. 蒋防《霍小玉传》

   重点:唐传奇的艺术成就

   难点:唐传奇兴盛的原因

   第十一章 唐五代词

   第一节 词的产生和民间词

   第二节 温庭筠和论文范文词派

   第三节 李煜和南唐词

   作品讲授篇目:敦煌曲子词《望江南?莫攀我》. 李白《菩萨蛮》.张志和《渔歌子》. 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 韦庄《女冠子?四月十七》. 李煜《虞美人》,《浪淘沙》

   重点:温庭筠,李煜

   难点:温庭筠,李煜

   第五编 宋代文学(30学时)

   教学要求:通过本编的教授,使学生初步了解宋代文学的发展概况.理解宋词的士大夫化过程及婉约词豪放词各自的特征.把握一些重点作家作品的艺术风格.并对宋诗与宋文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教学内容:

   第一章 欧阳修和北宋诗论文范文新运动

   第一节 西昆体与宋初的复古思潮

   第二节 欧阳修

   第三节 梅尧臣 苏舜钦

   作品讲授篇目:王禹偁:《等漏院记》.范仲淹《岳阳楼记》.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醉翁亭记》.王安石《明妃曲》,《泊船瓜州》.

   重点:欧阳修

   难点:诗论文范文新运动

   第二章 北宋前期的词

   第一节 晏殊,欧阳修及其他词人

   第二节 柳永

   作品讲授篇目: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欧阳修《踏莎行?侯馆梅残》. 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雨霖铃?寒蝉凄切》,《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

   重点:柳永

   难点:柳永的俗词与雅词

   第三章 苏轼

   第一节 苏轼的生平和思想

   第二节 苏轼的散文

   第三节 苏轼的诗

   第四节 苏轼的词

   第五节 苏轼的影响

   作品讲授篇目:《喜雨亭记》,《前赤壁赋》,《教战守策》.《荔枝叹》,《题西林壁》.《江城子》(十年生死,老夫聊发),《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大江东去),《水龙吟》(似花还是非花),《定风波》(莫听穿林),《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重点:苏轼诗,词,文

   难点:苏轼的豪放词

   第四章 北宋后期的诗词

   第一节 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第二节 秦观,周邦彦

   作品讲授篇目:黄庭坚:《寄黄几复》,《登快阁》. 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鹊桥仙》(纤云弄巧)

   周邦彦:《六丑》(正单衣试酒),《兰陵王》(柳阴直)

   重点: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难点:周邦彦之集论文范文

   第五章 南宋前期的文学

   第一节 李清照

   第二节 张孝祥及其他词人

   第三节 陈与义与南渡初期诗人

   第四节 杨万里和范成大

   作品讲授篇目:李清照《醉花阴》,《声声慢》,《武陵春》,《点绛唇》,《如梦令》. 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张元干《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岳飞《满江红》.杨万里《初入淮河绝句》,《闲居初夏午睡起》.范成大《州桥》,《四时田园杂兴》.

   重点:易安体与李清照词的艺术成就.

   难点: 成斋体与活法诗

   第六章 陆游

   第一节 陆游的生平与思想

   第二节 陆游作品的思想内容

   第三节 陆游诗歌的艺术成就

   作品讲授篇目:《关山月》,《书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示儿》.《卜算子?咏梅》,《沈园》,《钗关凤》

   重点:陆游诗歌的艺术成就.

   难点:陆游至死不减的爱国至情.

   第七章 辛弃疾

   第一节 辛弃疾的生平和思想

   第二节 词的思想内容

   第三节 辛词的艺术成就及巨大影响

   第四节 辛派词人

   作品讲授篇目:《水龙呤?登建康赏心亭》,《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鹧鸪天》

   重点:辛弃疾的英雄词

   难点:辛派词人的创作特色.

   第八章 南宋后期文学

   第一节 姜夔与格律派词人

   第二节 四灵和江湖诗人

   第三节 文天祥及宋末爱国诗人

   作品讲授篇目: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踏莎行》(燕燕轻盈).吴文英:《风入松》,《八声甘州》;史达祖:《双双燕》.文天祥《过零丁洋》,《指南录后序》

   重点:姜夔,吴文英

   难点:姜夔的清空与吴文英的质实

   第六编 金元文学(20学时)

   教学要求:通过本编的学习,使学生大致把握金元文学的概况,了解元杂剧的渊源,发展,兴盛,衰落的历程以及,能对各重要作家作品进行理解分析.并对南戏的兴起发展以及金元诗文,散曲有一定的了解.

   教学内容:

   第一章 金元诗文

   一,元好问,王冕,萨都剌,杨维桢的生平.

   二,元诗四大家.

   三,王若虚的文学批评.

   四,元好问创作成就及诗论主张.

   五,刘因,戴表元的创作.

   六,王冕,萨都剌,杨维桢的创作.

   重点:元诗四大家

   难点:元诗的成就

   第二章 元代散曲

   第一节 散曲的兴起及其体制

   第二节 元散曲的发展

   作品讲授篇目:关汉卿《不伏老》. 马论文范文《天静沙?秋思》. 睢景臣《高祖还乡》. 张养浩《潼关怀古》

   重点:元散曲的发展与重要作家

   难点:散曲兴起的原因

   第三章 元杂剧的形成及其体制

   第一节 中国传统戏曲的艺术特征

   第二节 中国戏曲的形成与元杂剧的兴起

   第三节 元杂剧的体制及形式特征

   第四节 元杂剧发展概况

   重点:元杂剧的发展概况

   难点:元杂剧的体制与形式特征

   第四章 关汉卿

   第一节 关汉卿的生平和创作

   第二节 关汉卿杂剧的思想内容

   第三节 《窦娥冤》和《救风尘》,《单刀会》

   第四节 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和影响

   作品讲授篇目:《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

   重点:《窦娥冤》

   难点:《窦娥冤》的悲剧意蕴

   第五章 西厢记

   第一节 《西厢记》的作者王实甫

   第二节 西厢故事的演进

   第三节 《西厢记》的爱情理想

   第四节 《西厢记》的人物形象

   第五节 《西厢记》的艺术成就及其影响

   作品讲授篇目:《长亭送别》

   重点:《西厢记》的爱情理想,人物形象,戏剧冲突

   难点:《西厢记》的喜剧意义

   第六章 元代其他杂剧作家和作品

   第一节 历史剧

   第二节 水浒剧和公案剧

   第三节 爱情剧和社会剧

   作品讲授篇目:《梧桐雨》,《汉宫秋》,《赵氏孤儿》,《倩女离魂》.

   重点:爱情剧和社会剧

   难点:《梧桐雨》,《汉宫秋》,《赵氏孤儿》,《倩女离魂》的成就与意义

   第七章 南戏的兴起及《琵琶记》

   第一节 南戏的形成,发展及其体制

   第二节 四大传奇

   第三节 高明的《琵琶记》

   作品讲授篇目:《糟糠自厌》.

   重点:高明的《琵琶记》

   难点:南戏与北曲的不同体制.

   第七编 明代文学(20学时)

   教学要求:通过本篇的教授,使学生大致了解明代文学概况.初步认识章回小说的发展演变及体制特征,传奇的发展演变与体制特征.深入理解《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牡丹亭》等经典名着的思想内涵及艺术成就.并对明后期短篇小说,明杂剧,明诗文有一定认识.

   教学内容:

   第一章 明代诗文与散曲

   第一节 明前期诗文

   第二节 明中期诗文

   第三节 明后期诗文

   第四节 明代散曲

   作品讲授篇目:刘基《卖柑者言》.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高启《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重点:诗文流派,散曲代表作家

   难点:李贽的自然人性论及"童心说"

   第二章 《三国演义》

   第一节 章回小说的产生

   第二节 《三国演义》的成书,作者和版本

   第三节 《三国演义》的思想内容

   第三节 《三国演义》的人物形象

   第四节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作品讲授篇目:《青梅煮酒》,《官渡之战》,《三顾茅庐》,《赤壁之战》,《失街亭》,《五丈原》.

   重点:章回小说的发展演变.《三国演义》的人物形象.《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难点:七实三虚.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第三章 《水浒传》

   第一节 《水浒传》的成书,作者及版本

   第二节 《水浒传》的思想内容

   第三节 《水浒传》的人物形象

   第四节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作品讲授篇目:《拳打镇关西》,《风雪山神庙》,《智取生辰纲》,《三打祝家庄》

   重点:《水浒传》的人物形象,艺术成就

   难点:宋江的形象,《水浒传》的艺术结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第四章 《西游记》

   第一节 《西游记》的成书过程和作者

   第二节 《西游记》的思想内容

   第三节 《西游记》的人物形象

   第四节 《西游记》的艺术特色

   作品讲授篇目:《大闹天宫》,《火焰山》.

   重点:《西游记》的人物形象,艺术特色

   难点:孙悟空的艺术形象. 大闹天宫的思想意义. 西天取经的意义.

   第五章 《*梅》和明代中后期小说

   第一节 《*梅》

   第二节 明代中后期的其他长篇小说

   第三节 明代后期的短篇小说

   作品讲授篇目:《杜十娘沉百宝箱》,《沈小霞相会出师表》,《白娘子永镇雷锋塔》.

   重点:《*梅》. 冯梦龙及"三言"

   难点:《*梅》在文学史上的划时代意义."三言"的意义

   第六章 明代戏剧

   第一节 明代戏剧的繁荣

   第二节 明代传奇

   作品讲授篇目:康海的《中山狼》. 王世贞《鸣凤记》

   重点:明代杂剧的演变. 明传奇的产生与发展

   难点:吴江派与临川派

   第七章 汤显祖

   第一节 汤显祖的生平和思想

   第二节 临川四梦

   第三节 《牡丹亭》

   作品讲授篇目:《游园》,《惊梦》.

   重点:《牡丹亭》

   难点:《牡丹亭》的时代意义. 杜丽娘的艺术形象.

   第八编 清代文学(20学时)

   教学要求:通过本编的教授,使学生大致了解清代诗,文,戏曲,小说的大致情况,深入把握《长生殿》,《桃花扇》,《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的思想意义与艺术成就.

   第一章 清初戏曲

   第一节 清初的剧坛

   第二节 李玉和苏州派

   第三节 李渔和《笠翁十种曲》

   作品讲授篇目:《清忠谱》

   重点:苏州派. 李渔的戏剧理论.

   难点:李渔的戏剧理论

   第四节 清中叶剧坛和花部的兴起

   第五节 地方戏的发展和京剧的形成

   重点:花部的兴起,京剧的形成

   难点:京剧的形成的发展与地方戏的繁荣

   第二章 《长生殿》

   第一节 洪升的生平和创作

   第二节 《长生殿》的创作过程

   第三节 《长生殿》的思想内容

   第四节 《长生殿》的艺术成就

   作品讲授篇目:《夜怨》,《论文范文》,《埋玉》.

   重点:《长生殿》的艺术成就

   难点:《长生殿》的双重主题.

   第三章 《桃花扇》

   第一节 孔尚任的生平和作品

   第二节 《桃花扇》对南明王朝的历史反思

   第三节 《桃花扇》的人物形象

   第四节 《桃花扇》的艺术成就

   作品讲授篇目:《却奁》,《守楼》,《骂筵》,《沉江》,《余韵》

   重点:《桃花扇》的人物形象,艺术成就

   难点:李香君形象

   第四章 《聊斋志异》

   第一节 蒲松龄的生平和创作

   第二节 《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

   第三节 《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

   作品讲授篇目:《青凤》,《连城》,《婴宁》,《席方平》

   重点:《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艺术成就.

   难点: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奇特玄妙而又合情合理的情节安排

   第五章 《儒林外史》

   第一节 吴敬梓的生平和思想

   第二节 《儒林外史》的思想内容

   第三节 《儒林外史》的人物形象

   第四节 《儒林外史》的艺术成就

   作品讲授篇目:《范进中举》,《沈琼枝》

   重点:《儒林外史》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艺术成就

   难点:人物形象,讽刺艺术

   第六章 《红楼梦》

   第一节 曹雪芹的家世和生平

   第二节 《红楼梦》的创作过程和版本

   第三节 红学研究概况

   第四节 《红楼梦》的思想内容

   第五节 《红楼梦》的人物形象

   第六节 《红楼梦》的艺术成就

   作品讲授篇目:《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刘姥姥三进荣国府》,《诉肺腑心迷活宝玉》,《宝玉挨打》,《抄检大观园》

   重点:《红楼梦》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艺术成就

   难点:贾宝玉形象. 王熙凤形象. 家族悲剧. 女性悲剧.

   第七章 清初至清中叶的小说

   第一节 清代文言小说

   第二节 清代白话短篇小说

   第三节 清初至清中叶的长篇小说

   重点:清代文言小说,清代白话短篇小说

   难点:纪筠《阅微草堂笔记》

   第八章 清代诗文

   第一节 清代的诗

   第二节 清代的词

   第三节 清代的散文

   重点:清代的诗,词,散文的概况

   难点:桐城派

   四,考核方式

   考试(笔试)

   五,成绩评定

   平时加作业占30%,期末考试70%

   六,本课程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

   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以下几种能力:

   1.培养学生掌握和理解古代文学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能借助注释与工具书阅读文言作品,提高分析作家作品的思想与艺术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授课课程中将文学史发展,文学流派的演变尽可能与具体作品结合起来.

   3.培养学深入把握事物本质规律的能力,对各朝各代的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学特质进行由表入里的深入探讨

   4.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理论去分析解决问题,完成观点明确,文字通顺,说理充分的学术论文,具备初步的研究能力.

   七,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1] 《中国文学史》 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参考书:[1] 《中国文学史》 游国恩等着,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

   [2] 《中国文学史》 章培恒等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3] 《中国古代文学史长篇》郭预衡主编 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 1993年版.

   [4] 《中国文学发展史》 刘大杰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5] 《中国文学史参考资料简编》上下,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大纲

   修订单位:中文系现当代文学教研室

   执笔人:余海鹰

   一, 课程基本信息

   1.《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称《现代文学》)

   2.Mordern Chinese Literary History

   3.课程类别:必修

   4.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

   5.总学时:68学时

   6.总学分:4学分

   二,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中国现代文学史是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系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梳理1917——1949年中国现代文学发生发展和嬗变的基本线索,介绍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文学思潮,文学社团流派,文体演变轨迹,重点讲述现代作家作品,对重要的现代作家作品进行深入的讲解和文学史评判.要求学生阅读一定数量的现代文学作品,适当了解该学科有代表性的科研成果,注重发掘,培养学生的文学感悟力和审美力,培养学生理解,分析,评判现代作家作品的能力,并结合课程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初步的学术论文写作训练.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

   绪论(1节)

   中国现代文学的性质,特点,发展,分期,学习现代文学的要求和方法.

   第一章 文学革命及其发展(4节)

   第一节 文学革命的先声

   1.西学东渐之后中国文化思想的历史变迁.洋务派以经济改革为中心的:"中体西用"的文化思想;维新派与革命派以政治改革为中心的启蒙主义文化思想;"五四"新文化运动以*革命为中心的文化思想.

   2.从音标文字运动到白话文运动.音标文字运动;"新文体"和"诗界革命";白话文运动.

   3.晚清文学的繁荣及其现代化的趋势 :文学观念的变化与现代性文学格局的形成;翻译文学的繁荣;"小说界革命"和小说创作的繁荣;话剧的萌芽.

   第二节 文学革命的发生与进展

   1.从思想启蒙到文学革命

   《新青年》创刊号发表《敬告青年》;1917年1月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发表."八事" 主张及其意义.

   1917年2月陈论文范文《文学革命论》发表."三大主义"主张及其意义.

   1918年12月周作人《人的文学》《平民文学》"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的"人道主义"主张及其意义.

   林纾等人反对新文学革命及《新青年》同人的反击.

   文学革命创作实绩,文学革命的意义.

   2.对复古派的斗争和新文学阵营的分化,与"学衡派""甲寅派"的斗争;胡适的分化和与现论文范文论派的斗争.

   3.文学社团和文学期刊的涌现.

   主要介绍文学研究会,创造社,语丝社和新月社成立时间,地点,成员,刊物,创作主张,文学史上的贡献.

   4.初期革命文学的倡导:(略讲)

   第三节 新文学初期的理论建设

   1.现代文学观念的确立.(概述)

   2.胡适,陈论文范文,李大钊,周作人等的文论.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提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的意义.

   陈论文范文《文学革命论》政治革命角度思考文学革命问题;

   李大钊《什么是新文学》注重从政治革命角度考察,推进文学革命.

   周作人《人的文学》 《平民文学》简介归纳.

   3.西文文艺思潮的引进与选择(略)

   第四节 新文学各类创作的兴起和发展

   1.新诗的尝试与成长,第一本新诗集;及初期白话诗创作概况.

   2.小说的创新与进展,《狂人日记》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初期小说创作及作家群简介.

   3,话剧的引进与建设.

   4,散文的发生与自觉.

   第二章 鲁迅(10节)

   第一节 生平和思想发展

   一,早期(1881-1917)

   二,前期(1917-1927)

   三,后期(1927-1936)

   第二节 《呐喊》与《彷徨》

   基本思想内容:封建传统思想吃人的总主题.对广大社会民众命运的关注.对知识分子命运的思考.对辛亥革命失败的思考.

   艺术成就:完成了从中国古典小说艺术到现代小说艺术的根本转变.叙事角度和叙事方式的自由选择.各种表现手法的成功运用.热烈与冷峻结合的美学风格.

   第三节 《阿Q正传》

   一,阿Q的典型性问题:国民性弱点的集中体现者.

   二,阿Q的精神胜利法.

   三,阿Q与辛亥革命问题.

   四,《阿Q正传》艺术成就:典型化的塑造人物方法;喜剧与悲剧的有机结合.

   第四节 《野草》与《朝花夕拾》

   《野草》: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出现,艺术成就最高的散文史诗集.时代苦闷与人生苦闷的艺术结晶.复杂的感情情绪.象征主义艺术方法的应用.奇幻壮美意境的创造.

   《秋夜》解读. 《朝花夕拾》简介.

   第五节 鲁迅杂文

   鲁迅杂文产生的原因.

   鲁迅杂文的数量及分期:

   形成期杂文:一般的文学批评和文化批评杂文;围绕当时重大历史事件写成.

   成熟期杂文:1927后的杂文.对国民党政治专制和文化专制的揭露和抨击;革命文学论争中对部分激进青年的批评;对"新月社""民族主义文学""自由人"和"第三种人"的批评,对"论语派"的批评,对某些左翼领导人的批评,对各种文坛小丑的讽刺与揭露.

   艺术特色:深刻的人生哲理与生动的社会现象及生活现象相结合.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解读

   第六节 《故事新编》(略)

   第三章 文学研究会诸作家创作(4节)

   第一节 叶圣陶及其创作

   代表作《潘先生在难中》分析.

   小说创作题材和艺术特色简介.

   长篇代表作《倪焕之》分析.

   第二节 冰心,庐隐及其创作

   冰心(1900-1999)小说,小诗,散文创作简介.

   "爱的哲学"的三根支柱:母爱,童心,自然.

   代表作《往事-14》《诗的女神》分析.

   庐隐(1899-1948)散文创作的题材和艺术特色简介.

   第三节 朱自清的散文创作

   生平及创作简介

   代表作《背影》 《荷塘月色》分析.比较两者不同的语言风格.

   第四章 创造社诸作家创作(2节)

   一,郁达夫(1894-1945)生平和小说创作.

   代表作《沉沦》《迟桂花》分析.小说创作独特的艺术个性归纳.记游散文创作简介.

   二,张资平 叶灵凤等人的创作(略)

   第五章 郭沫若(四节)

   第一节 生平思想和美学主张

   一, 青少年时代(1893-1913)

   二,留日时期(1914-1923)

   三,思想转变时期(1923-1927)

   四,流亡日本时期(1928-1949)

   五,抗战救国和争取论文范文自由时期(1937-1949)

   复杂的表现:泛神论思想的表现及其对郭沫若浪漫主义诗学的影响.

   美学主张:以主情主义为中心的较系统的浪漫主义文艺观.

   第二节 《女神》

   一,《女神》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郭沫若内心情感和情绪的自然流露的产物.对大自然的歌颂与对青春生命力歌颂之统一;否定旧世界,热烈歌颂自我和社会的新生与作者涌动的生命力的统一;对旧传统叛逆者的歌颂.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赞美,对祖国的热爱.艺术特色:构思宏伟,想象丰富,情感丰富,情感激越,旋律急聚.

   二,《天狗》解读.

   第三节 《星空》《前茅》《恢复》和《瓶》(略讲)

   第六章 其他社团流派的创作 (3节)

   第一节 语丝社和周作人的创作

   周作人(1885-1967)小品散文的创作的理论主张.短小精悍,简洁老练的特点.

   《闭门读书论》解读.

   第二节 乡土田园小说的兴盛(略)

   第三节 沉钟社及冯至的创作(略)

   第四节 闻一多 徐志摩与"新月诗派"

   闻一多(1899-1946)生平和新格律诗倡导与贡献简介

   诗集《红烛》分析:以"恨"表达"爱"的情感方式.新格律诗"三美"主张的审美追求.《死水》解读.

   徐志摩(1896-1931)新诗创作及美学追求简介.

   代表作《沙扬娜拉》《再别康桥》解读.古典情怀的现代抒写.意境美,音韵美和结构美.

   第五节 李金发与象征诗派(略)

   第六节 革命文学的最初实践(简介)

   概述革命文学创作成就,着重介绍蒋光慈小说创作.瞿秋白的散文创作.蒋光慈(1901-1931)创作及其在"革命文学"创作中的地位和不足.

   第七章 从革命文学的倡导到左翼文艺主潮的形成 (1节)

   第一节 革命文学的倡导与"左联"的成立

   一,革命文学倡导的背景,人物,社团和刊物.

   二,倡导者文章的主要内容:文学的阶级性;作家的思想改造;文学的描写对象.

   三,倡导者的成绩,缺点及影响.

   四,鲁迅对创造社激进青年知识分子的批评论争.

   五,"左联"的成立及工作.

   了解左联成立时间,"理论纲领"的积极意义和不足,鲁迅《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人员组成,机构,刊物及各地分盟.

   了解左联主要工作成绩.粉碎国民党文化"围剿";传播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新作家的涌现,文学创作的成就.

   了解左联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及后来的影响.

   第二节 尖锐复杂的文艺思想斗争

   一,对"新月派"的批评与论争.

   二,对"民族主义文学"的斗争.

   三,对"自由人""第三种人"的批评.

   第三节 文艺大众化运动和文艺界抗日统一战线

   三次"文艺大众化"讨论简介.

   "两个口号的论争"简介

   抗日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第八章 30年代文艺理论和批评的发展(略)

   第九章 茅盾(4节)

   第一节 生平和创作道路

   1,五四时期,社会活动家,理论家,翻译家.

   2,大革命时期.《蚀》三部曲

   3,日本时期.《虹》

   4,左联时期,历史题材小说和《子夜》

   5,抗战时期,《霜叶红似二月花》 《腐蚀》

   6,解放战争时期.

   第二节 《子夜》

   一,写作背景与意图.

   二,小说情节(略)

   三,人物形象分析.吴荪甫.赵伯韬.

   四,艺术成就:现代长篇小说网状连环式结构.出色的场面描写.细腻的心理描写.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五,《子夜》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不足.

   第三节 《农村三部曲》

   老通宝,多多头人物形象分析.

   《农村三部曲》独特的乡土文学品位及其不足之处产生的原因.

   第九章 30年代小说的长足发展(2节)

   一,左翼新人小说.

   张天翼《包氏父子》和《华威先生》分析.归纳出张天翼创作个性.

   沙汀,艾芜小说比较.《包氏父子》《南行记》

   二,丁玲的小说.

   (1904-1986)创作分期.《莎菲女士的日记》分析.艺术个性归纳.

   三,"东北作家群"的创作.

   概念:"东北作家群"

   萧红(1911-1942)创作简介.《生死场》简介.艺术个性归纳.

   萧军(1907-1988)创作简介.《八月的乡村》简介及其与《生死场》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四,"京派"与"新感觉派"小说简介

   第十章 巴金,老舍,曹愚(12节)

   第一节 巴金

   一,生平简介

   二,创作活动,"三部曲"的形式

   三,《家》分析: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弊害,展现封建大家庭腐败崩溃的历史.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人物形象:高老太爷,觉慧,觉新,鸣凤,梅芬,瑞珏三女性之死.酣畅热情的语言风格.

   四,《寒夜》分析:(略)

   第二节 老舍

   一,生平和创作活动简介.

   老舍的出身与家庭生活对他思想和创作的影响.艺术视野和幽默风格.早期作品对"国民性"的批判和"幽默冲淡了正义感";三十年代对社会问题严肃的思考,描写城市贫民的开拓性创作;抗战期间主持"文协"的工作;《四世同堂》的创作.

   二,《论文范文祥子》分析:故事情节(略)线索.祥子形象分析.祥子悲剧的多重性.虎妞形象分析.几个曾经引起争议的问题.纯熟流畅的北京话运用."语言大师".丰富的心理描写.

   三,《月牙儿》解读(略)

   第三节 曹禺

   一,生平和创作简介

   家庭生活及读书生活对他创作影响,创作道路和题材,艺术风格.

   二,代表作简介《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

   三,《雷雨》分析:情节简介(略)繁漪:饱受精神折磨而充满反抗精神的追求自由的知识女性;周朴园:虚伪,冷酷,专横的性格,人性的复杂性.有力的外部动作与强烈的内心冲突结合;集中而强烈的戏剧冲突;个性化而又具有动作性的戏剧语言.充满神秘色彩的宿命氛围.

   四,《雷雨》等话剧的成功及其在现代戏剧史上的地位.

   第十一章 沈从文与李劼人(2节)

   第一节 沈从文

   一,不平常的家世,经历和创作

   二,沈从文小说独特的审美取向

   自然人性:对人性美的追求和"人生形式"的探索;化外风俗:湘西风情民俗有趣而神奇的画卷;诗化笔墨:清澈空灵又仪态多端的风格.

   三,《边城》鉴赏

   第二节 李劼人的"大河小说"(略)

   第十二章 30年代戏剧文学创作(略)

   简单介绍30年代左翼戏剧运动.

   田汉,洪深,夏衍,李健吾剧作简介.

   重点分析《上海屋檐下》:林,杨,匡之间复杂的爱情故事关系,挖掘人物痛苦的内心世界,其余四户人家不幸的身世命运.气氛渲染人物心境;严谨的布局结构.

   第十三章 30年代诗歌创作 (3节)

   一,殷夫(1909-1931)早期诗作和"红色鼓动诗"思想和艺术特色简介.

   《血字》分析.

   二,中国诗歌会与蒲风诗作(略)

   藏克家(1905-)诗作简介,艺术特色:含蓄蕴藉的抒情方式;素朴精练的语言方式;谐和悦耳的音乐方式.《老马》分析.

   三,艾青(1901-1996)

   生平与创作及自由诗特点简介.

   《大堰河——我的保姆》分析:对旧世界的叛逆的诅咒.对劳动妇女悲剧命运的同情和关注.丰富可感的意象.递进排比的句式.各节首尾呼应的手法和全诗奔流直下的气势.

   艾青诗歌的审美特点.

   四,田间(1916-1981)诗作和"时代的鼓手"简介.

   五,戴望舒与现代诗派

   "现代诗派"简介

   戴望舒(1905-1950)

   《雨巷》解读:雨巷:丁香姑娘,油纸伞,意象的组合.象征的多义性.优美的音节,回环复沓的句式.

   《我用残损的手掌》分析.(略)

   《望舒诗稿》的艺术特点.

   卡之琳,何其芳,施蛰存诗作简介.

   第十四章 30年代散文创作 (1节)

   一, 杂文的兴盛,简介受鲁迅影响出现的杂文创作.

   二,"论语派"的形成和"小品文"的危机.(简介林语堂的小品文创作)

   三,抒情散文的创新和游记的丰收.(简介何其芳的散文创作)

   四,报告文学的兴起,夏衍《包身工》简介

   第十五章 抗战时期的文艺运动 (2节)

   第一节 文艺界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

   "文协"的成立和活动.主要刊物."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口号及其影响.

   第二节 "文艺大众化"与"民族形式"问题讨论(略提)

   第三节 国统区抗战文艺的演变

   抗战初期,街头诗,街头剧,独幕剧,报告文学,通俗文艺等小型作品的涌现;"皖南事变"前后文学创作的转变;暴露国统区黑暗现实;知识分子的困惑和探索;对民间文化传统的重新审视.

   第四节 抗战论文范文根据地的文艺运动(略提)

   第五节 上海"孤岛"香港 台湾和沦陷区文艺运动

   上海孤岛文艺运动:出版,戏剧活动,杂文,报告文学创作简介.

   上海沦陷区:张爱铃:(1921-1996)家境及创作简介.《金锁记》分析."张爱玲热"现象介绍.

   第十六章 抗战期间报告文学,散文,杂文创作 (1节)

   报告文学(略提)

   杂文:"鲁迅风""野草派"杂文创作简介

   散文:记叙 抒情散文创作简介

   第十七章 抗战时期诗歌创作(1节)

   艾青《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我爱这土地》分析.《向太阳》《火把》简介.强烈的时代气息和厚重的历史感.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

   胡风及"七月"诗派简介.

   第十八章 抗战时期戏剧创作 (1节)

   短剧:"好一计鞭子"简介

   郭沫若的历史剧:抗战时期历史剧创作简介.独特的历史剧观.《屈原》分析:创作取材及目的.屈原,貂禅,郑袖形象分析.艺术特色.

   夏衍:《法西斯细菌》介绍.

   第十九章 抗战时期国统区小说创作 (2节)

   张天翼《华威先生》(提示)

   沙汀《在其香居茶馆里》分析.

   艾茺《丰饶的原野》《故乡》《山野》简介

   茅盾《腐蚀》《霜叶红似二月花》提示

   路翎小说创作内容和艺术特色简介,分析《财主底儿女们》

   第二十章 论文范文解放斗争中的国统区文学 (2节)

   关于"主观派"和现实主义问题的论争(略讲)

   钱钟书《围城》:一部以旧中国中上层知识分子病态畸形生活为描写对象的讽刺小说.方鸿渐分析.多层意蕴,睿智而辛辣的讽刺艺术,新颖奇特的比喻.

   "九叶诗派"简介,穆旦诗歌介绍分析.

   袁水拍,藏克家政治讽刺诗创作简介

   第二十一章 延安文艺座谈会与解放区文学(4节)

   第一节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及解放区文艺新貌

   一,《讲话》的背景

   二,《讲话》的基本内容和深远意义

   《讲话》对于文艺"为群众"和"如何为群众这两个根本问题的阐述.《讲话》在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转变自己思想感情,文艺的普及与提高,批判与继承,文艺界统一战线等问题的阐述.《讲话》在我国文化史和文艺史上具有深远影响,是论文范文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讲话》对文艺"从属于""服务于"政治及一定政治路线的提法,对"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的提法的偏颇之处.

   三,解放区文学新面貌

   《讲话》贯彻后,解放区文学在主题,题材,人物,语言,艺术形式,审美品格等方面发生重大的变化.

   第二节 民歌体叙事诗的创作

   李季:(1922-1980)《王贵与李香香》实践论文范文文艺路线的诗歌创作,以崭新的面貌描写了革命恋爱的主题,塑造了王贵与李香香两个新型农民形象."信天游"形式的创造性运用,比兴手法,传神的描写优美的旋律.

   阮章竞(1941-)《漳河水》分析;(略)

   第三节 新歌剧创作——《白毛女》

   一,新秧歌剧和新歌剧创作的兴起.《白毛女》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认真加工,开掘,提炼出具有深刻革命意义的主题,

   二,东方复仇女神——喜儿的形象.杨白菜,赵大叔,大春形象的意义,黄世仁是恶霸地主的典型.

   三,剧本为新歌剧创作开辟了新的道路.

   第四节 赵树理等小说创作

   一,赵树理(1906-1970),生平和创作简介

   《小二黑结婚》分析:主题提炼,小二黑,小芹是解放区农村先进的青年,争取婚姻自由的斗争体现了论文范文农民的成长,作品对二诸葛,三仙姑的讽刺,对民生政权的歌颂.一个故事引出一个故事的结构,大众化的口语.

   二,孙犁(1913-)小说创作特色简介,结合《荷花淀》分析

   三,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和周立波《暴风骤雨》比较分析,

   结束语(1节)

   第一次文代会召开.回顾教学内容的重点.总结概括现代文学发展中的经验教训,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四,考核方式:考试

   五,成绩评定:卷面成绩80﹪,平时成绩20﹪,百分制记分.

   六,本课程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

   1,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编制教学进度表,(包括教学内容,阅读书目,实践环节等),并严格按进度表进行教学.

   2,教学采取"讲授法"为主,贯彻"启发式"和"少而精"的原则;教学过程要切实加强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每学期要有2~3次作业(含课堂讨论)要认真批阅学生作业,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除教学用的《作品选》外,还要向学生介绍参考资料,提供新的研究信息,拓宽学生知识面.

   4,根据实际情况,课外组织学生观看教学录象.

   七,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教材:《中国现代文学史》(修订版)郭志刚/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教学参考书: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钱理群等/北大出版社.1998年版.

   《中国现代小说史》(三卷本)杨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年版.

   《文学概论》教学大纲

   修订单位:韩山师院中文系

   执 笔 人:郑群辉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中文名称:文学概论

   2.课程英文名称:

   3.课程类别:必修

   4.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

   5.总学时:68学时,第一学期16周,第二学期18周,每周二学时

   6.总学分:4学分

   二,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本课程是中文系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文学的性质,文学的规律及文学理论的内容,概念,理论要点和方法,增强欣赏,分析和评论文学作品,研究文学现象的能力,为学好各文学课打下理论基础.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含学时分配和各章重点,难点)

   第一编 导论 文学理论的性质(2学时)

   1.学科归属:它是文艺学中五个分支之一,属中文系专业基础课.

   2.对象和任务:它以文学的普遍规律为研究对象,即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尤其是文学的审美规律为其研究对象.它的任务是:文学本质论,创作论,构成论,接受论.

   3.学科品格:实践性,阶段性.

   第二编 文学的特性(17学时)

   第一章 文学的形象性(2学时)

   第一节 形象是审美意识的表现形态

   1.形象是文学的特征.

   2.形象是审美意识的物化.

   第二节 形象是作家的发现(2学时)

   1.文学创作的能动性.

   2.作家通过想象创造形象.

   3.形象的多元形态.

   4.作家灵活处理形象真实和虚构的关系.

   5.形象中渗透作家的创作个性.

   第二章 文学的情感性

   第一节 情感是形象的血液

   1.情感是一种心理现象

   2.文学情感的基本类型

   第二节 情感是创作的动力

   1.作家情感的各类机能

   2.一般情感与作家情感的异同

   第三章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8学时)

   第一节 文学概念辨析(2学时)

   1.三种文学概念:文学概念包含文学术语和文学观念相互联系的两方面,其含义及其演化历程三阶段辨析如下:

   文学术语的三种不同含义:广义文学,狭义文学,折中义文学;

   与之相对应的三类文学观念:文学作为文化,文学作为审美,文学作为惯例.

   2.文学界定的困难及解决办法:以狭义文学和审美的文学观念为中心去综合其他两条途径,从而建立明确的文学概念内涵,即文学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

   第二节 文学的一般意识形态性质(2学时)

   文学具有双重性质:其普遍性质在于,它是一般意识形态,其特殊性质在于,它是审美意识形态.

   文学的一般意识形态性质可从以下三方面看:

   1.文学是一种意识形态话语(话语及其五要素).

   2.文学是一种社会性话语行为(社会性,阶级性).

   3.文学是对现实反映的产物(文学反映的受动性与能动性).

   第三节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2学时)

   文学的审美特性可以从目的,方式和态度三方面加以理解:

   1.文学既是无功利的,也是功利的.

   2.文学既是形象的,也是理性的.

   3.文学既是情感的,也是认识的.

   第四节 文学是显现在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2学时)

   1.话语蕴藉,含蓄和含混.

   2.文学的定义.

   第四章 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3学时)

   第一节 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的基本属性(1学时)

   1.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性.

   2.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的主导性,层次性,多样性.

   第二节 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的价值取向(1学时)

   1.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的主要价值取向:文学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是社会主义时期一切文学活动的根本方向和目的,也是价值观的核心.

   2.与俗:"阳春白雪"与"下巴里人"的统一(提高与普及相结合)

   3.照"美的规律"创造艺术珍品:表现新时代的精神风貌,创造社会主义新人形象.

   4.家,艺术家与新时代的人民群众相结合.

   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发展(1学时)

   1.承与革新:弘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文学的历史继承性,文学的人民性).

   2.鉴与创造: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的沟通.

   3.花齐放,推陈出新,发展社会主义民族新文学.

   第三编 学创造(12学时)

   第五章 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2学时)

   第一节 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生产

   1.神生产与物质生产.

   2.学创造与其它精神生产的区别.

   第二节 学创造的主客体

   一,文学创造的客体.

   1.于文学创造的客体的种种解释:"自然"说,"情感"说,"原始意象"说.

   2.学创造的客体是整体性的具有审美价值的社会生活.社会生活是文学创造的唯一源泉.

   二,文学创造的主体.

   1.于文学创造的主体种种解释:"摹仿者"与"创造者","旁观者"与"移情者","集体人".

   2.学创造的主体是特殊的艺术生产者,是美的体验者,评价者,创造者.

   第六章 文学创造的过程(6学时)

   第一节 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2学时)

   1.材料(信息)储备.

   2.艺术发现.

   3.创作动机.

   第二节 文学创造的构思阶段(2学时)

   一,艺术构思及其心理机制(包括艺术构思的要领内涵).

   1.回忆与沉思.

   2.想象与联想.

   3.灵感与情感.

   4.理智与情感.

   5.意识与无意识.

   二,构思方式.

   1.综合.

   2.突出和简化.

   3.变形与陌生化.

   第三节 文学创造的物化阶段(2学时)

   一,形之于心到形之于手.

   1.意图与人物性格发展逻辑的矛盾与解决方法.

   2.创作动机中途转换.

   二,语词提炼与技巧运用.

   1.语词提炼的任务.

   2.运用技巧应注意的原则.

   三,即兴与推敲.

   第七章 文学创造原则(4学时)

   第一节 艺术真实与艺术概括(2学时)

   一,艺术真实的基本特征(通过跟生活真实与科学真实比较).

   1.以假定性情境再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和感悟:内蕴的真实,假定的真实.

   2.对客体世界的反映具有主观性与诗艺性:主观的真实,诗艺的真实.

   二,艺术概括的一般规律(在对具体的,特殊的事物的把握和描述中,辩证地解决如下问题).

   1."个别"与"一般"的统一.

   2."主体意识"与"客体对象"的统一.

   第二节 情感把握与形式创造(2学时)

   一,情感把握及其原则.

   1.认识与情感融为一体:反映与评价的统一,理智与情感的统一,真理追求与价值取向的统一.

   2.必须遵循诚挚性与高尚性的原则.

   3.应处理好情与境,情与理的关系.

   二,形式创造的规律与区别.

   1.从内容出发选择与创造形式.

   2.发挥形式对艺术表现的能动作用.

   3.重视形式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

   第四编 文学作品(22学时)

   第八章 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6学时)

   第一节 文学作品的类型(2学时)

   一,现实型文学

   1.再现性.

   2.逼真性.

   二,理想型文学

   1.表现性.

   2.虚幻性.

   三,象征型文学

   1.暗示性.

   2.朦胧性.

   四,文学类型的发展演变

   1.古代:初步形成.

   2.近代:充分发展.

   3.现代:多向演变.

   第二节 文学作品的体裁(4学时)

   1.诗歌.

   2.小说.

   3.剧本.

   五,散文与报告文学.

   第九章 文学作品的本文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7学时)

   第一节 文学作品的本文层次(2学时)

   一,文学作品的本文层次问题.

   二,文学作品的本文层次.

   1.文学话语层面及特点:内指性,心理蕴含性,阻拒性.

   2.文学意象层面.(其特征及分类详见第二节)

   3.文学意蕴层面:历史内容层,哲学意味层,审美意蕴层.

   第二节 文学典型(2学时)

   一,典型论的发展及论争.

   二,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

   1.特征性.

   2.艺术魅力:来源于真实性,新颖性,诚挚性和蕴藉性.

   三,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1.什么是典型环境?

   2.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

   第三节 文学意境(1学时)

   一,意境的形成及界定.

   二,文学意境的特征.

   1.情境交融.

   2.虚实相生.

   3.韵味无穷.

   三,意境分类.

   1.风格化意境分类.

   2.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第四节 文学意象(2学时)

   一,意象辨析.

   二,文学意象的特征.

   1.文学意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2.文学意象是假定与真实的统一,其限度是"合情合理".

   3.文学意象是个别与一般的统一.

   4.文学意象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三,文学意象的分类.

   1.写实意象.

   2.浪漫意象.

   3.象征意象.

   第十章 叙事性作品(3学时)

   第一节 叙事界定(0.5学时)

   1.叙事理论与叙事学.

   2.叙事的涵义与特征.

   3.叙事的意识形态本质.

   4.叙事的构成.

   第二节 叙事内容(1学时)

   1.故事.

   2.结构.

   3.行动.

   第三节 叙事话语(1学时)

   1.本文时间与故事时间.

   2.视角.

   第四节 叙述动作(0.5学时)

   1.叙述者与作者.

   2.叙述者与声音.

   3.叙述接受者.

   第十一章 抒情性作品(3学时)

   第一节 抒情界定(1学时)

   1.抒情与抒情性作品.

   2.抒情与现实.

   3.抒情中的自我与社会.

   4.抒情与渲泄.

   第二节 抒情性作品的构成(1学时)

   1.抒情内容与抒情话语.

   2.抒情作品的结构层次.

   第三节 抒情方式(1学时)

   1.抒情话语的修辞方式.

   2.抒情角色.

   第十二章 文学风格(3学时)

   第一节 风格概念(1学时)

   1.风格界定.

   2.风格与创作个性.

   3.风格与话语情境.

   4.风格的特性.

   第二节 风格的形态(1学时)

   1.简约与繁丰.

   2.刚健与柔婉.

   3.平淡与绚烂.

   4.谨严与疏放.

   第三节 文学风格的时代性,民族性,地域性(1学时)

   1.风格的时代性.

   2.风格的民族性.

   3.风格的地域性.

   4.文学流派的风格.

   第五编 文学消费与接受(15学时)

   第十三章 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3学时)

   第一节 文学消费与一般消费(1.5学时)

   1.文学生产,传播与消费.

   2.文学消费的二重性.

   3.文学消费与文学的意识形态性.

   4.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

   第二节 文学接受的对象和主体(1.5学时)

   1.认识属性与认识者.

   2.审美属性与审美者.

   3.文化价值与阐释者.

   4.文学接受的整体性.

   第十六章 文学接受过程(6学时)

   第一节 文学接受的发生(2学时)

   一,期待视野.

   1.文体期待.

   2.意象期待.

   3.意蕴期待.

   二,接受动机.

   1.审美动机.

   2.求知动机.

   3.受教动机.

   4.批评动机.

   5.摹仿动机.

   三,接受心境:欣悦心境,抑郁心境,虚静心境.

   四,从隐含的读者到读者阅读.

   第二节 文学接受的发展(2学时)

   一.填空,对话与兴味.

   二.还原与异变.

   三.理解与误解.

   四.期待遇挫与艺术魅力.

   第三节 文学接受的论文范文(2学时)

   一.共鸣及其原因.

   二.净化及其作用.

   三.领悟及其特征.

   四.延留.

   第十七章 文学批评(6学时)

   第一节 文学批评界定

   一,文学批评与文学生产和接受

   文学批评是以文学产品为中心而兼及一切文学活动和各种文学现象的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

   二,文学批评作为意识形态评价

   文学批评作为意识形态评价方式,具有实践性,倾向性,论争性和社会性.

   第二节 文学批评的多样形态(2学时)

   一,历史上出现的几种文学批评形态.

   1.*批评.

   2.社会历史批评.

   3.审美批评.

   4.心理批评.

   5.语言批评.

   二,批评文体的多样性.

   常见批评文体有:论文,点评,论诗诗,随笔,序跋,评传体,书信体,对话体.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及其标准(2学时)

   一,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

   二,文学批评的思想性标准和艺术性标准.

   第四节 文学批评家(1学时)

   一,批评家的职责.

   二,批评家的态度:实事求是,客观全面公正,艺术论文范文平等.

   三,批评家的素养.

   1.思想理论修养.

   2.专业艺术修养.

   3.知识技能修养.

   四,实验教学内容与要求

   为学生播放两场教学录像,介绍中外优秀文学作品.

   五,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

   六,成绩评定

   卷面成绩占70%,作业20%,考勤10%.

   七,本课程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

   1,力求把理论要点和基本概念讲深讲透,使学生能较为理解和掌握.

   2,注意结合文学作品讲授,使学生能把理论运用于文学活动实践.

   3,教学过程尽可能多采用投射仪,多媒体教学设施,提高教学效益.

   八,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

   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教程》(修订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参考书:

   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要略》(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

   乔纳森?卡勒《当代学术入门 文学理论》(辽宁)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

   《古代汉语》教学大纲

   修订单位:韩山师范学院中文系

   执 笔 人:袁海林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中文名称:古代汉语

   2.课程英文名称:Ancient Chinese Language

   3.课程类别:必修

   4.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教育

   5.总学时:72学时(本课程于第二学年分两学期开设,每学期36学时)

   6.总学分:4学分

   二,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古代汉语是高等学校本科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和工具课.古代汉语的教学,要求学生阅读一定数量的文言文,掌握古代汉语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古汉语常用词.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古籍和从事中学文言文教学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

   绪论 (2课时)

   讲解古代汉语的概念,性质,提出古代汉语学习的内容,目的和要求.介绍学习方法.

   第一单元(8课时)

   文选《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宫之奇谏假道》,《齐晋鞍之战》

   古汉语通论 古汉语工具书

   第一节 查检工具书的方法

   第二节 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介绍

   教学基本要求:熟读文选,掌握重点词汇和语法现象,背诵重点篇目.掌握查检工具书的方法,了解熟悉所介绍各部工具书的性质,内容等,熟悉常用工具书的编纂体例.

   第二单元(12课时)

   文选《冯谖客孟尝君》,《庄辛说楚襄王》,《触龙说赵太后》

   古代汉语通论 文字

   第一节 汉字的产生

   第二节 汉字的形体结构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第三节 汉字的形体演变

   第四节 古书中的用字现象 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繁简字

   教学基本要求:熟读文选,掌握重点词汇和语法现象,背诵重点篇目;了解汉字产生的途径和汉字体系形成的时代;熟悉分析汉字形体结构的"六书"理论,掌握因形求义的基本方法;熟悉汉字形体演变的发展线索和规律;熟悉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和通假字的特点,掌握辨识常见古书用字现象的方法.

   第三单元(14课时)

   文选 《论语》15章:《学而》三章,《公冶长》三章,《述而》四章,《泰伯》二章,《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章,《季氏将伐颛臾》章,《子路从而后》章;《礼记》1篇:《大同》

   古代汉语通论 词汇

   第一节 古代汉语词汇演变与构成

   一,古代汉语词汇的变化发展情况

   二,古代汉语词汇的构成

   第二节 古代汉语词义的演变

   一,词义,义位,义素

   二,词义的演变

   三,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第三节 同义词和同源词

   教学基本要求:熟读文选,掌握重点词汇和语法现象,背诵重点篇目;了解古今汉语词汇的继承与发展关系,了解古代汉语单纯词和合成词的结构特点及其与词义的关系;熟悉常见古今词义发展变化的方式;掌握正确分析词的本义和引伸义的方法;掌握分析同义词,同源词的方法.

   第四单元(12课时)

   文选《寡人之于国也》,《许行》

   古代汉语通论 古代汉语虚词和实词

   第一节 虚词 介词,连词,助词

   第二节 实词 数量词,代词,副词

   第三节 词类活用和特殊动宾关系

   教学基本要求:熟读文选,掌握重点词汇和语法现象,背诵重点篇目;了解古代汉语虚词的分类以及各类虚词的一般语法特点,掌握常用虚词的主要功能;了解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实词在用法上的差别,重点掌握名词活用,形容词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等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现象.

   第五单元(12课时)

   文选《天下皆知美之为美》,《小国寡民》,《北冥有鱼》,《百川灌河》,《无蠹》等

   古代汉语通论 古代汉语句法

   第一节 古代汉语语序

   第二节 古代汉语特殊句式

   第三节 句子成分的省略

   第四节 惯用句式

   教学基本要求:熟读文选,掌握重点词汇和语法现象,背诵重点篇目;了解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在句法结构上的差异,重点掌握古代汉语被动句式,判断句式等特殊句型结构,重点掌握古代汉语倒装句,宾语前置等特殊语序,熟悉古代汉语句子成分省略的一般规律和古代汉语凝固结构.

   第六单元(8课时)

   文选《卷耳》,《氓》,《七月》,《哀郢》,《山居秋暝》,《赠孟浩然》,《登高》,《水调歌头?中秋》,《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破阵子?醉里挑灯看见》

   古代汉语知识 音韵及诗词格律

   第一节 音韵学概述

   第二节 上古音说略

   第三节 中古音说略

   第四节 诗词格律

   教学基本要求:熟读文选,掌握重点词汇和语法现象,背诵重点篇目,分析所选律诗的平仄和拗救;了解音韵学的基本概念,中古音语音系统,上古音语音系统和反切注音法;了解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熟悉近体诗的格律特点及四种基本格式;理解掌握"平仄","粘","对","拗","救"的特点;了解词调,词牌,词谱知识,熟悉词的用韵,平仄和对仗;

   第七单元(4课时)

   古代汉语知识 古代汉语修辞

   教学基本要求:学习古代汉语修辞的意义,理解掌握古汉语所特有的几种修辞方式.

   四,考核方式:考试

   五,成绩评定:成绩100分计,平时考核占30%,期末考试占70%.

   六,本课程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

   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本课程由文选和古代汉语知识两部分组成.教学中要以文选部分的为纲,古代汉语知识部分为目,两部分的讲授要穿插进行,相互配合,相互印证.

   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为学生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古代汉语课平时训练占有重要地位,是重要的教学环节.任课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编制单项或综合练习,指导学生训练.训练要配套,形式要多样,内容要富于启发性.

   注重吸收最新的科研成果,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材与参考书

   使用教材:王力主编,《古代汉语》,中华书局,1999年版.

   参考书目:1郭锡良,《古代汉语》,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2,许嘉璐,《古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3,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年版.

   4,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5,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6,王力,《汉语音韵学》,中华书局,1956年版.

   7,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8,赵振铎,《训诂学纲要》,巴蜀书社2003年新1版.

   9,李左丰,《文言实词》,语文出版社,1994年版.

   10,中科院语言研究所古汉语论文范文,《古代汉语虚词词典》,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汉语口语》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本课是高校学生必修的培养的一门公共课是在理论指导下培养学生在中口语运用能力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认真学习,积极贯彻国家语言文字工作方针政策,增强语言规范意识;能用标准或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以顺利通过普通话水平等级测试;利于提高全民族的语言素质.教学手段课堂讲授和小组讨论相结合鼓励;组织学生观看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并进行讨论.

   教学方法讲授,课堂,等. 考核方法与要求1.平时成绩(作为参考):包括出勤,课堂提问,讨论等2.口试成绩:分:分教材(1994);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教师口语训练手册》国家教育委员会教育司(1994),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地方辅助教材.

   七,教学内容编 普通话语音训练二,韵母四声调语流音变编一般口语交际训练一般口语交际概说二朗读技能训练 三态势语训练 听话技能训练说话技能训练 凭借文字的表达训练不凭借文字的表达训练适应语境的训练

   《写作概论》教学大纲

   修订单位:韩山师院中文系写作教研室

   执 笔 人:杜兴梅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中文名称:写作概论(基础写作)

   2.课程英文名称:

   3.课程类别:必修

   4.适用专业:师范专业

   5.总学时:86 总学分:5

   二,本课程在教学内容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写作课是大学本科中文系面向一年级新生开设的平台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原理以及各种文体的写作.注重写作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学习与掌握;注重以写作行为过程为中心,阐明感知,运思,行文的衔接和转换规律;以文本为重心,阐述文章的构成元素和文体规范;以人为轴心,加强对写作主体的素质,教学主体的方法,接受主体的心理的理论概括与总结.还有作文作业专项评讲,针对学生写作练习中所存在的问题与薄弱环节加以探讨和引导.

   教学期间有外出参观实习活动一次.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

   1.第一章 绪论(2学时)

   教学内容:现论文范文作的含义,作用和特性;高师现论文范文作课的任务;现论文范文作教程的框架体系与学习方法.

   教学要求:把握现论文范文作的含义,作用和特性;了解高师现论文范文作课的任务;明确该课程的框架体系及写作中"教"与"学"的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是写作的含义,写作的特性;写作中"教"与"学"的关系;本章的难点是写作的含义与特性.

   2.第二章 写作主体与客体(6学时)

   教学内容:写作主体;写作主体的能力;写作客体的构成;写作主客体的关系.

   教学要求:了解写作主体所需要的素质和能力;认识写作客体的作用及构成;弄清写作的主客体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

   重点难点:重点是写作客体的构成;写作主体的能力;写作主体的素质;写作的主客体的关系.难点是写作客体的构成;写作主体的能力;写作主体的素质及写作的主客体的关系.

   3.第三章 写作载体与受体(6学时)

   教学内容:写作载体的内质;材料的选择与使用;主题的含义与特性;主题的提炼与要求;写作载体的外形;写作受体解读的特征;写作受体与写作载体的关系.

   教学要求:弄清材料,主题,载体,受体及其相关的概念,掌握集材,炼意,谋篇用语的基本方法和要求;通过训练,提高采集材料,提炼材料,安排结构和使用语言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是写作载体的内质;写作载体的外形;写作受体解读的特征;写作受体与写作载体的关系.难点是写作受体与写作载体的关系

   4.第四章 写作行为过程(6学时)

   教学内容:写作感知;写作运思;写作行文.

   教学要求:了解感知,运思,行文的交叉递变过程;分辩感知与采集,运思与构思,行文与表达的概念;认识写作行为过程是认识和表达的矛盾统一过程.

   重点难点:重点是写作感知;写作运思;写作行文.难点是认识写作行文过程是认识和表达的矛盾统一过程.

   5.第五章 写作表达方式与技法(10学时)

   教学内容:写作表达方式;传统常用写作技法举隅;现代常用写作技法举隅;写作技法的辨证艺术.

   教学要求:掌握写作的基本表达方式;学会运用传统写作技法和现论文范文作技法;了解写作技法运用的辨证艺术.

   重点难点:重点是掌握写作的基本表达方式;学会运用传统写作技法和现论文范文作技法;了解写作技法运用的辨证艺术.难点是写作表达方式;写作技法的辨证艺术.

   6.第六章 新闻文体(10学时)

   教学内容:消息;通讯;报告文学.

   教学要求:理解各类新闻文体中的有关概念;掌握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的类型和特征;采写有新闻价值的人物,事件,学会写消息和通讯.

   重点难点:重点:消息的概念,类型和特征;通讯的概念,类型和特征;报告文学的概念,类型和特征.难点是采写有新闻价值的人物,事件,学会写消息和通讯.

   7.第七章 文学文体(14学时)

   教学内容:散文;诗歌;小说;戏剧文学;影视文学.

   教学要求:掌握散文,诗歌,小说的写作理论与方法;认识散文,诗歌,小说,戏剧文学,影视文学互相联系和互相区别的审美特征;认识戏剧文学,影视文学的艺术表达手段,掌握鉴赏戏剧文学和影视文学的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是散文的审美特征与写作;诗歌的审美特征与写作;小说的审美特征与写作;戏剧文学的审美特征与写作;影视文学的审美特征与写作.难点是认识散文,诗歌,小说,戏剧文学,影视文学互相联系和互相区别的审美特征.

   8.第八章 理论文体(10学时)

   教学内容:社会评论;文艺评论;学术论文.

   教学要求:认识社会评论的特征;学会写文艺评论;学会写学术论文.

   重点难点:重点是社会评论的类别,特征与写作;文艺评论的分类,特征与写作;学术论文的分类,特征与写作.难点是学会写文艺评论;学会写学术论文.

   9.第九章 应用文体(6学时)

   教学内容:行政公文;事务文书;教学文书.

   教学要求:了解和掌握公文的有关知识;学会写常用的行政公文与事务文书;掌握常用的教学文书的写作.

   重点难点:重点是行政公文的格式及几种常用行政公文的写作;几种常用事务文书的写作;几种常用教学文书的写作.难点是行政公文的格式及几种常用行政公文的写作.

   四,写作实践及考察(16学时)

   1.作文及作文讲评

   2.影视欣赏

   3.外出考察

   五,考核方式

   考试

   六,成绩评定

   平时30%+考试70%

   七,本课程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从某种意义上说,写作就是创新.写作课的教学不仅担负着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还担负着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本课程的教学,着力培养新世纪具有创新能力的综合性+智能性+传授性即作者,学者,导师三位一体的高素质人才.

   八,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董小玉《现论文范文作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参考书:

   [1]童庆炳 程正论文范文编《文艺心理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马正平编着《高等写作学引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外国文学》教学大纲

   修订单位:中文系外国文学教研室

   执 笔 人:杨正先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中文名称:外国文学

   2.课程英文名称:Foreign Literature

   3.课程类别:必修课

   4.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

   5.总课时:80学时

   6.总学分:5学分

   二,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通过《外国文学》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各国文学发展的线索及其规律;掌握各种思潮,流派及代表作家作品,树立全方位的文学意识,提高对外国文学作品的鉴赏,分析和评价的能力.本课程主要讲述从古代到20世纪欧美文学的发展概况,重点突出人文主义,古典主义,启蒙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等文学思潮流派及代表作家作品.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

   上编 导论(2学时)

   上编导论主要对从古代到19世纪的欧洲文学的发展概况和特点进行综述,使学生对该部分的内容有个宏观上的把握.

   1.第一章 古代文学(8学时)

   本章在对古代文学概述的基础上,重点介绍古希腊神话,荷马史诗和古希腊戏剧,要求学生识记:俄林波斯神系.古罗马黄金时代的三大诗人及代表作,三大悲剧家及代表作;理解:欧洲古代文学的分期,内容,特色,把握古典文学在整个欧文学史上的地位;掌握:希腊神话的内容和特点;荷马诗史的内容和艺术特色.重点是希腊神话,荷马诗史和希腊戏剧;难点是记住希腊神话中有关的神名,荷马诗史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2.第二章 中论文范文(4学时)

   本章在对中论文范文概述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但丁和《神曲》,要求学生识记:教会文学,骑士文学,英雄诗史,城市文学;理解:中论文范文的分期,类型和特征;但丁的生平和创作;掌握:《神曲》的内容和矛盾,结构与艺术特色.重点是《神曲》的内容和矛盾,结构与艺术特色,难点的《神曲》的两重性.

   3.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7学时)

   本章在对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概述的基础上,重点介绍塞万提斯和莎士比亚,要求学生识记:彼特拉克和《歌集》,薄伽丘和《十日谈》,维伽和《羊泉村》,乔叟和《坎特伯雷故事集》,拉伯雷和《巨人传》,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流浪汉小说,大学才子派,福斯塔夫式的背景,莎士比亚化;理解: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产生,特征和发展;人文主义文学的特征;《巨人传》的内容和艺术特色;塞万提斯和莎士比亚的生平创作;掌握:人文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堂吉诃德》和《哈姆雷特》的情节,主题,人物形象,艺术特色.重点是莎士比亚和塞万提斯;难点是莎士比亚化,福斯塔夫式的背景,堂吉诃德和哈姆雷特的形象.

   4.第四章 17论文范文(4学时)

   本章在对17论文范文概述的基础上,重点介绍法国戏剧家莫里哀,要求学生识记:古典主义,三一律,巴洛克文学,弥尔顿和《失乐园》,《复乐园》,《力士参孙》,班扬和《天路历程》,高乃依和《熙德》,拉辛和《安德洛玛刻》,布瓦洛和《诗的艺术》,拉封丹和《寓言诗》;理解:17论文范文的主要成就,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学,法国古典主义文学,莫里哀的生平和创作;掌握:古典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伪君子》的主题,人物形象,艺术特色.重点是古典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伪君子》的主题,人物形象,艺术特色;难点是《伪君子》的主题,人物形象,艺术特色.

   5.第五章 18论文范文(5学时)

   本章在对18论文范文概述的基础上,重点介绍德国诗人歌德,要求学生识记:启蒙运动 "狂飙突进"运动 哲理小说 席勒式 正剧,笛福和《鲁滨逊飘流记》,斯威夫特和《格列佛游记》,菲尔丁和《汤姆?琼斯》,斯泰恩和《感伤的旅行》,理查生和《帕米拉》《克莱丽莎》,孟德斯鸠和《波斯人信札》,伏尔泰和《老实人》,狄德罗和《拉摩的侄儿》,卢梭和《新爱洛绮丝》《爱米尔》《忏悔录》,博马舍和《费加罗的婚姻》,莱辛和《爱米丽亚?浃洛蒂》,席勒和《阴谋与爱情》;理解:18论文范文的主要成就,启蒙文学的特征与发展概况,英国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法国启蒙运动文学,德国民族文学的概况,歌德的生平和创作.掌握:人文主义文学和启蒙文学的异同,《少年维特之烦恼》的艺术特色,维特形象的意义,《浮士德》的内容,结构,浮士德和魔鬼的形象,作品的艺术特色.重点是歌德和《浮士德》,人文主义文学和启蒙文学的异同;难点是浮士德和魔鬼的形象分析.

   中编 导论(2学时)

   导论主要对19世纪欧美各国文学的概况,特点,主要的文学流派及代表作家作品进行介绍,以便学生对这段时期的文学有个整体上的把握.

   6.第一章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7学时)

   本章在对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概述的基础上,重点介绍英国诗人拜仑和法国诗人雨果,;要求学生识记:浪漫主义文学 ,世纪病,"湖畔派诗人",拜伦式的英雄;英国"湖畔派诗人"及其他们的代表作和贡献;雪莱,济慈,司各特的主要作品和贡献;夏多布里昂,斯达尔夫人的代表作及贡献;诺谛埃,拉马丁,维尼的代表作;乔治?桑,缪塞,大仲马,奈瓦尔的代表作;茹科夫斯基,雷列耶夫,普希金,莱蒙托夫的代表作及贡献;密茨凯维奇,裴多菲的代表作及成就;爱默生,梭罗,欧文,库柏,爱伦?坡,布莱恩特,霍桑,朗费罗,惠特曼,梅尔维尔的代表作及成就.理解:浪漫主义文学的产生及在欧美各大国的发展概况;德国早期浪漫派,中期浪漫派和后期浪漫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拜伦的生平和创作;雨果的生平和创作.掌握: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唐?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的情节,内容,人物形象,艺术特色;雨果诗歌,小说的成就.重点是德国,英国,法国,俄国,美国浪漫主义文学发展的概况,拜仑,雨果的创作;难点是唐?璜的形象,雨果的人道主义.

   7.第二章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19学时)

   本章在对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概述的基础上,重点介绍斯丹达尔,巴尔扎克,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易卜生和马克?土温七位作家,要求学生识记: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宪章派文学,巴黎公社文学,《人间喜剧》,人物再现法,多余人,新人,威塞克斯小说,自然派,托尔斯泰主义,心灵辩证法,忏悔贵族,精神探索性人物,社会问题剧,废奴文学,欧?亨利的手法;梅里美,福楼拜,小仲马,都德,萨克雷,勃朗特姐妹,盖斯凯尔夫人,梅瑞狄斯,勃特勒,哈代,海涅,维尔特,凯勒,普希金,果戈里,冈察洛夫,屠格涅夫,涅克拉索夫,奥斯特洛夫斯基,谢德林,契诃夫,安徒生,勃兰兑斯,斯托夫人,希尔德烈斯,哈特,豪威尔斯,亨利?詹姆斯,诺里斯,斯?克莱恩,欧?亨利,杰克?伦敦的代表作及成就;宪章派文学,巴黎公社文学的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理解: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产生,发展概况;浪漫主义文学与现实主义文学的关系;普希金,斯丹达尔,巴尔扎克,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易卡生,马克?吐温的生平创作.掌握: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包法利夫人》中爱玛的形象;《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形象;《死魂灵》中泼留希金的形象;《叶甫盖尼?奥涅金》中奥涅金的形象和塔吉亚娜的形象;《红与黑》中"红"与"黑"的象征意义;《人间喜剧》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红与黑》,《高老头》,《双城记》,《罪与罚》,《安娜?卡列宁娜》,《玩偶论文范文》,《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情节,内容,主题,人物形象,艺术特色;斯丹达尔,巴尔扎克,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的创作特色.重点是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概况,基本特征,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的创作.难点是《德伯家的苔丝》中克莱的形象,"红"与"黑"的象征意义,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托尔斯泰创作中的矛盾.

   8.第三章 19世纪自然主义和其它文学流派(4学时)

   本章在对19世纪自然主义,象征主义,唯美主义等流派概述的基础上,重点介绍法国作家左拉,要求学生识记:龚古尔兄弟,豪普特曼,王尔德,马拉美,魏尔兰,兰波及其代表作;理解:该时期文学发展的概况;自然主义,唯美主义,象征主义文学的特征,波德莱尔《恶之花》的内容,艺术特色;左拉的生平与创作;掌握:莫泊桑中短篇小说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羊脂球》,《萌芽》的情节,内容,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重点是自然主义,唯美主义,象征主义文学的特征,《羊脂球》,《萌芽》的情节,内容,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难点是《恶之花》的内容,艺术特色.

   下编 导论(2学时)

   导论主要介绍20世纪欧美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概况和特点,以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

   9.第一章 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上)(8学时)

   本章主要对20世纪除俄苏以外的欧美各国现实主义文学进行概述,重点介绍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美国作家德莱塞和海明威,要求学生识记:"硬汉"形象,冰山原则,垮掉的一代;肖伯纳,高尔斯华绥,福斯特,毛姆,劳伦斯,格林,艾米斯,福尔斯,戈尔丁,默多克,法朗士,马丁?杜?伽尔,莫里亚克,纪德,马尔罗,亨利希?曼,托马斯?曼,海塞,雷马克,茨威格,伯尔,伦茨,迪伦马特,刘易斯,辛克莱,斯坦贝克,菲茨杰拉尔德,塞林格,辛格,贝娄,厄普代尔,欧茨,昆德拉,汉姆生,拉格洛夫的代表作及成就.理解: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和发展概况;罗曼?罗兰,德莱塞,海明威的生平和创作.掌握:《约翰?克利斯朵夫》,《美国的悲剧》,《老人与海》的情节,内容,人物形象,艺术特色.重点是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和发展概况,罗曼?罗兰,德莱塞,海明威的生平和创作.难点是20世纪新生代作家创作中的现代主义特色,劳伦斯创作中的性,《老人与海》的象征意义.

   10.第十章 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下)(8学时)

   本章主要在对20世纪俄苏文学进行概述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俄苏文学的代表作家高尔基和肖洛霍夫,要求学生识记: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解冻文学;勃洛克,叶塞宁,马雅可夫斯基,富尔曼洛夫,绥拉菲莫维奇,法捷耶夫,布尔加科夫,费定,左琴科,阿?托尔斯泰,尼?奥斯特洛夫斯基,西蒙洛夫,波列伏依,爱伦堡,科切托夫,列昂诺夫,吉洪诺夫,特瓦尔多夫斯基,波戈廷,柯涅楚克,邦达列夫,巴克兰诺夫,贝科夫,恰可夫斯基,华西里耶夫,柯列斯尼科夫,李帕托夫,切尔内赫,奥维奇金,阿勃拉莫夫,阿拉尼耶夫,艾特马托夫,拉斯普金,阿斯塔菲耶夫,叶夫图申科,索尔仁尼琴,帕斯杰尔纳克的代表作及成就,高尔基,肖洛霍夫的生平和创作;理解:前苏联文学产生的基础和基本特征;苏联文学的发展概况;《日瓦格医生》,《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克里姆?萨木金的一生》,《一个人的遭遇》的内容.掌握:《母亲》,《静静地顿河》的情节,内容,主题,人物形象,艺术特色.重点是前苏联文学基本特征,发展概况,高尔基,索尔仁尼琴,帕斯杰尔纳克和肖洛霍夫的创作;难点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在各个时期的内涵,解冻文学,回归文学,日瓦格医生的形象,葛利高里的形象.

   四,考核方式

   考试

   五,成绩评定

   采用百分制,平时占30%,考试成绩占70%.

   六,本课程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

   1. 教师授课时针对有争议的问题注意介绍不同的观点及依据,也谈自己的看法,开拓学生的视野,启发他们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对一些长期争议的问题组织讨论,如哈姆雷特问题,安娜?卡列宁娜的问题等,以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2.注意和东方文学,尤其是中国文学比较,使学生能站得更高,能用世界文学眼光看问题;

   3.注意科研情况,随时把本学科科研的最新成果向学生介绍,让学生了解科研前沿的动态;

   4.平时的作业等注意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七,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杨正先,冯丽军,郑汉生《简明外国文学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3月

   参考书:

   〔1〕冯至等 《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 北京?上海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2年5月

   〔2〕郑克鲁等 《外国文学史》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年8月

   八,其它必要的说明

   1.东方文学和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内容由限制选修课完成;

   2.结合教学将组织学生观看3-4次电影或电视.

  

   《美学课程》教学大纲

   修订单位:韩山师院中文系

   执 笔 人:郑群辉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中文名称:美学

   2.课程英文名称:

   3.课程类别:专业基础

   4.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中英文秘书专业

   5.总学时:36学时

   6.总学分:2学分

   二,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本课程属于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及中英文秘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美学是一门研究美,美感,艺术,并主要研究艺术的科学.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明确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知识和美学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美学作为自己文学鉴赏和文学评论的理论基础.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含学时分配和各章重点,难点)

   (课堂讲授约30学时,播放教学录像4学时,外出参观考察约2学时,共36学时)

   1.第一章 什么是美学(绪论)(3学时)

   第一节 美学概说

   一,学科性质:美学是一门研究美,美感,艺术,并主要研究艺术的不严格的科学.

   二,研究对象范围:美;美感;艺术;以上三者的统一

   三,学习美学的方法和要求

   第二节 当代美学流派介绍

   格式塔心理学美学;心理分析学美学.

   2.第二章 美的本质(5学时)(本章为难点)

   第一节 美的定义的历史探讨

   1,西方美学史上的主要定义

   柏拉图,亚里斯多德,奥古斯丁,阿昆那,达芬奇,狄德罗,博克,康德,黑格尔,车尔尼雪夫斯基,克罗齐.

   2,中国美学史的主要定义

   伍举,孔子,孟子等.

   第二节 美本质的理论阐述

总结:本文关于文学学时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时阅文学网引用文献:

[1] 艾略特文学相关论文题目 艾略特文学论文题目如何定
[2] 热门北欧文学论文题目 北欧文学论文题目如何定
[3]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方面论文选题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论文题目怎样取
《政治论文提纲年度,政治大学社会学系九十八学年度》word下载【免费】
时阅文学网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