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大全 > 文章内容

把握教学“生长点”,关注学生的后续——初中物理教学初高中教学的衔接

主题:论文范文中学生物理竞赛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29

简介:关于学生物理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学生物理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学生物理论文范文

论文范文中学生物理竞赛论文

目录

  1. 一、激发兴趣,挖掘智慧
  2. 1.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兴趣,挖掘智慧
  3. 2.通过演示实验激发兴趣,优化实验素养
  4. 二、打好基础,同化知识
  5. 三、渗透方法,缩短落差
  6. 四、对比课堂,提升效率
  7.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八年级学生物理实验探究05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进入高中以后,学生们普遍反映物理难学,这一现象引起了有关教师们的注意和讨论,近期出现了许多探讨如何做好初高中衔接的论文.但这些论文大多是从高中教学的角度来讨论的,笔者认为要克服高中物理难学的问题,不仅仅是高中教师的事情,实际上初中教师也应该充分注意此问题,为学生进入高中后的学习尽可能地降低台阶、铺平道路,本文试从初中教学的角度来谈谈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

物理教学指导意见指出,高中教学应以初中知识为教学的“生长点”逐步拓展和加深.初中的教育者往往将中考成绩视作学生初中生涯的完美句号,而忽略了学生的后续发展.笔者认为初中教学应是高中教育的起点,因而让学生在初中阶段具备较高的物理素养,获得物理学习后续发展的能力,有利于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渡过学习物理的难关.教师准确把握初中教学这个“生长点”,才能搭建好跨越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桥梁”.

一、激发兴趣,挖掘智慧

很多高一新生,每谈“物理”便“色”变,认为“物理”是自己难以跨越的“天堑”.这些学生曾经都是初中各校中的佼佼者,“考高分”是他们的骄傲,也是他们学习兴趣的重要来源,一旦面对低分,所有的自信、骄傲、兴趣、斗志和动力就全都丧失了,孑L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会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面对分数的急剧落差,不但不气馁,反而会激发出更强的学习斗志,挖掘出智慧的潜力.只要学生愿意学、乐于学、敢于学,“物理难学”的问题也便容易解决了,在初中阶段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解决初高中衔接问题的基础.

1.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兴趣,挖掘智慧

好奇心是许多科学家孜孜不倦地探索的动力来源,是人类进步的潜在资源,对于十四、五岁的孩子来说,对自然现象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无人可及的,在教学中,合理设置情境,制造悬念,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学会体验、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学会想象、学会探索,使其潜在的能量得以不断地释放.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多通过能吸引学生的事例引入教学,解释现象,不要使学生感到物理课是枯燥、抽象、深奥难懂且脱离实际的一门学科.使他们认识到物理的研究对象就是我们所处的丰富多彩的世界,包罗万象,千变万化,热爱生活就应该热爱物理,才能主动地探求各种各样的课堂上和课堂下的物理现象的奥秘,“感受生活之美”;物理学所包含的知识、方法、能力是我们立足于社会,实现个人理想,创造人生价值所必需的,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笔者在讲解电路的连接方式时,利用三节于电池直接与一段细铅笔芯相连,结果学生看到铅笔芯冒烟了.这个现象让学生哗然,其轰动效应引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短路所造成的危害也显而易见了.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八年级学生物理实验探究05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通过演示实验激发兴趣,优化实验素养

物理是实验学科,物理知识来源于对生活的疑问,来源于对实验的分析和归纳,细致的观察、规范的实验操作、精确的数据测量、抽象的分析概括是完成高中物理实验探究所必备的科学素养.对感性的实验材料进行思维加工,抓住主要因素和本质联系,去伪存真,才能抽象概括出事物的物理本质属性和基本规律,建立科学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因此要使学生在升人高中后有良好的实验素养,在初中阶段就要重视实验,打下好的基础,笔者认为对于初中学生而言,课堂的演示实验是更重要的培养、提高实验素养的场合,

为了能激发学生学物理的兴趣,在让学生清楚地认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基础上,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要求,精选合适的实验,合理地进行实验,体现演示实验生动、直观、新奇的特点,就容易直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能充分发挥实验的趣味性、奇异性、多变性,就能创造出生动的情境,使学生思维活跃.

同时,传统的课堂演示实验如果能够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猜想、分析、归纳总结,甚至在实验操作上让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充分了解实验的内容,多次重复,加深印象,巩固记忆.如将原来的观察磁生电、观察鸡蛋的浮沉现象、小孔成像等一些课堂演示实验改为边做边讲实验,将实验器材发给学生,引导学生仔细、准确地进行观察,然后引导学生讨论、研究、对比,训练学生用科学的语言描述,并分析、解释所观察到的现象,演示实验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参与,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学生增加提高实验技能的机会,又能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及能力的培养,加深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同时可领略物理学的思想,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二、打好基础,同化知识

同化是把新学习的物理知识及规律整合到原有认知结构的模式之中,使认知结构得到丰富和扩展.要实现从初中知识的基础上顺利地向高中的过渡,一方面高中教师应熟知初中生的认知结构,在教学中利用旧知识来同化新知识,使学生顺利完成知识的迁移,适应新的教学;另一方面初中教师要注意给初中生打下扎实的基础知识,理解统一的科学概念和原理,了解事物内在的真实的和谐性,为知识的生长“埋下伏笔”,因此初中教师不仅要钻研初中的教材,而且要研究高中的内容,特别是知识的延伸,在把握好不同教学阶段的不同的同时,重视知识的渗透和方法的引导,在教学过程中切忌照本宣科死教书,对某些知识和方法过分强化,使学生的学习在某些方面的思维定势太重,以至不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

例如初中生在进行简单电路的相关计算时,是不考虑电源、导线及电表的电阻对电路的影响的,如果教师在讲解时,能够让学生了解这是一种理想状态,事实上这部分电阻虽小,但足以影响整个电路.有了这个潜在认识,学生就可在高中学习时及时接受和修正以前概念中的错误和漏洞,避免因思维定势,对电源内阻问题产生知识上的矛盾和冲突,从而对新知识产生消极抵触.

要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自然地整合和衍生出新知识,学生自身要具备一定的基本学习能力,包括较强的阅读自学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表达交流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因而在平时的初中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对学生进行动态思维能力的训练,例如,在讲解“流体的压强与流体的流速的关系”时,教师可在活动教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提炼主要知识点,突破难点,并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从生活实践中寻找相关实例,提高思维的发散性和辐射性.在学习一些概念和规律时,要及时进行整理,把零散的、孤立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复杂而稳固的知识网,并顺利、有效地链接和更新新知识,

三、渗透方法,缩短落差

初中科学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和物理原理,大多是建立在对生活现象和直观实验的研究基础上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也大多是属于生动的具体的形象思维,而高中物理教学则是采用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利用抽象思维和数学方法相结合,对物理现象进行模型抽象和数学化描述,这个转变造成了初高中衔接问题上的巨大落差.具体表现在:

(1)矢量计算的难度加大;

(2)从静态分析到动态变化的转变困难;

(3)图象法、整体法等多种学习方法的缺乏;

(4)物理思想、物理哲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较弱;

(5)抽象概括、想象假说、逻辑推理能力的差异.

与高中物理相比,初中科学内容少,问题简单,题型变化少.为了提高中考成绩,许多老师凭借经验,提炼典型题例,进行题海战术,甚至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忽略学习方法的渗透,有一位具有二十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在进行凸透镜成像特点的教学过程中,坦言自己不会画成像光路图.而她对学生的要求是能准确默写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并记住相关应用的例题.反复的机械式的题海操练也许非常适应应试的需要,但这种“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必将造就学生凝固式的思维模式,这些学生到了高中后,还以老一套方法对待高中物理学习,结果是“学了一大堆公式,虽然背得很熟,但一用起来,就不知从何下手”,上课听不懂,跟不上,穷于埋头做笔记,不能很好地理解知识,谈何应用?又如何求发展呢?

因此,在初中的教学的过程中,要在教知识的同时,更教给学生一些也许一生都有用的东西,如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生的后继学习是至关重要的.课前预习而“生疑”,课堂学习而“感疑”,通过老师的点拨而“悟疑”,才能提高学习效率;课后潜心研读、独立思考,训练反思,挖掘提炼,既可及时消化知识,又能增强自我学习能力;又如归纳、整理的方法,这种思维的方法等

四、对比课堂,提升效率

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注重以创设情境和活动为学生学习的载体,因而课堂十分活跃,但课堂知识容量较少.而高中物理教学内容增多,导致课堂知识容量增大,课堂气氛相对比较沉寂,这一强烈的对比反差容易让学生在高一时就开始不适应,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地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要提升课堂效率,必须加强初高中教师间的联系,通过听课、评课、说课等各种形式,相互对比课堂,取长补短,例如,有一次,笔者听一位高中物理老师上了一堂有关摩擦力的公开课,在分析汽车起动时轮胎所受静摩擦力的方向时,他的讲解清晰而有力,可惜学生的反应很迟缓,课后很多学生仍然感到非常困惑,原因是学生缺乏相应的生活经验,根本不了解驱动轮与从动轮的区别,当然也就无从分析了.事后,笔者在初三的科学竞赛辅导中,恰巧也碰到了类似的题目.面对初中生,单一的理论分析是很难被理解的.如果没有生活经验,那么只能想办法建立模型,创造思维情境,逐步引导,才能进行综合分析,笔者利用了一辆电动遥控车模拟实际情景,将遥控车举在空中,按下起动按钮,发现两个后轮在转动,而前轮不动.因而学生很快就区分出了驱动轮.然后,将遥控车放在实验台上,在后轮下各放一张纸,启动后,观察到后轮转动时,白纸被向后送出.在实验的基础上,再结合细致、专业的理论分析,一个教学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小学科学是以丰富多样的形象思维为主,高中物理则是复杂、抽象的逻辑思维为主,而初中科学教学,需要建立一个从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平缓的适应过程,如何在课堂“感受生活之美”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挖掘知识深度,拓展知识外延,“探究生活之密”,逐步培养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是所有初中教师奋力追求的境界,

造成初高中衔接梯度大的因素有很多,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只局限于眼前的教学,应从学生长远的发展中寻找突破.高中教师应适当地降低“台阶”,结合初中生的学情特点,从低起点切入,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以“保底”为主,再谋“发展”;当然初中教师也应适当垫高“台阶”,在教学中不断地渗透各种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巩固和完善“生长点”.通过相互不断地磨合,尽可能地找准彼此衔接的“黄金点”,才能实现平稳过渡.

总结:本文是一篇关于学生物理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论文范文中学生物理竞赛引用文献:

[1] 中学生物理论文范文 中学生物理类学术论文怎么写5000字
[2] 物理学生论文范文参考 物理学生毕业论文范文[精选]
[3] 初中物理和中学生论文范文 初中物理和中学生论文范文文献2万字
《把握教学“生长点”,关注学生的后续——初中物理教学初高中教学的衔接》word下载【免费】
论文范文中学生物理竞赛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