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大全 > 文章内容

重读张承志的《黑骏马》——草原文化天谐相处思想的现实意义

主题:草原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18

简介:适合草原文化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草原文化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草原文化论文范文

草原论文

目录

  1. 一、张承志《黑骏马》中体现的草原文化
  2. (一)草原文化的特质
  3. (二)《黑骏马》对草原文化的诗意传递和表达
  4. 二、草原文化与天人合一思想
  5. 三、《黑骏马>,天论文范文谐相处思想的现实意义
  6. 草原:云飞新版《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第十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

彭晓红

(绵阳师范学院文学与对外汉语学院,四川绵阳621000)

摘 要:张承志的小说《黑骏马》以其雄浑的笔触,反映了大草原“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壮美景色,同时也体现了张承志那种万物有灵的自然生态价值观和天论文范文谐的生态存在论.细读《黑骏马》,你会觉得大草原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也是我们精神的家园.因为是它吹走了沉淀在我们身上心上乃至整个社会上的尘土,是它又还给我们一片绿色的草地,给予我们生活的快乐.在张承志的《黑骏马》中,我们能够清晰地感味到草原文化对现实人们的震动和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 张承志;黑骏马;草原文化;天人合一

中图分类号:I206.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7-2187(2012)08-0043-03

近些年来,中国出现了一股草原文化热,引起了人们对草原越来越强烈的关注,对自然生态也越来越重视,也随之出现了一批宣扬草原文化、赞美草原文明的文学艺术作品.例如:《蒙古人》、《吉祥三宝》、《我和草原有个约定》等草原歌曲唱响海内外;草原题材的电影《成吉思汗》、《季风中的马》;电视剧《东归英雄》、民族舞剧《草原记忆》等一大批优秀民族歌舞和影视作品享誉海内外,让世界领略了中国草原文化的论文范文精深.在小说中,张承志的《黑骏马》让我们从中看到了草原人对草原那份深沉浓烈的爱,同时也看到了草原文化以其与时俱进的生命力,在中华文化形成和发展中占据的重要作用.

一、张承志《黑骏马》中体现的草原文化

张承志的小说《黑骏马》一出版就以其独特迥然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感染了读者.小说以底蕴深厚的草原为背景,以苍凉古朴的古老民歌为主线,叙述了围绕在白音宝力格和索米娅之间的一个动人心魄的故事和爱情悲剧.在《黑骏马》中,我们从头到尾,自始自终都在聆听着那首周而复始、荡气回肠的蒙古歌《钢嘎,哈拉》.它叩击着大地的胸膛,冲撞着低巡的流云.它控制着整篇文章叙述和抒情的节奏,赋予小说独特的乐感.几行歌词虽质朴无华,但却在我们心头久久徘徊挥之不去.在诞生古歌的这片辽阔壮美的草原上,我们同样可以随时随地看到伴随着男主人公活跃在草原上那富有论文范文、充满人性、洋溢着青春生命活力的黑骏马——钢嘎·哈拉.它与牧民一样世世代代属于这片热土,体现着生命神圣的意义.张承志在《金牧场》中说:“马是人的信心,我此生真正可靠的朋友只有骏马.”而穿行蜿蜒在草原上的河流,则是这一领域的主宰.它是草原的血液,滋润养育着一代又一代草原上的人们,赋予万物新的内质.

(一)草原文化的特质

古歌、河流、骏马属于草原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展示着草原特有的本相生存状态和顽强的生命气息.草原文化作为一个动态过程,既是文物文化,又是现实的活态文化.草原文化始于上世纪80年代,它属于论文范文精深的多元文化——中华文化中的一员,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其别具一格的文化风格内涵和价值取向,近年愈来愈引起了学术界的的重视.“草原文化是一种适应草原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而产生的一种文化,千百年来不同民族的人们,包括草原民族本身,都赋予这个文化无尽的浪漫色彩,对其充满向往欣赏之情,甚至为之陶醉.”草原文化是草原生态环境和生活在这一特定自然环境中的人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选择的结果,它既有典型的草原生态特征和禀赋,又蕴含着草原民族的智慧结晶.草原文化是以游牧方式为基础的文化形态,而游牧生产是迄今为止,惟一以不破坏生态为前提的生产方式.除古歌、骏马、河流外,在《黑骏马》中,从额吉的故事中我们还听到了蒙古古老的神话传说、英雄故事.例如,对马、对狼、对昆仑山等的图腾崇拜.从某个角度是“以一种敬畏和爱慕的心情崇尚自然,而草原文化正是由于敬奉自然,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当作行为准则和价值尺度以贯之,使之能够在知、行统一上得到升华,成为草原民族最宝贵的文化结晶.”草原是张承志文学创作的摇篮,给予了作家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张承志曾一度生活在草原上,对草原生活极为熟悉和热爱,他以一个作家和一位牧民的双重身份用他那深沉而冷峻的笔调去体现着草原文化的伟大和崇高.张承志在小说中表现草原生活的领域,从他生活过4年的东乌珠穆沁草原逐渐扩展到整个内蒙古大草原,又从内蒙古大草原扩展到其足迹所至的新疆哈萨克草原.不管是描写哪个地方,但有一点是始终如一的,那就是在一言一句中无不体现着纯朴的人民意识和对古老而美丽的草原的挚爱.小说中也随处可见在辽阔天穹下白云、羊群与悠远牧歌结合中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美好景象与意境.

(二)《黑骏马》对草原文化的诗意传递和表达

《黑骏马》是张承志欲皈依草原文化而构造的一个理想世界,意欲在这其中为疲倦的心灵找一个纯净的归宿.当辽阔美丽的草原映人作家的眼帘时,其心中激荡孤傲的情绪就会渐渐的平静下来,取而代之弥漫在作家草原文学中的基调也变得感伤沉郁.表现在作品中,是作家隐隐流露出的模糊的怅惘和沉痛的叹惋,低回着对世界和对自己的淡淡的犹豫和莫名的怀疑.小说中有这样一段话:“当我把深埋在草丛里的头抬起来,凝望着蓝空,聆听着云层间和树梢上掠过的那低哑歌句,在静谧中寻找那看不见的灵性时,我渐渐感到,那些过于激昂和辽远的尾音,那此世难逢的感伤,那古朴的悲剧故事,还有那深沉而挚切的爱情,都不过是一些依托或框架.或者说,都只是那灵性赖以音乐化的色彩和调子.而那古歌内在的真正灵魂却要隐蔽得多,复杂得多.就是它,世世代代的给我们的祖先和我们以铭心的感受,却又永远不让我们有彻底体味它的可能.我出神地凝望着那歌声逝入的长天,一个呜叫着的雁阵掠过,打断了我的论文范文.我想起那位为我崇拜许久的作家,第一次感到名人的肤浅等”由此不难看出,浸润在张承志作品中的草原文学的精神内涵显得愈加丰富,内在情绪也更起伏跌宕;而之前作家描写黄土高原的作品与荒凉的黄土地貌一样张扬着一种大漠狂沙的气势,给人以酷烈,富有冲击力的强烈印象,但作品内涵相应的缺少层次,甚至有些单调.

姜戎在其艺术表现与历史知识融为一体的作品《狼图腾》中认为:“辽阔美丽的草原,不仅是论文范文民族的祖地,也是全人类的祖地和摇篮.草原是人类直立起来‘走向’全球的出发地.草原大地是人类最古老的始祖母.”如果真如此,那么草原文化就是人类文化之源.毕竟,最容易使人的自身自然与宇宙自然形成同构同序的共振感应、使人的灵气与自然灵性相互流动和谐交融,即天然形成人杰地灵的地方,就是辽阔无垠的大草原.“草原”一词本身就涵盖着“田园牧歌”式的文化内涵.张承志在内蒙古草原生活的那几年,在他长期的生活观察中,草原上的骏马、河水、以及草原上的人民对他这样一个有着敏锐洞察力和强烈民族意识的作家产生了一种有形与无形的吸引力,使张承志对草原做出此时此地而非彼时彼地的审美感知.勇敢彪悍的骏马,蜿蜒曲折、清澈透亮的河流,高亢悲怆的长调和使他时时陷入沉思的草原人民,作家对这领域上的一切,对这一群体生活状态甚为关注,由此将其自然而然的评价移植人自身的思想中.这就是瓦·康定斯基所说的“自然创造出一个精神现象,自然创造出一个作家”.而张承志恰恰就是这样一位作家.他的《黑骏马》充满了对存在意义的深刻探求,对人生哲理的渺远思索,对生活信仰的宗教般的虔诚.这种充满血性的男儿的阳刚之气,这种英雄般的气魄,这一切都归结于草原对他的熏染.是草原带给张承志心灵上的宁静,承载着其美丽的乌托邦之梦.在他的心里,草原是赋予他一切的母亲,那份对母亲的爱深深植根于心底深处;也同样是草原使张承志成为当今文坛上最具特色的作家,培养了张承志的文学神韵和文学个性,也使他成为对草原文化当之无愧的杰出歌者.

二、草原文化与天人合一思想

草原文化是遵循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是能够充分转化和体现自然生态系统所提供的天然的巨大使用价值的文化,蕴涵了丰富的处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资源,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思想的核心理念,彰显着我们东方文化的特质.它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当作其重要的的准则和尺度.“草原文化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在应战来自草原自然环境或生存环境的挑战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草原环境培育了草原人民,也孕育了草原民族独特的精神世界.人、畜、草三位一体的生存方式很自然地让草原民族产生了人与自然浑然一体的天人合一思想.纵观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就是一部以巨大的环境资源代价换来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历史.在相当长的历史进程中,以征服自然为目的,以科学技术为手段,以物质财富增长为动力的传统发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使人类改造自然的力量转化为毁害人类自身的力量,人类在征服自然的同时也不自觉地变成了被自然征服的对象.早在一百多年前,恩格斯就在他不朽名著《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写道:“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要对我们进行报复等因此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绝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族人那样,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相反地,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等”.

草原:云飞新版《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第十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内容.在中国思想史上,“天人合一”是一个基本的信念.季羡林先生对其解释为:天,就是大自然;人,就是人类;合,就是互相理解,结成友谊.西方人企图以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征服自然掠夺自然,而东方先哲却告诫我们,人类只是天地万物中的一个部分,人与自然是息息相通的一体.“天人合一”的思想无处不在,甚至在中国特有的茶文化中,由盖、碗、托三件套组成的茶盏就分别代表了天、人、地的和谐统一、缺一不可.草原游牧民族生态观的核心就是以自然为本,而人文精神则是贯穿其传统哲学思想形成发展的主脉.它包含着在尊重客观规律和社会规范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展现人的人生价值,追求人生理想目标这些内容.这是历代草原民族人文精神的终极目标,也是传统哲学的认识论范畴.草原文化固有的这种先进生态理念,这种推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发展观与中国传统国学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不谋而合.按照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主客体的关系,更不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因此中国古代思想家一般都竭力反对把自然和人割裂、对立起来的做法,而是积极主张达到天论文范文谐的境界.

三、《黑骏马>,天论文范文谐相处思想的现实意义

在数字化信息化突飞猛进,科技昌达的当今世界,怎样发展草原文化,让草原文化全面进入繁荣发展时期,弘扬和传承优秀的本土文化和吸取人类文化宝库的营养,真正实现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荣共生,这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论文范文同志曾经指出:“一个没有文化底蕴的民族,一个不能不断进行文化创新的民族,是很难发展起来的,也是很难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

草原文化的魅力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都充满了强大的生命力、吸引力,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民众.但无论时论文范文生怎样的变化,文学都应当对人类的生存处境和精神处境予以关切,探索和思考,应当为解脱人的精神困境投入真诚和热情.作家有义务通过他的作品表达他对人类基本价值维护的愿望,在文学的娱乐性功能之外,也应该以理想的精神给人类的心灵以慰藉和照耀.张承志就在这样一个商业精神的时代以其小说《黑骏马》对草原文化进行了继承发扬和光大,为现代人们作了心灵上的抚慰和指引,以严肃而非随波逐流的认知表达了他坚持理想精神的文学观,使作品具有深厚的历史纵深感和深刻的现实感.读张承志的《黑骏马》,既是一次灵魂的涤洗,又是一次投向“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无边草原的精神邀游.《黑骏马》中闪烁的顺应自然的生态实践论,万物有灵的自然生态价值观,天论文范文谐的生态存在论,这些朴素的生态哲学思想,对我们今天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有着深远的启迪和借鉴意义,对于管理现代社会,缓和人与自然的矛盾、走出生态危机也具有广泛的指导作用.

让我们怀着敬畏和爱慕的心情去崇尚自然、护卫自然,因为只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论文范文谐相处的国家才会赢得世界的尊重.

参考文献:

[1]白海军.对草原文化特质的正确理解和准确表达[J].实践(思想理论版),2008,(07).

[2]前沿,试论草原文化[J].黄金,2004,(02).

[3]莫丽君.论<,黑骏马>,中白音宝力格的历史文化内涵[J].渤海大学学报,2000,(02).

[4]马桂英,略论草原文化的特征[J].天府新沦,2006.(O1).

总结:这是一篇与草原文化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草原引用文献:

[1] 草原论文范文 草原类有关论文范文例文2万字
[2] 草原论文范文 关于草原方面专科开题报告范文3000字
[3] 内蒙古草原和旅游产业开题报告范文 关于内蒙古草原和旅游产业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5000字
《重读张承志的《黑骏马》——草原文化天谐相处思想的现实意义》word下载【免费】
草原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