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大全 > 文章内容

会计创新论文范文参考 会计创新毕业论文范文[精选]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会计创新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02

会计创新论文范文

会计创新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会计创新论文范文参考:基于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的会计寻租研究
  2. 第二篇会计创新论文样文:基于企业自主创新的会计问题研究
  3. 第三篇会计创新论文范文模板:智力资本管理会计研究
  4. 第四篇会计创新论文范例:趋同背景下的中国企业会计制度变迁研究
  5. 第五篇会计创新论文范文格式:公允价值计量与动态反映会计研究

★100篇关于会计创新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会计创新相关的本科毕业论文和硕士论文写作提供会计创新相关优秀论文范文格式模板参考.【赶快阅读吧!】

第一篇会计创新论文范文参考:基于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的会计寻租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一方面热衷于股权融资却不知给投资者回报;另一方面会计信息严重失真.这一千夫所指的现象与会计寻租紧密相关.本文系统地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在股权融资过程中的会计寻租行为,期望能为我国股票发行制度改革与会计制度创新,以及会计寻租理论体系的建立提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论文运用寻租理论和证券市场股权融资与会计的关系理论,并采用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展开研究.

首先,基于现有会计寻租理论很不成熟的现实,按照寻租理论的核心思想,结合会计实务特点,清晰地界定了会计寻租的内涵及研究范畴,提出了会计寻租理论体系的基本结构和会计寻租研究四要素,构建了会计寻租的分析框架.

其次,探讨了股权融资会计寻租的性质.主要包括二个方面:一是构建了股权融资会计寻租租金的计量模型;二是构建相关计量模型,分析了股权融资会计寻租的社会成本构成和福利效应.认为政府退出股权融资环节,股权融资市场化,是我国证券市场改革的必然趋势.

第三,分析了股权融资会计寻租的主体及其协同效应.股权融资会计寻租的主体由控股股东、公司高管、相关*机构和政府有关部门组成.上市公司的控制权是股权融资寻租主体协同寻租的基础.如果是在制度范围内寻租,由于不至于遭到刑事处罚,寻租主体很容易协同;如果要进行违规性寻租,寻租主体是否协同则取决于处罚制度的严厉程度.完善上市公司和*机构的内部控制是遏制协同寻租的关键.

第四,分析了会计寻租的制度机制.从我国股权融资有关的会计制度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来看,政府整体上表现出“从有意创租到无意创租”的规律.在会计制度制定*化、会计信息使用市场化、司法救济等方面还要深化改革.

第五,研究了股权融资会计寻租方法及其基本特征.在股权分置改革以前,上市公司存在一条“大股东向上市公司进行利益输送——上市公司股权融资——上市公司向大股东进行利益输送”的可以重复寻租的无法律风险通道.在股权分置改革时,案例分析显示,从最终租金获取程度来看,拥有信息优势的非流通股股东是最大的赢家,禁售股解禁会导致非流通股股东延伸会计寻租.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的股权整体上处于全流通状态,实证研究表明:尽管股权融资制度环境有了质的变化,但股权融资会计寻租仍在进行,操纵往来账是主要手段(虽然不是唯一手段),且更加隐蔽;全流通时代机构投资者有与大股东一同寻租的动力;配股有消退的迹象;独立董事对于抑制寻租作用不大.因此完善关联交易制度,揭露关联交易非关联化,提高独立董事比例,实行优先股制度等措施有利于抑制上市公司会计寻租.根据会计的基本原理,基于对会计实务的研究,从净利润、净资产、净*流和会计信息披露四个方面总结了股权融资违规性会计寻租的一般规律和15种比较隐秘的违规性寻租手段.具体的案例分析表明,违规性寻租上市采取的手段符合上述规律,且其社会成本巨大.因此,实行舞弊导向审计(或鉴证)模式,并加大上市公司高管和*责任,完善退市制度,实行严刑峻法,才可有效遏制这种恶意寻租行为.

第二篇会计创新论文样文:基于企业自主创新的会计问题研究

解决中国企业创新投入动力不足、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加快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需要.而中国企业目前在创新人才、资金、信息等资源和能力方面仍存在着诸多障碍,这严重抑制了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动力的释放和能力的发挥.会计作为影响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的重要机制,就有必要积极主动地参与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为技术创新活动提供支持.因此,以充分发挥会计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持功能为研究目标,本文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学者关于“会计与企业创新”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实践,运用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制度学、系统管理等方面的理论,就会计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机理和途径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这对于丰富和发展会计理论、完善技术创新的支持体系、指导创新管理实践等均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1.研究揭示了“会计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机理和路径”.首先,从会计与社会资源配置、会计与社会资源利用、会计与宏观经济运行三个方面对会计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其次从科技创新与会计的关系、技术创新的制度激励、自主创新活动的特殊性、会计的专业特性和功能等方面论证了会计支持企业自主创新活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最后分析了会计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机理和路径.支持机理为:会计→信息、控制功能→有关各方决策及决策实施→创新资源配置和创新资源利用→创新动力和创新能力→自主创新活动.支持路径主要有三条:面向企业创新内部主体的微观激励;面向创新要素主体的微观激励;面向创新制度环境的激励.

2.从会计的控制维度研究了如何发挥会计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持作用.会计可以通过其控制职能,管理创新成本、降低创新风险,从而提高创新效率,激发企业及内部各部门和人员的创新动力.首先从理论上阐述了企业自主创新会计控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然后采用调查研究和档案研究法对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过程中的会计控制现状进行了描述,并进一步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最后构建了与企业自主创新活动相适应的会计控制理论模型,并对与其相匹配的组织、制度、人力资本、信息系统建设等保障机制进行了研究.

3.从会计的信息披露维度研究了如何发挥会计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持作用.首先从理论上对信息披露与企业自主创新的关系进行了阐述:一方面,随着技术创新在企业价值创造中核心地位的确立,与其相关的人力资源、技术以及客户等无形资产由于识别、确认和计量难题,使得增加创新相关信息披露成为目前解决现行财务报告无法满足外部投资者需求的唯一选择;另一方面,创新信息披露可以通过触发声誉机制、防御性信息披露、获取“质优价廉”的要素等缓解企业创新面临的融资、人才等压力.其次,以中国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为样本,统计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自主创新信息的披露状况,并进一步分析了我国企业自主创新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最后分别从改善企业自主创新信息的需求环境、增强企业自愿提供自主创新信息的动力、加强对企业自主创新信息披露的规范和引导等三个方面就如何增强我国企业自主创新信息的披露效果提出了建议与对策.

4.从会计的制度建设维度研究了如何发挥会计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持作用.首先从理论上阐述了会计制度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包括会计制度对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创新投资活动的激励以及会计制度与企业自主创新鼓励政策的协同;其次,以我国2006年发布的新会计准则为对象调查研究了其在激励企业自主创新方面的现状;再次,以我国技术创新税收政策为例,对新会计准则与技术创新税收政策的协同状况进行了考察;最后,针对我国企业在自主创新会计配套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我国企业自主创新会计配套制度的思路与对策,并对制度建设中应注意的事项进行了说明.

第三篇会计创新论文范文模板:智力资本管理会计研究

21世纪的主流经济形态是知识经济,它是继农业经济与工业经济之后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阶段,具有不同于以往的关键生产要素即知识.知识要素在推动国家经济增长与企业价值创造中的作用日渐突出,人们日益认识到企业价值已不取决于其拥有多少有形的厂房、设备等实物资本,而在于企业员工的创造能力、所拥有的知识产权、基础结构及其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等所谓的无形的“第三资源”或智力资本.因此,为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建立持久的竞争优势,有必要重视并加强对企业知识或智力资本的管理,这对于传统的偏重于实物资本的管理理念以及相应的会计模式产生了很大的冲击.

会计创新论文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会计创新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2500字电大毕业论文、8000字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8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会计创新学科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会计创新论文范文题目
众所周知,传统会计模式注重有形资产的计量,忽视对企业价值贡献比例越来越大的知识要素或无形资产的计量,因而难以反映企业的真实价值,无法跟上知识经济时代的步伐.为了有效地管理企业的智力资本,同时也为了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价值,就必须对智力资本进行计量和报告,建立和发展智力资本管理会计.正如著名会计学家余绪缨教授指出,与知识经济的深入发展相联系的智力资本管理会计的形成和发展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国外对智力资本管理会计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虽然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目前正处于工业化中期,但也日趋紧密地融入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之中.党的十六大与今年召开的“*”已明确并强调我国要树立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顺应世界科技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充分吸收当今发达国家的各种有用的技术与管理知识,提高自主知识创新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因此,知识管理以及相应的管理会计创新也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了解与应对的问题.所以,“智力资本管理会计”这一研究主题,对我国也同样具有现实意义.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力图对智力资本管理会计的理论基础、基本理论与方法体系及其实际运用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与深入的研究,以期能提供一个较为完整的智力资本管理会计体系.

我们首先探讨了智力资本管理会计的理论基础.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管理会计新领域,我们认为它独特的理论基础是当今新兴的企业资源基础理论、核心能力理论以及企业知识理论.三种理论既相互联系,又彼此独立,各自从不同的方面

第四篇会计创新论文范例:趋同背景下的中国企业会计制度变迁研究

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间企业会计制度的趋同最终体现为财务报告的趋同,本文中所提“企业会计制度”包含受国际趋同影响最大并与编制披露企业财务报告有直接关系的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制度,总体上与美国通用会计原则(GAAP)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相对应.会计理论界通常对会计制度的属性有三种不同的观点,即技术规范属性、经济后果属性和政治程序属性,后两种可以看作是会计制度的社会属性.三种属性相互依存并有机融合.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制度环境改变、知识进步和潜在利益是导致会计制度变迁的主要原因,并可以将其看作是一个多次不断博弈的过程.一旦出现新的变迁需求而现有会计制度未能涵盖,如果具有足够的潜在收益就可能产生新的博弈,进而努力达到博弈均衡状态.会计制度经过多次博弈不断得以完善.在会计制度国际趋同的大背景下,国家、国际组织和地区组织已成为会计制度变迁的主要博弈方.2007年以来,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针对全球金融危机中出现的问题,抓紧对IFRS等进行了修订完善,会计制度国际趋同的目标已经发展到了新的阶段,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近年发展步伐则相对较为缓慢.有必要结合对我国和国际会计制度的演变过程、实际效果和经验启示,把握国际会计制度变迁的实质,进而对我国未来会计制度变迁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期使财务会计更好地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需要.

本文采用规范研究和案例对比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理论规范研究为基础,案例对比研究为支撑,建立了趋同背景下中国会计制度变迁的研究框架.首先对国际会计制度演变情况尤其是趋同情况进行了规范分析.在20世纪以来的会计发展史上,世界各国会计总体呈现出美国模式、欧洲大陆模式和共产主义模式共同存在的格局.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抗的减弱以及前苏联的解体,服务于计划经济的共产主义模式已经日渐势微.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国际化的迅速发展,各种会计模式相互借鉴融合,表现出欧洲大陆会计模式向美国会计模式靠拢、会计核算制度逐渐向会计准则转化的趋势.世界各国逐渐认同会计准则是较为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会计制度形式,加快转向和采用会计准则.但由于相互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从而使包含各国会计准则在内的会计制度国际协调显得非常必要.曾有许多国际性组织为会计制度的国际协调作出努力,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是其中取得最显著成绩的一个.2000年,证券委员会国际组织(IOSCO)通过了IASC的全部核心准则项目,批准跨国证券发行和上市的公司使用国际会计准则(IAS).2001年,IASC改组为IASB,后者提出了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目标,并推动其制定的IFRS成为各国会计准则趋同的对象.笔者认为,会计制度国际趋同仍属会计协调阶段,是一个求同存异并双向互动的前进过程.2007年爆发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已转变为一场影响全球的金融危机,各国及相关国际组织纷纷采取积极措施,针对财务报告体系在金融危机环境下暴露出的缺陷和不足,要求加快会计制度国际趋同的步伐,IASB与FASB关于公允价值计量的要求已基本一致.与此同时,部分国家或地区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对趋同IFRS勺态度转为不明确.

不同国家和地区参与会计制度国际趋同具有不同的动机和利益考量.美国是世界上较早制定会计准则的国家,在20世纪长期处于确定会计管制规范领先的地位.它原本不认可IASC的IAS,然而安然、世界通信等财务丑闻事件极大地动摇了人们对美国GAAP的信心.美国意识到以往的做法损害了自身的利益,因此借IASC改组之机迈上了会计制度国际趋同之路,并通过人事安排的亲美化、机构设置的仿美化等方式掌握了国际会计制度的主导权.欧盟自20世纪70年代起就一直致力于会计协调工作,协调的主要形式是制定各种欧盟会计指令(EU Directives),鉴于自身内部会计协调的复杂性,它较早就对与IASC开展合作抱有积极态度,并要求从2005年起所有在欧盟上市的公司按IFRS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欧盟坚持通过技术和立法双层认可机制,牢牢掌握了应用IFRS的最终决定权.欧盟提出“等效”(Equivalence)的理念,对已与IFRS趋同的其他国家会计准则开展等效认定,积极探索存在合理差异情况下国际趋同的新路径.澳大利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由政府主导,它积极参与了IASB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多的发言权,于2004年6月发布了与IFRS基本一致的澳大利亚会计准则(EIASB准则),要求本国营利性主体从2005年起全面采用.澳大利亚也考虑了本国法律环境和国情特点,保留了部分特有的原澳大利亚会计准则,并自行解释IFRS的有关内容,以保证本国执行工作需要.

国际会计制度具有公共物品的特征,经济全球化要求有相应的国际会计制度来协调国际利益关系.但由于目前并不存在法定的权威性国际治理机构,因此国际会计制度不得不由某些强势主权国家或由强势主权国家所主导的多边机构来提供.这一方面导致国际会计制度供给不足,另一方面造成国际治理中权利与义务脱节.国际会计制度外部性的存在,意味着利益相关者可能因会计制度供求而产生冲突,会计信息供求过程中就会存在着强权逻辑(strong power logic),导致国际会计制度具有明显的非公平性.以IFRS为代表的国际会计制度提供了一种可能的博弈机制,是不同国家和地区进行不断博弈的结果.这些制度主要是在西方发达国家的主导下形成的,在内容和运作上暗含着对他们利益的倾斜.IASB为扩大自身影响,也需要得到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合作,在很多情况下不得不委曲求全.发展中国家受国家实力和制定主导权安排的限制,总体处于相对不利地位,被迫进行国际化且需要付出较高的变迁成本.同时,要看到现行国际会计制度包含着谈判制约机制,IASB为了争取IFRS在更大范围内被采纳,也将会对发展中国家会计情况和问题给予更多的关注.

我国最近三十年会计制度变迁的发生,在时间上正好配合了我国对外开放、经济体制改革和证券资本市场的建立.我国坚持以政府作为会计制度的供给主体,国家在会计制度变迁的路径选择、制度变迁推进的次序确定与时机权衡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一般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真正具有分水岭意义的应是1992年以“两则、两制”为特征的会计改革.此次改革的相关准备工作,实际上从改革开放初期就已经开始,改革之前的会计制度主要是与我国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中国会计制度变迁是在旧的会计制度因阻力较大还改不动的时候,先在其旁边或周围发展起新的会计制度,随着新的会计制度逐步发展壮大,导致会计制度体系的不断变化和环境的不断改善,达到逐步对旧的制度进行改革.它是在整个存量改不动的时侯,先通过增量改革来发展新体制,随着增量改革的积累,逐步改革整个会计的体制结构,为存量的最终制度变迁创造条件.我国会计制度变迁中路径依赖性非常强,出现了一系列过渡性制度安排,往往具有新旧两种制度安排的某些相互矛盾的特性.中国会计制度变迁的前进方向,总体反映了中国会计立足国情不断国际趋同的趋势.目前,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在会计确认原则、计量方法、信息披露和提高财务信息质量等方面,已经实现了与IFRS的趋同,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但也存在着忽视制度经济后果、变迁源发性不强、前进步伐相对缓慢等问题.

中国会计制度变迁的国际化趋势已经不可逆转.会计制度已成为世界经济政治之间寻求平衡的调节器,构建中国会计制度变迁战略的基础是寻求国家利益的最大化.中国是一个开放的经济体,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融入国际社会,这就决定了中国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制度不是对立的关系,其发展不是撇开国际会计制度另起炉灶,而是在参与、合作的过程中推动双方的共同改革和发展.应保持国际趋同中的发展理性,立足现实努力化被动为主动,分类采取不同制度变迁策略,强化理论准备实现基础创新的基本原则,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构建和完善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体系,明确准则制订基础导向模式,尝试在会计制度创新中引入市场机制,摆脱单纯的权力中心供给主导模式.努力推动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及程序更加*化、科学化和完善化,建立一整套与国际惯例协调、具有不同规范层次的会计制度体系,全面提升我国会计信息质量,满足新形势下国内外财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同时,我国要加强对自身会计理论和问题的研究,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协调,通过增进双向沟通与交流,重视地区间相互合作和影响,努力获得国际社会对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特殊国情及会计理论和问题的关注,努力争取在IASB中拥有与我国经济地位相适应的话语权.

第五篇会计创新论文范文格式:公允价值计量与动态反映会计研究

公允价值计量在会计中的运用已有50年左右的历史,但真正大行其道是在20世纪80年代衍生金融工具出现以后,而其产生根源却是商品(资产)的价格变动.衍生金融工具将这种价格变动放大到极致,从而将历史成本会计模式的缺陷暴露无遗.正因为如此,公允价值被认为是衍生金融工具最相关甚至唯一相关的计量属性.FASB的目标是从衍生金融工具开始,将公允价值计量逐步推广到所有资产和负债,最终建立取代历史成本会计模式的、全面的公允价值会计模式.

公允价值会计是当今会计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传统的、建立在历史成本基础上的当代会计理论,与公允价值会计格格不入.公允价值会计研究需要突破以信息系统论为会计本质、以决策有用为会计目标、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基础的当代会计理论,从会计本原出发,重新构建全新的、科学的会计理论体系,以指导公允价值会计研究和实践.本文从会计基础理论的角度,深入分析了传统会计的发展脉络、建立背景及其缺陷,探讨了公允价值会计对传统会计理论的冲击与挑战,提出了公允价值会计理论构建的初步设想,创新性地研究了公允价值本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公允价值会计的反映观和公允价值会计的收益确定模式.全文分为七大部分:

第一章,绪论.概括介绍了课题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所使用的主要研究方法,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全文的研究框架,并总结了本研究的主要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公允价值会计综述.首先以历史分析法对美国(尤其是FASB)的公允价值实践及其演进历史、公允价值研究历史和现状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分析.然后以*AC No.7《在会计计量中使用*流量信息和现值》和*AS 157《公允价值计量》为重点,着重指出了FASB公允价值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与缺陷,认为美国的公允价值存在两个方面大的问题:一个方面是公允价值理论体系与现行会计基础理论体系(主要是现在仍然有效的概念公告)存在冲突,另一个方面表现为公允价值理论研究本身存在观念性的错误.这两个方面的错误,导致公允价值计量研究始终难以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和进展,同时指出了FASB最新公允价值研究中的突破与创新.通过上述分析,为系统分析公允价值会计与当代会计理论的冲突以及公允价值会计理论的构建提供分析基础.

第三章,公允价值会计的特征与当代会计理论反思.本部分首先简要介绍了公允价值会计的主要特征,概括性地分析了公允价值会计与当代会计理论的冲突,紧接着以此为基础,展开对当代会计理论的系统批判.本文认为,公允价值会计的特点是以计量为核心,坚持真实反映,它与当代会计理论坚持“信息系统论”的会计本质、“决策有用”的会计目标和“相关性”信息质量特征格格不入.在对当代会计理论的批评中,首先回顾了当代会计理论的产生背景与发展脉络,然后总结了当代会计理论的主要内容、结构体系与主要特征,接着对当代会计理论体系进行了全面反思和批判,主要包括当代会计理论对会计本质的违背、对会计目标的定位偏差、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不当界定,认为会计信息系统论无法准确概括会计的独特本质,建立在会计信息系统论基础上的“决策有用观”的会计目标也是对会计目标的一种错误定位,自然地,将会计信息的主要质量特征概括为相关性与可靠性、并认为相关性是首要的质量特征、可靠性应让位于相关性也不妥当,认为当代会计理论构建的基础是信息系统论和历史成本基础,并将当代会计理论构建的错误归结为历史成本会计模式,认为历史成本会计模式的非科学性是当代会计理论发生错误的根源.


https://www.mbalunwen.net/lunwendaquan/082744.html

第四章,公允价值会计与会计理论重构.以公允价值会计的首要特征是通过动态反映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反映真实为基础,基于经济学理论、从历史演进的角度分析了会计的本质是微观主体确定收益的工具,而会计的目标是准确(真实)的收益确定.收益确定和资产计价是统一的,二者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历史成本会计模式和实账户、虚账户分设基础上通过虚账户进行收益确定的固化,以及遵循收入实现原则、配比原则确定当期利润,是二者发生分裂的根源.公允价值会计要求突破历史成本基础上建立的当代会计理论,构建与公允价值计量和真实反映相一致的全新的会计理论体系.公允价值计量是“会计的重心是计量”的回归,也是会计本质的回归.公允价值会计理论认为,会计的本质是微观主体通过分类计量投入与产出、进而确定微观主体经济效益(利润)的工具,这是由人类生产活动的基本特点所决定的,是会计不变的主题,而会计的根本目标则是准确(真实)的收益确定,通过准确的收益确定满足分配、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的需要,满足会计信息发挥资源配置作用的需要,会计信息的首要、基本特征是可靠性,决策有用不是会计的目标,信息有用与否应该由使用者做出判断,会计只能提供可靠的通用信息供使用者使用,相关性是信息达到可靠后自然具有的结果.以公允价值计量为基础,应该构建以价值计量为核心、以动态反映为特征、以真实反映(真实的利润确定)为目标的新的会计理论体系.

第五章,公允价值会计创新研究.本部分是本文的重点.通过公允价值的创新性研究,系统分析了公允价值概念及其本质、计量属性、公允价值会计的反映观、计量范围、计量重点、计量技术与收益确定模式等.研究认为,“公允”的提法存在不当,公允价值的本质是“现行市场价值”或“现行客观价值”,其衡量标准是现行市价,公允价值会计的目标是达到反映结果始终与现在保持一致,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反映真实,会计自统一使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以来,统一的计量属性只有一种,即价值,因此公允价值是迄今为止第一种真正的会计计量属性,公允价值会计的核心特征是动态反映,通过动态反映将价值变化及时反映出来,是一种真正科学的反映观,公允价值的计量重点是后续计量,对一般资产(负债)而言,初始计量基本上是一个早已解决的问题,历史成本原则在交易发生时按交易价格入账,就是初始计量时的公允价值,初始计量成为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几乎是仅仅针对衍生金融工具而言的,随着期权定价模型的完善和广泛使用,衍生金融工具的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都已得到解决,而衍生金融工具的真正难题,是由未来的不确定性(偶然性)带来的风险问题,这不是会计计量问题,公允价值会计的收益确定既可以遵从资产负债观,也可以遵从现行市价(即公允价值)计量下的收入费用观(必须使用损益满计观,同时突破收入实现原则),两者所确定的收益其实是一致的,因为资产计价和收益确定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存在天然的勾稽关系.

第六章,公允价值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实证检验批判.本部分首先对国内外公允价值的实证检验进行了简要回顾,在此基础上以A股市场主要采用公允价值会计模式的五家上市银行为样本,以2000——2005年间的股票价格和按公允价值确定的收益为依据,分别采用通用的价格模型和收益模型、使用不同方式进行了公允价值会计信息和历史成本会计信息相关性的初步实证,通过实证发现,并非公允价值会计信息有显著的增量信息含量,历史成本会计信息同样具有显著的增量信息含量,从而说明通过实证检验公允价值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是没有意义的,相关性问题不是实证检验问题,而且也无法进行实证检验.在有效市场理论中,信息和价格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不存在充要条件——信息影响了价格,不能简单地推导价格变动就是该信息作用的结果.

第七章,研究结论与尚待继续研究的问题.概括介绍了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并对本研究存在的局限和需要继续研究的问题进行了简要说明.

文章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在本文的第三章中,以公允价值会计的基本特征为基础,较深入地分析了当代会计理论与公允价值会计的冲突,进而对当代会计理论体系进行了系统反思和批判,认为必须重构当代会计理论,然后在本文的第四章中,立足公允价值会计,提出了重构当代会计理论体系的基本思路和框架,

二是在本文第五章中,对公允价值会计进行了创新性研究,系统探讨了公允价值的定义、本质、计量属性、公允价值会计的反映观、计量重点、计量范围、计量技术、公允价值会计的收益确定模式等内容,以会计的根本目标是准确的收益确定、会计的重心是计量为基础,突破当代会计理论,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观点,

三是在本文的第六章中,对公允价值会计信息的实证检验进行了初步批判,认为公允价值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检验是没有意义的,公允价值会计信息是可靠性(真实性)的验证问题,而不是相关性的检验问题.

本文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当代会计理论体系的建设已经走过了40年左右的历程,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因此对传统理论的突破,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更兼习惯思维的影响,使本文对当代会计理论的反思和批判,尚处在初步探索阶段,需要更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同时,公允价值会计基础上的当代会计理论重构,本文也仅仅做了尝试性的探索,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二是本文认为,公允价值会计信息不是相关性的实证检验问题,而是可靠性(真实性)的验证问题.要反思公允价值信息相关性的实证检验,需要系统反思有效市场理论,以及会计信息与价格之间的关系问题,本文对此未能展开深入的研究,而公允价值可靠性的验证问题应该如何解决,本文也未能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对本研究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不足,笔者将在未来的研究中做进一步的探讨,并尝试进行解决.

此文是一篇会计创新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会计创新引用文献:

[1] 容易写的保险业会计论文题目 保险业会计论文题目哪个好
[2] 关于保险公司会计的论文题目 保险公司会计论文题目选什么比较好
[3] 关于保险会计的论文选题 保险会计论文题目选什么比较好
《会计创新论文范文参考 会计创新毕业论文范文[精选]》word下载【免费】
会计创新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