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大全 > 文章内容

皮肤病与性病学论文范文参考 皮肤病与性病学毕业论文范文[精选]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皮肤病与性病学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1-19

皮肤病与性病学论文范文

皮肤病与性病学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皮肤病与性病学论文范文参考:伊曲康唑γ-干扰素对真菌感染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2. 第二篇皮肤病与性病学论文样文:针刺配合中药治疗慢性湿疹临床研究观察
  3. 第三篇皮肤病与性病学论文范文模板:中药治疗寻常性痤疮的文献分析及中医药内外结合治疗痤疮的临床研究
  4. 第四篇皮肤病与性病学论文范例:清热除湿解毒法治疗痤疮湿热证及对皮肤生理指标和主要致病菌影响
  5. 第五篇皮肤病与性病学论文范文格式:王莒生老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浮楮清热除湿汤治疗急性湿疹的临床研究

★这是100篇免费优秀与皮肤病与性病学论文范文相关的资料,为皮肤病与性病学方面的的本科毕业论文和硕士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皮肤病与性病学论文范本格式模板参考.

第一篇皮肤病与性病学论文范文参考:伊曲康唑γ-干扰素对真菌感染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背景: 在最近的20年中,随着放疗、化疗、器官移植、导管介入、免疫抑制剂和广谱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以及艾滋病在全球范围的广泛流行和社会逐步进入了老龄化,免疫功能低下人群的比例增高,真菌感染已经成为直接或间接危害人类健康的杀手.其中,深部真菌感染正日益成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深部真菌感染率上升了40倍,并已成为引起这类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临床上常见的有念珠菌病、隐球菌病和曲霉病等.对于健康人体,由于其免疫功能健全,一般很少感染深部真菌病,但当患者免疫系统功能下降或丧失时,其真菌病的发病率可高达正常人的1000倍.

念珠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同时它也可以是寄生在正常人体皮肤、粘膜的常驻真菌,属于机会致病性真菌中的主要一种,其中又以白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最为常见;且在念珠菌属中以白念珠菌的致病力为最强.白念珠菌导致的感染不但常见,而且危害极大,一直是医学界研究的热点与难点.

隐球菌属中主要致病菌是新生隐球菌及其格特变种和上海变种,新生隐球菌也是广泛的存在于自然界,对于一般健康人并不致病,当患者免疫系统功能下降或丧失时,新生隐球菌易导致免疫缺陷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隐球菌病(Cryptococcosis)是由隐球菌属中某些种或变种引起的脑膜、脑、肺、骨骼、皮肤或全身慢性、亚急性甚至急性感染.近年来,该疾病感染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最主要表现在艾滋病患者中.新生隐球菌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工作日益被国内外医学界所重视.

抗真菌药物的研制自上个世纪末本世纪初以来,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由于广谱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和药物的滥用,使患者发生菌群失调的可能性增加,真菌病的发生率也大幅度上升,尤其是念珠菌病的发病率大幅度上升,使抗真菌药物研究工作面临更严峻的局面.氟康唑、伊曲康唑是目前重要的唑类抗真菌药物.

伊曲康唑是一种广谱的*类抗真菌药物,用于各种真菌感染的治疗,其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得到了充分的验证.静脉给药可以使得血中伊曲康哇迅速达到有效抗真菌浓度,且对于不能口服治疗的重症病人,静脉给药更是唯一可选的方式.伊曲康哇静脉注射液的开发使伊曲康哇这种抗菌谱广、毒副作用小的抗真菌药物的应用更加广泛,尤其是为深部真菌感染的治疗增加了一个新的选择.

细胞因子由造血系统、免疫系统或炎症反应中的活化细胞产生,能调节细胞分化增殖和诱导细胞发挥作用,是高活性多功能的多肤、蛋白质或糖蛋白.采用细胞因子的治疗是试图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反应以获得有效的抗炎效应.Y一干扰素等能直接增强NK细胞活性或增加IL一2诱导的NK细胞增殖、细胞毒性和产生其它的细胞因子.大量的临床研究己表明,干扰素治疗病毒性疾病、恶性肿瘤和在增强机体免疫调节能力方面有明显效果.

动物模型经常应用在真菌基础研究中.实验动物模型的制备,为探讨真菌侵入机体的致病途径、发病机理、病情转归、药物药效学和毒理学等方面,提供了有效的帮助.昆明种小鼠,具有完整的免疫系统,是目前真菌研究中一种常见的模型动物.然而,裸小鼠(Nude mice)作为先天性无胸腺无毛的免疫缺陷小鼠,在真菌感染模型的制备与研究方面,国内却始终没有开展.带有纯合裸基因 (nu/nu)的裸小鼠具有两个主要的缺陷特征:(l)毛发生长发育异常,表现为全身形似无毛,呈*外表,(2)无胸腺,仅有胸腺残迹或异常的胸腺上皮,这种上皮不能使的T细胞正常分化,缺乏成熟T细胞的辅助、抑制及杀伤功能,因此细胞免疫力低下,不能执行正常T细胞的功能.并具有以下特点:B细胞的功能基本完整:成年裸小鼠较普通鼠有较高水平的NK细胞活性,但是幼鼠的NK细胞活性低下,裸小鼠的粒细胞比普通小鼠低.

目的 采用T细胞缺陷的先天性无胸腺裸小鼠、昆明种小鼠分别作为实验动物,在制备白念珠菌与新生隐球菌系统感染的实验动物模型的基础上,探讨白念珠菌与新生隐球菌对裸小鼠、昆明种小鼠的感染致病机制,并给予抗真菌药物一伊曲康哇、免疫增强剂一IFN一丫治疗,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研究机体免疫应答机制中细胞因子工FN一丫、IL一10、以及脾脏NK细胞活性的前后变化,分析给予机体伊曲康哇、IFN一Y治疗与白念珠菌与新生隐球菌感染前后机体内细胞因子IFN一Y、第二军医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学位论文中文摘 要 皮肤病学与性病学IL一10、以及脾脏NK细胞活性前后变化的关系及其机理,为临床治疗白念珠菌病、隐球菌病提供理论指导.

方法 1.首先,建立白念珠菌、新生隐球菌系统感染裸小鼠的模型,并取得白念珠菌、新生隐球菌系统感染裸小鼠的实验数据(白念珠菌、新生隐球菌感染的半数致死量),建立白念珠菌、新生隐球菌系统感染昆明种小鼠的模型,并取得白念珠菌、新生隐球菌系统感染昆明种小鼠的实验数据(白念珠菌、新生隐球菌感染的半数致死量).

2.首先,将实验用裸小鼠、昆明种小鼠,分别分组.组别为正常对照组、白念珠菌感染组、新生隐球菌感染组、IFN一Y治疗组、伊曲康哇治疗组、伊曲康哇IFN一Y联合治疗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各组分泌工FN一丫、IL一10

第二篇皮肤病与性病学论文样文:针刺配合中药治疗慢性湿疹临床研究观察

目的

一、本研究探讨以针刺配合内服中药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研究,运用具有中医特色的陈氏飞针进针手法及分级补泻手法,达到调理气血,调治脏腑经络.

二、利用慢性湿疹中医生存质量表(EPQOLS)客观评价患者治疗后的生理、心理及社会变化情况,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来评价针刺后改善瘙痒症状的有效性,采用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评分(EASI)及皮损疗效评分来评价治疗后皮损改善的情况.

三、希望找出能缩短治愈时间,降低复发率,和减轻复发症状等安全可重复的有效方案.

方法

选择脾虚湿蕴型和阴虚挟湿型的慢性湿疹患者作为研究观察对象,采用SPSS19.0随机分组,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刺穴位配合中药颗粒冲剂内服,对照组单纯中药颗粒冲剂内服,两组以EASI、EPQOLS、VAS、皮损疗效等作为检测疗效指标,治疗组针刺处方选用曲池穴、合谷穴、血海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运用陈氏飞针迅速地刺入皮内,调整刺入深度与传统穴位刺入深度一致,在动留针阶段,以分级补泻中的平补平泻手法,再以导气手法加强针感,针尖朝向皮损的病灶或根据经络的迎随补泻,每5分钟运针1次,动留针时间30分钟,每周3次,连续治疗3周,并配合服用中药颗粒冲剂,方法与对照组同.对照组每天依据中医证候分型选择服用健脾除湿汤和滋阴除湿汤中药颗粒冲剂,将颗粒放在容器内,用合适温度的开水约200毫升冲服,每日一剂,连续服用3周.两组均配合皮肤常规护理,如保持皮肤的湿润,避免接触洗手液、清洁剂等日常清洁用品、沐浴洗手时间不宜过长,水温不宜过高等.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周、第2周、第3周两组均需依从专责人员作问卷调查评分,客观地评估其疗效.

皮肤病与性病学论文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皮肤病与性病学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8000字硕士论文、2000字专升本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0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皮肤病与性病学学科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皮肤病与性病学论文范文选题

结果

本研究通过临床观察、问卷,从皮肤的皮损表现,病者瘙痒的主观感觉和一些生存质量量表评分,分析检测针刺配合中药治疗脾虚湿蕴型及阴虚夹湿型慢性湿疹的疗效.从有效控制瘙痒、改善皮损、优化生存质量等多方面说明其疗效的稳定性、重复性.研究结果证明针刺配合中药组(治疗组)与单纯中药组(对照组)两组均对慢性湿疹具有疗效,但两组比较,由于针刺配合中药的治疗方案可互补的关系,所以在各方面的疗效探讨均优于单纯中药组.通过本研究得出的结果:(Ⅰ)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在一般情况上具有可比性.(Ⅱ)两组治疗前相关情况进行分析,表明两组患者在视觉模拟评分(VAS)、皮损疗效评分、湿疹面积及严重指数(EASI)评分、慢性湿疹中医生存质量量表(EPQOLS)评分等方面均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的病情具有可比性.(Ⅲ)两组治疗前与治疗3周后在各研究指标中均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在治疗慢性湿疹疗效具有可比性.(Ⅳ)两组在总有效率均超过60%,但治疗组中的总有效率和痊愈率均高于对照组.进行统计检验后(P<,0.05)说明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治疗组中的改善瘙痒总有效率为96.87%、痊愈率为34.37%;皮损疗效评分总有效率为93.75%、痊愈率为25%;EASI评分总有效率为93.75%、痊愈率为50%.而对照组的改善瘙痒总有效率为86.68%、痊愈率为10%;皮损疗效总有效率为86.66%、痊愈率为10%;EASI有效率为86.66%、痊愈率为13.33%.对两组各时段视觉模拟评分进行统计分析比较,表明治疗2周后开始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EASI评分进行统计分析比较,表明在治疗1周起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EPQOLS评分比较进行统计分析,表明治疗2周起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在生理维度、心理维度评分比较进行统计分析,表明两组均在治疗后2周开始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社会维度上进行统计分析,表明治疗1周后开始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结果分析得出治疗组在病程上、治愈时间上、病情严重程度的改善上的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说明治疗组的治疗方法优于对照组,在临床治疗该种方案可值得推广应用.

结论

一、本研究表明针刺配合中药内服治疗脾虚湿蕴证型和阴虚挟湿证型慢性湿疹患者,能够在短时间内改善皮肤瘙痒、皮疹、皮损,以相对较短时间达到较好的疗效.

二、针药并施的互补作用能弥补单一方法的限制,从整体的角度来调节改善患者病情,精神情绪、睡眠饮食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是治疗本病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案的选择,值得继作深入的研究和推广.

三、针刺不管在阴虚挟湿证型,脾虚湿蕴证型,都能快速地减轻瘙痒,加强脾胃功能,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抗病能力,使慢性湿疹趋向痊愈方向发展,皮损相对地较速愈合,可避免受到细菌等感染而使病情恶化.

四、现代的医学模式已渐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并意识到疾病的发生是由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综合作用所致.由于慢性湿疹病患者常受到剧烈瘙痒、反复发作,因抓破肌肤而出现渗水,或出现红班丘疹苔癣样病变,干燥皮肤皲裂等表现.引致仪容受损导致心灵遭受损害的负性情绪、失眠、抑郁焦虑、自卑感加重的现象,在心理行为学上更容易以回避、屈服或产生不成熟防御方式的行为表现如投射、被动攻擎、潜意识显现、抱怨、幻想、分裂、退缩、躯体化等心理防御方式.因而使患者在情感上、社会交际等容易产生受歧视的感觉.所以除在生理病理医学上的治疗外,也必须顾及一些心理行为上治疗.

第三篇皮肤病与性病学论文范文模板:中药治疗寻常性痤疮的文献分析及中医药内外结合治疗痤疮的临床研究

本论文主要分为两个相关联的部分,第一部分为中药治疗寻常性痤疮的文献分析;第二部分为中医药内外结合治疗痤疮的临床研究.

1中药治疗寻常性痤疮的文献分析

目的:中药内服治疗寻常性痤疮的现代文献较多,但临床用药及辨证分型多样,缺乏系统总结.本研究在查阅近15年中医临床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分析、归纳和总结中医药治疗寻常性痤疮的规律,为临床治疗及科学研究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方法:搜索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发表日期为1998年1月至2013年8月的相关文献.阅读文献题目及摘 要 ,排除重复的文献报道和不符合纳入标准者.使用Excel2007表格进行统计和分析,对文献中使用中药的情况和痤疮的辨证分型统计频次及频率.

结果:

1.共选出符合标准的文献72篇,包含128首方剂,195种中药材,43种痤疮证型.

2.所有中药共出现2062次,中药频次最大的为79次,最小的为1次,中位数是31次.排名前十位的是:黄芩、生甘草、栀子、丹皮、连翘、生地、赤芍、蒲公英、丹参、金银花.195种中药被《中药学》记载的有192种,涵盖了中药品18个大类,28个小类.排名前五位的是:清热药、补虚药、活血祛瘀药、解表药、化痰止咳平喘药.

3.192种中药,四气以寒最多,五味以苦最多,归经以肝经最多.

4.43种痤疮证型排名前五的是:肺经风热证、胃肠湿热证、冲任不调证、肺胃湿热证、湿热蕴结证.43种证型共归纳出19类证型,排名前3位是:湿热类、肺热类与痰瘀类.

5.治疗湿热类痤疮,用药排名前五位是茵陈、黄芩、栀子、生大黄、白花蛇舌草,中药类别排名前三位的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解表药;治疗肺热类痤疮,用药排名前五位是黄芩、桑白皮、枇杷叶、生地、甘草,中药类别排名前三位的是清热药、解表药、活血祛瘀药;治疗痰瘀类痤疮,用药排名前五位是夏枯草、陈皮、生甘草、红花、丹参,中药类别排名前三位的是清热药、活血祛瘀药、补虚药.

结论:临床治疗痤疮运用清热药最多,清热是贯穿痤疮治疗过程始终的总原则.最常见的痤疮类型为湿热类、肺热类和痰瘀类.

2中医药内外合治痤疮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中药口服加祛痘面膜外用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规范中药面膜外敷的操作流程;通过观察不良事件发生率,评价本方案的安全性.

方法:

1.按先后顺序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痤疮患者以3:1随机分配到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病例根据中医辨证分为肺经风热证组、肺胃湿热证组和痰瘀互结证组.

2.肺经风热证组口服Ⅰ号方,外用面膜Ⅰ号方治疗;肺胃湿热证组口服Ⅱ号方,外用面膜Ⅱ号方治疗;痰瘀互阻证组口服Ⅲ号方,外用面膜Ⅲ号方治疗;对照组口服丹参酮胶囊外用0.3%维胺酯维E乳膏.共治疗6周.

3.所有患者于初诊及治疗后2周、4周、6周分别填写观察表,记录皮损个数、痤疮等级、中医症状评分以及不良反应.治疗6周后计算疗效指数.


https://www.mbalunwen.net/lunwendaquan/086794.html

4.在初诊及治疗后2周、4周、6周分别记录患者非炎性皮损和炎性皮损个数,两者相加的总皮损个数即为总皮损分数.根据治疗前后皮损分数变化来计算疗效指数.同时根据痤疮等级、中医症状评分来评价临床疗效.

5.通过观察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的检验结果,以及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事件,评价本次实验的安全性.

6.采用SPSS for windows19.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计算,所有统计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

结果:

1.治疗6周后,试验组痊愈27例,显效77例,有效52例,无效22例,总有效率为87.64%;对照组痊愈8例,显效15例,有效22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为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等于0.003).肺经风热组总有效率为87.50%,肺胃湿热组总有效率为88.33%,痰瘀互阻组总有效率为87.03%,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等于0.025、0.020和0.040)

2.在痤疮等级变化方面,两组治疗前后痤疮等级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值<,0.05.试验组在治疗6周后Ⅲ级、Ⅳ级痤疮患者数明显减少,Ⅱ级痤疮患者数基本不变,Ⅰ级痤疮患者数量增加.

3.中医症状评分方面,治疗6周后两组中医症状评分出现显著性差异,P值<,0.05.患者包括口臭、腹胀、便秘、小便赤黄、痛经等中医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

4.本次试验共完成241例,治疗前后患者血、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均无异常,在治疗全过程患者未发现与药物有关和可能有关的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

1.中药配合面膜辨证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好,能够显著减少患者不同类型皮损数目.

2.能够降低患者痤疮等级,改善痤疮的严重程度.

3.能有效改善中医症状.

4.本治疗方案安全性高,副作用小,值得推广.

第四篇皮肤病与性病学论文范例:清热除湿解毒法治疗痤疮湿热证及对皮肤生理指标和主要致病菌影响

背景痤疮是皮肤科常见病,发病率高,涉及青春期前后各年龄阶段.本病常反复发作,临床实践证明,中药复方能够全面调整身体机能,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以清热除湿汤为代表的清热除湿解毒类中药常用于治疗急性湿热性皮肤病.不同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可以出现相同的证,即可采取“异病同治",的方法.对于湿热型痤疮的治疗,也是根据证的表现,而应用清热除湿汤治疗,临床取得较好的疗效.痤疮的病因复杂,发病机制涉及遗传、免疫、内分泌、微生物感染、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等多方面因素.目前尚缺乏中医药治疗在皮肤屏障功能修复以及皮肤生理指标改善方面的研究.本研究基于清热除湿解毒类中药对湿热型痤疮的治疗探索中医药在改善皮肤微环境方面的作用.目的(1)观察痤疮患者皮损和中医证候的改善情况,客观性评价清热除湿解毒类中药治疗湿热型痤疮的临床疗效,为指导临床规范化辨证分型治疗,推广应用奠定基础.(2)结合痤疮患者皮肤生理指标的检测结果及对痤疮主要致病菌的抑制研究,为清热除湿解毒类中药治疗痤疮及预后评估提供数据支持.方法(1)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试验设计,评价清热除湿汤对于痤疮湿热证的临床疗效.以2:1比例随机纳入72例湿热型痤疮患者,试验组48例,给予清热除湿汤治疗,对照组24例,给予丹参酮胶囊治疗.疗程4周.观察痤疮皮损和临床综合证候的改善情况评定疗效,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安全性评价.(2)皮肤生理指标测定应用VISIA面部图像分析系统和SOFT5.5皮肤检测仪测定受试者面部红色区、棕色斑、毛孔、紫质和皮肤水分含量、皮肤油脂、PH数值,以治疗前后和每次复诊时作为检测时点,从不同时间节点皮肤生理指标的检测数据,动态反映皮肤屏障功能的修复情况,以客观数据资料为依据说明中药对于不同皮肤生理指标所起到的调节作用,最终对皮肤表面微环境的改善产生的影响,揭示特定皮肤生理指标改善与中药治疗的相关性.(3)中药抑菌研究痤疮患者毛囊、皮脂腺中存在多种微生物,抑制其生长可以使痤疮病情得到缓解.本试验将痤疮丙酸杆菌标准菌株进行进一步传代培养,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研究,以不同浓度的清热除湿汤为试验药物,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室依据.结果(1)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结果清热除湿汤治疗湿热型痤疮患者,临床痊愈16.28%,显效30.23%,有效39.53%,无效13.95%,愈显率(痊愈+显效)为46.51%,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为86.04%.对照组丹参酮胶囊治疗寻常痤疮患者,临床痊愈9.52%,显效19.05%,有效28.57%,无效42.86%,愈显率为28.57%,总有效率为57.14%.试验组的皮损消退率为62.86%,综合证候疗效率为62.41%,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清热除湿汤对改善皮损和中医临床证候方面优于对照组.对两组受试患者疗前、疗后进行安全性实验室检查,经观察试验组中5例患者血肌酐、尿素氮略低于正常.对照组中3例患者出现尿素氮偏低,4例出现尿白细胞±,,但无尿频尿急尿痛等不适.试验组中4例患者服药后出现轻度胃肠道反应、对照组中有1例患者,均以胃脘不适及轻度腹泻为主,调整用药方式后即缓解.(2)皮肤生理指标测定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的红色区和棕色斑分值较对照组减少,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显示,清热解毒除湿类中药有较好的改善皮肤炎症和皮肤棕色斑的作用,其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紫质和毛孔的分值减少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药物在改善紫质和毛孔方面效果不明显.治疗后试验组皮肤油脂含量为18.74±,10.263,较对照组(23.90±,12.498)数值减少,虽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说明清热解毒除湿类中药在改善皮肤油脂含量方面有一定优势.治疗结束后,两组痤疮患者的皮肤水分含量和PH数值对比显示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两组药物在改善皮肤水分和PH值方面疗效相当.(3)中药抑菌研究结果采用试管稀释法进行清热除湿汤对痤疮丙酸杆菌的抑菌试验研究.将P.acne标准株进行转种培养后,中药倍比稀释后进行抑菌作用的研究.经72h厌氧培养后,各试管中的中药从1:2进行倍比稀释,在药物浓度为500mg/ml时可见细菌生长,即清热除湿汤的最小抑菌浓度为500mg/ml.在同体积相同实验条件下进行定量接种,结果显示清热除湿汤对痤疮丙酸杆菌有抑制作用,菌落计数为1500CFU/ml.结论(1)清热除湿汤治疗湿热型痤疮有较好效果,在改善皮损情况和综合证候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2)清热除湿汤在改善痤疮患者的皮肤水分、油脂、红色区、棕色斑方面有一定作用.提示我们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要注意皮肤屏障的保护和修复从而达到治疗痤疮的目的.(3)清热除湿汤在浓度为500mg/ml时可见细菌生长,说明试验药物对痤疮丙酸杆菌有一定抑制作用,但与以往文献报道的相关中药比较,其抑菌作用偏弱.在进一步定量接种实验中显示,清热除湿汤对痤疮丙酸杆菌具有明确的抑制作用,菌落计数为1500CFU/ml,明显少于对照管中的细菌数量.此种情况可能与药物的整体调节作用有关,而对于皮肤表面的致病菌,单纯应用内服药物只能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第五篇皮肤病与性病学论文范文格式:王莒生老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浮楮清热除湿汤治疗急性湿疹的临床研究

自2012年我荣幸成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王莒生的学术经验继承人,在三年的跟师学习过程中,结合王老师的耐心讲解及自身感悟,我深刻体会到老师在临床中的治病理念与诊疗技巧,较全面的总结出王老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王莒生老师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皮科主任医师,国家级名老中医,全国第四、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在几十年的行医生涯中,累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治疗白癜风、湿疹、银屑病、荨麻疹、痤疮等皮肤科常见病.对于内科呼吸道疾病、老年性便秘等疾病的防治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观点;对于儿科皮肤病、呼吸道疾病等也颇有研究.王莒生老师的学术思想主要受赵炳南和关幼波等中医专家影响,一是“药疗”与“话疗",相结合的中医治疗整体观,讲究诊病时药物治疗与心理疏导相结合,真正做到整体治疗;二是“肝肺同治”治疗皮肤病的治疗观;三是内科杂病及疑难杂症“从肝论治",的思想.临床经验总结方面,我系统总结了王老师治疗湿疹、白癜风、银屑病、荨麻疹、痤疮、慢性咳嗽、老年性便秘等疾病的经验,归纳整理了老师特色的治疗方法和学术思想,总结了老师在药物应用及方剂使用方面的特色,着重介绍了能体现老师学术价值的代表方剂和常用药物的使用经验.本文的主要内容分为三大部分:一、王莒生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渊源王莒生老师提倡尊崇经典,融会新知.推崇《黄帝内经》的养生理念;善用《伤寒论》、《金匮要略》的经典方剂治疗疾病,主张“古方今用”;在学习经典的基础上,积极吸取现代医学成果,从各种疾病的最新治疗指南到中药药理学新进展,靡不涉猎.王莒生老师曾师从我院多名中医大师,其中医学术特点的形成与其工作经历息息相关.王老师从科研及门诊两方面与各位名老中医进行学习,继承并发扬了他们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内科治疗尊崇关幼波老师气血辨证理论,与八纲辨证相结合,形成“十纲辨证”法,重视”从肝论治”,应用于多种疾病的辨证治疗中.皮肤病诊治思想深受皮科泰斗赵炳南先生影响,效法赵老外病内治思想,善于外病内治,整体治疗,并提出“肝肺同治”,在皮肤病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呼吸病深受许公岩、滕宣光、林杰豪、曹希平等人的学术思想影响,强调痰湿是咳喘病久治不愈的重要内因,主张治咳喘重在明确咳喘与五脏的关系,从脏腑失衡方面入手进行治疗.儿科受温振英老中医影响,推崇补益气阴,并将这一治疗理念运用到许多儿科疾病的治疗当中.二、学术思想主要特点1.“药疗”与“话疗”相结合的中医治疗整体观王莒生老师从整体观念出发,辨证时既重视当前病证,又重视全面观察分析与现病证相关的其他病证及隐患.论治时紧抓根本,在考虑解决主要症状的同时,对其他病证适当兼顾.她认为真正的医学模式应该是与社会、环境、身心相关的模式,讲究诊病时药物治疗与心理疏导相结合,真正做到整体治疗,并用于指导临床治疗.2.皮肤类疾病应“肝肺同治”的思想王莒生老师认为皮肤病虽发于外,但常常与内脏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与“肺”、“肝”二脏的关系密切,一方面“肺主皮毛”,空气污染等外在因素直接影响到皮肤病变;另一方面社会压力增大,导致患者肝气不舒,加之皮肤病常常反复发作,干扰患者的日常生活,常致肝郁,因此“疏肝理气”、“开肺窍”是王莒生老师治疗皮肤科疾病的重要的学术思想.3.“从肝论治”治疗内科杂病及疑难杂症的思想临床诊治内科杂病时,王莒生老师尤其强调“疏肝”的重要性,诊病施治时,时时注重对肝脏的调理,其重视“疏肝”的思想不仅要体现在皮肤科病证的诊治方面,在内科其它各种疾病的诊治过程中,也需贯彻这一思想,故在临床中立足“疏肝”,论治多种疾病,往往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4.临床经验主要特点系统总结王老师治疗湿疹、白癜风、银屑病、荨麻疹、痤疮、慢性咳嗽、便秘等疾病的经验,归纳整理了老师特色的治疗方法和学术思想,总结了老师在药物应用及方剂使用方面的特色,着重介绍了能体现老师学术价值的代表方剂和常用药物的使用经验.三、专病研究通过临床试验反映王莒生老师治疗湿疹的学术思想及经验特色为开肺窍;王老师运用浮楮清热除湿汤治疗急性湿疹的机理在于该方药可以通过细胞因子白介素的调节对急性湿疹进行治疗,临床试验发现该方剂对细胞因子IL-2、IL-4、INF-γ有一定的干预作用,有望找到中药治疗该疾病的靶点所在,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为您写皮肤病与性病学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参考文献.

皮肤病与性病学引用文献:

[1] 关于皮肤病与性病学的论文选题 皮肤病与性病学论文题目怎样定
[2] 优秀皮肤病与性病学论文参考文献 皮肤病与性病学论文参考文献数量是多少
[3] 皮肤病与性病学论文大纲范文大全 皮肤病与性病学论文提纲怎样写
《皮肤病与性病学论文范文参考 皮肤病与性病学毕业论文范文[精选]》word下载【免费】
皮肤病与性病学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