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大全 > 文章内容

医院药品管理论文范文参考 医院药品管理毕业论文范文[精选]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医院药品管理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13

医院药品管理论文范文

医院药品管理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医院药品管理论文范文参考:新医改背景下军队医院药事管理改革策略研究
  2. 第二篇医院药品管理论文样文:医药物联网管理体系构建和应用模式研究
  3. 第三篇医院药品管理论文范文模板:我国医疗卫生制度变迁的经济分析
  4. 第四篇医院药品管理论文范例:医院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模式的建设与管理实践研究
  5. 第五篇医院药品管理论文范文格式:可持续性理论视角下的县级医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效果研究

★这是100篇免费优秀与医院药品管理论文范文相关的资料,为医院药品管理方面的的本科毕业论文和硕士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医院药品管理论文范本格式模板参考.

第一篇医院药品管理论文范文参考:新医改背景下军队医院药事管理改革策略研究

论文首次以军队医院药事管理的改革策略作为独立对象进行了系统研究.明确界定了军队医院药事管理的基本内涵,并以此为立论基点,对军队医院药事管理的基本任务、演变历程、影响因素等内容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从系统论的角度,在军队医院药事管理系统内部,以研究药事管理系统要素有关的活动和管理问题为主体,并在动态管理中不断的拓展研究内容和领域.因为军队医院药事管理的主题——药学部门——作为要素来讲对医院整体而言又具有很强的经济效益性,因此,军队医院药事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其作用越来越受到医院管理者的重视.军队医院大多数药学部门几十年来仍停留在原来的调制剂为主的模式,影响了药事管理效能的提高和发展.

系统外部来看,现行国家和军队的综合协调能力偏弱,药事管理的系统体系较散.由于药品渠道与军队医院之间的监督管理机制没有进行规范,而且国家尚未出台一部可以同时约束军地双方的权威法律,因此军队医院药事管理还没有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导致军队医院药学部门市场运作功能比较弱.在平战结合保障方面,平战转换的时机没有科学区分,缺乏相关的预案演练.

在军队医院药事管理改革的动因方面,新军事变革、国家新医疗体制改革以及技术的变化都推动着军队医院药事管理向现代化转型.随着医药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军队医院药学部门的工作及其管理模式已由解放前作战沿袭下来的模式转变为以保障药品安全为核心的模式.从20世纪80年*始又逐步由以临床药学为核心的医院药学模式转变.因此,必须从药学教育、药学技术人员编制等根本上加强医院药学队伍建设.而且,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组织形式和技术水平,在极大程度上制约和影响着军队医院药事管理所采取和确立的发展方式.由一系列分析得出军队医院药事管理改革是军队卫生状况变化的要求,是军队卫生体系内部协调的要求,是军队卫生体系与外部体系统一的要求.因此,军队医院药事管理体系转型必须与其他外部系统改革相配套,决不能让医药卫生体制与其他后勤体制之间存在“错位”.

从外国公立医院药事管理发展经验可以看出这些国家的药品平均价格能够低于其他国家,取得了较好控制药品费用的结果.政府在限定部分药价的同时,必须同步解决医院的经济补偿问题,要解决医院因选择价格更高的替代药品而造成药品费用上升问题.因此,需要加强医疗保险机构在医疗卫生市场中的主导地位,建立真正促进合理用药的医疗市场制衡体系.

从外国军队医院药事改革经验可以看出,加强对药品采购环节的控制可以堵塞漏洞,充分利用商业渠道,使用招标等社会化方式减少自主采购带来的弊端,并将整个过程公开化、透明化.军队医院还应该加大在药品保障管理信息化方面的投入,形成一个高效的管理机制,使药品物尽其用,实现良性的可持续发展.要根据不同类型特需药品勤务特殊性,运用科学的方法结合实践经验,构建合理的生产、储备,形成高效的供应保障体系.

从我国公立医院药事管理改革经验可以看出,明确医疗服务费可以实现零差价实施军队医院药品供应,实施药品采购决策、执行和监督权分为三权,可以控制药品费用的过快增长.

这些经验的取得,对我国军队医院药事管理改革具有巨大意义,一是体现出医院药事管理组织要与时俱进,不断加强医院药事管理组织的建设和发展.二是表现出药房独立运行要循序渐进,因此“医药分业”的过渡形式也应具有完备的配套制度和健全的监管机制作保障.三是基本药物制度建设应符合实际.

在具体要素分析方面,随着医院药事管理工作的迅猛发展,药事管理方式和水平将直接关系到药学部门履行使命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药学部门的组织机构属于直线型组织结构类型,领导通过部门主管控制各具体岗位的工作人员,其直接管理的幅度比较小,要根据业务活动的职能和目标设计新的药事管理模式.目前药学部门的人员编制方案已使用30多年,但其任务和职能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面向病人的临床药学工作成倍增加,为了保证开展正常工作,各类人员的比例应当进一步合理化,首先是医院临床医务人员与药剂人员之间的比例合理,其次是药学部门内部不同层次人员的比例适当.军队医院药学部门人才结构调整可以经过多条途径实现.药剂管理工作占药学部门业务工作的50%-70%,其工作的质量反映药学部门的保障能力,也反映医院服务质量的.因此,药剂管理一直是医院药事管理的重要内容.将来要实施的药学保健并不否认药学部门的主要工作,例如,药剂管理仍然是药学部门工作的必要和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临床药师制度将推动组织形式等要素发展.

在改革策略研究方面,建议总部明确维持军队医院药事管理正常运行的标准经费,推行医院药事管理改革务必注重平战衔接,必须建立权威高效的组织领导机制才能为我军医院药事管理的运行开辟道路.与此同时,要建立行之有效的市场运作机制,这对我军医院药事管理的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还必须建立相应的监管机制加以防范.总之,军队医院药事管理改革必须与其他外部系统变化相配套,决不能让军队医院药事管理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存在错位.

第二篇医院药品管理论文样文:医药物联网管理体系构建和应用模式研究

研究目的:本课题以新医改中提出的建立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和改革公立医院运行机制为目标,建立医院医药物联网管理模型,并探索构建区域性医药物联网管理体系的可行性,从而实现对区域内多家医疗机构的医药物联网技术延伸和内容整合,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促使医疗机构聚焦于诊疗水平核心能力的提高,有效推动公立医院运行机制转变与创新.研究内容:系统总结国内外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医院管理理论和进展,以天津市黄河医院等23家医疗机构为实验对象,针对黄河医院药品供应流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医院医药物联网管理模型的目标要求和功能模块,构建物联网管理模型并依据模型对黄河医院药品供应流程进行改造,通过管理学方法对模型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在医院物联网服务内容、管理、绩效和发展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探索建立涵盖不同级别和类型医疗机构的区域性医药物联网体系的可行性,为今后实现药品流通全过程信息化监管,有效推动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实现医药物联网体系的价值延伸,提供理论支持.研究方法:通过文献学研究,收集整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对国内外己有的医院物联网管理模型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确定模型的组成部分及各个模块的功能.运用流程再造(BPR)方法,通过分析描绘现有流程、发现问题、流程设计与应用等步骤,综合各地经验,取长补短,构建更为通用有效的药品供应链服务模式.利用利益相关者分析(Stakeholder Analysis),综合平衡医药供应链运行过程的各阶段中多个利益主体如:卫生主管部门、医保部门、物流企业、医疗主体及患者等的利益要求,调整各方利益分配.利用离散型Hopfield神经网络模型,对医药物联网模型实施的效果进行评价,并对医院改造前后财务指标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依据建立的医院物联网管理模型,黄河医院在改造前后,医院管理效率和财务效率通过离散型Hopfield神经网络模型分析,可以发现,黄河医院在改造之前的管理的效率总体上被评价为3级,只能达到一般水平.而当改造之后其管理效率等级被评价为*,可以达到最高的等级.表明黄河医院经过改造后管理效率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除黄河医院的财务效率等级由之前的3级改善至2级,其他未经改造的医院均没有发生等级上的变化.这说明通过智能医药流程再造,黄河医院的财务指标明显得到改善.医院财务指标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依据管理模型改造后,2014年7月黄河医院整体结余与风险管理情况优于2014年5月,资产运营情况较为稳定,无明显变化,但资产运营效率有待持续改进,7月较5月次均药品费用费用有所上浮,除5月每床日药品平均收费水平外,其余均高于7家医院平均水平,应经常进行动态关注,7月较5月在药品收入、卫生材料收入在医疗收入结构不变的情况下,虽然卫生材料和药品在医疗业务活动中的消耗略有增加,但劳务性支出比率降低,管理效率提高,管理成本降低,也印证了Hopfield神经网络分析的结果.结论:1.本文通过建设医院物联网管理模型,以期推动医院包括药品在内的医院物资供应链管理模式创新,有效提升医院物资的经营管理能力,降低医院运营成本,部分地弥补了由于药品成本转化带来的补偿需求,消除了医院执行基本药物制度的成本障碍,实现了医院成本的优化,推动基本药物制度建设.2.本文将现代化医药物流向医院内部延伸,建立基于物联网的药品管理系统,实现由专业物流企业从传统的药品物流服务,延伸到医院院内药品流转管理服务,即从药库到病床/窗口的全程物流服务,从从而实现对于医院医疗行为与药物流转行为的真正分离,为探索医药分开模式提供一种新的选择.3.在医院物联网管理模型的基础上,本文探讨了将分散于各个医院内部的物联网整合为区域性的医药物联网体系,帮助实现医疗机构、政府监管部门和生产供应企业等供应链上主体对物的智能化管理和信息集成共享.因此,构建区域医药物联网管理体系是对创新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改革和建立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协同探索,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医院药品管理论文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医院药品管理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2000字自考论文、5000字函授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2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医院药品管理课题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医院药品管理论文范文题目

第三篇医院药品管理论文范文模板:我国医疗卫生制度变迁的经济分析

医疗费用的快速上涨是各国政府面临的难题,也使各国居民不堪重负.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它的影响还超越国界,左右着各国向世界市场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成本,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影响因素.诚然,医学科技进步,如疾病诊断技术的进步、新药品的研发和临床应用,人口老龄化等客观因素,会导致医疗费用的上涨.但不可否认的是,医疗卫生系统绩效令人忧虑,如医疗腐败、药物滥用、过度医疗、人为差错和事故、医院管理的非职业化等,是医疗费用过快上涨的成因.医疗卫生制度是医疗卫生系统绩效的制度根源,决定着居民健康水平的高低.总体而言,世界各国的医疗卫生系统的绩效差强人意.要么效率低下,医疗服务等候时间过长,医疗服务成本过高,资源浪费严重;要么缺乏公平,农村和边远地区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差,穷人难以获得基本的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要么二者兼而有之.医疗卫生系统的目标是促进公平与提高效率,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设计并执行科学的医疗卫生制度.(一)研究目的有效率的医疗卫生制度必须符合医疗服务市场的特点.医疗服务市场同时具有信息不对称、垄断、外部性等特点.医疗服务市场的本质特征是不确定性,包括个体发病率的不确定性(疾病风险)、治疗效果的不确定性(医疗风险)、医生行为的不确定性(医生道德风险)、价格的不确定性(价格歧视)等.如果引入第三方付费机制,还包括投保方的逆向选择风险和道德风险.医疗市场诸多不确定性共存,使其成为最复杂、规制难度最大的市场.解决一个问题的方法,往往成为新问题产生的原因.医疗服务市场的特殊性,使我们难以厘清哪些是市场失灵,哪些是政府失灵.常见的错误是,把本应由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领域,让位于政府,并把政府过度干预误认为是市场失灵,从而进一步依赖政府的干预.医疗服务市场的特殊性,即使在某一特定领域,也要求耦合市场与政府的作用.如全科医生制度中就包含鼓励全科医生间自由竞争的制度,和限制病人就医选择权的制度.当务之急是通过深入分析,明确哪些领域由市场机制发挥作用为主,哪些领域由政府发挥作用为主.政府要从适合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领域主动、尽快地退出,即使是适合政府作用为主的领域,也要尽量利用市场机制,以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效率.就长期而言,效率是公平的基础.效率是制度的生命力,是医疗卫生规制制度设计的首要考量目标.设计科学的医疗卫生制度,必须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吸收和借鉴外国先进的医疗卫生制度,固然重要.但由于正式制度必须与本国的非正式制度契合,才能发挥作用.但非正式制度,是无法简单移植的.因此重新审视本国医疗卫生制度的变迁历程,把握医疗卫生制度变化的规律,深入分析影响医疗卫生制度变迁的决定性因素,是科学地设计医疗卫生制度的重要视角.医疗卫生制度是指政府出台的规范医疗卫生服务供应、分配、消费行为的一系列制度,其表现形式为法律、法规、规章、政策、规范、标准、指南等.诸多医疗卫生制度形成制度体系,它由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供给制度、医疗保障制度、药品流通制度构成.各类制度之问和内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我国现行医疗卫生制度存在的问题,包括三大制度本身的问题,以及三大制度之间的协同问题.这表明我国医疗卫生制度的效率,具有巨大的改进空间.但医疗卫生制度朝着有效率的方向变迁,不会自然而然地发生.只有深入理解影响医疗卫生制度变迁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通过发挥政府作用或市场机制的作用,才能强制或诱致医疗卫生制度朝着有效率方向变迁.本文主要研究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医疗卫生制度的变迁.按照我国医疗卫生制度变迁的特点,将新中国成立以来至今这段时间,划分为以下三个时期来考察.即1949-1978年主要的医疗卫生制度,1979-2003年主要的医疗卫生制度,2003以后主要医疗卫生制度.经济体制是政府医疗卫生制度赖以建立的基础,医疗卫生制度随经济体制变化而变化;政府对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视程度,也显著地影响着医疗卫生制度变迁.三个时期划分的依据是,1949-1978年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1979年以后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渐进转型.其中2003年以后以SARS为标志的我国公共卫生危机,促使*政府高层重新重视医疗卫生工作,增加医疗卫生制度的有效供给,也改变了各级地方政府投资医疗卫生领域的意愿,以及执行医疗卫生制度的偏好.从制度结构视角,研究医疗卫生具体制度安排变迁,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建立与医疗卫生服务特点相适宜的医疗卫生服务供给的组织制度,是医疗卫生服务供给微观效率的源泉.就医疗卫生服务宏观效率而言,必须分清哪些领域是私人资本、社会组织适合的舞台,国有资本尚未退出的制度根源是什么.哪些领域私人资本不愿介入,只能由政府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发挥作用,政府缺位的原因又是什么.在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政府、市场、社会作用的边界在哪里,需要什么制度来协调政府、市场、社会作用,以形成合力,综合发挥政府、市场、社会的作用.对这些问题探索,可以丰富和发展规制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医疗经济学等学科.新医改任务依然是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这一长期存在的社会热点问题.除扩大医疗保障制度覆盖面外,如何建立新机制,是医疗服务供给体系改革的核心和难点.通过研究医疗卫生制度变迁的历史,找出医疗卫生制度变化的规律,构建可持续的医疗卫生制度体系,关乎新医改成败与中国梦的实现.(二)研究方法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制度分析方法、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方法.制度分析方法.制度既是市场主体的行为规范,又是效率的重要源泉.制度的基本功能在于节约交易费用,以发现潜在交易对象,扩展未来交易领域,不断地增加交易频率,从而进一步深化分工与合作,提高资源配置的宏观效率和资源利用的微观效率.把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内生经济变量,分析影响医疗卫生制度供给与需求的各种因素,研究制度变迁的方向和动力机制.通过制度分析,厘清无效率的医疗卫生制度为什么能长期存在,以及阻碍有效率的医疗卫生制度供给的因素是什么.应用制度分析方法,是建立可持续的医疗卫生制度体系的基本方法.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方法.现行的医疗卫生制度是否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医疗卫生服务特点,是否满足成本效益原则要求,哪些因素决定医疗卫生制度的供给与需求,医疗卫生制度主体包括哪些,各主体对医疗卫生制度偏好如何.在制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各利益集团之间如何互动,各利益集团与政府规制机构如何互动,政府规制机构如何平衡患者利益与部门利益、既得利益集团利益,在医疗卫生制度与部门利益、既得利益集团利益相左时,部门和既得利益集团如何反应.转型时期,我国出现了高价药驱逐低价药、“招标死”、高薪技术检查驱逐常规检查等一系列反价格规律的怪现象.现行医疗卫生制度是否存在供需失衡,其表现形式如何.现行医疗卫生制度是否是导致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的重要原因.只有采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方法,才能解释这些重要现象.(三)研究结果我国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供给制度变迁表明,公共卫生是成本效益好的健康干预措施,公立医院制度是效率低下的制度,无法保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变迁表明,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呈现出碎片化和身份化的特征,加剧了医疗卫生服务利用的逆均等化,制约了我国居民健康水平的提升.我国药品流通制度变迁表明,药品价格虚高,是药品市场各主体权力不平等的结果.虚高的药品价格,是患者和医疗保障制度难以承受之重.药品利润过度向公立医院集中,使药品创新乏力.管办不分的医院管理体制,致使公立医院处于药品购销的双边垄断地位,是药品价格虚高的制度性根源.医疗卫生制度变迁历程表明,各利益集团影响医疗卫生制度变迁的力量不均等.强势利益集团,凭借其资源禀赋优势,决定了医疗卫生制度变迁的方向.但强势利益集团偏好分配性努力,使无效率的制度长期存在.(四)研究结论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集体举办的福利事业,不是医疗保险制度,有其内生性缺陷.虽然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把中国的合作医疗制度称为发展中国家解决卫生经费的“唯一典范”,但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医疗卫生工作的良好绩效,主要来源于落实到位的、低成本的公共卫生工作.建议在立法权框架下,规定各级政府有义务全面足额地履行公共卫生的投入责任.我国医疗服务市场化,是在行政权力控制下的需求层面的市场化,医疗服务供给依然受制于政府严格规制.在以公立医院为主导的医疗服务交易中,医疗服务市场各主体的权力极度不平等,其交易属于非自愿*易.建立以私立非盈利医院为主体的竞争性医疗市场,是降低医疗服务成本的基础.新医改重要的可能不是扩大医疗保障制度覆盖面和增强保障强度的增量改革,重要并且困难的,在于推动公立医院制度变迁的存量改革.我国现行的医疗保障制度造成了逆向补贴的事实,妨碍了医疗服务利用均等化目标的实现和人群健康水平的提升.二元三维的医疗保障制度并存现象,本质上是居民之间权力不平等,根源于官本位、职业等级等封建主义的意识形态.二元三维的医疗保障制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正在经历由公费医疗、劳保医疗与农村合作医疗旧的三元架构体系,向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新的三元架构体系演化.政府要推进三元医疗保健制度并轨,构建全民统一的国民医疗保险制度.最后进一步向国民健康保险制度转变,以适应由疾病治疗观向疾病预防观转型.与传统的、普遍的应由政府承担更多医疗费用观点不同,本文认为除穷人外,个人应更多地肩负其行为风险的健康责任.药品市场受权力深度干预.这些权力包括行医的行政审批权,管办不分的管理体制所派生的对公立医院药品直接管理权,几乎不受他律的医生处方权等.权力干预下的药品市场演变为寻租场,强势利益集团千方百计地把权力部门化、利益化,最大限度地获取权力租金.药品价格制度变迁的关键在于去行政化,建立不受权力干预的药品市场.与药品相关利益集团主要有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政府其它部门、公立医院、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生、药品制造商与经销商、患者等.其中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公立医院属于强势利益集团,其行为对其他利益集团有重要影响.要使药品价格制度朝着有效率的方向变迁,政府就必须破除管办不分的医院管理体制,建立患者协会之类的社会组织,以制衡医疗机构的市场权力.只有涉药各利益集团权利平等,成为寻利集团而非分利集团,专注于提高药品生产和流通效率,专注于改善企业管理,来追求正当利润时,药品生产和流通制度才是有效率的.(五)其他在中国现行的行政决策体系中,行政权占主导地位.上至*下至乡镇,主要领导者个人对医疗卫生制度构建与制度执行,有重要影响.政府主要领导人对医疗卫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程度,取决于医疗和公共卫生危机爆发;政府主要领导人的人生经历,如个人或家庭成员经历过的健康危机或不幸等;还取决于政府卫生部门负责人开发地方党和政府领导层的能力,如通过卫生工作汇报、会议、卫生工作取得的成绩等途径开发领导层.如何定量研究政府主要领导人对医疗卫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程度,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公立医院医生道德风险,是医疗腐败的重要根源.遏制过度医疗行为,关键在于建立激励约束相容的考评机制,使医生的医疗决策基于病情需要而不是医生的目标收入.目前我国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药品价格、高新设备和常规设备检查项目价格体系极不合理,医生的趋利行为,致使其选择高价格的药品和高新设备检查项目.这不仅浪费了稀缺的医疗卫生资源,产生医源性疾病,还使患者的经济负担产生倍加效应.若按医疗机构净收入和毛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为1:4—1:5计算,实施过度医疗行为,医院从患者身上每多收取5元钱,仅获毛利1元.改变医生的行为,是提升医疗卫生系统绩效的关键,也是新医改的重要课题.科学而合理的医生薪酬制度,是我们进一步研究面临的重要挑战.采用固定工资制,必然抑制医生的劳动积极性,形成看病难、住院难、手术难等供给瓶颈.采用与医生提供的业务收入挂钩的工资制度,将诱导医生实施过度医疗.在疾病和病人

第四篇医院药品管理论文范例:医院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模式的建设与管理实践研究

研究背景和意义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其中,药学服务是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医改目标不仅要提高贫困人群对基本药物的可及性,而且对药学服务将来的方向也作了要求,即规范药品临床使用,最终达到合理用药的目的.新医改的要求将加快医院药学工作由传统的药品供应型向知识和技术服务型转化的步伐.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在发达国家是医院药学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由于其具有集约化等多方面的优势,能够为临床提供优质服务,进一步体现药学服务的理念,并很快得到大家的共识与重视,在欧美国家得到迅速发展,并已成为医院临床药师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到21世纪初,美国93%的盈利性医院和100%的非盈利性都建有规模不等的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欧美发达国家的教学医院也都建有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并将其使用范围逐渐扩大到诊所、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以及小型医院等.

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模式在国内发展较晚.1999年,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成为国内首家开展此项服务的医院.此后,广东、上海、江苏、山东及其他省市也相继建立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卫生部2002年颁布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和2011年修订发布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均指出,“医疗机构要根据临床需要建立全肠道外营养和肿瘤化疗等静脉液体调配中心(室),实行集中调配供应”.到2006年为止,全国已建成静脉用药调配中心200多个,而相对于我国287797个医疗机构来说,其普及率远低于美国和澳大利亚.截止到2009年,国内建有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医院达到350所,但真正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和优势的为数不多.

新世纪以来,人们对医疗服务水平要求不断提高,新药的开发层出不穷,药物之间的配伍越来越复杂,药源性疾病的频繁发生,安全输液已成为医院管理的重要课题.2010年4月,国家卫生部颁布了《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建设的基本要求和操作流程进行了全面阐述,并对其名称进行了规范,确定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s,PIVAS).随后,越来越多的医院也开始建立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各医院应结合医院服务现状及医院发展的需求,建立和完善静脉用药调配模式,充分借鉴国内外已有的药物调配管理经验,根据医院自身情况逐步转变药物调配模式,建立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以保证医院用药安全合理,达到服务临床和患者、全面提升临床治疗质量的最终目的.

但由于各地医院已有的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建设和运行模式因各种因素差别很大,有必要为建立和管理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归纳,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建设模式和管理体系的实施范例,以利于今后新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医院作为参考,也可对原有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优化和改进提供可行的借鉴方法.本课题正是基于这一理论和实践需要而开展的研究.

研究理论和方法

本论文试图引入精益管理的理念和方法指导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建设和管理的全过程,以实现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模式的安全、高效.精益管理来源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丰田生产体系,指不投入多余的生产要素,只是在适当的时间生产必要数量,最大限度地降低浪费,为顾客创造更多价值的一种工具、活动或过程.1996年,詹姆斯·,沃麦克(James Womack)和丹尼尔·,琼斯(Daniel Jones)在他们的精辟著作《精益思想》中第一次提出了精益思想的管理理念.

精益思想的核心内容包括:以简化为手段,消除生产中一切浪费;强调人的作用,充分发挥人的潜力;不断改进,更新知识,追求完美精益生产.精益管理的常用方法和工具有价值流图(value stream map)、精益改善与群策群力(work-out)、5S管理、可视化管理、标准化作业等.

精益管理从生产制造业发展成为一套管理理论体系,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机械制造、建筑、食品销售、邮政服务、银行、汽车、酒店等各个行业.精益不是一种仅仅适用于制造业的简单管理策略或降低成本的方法,恰恰相反,精益已应用于大部分的商业和非营利机构,并且是组织发展所必须的运营方式.在医疗行业,美国第二大医院MAYO CLINIC医疗集团、新加坡亚历山大樟宜医院等众多世界前沿的医疗机构,均将精益管理纳入日常工作,并为此建立一整套系统和机制,以及将其置于组织构架中的具有一定高度的重要位置.

根据精益理论,一个理想流程的每一个步骤都应该能够在客户需要的时候创造出他们所要求的价值,应用于医疗行业即每一个步骤都能够为病人创造出他们所要求的价值.在以往工作中,医院常常会以医务人员的方便或医学专业需要机械地设计流程,很少顾及病人的需求,对于医院管理部门而言,其最大的挑战是如何从病人的需求出发提供高效的服务流程.因此,精益管理作为—种现代企业管理的理念、思想和方法也已经被逐渐应用到医院的医疗工作流程和药事工作流程管理中.

研究思路和内容

本论文在重点阐述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的建设意义、建设模式和设计标准的基础上,针对南方医院的实际情况,研究设计了医院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工作平台.在正常工作运转过程中,运用和结合精益管理的先进管理理念和方法,对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工作平台中的人力资源、工作流程和信息流程等进行精益管理和优化,实现了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工作平台价值的最大化,并探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持续发展需关注的其他问题.本论文旨在阐明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模式对实现药学服务模式转变所应有的根本性质、最终目的和核心价值,为建立国内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工作平台的建设模式和管理体系的应用实践提供理论研究基础.

本论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内容:

前言:重点分析了实施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模式的大环境要求和药学服务发展的背景,比较了传统病区配液方式的弊端和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模式的优势和意义,分析了国内外静脉用药调配模式的建设情况和发展趋势,总结了建立和实施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模式的目的和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阐述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建设模式和设计标准.一、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建造模式、建设规模、管理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可供选择的不同建设方案.建造模式有医院自建、企业援建与政府出资3种,由企业建成的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往往只满足基本的药物调配功能,而忽略了信息系统、药品储存、医嘱审核等方面的要求,其工程质量在细节方面也不尽人意,而且在后期维护方面存在拖延时间、人员不到位的现象.为保证建成的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运行顺畅,有条件的医院在修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时应采取自行建造的模式.建设现代化标准的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需要根据医院的经济情况、床位数、调配药物数量来确定建设规模.各级医院可以根据自己医院的床位数、住院率、输液量及占地面积、改建费用等重要指标的具体情况来确定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建设规模.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管理应直接选择或逐步过渡为由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和归属药学部门管理的统一模式.二、根据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设计理论依据和标准,明确了建设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总体建设要求和技术规范等方面内容.三、总结归纳了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整体流程、内部人流、内部物流和信息流四大部分的工作流程基本设置方案.四、以南方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建设实践为例,介绍了医院建立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建设模式应用和配置运行情况,在进行初期效果的调查评价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和改善的需求.

第二部分:分析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正式运行后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人员管理、工作流程、信息系统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重点介绍了医院如何运用精益管理理论的先进理念和科学方法,改进和优化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人力资源、工作流程、信息系统和管理体系的具体做法和取得效果.藉此为新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或已有的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实施改善和优化运行流程和管理体系提供可参考借鉴的理论和方法.一、介绍精益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应用范围.对于医院管理部门而言,其最大的挑战是如何从病人的需求出发提供高效的服务流程.精益管理作为一种现代企业管理的理念、思想和方法已经被逐渐应用到医院的医疗流程和药事管理中.二、介绍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工作中,如何运用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人力资源管理、提升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素质的措施.三、重点介绍运用精益管理工具改善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内部工作流程的做法和成效.四、介绍静脉用药调配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工作任务、时间、管理等各方面的特殊性,创新性的制订科学的排班模式,优化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工作中重要环节的管理.五、介绍为提升内部客户价值,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信息系统进行优化的方法和取得的良好效果.

第三部分:对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模式建设中的可持续发展的其他问题进行探讨,指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药品管理、质量控制和感染控制及成本效益分析等方面需注意问题的重要性和相应的管理措施.一、指出建立符合自身特色的药品管理体系是保证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运营的基础,并指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药品管理的重点方面.二、指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质量控制和感染控制的要求和保障措施.三、进行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建设的成本和效益问题分析,为筹建和运行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提供参考.

第四部分:重点论述静脉药物集中调配模式实现药学服务从“药品保障供应”模式向“以患者为中心”的多方位、多层次的药学技术服务模式转变的根本作用和核心价值.一、总结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对医院用药安全性和高效性方面的重要作用.二、分析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对提高临床药师水平,提升药师专业素质的良好效果.三、总结了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在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对药学服务模式实现根本转变的重要作用.

结论

本论文通过运用精益管理的先进管理理念和方法,对医院实施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模式开展应用实践研究,将精益管理思想逐步引申延展到医院医疗、药事管理的全过程,实现优化医疗工作流程和探讨精益思想在医院流程管理特别是药事管理中的适用性的双重目标,为其他医院建设和实施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模式提供可供参考的范例,以真正实现医院药学服务模式的转变,达到了预期的研究成果.

综上所述,医院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工作平台的建立可以较好地实现药学服务模式的根本转变,充分发挥药师的专业作用.

第五篇医院药品管理论文范文格式:可持续性理论视角下的县级医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效果研究

研究目的

本研究在总结国外先进经验和进行深入政策梳理的基础上,设计调查工具并进行现场调查,了解目前基本药物制度在县级医院的实施现状,掌握实施与未实施―零差率‖销售的医院之间的效果差异,分析影响实施效果的机构、医生、患者以及外部配套政策等各方面因素,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践调研两方面给予基本药物制度在县级医院取得有效的可持续的效果提供政策建议.

材料与方法

(1)文献分析

以卫生政策可持续性理论为贯穿整个研究的主线,从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两方面,对比国外的先进经验,总结国内目前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2)现场调查资料分析

确定县医院最常见8个病种的36种基本药物作为调查药品目录.选择安徽省内合肥市、芜湖市和马鞍山市的10家县级医院作为调查现场.调查结果指标包括机构药品可获得性、可负担性和合理用药.使用SPSS16.0对机构、医生、患者的基本情况以及处方/病历质量指标进行描述性分析;计数资料使用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比较,检验水准ɑ等于0.05;医生合理用药处方质量指标以及患者基本药物相关知识知晓水平及态度影响因素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https://www.mbalunwen.net/lunwendaquan/092740.html

研究结果

(1)总体情况

共调查10家县医院,其中5家实行了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调取并统计4个门诊病种处方5044份、4个住院病种2640份病历,医生行为处方5460份.共计有578名具有处方权的医生和1064名患者完成调查问卷.

(2)基本药物可获得性

实施―零差率‖销售的医院基本药物存储率为85.87%,未实施―零差率‖销售的医院为89.22%,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等于0.038).

(3)基本药物的可负担性

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的县医院平均有30%的药品不可负担;未实施的县医院平均37.22%的药品为不可负担.

(4)机构合理用药

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的医院与未实施―零差率‖销售的医院相比,患者所取到的药品标示清楚比例较高(分别为46.6%和37.3%)、患者知道服药剂量的比例较低(分别为75.0%和78.8%)、患者的平均接诊时间和配药时间较长,处方药品数量和实际配药数量均较高.

(5)医生合理用药

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的医院与未实施―零差率‖销售的医院相比,门诊病种处方中的平均药品数量较多(分别为2.34和2.3),通用名比例较低(分别为96.8%和99.1%)、抗生素比例较高(分别为21.2%和18.26%)、基本药物比例较高(分别为38.8%和34.03%);住院病种的抗生素比例较高(分别为21.37%和20.0%),注射剂比例较高(分别为87.58%和85.73%),基本药物比例较高(分别为65.5%和57.7%).

(6)患者基本药物知晓程度和态度

1064名患者中,听说过―基本药物‖概念的仅有159人(14.9%),其知识来源主要是:医务人员(45.3%),电视(39.6%)和网络(27%);19.2%的患者表示不愿意使用基本药物,原因主要为不信赖其疗效(87.7%),认为质量难以保证(26.5%).患者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医保类型等与其基本药物知识了解程度以及使用意愿不相关.

(7)医生合理用药影响因素

影响医生处方药品数量的因素有学历和专业;影响处方通用名使用比例的因素有学历、专业、教育培训经历及对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态度;影响处方抗生素使用比例的因素有年龄、学历、专业;影响处方注射剂使用比例的因素有学历和专业;影响处方基本药物使用比例的因素有学历、专业和药品专业知识.

研究结论

(1)县级医院基本药物的可获得性总体上较高,但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的县医院的可获得性反而低于未实施的县医院.

(2)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的县医院药品可负担性要明显优于未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的县医院.

(3)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的县医院与未实施的县医院处方/病历相比,处方药品数量偏高,通用名使用比例偏低,抗生素和注射剂使用比例偏高,基本药物使用比例较高.

(4)医生的年龄、学历、专业、接受的教育培训经历、对药品的专业知识了解程度等因素均会对其处方的合理性产生影响.

(5)基本药物制度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宣传教育力度不够,方式单一.

(6)政府缺乏有效的监管,补偿不到位;机构内部未形成竞争性的人事制度,无法产生激励作用.

政策建议

(1)建立科学适用的县级医院基本药物目录

统一遴选标准,以―适用、经济、有效‖为原则;遴选参与主体构成公开透明,综合考虑;地方增补目录考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健康问题的差异性.

(2)合理定价,规范配送,确保基本药物的可及性

建立平衡定价机制,在确保低价的同时要保证生产企业的积极性;集中招标采购过程中做到价格和质量的平衡;尝试中标企业直接负责药品配送,减少中间环节.

(3)转变医院管理理念,优先配备并使用基本药物

改变―以药养医‖观念,加强医院精细化管理,提高医院运行效率,制定促进基本药物优先合理使用具体实施办法及措施、明确本单位基本药物配备使用比例、培训考核方案等;加大对医务人员处方行为的监督.

(4)加强培训,规范医生处方行为

加强对医学生和医务人员的教育培训考核;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成立处方管理部门,对医生处方行为进行分类和限制;加大医生处方抽查、点评力度,明确奖惩措施并真正落实.建立起体现医务人员劳务价值的薪酬制度、竞争性的人事制度和激励性的分配制度,提高合理用药.

(5)落实政府办医责任,构建多渠道的补偿机制

建立新型财政补偿制度,落实政府办医主要责任的同时,形成医疗保险基金购买服务补偿、医院服务价格补偿等多元化的渠道.

(6)优化基本药物报销政策,发挥医疗保险的杠杆作用

社会医保部门参与基本药物制度各环节制定;基本药物取消起付线,有条件的地区实行门诊基本药物100%报销;住院病种实行总额预付和按病种付费方式.

创新与不足

(1)创新在国内卫生政策研究领域首次将卫生项目的可持续性理论引入基本药物制度在县级医院的实施效果之中;在分析合理用药指标与医生方面影响因素过程中,能够做到将医生的处方与其问卷一一对应,弥补了现有的相关研究中两者分开的缺陷;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为基本药物制度在县级医院实施效果的分析提供依据,将实施的机构和未实施的机构进行对比,不仅增强了结果的可信性,更能从比较分析中得出实施效果的核心影响因素.

(2)不足

实证调查只选取安徽省内的三个地市作为现场,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无法反映全国的现状,在接下来的研究中,可以考虑做多个省份之间的对比;由于本研究从制度本身、实施制度的主体、外部配套政策三个方面,较为全面地囊括了制度各方面可能的影响因素,针对基本药物制度核心的医疗保险和政府补偿两方面内容未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今后的研究需要在此基础上,对每一点进行深挖掘.

这是一篇与医院药品管理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

医院药品管理引用文献:

[1] 医院药品管理论文题目集 医院药品管理论文题目怎么取
[2] 关于医院药品管理的论文参考文献 哪里有医院药品管理参考文献
[3] 医院药品管理论文提纲 医院药品管理论文提纲怎样写
《医院药品管理论文范文参考 医院药品管理毕业论文范文[精选]》word下载【免费】
医院药品管理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