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库 > 文章内容

医学生物学论文范文参考 医学生物学毕业论文范文[精选]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医学生物学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1-15

医学生物学论文范文

医学生物学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医学生物学论文范文参考:中国八年制医学教育培养模式研究
  2. 第二篇医学生物学论文样文:生命科学发展前沿对高等医学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3. 第三篇医学生物学论文范文模板: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体系构建研究
  4. 第四篇医学生物学论文范例:1、甲型H1N1流感病毒致病机理的研究2、PAMAM纳米材料毒性机理的研究
  5. 第五篇医学生物学论文范文格式: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因研究

★本文收集了100篇免费医学生物学论文范文,都是免费优秀的相关论文范文,可以做为本科毕业论文和硕士论文以及职称论文写作相关范文格式模板参考文献,【快快阅读吧!】

第一篇医学生物学论文范文参考:中国八年制医学教育培养模式研究

八年制医学教育是我国现行的医学精英教育.自2004年扩招试办以来,在加速推进高层次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八年制医学教育是我国医学教育的新生事物,仍处于摸索阶段.目前,开展八年制医学教育的院校都在进行优化教育质量的科学研究和教育实践,不过由于缺乏相对统一的标准,培养理念和目标定位存在巨大差异,现行八年制医学教育培养模式复杂多样,八年制医学教育模式和培养质量颇受争议.所以,厘清八年制医学教育的本质,发现我国八年制医学教育的缺陷和不足,构建我国八年制医学教育培养模式,对于培养符合社会和科学发展需要的医学人才,既有理论指导意义又有现实应用价值.本研究以医学教育培养模式的关键要素为核心,综合运用文献分析、历史研究、案例研究、比较研究、调查研究等方法,提出构建我国八年制医学教育培养模式的整体构想.全文共分为七个部分:

第一部分:导论,主要介绍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相关概念界定、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本部分在综述当前我国八年制医学教育的成功经验、存在问题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改革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界定了模式、培养模式、学制与高等医学教育学制、学位与医学学位、八年制医学教育培养模式等相关概念;确定了课题研究的关键环节、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第二部分通过对我国八年制医学教育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现实因素的探讨,提出构建我国八年制医学教育培养模式的基本原则.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终身教育理论、科学教育理论、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等教育学理论的核心理念奠定了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当代医学科技发展、医学自身发展特征规律和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对高层次临床医学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对本研究提出现实要求;基于理论基础和现实要求,本研究指出中国八年制医学教育培养模式的构建需要遵循国际化和本土化相结合、整体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发展性和现实性相结合的设计原则.

第三部分采用案例研究方法探究了我国八年制医学教育培养模式改革发展历程与现状,总结我国八年制医学教育发展特征,甄别存在的优势和不足,为重构我国八年制医学教育培养模式找到切入点.本部分收集和分析了到目前为止获教育部批准开办八年制医学教育的北京协和医学院、北大医学部等13所院校的教学大纲等相关教学文件,研究发现各个院校的培养目标、招生入学录取标准、医学前教育时间、临床能力培养标准、科研能力培养要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差异很大,且存在各种问题.

第四部分采用案例研究方法研究美国八年制医学教育培养模式的发展历程与现状,梳理归纳美国医学名校医学教育和八年制教育的经验教训,为重构我国八年制医学教育培养模式提供参考.本部分选取了哈佛大学医学院、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和匹兹堡大学医学院4所著名医学院校作为剖析案例,深入分析了相关的教学文件,重点研究了这四所院校培养模式关键环节的详细做法和先进经验.研究发现美国医学教育体现了培养目标一致、招生入学形式多元、临床能力培养质量过硬、科研能力培养有效、学校国家考核结合保障培养质量的特征.

第五部分基于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的研究工作,采用比较研究方法对比分析中美八年制医学教育培养模式关键要素,获得相关启示,并初步构建我国八年制医学教育培养模式.研究发现我国八年制医学教育培养模式的培养目标应该定位于培养高水平的临床医生;招生入学形式以二次选拔为主;医学前教育安排4年;临床能力要求达到五年制毕业水平;科研能力培养为临床能力服务;培养质量评价以执业医生资格考试为指导;毕业后教育采用“3+X”的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

第六部分采用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旨在验证和完善第五部分本研初步构建的我国八年制医学教育培养模式.首先,研究者深度访谈医学教育管理、医学教育、医学实践的权威专家,运用主题分析法分析访谈录音,研究结果显示:八年制医学教育培养模式的规范化迫在眉睫;八年制医学教的实质就是高质量的医学本科教育;医学前教育应该强化自然科学和人文素养;临床能力的培养可以借鉴五年制本科教育;住院医师培训时间应该适当缩短;科研能力培养重在发展科研思维;学位授予临床医学博士.然后,研究者运用问卷调查法调查了教学管理人员、八年制导师和八年制学生对于现行八年制培养模式的态度和观点,通过频数分析收集数据,调查问题中频数最高的条目有:复合型医学人才的培养目标;二次招生的入学形式;1年医学前教育;低年资主治医生的临床能力水平;临床医学博士的科研能力层次.

第七部分在医学教育培养模式重构的基本原则的指导下,针对我国八年制医学教育培养模式的不足和缺陷,借鉴美国医学教育的经验教训,并在权威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的指导下,基于八年制医学教育利益相关者的态度和观点,重新构建了的中国八年制医学教育培养模式,而且为教育实践者推广和应用本模型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第二篇医学生物学论文样文:生命科学发展前沿对高等医学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21世纪生命科学和生物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使人类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手段和方式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基于医学教育的超前性、周期性、延续性特点,研究生命科学发展前沿领域对医学教育的影响与对策,对指导医学教育改革,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高级医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吸收了系统科学、生命科学、医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运用专家深度访谈、专家咨询、文献分析、理论分析等方法,探索界定了生命科学前沿、分析了对医学教育的影响并提出了对策.全文共分六部分:

第一部分探讨了现代生命科学的重要成就、主要特征及影响生命科学发展的重要因素.

第二部分研究并提出生命科学前沿领域的代表是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系统生物学、生物芯片技术、生物信息学、纳米生物技术、组织工程与干细胞、会聚技术,并分析了其特征与意义.

第三部分比较分析了国际医学教育标准、我国和发达国家医学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情况,明确了我国医学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医学生物学论文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医学生物学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2500字大学毕业论文、2500字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7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医学生物学课题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医学生物学论文范文选题

第四部分咨询研究了生命科学发展前沿的重要程度以及这些前沿应采取的课程方式及课程深度.

第五部分探讨了生命科学发展前沿对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资源、课程体系与学习方式的影响.

第六部分提出了我国医学教育应采取的对策:树立大医学教育观、培养“干细胞型人才”,建立开放式课程体系、加强本科通识课程教育、开设交叉学科和综合性课程、开设前沿课程,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优化生源、加强教师培训、实验基地建设和信息化建设.

第三篇医学生物学论文范文模板: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体系构建研究

医学所具有的科学与人文的双重属性,使其在医学科学迅猛发展、社会文明不断进步、现代医学模式改变以及卫生服务需求程度的背景下,对医疗工作者人文精神的要求越来越高.高等医学教育担负着为医学培养和输送合格人才的重任,医学生素质的高低,将影响今后医疗卫生工作的质量.医学生人文素质在医学生各项素质中起着正本清源的作用,高等医学教育在对单纯科技理性教育反思的基础上,更加关注医学生人文素质这一根本素质的培养.随着国家医改政策变化、国际医学教育标准实施以及21世纪医学教育展望报告的公布,医学人文教育又有许多新的要求和变化.在当今时代,怎样构建一个适应形势需要和时代要求的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体系,用哪些方法、途径和举措提升医学生人文素质,是本课题的研究重点.全文共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对医学人文以及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有关概念进行界定,对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进行阐述,为课题开展提供理论指导.

第二部分:历史研究.回顾中西方人文教育的发展历程,研究不同历史阶段医学人文教育的发展规律、变化,厘清医学人文教育受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宗教文化等条件的制约和影响,继承以往时期的教育传统,适应不同时代特征,形成的医学人文教育独特模式和传统,对构建医学人文教育体系提供可借鉴的历史经验和做法.

第三部分:比较研究.对欧美医学人文教育总体情况和部分院校的经验做法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演绎、分类类比,吸取欧美国家医学人文教育的成功经验,为课题研究作出教育决策,为构建医学人文教育体系提供借鉴参考.

第四部分:实证研究.以我国6所高等医学院校为研究对象,对这6所院校的教学管理人员和学生以及关注并了解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国内外专家进行访谈,然后运用扎根理论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对访谈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归纳出高等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体系的主要内容.

第五部分:体系构建.结合社会和医学科学的发展需要,把握医学生学习特点规律,在明确医学生人文教育体系构建原则基础上,构建出“一贯式、内省化、全维度、双螺旋”医学生人文教育体系.

本研究主要借鉴哲学、系统科学、社会学、医学、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综合运用历史研究、比较研究、文献分析、理论分析、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通过对医学生人文教育内涵、历史、功能、影响因素、发展特点等内容进行分析,探索新形势下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培养策略,提出完善医学生人文教育的建议对策,为提高医学生培养质量,特别是塑造医学人文精神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第四篇医学生物学论文范例:1、甲型H1N1流感病毒致病机理的研究2、PAMAM纳米材料毒性机理的研究

2009年4月,在墨西哥首次检测并发现了一种新型的甲型流感病毒(Novel Swine-Origin Influenza A)在人群中传播,并造成感染人群的发病.这种新型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S-OIV H1N1)迅速传播至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2009年6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公告,甲型流感病毒的全球警戒水平提升至6级,这也预示着全球流感大流行的爆发.

尽管此次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多为散在的个体,且感染症状一般比较轻微,但对于青年人以及那些本来有基础病的人群(其中包括哮喘、糖尿病、病态肥胖症以及孕妇)而言,导致更为严重疾病的病程的情况将会大大增加.2010年8月10日,WHO甲型H1N1流感病毒大流行结束,但地区性流感爆发仍在延续.根据WHO最新统计结果,而一般情况下,因季节性流感病毒感染,每年死亡人数在250,000-500,000之间.此次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共导致18,000人死亡,死亡率占4%,健康保护机构(HPA)报道,最近在英国确证因感染流感病毒导致214人死亡,其中195人确证感染了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株.该机构由此提出,甲型H1N1(S-OIV H1N1)可能会卷土重来.

2009年大流行的甲型H1N1病毒可能来源于典型的猪甲型H1N1流感病毒、可能与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流行的人甲型H1N1流感病毒以及禽甲型流感病毒北欧世系有同源性.研究人员对分离到的病毒进行全基因序列测定,但没有发现任何已经确定的毒力标记物.动物实验表明,造成2009年大流行的甲型H1N1病毒比人季节性甲型H1N1流感病毒具有明显的致病力.动物模型研究显示,与季节性甲型流感病毒相比,2009年的甲型H1N1病毒可以更有效地在宿主细胞内进行病毒复制,并导致更为严重的发病率和致死率.

对许多生理过程,包括组织萎缩、发展以及肿瘤生物学等而言,进程性细胞死亡、或凋亡是至关重要,在众多包括疾病性感染的病理过程中,细胞凋亡发挥重要的作用.许多病毒感染均可导致宿主细胞凋亡,流感病毒可在体内和体外造成许多种类的细胞凋亡.

有报道,感染H5N1-*I患者和禽的肺泡上皮细胞或血感管内皮细胞出现细胞凋亡.还有其他一些研究报道提出,感染H5N1-*I的人类患者,细胞发生凋亡是导致发展成为急性呼吸窘迫症(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所必须的.

通过进行细胞培养和感染小鼠的研究实验证明,导致1918-1919年爆发的“西班牙大流感”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以及流感H9N2病毒均能够导致宿主细胞凋亡.然而至今,尚未有2009年造成全球流感大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有关可产生细胞凋亡的报道.

有研究发现,感染猪源性甲型H1N1流感死亡患者的肺部发现有肺泡的损伤,支气管坏死和组织出血.并在支气管上皮细胞以及肺泡细胞出现病变.

我们在研究中,对2009年流感大流行期间在国内分离到的一些猪源性甲型H1N1流感病毒株,发现其中甲型H1N1病毒文山株(A/Wenshan/01/2009H1N1)能够导致人呼吸道上皮细胞A549株和CNE-2Z株细胞的凋亡.

我们还发现,对于感染文山株病毒(A/Wenshan/01/2009H1N1),来源于上呼吸道的CNE-2Z细胞比下呼吸道的A549更为敏感,与人季节性甲型流感病毒相比,文山株显示出更高的侵入能力和病毒复制能力.

我们通过研究还证实了,流感病毒是利用clathrin-依赖的和dynamin依赖的进入通路进入宿主细胞.

在人类迈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纳米技术在医药、信息以及通讯技术产业领域里被认为是极为重要的新兴技术.

纳米材料半径微小,其特殊的小尺寸效应、量子效应和巨大比表面积.树状分子材料(PAMAM)为单分散结构,且高度分枝化的纳米材料,这种结构能够设计成单分散胶体、封闭的金属簇、结合组织液、或具有生物活性的成分,并且能够在适宜的介质中溶解,并可与某些成分的表面结合.由于PAMAM的这一结构特性,因此,PAMAM可用于开发成各种功能性材料用于众多领域,包括化学物质的分离、富集、医疗影像以及DNA或药物的释放等.

树状分子材料是由重复的分支组成的球型大分子,围绕核心形成三维对称结构.树状分子呈单分散对称性球型结构的结构决定了其特性.树状分子材料可分为低分子量和高分子量.前者一般指树状分支,后者包括树枝状多聚体、超枝化聚合物多聚体等.树状分枝纳米材料的特性取决于分子表面的功能基团.同时,也是的树状分子纳米材料与其他聚合材料不同,可成为水溶性材料,树状结构包裹的功能分子结构可以成为行使活性功能的场所.树状分子纳米材料可由于合成过程中重复的分支循环数量的不同分成不同的代.每新合成一代其分子量比上一代增加一倍.PAMAM G5树状分子材料是和一定数量的乙酰酐乙酰化反应的产物.高分子量的树状纳米材料具有更多的功能基团,用于商业化的树状分子纳米材料可以有更为广泛的应用.


https://www.mbalunwen.net/recommended/92591.html

聚酰胺纳米材料(PAMAM)是目前研究比较成熟的树状分子纳米材料.PAMAM的核心为是乙二胺,和另外一个乙二胺经胺化反应形成G-0代.PAMAM纳米材料的表面功能基团被认为是链接化学,具有许多潜在的应用价值.PAMAM树枝状大分子被用广泛应用于药物研究,用于抗感染,抑制细胞、病毒、细菌、蛋白间的多价结合等.纳米材料在医学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

但随着纳米技术的广泛应用,纳米材料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问题越来越引起广泛的关注.当前,纳米材料对机体可能会机体造成肺损伤已成为研究的热点,由此导致全世界都在呼吁在纳米材料的安全性问题彻底解决前应暂停纳米材料的使用,特别是在医药领域的呼声更为强烈.美国环境保护机构开始评价纳米技术对人类健康产生的影响,这对PAMAM纳米材料的毒性以及对环境的安全性发挥重要作用的资料.

目前,关于对纳米颗粒毒性的研究的重点是导致肺部疾病.我们曾经开展过相关研究显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ngiotensin I converting enzyme2,ACE2)能够保护肺部酸吸入综合征、败血症以及感染SARS冠状病毒的小鼠避免导致严重的就急性肺损伤.由以前的研究,我们设想,是否ACE2也能够保护小鼠抵抗因纳米颗粒产生的肺损伤.

目前,可供商业化提供的全代(阳离子)或半代(阴离子)的PAMAM纳米材料.由于PAMAM纳米材料正越来越广泛地在应用于医药领域,PAMAM阳离子纳米材料也即将完成临床试验,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的批准.我们对阳性PAMAM纳米材料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阐明通过实验观察到的PAMAM导致肺损伤的毒性机理.

我们的研究显示,给小鼠注射PAMAM,能够上调小鼠肺组织的ACE2表达,下调血管紧张素Ⅱ的产生,从而避免严重肺损伤的产生.注射ACE2基因敲除小鼠,导致动物肺损伤的发生.我们的研究解释可使纳米颗粒不能够导致肺损伤的原因,并建议为日益关注的纳米技术的安全性问题提供了可能的治疗策略.

第五篇医学生物学论文范文格式: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因研究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因的研究,探讨生物医学科学共同体中极少数具有原始创造性的科学家如何成为精英人物,他们与一般生物医学科学家在成就上的差距为何如此之大,他们的成长、成功、成才与社会发展之间究竟怎样关联;通过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发展,研究现代生物医学科学的发展和我国当代生物医学科学的发展;针对我国生物医学科学研究诺贝尔奖级成果产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改革发展的对策,为国家生物医学科学研究战略管理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研究对象

1901~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84位获得者的科学产出基础信息和1981~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55位获得者获奖前科学产出情况.

资料来源

1、有关原始数据委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自相关数据库采集综合,

2、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1987~2003年的年度研究报告《中国科技论文与分析》,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1995~2004年的年度资料汇编《国家自然科学委员会资助项目统计资料》,

4、国内外有关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成果与获得者的书籍和报刊资料.

研究方法

1、文献检索法:包括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检索方法.

2、比较研究法:比较主要发达国家和我国的教育、科技、经济、文化等情况.

3、专题组讨论法:在讨论主持人的引导下,就所研究的问题广泛、深入、自由地交换意见和观点,研究者依此进行归纳、分析、总结.

4、Spearman相关分析:从代表性与独立性角度挑选派生指标,对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并作散点图描述.

5、聚类分析:用动态聚类法寻找一些能客观反映研究对象之间亲疏关系的统计量,然后根据这种统计量把研究对象按距离相近或性质相似的原则分成若干类.

6、层次分析法(AHP):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对评估对象依评估目的所确定的总评估目标进行连续性分解,得到两层评估目标,并以第二层作为衡量目标达到程度的评估指标.然后依据这些指标计算出一综合评分指数对评估对象的总评估目标进行评估,依其大小来确定评估对象的优劣等级.综合分析指数GI的公式为:GI等于sum from i等于1 to m C_i* P_i

研究结果

1、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教育价值

具体有:正确的科学理念,活跃的创新思维,深厚的实践底蕴,崇高的理想境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获奖者能产生乐观感受的生动经历.

2、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研究价值

具体有:关系到国家科学能力提高的战略决策,关系到民族自信心增强的心理依据,关系到我国生物医学科学水平能否以及何时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有助于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发展,有助于科学反映世界重大科学成果和科学介绍国际重要科学领域及顶级科学家.

3、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科学创造最佳年龄区与科学产出高峰年龄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科学创造最佳年龄区应后移至少5~10岁,即在31~55岁之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科学产出高峰年龄:SCI论文数、被引次数和期刊影响因子高峰年龄平均分别为51.00、47.71和48.62岁,三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获奖年龄与SCI论文数高峰年龄、SCI论文被引次数高峰年龄、SCI论文期刊影响因子高峰年龄的差值平均数分别为9.76、13.05和12.15年.

4、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科学论文数量与质量关系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SCI论文数、被引次数和期刊影响因子存在正相关关系,科学论文质量高峰比数量高峰早2.39~3.29年.

5、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获奖年龄重心与获奖研究年龄集中区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获奖年龄重心为53.62和75.15岁,获奖研究年龄集中区为35.52~39.52岁和57.05~61.05岁.

6、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的一般成因

时空特征:获得者获奖年龄跨度为32~87岁,出生年代跨度为110年,较多人出生在换季时节和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社会发展较快地区.年龄特征:获得者获奖年龄曲线呈起伏较大、前低后高的不规则曲线,最大与最小振幅基本相等,平均为56.66岁,3/4左右集中在41~70岁,最大、最小与平均获奖年龄均呈增大趋势,平均寿命78.73岁.年度获奖人数特征:近50年来平均在2人以上.学科特征:各级学科间分布不均衡,一级学科中生物学最多,占65%;二级学科中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最多,占28.33%;生物医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趋势,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日趋明显;学科获奖人数与本学科在科学界地位有正相关关系.

7、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内在成因

教育基础:97.29%具有博士学位,且获得年龄较小,2/3集中在23~27岁,大多来自世界名校.创新原动力:均为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求知欲、兴趣和责任感等非功利化因素.科学素质:学校中恰当的科学教育提供了最终基础,工作后平均39.5岁被聘为教授,且多在世界名校,学术积累始终领先于一般人.人文底蕴:基础是科学自觉,彰显是人文自觉,内核是人文价值,其成功之处在于科技创新与人文底蕴的融合.

8、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外在成因

学术优势积累的研究环境:获得者研究生时期多在世界或国内学术研究中心,工作后大多又继续了这种优势,获奖前平均有2.05所高校、1.33个研究机构和0.57今医疗机构的工作经历,有20.18年、7.29和2.38年的高校、研究机构和医疗机构的工作年限,平均在1.75个国家工作了29.84年,在20世纪50年代后,在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平均数量与工作年限均呈增加趋势.学术优势积累的条件背景:国家为经济、教育、科技强国,能在宏观科技政策方面创造条件;有充足经费投入;能吸引国内外优秀科学家和博士生,有一大批世界级生物医学科学家;重视和加强全民教育,提高国民科技素质,重视和加强高等教育,特别是研究型大学的建设;国家创新系统中科技管理体制合理,有支持创新人才发挥作用的创新科技管理机制.

研究结论

1、提出诺贝尔奖级生物医学科学家的成长规律

具有科学创新原动力;科学研究生涯起点早而高;具有大量丰富的学术常规研究基础;具有学术前沿的国际视野;实验条件不低于国际同行,属高水平创新基地,有良好学术氛围;具有充足科研经费与高水平科技产出;具有高科学素质;具有原始性创新成果;具有深厚人文底蕴;所在国家社会经济、教育、科技发展状况较好,有利于原始性创新的基础研究体制与机制,有一批世界一流水平的生物医学科学家.

2、提出国家产出诺贝尔奖级生物医学科学研究成果的战略管理创新思路

科技经费投入的高比例、多渠道、强重点,大学在基础研究中起主导作用,生物医学在学科领域中居优先地位,有一批世界级的生物医学科学家,有竞争、合作、创新的学术环境.

建议

本研究就我国诺贝尔奖级生物医学科学研究成果的产生,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速建设世界级研究型大学,加快进行博士生教育改革,

2、重新构建和调整国家创新体系,高比例、多渠道、强重点地增加基础研究经费,

3、切实确立生命科学在学科领域中的优先地位,

4、尽快培养一批世界级的生物医学科学家,

5、创新科技管理,创造科学家学术优势积累的良好环境条件,

6、加强全民教育,提高国民科技素质.

本研究创新点

1、首次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作为一个系统,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方法,进行了深入、系统地研究,

2、首次从科学产出角度,进行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年龄因素分析,主要结论包括:①顶级生物医学科学家科学创造最佳年龄区后移至少5~10岁,在31~55岁之间;②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获奖年龄与SCI论文数高峰年龄关系(r_s等于0.599,P等于0.0001)、与SCI论文被引次数高峰年龄关系(r_s等于0.553,P等于0.0001)、与SCI论文期刊影响因子高峰年龄关系(r_s等于0.381,P等于0.004),及其与科学产出高峰年龄的差值平均数;③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获奖年龄重心与获奖研究年龄集中区;④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科学论文质量高峰比数量高峰早2.39~3.29年,

3、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为依据,第一次系统提出了诺贝尔奖级生物医学科学家的成长规律,

4、首先系统提出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的获奖成因,包括:①一般成因:时空特征,年龄特征,年度获奖人数特征和学科特征;②内在成因:教育基础,创新原动力,科学素质和人文底蕴;③外在成因:学术优势积累的研究环境和条件环境,

5、结合我国实际,率先提出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教育价值和研究价值,以及我国诺贝尔奖级生物医学科学研究的战略管理创新思路.

继续开展本研究的设想

1、进一步科学选择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获奖前科学产出测度指标要素,

2、进一步收集资料,力争将全部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获奖前科学产出作为研究对象.

该文是医学生物学论文范文,为你的写作提供相关参考.

医学生物学引用文献:

[1] 新颖的医学生物学论文选题 医学生物学论文题目选什么比较好
[2] 医学生物学论文参考文献大全 医学生物学英语参考文献哪里找
[3] 医学生物学论文提纲格式模板 医学生物学论文提纲怎样写
《医学生物学论文范文参考 医学生物学毕业论文范文[精选]》word下载【免费】
医学生物学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