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学术论文 > 文章内容

青少年心理特点论文摘要怎么写 青少年心理特点论文摘要范文参考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青少年心理特点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17

青少年心理特点论文范文

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论文摘要:青少年学生心理资本结构、特点、相关因素及团体干预研究
  2. 第二篇摘要范文:新疆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现状及特点
  3. 第三篇青少年心理特点论文摘要:基于需要理论的青少年道德问题研究
  4. 第四篇青少年心理特点论文摘要模板:基于青少年心理特征的时尚电子产品的设计研究
  5. 第五篇青少年心理特点论文摘要怎么写:青少年网瘾现状及监控机制研究
  6. 第六篇摘要范文:网络成瘾青少年网络行为特点及心理风险因素研究
  7. 第七篇青少年心理特点论文摘要范文:论青少年犯罪的心理特点
  8. 第八篇青少年心理特点论文摘要格式:从青少年的心理特点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
  9. 第九篇青少年心理特点论文摘要:汶川地震后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危机和生命质量随访调查及相关对策研究
  10. 第十篇摘要范文:心理一致感对青少年的情绪状态及反应特点的影响研究

【100篇】关于青少年心理特点论文摘要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青少年心理特点相关的本科毕业论文和硕士论文写作提供青少年心理特点相关优秀论文摘要范文格式模板参考.【赶快阅读吧!】

第一篇论文摘要:青少年学生心理资本结构、特点、相关因素及团体干预研究

心理资本是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有助于提高个体行为绩效的积极心理力量.本研究在大量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对学校情境中的青少年学生心理资本进行了操作性定义,并按照心理测量学的标准与程序编制了适用于青少年学生的心理资本测量问卷.为了解青少年学生心理资本发展的特点,青少年学生心理资本与青少年生活事件的关系,以及青少年学生心理资本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本研究对七所学校的1819名青少年学生施测了青少年学生心理资本问卷(PCQA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为开发出一套能有效提高青少年学生心理资本水平的团体干预方案,本研究还进行了大学生心理资本团体干预的实验研究.通过对研究结果的分析,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青少年学生心理资本的结构包含希望、乐观、自信和韧性4个维度.

(2)自编青少年学生心理资本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了解和研究青少年学生心理资本的有效测评工具.

(3)总体来说,青少年学生的心理资本水平较高.1819名青少年学生在青少年学生心理资本问卷上的总均分为91.2248分,高于该问卷总分分布的中间值77分.

(4)在学段发展特点方面,随着学段的升高,青少年学生的心理资本水平不断提高.在年级发展特点方面,从初一到高二,青少年学生的心理资本水平处于缓慢发展阶段;进入高三后,其心理资本水平跌入青少年时期的最低谷;到大一时,又迅速回升,发展到青少年时期的最高峰:进入大三后,其心理资本水平逐渐趋于稳定.

(5)青少年学生的心理资本水平在家庭住址、社团成员、学生干部、获奖、学校类别和政治面貌等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但在性别、独生子女和专业等变量上的差异不显著.

(6)在控制了人口学变量影响的情况下,青少年生活事件中的人际关系因子、学习压力因子和其他因子等三个因子对青少年学生的心理资本水平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而健康适应因子、丧失因子和受惩罚因子等三个因子对青少年学生心理资本水平的预测力则不显著.

(7)在控制了人口学变量影响的情况下,青少年学生心理资本的四个维度对其心理健康状况均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乐观和韧性两个维度对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预测作用是直接产生的,而希望和自信两个维度对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预测作用则是通过应对方式的*作用而产生的,这种*作用主要是通过减少个体运用消极应对方式的方法来降低其心理症状,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8)青少年学生心理资本团体干预活动对于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心理资本水平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心理资本水平的提高对于增进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也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第二篇摘要范文:新疆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现状及特点

目的:考察新疆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的现状及特点.方法:通过分层抽样方法,在新疆地区选取了2138名10~19岁在校中小学生(来自汉族、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采用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Chinese Adolescent Mental Health Qualities Inventory,CAMHQI)进行调查,该调查表包含适应状况、人际沟通、个性素质、动力系统、自我、认知风格、归因风格和应对方式8个分量表.结果:(1)新疆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各项指标均值都在3分左右.新疆青少年的适应状况、人际沟通、个性素质、自我、认知风格、应对方式分量表分均高于全国青少年常模,而动力系统、归因风格分量表分均低于全国青少年常模.(2)哈萨克族青少年的认知风格及归因风格分量表分均高于汉族青少年,汉族和哈萨克族青少年的适应状况、人际沟通、个性素质、动力系统、自我以及归因风格分量表分均高于维吾尔族青少年.(3)小学五年级学生各分量表(除应对方式外)得分均高于其他年级学生,除认知风格分量表外,初三年级学生各分量表得分均高于初一学生,高二、高三年级学生的动力系统得分高于高一年级学生.(4)女生动力系统得分高于男生,而认知风格得分低于男生.结论:新疆地区青少年各方面心理健康素质的水平都比较高,有6种素质的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小学生五年级心理健康素质的发展水平最高,初中阶段呈先降后升,高中阶段的发展水平处于稳定状态,哈萨克族和汉族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的发展与维吾尔族青少年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第三篇青少年心理特点论文摘要:基于需要理论的青少年道德问题研究

通常人们总是把越轨、悖德等青少年道德问题归结为品质问题、境界问题,或把青少年道德问题完全诉诸于家庭、学校、社会等外因,完全脱离青少年本身的需要去评判和研究道德问题.其实,道德作为社会规范,是在协调人的各种需要关系中产生的;道德作为社会意识,也是人的社会需要、精神需要,道德问题的产生不仅与道德需要有关,与其他需要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青少年作为人生的特殊阶段,其道德问题的产生更有着复杂的“需要”因素,研究和解决青少年道德问题,必须弄清楚道德问题背后的需要问题,才能对症下药有效解决.

需要是人对物质生活资料和精神生活条件依赖关系的自觉反映.也是人的内部机体与外部环境不平衡关系的反映,是人之为人的条件.需要是人所有行为的原始动力,是人感到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行为倾向,是人的“心理——行为”关系的起点.

人们比较熟知的需要理论当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与马克思的需要理论.马克思的需要理论与马斯洛需要理论虽然二者在所属学科、出发点、高度、向度、深度、科学性、局限性等方面有区别,但在需要主体、需要秩序、需要动力等方面相通,特别对“需要是人行为的原始动力”的认识高度一致.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把握二者的共性和长处,规避两大理论之不足,借以指导青少年道德问题的研究.

需要的匮乏引发人格问题,是马斯洛心理学需要理论的核心,而人格障碍是产生道德问题的主要因素早已是心理学界的共识.因此,可以说需要匮乏引发道德问题是马斯洛需要理论的逻辑结果.

道德与需要辩证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一方面需要影响道德.道德产生于人的各种需要关系,社会、精神等正当需要驱动人的道德追求,需要的匮乏引发道德问题.另一方面,道德影响人的需要.道德不仅对人的需要具有约束性、指导性、监督性作用,道德还是评判人的需要正当与否的社会标准,一个人的需要正当与否取决于道德境界的高低.道德需要是人追求和践履道德规约的原始动力,道德需要的匮乏同样会引发道德问题.

青少年因生理、心理等特点决定了其需要的特殊性.我们通过调研发现,青少年与人生其他阶段相比,需要更为复杂,几乎囊括了从儿童到成年期的所有需要,而且具有阶段性、情绪化等特点,自尊需要凸显、道德需要不足等倾向.

青少年的道德问题源自需要问题.与成年人的需要一样,青少年的需要有正当与不正当之分.一方面,青少年的道德问题是各种不正当需要驱动的结果,包括不正当的物质需要、精神需要和社会需要等等.另一方面,青少年正当需要匮乏不仅使青少年的道德追求缺乏动力,而且较易引发青少年逆反,严重的逆反会引发道德问题.与道德问题紧密相关的需要匮乏一般有自尊需要、基本的生存需要、学业有成的需要、生理问题关注的需要、道德需要等等.

青少年的需要是否正当、正当需要能否满足还与家庭、学校、社会等有关.家庭的功能、结构、教养方式、道德示范等,学校的德育、教师的师德,社会的经济环境、文化环境、道德环境、网络文化、同辈群体等状况关系到青少年的各种正当需要能否满足,是青少年道德问题的外因.

因此,解决青少年道德问题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首先要正确对待青少年的需要,包括尽量满足其正当需要、帮助其预防或戒除不正当需要、激发其道德需要等;其次,要解决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满足青少年家庭向度、学校向度、社会向度等方面的正当需要.第三,家庭、学校、社会在厘清各自职责、统一价值观的同时,要协同打造三位一体的育人环境.

第四篇青少年心理特点论文摘要模板:基于青少年心理特征的时尚电子产品的设计研究

青少年期是个体由儿童向成人的过渡期,也是人生发展历程中的一个独具特色的阶段,也是人生的黄金岁月.青少年心理学之父——霍尔(S. Hall)曾用“暴风骤雨”来描述这一时期个体心理的起伏跌宕、充满矛盾与冲突的发展特点.

立足于现今市场的目标细分化战略,想要探索如何真正的更好的为青少年作设计,就必须先对青少年用户群体进行分析.青少年期是人生发展的黄金阶段,也是人生发展的转折期.青少年在心理、生理上的特征以及延伸的消费心理的特征不但影响着他们选择产品,使用的方式,也影响着设计师的设计战略,最后必然会导致产品形式上的不同.

由于青少年的情感心理特征,以及社会所赋予的青少年的特殊角色,使得产品造型风格在青少年选择购买行为中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本文重点研究了青少年的心理特征所带来的时尚电子产品消费行为特征,从而体现在产品造型上的整体风格和造型语言要素,采用了大量的理论调查结果数据来说明青少年由于心理特点的不同,那么他们所使用的时尚电子产品和其他年龄段人所使用的时尚电子产品在造型上也有所不同.针对设计中造型、类别等方面存在的各种不同因素,提出了“健康时尚电子产品设计”的观念,即因设计定位的对象不同,产品存在形式之表现出来的形态、结构、色彩、质感等符号要素以及人机操作方式等方面的特征.利用这一概念的内容,以虚题设计形式为例具体的分析了青少年时尚电子产品健康设计表现形式.本文的创新点就在于首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和消费心理进行了分析,总结了一系列基于青少年心理特征的产品设计理念,并在设计理念的指导下建立了基于青少年心理特征的设计框架图,提出了相应的设计方法.

本论文通过这些比较分析研究,尝试做出青少年心理、行为、文化、价值观和道德观、崇拜心理等方面的总体研究.从显性的行为现象中找隐性的内在本质及其联系,从不稳定的因素中找稳定的因素,再根据这些因素来指导时尚电子产品的设计,为今后青少年时尚电子产品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第五篇青少年心理特点论文摘要怎么写:青少年网瘾现状及监控机制研究

自从中国1994年成为接入国际互联网的国家以后,网民数量逐年增加,网络逐渐普及到千家万户.丰富多彩的网络信息资源在给人们生活带来快捷、便利的同时,也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和冲击.青少年作为网民中最活跃的主力军,仍然处在道德意识和价值观念的剧烈变化期,更容易受到网络不良信息资源的影响,从而导致网络成瘾问题的出现.青少年网瘾问题一出现,便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众多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青少年网瘾现象进行了研究,并为解决这个问题做出了很多贡献.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思想政治教育学为依托,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等相关知识,采用了文献采集法、比较分析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从青少年网瘾相关概念界定入手,阐明了研究青少年网瘾问题的价值,通过对国内外网瘾问题研究的实践经验的理性分析,提出了青少年网瘾问题研究面临的问题和困惑;重点探讨了青少年网瘾现状及网瘾基本类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青少年网瘾监控机制体系的构建.以期通过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理论研究,推动我国青少年网瘾监控和防治实践.

本文从五个方面展开论述,一是论述青少年网瘾问题现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为青少年网瘾成因及监控机制研究提供现实依据.二是论述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主要成因.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外因辩证统一关系的原理,从网络因素的四大特点:空间开放性、身份隐匿性、资源丰富性、传播及时性,青少年自身生理因素、心理因素,以及家庭、学校、社会等外部环境因素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成因进行分析.三是论述青少年网瘾判断标准及监控机制研究的基础理论.总结了*同志和*同志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重要论述;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原理、认识与实践辩证统一原理、人的本质学说以及个人全面发展学说作理论支撑;以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作学科支撑.四是论述了青少年网瘾判断标准的设定,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青少年网瘾的基本类型,归纳总结了在精神病学、心理学、临床医学等领域里网瘾判断标准研究的成功范例;从思想政治教育学角度,遵循人的思想形成过程中的知、情、信、意、行五个要素特点,结合时间、心理特征、病理特征等进行了网络成瘾判断标准的设定;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当前青少年网瘾的基本类型:网络游戏成瘾、网络*成瘾、网络交往成瘾、网络交易成瘾、网络信息成瘾、手机上网成瘾.五是论述了青少年网瘾监控机制的建立.明确青少年网瘾监控机制建立的原则:方向性和求实性相结合原则、*性和激励性相结合原则、渗透性和层次性相结合原则;运用“有理、有利、有节”的思想法则,构建青少年自我监控机制;并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建立“三位一体”网瘾外部综合监控机制,以防治青少年的网络成瘾问题.

青少年心理特点论文摘要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青少年心理特点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10000字学士学位论文、2500字高校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9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青少年心理特点方向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青少年心理特点论文摘要范文题目

第六篇摘要范文:网络成瘾青少年网络行为特点及心理风险因素研究

目的:(1)探讨中国经济文化条件下网络成瘾青少年的网络行为特征,

(2)对网络成瘾的相关心理风险因素进行综合评估,找出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心理学病因,为网络成瘾的预防、诊断、咨询和临床干预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际指导.

方法:依照随机整群抽样原则,于2006年10月—2006年12月在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高等专科学校和湖南师范大学抽取605名有过上网经历的大中专学生作为被试,采用网络成瘾诊断问卷、青少年网络行为问卷、艾森克个性问卷(EPQ)、UCLA孤独量表、内在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和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进行调查.调查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检验.

结果:(1)所测被试中,网络成瘾65人,检出率为10.7%.(2)网络成瘾组与正常组呈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和城乡差异,网络成瘾者男性显著多于女性,来自城市的学生多于来自农村的学生,网络成瘾组与正常组的父亲职业也有显著差异,网络成瘾者的父亲职业多为工人和自由职业者,两组在年级、专业、是否独生子女、母亲文化程度、父亲文化程度、母亲职业上无显著差异.(3)网络成瘾组的第一次上网年龄比正常组小,其网龄、一天最多的上网次数、平均每天上网次数、一周最多的上网次数、平均每周上网次数、最长的单次在线时间、平均每次上网时间、平均每天上网时间、平均每周上网时间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网络成瘾组与正常组在上网条件和地点上也有差异,在家里和学生宿舍有自己的电脑和便利的上网条件的青少年更容易网络成瘾,网络成瘾青少年更愿意选择在学生宿舍和网吧里上网.(4)网络成瘾组与正常组在上网内容的比较上,网络人际关系、技术与信息无差异(p>0.05),而在网络娱乐、性与*上,成瘾组得分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在网络态度的比较上,两组网络控制感、对网络的积极评价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对网络的消极评价和网络行为倾向上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成瘾组得分显著高于正常组.在网络情感的比较上,上网焦虑、网络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成瘾组得分显著高于正常组.(5)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两组在P分、N分和L分上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01),成瘾组的P分和N分明显高于正常组,L分显著低于正常组,而两组在E分上无差异(p>0.05),用UCLA孤独量表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孤独感上两组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01),成瘾组的得分显著高于正常组,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的调查结果显示,两组在自我概念的各维度上都有差异(p<0.05),成瘾组的得分均低于正常组,用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和机遇量表(IPC)的调查结果显示,两组在有势力的他人和机遇这两个维度上的得分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01),成瘾组的得分高于正常组,而两组在内控性上无差异(p>0.05).(6)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网络满意度、孤独感、内控性、最长单次在线时间、平均每天在线时间、是否独生子女这6个变量可以较好地预测青少年是否网络成瘾.男性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心理风险因素与总样本一致,只有最长单次在线时间没有进入回归模型,而女性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心理风险因素与总样本及男性的有很大差异,可预测其网络成瘾的风险因素为网络娱乐、性与*、神经质、一周最多的上网次数、平均每周在线时间和城乡这6个因素.

结论:(1)网络成瘾青少年在性别、城乡、初次上网年龄、网龄、上网时间、上网次数、上网内容、网络态度、网络情感等方面与非成瘾青少年有显著差异.(2)心理因素对青少年网络成瘾有显著影响.(3)通过网络行为特点和心理特征可以较好地预测青少年网络成瘾.


https://www.mbalunwen.net/ufo/67936.html

第七篇青少年心理特点论文摘要范文:论青少年犯罪的心理特点

青少年犯罪是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本文试从青少年的认知结构、情感结构、意志结构、需求结构等方面分析和探讨青少年犯罪的一般心理特点 ,从而达到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目的

第八篇青少年心理特点论文摘要格式:从青少年的心理特点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

青少年时期是心理快速发展的阶段,也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心理学研究表明,价值观和心理健康有着紧密的联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今中国最核心的价值观,对青少年的成长尤为重要.在这些知识基础上,分析了青少年的社会心理特点,并结合其特点探讨了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有效途径.

第九篇青少年心理特点论文摘要:汶川地震后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危机和生命质量随访调查及相关对策研究

研究背景和意义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发生了里氏8.0级强烈地震.这次地震危害极大,遇难69227人,受伤374643人,失踪17923人,其中遇难和失踪的学生共计5335名,共造成四川省152万名城乡劳动者失业、失地,直接经济损失达8452亿元.如何从科学的角度帮助受灾群众重建家园,是灾区社会重归和谐的基础.心理重建,作为灾后重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我国政府和各社会团体的高度关注.然而,目前大多数灾后心理援助的技术和方法都来自境外,对其是否符合中国人的特点,尚需要研究.加之,从国际范围来看,对灾难发生后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学和社会流行病学研究还非常少.汶川地震中的儿童和青少年不但遭受身体上的严重损伤,在心理、精神以及社会关系上都受到巨大创伤,这使我国完全有条件在该领域做出独特的贡献,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符合中国国情的心理援助模式.

研究方法和内容本研究以中国汶川地震为背景,阐述了灾后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危机现状和发展趋势,剖析了我国灾后心理援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并在实证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灾区儿童和青少年心理援助工作的对策和建议.具体可分为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和对策研究等三个方面.首先,理论研究总结了地震后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危机的表现、发生机制、主要类型和诊断标准,以及地震后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的目标、模型和实践方法.其次,实证研究分析了汶川地震后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危机和生命质量随访研究结果,以及汶川地震后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卫生服务利用和社会支持状况.第三,对策研究论述了汶川地震后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危机高危人群的特点,并且就如何完善汶川地震后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卫生服务供给策略和个体心理危机干预策略做了深入讨论.

主要研究结果心理危机方面,灾后第1年至第3年,灾区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和抑郁的流行率未发生明显改变,分别维持在10%和13%以上,特别是遭遇严重受伤、丧失亲人或者其他对自己非常重要的人等创伤的群体PTSD和抑郁的患病率均高达20%以上.回归分析显示,丧失亲人的儿童最易患PTSD和抑郁,其患病可能性分别是未丧失亲人群体的6.6和4.1倍.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汶川地震后灾区儿童和青少年PTSD和抑郁患病已相当普遍,平均每10人中就有1~2人患病.综合PTSD患者自杀危险性一般估计(13%),仅重灾县的340万受灾学生中,34万可能患PTSD,其中4.4万人有自杀的危险性.

生命质量方面,灾区儿童和青少年生命质量总分以及各维度生命质量得分均低于国内儿童生命质量平均水平.灾后第1年至第3年,灾区儿童和青少年生命质量显著下降,其中生命质量总分下降2.0、学校功能得分下降4.6.PTSD患者、抑郁患者生命质量得分随时间分别降低6.4、6.7,而非PTSD患者、非抑郁患者生命质量得分并未表现出明显的随时间变化的趋势.PTSD和抑郁是影响灾区儿童和青少年生命质量的最重要因素,PTSD或抑郁每1分值的变化都会引起生命质量0.3~0.5的反向变动.

心理卫生服务利用和社会支持方面,研究发现心理卫生服务利用率从初次调查的34.6%跌至随访调查的9.5%,更重要的是,PTSD患者、抑郁患者心理卫生服务利用率始终在低位徘徊(10%~25%),即大多数PTSD患者、抑郁患者没有利用任何形式的心理卫生服务.社会支持能有效降低灾区儿童心理危机发生概率和严重程度.

卫生政策建议本研究建议,灾后心理重建工作在抚慰重要创伤经历人群的基础上,应逐渐关注间接暴露群体、少数民族、女性和茂县居民.同时,鉴于灾区儿童和青少年灾后心理健康状况严峻,波及范围和涉及人数规模巨大,且因客观因素制约,如灾区高度短缺心理援助资源、有关机构无力继续灾区心理援助计划等,建议参考部分国家自然灾害后成熟的心理援助模式,将此问题上升到国家层面来考虑和应对,建立由国家主导的可靠的灾区儿童和青少年心理援助长效机制,并使其成为今后常设的减灾救灾机制的一部分.具体包括建立国家主导的灾区多层次的儿童和青少年心理援助体系、培育专业的心理卫生服务队伍以及建立长期心理卫生档案随访制度等.在个体心理危机干预中,要克服单一心理治疗或者艺术治疗的缺陷,建立一个多学科和多层次合作的服务和研究团队,采取“心理—社会—文化”的综合干预模式,建立灾后儿童和青少年心理评估和干预机制.

第十篇摘要范文:心理一致感对青少年的情绪状态及反应特点的影响研究

心理一致感(SOC)是一种个人特质,它意味着个体是否能积极有效地应对压力,从而形成积极的生活取向.心理一致感内涵和心理一致感量表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关于该领域的热点.大量研究指出,高心理一致感与负性情绪成负相关,高心理一致感个体更少患生理疾病,它也是各种职业人群必备的特质,心理一致感对于某些心理障碍方面还具有显著作用.本研究以普通青少年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和实验法对心理一致感和情绪状态(特指状态焦虑和状态抑郁)进行研究.为进一步探讨不同心理一致感个体是否存在情绪体验差异,通过在实验室中设计频繁变化的积极和消极事件,记录自我报告,讨论了情绪灵活性与心理一致感的关系.为了进一步探讨不同心理一致感个体在压力情境中的情绪变化特点,研究三创设了实验室压力情境.本研究包括三个部分:

研究一,以1103名中学生为被试,开展SOC-13、状态焦虑、状态抑郁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女生在情绪状态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即女生更易于处于消极的心境.焦虑与抑郁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SOC与两种情绪状态之间都呈现负相关关系.年龄与SOC也具有显著的弱相关关系.性别对SOC的主效应显著,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年龄对SOC的主效应也显著,年龄越小的青少年更可能具有更高的SOC,说明较小年龄的青少年具有更高的心理健康水平.性别与SOC对抑郁的交互作用显著,青少年阶段的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女生.

研究二,以66名大学生为被试,通过在实验室中设计频繁变化的积极和消极事件,记录自我报告,考察它们与心理一致感的关系.2×,4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高低SOC组情绪反应有差异显著的趋势,类型与组别交互效应不显著,表明高低心理一致感个体的情绪灵活性差异不显著.

研究三,按照高低SOC的标准,筛选出45名大学生,其中高SOC22名(SOC>,62),低SOC23名(SOC<,43),利用动作稳定测试仪——九洞仪,设置插孔任务,创设压力情境,诱发被试的情绪,考察不同心理一致感个体在创设的实验室压力情境中的情绪变化特点.3×,2×,2三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对消极情绪,高、低心理一致感组任务后存在显著性差异,高分组显著低于低分组.对积极情绪,高、低心理一致感组基线评定存在显著性差异,高分组显著高于低分组.对消极情绪,高、低心理一致感组基线评定存在显著性差异,高分组显著低于低分组.对消极情绪,高、低心理一致感组恢复后评定存在显著性差异,高分组显著低于低分组.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包括:

(1)高心理一致感个体的状态焦虑和状态抑郁较少,即心理一致感与情绪状态存在显著的相关.

(2)心理一致感是考察青少年群体的一个很有意义的概念,它可以在心理健康中扮演“稳定器”的角色.

(3)高低心理一致感个体的情绪灵活性差异不显著.

(4)在压力情境下,高心理一致感个体体验到的积极情绪较多,消极情绪较少;而低心理一致感个体在压力情境里外体验到的消极情绪均较多.

为您写青少年心理特点毕业论文摘要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参考文献.

青少年心理特点引用文献:

[1]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类论文题目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论文题目选什么比较好
[2] 关于青少年心理的论文题目 青少年心理论文题目选什么比较好
[3] 青少年心理问题方向论文选题 青少年心理问题论文题目哪个好
《青少年心理特点论文摘要怎么写 青少年心理特点论文摘要范文参考》word下载【免费】
青少年心理特点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