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怎么写 > 文章内容

社会工作论文范文 关于社会工作方面自考毕业论文范文2000字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社会工作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4-11

社会工作论文范文

《广西候鸟老人养老服务现状和社会工作的介入》

本文是关于社会工作相关论文范文资料跟广西和候鸟和老人和养老和服务和现状有关论文范文资料.

摘 要:“候鸟”式养老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在广西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缺少规范的管理体系与专业的服务方法.探索一条适合广西“候鸟老人”养老服务的模式不仅仅是本土化养老服务的创新,更是对“候鸟老人”研究的进一步深化.本文基于北海市H老年公寓的实际,阐述“候鸟老人”养老服务现状及需求,提出社会工作介入“候鸟老人”养老服务,从介入理念及原则、介入方法和技巧以及介入困境与对策等方面进行了实践分析.

关键词:候鸟老人 养老服务 社会工作 介入

中图分类号:F71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0)01(a)--04

随着中国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社会对养老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候鸟”式养老模式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与认可.近年来,到广西过冬的“候鸟老人”不断增加,但相对于“候鸟老人”最大集聚地海南来说,广西该如何体现其优势?“候鸟老人”的特殊结构性质必然产生特殊的需求,如何做好“候鸟老人”的养老服务尤为重要.目前,国内对于“候鸟老人”的研究相对较少,实证研究更为缺乏,已有的研究成果主要是针对海南省的养老模式及服务需求分析等方面.基于实证研究探索广西“候鸟老人”养老服务中社会工作的介入模式,不仅仅是广西本土化养老服务的创新,也是对“候鸟老人”养老服务探索的延伸.

1 广西“候鸟老人”养老服务现状

“候鸟”式养老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方式,其价值不容置疑,广西因其自然资源及气候条件等优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来过冬,主要集中在广西沿海三市和长寿乡巴马与凤山,其中北海是“候鸟老人”最为青睐之地.通过对北海“候鸟老人”的调查,其生活主要有在北海买房和租住酒店、别墅区、渔村、度假村、民房或福利院等方式,每种方式经济投入不等,但基本能满足基础生活服务需求.然而,因相关制度与服务都还处于摸索阶段,随着“候鸟老人”数量的增加,服务理念与制度的不完善成为“候鸟老人”养老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引发了社会管理的新难題及养老服务的新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思想观念传统,新事物接受慢

从“候鸟老人”及其家庭上看,虽然“候鸟老人”养老模式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认可,但不乏有一些老年人思想观念比较传统,抱有“养儿防老”的思想,更加希望与子女生活在一起,高龄老年人更不愿意多走动,更多是希望呆在家里,对于阶段性的生活转变融入较难.此外,部分子女因传统的“尽孝”方式影响,希望老人呆在自己的身边,方便照顾老人,这些传统思想都不利于新型养老模式的实施.然而,当老人一方或子女一方有这样思想时,却因另一方的说服或者包容实施了“候鸟老人”生活时,老人对“候鸟”生活的融入较慢且相对困难.

从养老机构方面看,传统的养老产业多是福利性的养老院与社会机构,由政府财政或社会资本投入维持服务,投入高而回报低.老龄化社会的加速使有些人已经意识到养老产业的市场潜力,但因养老服务投资大、回报慢、收益低而风险高的特点,投资者大多保持观望的态度.此外,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广西老人较多还是选择居家养老,北海市呈现出养老机构数量少、规模小、质量跟不上的特点.而这些养老机构还要承担本地老人的集中养老服务,难以满足“候鸟老人”的需求.

1.2 制度建设不配套,“候鸟老人”看病难

“候鸟”式养老模式毕竟起步晚,发展时间较短,许多相关的配套制度建设还处于摸索阶段,表现尤为突出的是异地就医政策.老人的身体特点使其身体状况存在一定的不可预见性,就医保障对其至关重要.调查可知,“候鸟老人”最大的需求为医疗保健.然而,“候鸟”养老产业因缺乏统一的行业规范、评估体系及监管机构,一些小型养老机构医疗硬件设施不够,卫生条件不容乐观,医护人员配备不全,“候鸟老人”就医难.此外,异地医保覆盖面有限,异地就医结算程序繁琐,增加了“候鸟老人”看病负担.要实现医保卡异地购药与异地就医面的扩大,需要相关制度建设跟上“候鸟老人”养老模式的发展.

1.3 硬件配备不合理,公共服务设施跟不上

每年9、10月,大量“候鸟老人”涌入北海,为输入地带来经济价值的同时也带来了较大的输入性压力,主要体现在交通、水电、物资供应等方面.一是市内交通遭遇超常压力.“候鸟老人”多为退休老人,生活消费相对节俭,大多乘坐公交,且多数已达免费乘车条件,因此,“候鸟老人”免费乘坐公交车在北海市内及各个景点闲逛相对频繁,占用了较多的城市公交资源.二是供水供电保障困难.阶段性的城市居住人口暴涨,致使城市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保障困难,尤其是供电压力大,由于“候鸟老人”所在时间以冬季为主,冬季用电本身较多,加之人口的短期膨胀,电力保障难.三是城市生活物资供应紧张.流动性的“候鸟老人”,让城市有关部门难以把握人口基数,容易导致局部区域生活物资短时间的供应紧张,造成局部区域的物价上涨.

此外,硬件设备的不合理还表现在养老机构内部,“候鸟老人”大多都是从北方到南方来过暖冬,而北方与南方的巨大气候差异,需要相关的硬件设施来保障“候鸟老人”的生活舒适度.许多养老机构忽视北方供暖的实际情况,单纯依靠空调供暖,未准备电暖气、电热毯等供暖设备,老人在气候过渡时难以适应,身体上容易适应不良.

1.4 服务脱离对象需求,质量不达标

“候鸟老人”队伍近几年才在广西不断壮大,许多养老机构对于这一特殊群体的了解不够深入,基本按照本土老人的服务方式对待.然而,“候鸟老人”不管是从文化、职业、身体状况等基本情况上来看,还是从对象需求的愿望上看,都与养老机构里的本土老人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因此,养老机构原有的服务基本脱离“候鸟老人”的需求,造成服务与需求不匹配.而养老机构本身缺乏专业服务人员,医护人员文化水平也相对较低,缺乏系统的专业化培训,养老服务质量普遍偏差.

2 广西“候鸟老人”养老服务的需求分析

在新兴的“候鸟”式养老模式下,由于相关制度和设备的不完善,导致广西“候鸟老人”养老服务遭遇一些困境,那么目前“候鸟老人”主要服务需求是什么?对未来需求又有何期望?只有深入了解和分析“候鸟老人”的养老服务需求,才能更好地对症下药,从而将养老服务问题逐一解决.笔者主要基于北海市H老年公寓“候鸟老人”实际,提出“候鸟老人”的养老服务需求:

2.1 较高物质生活质量的需求

“候鸟老人”群体基本特征主要体现为以60~70岁的老年人为主、多为刚退休不久、身体相对健康、经济保障较好等,从北方来到南方过暖冬,基本是抱着休闲旅游的心态而来,相对于老年公寓的本土老人来说,“候鸟老人”对于物质生活质量要求更高.此外,南北饮食上的巨大差异,饮食不合口容易导致老人生活适应慢,幸福感差.因此,养老机构应该在“候鸟老人”所在时段即每年9、10月份至第二年的3、4月份,单独聘请厨师为“候鸟老人”烹制饮食,或在原来食物基础上增加食物品种,以满足各地人不同的口味,保证“候鸟老人”在饮食上的适应.且在“候鸟老人”生活区域,也应更好地完善生活环境,满足“候鸟老人”对较高物质生活质量的需求.

2.2 精神生活的迫切需求

第一是娱乐活动多样化的需求.“候鸟老人”还是很大比例选择集中养老,北海市H老年公寓每年接收的“候鸟老人”大概110人,数量对于养老机构的规模来讲是比较大的.在多增110人左右服务对象的6、7个月里,福利院无法多配备服务人员,娱乐服务场所和设备也无法多增,导致“候鸟老人”在福利院的主要娱乐活动为看电视、打牌等,活动单一,缺乏多样性,难以调动“候鸟老人”的积极性和兴趣性.

第二是情感交流的需求.“候鸟老人”虽然大多结伴而行,但身边还是以陌生人为主,情感的交流与释放较少.离开熟悉的家庭与生活圈,在陌生的环境下容易滋生孤寂情绪,加之在对饮食、语言、环境等生活方面的适应过程中,或多或少身体状况会稍有不适,更加引发情绪问题,因此,“候鸟老人”的情感交流需求表现尤为明显.

2.3 生活融入的需求

多数“候鸟老人”离开家庭到异地养老最初的想法是因为气候,以度假为主,每年呆在输入地时间有限,但要做到让“候鸟老人”在输入地生活愉快幸福,且年复一年地愿意再来,生活的和谐融入尤为重要.北海市H老年公寓的“候鸟老人”和本土老人生活区分离,因许多特征的不同,院内活动也基本分开进行,“候鸟老人”生活圈基本独立,和本土老人的交流相对较少,对于本土的生活融入感表现较差,缺乏归属感,从而影响“候鸟老人”在北海的生活幸福感.

3 社会工作介入“候鸟老人”养老服务的实践分析

在“候鸟”式养老模式的不断发展下,养老服务却难以跟上形势的发展,因此,提高“候鸟老人”的养老服务水平,探索出一条适合“候鸟老人”的养老服务模式势在必行.社会工作是一种艺术、一种科学,也是一种专业,目的在于协助人们解决其个人、群体、社区的问题,以及运用个案工作、群体工作、社区工作、行政和研究等方法,促使个人、群体和社区之间的关系达到满意的状态(Rex A. Skidmore,1976). [1]助人自助是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其价值理念和交互作用策略,非常适合提供养老的专业性服务.社会工作介入“候鸟老人”的养老服务,可有效解决养老机构专业服务人员不足、服务与需求不匹配等养老服务中遭遇的问题.

3.1 介入理论及基本原则

3.1.1 生命周期与需求层次

卡特和莫麦戈得里的个体心理发展阶段指出,50、55~75岁属于成年晚期,这个时期是睿智时代的开始,重新利用互相依存的智慧、为他人提供帮助,将自己的价值观传授给他人,重新倾向于精神原则,并且追求生命、情感和精神方面的和谐.根据生命阶段特征及个人生命周期理论,老人身体健康水平下降,身体机能衰退,对自己不再能创造社会价值表现出悲伤与情绪失落,容易产生老人无用论思想,心理遭遇较大压力.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看,人的需求按照低级到高级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根据“候鳥老人”的特征,结合人的生命周期理论及需求理论,要求社会工作介入“候鸟老人”养老服务不仅仅是做到生理需要及安全需要的满足,更是要做到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的满足,了解到“候鸟老人”更高层次的需求.

3.1.2 互助与增能

萨里贝的优势视角理论认为每个人、群体、家庭和社区都有优势,所有环境都充满资源.老人不再能创造社会价值在某种程度上遭到社会的歧视,并质疑老人的价值和能力.而社会工作的优势视角强调发现老人的优势,并对老人进行增能.要信任老人,尊重老人的自决权.同时,互助养老是老人基于内在的情感、交往等需求而生成的基层组织方式,是老人实现自我增能与发展的重要途径(陈静,2013). [2]沃恩·本特森的研究指出,老人与好友、亲属和邻居进行的随意性活动会在提升其生活满意度方面起到极大的作用(姚远,2005). [3]根据“候鸟老人”的基本特征,在对“候鸟老人”的养老服务上,互助与增能尤应发挥明显.

3.2 介入方法与技巧

实现社会工作介入养老机构“候鸟老人”服务,必须要在政府支持的基础上,通过社工介入逐步深入养老机构,更好地了解“候鸟老人”的需求,为“候鸟老人”提供有针对性的养老服务.张永梅、那宇鹏(2015)指出实现社会工作介入机构养老主要有四种途径,其一政府购买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其二高校开设养老服务方向的社会工作专业;其三成立联合老年特别社工小组;其四在养老机构内部增设社工部或岗位. [4]北海市H老年公寓的社会工作介入途径是“政府购买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由第三方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介入,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和精神抚慰等养老服务.

3.2.1 社工可扮演政策倡导者的角色,推进“候鸟老人”相关制度完善及加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

社工在养老服务中能起到政策反馈和促进作用,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与国家的相关政策紧密相关,当前与“候鸟式”养老模式发展不匹配的异地就医政策尚不完善,社工作为“候鸟老人”的实际服务提供者,可以起到桥梁的作用,及时反馈现有制度与政策的不足,促使相关制度不断改进和完善.

3.2.2 社工可扮演资源链接者的角色,加大“候鸟老人”养老硬件设备的投入

目前养老硬件设备不足,服务资源支持不足,一方面体现为政府投入不足,另一方面体现在社会资金参与不多.社工可以通过研究“候鸟老人”养老服务模式,促使政府重视“候鸟老人”养老服务,加大资金投入,积极改善养老硬件设备.对于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介入的社工来说,政府资源的链接作用表现尤为突出.另外,社工机构作为非盈利性社会组织,更容易取得社会投资者的信任,社工可通过相关的研究和宣传,引起社会大众对养老服务的重视,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养老服务的投资,推动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

3.2.3 社工可扮演服务者的角色,提高“候鸟老人”的养老服务水平

社工是专业社会服务提供者,是具备专业知识和科学方法的专职服务人员,社工介入养老机构可以弥补院内专业服务人员缺乏,专业服务水平较低的缺陷.

第一,社工具备的专业知识可以更好地分析“候鸟老人”的需求,并针对需求提供多元化、专业化的养老服务活动.首先,社工可通过开展老人康娱小组、情绪支持小组等活动,丰富“候鸟老人”业余生活,拓宽其生活圈子,增加“候鸟老人”的社会交往,缓解其孤寂情绪;其次,社工可充分发挥“候鸟老人”的优势资源,加强其志愿服务和人才资源开发.“候鸟老人”身体较健康,基本能够自理,对晚年生活有比较完善的计划,领导能力较强,整体素质相对较高,而院内的本土老人却大多难以自理,整体素质相对较低,这种差异特征使“候鸟老人”与本土老人互助效果明显.充分利用“候鸟老人”群体的优势资源,引导“候鸟老人”一起服务院内本土老人,不仅可以让“候鸟老人”感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也可以促进其对候鸟生活的融入.最后社工可采用个案工作方法对有心理问题的“候鸟老人”进行治疗和辅导,帮助“候鸟老人”推翻心理障碍,走出心理恐慌,建立健康积极的生活心态.

第二,社工可通过对养老机构服务人员的培训,提高院内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当前,养老机构的服务人员大多专业素质较低,技术能力不足,没有经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系统培训,从某种程度来说,多数并不满足从事养老服务的专业资质.社工可以在养老机构针对工作人员开展培训小组、学习小组等,为院内养老服务人员提供专业知识与方法的培训、指导和咨询,提高从业人员养老服务能力.

3.3 介入困境及对策

在“候鸟”式养老模式的不断发展下,社工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然而,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与背景下,社会工作的发展遭遇现实困境.

3.3.1 社会工作人才总量不足

社会工作介入养老服务必然需要大量合格的社工专业人才,进一步加强专业社工人才尤其是本土化专业社工人才的培养是重中之重.广西开设有社会工作本科专业的高校7所,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的高校4所(2所为2018年增设,2019年开始招生),每年培养的社工专业人才只有300余人,而真正毕业后从事社会工作的30%不到,并且大量人才流入社工发展较好的广东,在广西社工机构蓬勃发展的近些年,广西本土化社工人才需求严重不足.广西民政厅2016年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经费达1000万元,但院舍养老项目却不多,真正可以介入到养老服务的社工人才更是少之又少.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由于广西社工实践近年才发展起来,广西高校的社工专业实践教育以往也做得不是很好,导致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实践经验缺乏,社会工作效果难以体现.因此,政府应加大对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投入,尤其应加大对养老服务项目的资助;高校应完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搭乘广西社工实践的发展东风,加大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力度,提升学生社会工作实践技能,培养出有理论有实践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3.3.2 社会工作社会认可度较低

我国国内社会工作的发展经历并不长,从整体上看,对于社会工作专业的社会认知度都较低,更别提社工的社会认可度了.经过近些年的努力,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的社工社会认知度与认可度虽明显提高但整体依旧较低.对于社会工作发展相对落后的广西来说,民众对社工的认知度与认可就更加低了.然而,服务对象群体对社工的认知度与认可度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服务开展的效果.“候鸟老人”群体对社工的不认知或不认可,直接导致社工介入服务工作开展困难,难以发挥社工在养老服务中的积极作用.因此,应通过国家倡导、媒体宣传等方式来加大对社会工作的宣传力度,提升民众对社工的认知度.同时,社工在开展实践的过程中,时刻明确社工身份,加大活动宣传力度,吸引更多服务对象参与活动,用良好的工作成效提升社会对社会工作的认可度.

3.3.3 社会工作职业环境不容乐观

社会工作作为一种职业,其管理体制和工作機制还不健全,表现在缺乏合理的培养、使用、评价和选拔机制,晋升空间与平台较小,社会地位较低,薪酬较少,工作强度、工作时间与工资完全不成正比.社会工作职业环境不容乐观,致使行业人才流失严重,社工人才跳槽换岗频繁,严重阻碍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的发展.2016年深圳为缓解高达22.2%的社工流失率,已将岗位社工购买标准提高到9.3万元/人/年.在这条政策公布之后,明显感受到了深圳社工对于社工前景的期望增强,工作动力得到提高.而在广西社工领域,一线社工到手工资为1800~2500元/月,项目主管为3000~4000元/月.

此外,广西社工机构发展刚起步,规模都较小,机构设置还不齐全,晋升岗位少且空间不大.在这种职业环境下,社会工作介入“候鸟老人”养老服务发展的步子严重受到阻碍.因此,应积极采取措施,加大对社会工作的政策支持,改善社会工作职业环境,提高社会工作者的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

3.3.4 制度性平台缺乏

社会工作介入“候鸟老人”养老服务,归根结底,最重要的还是政策的支持,制度平台的保障.由于社会工作的认知度较低,社工在养老服务中的发展,只有通过行政手段进行推广,通过制定相关政策,保障社会工作介入养老服务.可以通过给予养老机构配备专业社工人才完成.在社会工作发展刚刚起步的广西,只有政府引起重视,支持社会工作参与养老服务机构的运作,为社工介入养老服务机构提供制度性的保障,才能发挥社工在养老服务中的效用.

参考文献

Rex A. Skidmore.Introduction to Social Work,Prentice-Hall.1976.

陈静.“互助”与“自助”老年社会工作视角下“互助养老”模式探析[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4).

姚远.非正式支持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

张永梅,那宇鹏.我国社会工作者介入养老机构的路径探索[J].经营管理者,2015(06).

上文结束语,本文论述了关于对写作广西和候鸟和老人和养老和服务和现状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社会工作本科毕业论文社会工作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社会工作引用文献:

[1] 社会工作专业论文题目 社会工作专业论文题目哪个好
[2] 社会工作硕士方向论文题目 社会工作硕士论文题目如何定
[3] 最新老年社会工作论文选题参考 老年社会工作毕业论文题目怎样定
《社会工作论文范文 关于社会工作方面自考毕业论文范文2000字》word下载【免费】
社会工作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