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怎么写 > 文章内容

绿色信贷和国内宏观论文范文资料 绿色信贷和国内宏观毕业论文提纲范文2500字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绿色信贷和国内宏观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3-12-27

绿色信贷和国内宏观论文范文

《县域中小企业绿色信贷评审机制探究》

该文是绿色信贷和国内宏观方面毕业论文提纲范文跟绿色信贷有关论文范本.

[提要] 发展绿色金融、推进绿色发展是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路径之一.本文立足县域,着眼于绿色信贷发展模式和存在的问题,重点探讨商业银行如何完善绿色信贷评审机制,提出绿色金融发展及其支持生态文明建设如何落地的新思路,以及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绿色信贷;评审机制;授信

基金项目:南京审计大学2019年度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911287078Y)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0年3月19日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自2012年银监会陆续发布《绿色信贷指引》《绿色信贷实施情况关键评价指标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制度以来,绿色信贷相关机制的逐渐完善.国内商业银行逐渐形成成熟、健全的绿色金融发展机制体制,并且随着外资银行的不断涌入,我国的国内银行将不仅面临着国际化发展的复杂局势,同时还要面临着来自同行的竞争压力.而县域地区在美丽乡村建设上更加需要绿色金融的大力支持,需要绿色资金供给、绿色金融服务,真正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而倘若县域内的银行没有充分意识到授信的重要性,切实提升信贷管理的水平,那么银行的信贷质量无法得以保证.为切实将风险管理落到实处,确保风险管理工作贯穿到银行业务发展的过程中,县域地区的银行通过针对绿色企业重塑授信、利率定价管理办法,构筑绿色信贷评审机制.

一、文献综述

绿色金融,由于工业开发过度造成生态的严重问题,而从金融角度提出的减轻生态压力,促进金融发展的概念.从学术理论研究的角度来说,国外关于绿色金融的相关研究早于国内.相关研究可以归纳为:绿色金融的概念、绿色金融对金融企业的影响、绿色金融与环境风险评估定价、绿色金融工具及其交易机制,包括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以及相关交易产品等等.很多学者都对绿色金融有过不同的定义.对金融企业的影响方面,发展绿色金融是保证金融机构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有助于企业对风险的管控,也可以提升金融企业的社会地位.

近些年,绿色信贷作为贯彻绿色金融理念最普遍、最直接的工具,吸引了大批学者的研究.国内则更重视绿色信贷实施的效果、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作用和意义.如王晓娜(2019)研究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影响,发现绿色信贷余额增加可以显著提高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了绿色信贷对于商业银行的独特作用 .而雷博雯(2020)也指出“长期来看,绿色信贷不仅有助于商业银行绩效的提升,也有助于提高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控能力.”郝冰(2019)针对绿色信贷对绩效的影响提出:绿色信贷可以促进商业银行信贷结构优化以及降低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这些研究都是关于绿色信贷能带来哪些正面影响,而对于研究方向的选取来说,研究银行个体如何有效的进行绿色信贷活动则较少.站在特定的县域背景下,很多对绿色信贷的研究都是政府机关针对特定政策进行的,具有性、权威性.赵宝利(2019)对县域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业务的拓展路径研究中提出要突出做好加强组织领导、制定远景规划、实行保压分明这三项工作.同时,给出建议也是建立在特定的县域背景下的.张扬(2017)以青海省民和县为例,分析了当地绿色信贷的实施情况及效率,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但鲜少有研究者对县域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评审机制做进一步阐释.建立在以上研究背景下,本文以绿色信贷评审机制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并提出县域中小企业授信的相关政策建议.

二、现状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在信贷工作中逐渐开始关注信贷过程中绿色标准的强化,将绿色考量因素纳入贷款审批与贷款调查中,完善并创新绿色信贷政策的同时拓宽资金支持渠道,大力推行环保,支持清洁能源等.

(一)县域绿色信贷增幅远高于其他类型贷款的增幅.县域绿色信贷增幅大说明绿色信贷的实施在当前县域属于初创期,发展潜力很大.但总体信贷规模不大,仍需要相关政策加以扶持.贷款种类较少,一般只有“绿色乡村贷”这一类的贷款,因此贷款种类有待拓展.但贷款对象明确,主要集中在绿色环保企业、各类农户、绿色林业开发项目、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因此相关绿色信贷评审机制具有明确性和可行性.同时贷款对象也可以进一步拓展.

(二)绿色信贷运行机制不通畅

1、绿色信贷主体之间沟通效率低下.推行绿色信貸需要征信部门、环保部门、企业以及金融机构的信贷部门等各个主体之间的沟通与平衡.但绿色信贷信息共享机制不完善,没有形成有效的共享平台,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降低了银行绿色信贷的执行力.

2、未建立起完善的绿色信贷标准.标准的不统一、不完善导致绿色信贷统计数据并不能真实的反映实际情况.如在实际绿色信贷投放中,绿色农业占比相对较高.但是在多家银行的绿色信贷统计制度中,并没有明确将这些绿色农业项目纳入到绿色信贷的统计范围内.

3、对绿色信贷的理解不够明晰,部分存在行政化现象.商业银行执行绿色信贷政策存在行政化现象,并没有贯彻到下属支行,县支行公司部和信贷部对于绿色信贷政策及相关的统计制度尚未形成清晰的概念.

(三)绿色信贷贷款质量较高,信贷结构逐步优化.绿色信贷的不良贷款率较低,有助于提高商业银行的贷款质量.当前我国县域对于绿色信贷的准入门槛较高,很多资质不够的企业不能申请到贷款,可以有效地提高风险的可控程度.同时这也是可以改进的一个方面,是否标准过于严格,导致有些中小企业难以申请绿色信贷,也可由此思路推进信贷结构逐步优化.

我国绿色信贷投入量呈增长趋势,但所支持的相关项目投入量及所占比重并不乐观.我国绿色信贷总额总体上增速很快,但用于支持环保等新兴产业的贷款余额却低速增加.针对发展现状,大型商业银行确实一定程度上落实了绿色信贷政策,但在支持绿色产业发展过程中仍面对很多问题.对于绿色信贷实施状况,中国工商银行、上海浦发银行更注重于绿色信贷产品创新,而中国银行、中信银行、南京银行等大多处于初步尝试阶段,产品缺乏创新性,形式被动,并未出现明显的效果.

三、县域绿色信贷评审机制现存问题

(一)绿色信贷制度供给与创新不足.首先,我国在绿色信贷领域尚未构建起完善的制度体系.我国在金融监管方面的法律体系主要由《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等几部法律为核心构成,但这几部法律在推行绿色金融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内涵体现并不十分明显.并且目前我国关于绿色信贷的制度规范主要还是由引导性规范和自愿性规范为主,缺乏法律强制性规定与保障,整体呈现从法律层面到制度规范层面均存在供给不足的现状.其次,针对特色国情,我国缺少对固有制度和吸取国外经验制度的创新.我国绿色信贷相关制度整体以被动发展为主,多数属于初步尝试阶段,本土化以及区域化创新水平不足.同时,新兴绿色产业学科发展时间短,水平较低,相关创新人才极度紧缺,无法与绿色产业发展创新的需求匹配,而发展的创新实则为人才的创新,人才的紧缺实际会导致创新的不足.而在发展程度更低,人才更为稀缺的县域地区,做到制度创新和区域化改革难上加难.

(二)监管与激励措施不力.相对于发达国家早已建立成完善立体的监督机制,我国在监管层面整体存在很大漏洞.从法律层面上看,法律规范没有细化规定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实施绿色信贷的具体监管方式,在实施监管过程中缺少相应法律依据,对金融机构的约束力不足.同时,我国目前尚未形成配套且完善的监管流程.从政策来源来看,我国绿色信贷政策主要由国家环保部和银监会发布,二者也应成为政策的监管者.而我国绿色信贷的实施主体主要是金融机构,从权利归属上看,环保部对金融机构无法构成直接管理监督,只能由其共享信息给其他部门.于是在信息共享中的滞后以及不全面也会造成各机构在监管方面的脱节.

绿色信贷实施要求规范金融机构的信贷行为,确保信贷行为符合绿色金融理念,就需要对金融机构的发展模式进行改变和约束,而这种模式转变却与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在以往发展的逐利性相违背.而激励措施不足,会导致金融机构更偏向为传统的投资周期短、收益高的高耗能产业发放贷款,而投资周期长、风险高、收益低的绿色项目和环保项目获取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难上加难.绿色产业发展不充分的县域地区在尚未建立起高吸引力的激励机制的情况下,绿色信贷发展缓慢是其必然结果,对金融机构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提供政策激励迫在眉睫.

(三)环境信用评价体系不完善.我国目前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大多对金融机构对绿色信贷的授信管理提出了相应要求,明确金融机构在贷款过程中应对借款企业进行相应的环境信用评价,并在评估的基础上对企业给予相应的贷款政策,有利于金融机构在平衡风险与收益的基础上对绿色产业进行贷款业务.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缺少具体的银行环境风险评估统一标准,各金融机构因其追求利益不同,在进行贷款授信业务中会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把控.

金融机构环境信用评价体系不完善,授信管理不足,会导致金融机构和企业等多方标准不匹配,在政策具体实施过程中产生很多弊端.首先,各金融机构对绿色信贷的执行标准不统一,在对绿色产业提供政策支持的前提下各金融机构按自己的理念解读政策.县域地区金融机构缺乏统一管理,更容易对政策解读口径不一致,会导致在对企业进行贷款过程中存在资金资源配置不平衡,市场混乱的现象.其次,对政策实施的标准不统一也会造成各金融机构进行绿色信贷的标准和流程不统一,金融机构之间缺少可比性,难以形成良性竞争和信息交流.缺少竞争的激励会导致绿色信贷实施动力不足,而缺少交流也会导致信息资源的紧缺.最后,企业在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时,由于各机构考核评估标准不统一,很难进行合理比较与选择,为企业申请贷款增加难度.同时,信用评价应以预防风险为主要目的,而目前我国,特别是县域中小地区的金融机构主要还是以危害发生后收回贷款等措施作为惩戒,无法最大限度地保证贯彻绿色发展理念.

(四)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金融机构、企业和环保部门作为绿色信贷政策落实的实施主体和监督主体相互联系,而三者又各为独立主体,由此信息共享在其中格外重要.但目前我国绿色信贷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信息严重不对称,沟通受阻的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企业与环保部门的关系来看,县域地区中小企业数量多,种类繁杂,而环保部门对企业信息的整理收集速度远不如中小企业产生和消亡的速度,环保部门获取的信息与企业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时滞性,不利于环保部门对企业的监管.同时,也对企业的信息公开约束力较低,企业披露环保信息不积极,甚至为企业故意隐藏环境违法等信息,导致金融机构评估依据可信度降低滋生空间.

2、从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关系来看,我国尚未建立起统一的绿色信贷执行标准,各金融机构对政策解读的不一致,企业在向各机构申请贷款时可能会出现困难.企业为成功申请贷款也会向多家金融机构进行申请,信息不共享也会导致各机构均要进行独立审核,降低生产效率,浪费社会资源.

3、从环保部门和金融机构之间的关系看,虽然我国目前制定了相关政策要求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但是由于我国信息共享机制本身不健全,县域地区的信息共享平台更存在缺陷,多数县域地区并未建立起有效的环境信息共享机制.环保部门掌握的企业环保信息不公开、不透明、不全面、不及时,金融机构难以第一时间获取企业环保信息进行信贷审批.各环保部门之间以及环保部门与金融机构之间的时滞性阻碍了金融机构及时作出信贷决策,降低决策效率.

4、从各金融机构之间的关系看,一些金融机构出于自身利益考量会选择不公开客户信息,各金融机构之间的环保信息共享不充分,不利于促进各机构之间的良性竞争和共同发展.

(五)县域银行过度追求信貸业绩增长.县域地区一般经济较为落后,发展程度较低.为了追求更快的发展速度,县域银行会存在过度追求业绩增长而忽视合理发展的情况.尤其是以绿色信贷为例的新兴绿色产业,在缺少相应的配套措施的情况下,过度追求业绩增长可能会导致供给与需求不平衡,以及审核评估工作不到位的情况.发展绿色产业投资周期长、风险高、收益低,对投资企业的要求极高,在企业信息披露不足的情况下如果一味地追求信贷业绩指标增长而放松了对企业的审核评估,可能会导致贷款资金不能集中在绿色产业,甚至可能会由于对企业的评估失误而对环境造成更大破坏.兼顾发展效率与地区实际情况,在对业务进行严格把关的基础上追求更高效的业绩增长对县域银行提出巨大考验.

四、县域绿色信贷评审机制的构建

我国县域地区绿色信贷发展尚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诸多方面亟待完善,采取各种方式完善绿色信贷评审机制迫在眉睫.在实践中,发放企业绿色贷款应考虑各地区实际情况,客观评价企业现阶段的环境友好程度、环境治理绩效水平等,通过开发可操作性强的科学合理的企业环境风险评级系统,评估贷款的环境风险.

(一)明确绿色信贷的法律责任.通过立法,将保护环境从企业的社会责任逐渐向法律责任转变,明确商业银行须将有限的信贷资源更多地导向绿色行业,将环境影响作为信贷决策的重要考虑因素.建议从《商业银行法》着手,在商业银行审查和监督中的责任及归责原则和责任方式等方面明确商业银行在绿色信贷审查、监督、投放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一旦所支持的企业或项目出现重大环境问题,商业银行也要承担一定的環境污染责任.

(二)建立健全财政贴息政策.政府部门出台与绿色信贷项目有关的财政贴息、税收优惠等多种政策方式.如打破目前贴息率不能高于同期贷款基准利率或银行贷款利率等规定的上限政策,给予满足一定条件的部分绿色贷款全额贴息的红利.

(三)实施差异化监管政策.实施差异化监管政策,银行考核指标建议充分考虑绿色信贷的风险、成本、回收周期等因素,适当提高绿色信贷不良贷款的容忍度和呆坏账核销效率,对各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实行差异化考核.

(四)逐步完善环境指标评价体系.绿色信贷的评审机制与传统信贷的评审机制的主要区别就在于环境风险的评估,绿色信贷评审机制的构建的关键之处就是如何选取环境风险指标.在指标选取中加入环境因素指标衡量企业对环境的友好程度,加入技术指标衡量企业在节能减排、循环利用、防污处理等绿色项目上的能力.同时,与传统信贷相同,仍需要考虑企业的财务指标来确定该笔借款的经济效益.我们在这里仅讨论与传统信贷差别较大的环境因素指标.首先是量化指标.在衡量污染排放、能源消耗和绿色收入等定量指标的基础上,结合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发展方向的前提下,绿色收入占比高的相关行业优先选入指标.其次是定性指标,从企业的绿色发展战略、绿色产业链的生命周期来判断其绿色发展程度.最后是负面环保行为,通过和大数据公司合作,筛选出企业的负面环境行为信息,包括政府对企业的环保处罚、环保部门的警告、利益无关者的等,并通过人工过滤确认其真实性,这类负面环保行为指标提高了所选企业的环境公信度.

(五)健全信息共享机制.信息共享机制和信息平台对于绿色信贷评审制度的构建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绿色信贷评审制度的实施主体是商业银行和企业,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排污信息进行核实和监督和对节能环保企业的各项技术及发展前景的评估,都是以有效的环境信息为前提,所以说健全信息共享机制对于绿色信贷评审制度的构建非常重要.建议由环保部门、金融监管部门、上市公司、金融机构等多方合作建立有效的环境信息数据共享平台.为监管方、出资方和融资方提供全面有效的信息,提高监管的有效性和时效性.

(六)设立专门的绿色信贷职能部门.极少的县域金融机构会设立专门的绿色信贷职能部门,大多数还是将绿色信贷业务与传统信贷业务放在一起进行处理.然而绿色信贷业务其实涉及社会、法律、金融多个领域的专业知识,没有专门的绿色信贷职能部门,缺少绿色信贷专业技术人员,绿色信贷的评审机制根本不能构建和运行.因此建议设立专门的绿色信贷职能部门,并任命专人负责对接跟踪绿色信贷管理,确保有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定期对接、跟踪绿色信贷项目.

(七)完善统计口径.地域差异也是县域绿色信贷评审机制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每个地区发展的主导产业不一样,而且每个产业的绿色标准也不一样,因此县域金融机构很难独立制定一份具有全面性、可操作性的评审机制.同时,生产技术更新速度快,评审机制的前瞻性也显得尤为重要.建议借助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等力量,尽快建立一个能“长期编制,定期发布”的绿色信贷指导目录发布机制,涵盖国民经济主要的产业分类,包括县域经济中比重较大的农、林等传统产业,及时更新技术标准,以供各县域金融机构构建绿色信贷评审机制参照执行.

主要参考文献:

[1]雷博雯,时波.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绩效与流动性风险的影响[J].金融理论与实践,2020(3).

[2]刘路燕.商业银行绿色信贷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J].商讯,2020(2).

[3]李毓,胡海亚,李浩.绿色信贷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J].经济问题,2020(1).

[4]赵宝利.浅析县域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业务的拓展路径[N].中国县域经济报,2019.8.8.

[5]符浩勇.加快县域绿色信贷发展的思考[N].中国县域经济报,2018.1.4.

[6]中国农业银行海东分行民和支行课题组,张扬.县域绿色信贷工作的思考[J].青海金融,2017(2).

[7]李浩,武晓岛.绿色金融服务“三农”新路径探析[J].农村金融研究,2016(4).

上文汇总:此文是关于对写作绿色信贷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绿色信贷和国内宏观本科毕业论文绿色信贷和国内宏观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绿色信贷和国内宏观引用文献:

[1] 绿色信贷和国内宏观论文范文资料 绿色信贷和国内宏观毕业论文提纲范文2500字
[2] 绿色制造和国内宏观毕业论文怎么写 关于绿色制造和国内宏观自考毕业论文范文10000字
[3] 绿色债券和国内宏观论文范文文献 绿色债券和国内宏观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2000字
《绿色信贷和国内宏观论文范文资料 绿色信贷和国内宏观毕业论文提纲范文2500字》word下载【免费】
绿色信贷和国内宏观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