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怎么写 > 文章内容

循证医学科技论文摘要怎么写 循证医学科技论文摘要范文参考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循证医学科技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09

循证医学科技论文范文

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论文摘要:循证医学在医药卫生科技查新中的应用现状调查
  2. 第二篇摘要范文:中医药临床研究方法与报告质量研究
  3. 第三篇循证医学科技论文摘要:中医治疗文献质量评价方法及示范应用研究
  4. 第四篇循证医学科技论文摘要模板: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
  5. 第五篇循证医学科技论文摘要怎么写:我国农村卫生适宜技术评估筛选研究
  6. 第六篇摘要范文:循证药学定义和文献的系统评价
  7. 第七篇循证医学科技论文摘要范文:中医药干预前期糖尿病的系统评价
  8. 第八篇循证医学科技论文摘要格式:2型糖尿病肾病Ⅲ期诊疗方案循证优化与系统评价

【100篇】免费循证医学科技论文摘要范文,为你的摘要写作提供相关参考,可用于循证医学科技方向的硕士论文和本科论文写作参考研究,每一篇都是经典优秀的摘要范文格式模板,【赶紧阅读吧!】

第一篇论文摘要:循证医学在医药卫生科技查新中的应用现状调查

通过对查新检索与循证医学的交叉发展轨迹进行文献调研,推进循证医学数据库和文献分析评价方法在临床医学科技查新中的应用,提升医药卫生科技查新水平.

第二篇摘要范文:中医药临床研究方法与报告质量研究

背景国家对中医药领域研究的资助力度逐年递增,其科技论文数量亦呈现高速增长的趋势.随着循证医学理念的不断深入,科研人员逐渐认识到,科技成果的质量才是重点.临床研究是临床实践的重要依据之一,但在方法设计与报告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大大降低了中医药临床研究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导致其研究成果的利用率和转化率低下.因此,有必要对我国中医药临床研究在设计、实施与报告等各环节可能会影响其研究质量的各因素以及与国外研究存在的具体差异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调查,确定需改进的重点环节和要素,以促进国内中医药临床研究质量的改善与提高.

目的1.通过文献计量学和质量评价的方法,对国内中医药临床研究(包括系统评价/Meta-分析和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设计与报告质量研究现状、与国外同类研究之间存在的具体差异环节、要点和问题及其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进行全面的回顾分析并进行对比分析,全面掌握我国中医药临床研究在方法与报告质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确定需改进的重点环节和要素.2.对国内中医药期刊“稿约”中对国际公认的不同类型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规定,今后对其引入和实施的计划,以及编辑的认知和应用现状进行问卷调查,以确定在论文发表阶段影响其报告质量的因素,为临床研究报告规范今后在我国的推广和实施提供针对性的参考依据.3.基于以上研究的结果,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和中医药研究的特性,提出建设性意见,以提高和改善中医药临床研究质量,促进其成果的利用和转化.

方法1.基于AMSTAR清单和PRI*A清单,回顾性分析国内中医药SRs/Meta-分析的研究现状、方法和报告质量.2.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和质量评价方法,对比分析国内外针灸SRs/Meta-分析在方法设计与报告质量等重点环节的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3.基于CONSORT清单和STRICTA清单被引入国内的不同时间段,回顾性分析国内针灸RCTs的方法和报告质量是否随着清单的引入而得到改善和提高.4.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国内中医药期刊“稿约”中对国际公认的不同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规定,今后对其引入和实施的计划,以及编辑的认知和应用现状进行全面调查.采用频数、中位数和四分位距进行统计描述,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结果1.共纳入369篇国内中医药SRs/Meta-分析研究,突出表现的问题包括:45%的研究文献检索方法不全面甚至不正确(203篇/369篇);97.3%(359篇/369篇)的研究未检索不同发表类型的研究;96.5%(356篇/369篇)的研究未提供排除文献的清单;42%(155篇/369篇)的研究纳入标准宽泛不具体、甚至存在错误;58.8%(217篇/369篇)的研究未采用双人独立机制对文献和数据进行筛选和提取:55%(203篇/369篇)的研究未详细描述文献筛选纳入全过程及排除原因;70.7%(261篇/369篇)的研究数据合并方法不恰当,其方法与报告质量普遍较低.另外,其总体引用率较低,引用率为零的研究占到46.1%(170篇/369篇),临床医生的参与率亦较低(49.9%,184篇/369篇).

2.共纳入366篇国内外针灸SRs/Meta-分析研究,其中Chinese SRs共88篇,Other SRs共226篇,Ccohrane SRs共52篇.3种不同类型SRs研究在AMSTAR清单和PRI*A清单中符合率大于80%的条目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5%(Chinses SRs).vs73%(Other SRs).vs91%(Ccohrane SRs)和59%(Chinses SRs).vs74%(Other SRs).vs78%(Ccohrane SRs),其中Chinses SRs在两个清单中的符合率均最低.Chinese SRs与Other SRs和Cochrane SRs存在较大差距的方面主要包括:不同发表类型文献的纳入(2%.vs91%.vs100%)、广泛而全面的检索(40%.vs87%.vs100%)、相关利益冲突的说明(0%.vs61%.vs100%)、证据综合结果(23%.vs99%.vs96%)和计划书和注册信息(0%.vs4%.vs100%)等方面.此外,Chinese SRs, Other SRs和Cochrane SRs中被引次数为零的研究所占比例分别为53%.vs26%.vs40%,由临床医生完成的SRs所占比例分别为27%.vs63%.vs54%,进行更新的SRs所占比例分别为0%.vs3%.vs92%,可见Chinese SRs的被引率、临床医生的参与率方面亦最低.

3.共纳入1978篇国内针灸RCTs研究,1996年之前发表的为144篇其中针刺RCTs为122篇;1997年-2003年间发表为353篇,其中针刺RCTs为312篇,2004年-2012年间发表为1481篇,其中针刺RCTs为1301篇.虽然3个不同年*表的针刺RCTs在STRICTA清单各条目上的符合率均略有提高,但其实际比例依然很低,包括①针刺治疗的具体类型(6.6%.vs9.9%.vs12.7%),②针刺治疗的理由和依据(0%.vs0.3%.vs1.0%),③每位受试对象每个治疗单元所用针的数目(0%.vs0.3%.vs0.2%),④对针刺组施加的其他干预措施描述(19.7%.vs30.1%.vs33.7%);⑤对针灸师资质报告(0%.vs0%.vs0.4%);⑥无研究报告有关对治疗师的操作指导及其给患者的信息和解释等.3个不同年*表的针灸RCTs在CONSORT清单中符合率大于50%的条目所占的比例分别为:0%(≤1996年).vs8%(1997年-2003年).vs26%(2004年-2012年).主要问题主要包括:①研究方法阐述过于简单,包括资料收集的场所和地点(12.5%.vs24.6%.vs69.7%)、样本量确定依据(0%.vs0%.vs1.2%)等;②随机方法不消楚,包括对产生随机序列的方法报告(1.4%.vs15%.vs26.3%)、隐蔽分组机制(0%.vs1.4%.vs4.9%)和盲法实施(0%.vs5.7%.vs9.1%)等;③结果部分内容描述不清甚至缺少,包括受试者流程(0%.vs11.6%.vs20.6%)、招募受试者时期和随访时间(0%.vs2.1%.vs2.8%)、基线资料的提供(9.0%.vs17.8%.vs34.8%)和结局效应估计值及95%CI的报告(18.1%.vs36%.vs50.7%)等.此外,无任何研究注册及阐明可能的利益冲突.

4.共纳入63种国内中医药期刊杂志,其中SCl收录2种,Medline/Embase收录8种,CSCD收录7种,统计源收录46种.仅3种杂志在其“稿约”中提及并要求作者按照CONSORT声明各条目来规范报告RCTs,且给出了具体的版本和*.此外,仅1种期刊在其“稿约”中提及CONSORT扩展版.无任何期刊在其“稿约”中提及PRI*A、MOOSE、TREND、STARD和STROBE等其他类型研究的报告清单.通过电话和E-mail方式,对63种国内中医药期刊编审人员进行问卷调晒,54种期刊杂志给予回复,反馈率为85.7%,其中编辑为39人(占72.2%)、主编为3人(占5.6%)、编辑部主任为9人(16.7%)、其他人员为3名(占5.6%).对于CONSORT声明,有8位编辑知道并子解,3位编辑仅听说过但不了解,其中仅3位编辑表示对投稿的RCTs,该期刊在作者投稿、编辑审稿及专家评审阶段均要求和遵循了CONSORT声明的要求,46%的编辑(25人)认为没有必要在“稿约”中引入CONSORT声明.对于PRI*A清单,仅2位编辑知道并了解,7位编辑仅听说过但不了解,表示对投稿的SRs/Meta-分析,在作者投稿、编辑审稿及专家评审阶段均未要求和遵循PRI*A清单的要求,65%的编辑(35人)认为没有必要在“稿约”中引入PRI*A清单.而对于其他类型临床研究报告清单,无任何人知晓并了解.

结论临床研究质量是影响其转化和利用的关键因素,只有高质量的研究才能为临床实践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我们的研究显示:尽管国内中医药,特别是针灸SRs/Meta-分析研究在研究的题目、摘要、纳入研究的特征和文献质量评价方法阐述等方面的符合率较好,但在影响其研究质量的关键因素,如文献检索方法不同发表情况的文献的纳入、对发表偏倚的评估、利益冲突的说明、文献筛选流程图的呈现、数据合并的合理性、研究间异质性或偏倚的分析以及对证据综合结果分析的的能力等方面,与国外同类研究存在较大差距.而对于国内针灸RCTs,尽管2003年之后发表的针刺RCTs的数量是之前所发表总数的3倍多,且各条目的符合率在不同的3个发表年代略有提高,但在多个条目上的实际符合比例上依然非常低,如随机序列的产生方法、隐蔽分组的机制和实施、盲法细则、样本量计算依据和资料收集场所和地点等方面,其质量并未随着STRICTA清单的引入而得到有效改善和提高.此外,国内中医药领域期刊“稿约”中对不同类型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应用情况不尽如人意,大部分期刊的编审人员对研究报告的规范、临床研究注册制度等信息的知晓率较低.而且,尽管大部分期刊有意愿在今后进入此类相关报告规范,以提高不同类型的临床研究报告质量,但均无任何具体的可操作的细则和时间规划.因此,我们强烈建议通过以下措施提高国内中医药临床研究的方法和报告质量:①国内医学期刊尽早在“稿约”中引入这些国际临床研究报告标准,以规范和提高国内临床研究的报告质量,提升临床研究水平;②从期刊协会层面制定相关制度,由鼓励和建议投稿作者、期刊编辑在文章投稿、编审和专家评审阶段遵循相关的临床研究报告规范,过渡到强制执行,③对期刊编审人员开展和加强与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相关的知识培训,并建立考核机制,促进相关知识的掌握和更新;④将与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相关的知识内容加入到医学继续教育课程中,由国家授权各地区具备资质的科研单位,对其服务地区的临床医生、科研人员进行全面的SRs/Meta-分析方法学的培训:⑤在医学在校教育中引入与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相关的知识内容.

第三篇循证医学科技论文摘要:中医治疗文献质量评价方法及示范应用研究

1背景与研究内容

随着中医临床的快速发展,临床文献的发表量呈跳跃式增加,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使医学文献轻而易举地海量呈现在每一个读者面前,如何在有限时间内全面掌握有用信息成为制约临床医生和科研人员研究水平及深度的关键问题,知识服务取代传统的信息服务成为未来趋势.同时,现代医学已由经验医学模式向循证医学模式发展,大规模的文献评价工作已经被开展,目的是将科学、可靠、有临床价值的文献应用于临床、教学、科研和卫生方案的制定之中.

但目前,中医临床文献评价基本上还处于借鉴循证医学和临床流行病学方法的初步阶段,没有建立适合中医临床实际的评价方法,因此利用中医临床证据以支持临床决策的首要问题就是建立适合中医自己的证据等级体系.中医治疗不同于西医,它以辨证论治为基础,方剂配伍是其特点,方剂配伍的合理性在临床文献评价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方剂之间既不完全相同,也不完全相异,往往是围绕某些常见药物进行加减变化,这就是中医基本方的雏形,体现出了方剂群中内在变化规律,这是中医临床文献评价可以利用的切入点.

根据以上现状分析,本研究以中医治疗文献的综合评价与利用为目的,通过中医治疗文献证据等级体系及方剂树形分析算法的建立,搭建起中医治疗文献评价的方法学基础,并对评价过程进行规范化处理,形成一套可操作的方剂数据综合评价方法,在此基础上搭建中医临床辅助决策平台以促进证据利用,最后以病毒性心肌炎的中医药治疗文献为示范,进行证据评价与利用,以此对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学进行验证.

2建立中医治疗文献证据等级体系

临床证据等级划分是循证医学评价临床文献的重要依据.不同的临床研究设计是为了实现不同的目的,其证明因果关系的能力和预期的潜在偏倚都不尽相同,提供的证据可靠性也各不相同,为了获得最可靠证据需要对临床文献的质量划分等级.

2.1西医临床证据等级划分方法与问题

目前西医广泛接受和使用的临床证据等级划分方法主要包括:澳大利亚国家卫生与医学研究委员会的证据等级、美国国家临床指南交换所的证据等级、牛津大学循证医学中心的证据等级.研究西医临床文献质量证据等级体系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及其所发挥的作用,我们可以发现证据分级是筛选海量临床信息以取得最优证据的有效方法,证据等级的划分方法随着实践领域的变化和研究的深入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对有别于西医理论与实践的中医临床来说,建立自己的证据等级体系是评价中医药临床治疗文献质量的必要条件.

2.2中医治疗文献的证据等级划分方法与原则

中医临床与现代医学的一个明显区别是其坚持辨证论治.经过数千年的发展与临床检验,辨证论治体系已趋于成熟和稳定,成为中医学的主要特征之一,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和核心内容.

首先,本文以“辨证论治”作为评价中医临床治疗文献质量等级的第一要素,并将辨证论治的研究列为Ⅰ级证据,目的在于筛选一批合乎中医理论体系和发展规律、并能体现中医治疗特色优势的文献,以便获得高质量临床治疗方案.有些研究文献虽然没有进行证候诊断,但在治疗过程中却应用了辨证论治的方法,并根据病人症状的不同对方剂进行了一定的加减变化,这类文献在本研究中被定义为非严格辨证论治研究,由于其没有明确的证候诊断,难以进行同类证据的比较、分析、整合,故列为Ⅱ级证据.还有一些研究未采用中医辨证论治方法,而是根据西医对疾病的认识,或西药药理研究成果,将中药作为植物药使用,没有运用中医理论,这类文献在本研究中被定义为非辨证论治文献,列为Ⅲ级证据.在本研究中,Ⅱ、Ⅲ级文献一般不予利用.

其次,本文以临床研究的类型作为治疗文献证据等级划分的第二要素.从循证医学的角度看,各种临床研究方法由于设计、实施方案的不同,最终结果的可靠性也不同,而从中医学的角度看,各种临床研究方法在验证中医治疗方案的可靠性及可重复性上有着不同的参考价值.RCT因其为群体性研究的最优设计所获得的结果最为可靠,故列为Ⅰa等级,其它临床试验方法,如非随机对照试验、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系列研究等,获得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稍有不同,但均弱于RCT,故皆列为Ⅰb等级,专家经验总结一般均进行了较高的理论概括,有着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尤其是对有较深造诣专家治疗体会的高质量总结,浓缩了专家数十年实践积累的珍贵经验和教训,具有非常大的借鉴价值,因此列为Ⅰc证据,中医医案完整地记录了中医诊疗经过,其中往往夹杂特殊的辨证用药或特殊的诊疗情况,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其可靠性和可重复性相对较低,因此列为Ⅰd等级.

最后,以设计方案及完成质量作为等级划分的第三要素.考虑到每种类型研究中均存在设计缺陷或实施不利的可能,故根据各自特点分别进行分析评价,如下所示.

评分标准(暂定):每一项为1分,得分≥10分者为高质量文献.

评分标准(暂定):每一项为1分,得分≥10分者为高质量文献.

评分标准(暂定):每一项为1分,得分≥7分者为高质量文献.

评分标准(暂定):每一项为1分,得分≥5分者为高质量文献.

3.方剂树形分析算法

中医临床治疗文献质量等级的建立,使得我们能够获得符合中医理论与实践的高质量治疗文献,但高质量文献中的治疗方案很难是一致的,尤其是使用的方剂更是千差万别,其间的差别或很小,或相去甚远,这给最佳方案的筛选造成了巨大的困难.尽管如此,高质量治疗文献使用的方剂间仍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仍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这就是方剂“基本方”现象,即以某几个中药为核心进行加减变化,从而产生出一批相关方剂.如四君子汤加陈皮、半夏成为六君子汤,再加木香、砂仁又组成香砂六君子汤,四君子汤加四物汤又构成了八珍汤等等,在这里四君子汤就是这一系列方剂中的基本方.

因此,最佳方案的筛选可以利用“基本方”现象,从高质量方案群中获得其基本方,以此抓住某病证的中医治疗核心,发现适合大多数情况的基础方案.为此,本研究根据中医方剂数据结构特点,利用关联分析相关理论,建立了方剂树形分析算法,以建立中医方剂基本方的数学模型.

3.1数学模型

设变量a,将数据库中各方剂(m)和涉及的药物(n)进行编码,如方剂中包含某药物则a_(m,n)取1,不包含则a_(m,n)取0,以此对所有方剂及药物进行初次编码,组成n×,m的二维矩阵A.

3.2方剂树形算法基本规则

规则一:方剂树由下至上生成.所有方剂都包含的中药为根节点,根节点不一定存在.

规则二:如没有根节点,那么以出现频次最高的中药为主节点.包含主节点的方剂居于主干,形成主干集合,不包含主节点的方剂居于枝干,形成枝干集合.

规则三:主干集合和枝干集合分别按规则循环计算,如集合中没有重复中药,则节点终止产生.

规则四:如某几个中药出现频次一样多,则选取能够发出最多节点的中药为节点,即相似程度最高的节点.

规则五:如某方剂参与下级节点生成而不能参与上级节点生成,则从所在集合中分离,并在下级节点之上、上级节点之下形成叶.

3.2.3方剂树的图形性质

性质一:中药出现频次与所在层级成反比,即药物的出现频率越多,其节点的层级越低.

性质二:层级以及方剂树叶数与此枝干基本方的可信性呈正相关,某节点以上所有叶方剂的相似系数与该节点下基本方可行性呈正相关.

性质三:树形图可以从主干按一定支持度和吻合度截取相应的基本方.

4.病毒性心肌炎中医治疗文献评价及利用示范

检索1994年~2003年中国中医药数据库检索系统主题词“心肌炎”,除外感染性、风湿性等非病毒性心肌炎文献及针灸、推拿、护理、药理等类文献,最后共纳入971篇.按照病、证、方、药模式从文献中抽取治疗方案数据,获得数据1155条方案.

依据中医治疗文献等级对纳入的方案进行证据等级划分,获得各类证据结果

如下:

对文献中较多的10个证候,应用方剂树形分析算法进行分析,对获得的计算结果总结如下.

基本方

推荐方

5.总结与创新性

本研究是国家科技部“十一五”支撑课题的子课题“基于临床文献数据独立评价中医临床效应的方法研究”的一部分,主要研究如何基于临床文献数据对中医药治疗方案进行评价,为此本研究建立了中医治疗文献证据等级体系及方剂树形分析算法,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一套可操作的中医治疗文献分级方法,并以此为基础搭建了中医临床辅助决策平台,最后以病毒性心肌炎的中医药治疗文献为例进行了示范性研究.

本研究的创新点如下:

提出符合中医实际并满足循证医学理论的中医治疗文献证据等级体系,

提出针对中医方剂数据的分析工具——方剂树形分析算法.

6.结语

中医临床方案的评价是在中医界广泛引起注意但尚未深入开展的研究领域,本研究在此做了探索性的系统研究,冀望于对后来研究有所裨益.由于时间限制,本研究仍有部分未能在博士期间完成,如评价标准的论证、软件的开发、数学计算的优化、平台的实用性论证、大规模的数据采集等,有待于今后继续深入研究.

随着中医药临床信息量的不断增多,进一步研究适合该领域的数据挖掘方法,提高中医药数据的利用效率,促使传统的信息服务向知识服务模式转变,使知识服务更多地为临床与科研决策提供参考,必将使中医药信息学在中医药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四篇循证医学科技论文摘要模板: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

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病”范畴.早在《内经》、《金匮要略》中,对其病因病机及治法方药就有系统论述.它是我国古代众医家辛勤实践的结果,是理论和实践结合的产物,是先辈留给我们的珍贵宝藏.目前糖尿病人群迅速扩大,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尽管中医药已在中国及其周边国家普遍应用,然而由于中医理论体系和治病原理不是以西医的病理生理机制为基础,难以用现代医学思维理解,因此,未能得到西方国家的普遍认可.世界卫生组织(WHO)倡导循证的传统医学(evidence-based traditional medicine)强调从基本的药物目录制订到临床研究与实践都应当按照循证医学的方法来进行,以便为占全球8 0%的传统医疗卫生服务实践提供科学的证据.循证的传统医学,既循证的中医药学(evidence-based Chinese medicine),已成为医学领域不可回避的发展潮流.

本课题用循证医学系统评价的方法探讨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本课题共分为两个部分:

一、文献综述:综述一探讨了糖尿病中医病机研究进展,阐述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理论.综述二介绍了循证医学与中医学的密切关系及二者结合的研究状况.

二、研究部分: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

[目的]

用循证医学系统评价的方法,对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随机对照试验临床文献进行系统整理,获得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的证据,并通过对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分析目前中药随机对照试验中存在的不足.

[方法]

1、文献检索:本论文对以下数据库进行了电子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 (2010.3), Pubmed (2010.3),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2009.9);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2009.9);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2009.9);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2009.9);万方《中国学术会议论文库》(2009.9);万方《中国学位论文数据库》(2009.9);北京中医药大学学位论文库(2009.9).

2、文献纳入标准:研究类型:所有随机对照试验(本研究只纳入运用了恰当的随机分组方法即采用计算机软件、计算器、随机数字表、抛硬币、掷*法、抽签法等对病人进行随机分组的试验).研究对象:明确诊断的2型糖尿病病人.治疗措施:其中一组采用了中药治疗(包括辨证论治中药复方、单味药、中药提取物、中成药及中药食疗等),对照措施包括安慰剂、西药、基础治疗(包括健康教育、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及西药对症治疗).疗效评价指标:至少报告了一个与糖尿病相关的结局指标:糖尿病临床治疗无效人数、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敏感指数、口渴、多食、多尿及消瘦症状治疗无效人数.

3、文献筛选:通过阅读标题和摘要,依据纳入标准进行初筛,对难以明确的文献先归入纳入文献范围;获取应纳入文献的全文,通过阅读全文最终决定是否纳入;以上筛选过程由两名研究者独立进行.

4、资料收集与质量评价:两名文献评价者独立进行资料提取、质量评价,对每一篇文献根据Schulz和Jadad标准进行质量评估,将文献分为A、B、C三个等级.*为符合所有标准的高质量的研究:较低的偏倚存在;B级为符合部分标准的中等质量的研究:中等的偏倚存在;C级为不符合所有标准的低质量的研究:较高的偏倚存在.

5、资料分析:如果有至少两篇随机临床试验有相同的治疗药物、对照措施以及报告了同一结局指标,则考虑用revman5.0统计软件进行定量分析.二分类资料用相对危险度(RR)和95%的可信区间表示,连续变量资料使用权重的均差和标准化均差.不能做定量分析的资料可采用定性分析方法对研究结果进行描述性综合.

[结果]

本系统评价共检索3706篇文献,最后共纳入87篇文献,共8149例病人质量评价结果为*的文献0篇,B级87篇,C级0篇.纳入的对照类型包括中药加基础治疗与安慰剂加基础治疗比较(5篇),中药与西药比较(12篇),中药联用基础治疗与西药联用基础治疗比较(22篇),中药联用基础治疗与基础治疗比较(33篇),一种中药与另一种中药比较(7篇),一种中药联用基础治疗与另一种中药联用基础治疗比较(1 0篇).

仅两种中药分别有两篇文章使用了相同的对照,Me ta分析显示:消渴安胶囊较格列齐特降低临床治疗无效人数、空腹血糖水平差异不显著.胰苏灵加基础治疗较二甲双胍加基础治疗降低临床治疗无效人数差异显著,RR95%CI为0.43[0.24,0.80];胰苏灵加基础治疗较二甲双胍加基础治疗改善胰岛素敏感指数差异显著MD95%CI为0.49[0.39,0.58].

中药加基础治疗与安慰剂加基础治疗比较的研究中3篇文献报告了临床治疗无效人数其中2篇文献表明中药加基础治疗较安慰剂加基础治疗疗效显著;4篇文献报告了空腹血糖其中1篇文献表明中药加基础治疗较安慰剂加基础治疗疗效显著;4篇文献报告了餐后两小时血糖其中3篇文献表明中药加基础治疗较安慰剂加基础治疗疗效显著;2篇文献报告了糖化血红蛋白其中1篇文献表明中药加基础治疗较安慰剂加基础治疗疗效显著;1篇文献报告了胰岛素敏感指数表明中药加基础治疗较安慰剂加基础治疗疗效无显著差异.

中药治疗与西药治疗比较的研究中1 0篇文献报告了临床治疗无效人数其中4篇文献表明中药治疗较西药治疗疗效显著;11篇文献报告了空腹血糖其中4篇文献表明中药治疗较西药治疗疗效显著;5篇文献报告了餐后两小时血糖皆表明中药治疗较西药治疗疗效无显著差异;3篇文献报告了糖化血红蛋白皆表明中药治疗较西药治疗疗效无显著差异;4篇文献报告了口渴症状治疗无效人数其中1篇文献表明中药治疗较西药治疗疗效显著;2篇文献报告了多食症状治疗无效人数皆表明中药治疗较西药治疗疗效无显著差异.

中药联用基础治疗与西药联用基础治疗比较的研究中1 0篇文献报告了临床治疗无效人数其中4篇文献表明中药联用基础治疗较西药联用基础治疗疗效显著;22篇文献报告了空腹血糖其中6篇文献表明中药联用基础治疗较西药联用基础治疗疗效显著;16篇文献报告了餐后两小时血糖其中3篇文献表明中药联用基础治疗较西药联用基础治疗疗效显著;12篇文献报告了糖化血红蛋白其中3篇文献表明中药联用基础治疗较西药联用基础治疗疗效显著;10篇文献报告了胰岛素敏感指数其中4篇文献表明中药联用基础治疗较西药联用基础治疗疗效显著;8篇文献报告了口渴症状治疗无效人数其中2篇文献表明中药联用基础治疗较西药联用基础治疗疗效显著;5篇文献报告了多食症状治疗无效人数其中1篇文献表明中药联用基础治疗较西药联用基础治疗疗效显著;5篇文献报告了多尿症状治疗无效人数其中4篇文献表明中药联用基础治疗较西药联用基础治疗疗效显著.

中药联用基础治疗与基础治疗比较的研究中23篇文献报告了临床治疗无效人数其中8篇文献表明中药联用基础治疗较基础治疗疗效显著;29篇文献报告了空腹血糖其中16篇文献表明中药联用基础治疗较基础治疗疗效显著;21篇文献报告了餐后两小时血糖其中16篇文献表明中药联用基础治疗较基础治疗疗效显著;9篇文献报告了糖化血红蛋白其中5篇文献表明中药联用基础治疗较基础治疗疗效显著;6篇文献报告了胰岛素敏感指数其中4篇文献表明中药联用基础治疗较基础治疗疗效显著;4篇文献报告了口渴症状治疗无效人数其中1篇文献表明中药联用基础治疗较基础治疗疗效显著;1篇文献报告了多食症状治疗无效人数表明中药联用基础治疗较基础治疗疗效无显著差异;2篇文献报告了多尿症状治疗无效人数皆表明中药联用基础治疗较基础治疗疗效显著.

一种中药与另一种中药比较的研究中6篇文献报告了临床治疗无效人数其中3篇文献表明一种中药较另一种中药疗效显著;1 0篇文献报告了空腹血糖其中6篇文献表明一种中药较另一种中药疗效显著;10篇文献报告了餐后两小时血糖其中4篇文献表明一种中药较另一种中药疗效显著;4篇文献报告了糖化血红蛋白其中2篇文献表明一种中药较另一种中药疗效显著;2篇文献报告了口渴症状治疗无效人数皆表明一种中药较另一种中药疗效无显著差异;3篇文献报告了多食症状治疗无效人数其中1篇文献表明一种中药较另一种中药疗效显著;2篇文献报告了多尿症状治疗无效人数其中1篇文献表明一种中药较另一种中药疗效显著;3篇文献报告了消瘦症状治疗无效人数皆表明一种中药较另一种中药疗效无显著差异.

一种中药联用基础治疗与另一种中药联用基础治疗比较的研究中4篇文献报告了临床治疗无效人数其中2篇文献表明一种中药联用基础治疗较另一种中药联用基础治疗疗效显著;1 0篇文献报告了空腹血糖其中4篇文献表明一种中药联用基础治疗较另一种中药联用基础治疗疗效显著;8篇文献报告了餐后两小时血糖其中7篇文献表明一种中药联用基础治疗较另一种中药联用基础治疗疗效显著;6篇文献报告了糖化血红蛋白其中4篇文献表明一种中药联用基础治疗较另一种中药联用基础治疗疗效显著;1篇文献报告了胰岛素敏感指数表明一种中药联用基础治疗较另一种中药联用基础治疗疗效显著;4篇文献报告了口渴症状治疗无效人数、3篇文献报告了多食症状治疗无效人数、3篇文献报告了多尿症状治疗无效人数、2篇文献报告了消瘦症状治疗无效人数皆表明一种中药联用基础治疗较另一种中药联用基础治疗疗效无显著差异.

有44篇文献(5 0.6%)进行了不良反应报告,其中25篇文献仅在文中简单提及“未见不良反应”,且有7篇是在讨论中提及的;1篇文献报道了全部病例中的不良反应情况未交待是治疗组或对照组;32篇文献报告治疗组未见不良反应.报告的不良反应包括头晕、倦怠、浮肿、低血糖及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和过敏性皮疹等,未报告严重的不良反应.无一篇文献对不良反应出现的原因、可能相关的药物进行分析.

[结论]

1、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随机对照试验的临床文献质量有待提高,尤其是在样本量估算、随机隐匿、盲法、脱落和失访方面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2、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可能在降低临床治疗无效人数、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和改善糖尿病症状方面存在潜力,尤其是中药联合西药基础治疗者较单用西药治疗疗效差异可能更显著.但是由于本系统评价同一种中药发表文献数量太少,因此有关使用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尚不能得出确切结论,仍需要更多的多中心、大样本、设计良好的随机对照试验来验证结果.

3、不良反应报告较少且报告简单.建议在今后的研究中关注中药的不良反应,以提供中药安全性证据.

第五篇循证医学科技论文摘要怎么写:我国农村卫生适宜技术评估筛选研究

研究背景

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农村卫生工作一直是政府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虽然我国农村卫生服务系统在过去的数十年里有了长足的发展,农村居民医疗保障体系逐步健全,但是,相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居民对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不断提高,农村卫生资源远远无法满足农村居民防治疾病、维护健康的需要,农村居民疾病负担比较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仍然困扰着相当地区的农村居民,如何提高我国农村地区的医疗服务水平,如何切实改善农村地区医疗环境,让农民能够踏实地用得上经济有效的卫生技术和诊疗手段是解决当下农村卫生问题的关键.因此,为农村地区提供符合当地需求、安全、有效、可接受性强、经济适用、符合社会*道德要求的卫生适宜技术日益受到社会关注.2008年《卫生部关于加强适宜卫生技术推广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坚持依靠卫生科学技术进步,研究农村卫生技术需求,加强面向农村的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工作,是全面贯彻我国卫生和科技工作方针,促进卫生科技成果转化,发展农村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是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的重要措施”.2009年我国新医改方案再次强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使用适宜技术、适宜设备和基本药物,大力推广包括民族医药在内的中医药,为城乡居民提供安全有效和低成本的服务”.

近年来,我国医药卫生科技工作者研制了一大批卫生技术,并加入到了卫生部“面向农村和基层推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十年百项计划”的清单,如何在众多的卫生适宜技术中选择出适合于不同地区的技术,使之切实服务于我国农村居民、真正改善农村医疗卫生环境,是该计划首先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需求性是卫生适宜技术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农村卫生适宜技术评估和筛选的重要依据,也是影响后继技术推广效果的主要因素.因此,评估和筛选适合于我国农村基层推广应用的卫生技术,首先必须了解项目推广地区的卫生需求情况,这是保证筛选出农村地区真正急需、可行、适宜、有效的卫生技术的必要和首要步骤.由此,课题组首先进行了农村基层卫生需求调查研究,为卫生技术的进一步评估提供理论依据和方向参考.在充分了解农村基层卫生需求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对各项卫生适宜技术进行科学评估是确保筛选结果准确的必要步骤.本研究在选择卫生适宜技术评价方法时,首先选用了国际上公认的“金标准”—循证医学系统综述评价的方法,对各项卫生适宜技术逐一进行系统综述评价,以期形成完整的系统综述.基于我国农村基层医疗环境和我国农村卫生适宜技术特点,我们发现单纯依靠“金标准”-系统综述评价的方法不适用于我国现有的全部卫生适宜技术,因此,我们根据以往的研究结果,选择综合评分法进行卫生技术评估,选用的指标体系为应用较为成熟的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研究发现,我国现有的卫生适宜技术中包括相当一部分疾病综合防治策略类技术,由于这一类技术主要是通过防治网络的建立或健康宣传等手段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其技术特性等指标不易量化,因此,不适用于依据指标体系的评价方式,目前,对于这一类技术缺乏可参照的评价方法,通过理论考证和专家咨询,本研究设计采用定性评价的方法对这一类疾病综合防治策略类技术进行全面评估.最后,在充分考虑地方卫生需求的基础上,综合各种卫生技术评估结果,拟定适合于各项目的推广应用的卫生适宜技术清单.

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总体目标为根据需求研制综合性农村卫生适宜技术评估筛选方法,遴选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清单,为卫生适宜技术推广服务.具体的研究目的包括:明确农村卫生适宜技术需求;研制综合性的农村卫生适宜技术评估筛选方法;提出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清单;形成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政策建议.

研究方法

在对农村基层卫生适宜技术需求展开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卫生技术评估的具体方法对我国农村适宜技术进行一系列评估筛选综合研究.主要研究范围为河南省、宁夏地区和山东省,主要研究对象为卫生部面向农村基层推广适宜技术“十年百项计划”第二轮第5至7批卫生适宜技术.

(1)农村卫生需求调查

本研究参考2005年各省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17个项目省中抽取项目实施较好的宁夏、河南两省为调查范围,在每个省中抽取两个示范县.基线资料由总课题组统一提供,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在县乡村*医疗机构随机抽取基层医生为调查对象.调查工具主要为基线调查表和卫生适宜技术需求调查表,采取提前通知医院组织医生,调研员按时到达指定地点集中对符合条件的医生统一进行问卷调查的方法.资料的分析主要为描述性分析和单因素统计推断,建立Microsoft Access2003数据库,统计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根据研究目的,依据国际疾病分类编码ICD-10对诊疗困难的疾病进行分类.

(2)农村卫生适宜技术的循证医学系统综述评价

本部分研究主要采用系统综述评价的方法具体评价第5至7批共20项适合做系统评估的卫生适宜技术,通过专家咨询和文献查阅等方法确定文献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制定检索策略和证据质量评价标准.数据分析方法主要采用描述性分析和Meta分析,诊断性试验使用Meta-disc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应用灵敏度、特异性、阴阳性预测值以及拟合sROC曲线等指标合并统计量;干预性试验采用RevMan4.2软件进行Meta分析,数值变量和分类变量资料在进行合并统计量时,分别采用加权均数差和相对危险度、比值比.

(3)农村卫生适宜技术综合评分

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山东、河南和宁夏地区作为具体研究范围,每个项目省根据经济发展条件抽取2-3个县(或县级市),选取当地卫生医疗机构选取工作经验较丰富的业务骨干和专家,原则上是相应科室的全部资深专家(从医年限5年以上.主要调查工具包括专家基本情况表及卫生适宜技术综合评价表,选取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作为本研究的指标体系,将本次待评价的卫生适宜技术分为内科、外科、妇产科、小儿科、五官科和公共卫生技术六个具体类别,具体赋值办法为集中组织专家、单独直接赋值.将录入的卫生技术单个指标评分数据库由Epidate数据格式转变为Visual FoxPro格式,同时建立卫生技术评分和评价指标数据库表,编写相应的Visual FoxPro程序,获得每一个专家对各项卫生技术间的综合评价,并进行一致性检验,根据各类技术的综合评价值,逐一计算各项技术的综合平均得分,按照各项技术的综合得分值对卫生技术按照类别进行统一排序.

(4)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定性评价

专家的选择采取目的抽样和“滚雪球”抽样相结合的方法,由抽取的访谈人员推举对该研究有经验的其他专家加入访谈.访谈方式主要采取调查人员与指定专家一对一地进行个人深入访谈的具体模式.访谈内容和访谈提纲均提前通过专家咨询或小组讨论一致通过.访谈具体内容由各组访谈人员整理成册,统一编码,小组讨论和专家咨询结合对访谈内容进行进一步分析.

主要研究结果

1)充分了解农村卫生适宜技术需求

通过调查明确了县乡村主要健康问题、供方卫生技术需求和常见病技术需求,

通过有技术需求疾病和纳入本研究的卫生适宜技术做归类对比,发现本次评估筛选的技术能够满农村常见病卫生需求,进一步验证了本研究的方向正确,能够在需求性的基础上评估筛选卫生适宜技术,

部分地区存在潜在的、未得到满足的卫生技术需求,如职业病、精神类疾病.

2)通过我国农村卫生适宜技术系统综述、综合评分和定性评价的综合性评估方法,对待评卫生技术进行了全面评估,并结合卫生需求调查结果和各地经济发展等实际情况,提出各项目地拟推广应用的卫生适宜技术清单.

3)形成了以卫生需求为基础,以系统综述、综合评分和定性评价为具体步骤的综合性农村卫生适宜技术评估筛选方法,并提出我国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政策建议.

4)各种评估方法研究结果:

①本研究所涉及的二十项卫生适宜技术的系统综述评价结果总体情况不佳,能够最终用Meta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的技术共计3项;能进入Meta分析具体实施环节分析得出部分关于效果等方面结论但是无法完成全部步骤的技术共计5项;经文献检索和文献质量评分无法进入Meta分析程序,但是能够得出部分结论的技术为7项;因无文献支持而无法进行分析的技术为5项.可见由于我国农村卫生适宜技术的自身特点和Meta分析的具体要求,仅应用Meta分析一种方法无法对所有项目进行评估,必须寻找其他评估方法互为补充、互为参考.

②各项技术分值相差不大,三个项目省分值较高或较低的技术具有共性(诊疗疾病的患病率较高或较低);综合各地区评分结果,内、外科技术的赋值结果分布最为接近(准确度较高);综合分值较高的技术与卫生需求调查中诊治常见病技术或急需的技术类别高度一致.

③针对基层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技术受认可程度高;部分卫生技术所包含的治疗方案较陈旧、所需药物基层难以获得、技术要求操作水平高于基层医疗机构所能达到的水平,不宜推广;大多数技术推广存在困难,最主要为人员配置和资金不足;获得每项定性评价技术的推广结论和建议.

结论与政策建议

1.综合性卫生适宜技术评估筛选方法适用于我国农村地区卫生技术的筛选

本研究建立了以卫生需求为基础的综合性卫生适宜技术评估筛选方法,针对不同特征、不同类型的卫生适宜技术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评估,主要包括循证医学系统综述评价法、综合评分法和定性访谈法,几种方法互为补充,经实践证明,该方法科学可行、系统全面,能够为我国农村真正筛选出适宜的卫生技术.

2.我国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基本能够满足农村基层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

本研究结果显示,农村基层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技术均能在本次评估的技术清单中找到,而本次评估筛选出来适合推广的技术基本上涵盖了基层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范围,说明目前我幽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基本能够满足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要求.

3.我国农村卫生适宜技术项目存在的不足

本研究通过农村卫生需求调查,以及对卫生部面向农村基层推广适宜技术“十年百项计划”第二轮计划第五至七批共37项西医范围的卫生适宜技术进行系统综述评价、综合评分和访谈研究,发现农村卫生适宜技术的筛选和推广过程中存在以下不足:

(1)部分卫生适宜技术本身存在不足

(2)现有技术适用范围区分有待明确

(3)卫生适宜技术不能完全满足农村基层卫生需求

(4)部分适宜技术在基层医疗机构的适宜性差

(5)政府投入相对不足

建议

(1)重视和增加卫生适宜技术理论研究,提高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文献质量鼓励基层医务工作者尤其是县级医疗机构的医生展开对适宜技术的理论研究,着重对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等具体指标进行临床观察,并整理成高质量的文章,提高卫生适宜技术的文献质量,为科学地评价技术特点,以及技术的开展和终止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2)建立健全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制定标准

建立卫生适宜技术制定标准,根据农村卫生需求,制定适用于我国农村的卫生适宜技术.需要注意尽量使用农村地区可及的设备和药品.

(3)完善技术对于适用范围规定,根据需求增加技术种类

针对不同基层卫生机构的特点和技术需求,将适宜技术明确区分为适于县级医疗机构、适于乡镇卫生院和适于村卫生室等级别,因地制宜,不但有利于完善筛选体系,也提高推广应用的效率.

同时,根据农村地区卫生需求,增加针对如职业病、精神疾病等病种的诊疗新技术,同时增加慢性肺感染性疾病的诊疗技术.

(4)政府增加支持力度

增加政府或上级部门的支持力度,从经济、人员和组织协调三个方面分别给予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的支持和便利,才能真正保证卫生适宜技术真正适用于农村

第六篇摘要范文:循证药学定义和文献的系统评价

目的系统分析国际国内循证药学文献,比较循证药学现有定义,了解循证药学发展现状和前景.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和PubMed、EMbase,并以Google辅助检索.纳入循证药学相关文献,提取循证药学定义、作者信息、发表年限及研究主题等信息.描述性分析现有循证药学定义异同,评价循证药学学科发展现状.结果①循证药学定义:共获得4个定义,各自就实践主体、实践方法和实践领域做出不同描述.②循证药学相关研究:共获得循证药学相关文献214篇(英文12篇,中文202篇),中文文献数量逐年递增,近3年以每年10篇的速率增长,作者主要来自医疗机构(以药剂科最多),作者研究方向以临床药学和医院药学为主,研究主题以临床药学实践与发展、临床合理用药和医院药学发展为主.结论①现有循证药学定义差异较大,尚缺乏公认定义.②循证药学在国际上知晓度和关注度较低,在国内正日益受到关注.③循证药学学科缺乏完整理论体系,应尽快完善循证药学知识体系,探索和构建循证药学实践模式.

第七篇循证医学科技论文摘要范文:中医药干预前期糖尿病的系统评价

我国古代医学非常重视治未病思想,它是我国古代众医家辛勤实践的结果,是理论和实践结合的产物,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是先辈留给我们的珍贵宝藏.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健康日益关注,正如前苏联医学史专家培脱洛夫在20世纪曾经预言的那样,“新的世纪将是一个健康的世纪”.因此,如何保持健康、防治疾病将治未病思想提到了重要的地位.

尽管中医药的很多疗法已在中国及其周边国家普遍应用,然而由于中医的治疗体系和治病原理不能以西方的病理生理机制为基础,难以用现代医学的理论加以阐述,因此,未能得到西方国家的普遍认可.世界卫生组织(WHO)倡导循证的传统医学(evidence-based traditional medicine)强调从基本的药物目录制订到临床研究与实践都应当按照循证医学的方法来进行,以便为占全球80%的传统医疗卫生服务实践提供科学的证据.循证的传统医学,暨循证的中医药学(evidence-based Chinese medicine),已成为医学领域不可回避的发展潮流.

本课题对仲景的“治未病”思想进行理论研究,并用循证医学系统评价的方法探讨在“治未病”思想指导下的中医药干预前期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本课题共分为三部分:

1.文献综述:综述一探讨了中医“治未病”思想的理论研究现状,“治未病”思想中医临床应用现状及“治未病”与现代预防医学一致性.综述二总结了前期糖尿病干预研究的进展,具体包括改善生活方式干预、西药干预、和中医药干预三种方面.

2.理论研究:该部分对仲景“治未病”思想的起源和内涵进行文献整理和归纳,及“治未病”思想对消渴病防治的影响进行总结.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内经》为仲景“治未病”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内经》的“治未病”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未病先防,在疾病发生之前主动地对抗疾病,充分发挥人们自身的能动性,而不是将自己的健康寄托在医生身上,二、治其未成,指在机体偏离健康状态但还未形成疾病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三、治其未发,指把握发作性疾病以及一些慢性疾病的治疗时机,先其发时而治,及时发现一些潜藏在体内伏而未发的病理因素,四、治其未传,指既病之后,宜及早治疗,防止疾病传变,也就是在治疗过程中,防止疾病向严重复杂的方面发展.

循证医学科技论文摘要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循证医学科技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2500字大学毕业论文、2500字自考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4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循证医学科技课题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循证医学科技论文摘要范文选题

(2)张仲景创立的辨证论治体系,给“治未病”思想赋予新的内容.其“治未病”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未病先防,张仲景非常重视在疾病未发的情况下“慎养”防治疾病,并且提出了一系列精神、饮食预防疾病的方法.二、既病防变,笔者认为此部分内容又细分为有病早治,先安未受邪之地,中病即止,慎治防变四个方面.三、瘥后防复,仲景非常重视瘥后防复,其《伤寒杂病论》中论述大量药后饮食等禁忌,皆在提示人们注意病后调护,以防疾病复发或生变.

(3)“治未病”思想在消渴病防治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饮食防治消渴病,二,情志调节防治消渴病,三、运动防治消渴病,四、节制房事防治消渴病,五、调养体质防治消渴病.

3.中医药干预前期糖尿病的循证医学系统评价研究:

(1)背景

前期糖尿病是指患者的血糖介于正常人血糖值与糖尿病者血糖值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有人认为前期糖尿病、“消渴病”的前期或属于早期的“消渴病”阶段,防止从前期糖尿病发展为糖尿病属于中医“治未病”范畴.近年来临床上发表了一系列的临床试验报道,大致包括改善生活方式干预、中医药干预、西医降糖药干预三种方法,但具体哪种方法更有效,对病人的经济负担较轻和副作用较小,尚没有明确的结论.

(2)目的

用循证医学系统评价的方法对中医药干预前期糖尿病进行疗效和安全性的评价.

(3)检索策略

本论文对以下数据库进行了电子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中医药期刊文献数据库.对《中医杂志》杂志进行了手工检索.并检索了灰色文献数据库:中国医学学会会议论文数据库,万方《中国学术会议论文库》,万方《中国学位论文数据库》.

(4)纳入标准

所有的中医药干预早期糖尿病的随机对照试验和半随机对照试验都被纳入.

(5)资料收集与分析

两名文献评价者独立进行提取资料、评价质量和结局,对每一篇报告的临床试验根据Schulz和Jadad标准进行质量评价.

(6)结果

本系统评价共检索921篇文献,最后共纳入19篇中医药干预或中医药联合生活方式干预前期糖尿病的随机对照试验,共1471例病人,所获得的文献试验的方法学质量普遍较低.Meta-分析表明:中药联用生活方式干预比较单纯生活方式干预前期糖尿病,具有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RR 0.41,95%CI 0.23~0.72),增加糖调节受损复常率(RR 2.99,95%CI 1.72~5.2),降低空腹血糖(WMD-0.59,95%CI -0.84~0.33)mmol/L、餐后2小时血糖(WMD -1.14,95%CI -1.59~-0.69)mmol/L和糖化血红蛋白(WMD -0.37,95%CI -0.54~-1.20)的作用.金芪降糖片联用生活方式干预具有降低空腹血糖(WMD -0.71,95%CI -1.03~-0.39)mmol/L和餐后2小时血糖(WMD -0.95,95%CI -1.77~-0.13)mmol/L的作用.中药比较二甲双胍具有增加糖调节受损复常率的作用(RR1.51,95%CI 1.10~-2.08).1例研究报道了不良反应,但是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

(7)结论

中医药干预前期糖尿病具有降低糖尿病发生率,增加糖调节受损复常率,降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作用,但由于所获得的文献试验的质量较低,现有的证据还不足以得出肯定的结论.因此,需要更多大样本多中心的设计良好的随机对照试验来验证结果.

综上所述,本课题在“治未病”思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中医药干预前期糖尿病的循证医学系统评价研究中医药干预前期糖尿病的方法,探讨中医药干预前期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并提出新的课题研究方向.

第八篇循证医学科技论文摘要格式:2型糖尿病肾病Ⅲ期诊疗方案循证优化与系统评价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全球糖尿病发病率增长迅速.2010年3月25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布了《中国糖尿病患病率》,报告称中国糖尿病患病人数达到9240万人,患病率高达9.7%,糖尿病潜在人群1.5亿.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即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最主要的并发症之一,据一般统计,2型糖尿病(T2DM)并发肾病的患病率为20%~60%.糖尿病肾病一旦进入临床肾病期,肾功能将持续恶化,因此对2型糖尿病肾病Ⅲ期患者进行有效治疗,延缓甚至逆转其向前进展具有重要的医学价值和社会价值.

循证医学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和认可,是国外制定诊疗指南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但是中医学是一门经验医学,很多中医专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专家经验在中医药有独特的作用和较高的地位,2型糖尿病肾病Ⅲ期诊疗方案的制定不能照搬循证医学方法,应该根据中医学自身的特点,充分听取专家的意见,结合循证医学方法进行制定.目前大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表明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Ⅲ期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但尚无一个公认的有循证医学支持的优化的诊疗方案.目前迫切需要采用多种方法,解决上述问题,为制定出可供推广的2型糖尿病肾病Ⅲ期的诊疗方案提供依据.

二、研究目的

依据循证医学的原则,探索出2型糖尿病肾病Ⅲ期的常见病性、病位、主要证型、主要治法、用药规律,并对目前2型糖尿病肾病Ⅲ期治疗性文献做系统评价,为制定出可供推广的的2型糖尿病肾病Ⅲ期的诊疗方案提供依据.

三、研究方法

12型糖尿病肾病Ⅲ期的证治规律的文献研究

1.1全面收集文献:全面收集已发表的2型糖尿病肾病Ⅲ期随机及半随机临床治疗性文献.

1.2设计信息采集数据库:参照证素的原理及目前文献报道,建立信息采集表,采集的信息包括文献作者认为的2型糖尿病肾病Ⅲ期的病性、病位、治法、应采取的诊疗方案、文献中涉及的证型、治疗组所用药物(西药、中药)

1.3提取资料:两位研究者按照本课题专门的信息采集数据库,一位研究者提取和录入资料,另一位进行核对,采用讨论解决分歧,缺乏的资料与临床试验负责人联系予以补充.

1.4数据统计与分析:使用Epidata3.1建立信息采集数据库,采用双人录入的方法录入数据并校正,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专家问卷调查

2.1选择调查对象:在全国范围内遴选20-30位来自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糖尿病肾病课题组的*甲等医院专家.遴选原则: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糖尿病或肾脏病专业的临床医师及科研人员;副高级以上职称;从事本专业10年以上.

2.2设计及发放专家问卷:依据循证医学的原则,参照文献调研的结果,并在征求有关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拟定专家问卷调查表.

2.3统计学处理:①应用Epidata3.1进行数据管理.问卷数据录入采用双人独立录入,经核查、修正、确认无误后,进行数据库锁定.并将数据库转为SPSS格式,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②对专家的一般资料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

3、2型糖尿病肾病Ⅲ期证候分布特点分析

3.1纳入标准:①糖尿病的诊断均符合WHO(1980、1985、1999年)或ADA(1997年)的标准;②糖尿病肾病Ⅲ期的诊断标准以尿白蛋白的排泄率(UAER)以及Mogensen分期在Ⅲ期者;③以2型糖尿病肾病Ⅲ期为第一诊断入院治疗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意识清楚,智力完整,能准确理解并对所提问题作出回答.

3.2排出标准:①妊娠或哺乳期妇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急性代谢紊乱以及合并感染者;②造成肾脏损害引起蛋白尿的疾病(如急慢性肾小球疾病、失血、心衰等).

3.3调查表设计:调查表所涉及症状、中西医病名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和国家标准,并结合文献调研和专家问卷调查结果而制定,在病人入院后进行问卷调查,并如实记录.

3.4数据整理分析:采用资料完整病例进行统计分析.使用Exce1建立数据库,整个过程采用2人双机独立录入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核对及逻辑检查,保证数据无误后锁定数据库.所有症状进行频数记录和分析,一般资料进行t检验数据资料均在SPSS13.0统计软件上完成.

4、2型糖尿病肾病Ⅲ期治疗性文献系统评价

4.1收集文献:全面收集已发表的2型糖尿病肾病Ⅲ期随机及半随机临床治疗性文献

4.2筛选文献:益气养阴活血法为主的中药复方+贝那普利+基础治疗VS贝那普利+基础治疗.除试验组采用益气养阴活血法为主的中药复方外,在其他治疗措施和疗程方面,两组无差异.

4.3质量评价:按Cochrane肾脏组采用的质量评价标准对纳入临床试验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


https://www.mbalunwen.net/weijiezhimi/73037.html

4.4数据分析:对所有收集的资料,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了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

四、结果

1、2型糖尿病肾病Ⅲ期的证治规律的文献研究

1.1证型分布特点:本研究结果表明,病性以气虚+阴虚+血瘀的三联组合出现频率最高,占71.3%,气阴两虚夹瘀证在2型糖尿病肾病Ⅲ期的证型分布中具有广泛性,可初步说明气阴两虚夹瘀是2型糖尿病肾病Ⅲ期最基本的证型.

1.2病位:本研究显示病位以肾出现的频率最高,占88.3%,复合脏腑以脾肾出现的频率最高,在一定程度表明病位以肾为主,脾肾是本病最常见的病位.

1.3基本治法:本研究显示,本病治法及治法组合多样,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出现频率最高.初步表明2型糖尿病肾病Ⅲ期治法多样,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为主并随症加减是其目前的基本治法.

2、2型糖尿病肾病Ⅲ期的中医用药规律分析

2.1药物频次统计:检索得到有效文献223篇,共牵涉138种中药.用药频次居于前10位的是黄芪、丹参、山茱萸、山药、生地黄、川芎、茯苓、当归、益母草、大黄.出现频次在10及以上的药物共有43种,这43种药物出现的频次总计为1978次,占所有药物比例为88.2%.

2.2药类频次统计:对文献牵涉的138种中药,按《中药学》、《全国中草药汇编》分

循证医学科技引用文献:

[1] 关于循证医学科技的论文题目 循证医学科技论文标题怎么定
[2] 优秀循证医学科技论文参考文献 循证医学科技核心期刊参考文献有哪些
[3] 循证医学科技论文提纲格式模板 循证医学科技论文提纲如何写
《循证医学科技论文摘要怎么写 循证医学科技论文摘要范文参考》word下载【免费】
循证医学科技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