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怎么写 > 文章内容

财务会计理论论文范文参考 财务会计理论毕业论文范文[精选]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财务会计理论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28

财务会计理论论文范文

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财务会计理论论文范文参考: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理论扩展研究
  2. 第二篇财务会计理论论文样文:中国上市公司会计盈利状况及与股价变动关系统计分析
  3. 第二、实证检验证明我国多数上市公司的会计盈利具有随机游走的动态规律性.
  4. 第三篇财务会计理论论文范文模板:我国电子商务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形成机理研究
  5. 第四篇财务会计理论论文范例:制度演化视角下的会计稳健性问题研究
  6. 第五篇财务会计理论论文范文格式:趋同背景下的中国企业会计制度变迁研究

★100篇免费财务会计理论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为您写相关硕士毕业论文和本科毕业论文和职称论文提供论文范文格式模板,【快快阅读吧!】

第一篇财务会计理论论文范文参考: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理论扩展研究

我国会计制度安排正在经历价值性的历史变迁,尽管颁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2006),但会计制度演化中制度事实与制度逻辑的理论争议一直不断.现有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的理论研究中,税务会计理论体系的实体构建相对完整,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的经济学效率与会计价值研究则相对缺位.我国于2006年颁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采纳了英美会计模式中将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的会计安排,这意味着独立税务会计模式是否有效与我国整体会计安排形成了捆绑效应.因此,财税会计分离的经济学效率与会计价值研究不仅对现有的会计理论具有补充性价值,也会对我国正在选择的会计制度安排事实产生理论上的检验价值.

论文运用经济学理论,采用史证研究、定量研究、案例研究、规则个案研究等研究方法,从现有的中美税务会计理论的比较开始,通过理论归纳,比较中美税务会计理论的总体差异,推断差异的成因,透析现有税务会计研究的理论缺位,搜寻具有可扩展性的研究视角,遵循宏观制度与微观技术两大线索,基于经济学效率与会计价值两个视角,拓展现有的财税分离的会计理论.经济学效率与会计价值视角的研究,本质上涵盖了财税会计分离的有效性问题,故可扩展性线索主要包括以下两个大的方面:

一、宏观制度层面经济学效率研究的可扩展性

1.将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置于典型会计模式背景下进行研究从世界范围看,典型会计模式的参考框架为法德会计模式与英美会计模式,法德会计模式实行非独立税务会计安排,英美会计模式实行独立税务会计安排,需要论证的问题是典型会计模式的经济学效率与我国会计模式选择的路径参照.

2.将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作为制度安排进行交易费用研究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作为一种会计安排,从属于经济学意义上制度安排的交易费用范畴,交易费用决*度安排效率,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的交易费用既包括外生交易费用,又包括内生交易费用,对于内生交易费用的评价成为财税分离制度安排模式选择的主要因素,而内生交易费用的无限性,决定了财税合一制度安排存在较高机会成本,因此财税分离制度安排具有可选择性.

二、微观技术层面会计价值研究的可扩展性

1.对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产生的协调价值进行研究税务会计体现了一种特殊的利益结构,这种利益结构的均衡特征意味着税务会计实现了税收法律与会计的软协调,这种软协调优于财税合一的硬协调,从而论证了税务会计的独特协调价值及其独特会计目标.

2.对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产生的财务价值进行研究

税务筹划为静态的MM资本结构理论增加了动态的意义,具有价值效应,实证会计理论表明税务管理不具有价格效应,增值税与所得税会计管理与*流量相关,具有*流量效应,由此决定了税务会计具有独特的价值管理功能.

3.对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产生的会计报告价值进行研究

财务会计报告与税务会计报告具有不同的报告目标、不同的信息质量特征组合与均衡,以及不同的信息披露边界,从而论证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的必然性.

4.对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产生的会计信息质量影响进行研究

从计量属性角度阐述不同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探讨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对所得税会计信息质量影响问题,运用增值税法中的视同销售规则的个案研究,探讨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对增值税会计信息质量影响问题.论文遵循以上研究线索,设计逻辑框架,对研究的主要内容进行布局,全文共分7章,第1章为导论,第2、3章为宏观制度层面研究,第4、5、6、7章为微观技术层面研究,最后为全文结论.在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研究结论三个方面做了创新性探索,具体表现为:在研究视角上,突破现有以实体理论构建为主的研究模式,着重从制度效率与会计价值方面进行拓展性研究,在研究方法上,打破现有“以会计研究会计”的局限,综合运用经济学理论、史证研究、定量方法、案例研究、税法规则个案研究等研究方法,对财税会计分离问题进行理论论证,在研究结论上,提出财税会计分离制度安排模式变迁的实质是增长模式演化、财税会计分离更要注重内生交易费用考量的观点,认为与财务会计受单一准则约束不同,税务会计受税收法律与财务会计准则双重准则约束,税务会计本质上是一种协调机制,实现了税收法律与会计、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软协调,得出财税会计分离有利于提升会计职能在私人组织中的地位、提高会计的市场契约能力、增加会计价值的结论,论文通过财务会计报告与税务会计报告的比较,分析了现行会计报告的优势与局限,主张有必要分清会计信息披露与企业报告或企业信息披露、财务预测报告的边界,会计的重要性不是体现在会计责任的无限扩张上,而是体现在会计职能的不可替代价值上,财务会计信息有效边界的界定依据不是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边界,而是财务会计信息供给者的非替代性供给边界.以上所做的探索期望能够对我国正在经历的会计制度演化及会计模式借鉴的理论认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https://www.mbalunwen.net/weijiezhimi/77118.html

第二篇财务会计理论论文样文:中国上市公司会计盈利状况及与股价变动关系统计分析

会计盈利问题的研究,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由美国著名学者Ball和Brown开创的,伴随着经济学、财务学和统计技术的发展,促成了实证会计理论的诞生和发展.实证会计理论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掀起了一场重大的会计革命,其研究吸收了经济学和金融学的研究成果,对会计研究的困惑做出了解释.同时,对资本市场中会计盈利与股票价格之间关系问题的研究便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实证会计理论的提出,使对资本市场的研究成为西方财务理论中引人注目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研究的理论基础是有效市场理论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这种将财务理论与资本市场相结合所进行的研究,既丰富了资本市场的研究理论,也为资本市场的实践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法律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的不断完善,促进了我国对资本市场上会计盈利问题研究的深入发展.我国沪、深证券交易所的成立和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使我国的证券市场无论是在市场容量、市场上交易的品种与交易的手段,还是在监管体系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在建立、健全市场体系、优化资源配置、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以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证券市场迅速发展的过程中,目前仍存在许多现实问题,上市公司的盈利状况和盈利能力如何,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与其成长性之间是怎样的关系,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的会计盈利信息与资本市场上股票价格的波动是否相关,它们之间存在怎样的相关关系,这些都是理论界和实务界非常关注的问题.

在资本市场上,投资者需要利用已有的信息进行投资决策,在这些已有的信息中,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的会计盈利信息是投资者用以进行股票投资决策最为重要的信息.这些信息是上市公司特有的信息,是能够通过投资者自身分析来进行股票投资决策的非系统信息.因此,对上市公司的盈利状况和盈利能力以及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的会计盈利信息对股票价格的影响进行研究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同时也有助于实证会计理论研究的发展.

由于受到一些客观条件的制约,国内有关会计盈利与股票价格变动关系问题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不是很多,适合研究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盈利问题的研究方法尚需探索和总结.中国证监会自2002年起要求上市公司对外公布季度财务会计报告,目前已经具备使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上市公司会计盈利问题进行研究的条件.

财务会计理论论文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财务会计理论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2000字专升本毕业论文、5000字专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8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财务会计理论学科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财务会计理论论文范文题目

本文以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的会计信息为依据,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的会计盈利状况和盈利能力进行统计分析,进一步研究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与其成长性之间的关系以及会计盈利与股票价格变动关系,进行研究时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是通过对研究对象大量的观察、实验和调查获取客观资料,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在进行实证研究时,需要运用数量经济学的计量分析方法和统计学的统计工具.本文使用的数量经济学计量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回归分析、向量自回归(VAR)分析方法、协整检验和误差纠正模型、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等;使用的统计分析方法主要有描述统计分析、因子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等.

本文是在实证会计理论和财务分析理论基础上,以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的会计信息为依据,采用经验研究、事项研究等实证研究方法,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的会计盈利信息进行分析,进而对会计盈利与股价变动关系进行研究,论文整体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绪论.对选题背景、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研究的方法与思路以及论文的主要创新点、不足之处和未来研究的方向进行阐述.

第二部分主要阐述国内外有关会计盈利问题研究的现状、取得的研究成果以及对上市公司会计盈利状况和盈利能力进行统计分析、进一步研究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与成长性之间的关系以及会计盈利与股价变动关系的理论基础,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实证会计理论和财务分析理论.

第三部分共分2、3、4、5、6章,是论文的核心内容.

第2章从静态的角度对中国上市公司会计盈利状况和盈利能力进行统计分析.分析时对研究的方法和视角进行了创新,将剩余收益定价理论与财务分析理论相结合,分析指标的选取从多个角度、多侧面,考虑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

第3章从动态的角度对中国上市公司会计盈利的规律性进行分析.

第4章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的会计盈利信息是否具有信息含量进行分析.

第5章分析会计盈利能力与上市公司成长性之间的关系.

第6章对会计盈利信息与股价变动关系问题进行研究.研究首次使用VAR模型,同时对分析数据进行了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分析,并进行了Granger因果检验、误差修正以及脉冲响应分析.

第四部分是论文研究的结论与政策建议.本章是对全文研究结果的总结,阐述研究的主要结论,并对如何提高上市公司的会计盈利和投资者如何根据会计盈利信息进行投资决策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

第一,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盈利状况总体比较平稳,销售净利率出现左侧肥尾的特征,资产净利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呈现出一定的循环性或周期性,即表现为季节性时间序列的特性,上市公司的会计盈利状况具有行业特征.

第二、实证检验证明我国多数上市公司的会计盈利具有随机游走的动态规律性.

第三,我国资本市场能够区别对待不同性质的每股盈利,会计盈利信息具有明显的信息含量和市场效应;季度每股盈利虽然能够解释股票价格的变动,但是解释力度很弱.

第四,上市公司的成长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会计年度和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各个因素对上市公司成长性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这一研究结论与企业的生命周期理论是一致的.

第五,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的会计信息与股票价格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只是反映不同能力的会计信息指标与股票价格之间相关性的强弱程度不同;会计信息对股票价格的解释力逐年在增强,综合会计信息对股票价格的解释力最强;盈利能力信息和发展能力信息是影响股票价格的基本会计信息;绝大多数上市公司会计盈利的长期增长是由公司自身的管理决定的;股票价格的长期均衡是很微弱的.

第三篇财务会计理论论文范文模板:我国电子商务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形成机理研究

电子商务企业在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已经得到普遍的认可,电子商务企业在培养创新能力,提升企业绩效,转变产业结构,促进就业、提高人均收入水平和区域经济增长等方面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电子商务研究的日益深入,对电子商务企业的研究视角不断扩展,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理论亟待更新,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时代需求,因此探究电子商务情境下适合企业经营管理、生存及发展,尤其是适合电子商务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既有其理论必要性,又有其现实必要性.然而,有关电子商务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尤其是其形成机理的研究一直存在空白.企业财务管理模式是存在于企业整体管理框架内,为实现企业总体战略目标、总体财务目标而设计的管理系统、管理部门、管理人员、项目分工等要素的有机结合.因此,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必须要贴合大环境,模块化、可更新,由企业战略目标决定,并反作用于企业战略目标.

本文分析了与电子商务企业财务管理模式有关的学术理论,从会计理论入手,剖析会计理论的逻辑起点,并分析了网络财务理论、公司治理及财务治理理论、会计信息披露理论、全面预算管理、企业绩效评价理论等,之后讨论了电子商务及信息理论.随后对相关方面的国内外文献分别进行了综述,为之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之后本文分析了电子商务企业的特定,并对本文所研究的电子商务企业进行了范围界定.之后分析了电子商务企业财务管理流程与传统企业财务管理流程的不同,确定了电子商务企业财务管理流程的特征,并描述了电子商务企业财务管理流程.

本文讨论了电子商务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组成部分,通过对电子商务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各模式测量维度的分析,构建了描述各模式间相互关系的作用机理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电子商务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各模式的相互关系及电子商务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形成机理提出了若干项假设,之后通过问卷调查及统计分析对假设进行验证,并得出实证研究结论.

本文提出了电子商务企业现有财务管理模式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对电子商务企业财务组织模式、电子商务企业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电子商务企业预算管理模式、电子商务企业绩效评价模式、电子商务企业财务信息管理模式、电子商务企业资本管理模式依次提出了优化建议.并通过案例研究,对电子商务企业财务信息管理模式的形成机理进行更进一步的研讨和佐证.

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包括:

第一,电子商务企业财务管理流程有其独特性,应该实现财务与业务的统一、资金流、信息流、物流三者的统一以及时间与空间的统一.

第二,电子商务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可分为财务组织模式、会计信息披露模式、预算管理模式、企业绩效评价模式、财务信息管理模式、资本管理模式,并对6个子模式进行了作用机理分析.

第三,财务组织分权程度对会计信息披露自愿度有显著正影响;财务组织学习能力对会计信息披露自愿度有显著正影响;财务组织分权程度对于预算准确性有显著正影响;财务组织学习能力对于预算准确性有显著正影响;财务组织分权程度对于企业绩效评价准确性有显著正影响;财务组织学习能力对企业绩效评价准确性有显著正影响;财务组织分权程度对于财务信息信度有显著正影响;财务组织分权程度对于财务信息效度有显著正影响;财务组织学习能力对财务信息信度有显著正影响;财务组织学习能力对财务信息效度有显著正影响;财务组织分权程度对资本管理收益有显著正影响;财务组织学习能力对资本管理收益有显著正影响.

第四,预算准确性对企业绩效评价准确性有显著正影响;财务信息信度对预算准确性有显著正影响;财务信息效度对预算准确性有显著正影响;财务信息信度对绩效评价准确性有显著正影响;财务信息效度对绩效评价准确性有显著正影响;资本管理收益对会计信息披露自愿度有显著正影响;资本管理收益对预算准确性有显著正影响.

第五,本文认为:(1)分权制是电子商务企业的一大特点,以此为前提构建的电子商务企业财务组织模式有必要设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作为财务组织的核心连接点.(2)因为较高的分权程度,在编制预算时,决策层和执行层存在一定的利益不一致现象,势必产生围绕预算目标和是否修正执行预算的博弈,为降低利益摩擦,需要引入适合自身特性的激励机制.(3)对于电子商务企业来说,偿付能力、发展潜力以及产生新产品、新服务的创新能力和适应环境的组织灵活程度是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较为重要的指标.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适应电子商务情境,符合电子商务企业特性的电子商务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主要创新点如下:

(1)分析了我国电子商务企业财务管理的特征,并重新梳理了我国电子商务企业财务管理的业务流程.

(2)揭示了我国电子商务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组成部分;并对各子模式进行了概念界定和维度析取,进而构建了各子模式间的作用机理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假设,并通过实证研究对假设予以验证,之后通过案例研究加以佐证.

(3)根据实证研究结果,分析了我国电子商务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现存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设计了电子商务企业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明确了各指标的重要程度.

第四篇财务会计理论论文范例:制度演化视角下的会计稳健性问题研究

不确定性是会计稳健性的前提,而天下最为确定的就是存在不确定性.FASB以西方财务会计理论集大成者和会计准则建设者合二为一的身份,在1983年颁布的第2号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明确提出对会计稳健性的认可,指出财务会计和报告领域里,像对计量上可能的误差,宁愿少计资产和收益而不愿多记的会计稳健性(意为审慎性)这样的惯例是有地位的,因为企业和经济活动在到处都有不肯定因素的环境中进行,但是近30年来,以投资者利益导向为首要指向的FASB一直认为,会计稳健性虽然具有根深蒂固的历史地位,但是编制财务报表的会计稳健性,应不含有蓄意地、一贯地少计净资产和净利之意,否则有违中立性.2008年,FASB在其和IASB颁布的联合概念框架的征求意见稿中最终决定将会计稳健性(包括会计审慎性)彻底清除,但是争议并未因此而停止,因为会计稳健性悠久的历史说明,其并非因为正式制度的认可而出现,也就不会因为正式制度的否定而消失.

当前有关会计稳健性话题是针对以资本市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财务会计而言,主要的研究成果来自美国这样一个尽管具有难以撼动的经济地位但是会计历史却极为短暂的国家.从演化进程来看,美国的会计源自英国,而英国会计又可依次向前溯至荷兰、意大利会计,而这仅仅涉及复式会计的发展脉络,在复式簿记之前还有中世纪欧洲会计、四大文明古国会计、甚至会计的源头即原始计量记录.历史中的会计稳健性是经过上述这样一个发展脉络产生并演化至今,当前作为主流的英美会计理论所论及的会计稳健性仅仅是一个复杂制度现象的冰山一角.

对于中国而言,会计稳健性一词完全是从西方移植而来的概念,了解会计稳健性究竟为何产生,又是如何演化至当前的状态极为迫切.中国自20世纪80年*始建立会计制度以来,被动地经历了会计稳健性从无到有(1983-1997年)、从弱到强(1998-2005)、从全面到适度(2006-至今)三个阶段.每一次的调整都是因为旧制度产生的负面影响,这种被动调整的代价极为巨大,中国不同于美国,后者是普通法系国家,其制度源自市场中的习俗与惯例,因此会计稳健性的制度化实质上是市场运行中的内部规则自发外化的结果,其制度调整所产生的后果完全由系统内部消化.但是中国不同,作为一种制定法国家,每一次制度的制定或者调整都会发生巨大的社会成本.因此我国在移植会计稳健性制度时需要采取三思而后行的态度.但是事实上并非如此,会计稳健性原则最初的运用完全是我国会计改革与国际接轨的显著表现,制度建设者并未从历史的视角关注会计稳健性的来龙去脉.被移植的制度以是否适用作为接受标准,上述三个发展阶段就是我国制度建设被动适应结果.

在中国,会计稳健性制度频频变动调整之际,FASB和IASB又作出其会计信息质量框架中彻底清除会计稳健性的决策,在会计准则国际化趋同的大环境下,我国会计制度建设者又一次面临是否跟从的挑战.会计稳健性究竟是什么中西方迄今并无统一认识.在美国会计理论独步天下的今天,其观点对于各国会计界的影响颇深.在FASB的“目标-准则-实务”理论逻辑指引下的会计稳健性理论很难深入,因为目标是纯主观的产物,缺乏一个客观见之主观的逻辑起点来统领理论的发展,必然会产生目标与实务之间的分歧.会计稳健性在实务中的普遍性和多样性及其对准则制定目的的偏离,促使理论研究的不足亟待解决.多样性是演化的动力,故而从制度演化视角对会计稳健性理论研究成为一个重要而又迫切的研究课题.

本文基于制度演化视角对会计稳健性问题进行研究,试图重点解决三个基本问题,一是为什么需要从制度演化视角进行会计稳健性问题的研究,二是如何进行演化分析,三是本研究成果如何弥补当前会计稳健性理论的不足.

在回答这三个问题之前,首先需要借助于会计与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从会计研究文献来看,自现代会计理论产生伊始,演化思想就出现端倪,主要表现在早期会计研究者均试图从历史中寻找会计稳健性惯例的不同原因,采用“存在的就是适合的”标准完成准则构建,这种基于因果追溯的演化研究在新古典均衡范式占据会计研究阵地后就不复存在,将根本上是异质的、不可逆的会计稳健性惯例纳入统一的主观目的导向下的会计准则范畴,混乱的结果不言而喻.

不同于制度均衡观所持的经验实在论的本体论和个体主义的认识论,制度演化观坚持批判实在论的本体论和个体群主义,假设制度主体具有认知理性、强调制度的累积因果和回溯法的运用.基于制度演化观,本文将会计稳健性的历史沿革置于“本能-行为-习惯-习俗-惯例-制度”的制度演化路径之中,向上因果探讨得出会计稳健性的终极原因是“至善”,向下因果探讨得出会计稳健性的多样性源自异质的能动主体与其所在社会结构间互动.

当前会计准则制定者认为会计稳健性惯例是一种自动的、重复的、缄默的,“时间无涉”的“实在”,在这种均衡观指导下构建的会计准则无法完成链接主观会计目标和客观会计实务的任务.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研究者将视角从制度均衡走向制度演化:首先,将研究关注点从均衡观下的“会计秩序”转向演化观下的“因果机制”,通过向上溯因分析制度形成的终极原因,向下溯因分析制度如何制约个体行为,实现因果累积链条在逻辑上的完整性.其次,重构会计稳健性理念,在当前“目标-准则-实务”的理论逻辑顺序中添加一个客观见之主观的“本质”起点,使主观的“目标”更具有客观的立论基础,从而不再游离于客观需要之外.第三,本文指出会计的发展必须适应社会需要,因此权变地适应社会需要是会计稳健性的发展方向.

第五篇财务会计理论论文范文格式:趋同背景下的中国企业会计制度变迁研究

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间企业会计制度的趋同最终体现为财务报告的趋同,本文中所提“企业会计制度”包含受国际趋同影响最大并与编制披露企业财务报告有直接关系的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制度,总体上与美国通用会计原则(GAAP)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相对应.会计理论界通常对会计制度的属性有三种不同的观点,即技术规范属性、经济后果属性和政治程序属性,后两种可以看作是会计制度的社会属性.三种属性相互依存并有机融合.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制度环境改变、知识进步和潜在利益是导致会计制度变迁的主要原因,并可以将其看作是一个多次不断博弈的过程.一旦出现新的变迁需求而现有会计制度未能涵盖,如果具有足够的潜在收益就可能产生新的博弈,进而努力达到博弈均衡状态.会计制度经过多次博弈不断得以完善.在会计制度国际趋同的大背景下,国家、国际组织和地区组织已成为会计制度变迁的主要博弈方.2007年以来,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针对全球金融危机中出现的问题,抓紧对IFRS等进行了修订完善,会计制度国际趋同的目标已经发展到了新的阶段,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近年发展步伐则相对较为缓慢.有必要结合对我国和国际会计制度的演变过程、实际效果和经验启示,把握国际会计制度变迁的实质,进而对我国未来会计制度变迁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期使财务会计更好地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需要.

本文采用规范研究和案例对比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理论规范研究为基础,案例对比研究为支撑,建立了趋同背景下中国会计制度变迁的研究框架.首先对国际会计制度演变情况尤其是趋同情况进行了规范分析.在20世纪以来的会计发展史上,世界各国会计总体呈现出美国模式、欧洲大陆模式和共产主义模式共同存在的格局.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抗的减弱以及前苏联的解体,服务于计划经济的共产主义模式已经日渐势微.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国际化的迅速发展,各种会计模式相互借鉴融合,表现出欧洲大陆会计模式向美国会计模式靠拢、会计核算制度逐渐向会计准则转化的趋势.世界各国逐渐认同会计准则是较为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会计制度形式,加快转向和采用会计准则.但由于相互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从而使包含各国会计准则在内的会计制度国际协调显得非常必要.曾有许多国际性组织为会计制度的国际协调作出努力,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是其中取得最显著成绩的一个.2000年,证券委员会国际组织(IOSCO)通过了IASC的全部核心准则项目,批准跨国证券发行和上市的公司使用国际会计准则(IAS).2001年,IASC改组为IASB,后者提出了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目标,并推动其制定的IFRS成为各国会计准则趋同的对象.笔者认为,会计制度国际趋同仍属会计协调阶段,是一个求同存异并双向互动的前进过程.2007年爆发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已转变为一场影响全球的金融危机,各国及相关国际组织纷纷采取积极措施,针对财务报告体系在金融危机环境下暴露出的缺陷和不足,要求加快会计制度国际趋同的步伐,IASB与FASB关于公允价值计量的要求已基本一致.与此同时,部分国家或地区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对趋同IFRS勺态度转为不明确.

不同国家和地区参与会计制度国际趋同具有不同的动机和利益考量.美国是世界上较早制定会计准则的国家,在20世纪长期处于确定会计管制规范领先的地位.它原本不认可IASC的IAS,然而安然、世界通信等财务丑闻事件极大地动摇了人们对美国GAAP的信心.美国意识到以往的做法损害了自身的利益,因此借IASC改组之机迈上了会计制度国际趋同之路,并通过人事安排的亲美化、机构设置的仿美化等方式掌握了国际会计制度的主导权.欧盟自20世纪70年代起就一直致力于会计协调工作,协调的主要形式是制定各种欧盟会计指令(EU Directives),鉴于自身内部会计协调的复杂性,它较早就对与IASC开展合作抱有积极态度,并要求从2005年起所有在欧盟上市的公司按IFRS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欧盟坚持通过技术和立法双层认可机制,牢牢掌握了应用IFRS的最终决定权.欧盟提出“等效”(Equivalence)的理念,对已与IFRS趋同的其他国家会计准则开展等效认定,积极探索存在合理差异情况下国际趋同的新路径.澳大利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由政府主导,它积极参与了IASB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多的发言权,于2004年6月发布了与IFRS基本一致的澳大利亚会计准则(EIASB准则),要求本国营利性主体从2005年起全面采用.澳大利亚也考虑了本国法律环境和国情特点,保留了部分特有的原澳大利亚会计准则,并自行解释IFRS的有关内容,以保证本国执行工作需要.

国际会计制度具有公共物品的特征,经济全球化要求有相应的国际会计制度来协调国际利益关系.但由于目前并不存在法定的权威性国际治理机构,因此国际会计制度不得不由某些强势主权国家或由强势主权国家所主导的多边机构来提供.这一方面导致国际会计制度供给不足,另一方面造成国际治理中权利与义务脱节.国际会计制度外部性的存在,意味着利益相关者可能因会计制度供求而产生冲突,会计信息供求过程中就会存在着强权逻辑(strong power logic),导致国际会计制度具有明显的非公平性.以IFRS为代表的国际会计制度提供了一种可能的博弈机制,是不同国家和地区进行不断博弈的结果.这些制度主要是在西方发达国家的主导下形成的,在内容和运作上暗含着对他们利益的倾斜.IASB为扩大自身影响,也需要得到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合作,在很多情况下不得不委曲求全.发展中国家受国家实力和制定主导权安排的限制,总体处于相对不利地位,被迫进行国际化且需要付出较高的变迁成本.同时,要看到现行国际会计制度包含着谈判制约机制,IASB为了争取IFRS在更大范围内被采纳,也将会对发展中国家会计情况和问题给予更多的关注.

我国最近三十年会计制度变迁的发生,在时间上正好配合了我国对外开放、经济体制改革和证券资本市场的建立.我国坚持以政府作为会计制度的供给主体,国家在会计制度变迁的路径选择、制度变迁推进的次序确定与时机权衡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一般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真正具有分水岭意义的应是1992年以“两则、两制”为特征的会计改革.此次改革的相关准备工作,实际上从改革开放初期就已经开始,改革之前的会计制度主要是与我国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中国会计制度变迁是在旧的会计制度因阻力较大还改不动的时候,先在其旁边或周围发展起新的会计制度,随着新的会计制度逐步发展壮大,导致会计制度体系的不断变化和环境的不断改善,达到逐步对旧的制度进行改革.它是在整个存量改不动的时侯,先通过增量改革来发展新体制,随着增量改革的积累,逐步改革整个会计的体制结构,为存量的最终制度变迁创造条件.我国会计制度变迁中路径依赖性非常强,出现了一系列过渡性制度安排,往往具有新旧两种制度安排的某些相互矛盾的特性.中国会计制度变迁的前进方向,总体反映了中国会计立足国情不断国际趋同的趋势.目前,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在会计确认原则、计量方法、信息披露和提高财务信息质量等方面,已经实现了与IFRS的趋同,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但也存在着忽视制度经济后果、变迁源发性不强、前进步伐相对缓慢等问题.

中国会计制度变迁的国际化趋势已经不可逆转.会计制度已成为世界经济政治之间寻求平衡的调节器,构建中国会计制度变迁战略的基础是寻求国家利益的最大化.中国是一个开放的经济体,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融入国际社会,这就决定了中国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制度不是对立的关系,其发展不是撇开国际会计制度另起炉灶,而是在参与、合作的过程中推动双方的共同改革和发展.应保持国际趋同中的发展理性,立足现实努力化被动为主动,分类采取不同制度变迁策略,强化理论准备实现基础创新的基本原则,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构建和完善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体系,明确准则制订基础导向模式,尝试在会计制度创新中引入市场机制,摆脱单纯的权力中心供给主导模式.努力推动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及程序更加*化、科学化和完善化,建立一整套与国际惯例协调、具有不同规范层次的会计制度体系,全面提升我国会计信息质量,满足新形势下国内外财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同时,我国要加强对自身会计理论和问题的研究,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协调,通过增进双向沟通与交流,重视地区间相互合作和影响,努力获得国际社会对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特殊国情及会计理论和问题的关注,努力争取在IASB中拥有与我国经济地位相适应的话语权.

这篇财务会计理论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财务会计理论引用文献:

[1] 财务会计理论类论文题目 财务会计理论论文题目如何定
[2] 财务会计理论学位论文参考文献 财务会计理论核心期刊参考文献有哪些
[3] 财务会计理论论文提纲范本大全 财务会计理论论文框架怎样写
《财务会计理论论文范文参考 财务会计理论毕业论文范文[精选]》word下载【免费】
财务会计理论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