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怎么写 > 文章内容

国际经济与贸易论文范文参考 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论文范文[精选]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国际经济与贸易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4-01

国际经济与贸易论文范文

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国际经济与贸易论文范文参考: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
  2. 第二篇国际经济与贸易论文样文:国际经济周期协同性的贸易传导
  3. 第三篇国际经济与贸易论文范文模板:中国对外贸易摩擦问题研究
  4. 第四篇国际经济与贸易论文范例:贸易摩擦多主体协调机制理论与实践研究
  5. 第五篇国际经济与贸易论文范文格式:中美产品内贸易与利益分配研究

★这是100篇免费优秀与国际经济与贸易论文范文相关的资料,为国际经济与贸易方面的的本科毕业论文和硕士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国际经济与贸易论文范本格式模板参考.

第一篇国际经济与贸易论文范文参考: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

随着知识产权相关交易跨越国境,国际贸易与知识产权的联系更加紧密,成为当代国际贸易的一个新特征.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主要涉及两大领域,一是以无形知识产权为标的的知识产权贸易,广义上还包括知识产权产品贸易;二是包含或涉及知识产权的国际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即知识与产品、服务融合生产并交易,主要存在于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和新兴服务业中.国际贸易中要求知识产权保护,是知识产权保护的贸易属性在当代国际经济环境下的必然体现.

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经济开启了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发展的新阶段,引发了诸多领域的革命性变革.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特别是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以来,各种知识产权国际保护条约不仅进一步把本属于国内法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推广到国际法范畴,还把传统上属于不同国际组织的知识产权保护条约制定与国际贸易中的国际法制定融合起来,构建了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国际保护体制和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并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发展中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和变革.知识产权保护不再仅是影响一国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其国际保护体制本质上还表明知识产权保护具有贸易属性,与国际贸易发展紧密相关.国际贸易不仅是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发展的背景,而且也成为知识产权保护效应作用的领域,国际贸易与知识产权保护之间构成了复杂的交互性关系.

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主要涉及与贸易相关的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建设及其与国际贸易的相互作用.本文以此为研究线索,在法学、经济学和国际贸易学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将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置于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全面探讨了知识产权国际保护与国际贸易发展的相关性.在制度建设方面,本文梳理了国际贸易与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发展的悠久历史,提出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演变与经济全球化、国际贸易发展进程具有显著的历史关联性;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知识因素的增长,与贸易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在国际范围内形成了不同法域、不同组织机构间相互协调的保护体制.在知识产权保护与国际贸易的相互作用方面,本文详细论证了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效应和知识产权保护中的贸易效应,辨证分析了相互作用中的各种正负结果,证明国际贸易与知识产权保护具有复杂的相关性;并对知识产权保护与国际贸易相互作用诱发的知识产权保护贸易摩擦进行了理性分析,提出协调发展的应对战略.全文共分七章,各章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为导论,主要阐明选题的意义,介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概述论文研究框架和主要观点,说明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为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相关理论综述.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是一种科技、法律、经济和贸易相结合的制度安排,涉及法学、经济学、国际贸易学的相关理论,为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构建了法理基础,提供了成本效益分析的经济学依据,透析了知识产权及其保护对现代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影响,为知识产权保护与国际贸易挂钩提供直接依据.

第三章研究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与贸易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发展.历史考察表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际贸易的发展与科技进步要求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演变具有一定程度的同步性.当代与贸易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是多维度的,主要包括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与世界贸易组织管辖的全球性条约和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区域性条约或协定;此外,一些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在对外贸易中要求具有域外效力,从而成为与贸易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组成部分.

第四章分析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知识产权保护与贸易自由化的关联效应,是本文论证的重点.知识经济开创了国际经济交往的新方式和新内容,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进入到全新发展阶段.一方面,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促进了知识产权国际保护体系发生重大变革,知识产权保护地位迅速提升,全新的知识产权贸易保护机制得以建立,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发展出现不确定性和不平衡性.另一方面,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变革反过来又衍生出世界性的贸易问题,国际贸易中的基本问题包括贸易基础、贸易模式、贸易利得及其分配都受到影响并发生根本变化,甚至还出现了知识产权保护上升为一国贸易战略的动向,从而影响着贸易自由化的深化.

第五章分析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知识产权保护贸易摩擦的发展动态,是本文论证的另一重点.知识产权保护与贸易自由化的关联效应进一步密切了知识产权与国际贸易的关系,知识产权保护成为国际贸易摩擦转向升级的新焦点,WTO内知识产权贸易争端成案分析为正确认识和解决摩擦提供借鉴和参考.本文将知识产权贸易摩擦置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有助于分析知识产权贸易摩擦的性质、法理、经验与绩效等问题,探究其在经济全球化发展中的基本规律,形成理性认知.

第六章为中国对外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与战略应对.梳理了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与知识产权制度建设的历史联系,提出科学认识两者关系的问题;对中国知识产权的贸易效应进行论证,重点考察中外知识产权贸易摩擦问题;最后提出中国对外贸易中的知识产权问题解决战略与对策.

第七章是对全文的总结.当代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是以《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为主导、多法域间制度协调的新范式;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是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变革的重要条件和深刻背景,知识产权国际保护也影响着贸易自由化的广度、深度及各经济体的对外贸易战略;国际贸易中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加剧了知识产权贸易摩擦,影响国际经贸关系;中国在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进程中,应重视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完善知识产权贸易摩擦的应对战略和措施安排.

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两点.第一,着眼于国际贸易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关联性及其客观性,以国际贸易和知识产权保护的互动发展为分析线索,对国际贸易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效应进行全面系统地分析,为有效解决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分析思路.第二,以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为背景,基于国际贸易和知识产权保护关系的复杂性,对知识产权保护贸易摩擦的表现与性质进行深入分析,提出经济全球化发展到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保护贸易摩擦是一种常态,经济全球化的深化发展是化解知识产权保护贸易摩擦的根本路径.

本文的不足之处是,国际贸易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发展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现代经济学往往利用计量分析方法进行相关性检验,这样会更科学严密.由于资料有限和作者计量分析能力不足,本文未能充分使用这一方法,这是今后研究中需要加强的地方.

国际经济与贸易论文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国际经济与贸易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5000字学校学生论文、5000字学校学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6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国际经济与贸易课题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国际经济与贸易论文范文选题

第二篇国际经济与贸易论文样文:国际经济周期协同性的贸易传导

美欧金融危机对经济的负面冲击及其在国际间地迅速传导,再一次引发了学界对国际经济周期协同性及其传导机制的研究.中国作为贸易大国,其经济运行经由贸易传导,与主要贸易伙伴国的周期协同性日益增强已经得到广泛认同.显然,在当今高度一体化的、波动中的世界经济环境下,探究经济周期与经济波动协同性的规律及其传导机制,对各国经济与贸易政策的调整无疑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然而,以往研究大多运用总体贸易数据来分析国际经济周期协同性的贸易传导机制,没能深入总体贸易数据内部即从微观的企业或产品层面探究国际经济周期协同性的内在机理及深层次原因.贸易总量实际上包含了贸易产品种类、数量、价格(质量)等三元边际,它们相对比重及其增长速度的变化将导致贸易总量的变化,并进一步影响贸易伙伴国间的经济周期协同性.那么,如何将三元贸易边际纳入国际经济周期理论分析框架,从而考察不同贸易边际对国际经济周期的传导机制及其作用效果与传统国际经济周期理论模型相比较,纳入贸易边际与出口成本的国际经济周期理论模型分析会产生哪些不同结论其经济周期传导机制有何不同如何深入总体贸易数据内部,应用产品层面的微观数据检验国际经济周期的贸易传导机制这正是本文试图回答和阐释的问题.

本文从理论证实了一个全新的国际经济周期协同性的贸易传导渠道——国际经济周期协同性的贸易边际传导.并基于改进的H-K贸易三元分解方法,在对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东亚国家(地区)的经济周期协同性存在性事实进行判定的基础上,运用理论与实证、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揭示了贸易广度边际、贸易数量边际与贸易价格边际对国际经济周期协同性的影响效果及其传导机制,从而在更深层次上揭示出新的国际分工环境下经济周期协同性贸易传导机制的性质与特征.

本文共分为7章,各章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第1章:导论.在这一章里,主要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明确研究目的、内容以及研究方法,提出可能实现的创新点,对全文研究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第2章: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在这一章里,首先归纳、梳理全文研究涉及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经济周期理论、国际经济周期传导理论、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其次,分别从国际经济周期协同性、国际经济周期协同性的贸易传导、国际经济周期协同性的其它传导三个方面对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和综述并进行简要的评述.本章的主要目的是对贸易与国际经济周期协同性传导机制的相关研究进行全面把握,也为下面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提供一个铺垫和理论依据.第3章:国际经济周期协同性的贸易传导理论模型分析.本章在经典国际经济周期理论模型的基本分析框架之上,借鉴Ghironi and Melitz (2005)和Alessandria and Choi (2007)构建的理论模型的有益成分,构建一个包含两国代表性消费者、异质性企业、内生进入与出口固定成本的国际经济周期理论模型.通过模型推导得出主要结论:提出经由内生的TFP实现的两国贸易与产出协同性的传导机制:(1)母国发生的积极的生产率冲击会产生需求——供给溢出效应.通过这种效应,本国最终产品生产者对外国中间品的需求会增加,因此使外国经济体的产出增加.这也就是传统国际实际经济周期理论模型中所呈现的一个传导渠道.(2)根据Kose and Yi (2006),这个渠道还不足以充分解释数据中所发现的贸易与产出的协同性关系.我们的模型提出另一个全新的贸易传导渠道,即通过贸易品的多样化以及贸易品中嵌入技术的提升提高贸易伙伴间的TFP协同性,进而提高两国的经济周期协同性.(3)基于上述传导机制提出两个理论命题:一、两国贸易品多样化程度(贸易广度边际)越高,两国经济周期协同性越高;二、贸易成本越低,两国经济周期协同性越高.第4章:经济周期协同性的测度与H-K贸易三元边际分解框架的构建.在这一章里,首先提出经济周期数据的生成以及经济周期协同性测度的不同方法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为下面考察各国间经济周期协同性特征提供不同的方法与途径.其次,在归纳、比较不同层面的出口贸易边际的相关界定方法的基础上,提出H-K贸易三元边际分解框架,借此将一国的出口贸易份额分解为出口广度边际、出口数量边际与出口价格边际,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类似于双边贸易强度指数的反映两国双边出口贸易边际的双边广度边际强度(BEI)、双边数量边际强度(BQI)以及双边价格边际强度(BPI)指数,为下文深入总体贸易数据内部,应用产品层面的微观贸易数据考察不同贸易边际对国际经济周期协同性的作用机制提供方法上的支撑.第5章:中外经济周期协同性的贸易传导的实证研究.本章以中国及其主要贸易伙伴为研究对象,实证考察国际经济周期协同性的贸易传导渠道.首先对中国与贸易伙伴国之间的经济周期协同性的存在性事实进行判断,得出中外经济周期存在一定程度的协同性的结论,为下文揭示其传导机制做好铺垫.其次,对经济周期协同性的一般贸易传导渠道(双边贸易强度、产业内贸易程度)进行再考察,发现双边贸易强度、产业内贸易程度对中外经济周期协同性具有显著正效应.最后,基于作者改进的H-K贸易三元分解方法,运用面板数据回归方法对各个贸易边际对中外经济周期协同性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进一步证明了第3章提出的经由贸易广度边际的经济周期协同性传导机制的有效性.第6章:东亚国家的贸易边际与经济周期协同性研究.同样基于改进的H-K贸易三元分解方法,深入总体贸易数据内部,采集东亚各国(地区)的双边数据,分别考察了出口广度边际、价格边际与数量边际对东亚经济周期协同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双边广度边际强度对东亚经济周期协同性具有显著正效应,是东亚各国(地区)经济周期协同性的主要贸易传导渠道,从而从多边视角证实了第3章中理论分析的结论.除此之外,实证研究还发现双边数量边际强度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东亚经济周期协同性,双边价格边际强度的效应不显著.而产业结构相似度、金融结构相似度等非贸易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东亚经济周期协同.第7章为研究结论及研究展望.

本文的创新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国际经济周期的贸易传导机制的已有研究大多建立在传统贸易理论与新贸易理论的基础之上,针对以往该主题研究忽略企业异质性及其出口行为动态变化对国际经济周期影响的理论缺陷,运用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最新成果,将企业异质性、固定进入、出口成本纳入国际经济周期理论分析框架,论证并推导贸易广度边际(贸易品的多样化)对国际经济周期协同性的传导机制,理论上有所拓展.

第二,基于H-K贸易三元边际分解方法,借鉴Frankel and Rose (1998)中双边贸易强度的构造思想,构建了一个全新的衡量两国产品层面的双边贸易边际程度的双边贸易边际强度指数(双边广度边际强度指数、双边数量边际强度指数与双边价格边际强度指数),它较好地解决了测度指数兼顾贸易伙伴国之间双向出口贸易边际的问题,为深层次考察各个贸易边际对经济周期协同性的作用机制提供方法和技术上的有力支撑.

第三,同以往应用总体贸易数据考察国际经济周期协同性的贸易传导机制不同,本文分别以中国及其贸易伙伴国、东亚国家为研究对象,应用产品层面的微观贸易数据,基于(笔者)改进的H-K方法,对贸易三元边际对国际经济周期协同性的传导机制及其作用效果进行经验分析,因而,在双边和区域层次上深刻揭示了新国际分工环境下经济周期协同性的贸易传导机制的性质与特征.

第三篇国际经济与贸易论文范文模板:中国对外贸易摩擦问题研究

自1978年对外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得到了迅速的发展.201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贸易国,货物贸易总出口额15779.3亿美元,经济总量仅次于美国,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40%-50%.与此同时,随着中国逐渐成为贸易与经济大国,以及国际贸易利益格局、利益关系的不断变化,中国对外贸易(出口贸易)所遭遇的贸易摩擦也愈来愈多,2010年中国货物贸易总额约占全球的9.9%,但是全球却有20.9%的反倾销调查和16.9%的反补贴调查是针对中国出口产品的.中国出口贸易遭遇的贸易摩擦在数量上增加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贸易摩擦已经从单纯的企业间单一产品的争端扩大到针对某一行业的争议,由单纯的贸易问题向宏观体制、政治制度、国家利益层面延伸.贸易摩擦的加剧不但直接制约了中国出口贸易的发展,破坏了公平的贸易环境,而且影响到中国的经济安全乃至政治安全,成为中国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中不容忽视的问题.从近年来中国出口贸易遭遇贸易摩擦的具体情况看,反倾销等传统贸易救济措施仍然是中国遭遇贸易摩擦的主要形式,但是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新型贸易摩擦对中国出口商品的影响却越来越大,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对中国的贸易摩擦开始更多地集中于知识产权保护、人民币汇率制度、对外贸易差额、出口补贴和外商投资环境等更加隐蔽的层面,而以印度、阿根廷、土耳其等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发起的贸易摩擦则以传统的贸易救济措施为主,但是其发起频率却越来越高.2008年下半年以来,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衰退,导致世界范围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在面临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各国或地区为了保证本国或地区利益的最大化,纷纷出台形形色色的贸易保护措施.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货物出口国,也因此成为世界贸易保护的重点针对对象.例如,针对中国的贸易救济调查2009年高达128起,是中国遭遇贸易救济调查的历史最高水平;尽管2010年中国遭遇的贸易救济调查有所减少,但是中国依然是各国或地区贸易救济调查的重点对象.“‘十二五’期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环境很复杂,在外部环境上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是愈演愈烈,2012年以来中国共遭受了8起贸易摩擦,中国已连续17年成为遭遇贸易摩擦最多的国家.”中国商务部副部长钟山在2012年年初举行的“2012中国外贸形势报告会”上做出如上表示.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并积极合理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努力改善中国出口贸易的外部环境,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针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当前国际贸易摩擦所呈现的新特点和发展趋势,以中国对外贸易(出口贸易)摩擦问题为研究对象,从结构的视角,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中国对外贸易(出口贸易)摩擦的国别和地区结构、行业和产品结构及方式结构的现状、原因、演变以及发展趋势等,并就具体的结构性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如下:

绪论,主要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及研究方法,并对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给出简要说明.

第一章,贸易摩擦的理论渊源与理论研究综述,从历史的角度对国际贸易摩擦的理论进行详细梳理,界定本文所研究的贸易摩擦的内涵与范围,从国际贸易发展理论的历史中探究贸易摩擦的理论渊源,并对国内外有关贸易摩擦的理论研究做简要的综述与评价.

第二章,中国对外贸易摩擦现状、特点与原因等分析,以改革开放为起点,从贸易摩擦数量、变化趋势、表现特点等方面对中国遭遇贸易摩擦进行历史性回顾,分析中国频繁遭遇贸易摩擦的主要原因与未来发展趋势,以及中国应对贸易摩擦的能力问题,并结合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状况与国际经济利益格局变动说明中国遭遇贸易摩擦的必然性与合理性.

第三章,中国对外贸易摩擦国别和地区结构研究,从结构的视角对中国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贸易摩擦现状与特点进行对比,并选取美国、欧盟、日本、印度、阿根廷等国家和地区作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分析中国与这些国家和地区之间贸易摩擦的特征.

第四章,中国对外贸易摩擦行业和产品结构研究,结合中国国内产业结构和出口行业和产品结构的特点,分析中国对外贸易摩擦的整体行业特征,并从贸易救济和技术性贸易壁垒等贸易摩擦方式的角度,分析中国具体行业和产品遭遇贸易摩擦的特点与趋势.

第五章,中国对外贸易摩擦方式结构研究,针对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贸易救济手段和技术性贸易壁垒、知识产权保护等新兴贸易摩擦方式,分析各种贸易摩擦方式的具体特征与原因,及其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与发展趋势.

第六章,中国应对贸易摩擦的战略与措施,结合中国对外贸易未来的发展方向和中国对外贸易摩擦的现状与特点,并针对不同结构的贸易摩擦,提出应对的战略与措施.

第四篇国际经济与贸易论文范例:贸易摩擦多主体协调机制理论与实践研究

纵观世界经济的发展历史,国际贸易摩擦一直与国际贸易的发展相生并行.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存关系日益深化,国际贸易摩擦的主体结构与客体结构均发生巨大变化,其表现形式也呈现出复杂化、常态化、隐蔽化等新的特征.同样,贸易摩擦也成为中国这一追赶型国家难以回避的严峻问题.中国已处于国际贸易摩擦高发期,且短期内难以消除,其面临的贸易摩擦具有长期化、常态化、周期化、多样化和复杂化的发展趋势.如何有效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和进行国际贸易摩擦协调再度成为国际经济的热点问题.传统的理论与措施已经难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贸易摩擦新特征,因此,必须对构建国际贸易摩擦协调机制的研究路径做创造性的调整,以一种新的理论视角、更加开阔的视野和方法研究贸易摩擦相关主体的作用与相互协调机制,从而增加应对贸易摩擦的效率.

本论文以构建贸易摩擦多主体协调机制为主线,深入探寻贸易摩擦协调机制的理论与法理基础及其现实可能性;在此基础上对贸易摩擦协调机制的相关主体的职能定位以及相互间的协调互动进行研究;进而在博弈论的分析框架下,从国际国内两个层面对贸易摩擦协调机制的福利效应进行分析;最后结合中国的现状,探讨中国构建贸易摩擦多主体协调机制以及协调效率提升的战略和措施.

论文围绕上述问题,从绪论和正文六章共七部分加以论述.

绪论部分对论文的选题的背景、选题的重大理论与实践意义进行了分析.在对相关研究文献——国内外贸易摩擦以及协调机制理论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论文的研究思路和主要研究内容,继而阐述了论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第二章,贸易摩擦协调机制的理论与法理基础.在本章中,一方面对构建贸易摩擦多层次、多主体协调机制所依据的理论进行挖掘和探讨.其中利用机制设计理论阐释贸易摩擦协调机制的运行机理;相互依存理论和多中心治理理论为贸易摩擦内部多主体协调和外部协调提供理论依据;双层博弈理论对贸易摩擦协调机制的可能性进行了很好的解释.此外,对国际贸易摩擦协调机制中各个理论的适用性分别进行了阐述.另一方面,阐述了构建贸易摩擦协调机制的主要法理依据.重点研究WTO的基本原则,特别是WTO的争端解决机制、多边条约、双边条约和国内相关法规等与构建贸易摩擦协调机制的关系.这一章是本论文展开研究的出发点和理论基础.

第三章,构建贸易摩擦协调机制的时代背景与制约因素.从贸易摩擦呈现的新特征和国际贸易运行中存在的诸多贸易摩擦诱因两方面阐释构建贸易摩擦协调机制的必要性;同时提出世界经济相互依存关系的日益加强、各国共同利益的存在以及双边和多边协调机制的创新等成为贸易摩擦协调机制的现实可能性基础;最后对贸易摩擦协调机制的现状、问题与制约因素进行全面分析.

第四章,多主体、多层次贸易摩擦协调机制的核心维度.首先对贸易摩擦协调机制进行了界定,对协调机制的原则、目标以及内容加以阐述;接着对贸易摩擦协调机制内部主体分工定位以及各主体间相互协调机制进行阐释;最后从双边(诸边)协调、重点国家协调以及“第三方”协调等层面多贸易摩擦外部协调机制进行分析.

第五章,贸易摩擦协调机制的福利效应.本部分初步发展了一个基于博弈论方法的贸易摩擦协调机制的福利效应评估框架,包括贸易摩擦协调从非合作到合作的过程机理;一国内部各主体之间的博弈均衡;贸易摩擦协调非合作与合作博弈条件下的福利效应分析比较.

第六章,美国、日本贸易摩擦核心协调机制及其经验借鉴.选择以美国和日本为代表的典型国家,全面、深入研究贸易摩擦多层次、多主体协调机制运行的经验与借鉴作用.

第七章,构建我国贸易摩擦协调机制的对策.首先对我国贸易摩擦协调机制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其次,提出了构建我国贸易摩擦协调机制的对策,包括加强构建协调机制的前提基础建设,调整外贸发展战略以及构建我国贸易摩擦内部协调机制、外部协调机制等等.

第五篇国际经济与贸易论文范文格式:中美产品内贸易与利益分配研究

中美建交30多年来,双边贸易迅速发展,2010年中美两国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国.中美贸易的迅速发展离不开全球产品内分工与贸易,作为当今国际分工中的新形式,产品内分工主导着中美产品内贸易.中美产品内贸易带动了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增长,为中国融入新型国际分工体系提供了契机,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产品内贸易仍将是中美贸易的主要形式.影响中美产品内贸易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中美两国人均GDP绝对值差、美国对华FDI、东亚对华FDI、规模经济、市场结构等,其中东亚对华FDI和规模经济最为重要.受中美净贸易条件的影响,中美产品内贸易条件没有明显改善;受中美两国加工贸易具体因素的影响,中美加工贸易产品内贸易水平不高;受中国在东亚生产网络中的地位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中国对美出口产品附加值产品内贸易水平低于中国对外产品内贸易水平.在中美产品内贸易利益分配问题上,从静态贸易利益上来看,中美贸易顺差迅速扩大,中国外汇储备急剧增加,从量上来看,中国获得了相对较多的贸易利益;从动态贸易利益上来看,中国制造业工资水平和中国制造业就业人数也在不断上升,但相对美国来说中国只获得了很少的贸易利益.我们要妥善处理中美产品内贸易与利益分配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不断推动中美产品内分工从低附加值的生产环节向高附加值的研发营销环节演进,赢取更多贸易利益,最终实现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和中美贸易健康发展.

本文分为7章.第1章为导论,本章阐述了选题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梳理和评述了相关文献,说明了本文的结构安排与研究方法,指出了本文的创新之处和存在的不足.

第2章为产品内分工与贸易的理论基础.在传统比较优势和规模经济的基础上,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进入到产品内分工阶段.产品内分工作为一种新型国际分工形式,对国际贸易和中国经济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有着深刻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产品内分工有着传统分工形式共同的特点,但是它的实现形态却多样化,作为产品内分工现实形态的加工贸易、中间品贸易、产品内贸易成为当今国际贸易的主要方式.随着经济全球化形势的不断加强和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逐步推进,产品内贸易的比重逐渐加大,国与国之间联系更加密切,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参与到全球生产网络当中.产品内分工促进了世界各国经济和国际贸易增长速度,优化了世界各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


https://www.mbalunwen.net/weijiezhimi/81721.html

第3章为中美贸易概述.中美贸易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到双方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国.中美贸易具有贸易主体是外商投资企业、主要贸易产品是工业制成品、加工贸易是主要贸易方式的特点.近年来随着美国对华直接投资力度的加大,中国对美出口日益增加,导致了中美贸易失衡.中美贸易失衡是当今中美贸易面临的重大问题,中美贸易失衡的原因主要有美国对华出口限制、双方统计口径不一致、人民币汇率、转口贸易等,如何正确处理中美贸易失衡问题关系到中美贸易能否正常进行.中美贸易是中美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世界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两国贸易关系的能否健康发展,既关系到双方的利益,也会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重要的影响.

第4章为中美产品内贸易水平的度量——以制造业对美出口为例.由于净贸易条件和收入贸易条件在衡量一国对外贸易条件存在的缺陷,本文引入了产品内贸易条件的概念.中美产品内贸易条件真实的反映了当今中美贸易的现状,依靠廉价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的比较优势使得中国对美产品内贸易条件有所改善.伴随着中国加工贸易的快速发展,中美加工贸易额增长迅速,从加工贸易测算中美产品内贸易水平的结果来看,中美加工贸易产品内分工程度总体水平低于中国加工贸易产品内分工程度,美国加工贸易对中国出口比重一直较低,中国对美出口中加工贸易所占比重一直居高不下,中美贸易以加工贸易为主,而在中国加工贸易出口中,外商投资企业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从加工贸易视角分析中美产品内贸易水平必须排除外商投资企业的影响程度.

中国制造业八个部门对美出口的产品内分工程度,大部分高于中国制造业对外出口总体的产品内分工程度;从总体上看,中国制造业对美出口中产品内贸易水平提升速度很快,并且高于中国制造业对外出口的产品内贸易水平的提升速度.在中国制造业八个部门中,机械设备制造业、金属产品制造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三部门对美出口的VSS值高于制造业总体出口的VSS值.在制造业各部门中,机械设备制造业对美出口的VSS值一直远远高于制造业总体出口的VSS值.另一方面,分部门来看,机械设备制造业、其他制造业对美出口产品附加值和产品内贸易水平增长最快,这基本符合当今全球价值链分工和中美产品内贸易的现状.

第5章为对中美产品内贸易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中美产品内贸易受经济、物理、社会三大因素的影响,经济因素包括比较优势、规模经济和交易成本;物理因素包括产业特征、产品构造和不同生产工序的要素密集度差异;社会因素主要有产业政策、外贸战略和文化特征.在中美产品内贸易开展过程中,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中美两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差的绝对值、美国对华FDI、东亚十国对华FDI、中国平均关税水平、规模经济、等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中美产品内贸易水平.其中,中美两国经济结构存在较强的互补性,这种互补性对中美产品内贸易迅速发展起来巨大的推动作用,美国对华直接投资和东亚对华直接投资起了主导作用,建立在规模经济基础上的中国劳动力比较优势在中美产品内贸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购买力的提高对中美产品内贸易产生了积极影响,中国平均关税水平的下降对中美产品内贸易影响不明显,中美市场厚度趋近不利于中美产品内贸易的开展.

第6章为对中美产品内贸易与利益分配的实证研究.贸易利益的内涵随着产品内分工的深化逐步延伸,从传统贸易利益分配到产品内贸易利益分配.基于贸易差额上的分析表明中国在中美产品内贸易中获得量的优势,无论宏观层面还是微观层面上看,中国都获得了大量的贸易利益.中国对美出口净贸易条件的恶化和收入贸易条件的改善表明单纯通过进出口价格和数量来判断中国在对美贸易中的得失是缺乏理论依据的,净贸易条件和收入贸易条件经常会出现截然相反的走向,因为净贸易条件受进出口价格影响较大,而收入贸易条件受制于出口数量增减.借助于投入-产出表,计算出中国制造业对美出口产品附加值、附加值比重和产品内分工水平.从总体上来看,一方面,中国制造业总体对美出口产品附加值和产品内分工水平都有所提高,中国制造业对美出口附加值比重始终保持在40%左右.另一方面,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对美出口附加值中所占比重很大,零部件或中间品在中国出口产品中所占比重很大.从实证分析结果来看,中国获得了数量可观的静态贸易利益,中美产品内贸易水平与贸易差额具有正相关;而在动态贸易利益上,制造业部门工资水平提升速度远远低于中美贸易增长速度.事实上,中国只获得了很少的动态贸易利益.

第7章为结论与政策.中美产品内贸易方式以加工贸易为主;中美产品内贸易商品以工业制成品为主;中美产品内贸易主体是外商投资企业;中美产品内贸易水平低于中国对外产品内贸易水平;在中美产品内贸易利益分配上,中国处于量的优势和质的劣势尴尬境地;中国、东亚和美国的“三角贸易”模式在中美产品内贸易中起主导作用.实证分析表明,美国对华直接投资、东亚地区对华直接投资、中美两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差的绝对值、关税、规模经济、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中美产品内贸易呈正相关,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与中美产品内贸易水平呈负相关.积极参与产品内分工与贸易、提升中美产品内贸易层次、调整加工贸易发展战略等措施可以逐步提升中国对美产品内贸易利益.

该文是国际经济与贸易论文范文,为你的写作提供相关参考.

国际经济与贸易引用文献:

[1] 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论文题目 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论文题目怎样定
[2] 容易写的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论文题目 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论文题目怎么取
[3]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论文选题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论文题目怎样拟
《国际经济与贸易论文范文参考 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论文范文[精选]》word下载【免费】
国际经济与贸易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