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怎么写 > 文章内容

中医临床论文范文参考 中医临床毕业论文范文[精选]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中医临床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1-31

中医临床论文范文

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中医临床论文范文参考:北京市名老中医治疗肺癌的经验总结与临床研究
  2. 第二篇中医临床论文样文:中医临床信息标准体系框架与体系表的构建研究
  3. 第三篇中医临床论文范文模板:中医临床经典多媒体资源库的建立与运用
  4. 第四篇中医临床论文范例:中医临床科研人员培训方案以及科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5. 第五篇中医临床论文范文格式:基于半结构式访谈和多阶段随机问卷调研的中医临床方药量效关系研究

★这是100篇免费优秀与中医临床论文范文相关的资料,为中医临床方面的的本科毕业论文和硕士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中医临床论文范本格式模板参考.

第一篇中医临床论文范文参考:北京市名老中医治疗肺癌的经验总结与临床研究

随着我国积极推动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传承计划,近年来与名医治验相关的研究百花齐放,让后学者眼花撩乱,无所适从.北京是我国首都,亦是中医学术交流与争鸣的重要城市、孕育名医的摇篮,在中医药发展具领导地位.在治疗肺癌的领域上,北京医家们既有学术互通之处,也有不同的临床绝技.本文收集多位具代表性的名老中医的临证经验,归纳他们的共同特色,并在此基础上挖掘各家的用药特色,藉以有效提炼现今北京市治疗肺癌常用中药的普遍性和特色性.由于普遍性用药经长时间验证,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特色性用药则为后学者开拓思路,有利于中医药的发展,所以,本研究对中医药治疗肺癌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本研究透过传统基础理论的应用,以及临床文献和信息分析的研究方法,系统整理过往研究中散在的经验和成果.同时,通过本人临床跟师,总结蕴含于临床医案中显性和隐性的知识和经验,以期有效而全面的展示北京市内五位于中医肿瘤界最具权威性的名老中医治疗肺癌的临证经验,他们包括:张代钊教授、郁仁存教授、朴炳奎教授、孙桂芝教授和李佩文教授.并以此为基础,总结出北京市名老中医治疗肺癌的整体方向,以及各位老中医辨治肺癌的用药特色.

本文的主体由四部分组成,包括: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的起源与发展;北京市名老中医治疗肺癌的概述;基于信息挖掘技术的北京市名老中医治疗肺癌经验总结;以及北京市名老中医治疗肺癌常见转移性病变的经验.

第一部分: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的起源与发展,通过搜集和整理各名老中医以及其门人过往发表的文章,概述北京市中医肿瘤学科的发展过程,当中包括北京三所著名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北京中医医院、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中医肿瘤科成立的经过,同时介绍五位老中医对中医、中西医结合肿瘤学的发展的贡献、并剖析了诸位对中西医结合临床应用的要素与技巧的见解.

第二部分:北京市名老中医治疗肺癌经验的概述,通过参阅诸位专家的著作和老中医们在笔者侍诊一年半里所作的言传身教,深入发掘各位老中医对肺癌病因病机、常见证候、遣方用药的认识.综合各家观点,得出北京市运用中医药治疗肺癌的具体方向.在病因病机方面,诸家认为肺癌患者多有虚实两面,但以虚为主;常见证候方面,总结出五种肺癌常见证型,包括:肺阴虚型;肺脾两虚、痰湿蕴肺型;肺肾两虚型;气血瘀滞型;气血双亏型.遣方用药方面,总结了多种肺癌常用的治疗法则,包括:益气健脾法;滋补肝肾法;宣降肺气法;润肺生津法;化痰散结法;活血通络法;清热解毒法;以及和胃消食法.

等三部分:基于信息挖掘技术的北京市著名老中医治疗肺癌经验总结,通过利用复杂网络分析法,将笔者自2011年6月至2013年2月期间,跟随各位老中医出诊所收集的治疗肺癌的门诊处方各120张(共600张)进行分析,得出了北京市名老中医治疗肺癌的核心处方(北京市核心方),以及各老中医治疗肺癌的核心处方.前者由生黄芪、太子参、鸡血藤、陈皮、浙贝、鸡内金、焦神曲、焦麦芽、焦山楂、砂仁、龙葵、白花蛇舌草、草河车、女贞子、枸杞子组成,若以以方测证,可分析出北京市名老中医们认为肺癌的本质,是脾肾两虚,痰、瘀、毒互结.若按药物功效归类,核心处方各治疗原则(益气-活血-散结-解毒-补肾-和胃)的比例是2-1-1-3-2-5.按百分率计算,即益气占全方的13.34%、活血占全方的6.67%、散结占全方的6.67%、解毒占全方20%、补肾占全方的13.34%、和胃占全方的33.34%.若以益气、补肾、和胃归为扶正类,而活血、散结、解毒归为祛邪类,扶正-祛邪的比例为3:2.按百分率计算,即扶正占全方的60%,祛邪占全方的40%.可见核心处方的治疗原则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扶正以和胃为主,其次为益气和补肾;祛邪以解毒为主、其次为活血和散结.

本文亦通过核心处方之间的比对,分析出各老中医治疗肺癌的特色.

张代钊教授治疗肺癌的核心处方的治疗原则是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与北京市核心处方比较,明显重于扶正,扶正中又以健脾为主,其次为和胃、滋阴,再其次为益气.

郁仁存教授治疗肺癌的核心处方的治疗原则是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与北京市核心方处比较,配伍原则比较相似.

朴炳奎教授治疗肺癌的核心处方的治疗原则是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与北京市核心处方比较,明显重于扶正,扶正又以和胃为主、其次为益气和补肾、再其次为健脾.

孙桂芝教授治疗肺癌的核心处方的治疗原则是以扶正与祛邪并重.与北京市核心处方比较,祛邪于处方中的百分比略为增加,扶正于处方内的百分比相对减少.祛邪之中又以活血通络为主、其次为化痰散结、再其次为清热解毒.而扶正方面则以滋阴为主,其次为益气、补肾和健脾.

李佩文教授治疗肺癌的核心处方的治疗原则是以祛邪为主,扶正为辅.与北京市核心处方比较,增加了祛邪于处方中的百分比,而减少了扶正于处方内的百分比.祛邪之中又以解毒为主、其次为止咳和散结.

此外又通过利用点式互信息法挖掘出各位老中医在肺癌结合西医治疗的不同阶段(包括:纯中医治疗、手术过后、化疗阶段、靶向治疗阶段)和常见转移病变(包括:脑转移、肝转移、骨转移、胸腔积液)的用药规律.

第四部分:北京市名老中医治疗肺癌常见转移性病变的经验,通过归纳总结各位老中医的临证病历,深入探讨诸位专家在治疗肺癌常见转移病变的临证思路与用药特色.

综合上述内容,本文全面地总结了北京市名老中医防治肺癌的整体方向,并对各位老中医治疗肺癌,以及常见转移病变的临证经验作出了深入的研究,为中医肿瘤学理论研究提供新思路,并充实和丰富了中医肿瘤学说的理论内涵.

第二篇中医临床论文样文:中医临床信息标准体系框架与体系表的构建研究

当前,医疗健康领域的信息化和标准化得到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中医作为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临床信息标准化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有两个:一是,由于缺乏中医特征的临床信息标准,中医临床活动产生的大量有价值的、具有“中医特征”的信息难以在信息系统中完整、有效地记录和表示;二是中医临床信息系统与国际标准不兼容,与其他健康信息系统之间缺乏互通互联的基础.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对中医临床信息标准的开发进行系统规划,避免在目标和范围上的盲目性,使中医临床信息标准具有系统性、实用性和科学性.


https://www.mbalunwen.net/weijiezhimi/95082.html

健康信息领域标准化的目的是促进各个独立系统间的互操作,使健康信息和数据达到兼容和一致,同时减少信息和数据的重复和冗余.在信息标准制定和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框架与模型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国际健康信息标准的制定已经从完全由“应用驱动”发展成为研制有一定理论基础的“信息模型驱动”的模式,即,先设计总体结构框架,建立参考模型,使用规定的描述语言,确定依赖关系,使所有标准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求得最大限度协调一致.

目前中医临床信息标准研制的技术手段与国际主流趋势相比有较大差距,比如,在采用标准参考模型技术来建立标准体系框架方面,就有着实际的差距.要提高中医临床信息标准的科学性、计划性、协调性和一致性,就需要采用国际主流的信息标准框架研究方法,系统地研究中医临床信息标准类别的全面定义和分类方法,建立中医药信息标准应用和内容描述的共识,构建中医临床信息标准体系框架与体系表,并区分不同中医临床信息标准的制订过程及其相互关系,促进中医药信息标准的顶层设计,加强与中医药行业内部及与行业外的卫生部门信息标准相互之间的衔接,实现与国际健康信息标准和国家卫生信息标准的协调和一致.

本研究基于目的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和实用性原则,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医临床信息标准体系框架与体系表的构建方法与研究路径:1.“自上而下”管理驱动的方法建立信息标准体系框架;2.“自下而上”业务驱动的方法建立中医临床信息概念模型;3.基于HL7CDA HD信息模型对中医临床信息特征数据元素进行表示;4.基于中医临床特征信息元素的值域分析中医临床信息标准的需求,从而构建中医临床信息标准体系表.并描绘了中医临床信息标准体系框架与体系表的研究路径,可供其他健康信息领域编制信息标准体系框架与体系表时参考;编制完成了中医临床信息标准体系框架与体系表,在当前中医临床信息化、标准化进程中,可供标准研究人员进行中医临床信息标准开发时参考,也可作为管理部门制定信息标准开发规划的依据.

本文研究内容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

客观反映了国内外健康信息标准研究现状与进展,包括ISO/TC215传统医学信息标准研究进展、健康信息交换标准研究进展、临床术语标准研究进展以及我国卫生信息标准开发现状,并综述了我国各行业领域信息标准体系框架与体系表研究现状,并基于这些调研现状,分析了中医临床信息标准体系表的研制需求.

第二部分:前言

主要阐述了当前中医临床信息标准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潜在影响,‘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必要途径.

第三部分:正文,主要完成以下研究内容.

1.明确了中医临床信息标准体系框架与体系表的研究意义和目的.

2.提出了构建中医临床信息标准体系框架与体系表的原则、方法和研究路径.

3.参考ISO/TC215的健康信息标准框架以及ISO/TC215健康信息标准分类,提出了中医临床信息标准体系的二维框架.二维框架包括三行“特异度水平”维度和四列“视角”维度.“特异度水平”维度包括概念层、逻辑层、物理层;“视角”维度划分为中医电子病历数据标准、中医临床术语标准、中医信息系统标准以及中医诊疗设备通信标准四个方面.该框架既保证了较大的标准构件容量,又能体现标准之间的内在系统性联系,有利于指导中医临床信息标准的规划、开发与推广利用.

4.为了对中医特征临床信息进行计算机可识别的定义、表示,本研究通过四个步骤构建了中医临床信息概念模型:①对中医临床业务活动信息进行分析,并采用文献调研、专家咨询、会议访谈、现场调研、泳道图业务建模等研究方法,构建了中医特征临床业务信息模型.中医特征诊疗信息流各个环节包括:四诊检查、体质辨识、病证诊断、治则治法以及中医处方(包括中药处方、针剌处方、灸法处方、拔罐处方、电针处方、推拿处方、特种疗法处方等);②根据上述中医临床信息采集的需求,建立了中医临床信息内容描述模板;③通过分析各个环节的特征属性,提取了中医特征信息数据元;④进一步抽取共性特征,建立了中医临床信息概念模型.

5.将中医临床信息数据元素与HL7R-MIM ",POCD_HD000040",中的相关数据元素进行映射,从而验证应用HL7V3模型表示中医临床信息元素的适用性.通过分析中医临床信息数据元的值域要求,即可得出中医临床信息数据标准与术语标准的开发需求;同时,研究了中医临床信息系统标准与中医诊疗设备通信标准的开发需求.

6.明确了中医特征临床信息数据元与HL7信息模型、我国卫生信息数据元标准以及临床术语标准之间的关系.

7.基于上述研究结果,编制了中医临床信息标准体系框架与体系表,包括面向研发人员的二维框架体系与面向管理的一维框架体系,并对正在研制与计划研制的国际标准、行业标准进行了量化统计.

第四部分:附录.

附录1ISO健康信息学标准归档框架对相关标准的归类示例.

附录2列举了用于进行中医临床信息标准体系框架容量测试的ISO/TC215健康信息标准的名称,共计107个.

附录3在中医临床业务信息建模过程中,对中医医院临床电子病历的采集,示例—住院病历记录(片断).

附录4在中医临床信息概念模型建模过程中,与中医院临床医生讨论后建立的模拟中医处方,示例.

附录5在中医特征临床信息数据元提取过程中,对中医医院电子病历系统进行调研,收集到的电子病历结构样例.

附录6在中医临床信息数据元与HL7V3数据元进行映射过程中,用到的所有HL7V3数据元的数据类型概要.

本研究的创新点

1.构建了中医特征临床业务活动模型、中医临床信息概念模型,并提取了具有中医特征的临床信息数据元.

2.基于HL7开发框架,实现了中医临床信息数据元与HL7信息模型数据元的映射,从而明确了HL7信息模型描述中医临床信息的可行性.

3.提出了中医临床信息标准体系框架与体系表构建原则、模型驱动的方法与研究路径,并构建了中医临床信息标准体系框架与体系表.

第三篇中医临床论文范文模板:中医临床经典多媒体资源库的建立与运用

目的:

中医学绵延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现已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仍保存完整的传统医学体系,这得益于中医独特而多样的传承体系.而现今中医传承模式主要是院校教育,其大量采用西医标准化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中医临床思维越来越淡薄,大有“西医化”的趋势,难以担当传承中医的大任.“读经典,早临床、跟名师”是中医界一致认可的成才之路.中医临床经典具体是指伤寒、金匮、温病三门中医临床基础课.现今中医院校的经典教育普遍存在理论化、基础化、文献化的弊端,脱离临床实际,造成学生对经典学习兴趣不高.经典教育必须结合临床是中医教育界的共识.因此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将临床实景于课堂中再现是中医经典教育的必然趋势,近几年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其交互性、直观性、趣味性等优势,已经广泛应用于中医各个课程的教学,但其技术至上和教学效果难以评价的弊端也逐渐凸显.本课题基于中医传承、中医经典教育、多媒体教育以及教学评价的研究现状进行系统整理,并在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教研室前期工作基础上提出建立中医临床经典多媒体资源库.旨在将多媒体技术融入到中医临床经典教育改革中,将经典与临床紧密结合,对经典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进行全面、整体改革探索.

方法:

本课题团队深入临床、教学和学术交流的一线,采集并整理真实视频素材,并收集相关的辅助资料.同时采集来的原始资源进行分类、剪辑和后期制作,借助网络技术将资源在中医临床经典多媒体资源库的网络平台上展现,同时制订教学量表为今后资源应用于教学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中医临床论文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中医临床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2000字专升本毕业论文、5000字在职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0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中医临床课题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中医临床论文范文选题

结果:

经过1年半的建设,本课题团队采集时长超过2000小时,容量超4000GB的视频,包含课堂教学近17个班种,8门课程、近506小时;国内外专家访谈近30场;专家查房近40场;经方班专家讲座40余场.设计并构建中医临床经典多媒体资源库网页界面.制定视频拍摄规范和中医经典课程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满意度量表、中医经典课教师教学情况评价量表、中医经典课学生学习情况反馈表等三项中医经典教学评价量表.

结论:

借助中医临床经典多媒体资源库的手段辅助,对于中医经典课程的教学成效有重要意义,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基础性支撑条件;本资源库的原创性资源及相关技术规范和评价体系可为未来资源库的扩充、开发和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对当前中医人才传承培养具有一定运用前景.

第四篇中医临床论文范例:中医临床科研人员培训方案以及科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009年初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全国经过选拔批准成立了16家国家级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这些基地的建立是为了促进中医在重点疾病防治领域开展长期稳定的临床研究,培养高水平的研究人才,以产出国际认可的高水平的临床研究成果,为中医药临床疗效提供可靠证据,促进中医药科研成果国际化,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的国际认可度,促进中医临床科研成果的转化与推广.

根据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的总体目标,对业务建设的重点病种研究、临床及科研能力、基地运行模式及机制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临床研究人员的科研能力建设与评价是基地业务建设的主要内容,而提高科研能力的首要任务就是科研骨干队伍的培养,对临床研究人员科研能力的评价也至关重要.

目前中医临床研究领域科研能力不足,在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中难以产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鉴于中医药临床研究能力不足的现状以及基地业务建设的需要,本课题针对以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科研人员为主的中医临床科研人员建立适合研究对象主体的培训方案以及科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提高中医临床科研水平,适应当前的现实需求.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是以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临床科研人员为研究对象,旨在形成一套健全的中医临床科研人员人才培训方案以及科研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培养高素质中医临床科研人才,提高中医临床研究水平.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科学认识的方法.

2、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是用书面形式间接搜集研究材料的一种调查手段.它是实证研究中用来收集资料的一种常用方法,设计者根据需要,把要调查的内容设计成一张调查表或问卷,写好填表或答卷说明和要求,分别发给有关人员填写,以收集和征求不同人员意见的一种方法.

3、个体访谈法:访谈即研究*谈,是以口头形式,根据被询问者的答复搜集客观的、不带偏见的事实材料,以准确地说明样本所要代表的总体的一种方式.

4、焦点小组访谈法:就是采用小型座谈会的形式,由一个经过训练的主持人以一种无结构、自然的形式与一个小组的具有代表性对象进行交谈,从而获得对某一主题或观念的深入了解.

5、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法多用于组织群体决策,要集中有关专家召开专题会议,主持者以明确的方式向所有参与者阐明问题,说明会议的规则,由专家们“自由”提出尽可能多的方案.

6、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确定因子权重的科学方法,是将与决策总是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

四、研究结果

1、中医临床研究人员培训方案研究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临床科研人员的基本情况、科研现状以及对临床科研方法的需求,通过文献研究总结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培训项目,结合两项研究结果以及专家会议形成了一套包括培训目的、培训对象、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师资团队以及培训考评方式的完整的培训方案.

中医临床科研人员需要具备的科研知识包括:临床流行病学、循证医学、常用医学统计方法、文献的检索与应用、临床研究中的*学问题、项目管理与质控、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的方法、如何选择研究问题、系统综述研究、临床试验注册研究、临床科研资料的收集与管理、临床研究报告规范、临床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新药研发的思路、量表的研制以及临床路径与临床实践指南、中医综合治疗方案的设计.将培训的科研知识形成规范的培训大纲.

中医临床科研人员应当采用的培训方式:根据培训的内容和对象不同,采取系统培训(理论与案例教学相结合)和专题培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两种形式,以短期进修、学术指导、合作研究、在职研究生、博士后流动站等方式开展,注重互动式教学,启发思路.

2、中医临床科研人员科研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评价指标包括4个一级指标和17个二级指标:一级指标包括:知识体系、科研素质、科研实践、科研成果;二级指标包括:专业理论知识、科研方法知识、继续教育与进修、外语掌握情况、团队合作精神、科研态度、科研道德、主持/参与课题、筹措科研经费、研究实施与质量控制、国内外学术交流、各级人才计划、发表文章、出版专著、培养研究生、科研成果奖项/专利、研究成果转化(技术、产品、服务的推广).

调查问卷的信度分析:一级指标信度分析Cronbach',s Alpha等于0.741,知识体系二级指标信度分析Cronbach',s Alpha等于0.637,科研素质二级指标信度分析Cronbach',s Alpha等于0.714,科研实践二级指标Cronbach',s Alpha等于0.788,科研成果二级指标Cronbach',s Alpha等于0.769,均通过一致性检验,具有良好的信度.

调查问卷的效度分析:一级指标KMO检验系数为0.738,Bartlett球形检验P等于0.000,达到因子分析条件,所有指标的共同性系数均大于0.4,且四个指标可以被两个因素解释总变异的74.688%>,50%;知识体系、科研素质、科研实践、科研成果二级指标KMO检验系数为分别为0.681、0.747、0.769、0.790,四个指标的Bartlett球形检验P等于0.000,达到因子分析条件,所有指标的共同性系数均大于0.4,公因子可解释总变异的68.581%、60.452%、54.338%、51.237%,说明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

通过对各级指标矩阵的一致性检验116份问卷中有65份问卷通过了所有的一致性检验,通过率为56.03%.

通过对各级指标的权重计算最终得到具有各指标的组合权重的能力评价指标权重体系.一级指标权重:知识体系(0.336)、科研素质(0.267)、科研实践(0.234)、科研成果(0.163);二级指标权重:专业理论知识(0.133)、科研方法知识(0.111)、继续教育与进修(0.049)、外语掌握情况(0.044)、团队合作精神(0.090)、科研态度(0.091)、科研道德(0.086)、主持/参与课题(0.069)、筹措科研经费(0.038)、研究实施与质量控制(0.061)、国内外学术交流(0.033)、各级人才计划(0.032)、发表文章(0.037)、出版专著(0.025)、培养研究生(0.031)、科研成果奖项/专利(0.031)、研究成果转化(技术、产品、服务的推广)(0.039).

研究结论:通过制定中医临床研究人员培训方案并进行大范围培训,解决科研人员的科研方法知识缺口,指导中医临床科研实践;通过构建中医临床科研人员科研能力指标体系,检验中医临床科研人员的科研水平,为提升中医临床研究水平奠定基础.

第五篇中医临床论文范文格式:基于半结构式访谈和多阶段随机问卷调研的中医临床方药量效关系研究

清代医家王清任指出:“药味要紧,分量更要紧”.阅读医案时发现,有“重剂起沉疴”,也有“四两拨千斤”,均可获得很好的疗效.对同一首方剂临床用量的把握,不同医生可能存在较大差异;甚至同一位医生在不同情况下应用相同方剂的剂量也会有所不同.剂量是中医的不传之秘.目前中医方药“量效”研究与剂量传承还存在诸多误解、混乱与困惑.方药剂量的不足,阻碍了中医药疗效的提高,而一味的大剂量使用同样带来药物安全的潜在危险,方药量效关系研究已成为中医药学术的关键问题.以仝小林教授为首的方药量效团队,从文献、实验、临床多个维度并结合系统生物学、分析化学、文献学、生物信息学等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以期探明中医方药量效关系.作为团队的一员,笔者从循证医学的角度,采用半结构式访谈和多阶段随机问卷调研的方法,探讨中医临床方药量效关系.

研究目的

借助国医大师们的半结构式访谈和临床中医医师的多阶段随机问卷调研,以期从方药量效关系,指导方药临床用量的经验、原则和控制策略等方面进行梳理,深入探讨其科学内涵,完善“以人为本体”的方药剂量理论.

再者,通过引入框架理论分析法对中医领域尤其在方药量效关系方面运用定性研究方法进行方法学探索.

研究内容

一、通过对国医大师们的半结构式访谈,探讨他们对方药量效关系影响因素的观点、大剂量药物不良反应控制策略、毒性药物不良反应控制策略以及对201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药典》)饮片剂量的看法,为当今中医临床医师临证使用时提供经验支撑和为《药典》今后的修订提供专家指导,

二、通过多阶段随机问卷调研,以了解常用50味药物(TOP50)在当今中医临床医生中的剂量使用情况,并与2010版《药典》做比较,为《药典》今后的修订提供依据,

三、通过多阶段随机问卷调研,以了解当今中医临床医生对煎服法的指导,以期对煎服法使用现状做规律总结,

四、通过多阶段随机问卷调研,以了解方药量效关系的影响因素,且对其按重要性进行排序以及探讨性别、年龄、从医所在地、职称、学历及从事临床工作时间对药物剂量的影响.

研究方法

在访谈部分,本研究主要采取半结构式访谈法,辅以观察法,共对9位国医大师进行了访谈.通过目的性抽样中滚雪球抽样的方式,运用框架理论分析方法对转录资料进行分析.并使用定性软件ATLAS.ti,对资料进行管理和分析.

在问卷调研部分,主要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即按照我国特有的行政区域,将全国各省及自治区分为7个板块(香港、台湾、澳门因另有统计,故未纳入),而后将各省按照7个板块进行归类,之后再按照随机数字法,在每一行政区域选取一个省,共选得江苏、广东、河南、山西、吉林、贵州及甘肃7省.之后,将2391所综合性中医院分列于各自的省.而后在每省用随机数字法抽选5所符合条件的中医院,最后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出符合要求的临床中医医师,每所医院最多10名.但对某些县级医院,符合条件不足10人时,则全部纳入.

在问卷的统计分析过程中,运用t检验,非参数检验,频数统计,多选题排序等方法对相关内容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研究结果

本研究访谈了9位国医大师,搜集到有效问卷303份.

通过对国医大师们访谈文稿和多阶段随机问卷的分析,得到如下结果:

一、大剂量药物不良反应控制策略:先别病情、急危重症可用;病势已减,正气渐复,及时减量或改丸剂、膏剂、泡茶饮;借鉴前人临证经验;恰当的药物配伍及在发生不良反应时,及时对症治疗(或可服蜂蜜水,绿豆汤,甚至结合西医治疗等),

二、毒性药物不良反应控制策略:“有故无陨亦无陨”;小剂量起,不效渐加;先煎、久煎,配伍相杀药物及注重配伍.

三、在与《药典》规定剂量的上限值比较,有32味药物的中位数值超过《药典》规定剂量的上限值,占统计药物的57.14%(32/56).中位数值超过《药典》规定剂量上限值5g的达17味,分别是酸枣仁、川芎、白术、茯苓、桃仁、主地黄、熟地黄、浙贝母、栀子、瓜蒌、茵陈、吴莱萸、五味子、柴胡、白芍、人参、泽泻.

四、中医医师常用单味药物剂量超《药典》规定剂量人数百分比达50%共有32味药物,占57.14%(32/56),达80%有9味药物,分别为吴茱萸,麦冬.五味子,黄连,白术,当归,半夏,人参及泽泻.

五、近1/3的中医医师认为当前临床用量变得越来越大.超过一半人认为当前药物剂量增大并不是普遍现象,而只是一部分临床医生用量增大.而问其用量增大的原因,首要的便是药材质量的下降.

六、现今临床中医医师临证时其常用的药味数集中在9-16味,占92.08%.

七、就煎服法而言,超过一半中医医师选择“煎2次,取头煎,二煎,混合起来,分次服”,而两次共计煎煮时间为51.47分钟(以内伤杂病为例,从药液沸腾后算起).对应的加水量:第一煎,药材重量与加水量的比例以1:5~6(即100克药材加5~6倍量即500~600毫升水),第二煎的药材重量与加水量以1:2(100克药材加2倍量即200毫升水)最为合适.但同时也发现部分临床中医医师临证时不注意煎服法的指导.

八、前3位量效关系的影响因素分别是药材品种与质量、药材的炮制方法及药物的配伍.再者,量效关系的影响因素与中医医师的性别、年龄、从医所在地、职称、学历及从事临床工作时间也有一定的关系.此外,《药典》饮片剂量的规定也对量效关系产生一定影响.

九、强调《药典》作为中医药界一部法典的权威性和规范性.但对于药性平和的药物,其剂量应适当放宽.

研究结论

通过框架分析法,得出“量”与“效”是密切联系的.本研究所涉及的“量”主要是从当前临床药物剂量和《药典》饮片规定剂量这两方面进行阐释,而前者在使用时部分地受到后者的制约,但如今临床上两者不相符的情形时有发生.对于“效”,也分为两个方面:影响因素和药物安全控制策略.任何疗效的取得必须以安全为前提.而影响因素对疗效的取得至关重要.同时,《药典》饮片剂量的规定也是量效关系的一个影响因素.

中药临床剂量的应用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和变异性.与《药典》比较,临床中医医师常用药物的实际用量多有超过《药典》规定剂量.建议将《药典》饮片剂量归置到与其对应的《临床用药须知》中,供临床医师参考而不做硬性规定.

此文是一篇中医临床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中医临床引用文献:

[1] 中医临床基础方向论文选题 中医临床基础论文标题怎样定
[2] 新颖的中医临床医学论文题目 中医临床医学专业论文题目怎么拟
[3] 中医临床论文选题范文 中医临床论文题目如何定
《中医临床论文范文参考 中医临床毕业论文范文[精选]》word下载【免费】
中医临床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