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发表 > 文章内容

中学语文教学本科论文摘要怎么写 中学语文教学本科论文摘要范文参考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中学语文教学本科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09

中学语文教学本科论文范文

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论文摘要:专业视域下教师课程领导力实践路径探寻
  2. 第二篇摘要范文:论《中学语文教学法》实践教学
  3. 第三篇中学语文教学本科论文摘要:“80后”中学语文教师职业现状及对策研究
  4. 第四篇中学语文教学本科论文摘要模板:新加坡中学华文课程(1987-2011)的发展与演变研究
  5. 第五篇中学语文教学本科论文摘要怎么写:一位“教育学硕士”新手语文教师教育实践性知识的叙事研究
  6. 第六篇摘要范文:2013年湖南省高考语文学科考生水平评价及教学建议
  7. 第七篇中学语文教学本科论文摘要范文:中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综合评价体系研究
  8. 第八篇中学语文教学本科论文摘要格式:试论语文教师教育的当代转型
  9. 第九篇中学语文教学本科论文摘要:论语言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核心地位
  10. 第十篇摘要范文:源城区中学语文教师创新能力培养观及创新教学行为的研究

【100篇】免费中学语文教学本科论文摘要范文,可作为优秀中学语文教学本科论文摘要写作参考,适合中学语文教学本科方面本科论文和硕士论文以及职称论文相关摘要写作范文格式模板参考,【快快阅读吧!】

第一篇论文摘要:专业视域下教师课程领导力实践路径探寻

在互联网时代和知识经济社会,信息技术变革已经并将继续深刻地影响着教育.社会变革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诉求,学校、教师和学生都将被重新定义.教师成为课程领导者是变革时代社会的必然诉求.为适应社会变革、提高民族素质而大规模开展的新课程改革进行了十多年后,需要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实然现状迫切需求教师具有课程领导力.教育部近年出台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显示,课程领导力是教师专业能力的核心内容和关键要素.教师课程领导力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应然需求.基于如上社会变革宏观背景、课改深化中观背景和教师专业发展微观背景,本研究将对发端于欧美,近年引进到我国的教师课程领导力进行探讨.主要聚焦如下四个问题:一是“为什么”的前提性问题,即为什么要研究教师课程领导力.二是“是什么”的本体性问题,即教师课程领导力内涵是什么,构成因素是什么,影响因素是什么.三是“怎么样”的机理性问题,即教师课程领导力的理论模型是怎么样的.四是“如何办”的策略性问题,即教师课程领导力如何在实践中进行提升.围绕研究问题,本研究运用文献法和自传叙事法展开对教师课程领导力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究.运用文献法,对领导力、教师领导力、课程领导力、教师课程领导力和教师专业化等文献梳理发现,学界关于领导力本质的认识还存在很大争议.传统观点将领导力看做只是处于领导职位的人才拥有的一种权力.这种看法窄化了领导力的对象.新兴领导理论认为领导力本质上是一种影响力.这种能力人人都具有,并且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得以提高.领导力的新内涵是后现代社会人的主体性发展的产物,反映了多元化的后现代社会人的自主性发展需求.关于课程的定义也是纷繁多样,没有定论.普遍的看法是课程即教学科目.随着教育变革,课程被理解为学生经验、学校教学计划,文化再生产等.后现代课程学者甚至将课程视为一种转变性过程,意为在跑道上跑的过程.有关课程事务包括课程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估等.目前,研究教师课程领导力的学者不多,已有研究基本上将教师课程领导力视为教师的课程设计能力、课程开发能力、课程实施能力和课程评价能力.这种看法强调了教师课程领导力的课程范畴,却忽略了教师课程领导力的领导力属性.根据文献启示,本研究从教师专业发展视角出发,触及领导学和课程论范畴,建立在后现代课程观、分布式领导理论、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和自组织理论基础上,取向于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现实背景,去探究教师课程力的内涵意蕴、构成要素、理论模型、影响因素及提升路径.具体研究视角表现为:从研究者作为家庭成员,在为人之子、为人之夫、为人之父和为人之兄的角色扮演中,寻找教师专业成长的家庭因素;从研究者作为学习者,一路经历懵懂启蒙的乡村小学、人生转折的县城中学、井底之蛙的师专日子、自考本科的学位憾事、教育硕士速成的跛脚研究生、“攻”读博士永久性脑损伤中,寻觅教师专业成长的知识基础;从研究者作为教育工作者,辗转于公办普通初中成都市温江寿安中学两年、公办民助改制学校成都市树人学校七年和民办体制名牌私立学校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八年,翻检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土壤;从研究者作为追梦者,无论是专家学者梦还是办学梦想中,探寻教师专业不断成长的动力源泉.教师经历怎样的课程将深深地影响教师引领学生怎样经历课程.教师的出身、相貌、家庭背景、婚姻状况、成长历史、求学经历、工作变迁等生命历程中的一些事件都会深刻而长远的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影响教师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作为人生的“总开关”,又深刻地影响着教师课程领导力.本研究的技术路线为:在运用文献法获得关于教师课程领导力内涵意蕴、构成要素的基础上,构建教师课程领导力的理论模型.然后运用自传叙事法,全面、深入地回顾和省思研究者42年来的生命历程.从研究者作为家庭中成员、学习者、教育工作者、追梦者等角色展开回顾,展现了研宄者从9岁才入学的山村小学生到39岁成为211大学博士生的学习经历;从偏远、落后、贫穷、闭塞的农村放牛娃到繁华、发达、现代的国际大都市名牌中学教师的身份转换;从在西部内陆工作到足迹踏至上海、浙江、江苏、北京等东部沿海省市考察再到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访学学习的成长轨迹:从两年普通公办学校到七年公办民助改制学校再到八年一流私立学校的单位变迁;从17年语文教师、12年班主任、8年年级组长、6年德育主任及教导主任到成都市温江区教坛新秀、青年优秀教师、成都市武侯区优秀班主任、成都市武侯区初中期末语文阅卷负责人、成都市武侯区青年教师语文技能大赛评委、成都市武侯区教师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讲座人的角色扮演;从中学语文*教师到中学语文二级教师再到中学语文一级教师最后到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的职称升级,意在从全方位、多角度探查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家庭因素、知识基础、实践土壤和动力源泉.研究者也希望从“我从哪里来”“怎么来”的历程回顾中,能够更进一步认识“我是谁”,更清晰明了“我要做什么”“我为什么要做”,更清醒思考“我何以能够做”“我将怎么做”,以此来达到重构自我的目的.在此基础上,研究者重点回溯了从教17年来,在中学语文课程实践活动中的丰富经历,着眼于教师课程领导力生成影响因素和提升实践路径,着手于构成教师课程领导力的五个要素——课程价值洞察力、课程设计预见力、课程开发决策力、课程实施指导力和课程评价激励力,翻阅研究者所记的16本日记本(2010年后改为电子文档记录)、38本工作笔记本(2010年后主要用电脑和手机电子文档记录,很少使用纸质笔记本)、21本听课本、20备课本、22本学习笔记本、24本研究者使用过的小学语文和数学教材、57本研究者使用过的初高中语数英等教材、30本研究者使用过的师专本科硕士学习期间的教材、24本研究者使用过的初高中语文教材、81本教辅用书以及其他大量的语文教学相配套的辅助光碟音像、报刊杂志和研究者保留的许多学生的代表性作业等等,也重读了电子文档记录的上百万字的教育教学随笔.希望以这些真实、丰富的原生态素材和可贵资源,来详实、具体、生动地再现研究者在中学语文课程事务中的实践经历,力图以一个不一定典型,但也许会有某种启发,真实而鲜活的个案,在叙事风格的可读性、易读性基础上来论证和阐释关于教师课程领导力的前提假设,最后挖掘出教师课程领导力的影响因素,并对生成路径进行提炼和总结.通过探寻,研究者认为领导力是一种人人都具有的引领和指导能力,是人的能力系统的核心内容和关键要素.领导力的构成要素主要是价值洞察力、愿景预见力、科学决策力、实施指导力和评价激励力等.教师领导力作为教师专业的核心内容和关键要素,是教师具具有的一种引领和指导能力,包括教师自我领导力、课程领导力和班级领导力等.教师课程领导力是教师在课程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等事务中的引领和指导能力,是教师专业能力的核心内容和关键要素.其构成要素主要是课程价值洞察力、课程设计预见力、课程开发决策力、课程实施指导力和课程评价激励力等.通过研究,发现教师课程领导力的生成主要受到思想意识、制度缺陷和主体素质等三类因素影响.思想意识作为影响教师课程领导力的主观理念,具体表现为实用至上的价值取向、“教书匠人”的角色观念、前苏联的大教学理论和英雄主义的领导观念等.制度缺陷作为影响教师课程领导力的客体环境,具体表现为国家制度顶层设计的缺陷、市区教师指导制度的创新性不足和学校管理制度的人性化漏洞等.主体素质作为影响教师课程领导力的现实人性,具体表现为校长主体的能力倾向和教师主体素质的多面影响.教师课程领导力提升的实践路径有工作场学习、反思性实践、师生教学相长、研修共同体互动和跨际域交流等.教师工作场学习是为了工作、基于工作、在工作场所中的学习.教师通过学习有关课程理论、领导力理论和教师专业知识,可以为教师课程领导力打下坚实基础.自我学习、顾问指导和借调学习等工作场学习的主要策略.反思性实践指教师在实践后进行反思,通过运用经验中培育的默会知识,展开问题的反复建构和思考,以求获得问题的有效解决.其有效策略是与自身对话和与同伴交流等.师生教学相长是指教师要树立以生为师的观念,通过学生给教师提建议和意见,学生当小老师进行锻炼等策略来提高教师课程领导力.研修共同体互动是指学校以不同形式组成指向专业发展的共同体,如备课组、教研组、师徒结对、班科教师会、自愿组织等,通过交流、沟通等互动活动提升教师课程领导力.跨际域交流倡导教师通过跨学科、跨学段、跨学校、跨地域(区、县、市、省、国)进行交流和学习,打破固有的边界区域,进行广泛的交流,在相互启发中提升教师课程领导力.

中学语文教学本科论文摘要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中学语文教学本科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10000字研究生毕业论文、2500字大学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6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中学语文教学本科方面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中学语文教学本科论文摘要范文选题

https://www.mbalunwen.net/yishi/075873.html

第二篇摘要范文:论《中学语文教学法》实践教学

《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是高等师范院校一门主要必修课.作为师范教育本科学生的专业课,它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语文教学理念,增强从事语文教学的责任感,培养从事语文教学的基本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通过",增加选修课程,加强实践教学,积极开展实验,建构实践模式,提倡多媒体教学,提高实践效果,联系中学实际,增强实践意识,改革实习制度,强化实践训练,开展科研活动,培养实践精神",等实践环节,以促进",教学法",课程新的理论体系的构建,帮助学生培养驾驭教材、组织教学、研究教育的实践能力.

第三篇中学语文教学本科论文摘要:“80后”中学语文教师职业现状及对策研究

“80后”指的是出生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群体,“80后”中学语文教师是经过系统的专业学习之后走上工作岗位的新一代教师.

2011年教师节*在慰问北京教师时说:“中学阶段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阶段,中学教育是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办好教育关键在教师.”①近几年来,部分受过本科或硕士教育的“80后”陆续进入中学语文教师行列,为我国的基础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他们的职业状态直接影响到基础教育的质量,影响到中学语文教师的整体素质.研究“80后”中学语文教师的职业现状、发现其中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变策略是十分必要的.

为掌握第一手材料,笔者对本溪市部分县区中学语文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走访座谈,调查对象涉及“80后”和非“80后”中学语文教师以及部分中学生,调查内容包括教师教学理念、教学能力和人际交往三个方面.通过不同形式的调查,笔者对“80后”中学语文教师从教之后的工作状态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他们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热爱本职工作、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但由于“80后”大多是独生子女,加之入职时间短,在从教过程中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笔者在对“80后”中学语文教师职业现状调研分析后,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改进“80后”职业现状的措施,以期对“80后”教师的成长、对教师队伍建设、对我国的基础教育尽一份绵薄之力.

第四篇中学语文教学本科论文摘要模板:新加坡中学华文课程(1987-2011)的发展与演变研究

新加坡双语政策的失衡在1987年始出现,为此华文学习一直在课程水平和实际社会需要之间徘徊、波动.1987年是本地华文教育的重要分水岭,纯粹用华语讲授数学、物理、化学、语文等科目的华校,正式走入新加坡的历史.遗留下来的一系列问题摆在全体新加坡人民面前.在以英语为主要媒介语的国民型学校里,华文课该如何定位华文教材该如何编写华文课程该如何教和学华文的程度该如何界定和把握新加坡社会对华文学习的看法、检讨,从1991年之后的检讨就从未间断过.这些检讨主要集中在华文本科地位、语言教学、文化传承和普及华文的课题.单以中学华文教材为例,二十多年来就伴随着国家华文政策的变迁而推出了四套教材.二十多年过去了,中学华文教材的编写有哪些优点、经验可以总结又有哪些教训可以汲取可惜鲜有论述.即使有少量篇章发表,也多就某个侧面、某个角度、某个层面加以分析,而进行全方位的总结、剖析、反思的著述,几乎没有.至于这几套华文教材其他更重大问题的研究,诸如:主导思想变迁的方向是怎样的,课文教学设计有哪些进展,教学法的引介与淘汰是怎样的,华文等级的考核与评鉴有哪些改进,就更是少之又少了.笔者从1988年开始进入华文教学领域,站在讲台二十三年,不仅感受到国家二十多年来华文政策的改变,而且也在身体力行地实践着这些教学理念,甚至参与到中学的华文教材的编写之中.自感有责任和义务对新加坡中学华文教材来个全方位的梳理和反思.因此,这也正是本文的写作目标和创新之处.在论述过程中,本文摆脱过去一些学者或教育工作者仅就某一个学习课题或一种语文技能加以讨论的做法,而是以新加坡教育改革报告书为线索,集中讨论语文课程标准与语文教材,宏观地突出本地华文课程与学习检讨举步维艰的原因、整理课程规划对华文学习所做的预设和定下的目标、展现教材资源,如教科书和相应教学资源的沿承与改进、反映课程从机械式规划到对学习者和对形成性评估的重视.在这些努力基础上,本文展望二十一世纪新加坡中学华文学习应走以任务型学习和语言交际能力模式相结合的方向.只有从交际语境的创设和交际策略的融合着手,才能更好的提升学习者的语用能力.本博士论文共五章.各个章节努力尝试剖析本地不同阶段华文学习的情况、挑战和相应的改革措施.第一章,概述语言学理论、语言学习理论与教学法,和新加坡各时期的语言教育改革的关系.本章也重点分析过去学者研究对新加坡双语政策的讨论和分期,为本论文构建起讨论的框架.内容着重讨论新加坡社会语言的复杂性,以及1987年国民型学校出现后,政府和华社对华文课程水平和内容的设定的原则.在确立语文政策之余,本章也点出政府一般通过哪些途径,如放宽修读母语条例、再规划课程、重新编写教材、塑造语文环境来保持课程学习的适宜性和实用性.第二章重点讨论1978年《新加坡教育部报告书》(亦称《吴庆瑞报告书》)为编统中学华文课程的起点.报告书主要是针对当时双语教育的“浪费现象”,进而提出分流教育.中学华文课程在分流教育的大前提下,规划有特别课程、快捷课程和普通课程.然而,分流教育以学生小六离校毕业考总成绩的进行分班的做法,导致语文课程、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不协调的流弊.第三章的重点探索自1956年殖民地政府确定双语政策为新加坡教育的基石起至1986年近30年的语文发展,以英语为主的社会大环境日益成熟,典型华文学校逐渐式微而统编全国学校势在必行.随着学校的编整,课程与教材也重新编定,以期更好的平衡国家语文政策的需要和照顾学生学习华文的要求.这时期折射出华语文学习从第一语文转为第二语文的摸索和适应.第四章关注的是自2004年以来新加坡中学华文教育发展进入稳定期的基本情况.不少本地学者在上世纪末开始意识到,华文在新加坡作为第二语言学习没有多少先例可循.此外,华文学习也应属于海外华文专科领域.因此,这时期一般的认识是,本地华文既带有近似母语的地位,也有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教学特性.在二语习得理论和汉语外语教学的基础上,本地华文教育工作者致力追求华文教与学的素质.第五章主要阐明社会和学校对语文能力认知的不同,导出对语文课程目标和对毕业生语文能力的诸多挞伐.2010年的母语检讨对语言交际能力的提出,回应多年来课程对“语用”的要求.在整理近二十年的华语文改革经验上,本文提出任务型学习和语言能力交际模式融合的建议.结语部分,展望未来英语作为主要家庭用语的趋势还会继续发展下去.然而,于1999年为照顾学习华文有特别困难的学生而设的华文B课程,虽然社会舆论看法不一,但它让争执不休的华文课程水平课题画上休止符.在华文已经普及的基础上,本文建议未来为华文(快捷)课程学生编写的教材,可以大胆地向过去第一语文的要求靠拢,为学生奠下厚实的语文基础,以备将来发展之需,落实“保底不封顶”的共识.

第五篇中学语文教学本科论文摘要怎么写:一位“教育学硕士”新手语文教师教育实践性知识的叙事研究

当前随着研究生就业重心的下移,很多应届硕士毕业生也降低了“非高校不进”的就业期望,硕士研究生面临为自己的人生重新定位的问题.近几年,笔者所在专业——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的很多硕士研究生进入到中学一线教学岗位.本研究关注笔者所在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就业后的境遇,思考读研三年的学习对日后的工作能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笔者围绕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形成进行阐述,在行文中采用了“教育实践性知识”这一名称来指代教师的这种“实践性知识”.论文探究这些掌握一定教育教学理论的“教育学硕士”是怎样应对中学教学的在理论与实践的交织中,他们的教育实践性知识又是怎样形成的研究生阶段所培养的学术素养对他们教育实践性知识的形成又起到了什么作用从而思考: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教育学硕士”在中学的成长

论文采用了质的研究方法,在表现形式上运用了叙事研究.叙事研究关注的是:在一定的时间、场景中,发生了什么事,主人公是如何思考、应对、感受、理解这些事的.而这正切合笔者所要研究的问题,与笔者当前的研究兴趣相吻合,因此笔者选择了这种研究方法.叙事研究既不追求得出普适性的结论,也无意构建宏大的理论,笔者希望通过此项研究能够使教育的相关部门对教育学硕士在中学的成长予以关注.

笔者深入到中学教学一线进行了跟踪调研,主要通过教学观察、访谈、实物分析等途径收集资料.论文通过对研究情境的参与,深入细致的观察,客观全面的资料收集,走进研究对象A的真实生活、工作世界.论文讲述了A的故事,通过对这些故事进行分析,力求揭示出A作为教育学硕士的教育实践性知识的特质.论文的大体框架如下:

首先,对教育实践性知识做了概述.介绍了概念的内涵和特点.

其次,呈现了A教育成长中的故事和她在教育教学中的故事.

再次,从教育实践性知识的角度对A的故事进行分析,揭示了A的教育实践性知识的构成、教育实践性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及教育实践性知识形成的主要途径.这一部分是论文的核心.

最后,对A的教育实践性知识的形成、教育学硕士教师在中学的成长等问题进行了思考.

本论文希望通过一位教育学硕士教师的故事,揭示其教育实践性知识的形成过程及途径,为日后硕士研究生在中学的发展提供借鉴,并力图为在校的、有本科师范经历的硕士研究生和教师教育部门或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启示,以更好地促进教育学硕士教师的专业发展.

第六篇摘要范文:2013年湖南省高考语文学科考生水平评价及教学建议

2013年,湖南省共有考生328193人,语文学科总平均分为93.61分,得分率为62.41%,差异系数为0.13,考生水平整体比较接近,全省考生的语文成绩呈负偏态分布,大部分考生的语文水平高于平均水平,峰度为3.43,在众数97.77位置的考生分布较多.从整体看,2013年高考语文成绩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全省考生的语文水平,同时也反映了湖南省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与2012年相比较,考生之间,示范性、非示范性高中之间,高考语文成绩的差距在拉大,部分本科上线考生的语文成绩相对其他学科而言,对其高考总分的贡献较小,尤其是三本B类理科上线考生的语文成绩与其高考总分的相关度仅为0.08.从试卷题型结构来看,考生在写作、古文翻译题等方面得分情况相对较好,在填空、选择题等方面表现欠佳,从试卷知识结构来看,考生在写作、语言文字运用等方面得分情况相对较高,在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欣赏和古诗文默写、现代文文学作品阅读等方面表现欠理想,从试卷能力结构来看,考生在写作、探究、鉴赏评价等方面得分情况相对较好,在识记、理解、分析综合等方面表现欠佳.从典型试题分析来看,本报告分别从识记、理解、鉴赏、写作等能力层级和选做题的角度,选取典型试题(第6、11、15、19、20、21题),择要分析了考生答题的优点和不足,从中发现了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基于以上分析,本报告针对高中语文教学提出四点建议:重视知识储备,加强语文积累,重视文本理解,加强独立阅读,重视写作教学,加强表达训练,重视汉字教育,加强书写练习.

第七篇中学语文教学本科论文摘要范文:中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综合评价体系研究

随着语文课程地位日益上升,其课堂教学效率也受到更多人的关注.中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言是影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最为活跃的因素,也是传递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信息的重要介质,对促进学生学习和让学生学会学习有着特殊的价值.因此,如何系统、科学地评价中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言,对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效率具有积极的意义.本研究以“综合评价体系”为切入口,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对中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言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是:

1.中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言概念的界定.本研究通过对教学语言、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等相关文献的分析、总结,对核心概念作出界定.中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言指中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促进学生学习为目标,针对学生的各种学习行为所实施的,具有价值判断性质的语言行为.具体而言,中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言除了具备价值判断和情境专属两个特征之外,还包括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文本内容为基础、以师生互利为导向三方面的内涵.

2.中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首先,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预选指标,从语言组织、语言环境和言后取效三个维度建立了文献统计意义上的指标体系.接着,通过问卷调查、教师访谈等方法筛选指标,修正、验证指标体系.最后,用专家咨询的方式设置了指标体系的权重,建立了由3项一级指标、6项二级指标、19项*指标和权重组成的中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综合评价体系.

3.中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综合评价体系的实践探索.开发了运用于课堂观察和评价的“中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综合评价量表”,并对某专家型教师和某非专家型教师关于《桥之美》的教学案例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发现两名教师在语言环境方面表现优秀,非专家型教师在语言组织方面的关注不够,专家型教师在言后取效方面明显优于非专家型教师.

最后,根据研究的结论和发现,对中学语文教师提升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质量提出三点建议:(1)重点突破,聚焦于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使用效果;(2)统筹兼顾,整合有声评价语言与无声评价语言;(3)自我评价,反思中提升课堂教学评价语言质量.

第八篇中学语文教学本科论文摘要格式:试论语文教师教育的当代转型

在从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的转型过程中,语文教师教育的转型既是语文教育发展的必然,也是语文教师发展的使然,更是重塑语文教师教育体系的应然.语文教师教育的转型是指语文教师教育教育理念、相关教育制度、课程结构、课程实施等方面的转型.研究语文教师教育的当代转型,不仅是回应时*展对教育发展和语文教师发展的需求,而且是为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开辟新的路径.

研究语文教师教育的当代转型始于对当前语文教师教育存在问题的追问.随着我国教师教育独立、封闭的体系被打破,语文教师教育呈现职前职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然而,在这一总体发展趋势下,语文教师教育内部又突显出语文教师专业定位偏离的核心问题,这一问题不仅揭示了语文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分离,而且暴露了语文教师专业性的薄弱.从加强语文教师专业性的角度重新审视语文教师教育,既包括设计当代语文教师的理想形象,也包括建构当代语文教师的关键能力.适应社会和教育发展的语文教师是富有爱心和诗意的人,是浑身散发书卷气的人,是反思性的实践者,也是富有幽默感的人.与这一理想语文教师形象相匹配的语文教师的关键能力主要指文本解读能力、学情判断能力和反思实践能力.以培养语文教师关键能力为指引,职前语文教师教育就需要从定型化教学到情境化教学、从理论实践化到实践理论化的转型.得以展现情境化教学和实践理论化特征的职前教师教育培养模式是临床合作指导.与此同时,职后语文教师培训也需要展现出国家培训与地方培训相结合、校本培训常规化、网络培训成为新渠道等转型特点.由此开发出诸如共同备课、合作型研讨课等突显语文教师关键能力培养的职后语文教师培训模式.

立足语文教师教育的当代转型,通过分析我国语文教师教育的现状,揭示语文教师教育的主要问题,重塑理想的语文教师形象,凝练语文教师学科关键能力,最终提出面向培养未来教育家的语文教师教育之路.本文从语文教师教育理念与目标、课程设置、内容体系、培养方式等方面构建通向语文教师专业发展之路.

第九篇中学语文教学本科论文摘要:论语言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核心地位

语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语文教学应该以广义的语言教学为核心.长期以来,中学语文教学常常在应试的强力推动下偏离这个核心.本文旨在深入中学语文教学本体内部,从学理上探究中学语文教学的应然状态,寻求语言教学核心地位得以实现的途径,引导中学语文教学步入正轨.

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分析法、比较法和演绎推理法等.

正文分三章.

第一章,中学语文教学的理据.教育的目的是人.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最基本途径.语文教学的实质是广义的语言教学.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在语文的天地里自由全面和谐发展的语言人.中学语文教学的任务是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培育学生的民族文化情感、民族思维情感及汉语汉字情感等语文情感和提升学生的基于思维能力的语言学习能力、语言交际能力等语文能力.

第二章,中学语文教学的实践.从宏观角度审视,中学语文教学是使文本语言复活和师生语言双重实现的过程.

第三章,中学语言教学核心地位的实现.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和立足长远的原则.其次是端正教学思想,正确认识应试与素质、教学与测试的关系,以最大限度抑制中学语文教学的功利性.第三是回归语文教学本真,一是语文教学生活化,二是听说读写并重.

本文的意义在于,通过探究中学语文教学的规律,在理论上,回答中学语文教学的核心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的问题,为中学语文教学内容(拿什么教、教什么)和方法(怎么教)的选择,为教学评价(教得怎么样)的实施确定方向.在实践上,为一线中学语文教师调整工作重心,扭转以分数为主要诉求的教学现状,使以语言教学为核心的语文教学各板块和谐发展,并为新课程理念的真正落实提供有益的参考.

第十篇摘要范文:源城区中学语文教师创新能力培养观及创新教学行为的研究

本研究以河源市源城区中学语文教师为研究对象,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了源城区60名中学语文教师作为被试,旨在以源城区中学语文教师的创新能力培养观及创新教学行为作为研究视角,通过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力图为源城区教育主管部门、中学从计划、组织、实施、管理、评价、导向等方面对中学语文教师进行有效的培养,提高欠发达地区中学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同时,也以期能够为我国的创新研究和创新教育实践提供借鉴.经研究发现:源城区中学语文教师对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基本问题的认识总体上是恰当、积极和可接受的;源城区中学语文教师创新教学行为的各个维度发展水平不平衡.鉴于此,本研究认为,为了有效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必须培养和建设一支创新型中学语文教师队伍,从提供理论支持、策略支持及改善教育环境等三个方面对当前的创新型中学语文教师培养培训提出了三点建议:1.进一步培养语文教师正确的创新能力培养观;2.加强语文创新性教学策略的指导与培训;3.改善教育环境,不断激发中学语文教师的创新动机.

该文是中学语文教学本科论文摘要范文,为你的写作提供相关参考.

中学语文教学本科引用文献:

[1] 中学语文教学本科论文选题范文 中学语文教学本科论文标题如何定
[2] 中学语文教学本科论文大纲范文模板 中学语文教学本科论文提纲怎么写
[3] 中学语文教学本科论文摘要怎么写 中学语文教学本科论文摘要范文参考
《中学语文教学本科论文摘要怎么写 中学语文教学本科论文摘要范文参考》word下载【免费】
中学语文教学本科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