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发表 > 文章内容

财政审计论文范文参考 财政审计毕业论文范文[精选]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财政审计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11

财政审计论文范文

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财政审计论文范文参考:政府审计维护财政安全的实现路径研究
  2. 第二篇财政审计论文样文:财政科技资金绩效审计研究
  3. 第三篇财政审计论文范文模板: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实现途径及其效应分析
  4. 第四篇财政审计论文范例:中国财政审计制度研究
  5. 第五篇财政审计论文范文格式:国家审计、政府治理效率与地方经济发展

★100篇免费财政审计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为您写相关硕士毕业论文和本科毕业论文和职称论文提供论文范文格式模板,【快快阅读吧!】

第一篇财政审计论文范文参考:政府审计维护财政安全的实现路径研究

财政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随着全球化进程进一步扩大,国际经济体系面临着新的风险,经济安全已然成为国家安全的核心,而财政安全作为国家经济安全中最主要的部分之一,成为核心中的核心.

国际上,尤其是在发达国家里,关注经济安全和财政安全早已成为各国政府施政和国际组织合作的重点.早在1994年,美国克林顿政府在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首次将经济安全定位为国家安全战略的三大目标之一;1996年,俄罗斯第一次在世界上提出了“国家经济安全战略”的说法;希腊债务危机正式爆发,随之引爆整个欧盟的债务危机,继而影响全球的经济稳定,财政安全再次引起全球的关注.2013年10月,世界审计组织第二十一次大会讨论了两大议题,其中一大议题即是最高审计机关在维护财政政策的长期可持续性领域的作用.可以看出,在全球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下,经济安全中的财政安全一直备受各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关注.在国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级政府存在财政赤字已经成为常态.我国政府性债务问题近年来受到了国际社会和国内的普遍关注,最新一次的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表明:负有偿还责任的全国政府性债务高达20.6989万亿元,说明政府性债务在我国存在的普遍性和严重性,要求政府的财政安全问题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此外,我国目前正处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期,经济问题和社会矛盾层出不穷,金融系统风险、房地产行业风险、社会保障和社会公平等等问题一旦处理不好,最后都会转化为具有兜底责任的财政风险,影响财政安全,最终影响社会的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

财政是政府实现其职能的重要手段和经济基础,因此,财政是实现国家治理的基石,同时也是国家治理目标实现的内在要求.政府审计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监督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在维护国家财政安全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这在国际社会和国内各界已达成共识.美国审计署(GAO)自1990年起持续关注高风险领域,并在《2004-2009发展规划》的战略目标中明确提出审计要“应对美国人民福利和财政安全方面面临的挑战”和“应对全球一体化的挑战和安全威胁”;其他国家的审计机关,诸如澳大利亚、瑞典等,都在日常工作中履行了维护财政安全的职责.国际审计组织第二十一次大会形成的《北京宣言》明确了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肯定最高审计机关在维护国家财政安全、促进国家良治方面的重要作用.我国国家审计署“十二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在审计工作的主要任务中明确指出要“关注国家财政安全、金融安全、国有资产安全等,揭示存在的风险,提出防范和化解风险的对策性建议,切实维护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刘家义审计长在2013年12月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指出当前要“进一步加大对经济运行中风险隐患的揭示力度,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在审计中,要关注财政的可持续性,特别是防控政府性债务风险,等.”

那么,政府审计到底是如何维护财政安全,或者说政府审计维护财政安全的具体路径是什么,这是研究政府审计维护财政安全最为核心的问题.该研究的进行将有助于促进国家治理目标的实现、有助于促进政府审计维护财政安全功能的发挥和有助于深化政府审计和财政理论的研究.

财政是国家的经济活动,关系到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具有基础性的重要地位.财政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审计应该并且可以在维护财政安全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是政府审计维护财政安全的实现路径,围绕这一核心问题,本文共分为以下七章内容:

第一章,导论.本章主要分为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研究目标与研究思路、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研究方法和预期创新共五个小节.本章是开篇章,总领整篇论文.

第二章,文献综述.本章主要从政府审计维护财政安全的理论依据研究、政府审计维护财政安全的作用方式研究、政府审计维护财政安全的相关经验研究和维护财政安全的具体政府审计形式研究四个方面对现有文献进行了综述,最后对相关文献进行了评价.

第三章,政府审计维护财政安全的理论分析框架.本章共分为财政安全内涵界定、政府审计维护财政安全的理论基础、政府审计维护财政安全的作用机理、政府审计维护财政安全的功能定位和政府审计维护财政安全的实践依据共五方面内容.其中,财政安全内涵界定是辨析安全、财政、财政安全、财政风险等基础性概念的基础上,给出财政安全的具体内涵;理论基础一节主要基于受托经济责任理论、洛克的国家理论和新公共管理理论分析了政府审计应该要维护财政安全;作用机理一节从审计控制观出发,理论上提出政府审计维护财政安全的作用过程;而功能定位一节主要分析了政府审计在我国财政监督体系中的定位;第五节从历史依据、法律法规依据、现实状况三个方面分析了政府审计维护财政安全的实践依据

第四章,财政安全要素体系构建研究——基于公共财政的理论视角.本章首先说明了构建财政安全要素体系的重要性,其次,基于公共财政论,提出了可以将所有影响财政安全的因素包括在内的财政安全六要素体系,即财政收支有效性、政府债务可控性、财政制度合理性、财政信息公开性、权力运行规范性和宏观经济平稳性,最后分析了财政安全六要素体系的具体内容.

第五章,政府审计维护财政安全作用的实证研究——基于审计“免疫系统”观的理论视角.本章首先阐述和分析审计的“免疫系统”观,指出政府审计可以通过发挥揭示功能、抵御功能和预防功能来维护政府财政安全.在此基础上实证检验政府审计具有的揭示功能、抵御功能和预防功能的“免疫系统”功能能否维护地方财政安全和*财政安全.实证结果表明,整体而言,政府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得到了发挥,可以维护财政安全.

第六章,政府审计维护财政安全的实现路径研究.本章在构建起的财政安全要素体系的基础上,提出政府审计可以通过实施税收绩效审计和公共项目绩效审计来提高财政收支有效性,通过实施政府债务审计和专项政府审计增强政府债务可控性,通过实施制度合理性审计和财政预算全程审计促进财政制度合理性,通过实施财政信息系统审计和政府信息公开审计加强财政信息公开性,通过完善经济责任审计提升权力运行的规范性以及通过实施宏观经济环境审计保障宏观经济平稳性.政府审计可以通过以上这些实现路径维护财政安全.

第七章,主要研究结论、研究创新、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本章是结束章,主要是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总结论文主要研究结论,归纳论文主要的创新点,并提出论文的研究局限和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本文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研究结论:

(1)政府审计应该并且可以维护财政安全.本文构建的政府审计维护财政安全的理论分析框架指出,政府审计应该维护财政安全.基于审计“免疫系统”观,实证检验了政府审计维护地方财政安全和*财政安全的“免疫系统”功能,得出政府审计可以维护财政安全的结论.

(2)公共财政视角下,财政安全要求实现财政收支有效性、政府债务可控性、财政制度合理性、财政信息公开性、权力运行规范性和宏观经济平稳性.研究政府审计维护财政安全的路径问题的前提是梳理清楚影响财政安全的因素是什么,在此基础之上,才可以进一步研究在这些方面政府审计是否可以发挥作用,发挥作用的具体路径是什么.我国建立市场经济制度,与之相匹配的是公共财政模式.本文基于公共财政的视角,根据公共财政的基本要求,提出财政安全是指政府财政的运行在受到内外部风险因素的冲击下,依然能够持续稳定的状态.为了实现这一安全状态,财政需要做到财政收支有效性、政府债务可控性、财政制度合理性、财政信息公开性、权力运行规范性和宏观经济平稳性.

(3)政府审计可以达到财政安全要素体系六个方面的要求,从而实现维护财政安全的目标.基于受托经济责任理论,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的内涵会随着环境的发展和变化而不断丰富.在公共财政模式下,财政安全的要素内容可以包括在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的丰富内涵里,换言之,产生于公共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的政府审计可以去实现财政安全的要素要求,即政府审计可以有相应的路径去实现维护财政安全的目标.本文提出,政府审计可以通过实施税收绩效审计和公共项目绩效审计来提高财政收支有效性,通过实施政府债务审计和专项政府审计增强政府债务可控性,通过实施制度合理性审计和财政预算全程审计促进财政制度合理性,通过实施财政信息系统审计和政府信息公开审计加强财政信息公开性,通过强化经济责任审计提升权力运行的规范性以及通过宏观经济环境审计保障宏观经济平稳性,最终维护财政安全.

本文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创新:

(1)构建了政府审计维护财政安全的理论分析框架.系统研究政府审计维护财政安全的问题在国内外尚属前沿.国内研究政府审计维护财政安全实现路径的文献相对片面,不成系统,角度各异,不利于指导政府审计发挥维护财政安全的功能作用,而国外直接研究政府审计维护财政安全的文献几乎没有.本文构建了一个政府审计维护财政安全的理论分析框架,该框架包括了基本概念界定、政府审计维护财政安全的理论基础、政府审计维护财政的作用机理、政府审计维护财政安全的功能定位以及政府审计维护财政安全的实践依据共五个方面的内容,从理论上解决了政府审计维护财政安全的关系问题.

(2)基于审计“免疫系统”观,通过探索性地实证分析获得了政府审计维护财政安全的有价值的经验证据.政府审计维护财政安全的规范研究较少,现有文献主要是从理论上探讨政府审计维护财政安全的可行性,而政府审计维护财政安全的实证文献极少,本文从审计“免疫系统”观出发,用数据探索性地考察了政府审计揭示、抵御和预防的“免疫系统”功能的发挥与财政安全的关系,寻找到了政府审计可以维护财政安全的有价值的经验证据,支持了政府审计可以维护财政安全的研究结论.

财政审计论文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财政审计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2000字高校大学论文、8000字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00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财政审计科目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财政审计论文范文题目

(3)在财政安全要素体系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政府审计有效维护财政安全的作用路径,并提出若干维护公共财政安全的新型政府审计类型.基于公共财政理论视角下构建的财政安全要素体系,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政府审计维护财政安全的实现路径主要有:政府审计可以通过实施税收绩效审计和公共项目绩效审计来提高财政收支有效性,通过实施政府债务审计和专项政府审计增强政府债务可控性,通过实施制度合理性审计和财政预算全程审计促进财政制度合理性,通过实施财政信息系统审计和政府信息公开审计加强财政信息公开性,通过完善经济责任审计提升权力运行的规范性以及通过实施宏观经济环境审计保障宏观经济平稳性.其中,新型政府审计类型包括了税收绩效审计、制度合理性审计、财政预算全程审计、政府信息公开审计和宏观经济环境审计.

第二篇财政审计论文样文:财政科技资金绩效审计研究

财政科技资金是国家通过财政预算和相关科技税收政策等方式直接和间接用于科学技术活动的经费,主要用于支持市场机制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研究等公共科技活动.科技投入也被众多国家视为最重要的战略投资.科技经费投入和使用的效率与效果,对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目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我国*财政用于科技的投入逐年攀升.财政科技资金的绩效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也逐渐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

政府绩效审计是由审计机关对政府公共管理活动进行评价,检查其是否符合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原则,以促进政府改善公共管理,提高管理绩效的审计活动.财政科技资金的绩效审计始于十多年前.从发展历程来看,尽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审计模式仍基本以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为主;近几年的审计实践视野有所拓宽,但单独绩效成分较低;被审计对象的涉及面比较有限;参与审计的主体较少.

科学技术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财政科技投入在*财政支出中的高比例增长以及财政科技资金绩效审计的现状等等,这一切都在客观上要求政府审计部门必须加强对财政科技资金分配、管理和使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等的审计,进一步研究当前经济社会形势下财政科技资金绩效审计的运作模式,在监督资金运行的同时,为国家宏观决策和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科技发展战略规划提供服务.

本论文在对绩效审计的理论、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的过程中,采用比较研究、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座谈讨论等研究方法,对相关绩效审计案例进行实例分析.调查对象和范围涉及政府财政、科技主管部门以及有关项目主管机构、企事业项目承担单位.

本文在总结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历程、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结合财政科技资金绩效审计的基本经验和现有不足以及绩效审计的基本理论,构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财政科技资金绩效审计的“C+4E”评价模式,即:合规性(Compl iance)、公平性(Equity)、经济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和效果性(Effectiveness),并以此模式来构建财政科技资金的绩效审计研究体系.

在研究体系框架下,论文分资金主管部门和资金使用单位两个层面对如何开展财政科技资金绩效审计进行研究.对于资金主管部门这一层面,分部门预算资金绩效的审计和部门组织项目的绩效审计两个角度分析研究.对于资金使用单位这一层面,分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两类财政科技资金使用单位来分别探讨,而每一类财政资金使用单位又分别从整体绩效审计和对投入单位的资金管理的绩效两个方面来研究.接着,结合具体案例,论文对财政科技资金绩效审计实务进行了剖析与总结.

论文针对当前绩效审计环境的两个变化,对绩效审计实务进行了反思,并基于环境变化和实务反思提出了财政科技资金绩效审计的发展思路:一是适应中国政府会计改革;二是正面开展主管部门绩效审计;三是全面衡量承担单位绩效;四是合理运用数据实证分析;五是注重体现国家经济安全.

第三篇财政审计论文范文模板: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实现途径及其效应分析

国家审计“免疫系统”论经历了从经济社会观到国家治理观的变迁,而无论是哪种观点都强调国家审计具有预防、揭示和抵御功能.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提出对国家审计理论和实践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厘清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实现途径,分析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治理所起的作用,对于充分发挥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促进经济社会健康运行和实现国家“善治”,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在过去几年中,对于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研究取得了极大的进展,学者们纷纷对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内涵、实现途径以及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与经济社会发展、国家治理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就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大多数学者停留在将免疫学中的概念、理论移植到审计学中,或者是把审计学中的固有概念、理论进行“翻新”,从理论层面泛泛而谈,很少能够深入到预防、揭示和抵御功能中,分析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实现途径及其效应.论文通过历史考察国家审计职能,阐述了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形成过程,从风险预警机制、质量控制机制和绩效评价机制三个层面研究了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实现途径,并从经济社会运行和国家治理两个角度分析了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促进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条件和促进国家治理水平提升中存在的不足.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从我国公共受托责任的演化历程,分析了国家审计本质和职能的变迁,推导出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形成过程.通过研究得出:在公共受托责任和国家审计本质演化过程中,国家审计职能从揭露(认证、评价)功能发展到揭示(认证、评价、鉴证)、抵御(执法)和修补功能,再到预防(预警、修补)、揭示(认证、评价、鉴证)和抵御(执法)功能,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就此形成.

(2)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构建财政审计预警指标体系,应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财政审计预警指标权重,合成财政审计预警指数,并对我国财政审计进行了预警.通过研究得出:直接隐性风险是影响财政审计的重要风险;目前我国财政审计预警警度处于中警状态.审计机关在审计实践中应该关注财政审计预警警度变化,确定财政审计关键点和审计力度,预防政府财务危机发生,确保国家财政安全.

(3)在充分考虑审计需求、审计供给影响因素基础上,从国家审计质量链条的角度,构建了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了我国国家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通过研究得出:国家审计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导致公众审计需求形成机制被割裂;审计信息传递机制和人大对预算审计监督机制不健全,导致人大无法形成正确的审计需求;地方政府审计需求阻断了国家审计质量链条,导致*政府审计需求无法影响整个国家审计质量链条,且地方审计机关忽视抵御功能的发挥;地方政府干预,导致审计独立性受到影响,降低了国家审计质量;审计信息传递机制受阻,导致专业胜任能力对国家审计展示功能影响不显著;审计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抑制了配合抵御功能的发挥.

(4)把平衡计分卡与系统动力学相结合,从财务、顾客、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层面构建了国家审计机关绩效评价模型,并以BJ审计局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

(5)把国家审计看作一个系统,通过引入耗散结构理论,从适应经济社会系统变革的角度分析了“免疫系统”论对国家审计提出的新要求,并应用布鲁塞尔器模型研究了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对经济社会系统演化的作用,结果表明国家审计充分发挥“免疫系统”功能更容易促进经济社会健康运行.

(6)通过构建面板数据模型,验证了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对提升国家治理水平具有促进作用,分析了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在促进国家治理水平提升中存在的不足.通过研究得出:由于我国绩效审计制度、审计预警制度、审计信息披露传递制度和审计与司法、纪检监察及其他相关部门的协同工作机制不健全,导致了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功能无法充分发挥其对国家治理的作用.

第四篇财政审计论文范例:中国财政审计制度研究

国家审计作为重要的监督工具,是国家治理结构的重要环节和公共管理的重要手段.它在经济上承担着监督和评价经济运行,观察和反映经济运行风险,维护国民经济健康运行的职责,在政治上承担着推进*法制,制约权力,优化国家政治生态的责任.财政审计是国家审计的基本职责,在国家审计体系中处于重要的核心地位,是国家审计体系的主体、国家审计发展的主流,也是国家审计作用的主导.财政审计制度是由财政审计活动、约束和规范财政审计活动和关系的规则及组织结构共同构成的系统,是国家审计制度在财政审计领域的分支,在财政审计过程中起规范关系和统领行为的作用.

本文以财政审计制度产生发展的动因为研究起点,系统梳理财政审计制度的内涵、构成要素、特点、功能、系统框架、理论基础和制度变迁等,力图给出一些相对明确又具有一定系统联系的理论结论.在此基础上,对财政审计制度与其他财政监督机制的相关性,制约财政审计制度整体功能有效发挥的外在体制、内部机制和制度规则展开研究,探求基于国家治理的财政监督体系优化和财政审计制度改革完善的思路与对策.共包括6章:

第1章绪论.该部分阐述了本文的选题目的和意义、主要研究目标和逻辑思路和方法,以及本文具有创新意义的主要观点.简要介绍和评述了国内外现有文献对财政审计的基本内涵、职能作用、目标、内容和重点等方面的主要观点.

第2章财政审计制度:范畴解析.财政审计制度是由财政审计活动、规则和组织结构共同构成的系统,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本章定义了财政审计制度的基本概念,并对审计主体、客体、依据、目标、程序等制度要素作了简要描述,在此基础上归纳出财政审计制度的五个特征,即主体的权威性、客体的多元性、目标的公共性、结构的稳定性和系统的层次性.从制度的客观功效和能力方面,将财政审计制度功能归纳为保障、规范、协调和制衡四大功能,同时还从审计内容和制度要素角度,将财政审计制度体系划分为目标系统、规范系统、内容系统、组织系统和方法系统等,这五大子系统基本涵盖了财政审计制度体系的主要方面.

第3章财政审计制度的理论基础研究.该部分首先阐述财政审计制度产生和发展的外部动因——*法治理论.政府财政天然所具有的公共性决定了其作为国家治理重要决策事项的天然属性,以及对其实施决策时所必需具备的*性.财政审计制度是*财政的伴生物,*法治是它产生的外部动因;同时,财政审计制度功能和作用的发挥也取决于*和法治的发育程度,这种发育程度决定财政审计制度的发展方向和进程.其次论述了财政审计制度产生和发展的内在动因——权力制衡理论.财政审计是一种分权制衡的手段,是权力交叉点中保持中立的重要平衡力量,在专制统治下,因王权的纵向分权而产生;在*社会中,是横向分权中代议机关监督权的延伸和专门化.最后推导出财政审计制度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公共资金、公共权力和公共受托责任.公共权力和公共资金的配置内含着多层、纵向的委托*关系,社会公众、代议机关、政府及部门等各个层面的委托*关系既是公共权力和公共资金的逐级分解,又是公共责任的逐级分解.委托者需要对公共权力的行使情况、公共资金的使用效果和公共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监督和了解,客观上要求建立独立的财政审计制度.

第4章中外财政审计制度的历史考察与比较借鉴.财政审计制度产生于公共财政受托责任关系的确立,并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公共受托责任关系以及国家公共管理模式的演变而发展变化,呈现出不同的特性和内容,演变出立法型、司法型、独立型和行政型四种财政审计制度模式.中国财政审计制度主体经历了由皇权到民权的转变,贯穿制度变迁的主线是维护*的集权统治.本章以英国、法国、德国和韩国为例,分别介绍四种财政审计制度的变迁;梳理了中国古代以财政财务监察为主线,以御史制度的官员监察为经,以财计、上计、比部、户部“财审合一”以及内部财务稽核为纬的财政监督脉络;简要介绍国民政府时期按照孙中山“五权分立”和“监审合一”思想建立起的近代新式审计制度,以及*苏区时期从“财审合一”转变为“财审分离”的财政审计制度建设过程;着重论述我国现行财政审计制度的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比较不同财政审计制度的审计独立性和审计权,归纳出影响财政审计制度变迁的主要因素:政治制度、社会思想、经济基础和公共受托责任,指出中国社会主义行政型财政审计制度独有的特性:财政审计是国家审计的主体职责之一,而非全部;财政审计不仅“对事”,而且“对人”;“两个报告”制度是中国财政审计的一项基本制度.

第5章中国财政审计制度与财政监督体系的相关性分析.广义的财政监督是一个综合的体系,它由各种相互关联又相对独立的监督系统组成.财政审计作为政府行政系统对财政行为实施监督的重要手段,与其他监督手段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其有效运行离不开其他监督制度的支持、配合和补充.本章介绍了中国以人民代表大会为最高监督主体,结合党的监督、包括审计在内的行政监督以及社会监督为一体的复合式财政监督体系.对财政审计与其他监督范畴的相关性作了较为系统地分析,最后剖析了我国目前财政监督体系存在的制度缺陷,并从审计角度提出完善财政监督体系的几点建议.

第6章中国财政审计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本章首先论述了财政审计制度有效运行应具备三个关键条件,即财政审计制度本身的科学性,存在着可以保障财政审计制度运作的法治基础,以及财政审计制度的变迁必须与社会经济运行的客观趋势相拟合.在此基础上从财政审计的外部体制、内部机制和制度规则上分析了目前我国财政审计制度存在的矛盾与问题:首先,行政型双重领导体制尽管在一定时期符合我国的国情,但它所带来的审计独立性的相对弱化、公共受托责任关系异化和上下级审计机关的行政分割等弊端,对财政审计制度的权威性、统一性、严肃性及有效性产生了消极影响;其次,我国现行财政审计内部机制上存在着审计范围不完整、组织方式分割、技术方法滞后和审计成果层次低等问题;第三,从制度安排的角度分析了财政绩效审计的缺陷,即范围不够明晰、目标不够明确、标准选用原则缺失、规范建设滞后,相对完整的体例尚未形成,等等.在本章的最后,笔者提出了改革和完善财政审计制度的对策和建议.实行符合中国政治体制和行政管理模式的“监审合一”的行政型审计体制,从而在不突破宪法框架的前提下,整合监督资源,提高监督效能,增强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按照“揭示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提高绩效、维护安全”的总体思路和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的要求,拓展审计范围、优化组织方式、提升技术方法和审计成果.站在国家治理高度,加快绩效审计的法制化建设、明确绩效审计的目标、廓清绩效审计的范围、科学选择绩效评价标准、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坚定不移地全面推行以公共财政资金绩效、政府部门行政效能、公共政策实施效果和宏观经济运行效率为内容的“四位一体”财政绩效审计体系,推动预算管理制度和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以及政府绩效管理和行政问责制度的建立,并以此带动政府行政效能和宏观经济政策效率的全面提升.

第五篇财政审计论文范文格式:国家审计、政府治理效率与地方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保持了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正如吴敬琏教授(2008)所云:“三十年来,GDP增长了14倍,年均增长速度接近10%;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纯收入增长了6.7倍,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减少到2006年的2148万(季谭,2008).”就增长速度而言,自现代以来,目前还没有任何一个大国能在30年间保持每年将近10%的增长,日本的高速经济增长也仅持续了20年(周黎安,2007),从这个角度而言,中国的经济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创造了一个增长的奇迹.

现有研究普遍认为,1978年以来中国在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尤其是经济体制方面的改革在促进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所实行的分权改革,即向地方政府下放更多的经济管理权力,对于地方政府发展经济产生了重要的作用(Weingast,1995;McKinnon,1997;Qian and Roland,1998;Jin et al.,2005;林毅夫,2007;王永钦等,2007).中国的经济分权改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市场化,政府逐步退出竞争性领域,使这些领域的资源配置主要由价格和竞争机制实现;另一方面,在政府体制内部,*也逐步向地方放权,无论是早期的财政包干制,还是后来的分税制,都使得地方政府拥有了一定程度的事实上的自主权(周业安、章泉,2008),这些改革措施有力地调动了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从而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实际上,由于中国采取了一种“渐进式”的改革策略,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采取了诸多的重大改革措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却相对进展缓慢.因此,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之后,政治体制改革方面的滞后必将制约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所以,近年来,尤其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明确提出了要“全面深化改革”,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方面的改革并推进政治体制方面的改革,加快“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提升政府的治理效率,从而实现中国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

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刘家义,2011).国家审计通过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监督制约权力运行、加强*、推进*法治、维护民生权益以及推动深化改革可以有效促进善治国家的实现(刘家义,2012).2013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世界审计组织第二十一届大会把“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作为大会的主要议题之一,随后发布的《北京宣言——最高审计机关促进良治》提出:国家审计的中心目标就是促进国家实现善政良治,并且国家审计应该通过致力于“维护*法治、提高政府效能、预防并打击腐败、保障国家安全、促进改善民生、推动透明问责”等工作以促使国家善政良治目标的实现.可见,“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的有关问题已经成为了当下以及今后一段时期亟需研究的重大问题.

三十多年来改革开放的实践表明,国家审计在提升政府治理效率、促进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获得了世界同行的高度赞誉.正如刘家义审计长在2011年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所总结的:“‘十一五’期间,全国审计和调查72万多个单位,促进财政增收节支4893亿元,挽回或避免损失789亿元,查出重大违纪违法案件和经济犯罪线索1.3万余件”.三十余年来,各地区的国家审计机关平均每年查处的问题资金达到了20多亿,占各地区GDP的2%左右,而各地区的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也仅在7%左右’.可见,国家审计作为宪法规定的专职从事经济监督的组织机构在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然而,与审计实践所取得巨大成就相比,国家审计理论方面的研究却相对滞后.目前,还鲜有文献系统深入地探讨国家审计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问题.实际上,促进经济发展是国家审计的重要目标之一,2011年正式实施的《国家审计准则》提出:“审计机关的主要工作目标是通过监督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推进*法治,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家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

目前,在中国经济发展的有关问题上,已有研究主要探讨了激励机制,尤其是经济激励和政治晋升激励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Weingast,1995,Qian and Roland,1998,Jin et al.,2005,Li and Zhou,2005,樊纲等,1990;林毅夫、刘志强,2007;王永钦等,2007;张军,2007;周黎安,2007;皮建才,2012).鲜有文献探讨国家审计这种特殊的经济控制机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亦未能把国家审计、政府治理与经济发展纳入一个整体的框架进行分析,并系统深入地探讨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本文将承继中国式分权(Chinese Style Decentralization)的有关研究,在对国家审计提升政府治理效率的作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国家审计的治理功能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基于此,本文以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理论为基础,基于中国式分权的视角,探讨国家审计在促进地方政府公共受托经济责任履行中所发挥的作用,并从经验研究的角度,实证考察国家审计提升地方政府治理效率以及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拓展人们对于监督机制在经济发展中所发挥作用的认识,并有助于深化人们对于国家审计具有国家治理功能这一重要论断的理解.此外,还对当前“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以及促进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本文主要包括六个部分,各章的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章,导论.本章主要介绍选题背景与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以及预期创新等内容.


https://www.mbalunwen.net/yishi/077171.html

第二章,文献综述.本章将首先梳理并分析中国式分权与经济增长以及中国式分权与地方政府行为偏向的有关文献,然后对国家审计与政府治理以及国家审计与经济发展等有关的文献进行总结,最后对已有的研究文献进行适当评述,阐明本文的研究机会与空间.

第三章,理论分析框架.本部分将以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理论为基础,基于中国式分权的视角,构建国家审计、政府治理与经济发展的分析框架.首先,根据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理论,探讨政府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的主要内容以及政府的委托*问题;其次,分析中国式分权在解决政府委托*问题中的作用以及对地方政府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所产生的影响;再次,依据现有的体制模式,探讨国家审计在促进政府治理中的作用,即主要分析国家审计在促进地方政府公共受托经济责任履行中的作用;最后,探讨国家审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等问题.

第四章,国家审计提升地方政府治理效率的实证检验.本章将利用省级地方政府的数据,基于中国式分权的视角,实证考察国家审计提升地方政府行政管理效率、抑制政府人事及支出规模的扩张以及有效治理腐败等方面的作用,为国家审计具有国家治理功能这一重要论断提供经验证据.

第五章,国家审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实证检验.本章将利用省级地方政府的数据,实证检验国家审计的治理功能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着重考察国家审计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效果及作用路径等问题,并分析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实施以来中国式分权对于国家审计作用发挥的影响.

第六章,研究结论、政策建议与未来研究展望.本部分将在前文研究的基础上,对主要的研究结论进行归纳总结,以之为基础,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并对本文的研究创新与局限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未来的研究展望.

本文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结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中国式分权这种制度安排引致了地方政府公共受托经济责任履行的异化行为.在以“GDP论英雄”的政绩考核模式下,中国式分权这种制度安排容易引致地方政府公共受托经济责任履行的选择性倾向.它促使地方政府把经济发展责任的履行放在首要位置,使得地方政府把拥有的全部经济资源首先投入到经济发展中,甚至在不具备某些资源的情况下,通过举债或变相举债的方式发展经济,从而实现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然而,由于地方政府把绝大部分的经济资源都投入到了发展经济中,致使地方政府在其他责任的履行方面却显得“回天乏力”,从而导致了公共品供给的失衡、社会利益分配的不合理、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严重的环境污染以及部分地区突出的腐败问题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2)地方政府在追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机会主义行为.在以“GDP论英雄”的政绩考核模式下,中国式分权的制度安排会促使地方政府有强烈的动机追求任期内的短期经济增长,甚至不惜挪用或违规使用原本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非经济性公共物品的预算资金,而将其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等有助于促进短期经济增长的项目,进而导致“预算软约束”问题.本文的经验研究发现,国家审计查处的违法违规、损失浪费等问题资金越多,越不利于实现当期经济增长,但是国家审计对于问题资金的查处却能够显著促进未来的经济增长.该研究结论表明,地方政府在追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违规使用、甚至滥用预算资金的机会主义行为,而国家审计通过抑制地方政府的机会主义行为,能够有效促进地方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

(3)国家审计具有重要的国家治理功能.第四章的经验研究发现,国家审计通过监控地方政府财政资金的使用状况、向纪检监察等有关部门移送审计案件以及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能够有效提升地方政府的行政管理效率、抑制地方政府人事及支出规模的不断扩张、提高地方政府的*败效率.以上研究结论表明,国家审计能够有效提升政府的治理效率,进而说明国家审计具有重要的国家治理功能.

(4)国家审计通过监控地方政府履行公共受托经济责任,能够有效促进地方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第五章的经验研究发现,国家审计作用的发挥并不利于实现短期经济增长,但却能够显著促进地方经济的长期发展;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实施以来,国家审计在促进地方经济的长期发展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并且分权程度越高的地区,国家审计促进地方经济长期发展的作用越明显;国家审计对于地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提升地方政府的行政管理效率、减少地方政府的不合理支出、促进地方政府积极开展*败等措施来实现的.

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本文以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理论为基础,基于中国式分权的视角,尝试构建了国家审计、政府治理与经济发展的分析框架.本文提出政府的公共受托经济责任应该包括经济发展责任、公共品供给责任、促进公平竞争责任、协调利益分配责任、保障经济主体合法权益责任、有效防治腐败责任以及政府信息公开责任等至少七个方面的内容.在“以GDP论英雄”的政绩考核模式下,中国式分权这种制度安排容易导致地方政府公共受托经济责任履行的选择性倾向,地方政府热衷于履行经济发展责任却忽视了其他方面责任的履行.国家审计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控制机制,通过其功能的发挥,能够有效促进地方政府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的全面有效履行,进而促进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该框架的构建,有助于人们紧密结合中国的国情来研究国家审计的功能与作用,能够更好地提升审计理论对实践活动的解释力,同时深化人们对于国家审计在转型经济国家中所发挥作用的认识.

(2)本文的研究为国家审计具有国家治理功能这一重要论断提供了经验支持.本文基于中国式分权的视角,运用1984——2010年的省级地方政府数据,实证考察了国家审计在提升地方政府治理效率中所发挥的作用,发现国家审计能够有效提升地方政府的治理效率,并且在分权程度越高的地区,国家审计对地方政府治理效率的改善作用越大.该经验研究表明,国家审计具有重要的国家治理功能,对于进一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3)本文承继了中国式分权的有关研究,进一步探讨了国家

该文是财政审计论文范文,为你的写作提供相关参考.

财政审计引用文献:

[1] 热门财政审计论文题目 财政审计论文标题怎样定
[2] 最新财政审计参考文献 财政审计参考文献有哪些
[3] 财政审计论文提纲格式模板 财政审计论文框架怎样写
《财政审计论文范文参考 财政审计毕业论文范文[精选]》word下载【免费】
财政审计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