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发表 > 文章内容

纺织品检验论文范文参考 纺织品检验毕业论文范文[精选]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纺织品检验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26

纺织品检验论文范文

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纺织品检验论文范文参考:中国纺织品产业出口竞争力研究
  2. 第二篇纺织品检验论文样文:中欧纺织品贸易影响因素研究
  3. 第三篇纺织品检验论文范文模板:棉纺织品生态设计研究
  4. 第四篇纺织品检验论文范例:人民币升值:研判、成因及影响研究
  5. 第五篇纺织品检验论文范文格式:基于智能预报模型的精毛纺织品全程虚拟加工技术

★100篇关于纺织品检验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纺织品检验相关的本科毕业论文和硕士论文写作提供纺织品检验相关优秀论文范文格式模板参考.【赶快阅读吧!】

第一篇纺织品检验论文范文参考:中国纺织品产业出口竞争力研究

纺织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传统的支柱产业,在解决就业、提高收入水平、促进企业发展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印度纺织业拥有丰富的纺织品原材料、价格低廉的劳动力、以及政府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再加上印度这些年对生产设备和先进技术的引进使得本国纺织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大幅度提高,对中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威胁.中国纺织品产业在2005年纺织品配额取消以后,同主要竞争对手相比竞争力是增强了还是减弱了哪些因素直接或者间接影响我国纺织品产业竞争力的大小在世界各国纷纷准备签订多边或双边自贸协定的背景下,会削弱中国纺织品产业的竞争力吗如果竞争力下降,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基于以上问题,本文选取中国纺织品产业竞争力为研究对象,主要进行以下四个方面的研究:

(1)通过对中国、印度、土耳其和墨西哥四国纺织品产业出口现状分析得到以下结论:首先,中国纺织品产业的出口竞争力最强,出口规模远远大于其他三国,纺织业出口在中国的出口贸易比例基本不变;其次,中国的纺织品贸易对外依存度高,其抵御风险的能力要低于其余三国,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美国和欧盟,和印度的出口市场具有较大的重叠性;第三,中国纺织品产业出口的结构变化不大,产品出口额较2005年大幅增加;印度纺织品产业的出口结构变化较大,棉花成为纺织品产业出口的最大类商品.

(2)使用恒定市场份额分析方法(CMS)研究中国、印度、土耳其和墨西哥四国纺织品出口竞争力情况.通过比较研究,得到如下结论:第一,中国纺织品产业同其他三国相比,市场效应和商品效应对中国纺织品产业出口竞争力的提高作用远远大于其他三国;第二,印度、土耳其、墨西哥三国的纺织品产业出口环境均优于中国,在四国的纺织品产业出口中,只有印度的特别竞争效应为正值,表明印度的纺织品产业出口结构有利于出口增长,中国应该借鉴和学习印度在改变纺织品产业出口结构上的成功举措;第三,土耳其和墨西哥的动态结构效应都为正值,表明两国在进口需求增长较快的市场份额增长较快;而中国则在进口需求较快的市场份额增长较慢.

(3)建立计量模型通过汇率弹性的变化分析纺织品产业出口的竞争力,结果表明:第一,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每升值1%,纺织品产业一般贸易出口额增加1.5%、一般贸易进口额增加1.98%、加工贸易出口额增加0.19%、加工贸易进口额减少0.32%.人民币升值将会带动纺织品产业出口贸易的增加;第二,我国纺织品产业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的进出口额是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格兰杰原因,且十分显著.相反,综合三种滞后期的检验结果,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并不十分显著,这说明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纺织品产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作用有限.

(4)利用GTAP模型,模拟七种不同政策对中国纺织品产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第一,中国在TPP、RCEP或者TPP&,RCEP背景下,与印度建立FTA,不仅能够提升中国出口到印度纺织品的竞争力,而且也能刺激中国向世界的出口;第二,如果两国不建立FTA,虽然在区域内,中国对其他国家的纺织品出口增加明显,但会削弱中国出口到印度的纺织品产业竞争力;第三,在TPP背景下,中印签订FTA时,印度对中国四类纺织业产品出口最多,TPP的签订提升了印度纺织品产业的出口竞争力.

第二篇纺织品检验论文样文:中欧纺织品贸易影响因素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纺织业一直是中欧经贸交往中的重要领域之一.作为世界三大纺织品进口市场之一的欧洲,一直是中国纺织品出口的最主要目标地区之一.尤其是随着2005年1月1日国际纺织品服装配额制度的取消,中欧双方在纺织品贸易上的相互往来更为紧密.而随着中欧纺织品贸易的日益紧密,中欧双边贸易摩擦和争端也日益增多,尤其是伴随2009年欧洲债务危机的爆发,中欧双边纺织品贸易的未来更充满了不确定性,因此,当前需要我们重新全面审视中欧双边纺织品贸易及其失衡的实质和影响因素,从经济层次探讨影响中欧双边纺织品贸易成本的主要因素,全面评估欧洲债务危机对中欧双边纺织品贸易的具体实际影响,并探讨持续扩大中欧双边纺织品贸易的战略重点和具体措施.

本文将基于上述研究需要,在全面回顾中欧双边纺织品贸易的研究现状与理论基础的前提下,首先,从历史的视角,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全面回顾中欧双边纺织品贸易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特点,并选择合适的中欧双边贸易数据和产业内贸易指数,探讨中欧双边纺织品贸易的具体特征.其次,从需求、供给和环境政策因素等方面,探讨了影响中欧双边纺织品贸易的基本因素,并对其中的主要因素对中欧双边纺织品贸易的实际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再次,利用贸易成本测度模型,对中欧双边纺织品贸易的成本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探讨.然后,重点针对2009年之后中欧双边纺织品贸易的数据,利用实证方法,对欧洲债务危机给中欧双边纺织品贸易造成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最后,在总结发展中欧纺织品贸易的基本原则和战略重点的基础上,提出发展中欧双边纺织品贸易的具体对策措施.全文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章,绪论.绪论主要阐明了研究中欧双边纺织品贸易的主要意义.该章首先分别从欧盟内部经济发展的现实,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中欧双边纺织品贸易发展的需要等方面,分析了当前研究中欧纺织品贸易的历史背景,并从理论和现实两个层次介绍了研究中欧双边纺织品贸易的主要意义.然后从中欧双边贸易、中欧双边纺织品贸易、中欧双边纺织品贸易摩擦等三个视角对这一问题的已有研究进行了综述和评价.最后,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并说明了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全面梳理了中欧双边纺织品贸易的理论基础.全章从国际贸易理论现有的发展入手,介绍了中欧纺织品贸易的理论基础,并重点针对现有国际贸易理论对中欧双边纺织品贸易失衡及其调整的理论进行探讨,最终提出中欧双边纺织品贸易研究的理论框架.

第三章,在历史分析中欧双边纺织品贸易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归纳了中欧双边纺织品贸易发展的主要特点,并重点针对中欧双边纺织品贸易的产业内贸易特点(包括第SITC26类纺织品、第SITC65类纺织品和第SITC84类纺织品的中欧双边贸易)进行了实证测度,从而对其包括的三类纺织品双边贸易,是属于产业内贸易还是属于产业间贸易,进行了实证检验和统计证明.

第四章,从需求、供给、政策和环境等多方面,探讨了影响中欧双边纺织品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并利用单位根检验和协整分析方法,实证总结了当前影响中欧双边纺织品贸易的主要因素具体有哪些.

第五章,利用Novy贸易流量模型,设计了一个新的贸易引力模型,对中欧双边纺织品贸易的成本进行了全面测度,实证计算了中国与欧盟双边纺织品贸易的平均成本;然后,利用面板数据模型,探讨了影响中欧双边纺织品贸易成本的主要因素;最后,借助改进的引力模型,对中欧双边纺织品贸易成本下降对双边贸易增长的解释力度,进行了实证检验;并探讨了贸易成本下降这一主要因素,对中欧双边纺织品贸易增长的实际影响程度.

第六章,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在全面回顾欧洲债务危机的历程、发展特点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欧洲债务危机对中国对欧第SITC26类、第SITC65类和第SITC84类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具体影响.同时探讨了欧洲债务危机对中欧双边纺织品贸易影响的主要传导路径,最终通过设计的面板数据模型,利用面板协整分析方法,实证探讨了欧洲债务危机对中欧双边纺织品贸易的实际影响.

第七章,在论述中国发展中欧双边纺织品贸易的基本原则和战略重点的基础上,提出中国推动中欧双边纺织品贸易的具体政策与措施.

第三篇纺织品检验论文范文模板:棉纺织品生态设计研究

我国属于纺织大国,但不是纺织强国,可持续发展能力比较弱.其中,棉纺织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加入WTO后经济日趋全球化的国际环境下,环保、生态的棉纺织品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棉纺织企业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对功能型棉纺织品的研发力度不断提高,注重于技术附加值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棉纺织产业尚不能达到生态环境与经济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棉纺织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生态设计研究,以期使棉纺织行业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并为我国生态纺织的转型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本论文围绕“生态设计”这一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实践手段,研究生态设计机理及国内外现有产品生态设计案例,并根据其经验、理念和原理,构建棉纺织品整个生命周期——“棉花-棉布-服装-循环利用”四个阶段产品的生态设计方案;分别采用能值分析和碳足迹方法分析比较产品生态设计前后的环境影响,通过产品系统-生态环境的协调度参数来检验生态环境保护的程度;进而提出生态附加值的估算方法和实施设想,体现产品生态设计的经济效果,促进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初步构建“产品可持续度”评价指标体系,来综合评判产品生态设计效果.


https://www.mbalunwen.net/yishi/080220.html

论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棉花种植阶段的生态设计方案

技术和种植方式是决定棉花单产及环境影响的关键因素,论文通过能值分析不同种植方式造成的棉花能值消耗的差异,发现完全有机棉的种植方式是对环境生态最有利的一种设计方案,这是我们今后应该努力发展的方向.

(2)棉布生产阶段节能减排的生态设计

棉布生产阶段要实现低能耗、低水耗、低噪音,减少废水、废气、固废等排放的清洁生产方式.本文对棉布生产的织造过程、染整过程以及生产过程的机械设备产生的余热利用和水资源利用展开生态设计研究,认为优化生产方式后的生产过程可以显著降低环境负载力.用能值分析法,比较研究了在生态设计前后投入产出的环境影响,为生态纺织印染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重要的决策建议.

(3)服装制作使用阶段的生态设计

论文在对主流消费群体的调研分析基础上,提出服装的加工制作和使用阶段应该融入多角度的生态设计策略.根据消费者的价值和各种需求,从提供更好的服务使消费者满意的理念出发,通过延长产品满意度、产品附件和满足情感的设计、服务性设计等方案的实施,利用碳排放分析比较了生态设计前后的环境影响,为服装制作使用阶段新价值体系的构建提供基础.

(4)废弃棉纺织品的生态设计以及闭环生态链的构建

本文在国内外棉纺织品废弃回收现状的调研基础上,研究分析了各种回收模式的主要影响因素,从生态层面降低环境影响,经济层面完善二手服装使用的低碳节能,社会层面拓展循环利用渠道这三个角度进行了生态设计研究.通过将废弃棉织品进行深加工成为再生纤维等方式,探索构建棉纺织生产使用阶段的“闭环生态链”,以达到棉纺织品废弃物循环利用,几乎“无废物”处理的境地.

(5)构建“产品系统-生态环境协调度”模型

根据产品系统与环境发展协调机制的研究,构建“产品系统-生态环境协调度”模型,应用能值分析和碳足迹两种量化工具,分别以棉花种植阶段和服装制作使用阶段为例,用协调度对产品生态设计的生态效益进行表征.产品系统-生态环境协调度越高,生态设计对生态环境的贡献越大.论文借助生态附加值的估算,来量化生态设计的经济效益,并提出产品生态附加值实施方案的设想.

(6)构建“产品可持续度”评价指标体系

在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个维度优化生态设计方案,初步构建基于“产品可持续度”的评价指标体系,为棉产品的绿色标志提供量化依据.

综上所述,本文对棉纺织品整个生命周期各阶段产品的生态设计方案研究,以及产品系统-生态环境协调度、生态附加值和产品可持续度等指标,可为我国棉纺织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和技术支撑.

第四篇纺织品检验论文范例:人民币升值:研判、成因及影响研究

在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经历了由封闭型经济体到开放型经济体的巨变.在封闭经济时期,中国更多注重内部均衡,随着开放力度的日益加大,外部均衡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对中国整体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汇率作为连接国内国外市场的关键因素,其重要地位不容忽视.自1994年第一次汇改之后,人民币逐渐成为国内外关注和讨论的焦点.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以及之后的几年内,国际舆论普遍呼吁人民币贬值,国际金融市场也预期人民币将会大幅贬值,但我国政府经过权衡和对内外经济形势的判断,选择了稳定人民币汇率水平.从2001年我国加入WTO开始,由于我国经济高速稳定增长和经常项目、资本账户“双顺差”的不断扩大和持续,国际社会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声音渐高,以美国、日本为首的发达国家提出“人民币汇率操纵”论,认为我国大幅低估人民币以获得出口品的廉价竞争力,损害了其他国家的经济利益,并指责人民币低估导致世界经济失衡.美国等国家不断施压人民币升值,同时出台了一些贸易制裁的法案,其目的在于打压我国的经济和出口,并试图通过“以邻为壑”的汇率政策来转嫁国际金融危机,借此机会使本国经济得到恢复和提振.人民币汇率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强盛已经从国内扩展到国外,从经济转向政治,从学术之争上升为各国间的利益争夺和博弈.

那么人民币汇率是否存在低估人民币升值演变历程及现状如何人民币升值的原因是什么人民币升值以后会对我国经济产生何种影响最后,面对人民币升值我们又将采取何种措施来加以应对以上都是本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认为:(1)通过对人民币均衡汇率及汇率偏差的测算,可知近年来的确存在人民币汇率失衡,而且到2012年底人民币汇率与均衡汇率基本持平,目前人民币升值空间非常有限.特别是经过2013年又一轮的人民币升值,本文推断:目前人民币或许已存在一定程度的高估,2014年第一季度人民币贬值情况有力证明了此推断.同时,本文测算出的不同阶段人民币汇率偏差情况为:1982-1987年人民币汇率处于高估阶段;1988年我国出现了短暂的人民币汇率低估的情况;1989-1990年人民币存在一定程度的高估,但高估程度较小;1991-1995年,人民币汇率被低估;1996-2002年人民币汇率被高估;2003-2004年是人民币汇率的低估阶段;2005-2006年人民币汇率出现了小幅高估;2007-2012年人民币汇率基本处于低估状态,但低估程度不大,而且到2012年人民币汇率已基本接近均衡汇率.

(2)本文在阐述人民币升值演变历程时,分析了“人民币升值与通货膨胀并存”现象,指出人民币升值并不能很有效地抑制通货膨胀.

(3)从中国经济基本面出发解析人民币升值成因,得出:第一,近年来经常项目高额顺差使我国积累了巨额外汇储备,是人民币不断升值的内在原因,但是2009年以后我国的贸易顺差额在逐渐减少,在国际收支方面渐趋向于合理;第二,从利率角度分析,虽然与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的利率要高,但是我国利率处于半市场化状态,且存在一定的外汇管制,因此即使国内外存在利差,也无法完全有效地传导并对汇率产生显著影响,这也就很难对人民币产生相应的升值压力;第三,从通货膨胀角度分析,2007—2012年(2009年除外)我国存在较高的通胀率.若以购买力平价为理论依据,那么人民币币值应该下跌(即人民币贬值),但当时人民币的名义双边汇率一直在持续上升;此外,这个阶段的人民币实际汇率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上升.因此综合来看,现今人民币的实际汇率以及名义汇率都没有被严重低估,或许存在某种程度上的高估;从输入型通货膨胀来看,进口价格指数作为输入通货膨胀的先行指标可以说明,自2011年后期至今,人民币汇率不存在由输入通胀而导致的升值压力;最后,从2005年起,人民币实际汇率以及双边名义汇率都在持续升值,并且2011和2012年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以及中国经济增长的增速放缓.因此从经济基本面来讲,我国人民币已将升值压力大幅释放,人民币汇率已接近均衡.

(4)从外部施压角度分析人民币升值原因,可得:首先,由定性分析可知,近期人民币升值压力更多来源于国际社会,即外国对人民币汇率问题的指责和施压.本文在分析了美国、欧盟、日本和巴西施压人民币的原因和策略后发现,各经济体都是出于自身利益考虑要求人民币升值,区别在于态度、真实意图和方式的不同;其次,进行定量分析.本文建立了委托*模型,以本国和他国两个利益团体之间的博弈来解析外部压力是如何对人民币升值产生影响的.通过模型分析可知外部施压对人民币升值起到了有力助推作用.并且本文以美国为例研究外部对人民币升值的施压效果,并通过非参数符号检验统计分析来进行量化考察;最后,对于中国而言,2008年金融危机后同样面临着促经济增长的问题,会更加审慎对待人民币升值问题,因此来自他国外部压力的影响在逐渐降低.

(5)本文通过分析人民币升值对不同行业竞争力的影响,得出:虽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国际清算银行(BIG)以及*银行公布的国家层面加总平均的名义有效汇率(NEER)和实际有效汇率(REER)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但不能准确判断人民币升值过程中不同行业的竞争力,还会传递错误经济信息并有可能误导经济发展方向.与国家层面有效汇率相比较而言,行业层面有效汇率则具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对各个行业分别进行实际有效汇率测算并分析得出:在所有行业中,食品烟草行业和纺织品行业的实际有效汇率最低.这说明尽管人民币升值加大,但食品烟草行业以及纺织品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仍有较强出口价格竞争力;电气机械制造业等技术型高端行业竞争力则较差,应进一步加强相关的技术发展及人才的培养,提高竞争力;焦炭、精炼石油以及核燃料行业的汇率波动幅度最大,最近几年国际原油价格大幅波动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

(6)本文在分析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企业利润的影响时,通过九个逐步放松的假设条件及数理推导,得出:第一,当人民币升值时,若工资水平上升,则会对出口企业的产品销售利润率构成双重冲击;第二,生产技术提高可以弱化人民币升值的负效应;第三,汇率波动对本国物价的传导效率越高,则人民币币值上升对出口企业销售利润率造成的冲击越小;第四,如果工资上涨幅度小于人民币升值幅度和企业生产效率提升幅度的某线性组合,那么人民币升值以后,出口企业利润率的跌幅会小于或等于人民币升值幅度.

本文共分七章,结构安排和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绪论.主要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思路和逻辑、主要研究方法以及本文可能的创新点和不足.

第二章,均衡汇率理论及相关概念简述.为了对均衡汇率有更全面的了解,首先介绍了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以及汇率相关概念;其次综述了均衡汇率理论.包括:购买力平价理论(PPP)、均衡汇率的宏观经济均衡分析、基本要素均衡汇率理论(FEER)、自然均衡汇率理论(NATREX)、行为均衡汇率理论(BEER)及均衡实际汇率理论(ERER);最后是均衡汇率理论模型的比较与选择.

第三章,人民币均衡汇率实证研究.包括ADF单位根检验、VAR模型构建、Johansen检验、误差修正以及脉冲响应分析,最后对人民币汇率失调情况进行阐述与分析.

第四章,阐述了人民币升值争议的形成及演进历程,同时对人民币升值过程中所出现的“人民币升值与通货膨胀并行”现象进行简要论述.

第五章,主要从经济基本面及外部政治施压角度分析人民币升值成因.经济基本面分析,包括经常项目顺差、国内外存在的利率差以及通货膨胀情况分析.外部施压分析,包括使用委托*模型解析外部施压对人民币升值的作用机制,以及以美国为例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来研究外部施压对人民币升值的作用效果,并得出结论:目前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大部分来自于外部,且外部压力的影响在逐渐降低.

第六章,分析人民币升值对经济的影响,包括两个层面:行业层面和企业层面.(1)通过行业层面分析可知:人民币升值会有损中国出口商的出口价格竞争力,但是对不同行业的出口价格竞争力的影响是不同的.国家层面的实际有效汇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但是不能准确地反映各行业的国际竞争力,还会传递错误经济信息并有可能误导经济发展方向.与国家层面有效汇率相比,行业层面有效汇率能更好的反应各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因此本文构建并测算了行业层面实际有效汇率,这为衡量中国出口商品的国际价格竞争力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指标.由于数据的可得性,所以本文以2005年1月到2013年3月的月度数据为基础,将ISIC.Rev3中22种制造业分类汇总为12类行业,将14个出口目的地国家和地区作为了贸易伙伴国,来构建并计算行业层面有效汇率.同时本章通过仿真模拟实验分析了人民币行业层面实际有效汇率的波动是由国内价格变动引起的,还是国外价格变动引起的.并得出结论:通过测算2005年1月到2013年3月间的人民币行业层面的实际有效汇率,可知,在人民币对美元不断升值过程中,升值压力对各个行业的REER及其波动存在不同影响的程度.在所有行业中,中国的电气机械制造业的实际有效汇率居首位(数值最大),而食品烟草行业及纺织制品行业的真实有效汇率则处于低位(数值最小).这说明尽管人民币升值加大,但与其他行业相比,食品烟草行业和纺织品行业仍有较强价格竞争力;电气机械制造业等技术型高端行业竞争力则较差,应进一步加强相关的技术发展及人才的培养,提高行业竞争力.(2)对企业层面的经济影响,主要从数理角度分析出口企业销售收入和销售利润在人民币升值前后的变化情况.在分析销售收入时,在4种不同的价格弹性下,分别推算人民币升值前后出口企业销售收入的变化情况;在分析出口企业销售利润时,通过9个假设条件进行分析,且9个假设条件是逐步放松的,最后得出结论:一是,在人民币升值的同时,如果工资水平也提高,则会对出口企业的产品销售利润率构成双重冲击;二是,生产技术提高可以弱化人民币升值的负效应;三是,汇率波动对本国物价的传导效率越高,则人民币币值上升对出口企业的销售利润率造成的冲击越小.四是,如果工资上涨幅度小于人民币升值幅度和企业生产效率提升幅度的某线性组合,那么人民币升值以后,出口企业利润率的跌幅会小于或等于人民币升值幅度.

第七章,对策建议,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给出对策建议.

本文存在的可能的创新点和不足有:

创新点:

(1)解释变量的选择.本文在借鉴各个参考文献后,结合中国的实际国情,选出了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几个因素作为变量,并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从而得出人民币均衡汇率和其影响因素之间关系方程式,并以此来测算并衡量人民币汇率失调程度.

(2)在分析思路上,针对人民币升值成因分别从内因和外部施压以及经济和政治层面进行分析,分析更全面和深入.

(3)系统考察了人民币升值对经济的影响,大到行业小到企业.从行业角度分析时,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利用分行业的实际有效汇率来测度不同行业的产品竞争力.从企业角度分析时,在逐步放松的9个假设条件下,得出人民币升值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4)从分析方法上,不仅用到了纵向时序计量分析,同时从统计层面上进行了分析.

(5)本文所用数据不仅有年度以及季度的低频数据,也有月度乃至周、日的高频数据,从而使研究更加全面和稳健.

人民币升值研究所涵盖的知识体系错综复杂,本文存在一定不足以及需要完善之处:

(1)虽然决定均衡汇率的因素众多,但是考虑到协整的有效性不能过多的加入变量,所以只能在众多因素中选择重中之重来作为变量.

(2)在分析人民币升值对企业的影响时,由于是以9个假设条件为前提,有些数据无法收集,因此论文在此部分只进行

第五篇纺织品检验论文范文格式:基于智能预报模型的精毛纺织品全程虚拟加工技术

现代科学技术在制造工程领域中的应用,使制造技术从面对少品种、大批量生产的自动化、机械化方式,向适应多品种、小批量的柔性化、系统化的智能化方式转变,其最有里程碑意义的现代先进制造技术之一就是敏捷制造和虚拟加工,这已在机械、汽车、航空等领域得到广泛关注.然而,对传统纺织制造业来说,这一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加工方式的应用和研究远不如其他行业.我国进入WTO后,纺织工业原有的原材料和人力资源优势已不复存在,而多品种、少批量、快节奏已成为纺织加工业的主要特点.这正是该工业体系采用先进制造技术和信息技术,改变现状,获得新生的契机,也是我国纺织业必须直面的重要课题.

本课题基于上述现状,在已有研究理论和实际应用基础上,实施对精毛纺织品整个生产流程的分析,结合国内典型企业实际加工特点,直接采用企业生产数据,应用现代预报技术,尤其是人工神经网络(ANN)、灰色优势分析理论(GS)以及基于案例推理技术(CBR),建立基于智能预报模型的精毛纺织品虚拟加工,以实现对其动态加工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预测和控制、参数工艺调节、新产品工艺开发设计乃至生产计划调度的快速决策.并在对相关人工智能方法的讨论和实际数据的分析预报基础上,为我国纺织行业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的提升,提供准确的数据和科学决策依据.本文的主要成果在以下三个方面.

1.建立精毛纺织品全程虚拟加工系统模型

从原料毛条开始到最终成品面料,以条染、粗纱、细纱、织造和后整理等作为整个生产线流程中的关键工序,在同一数据库平台基础上,以神经网络为核心技术,结合灰色理论,并与传统统计检验和经验分析等方法对比讨论,确立神经网络主要结构参数,建立并优化了粗纱、细纱、织造和后整理工序的智能预报模型.每一个模型既可独立执行预测功能,又可与后道工序模型组合实现精毛纺织品全程的模拟生产,从而为实现精毛纺织品分步和全程虚拟加工提供基础模型.

2.应用灰色优势分析方法优化神经网络模型

根据灰色优势分析(GS)的结果,对与神经网络预报模型(ANN)输出指标相关的输入参数的重要性程度进行排序,并以此作为网络参数输入的准则,即按重要程度依次输入,从而得到模型最高预报精度的输入参数组合.并与经验全选(SE)方法和多元回归显著性检验(MLR)方法所建立模型的精度及稳定性比较,表明通过GS方法所确定的ANN模型输入参数为最优.

GS方法与ANN结合,不但可优化网络输入参数,还可判别对加工过程和产品质量影响显著的敏感参数.对粗纱质量影响最敏感的参数为前纺总并条次数和粗纱捻系数;对细纱纺纱性能和产品质量影响最敏感的参数为细纱牵伸倍数、粗纱单重、钢丝圈号数和纱线设计捻度;对织造效率和布面质量影响最敏感参数是织机的后梁高度和实际纬纱支数;后整理工序对织物物理服用性能指标影响最敏感的参数是纤维细度、设计经纱支数、设计纬纱捻度、洗呢工艺和蒸呢工艺.

3.基于案例的推理技术与ANN模型结合实现新工艺的优化和质量控制

针对纺织品工艺设计中的经验化、多指标、多选择的特点,利用已有产品设计案例,以产品设计的主要特征参数作为基于案例推理技术(CBR)的筛选依据,从中检索得到的与所设计产品质量指标最相似案例的工艺作为新产品设计的参考方案.同时,利用优化的ANN预报模型,对最相似案例的工艺参数进行虚拟加工检验,若产品加工过程和质量符合要求,则直接调用该工艺进行投产;否则,根据所预报提示,调整敏感参数使产品质量达标,而得最终优化新工艺方案,以此实现产品工艺的快速设计和质量的保障.

此外,根据产品设计中的逆流程现象,即目标清楚而确定工艺参数.本文利用ANN建立各主要工序的反演预测模型,以便为实现企业生产资源的优化组合提供参考.利用纱线质量指标对细纱工序的主要工艺参数进行反演,所得细纱牵伸倍数、钢丝圈号数和细纱机车速的平均预报精度均高于97%;反演纱线加工所需毛条纤维的主要品质指标,所得纤维平均直径、直径离散系数、平均长度、长度离散系数以及短毛率的平均预报精度均高于95%.依据织物品质、风格要求反演的煮呢工艺、洗呢工艺和蒸呢工艺参数,平均预报精度分别为95.59%、87.43%和76.07%.

综上所述,本文将灰色理论(GS)和基于案例推理技术(CBR)与神经网络(ANN)预报模型结合,实现了对精毛纺织品全程的虚拟加工,使其在结构上具有一定柔性,在功能上达到一定的智能,在应用上初步实现系统化.

纺织品检验论文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纺织品检验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8000字学院学士论文、2500字大学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4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纺织品检验学科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纺织品检验论文范文选题

关于免费纺织品检验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

纺织品检验引用文献:

[1] 纺织品检验论文题目推荐 纺织品检验论文标题怎样定
[2] 经典纺织品检验论文参考文献 纺织品检验核心期刊参考文献有哪些
[3] 纺织品检验与贸易论文集 纺织品检验与贸易英语参考文献哪里找
《纺织品检验论文范文参考 纺织品检验毕业论文范文[精选]》word下载【免费】
纺织品检验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