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发表 > 文章内容

无机化工论文范文参考 无机化工毕业论文范文[精选]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无机化工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31

无机化工论文范文

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无机化工论文范文参考:新型无机—有机复合高分子絮凝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2. 第二篇无机化工论文样文:无机/有机复合超分子层状光功能材料的组装及性能:实验与理论研究
  3. 第三篇无机化工论文范文模板:有机高分子—无机纳米复合粒子改性高分子材料的力学性能—相态与群子标度之间关系的研究
  4. 第四篇无机化工论文范例:化工危废在燃烧热解过程中氟氯气体的析出和脱除机理的研究
  5. 第五篇无机化工论文范文格式:新型硅胶负载型铬钒双金属催化剂的制备及乙烯聚合研究

★本文是100篇免费关于无机化工论文范文,均为免费优秀可做为无机化工相关参考文献,是无机化工相关毕业论文写作必备的免费论文范本格式模板,【快快阅读吧!】

第一篇无机化工论文范文参考:新型无机—有机复合高分子絮凝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众所周知,水是生命之源,水污染是环境污染的根源所在,水一旦受到污染,人类及其他动植物都将受到其危害.废弃钻井液是一种稳定的悬浮体系,因含有多种有毒的有机化学添加剂及无机盐、碱类物质等,且排放量大、处理困难,是石油化工行业的一大污染源,如果不经过处理就排放,对水资源、土壤等将会造成严重的危害.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废弃钻井液带来的污染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废弃钻井液的治理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世界各国都相继建立了相应的法律条文以促进环境保护.

治理水污染不可避免的要用到水处理药剂,而絮凝剂是水处理中用量最大的一类.絮凝剂的种类繁多,多达两三百种,按化学成分可分为无机絮凝剂,有机絮凝剂和微生物絮凝剂三种,介于无机、有机絮凝剂之间,还有混合型和复合型絮凝剂.因为每一种絮凝剂都有其优缺点和应用范围,大量研究表明,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絮凝剂通过混合或反应形成一种复合絮凝剂进行应用,或是通过分别投加进行复配使用,则可以克服使用单一絮凝剂的许多不足,实现优势互补,在降低水处理成本的同时提高对废水的絮凝处理效果,所以复合絮凝剂的开发和应用成为了当前废水处理领域的热点之一.

无机–有机复合高分子絮凝剂兼具无机絮凝剂的快速破胶以及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吸附架桥能力,且用量少,脱色能力强,除浊性能好,特别是无机纳米氧化物与天然高分子作用形成的复合絮凝剂,具有原料来源广,价格低廉,无毒、易降解的优点,是一种新的、很有发展潜力的水处理药剂.利用无机–有机高分子复合絮凝剂对废弃钻井液进行固液分离处理,所需设备少,操作简单,成本低,适合大规模推广使用.本文以对废弃钻井液进行固液分离处理后固相含水率低于30%为研究目标,开发出了四种新型无机–有机复合高分子絮凝剂,主要工作如下:

1、以胜利油田某一井区的废弃钻井液为研究对象,分析废弃钻井液的基本理化性质,筛选出合适的破胶剂,

2、以水玻璃为原料制得纳米氧化硅胶体,淀粉(St)、丙烯酰胺(AM)、*丙烯酰氧乙基三*氯化铵(DMC)为单体,采用原位共聚的方法制备出无机–有机复合高分子絮凝剂SSAD和CSSAD,并优化了制备条件;对废弃钻井液进行处理;无破胶剂氯化铝的作用下,SSAD在投量为0.5%时絮凝、脱水效果最好,固相含水率为20.78%,固相去除率为92.80%,CSSAD在投量为0.4%时絮凝脱水效果最好,固相含水率和固相去除率分别为19.85%和95.89%.

无机化工论文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无机化工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2000字专升本毕业论文、2000字电大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7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无机化工方向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无机化工论文范文选题

3、以氯化铝为原料制得氧化铝胶体,用KH570进行表面改性,再与丙烯酰胺、阳离子单体进行聚合反应,制备出了阳离子型无机–有机复合高分子絮凝剂CAPAM,并优化了制备条件;对废弃钻井液进行处理,在破胶剂的作用下,CAPAM的加量为0.3%时,固相含水率达到最小为19.86%,固相去除率最高为98.60%;无破胶剂的作用下,CAPAM的加量为0.5%时,固相含水率最小为20.15%,CAPAM的加量为0.4%时,固相去除率最大为95.30%.

4、以水玻璃、玉米淀粉、羧*纤维素钠(CMC)为原料,制备出阴离子型复合絮凝剂SSCMC,并优化了制备条件;无破胶剂的作用下,当SSCMC的加量为0.4%时,处理效果最好,固相含水率和固相去除率分别为28.08%和89.34%,上清液透光率最高达96.36%,

5、以上述所制备的四种复合絮凝剂与商品化的絮凝剂分别对废弃钻井液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复合絮凝剂形成的絮体大、密实,沉降速率快,其中以CSSAD对废弃钻井液的除油率、除浊率、有机质去除率、CODCr去除率最高,其值分别为95.12%,98.80%,96.54%和99.67%;SSCMC对重金属离子铬、镉和铅的去除率最高,其值分别为84.84%,88.30%,89.29%;CSSAD的絮凝脱水性能最好,固相含水率最低为19.85%,固相去除率最高为95.89%,其次是CAPAM和SSAD,

6、从废弃钻井液本身的组成及性质入手研究无机–有机复合絮凝剂对废弃钻井液的絮凝作用机理,提出复合絮凝剂的酸化混凝及自组装与沉降作用机理.

第二篇无机化工论文样文:无机/有机复合超分子层状光功能材料的组装及性能:实验与理论研究

近年来,超分子科学与化工,能源,环境,材料科学等领域不断融合,为新型功能材料提供了无限的发展空间.层状复合金属氢氧化物(LDHs)是一类具有无机超分子结构的功能材料,其粉体材料已在功能助剂材料、医药材料、高性能催化材料等领域得到工业化应用.若将其进一步薄膜化,可为发展先进光电功能材料及相关器件提供研究基础,同时可基于超分子化学和固态化学原理发现新的科学问题.

光能是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光功能材料是一类能对光能进行传输、吸收、储存、转换的材料.近年来新兴的含共轭结构的有机光功能活性材料具有原料来源广泛,发光量子效率高、柔韧性好、色泽鲜艳、易于大规模生产等特点,其在光致/电致发光,染料激光器,偏振荧光,光学传感器,刺激响应型材料,非线性光学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倍受各国科技界和产业界的关注.有机固态发光材料存在分子易于聚集造成荧光淬灭,光热稳定性较差等弱点,因此,如何提高光活性组分物质发光效率是该领域研究的重要问题.

本论文从插层材料的超分子设计角度出发,结合有机光功能材料发展和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LDHs为主体,光活性分子为客体,经插层组装和剥层组装构筑了系列新型无机/有机超分子光功能粉体与薄膜材料.以强化光功能为导向,以提高材料的发光效率和光学性能为研究目标,从实验和理论计算两方面对系列光活性分子(共轭聚合物,有机小分子,荧光配合物)/LDHs复合材料的超分子结构、电子结构、能级特征、主客体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获得了具有优良发光性能的固态粉体与薄膜材料.同时探索此类材料的制备规律、结构与光功能关系.通过改变主/客体相互作用,客/客体相互作用,解决此类光功能材料的可控组装和发光性能优化及调控中的科学问题,发展了系列具有单色发光,多色发光,偏振荧光,双光子发射,近红外吸收与发光,智能响应荧光变色等性能的功能材料,为新型超分子结构光功能材料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论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

1.在无机/有机超分子结构光功能材料的理论研究方面,提出无机LDH层板对层间有机光活性客体具有量子能垒的限域效应,可构筑一类具有无机/有机多重量子阱特性的复合光功能材料.采用实验和理论计算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揭示了此类新型量子阱结构的能级特征和性能优势.无机/有机杂化多重量子阱结构是插层材料主客体相互作用的集中体现和新的特征,为该类材料应用于光功能薄膜及光功能器件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

2.基于层层组装方法得到了三种共轭聚合物/LDH超薄膜材料.分别以磺化聚对亚苯(APPP),磺化聚苯撑乙烯(APPV),磺化聚噻吩(APT)为发光客体与LDHs纳米片交替沉积,实现了蓝、橙、红复合超薄膜的有序组装.该材料具有结构有序,厚度可控、亮度均一等特点.与散发光客体,抑制其聚集体的产生,因此表现出发光性能优异、光稳定性强等特点,有望解决有机发光材料中存在的问题,实现了插层组装材料的光学性能提升.同时,探索了采用单体先插层后层间聚合的思想构筑聚合物组装LDH复合材料的可行性.

3.基于阳离子功能分子无法直接引入LDH层间的科学问题,借助于自然界生物“共生现象”的启示,提出了将阳离子与聚合物阴离子共生于LDHs层间的思路,实现了光泽精和罗丹明6G阳离子型光功能客体与LDHs纳米片的组装,突破了LDHs主体仅能与阴离子组装的界限.此外,实现了金属配合物(邻菲啰啉钌、磺化酞菁锌)及有机小分子(花菁类染料)/LDHs超薄膜的构筑,发展了几种具有多重量子阱结构的偏振荧光及近红外发光的超薄膜体系.拓展了LDHs层状功能材料的组装范畴,丰富了插层组装体系及其应用领域.

4.基于三基色原理,通过选取不同发光颜色(蓝、红、绿、橙)的构筑基元与LDH纳米片进行层层组装,得到几类具有异质结构的双色和三色发光超薄膜材料.通过调变发光基元、组装顺序和层数,实现了可见光范围内发光颜色的调控.超薄膜体现出良好的有序性和多色偏振荧光特征,有望应用于多色和白光偏振发射器件.本方法合成路线易行、可操作性和可调控性强,同时阴阳离子客体种类的选择范围广,为多色及白光超薄膜体系的构筑提供了新途径.

5.利用LDHs材料丰富的主客体相互作用因素(主体层板电荷密度、客体分子种类、层间插入量等),以二萘嵌苯,磺化罗丹明B,香豆素,苯并咔唑等阴离子为模型体系,对几种复合发光体系的发射光谱峰位置、强度、荧光寿命等光学参数进行调控,丰富了发光薄膜材料的组装原理.运用插层共组装方法,将表面活性剂作为第二客体与光功能分子共组装于LDHs层间,为有机光功能分子提供了高度分散的环境,抑制了聚集体的产生,实现了无机/有机复合材料发光性能的优化.同时,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荧光客体分子的层间距、几何结构、取向角分布,揭示了分子聚集态在超分子层状结构中的形成和解聚规律,为共插层组装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6.基于插层组装和剥层组装方法,制备了系列具有双光子发射,以及温度,压力和重金属离子响应的荧光变色和比率荧光变色特性的复合粉体与薄膜材料.同时,材料的刺激响应行为具有良好的可逆性和可重复性,有望应用于光学开关,传感器以及荧光防伪等领域.分子动力学模拟和周期性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表明,插层组装光功能材料的刺激响应行为与阴离子客体在LDH层间的构象,分子排列和聚集态变化紧密相关.该工作对于智能材料的设计和构筑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第三篇无机化工论文范文模板:有机高分子—无机纳米复合粒子改性高分子材料的力学性能—相态与群子标度之间关系的研究

在充满生机的21世纪,信息、生物技术、能源、环境、先进制造技术和国防的高速发展必然对材料提出新的需求,元件的小型化、智能化、高集成、高密度存储和超快传输等对材料的尺寸要求越来越小;航空航天、新型军事装备及先进制造技术等对材料性能要求越来越高.新材料的创新,以及在此基础上诱发的新技术是未来10年对社会发展、经济振兴、国力增强最有影响力的战略研究领域,纳米材料将是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材料之一.纳米材料是纳米科技中最为活跃、最接近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纳米技术是80年代末诞生并正在蓬勃发展的一种高新技术,主要是研究由尺寸在1~100nm之间的物质组成的体系.当粒子尺寸进入纳米量级时,其本身就具有一些常规粒子所没有的奇特的效应,如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等,因而展现出许多特有的性质,成为探索和制备高性能和多功能复合材料的重要途径.随着纳米科技的发展,纳米复合材料正在崭露头角.

纳米复合材料是指材料显微结构中至少有一相的一维尺度达到纳米级的材料.无机纳米粒子一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复合体系是目前研究最多的体系,也是最有应用潜力的体系.无机纳米粒子一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复合体系是集无机、有机和纳米材料的特点于一身,因此具有许多优良的性能.同时,可以通过两相的优化组合来剪裁其物理性能,合成出不同用途的复合材料.

纳米粒子粒径小,表面能大,且粒子表面的原子价健处于不饱和北京化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状态,表面原子有极大的物理与化学活性,因此纳米粒子非常易于团聚和吸附,而使得其拥有的性能难以充分发挥,从而失去应有的对高分子材料的改性作用.另外,纳米粒子往往是亲水疏油的,呈强极性,在有机介质中难以均匀分散.因此,纳米材料的应用功效主要取决于纳米粉体材料的表面分子设计(即与基体材料的相容性问题)及其在基体材料中的分散度,也就是如何将纳米粒子以纳米尺度分散于高分子基体中.

因此,要制备有纳米无机粒子改性的功能材料,首先需要对纳米无机粒子进行表面处理和改性,其应用开发的难度也在于此.本文采用原位聚合法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碳酸钙因具有材料来源易得、价格较低、毒性低、污染小、白度较高、填充量大及混炼加工性能好等特点而成为塑料工业中应用最广泛的无机填料之一.日本早在四、五十年代就率先将纳米级碳酸钙投入工业化生产.随着高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纳米级碳酸钙有着很大的应用价值.

本文采用超重力场法制备的纳米级碳酸钙新鲜浆液,经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测试,碳酸钙粒子尺寸在20一60纳米之间.

本文研究了在纳米碳酸钙原生粒子存在下,进行的丙烯酸酷类的原位乳液聚合实验.通过实验,制备出以纳米碳酸钙为核、丙烯酸酷类为壳的核一壳型复合材料(纳米复合ACR).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ESCA)、热失重分析(TGA)、动态扫描量热分析(DSC)、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手段,证实在纳米碳酸钙原生粒子存在下,可以进行丙烯酸酷类的原位乳液聚合,乳液聚合顺利,纳米碳酸钙表面被丙烯酸酷类聚合物所包覆,使纳米碳酸钙粒子间的团聚不易发生,同时由于丙烯酸酷类聚合物与PVC、ABS、AS等极性聚合物具有较好的相容性,从而使纳米碳酸钙在聚合物基体中能达到纳米状态分散,从而发挥纳米效应.

北京化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本文同时研究了纳米复合ACR对PVC、ABS、AS体系的改性效果,以及纳米粒子与CPE对RPVC的协同改性效果.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自制的纳米复合ACR对这些体系进行改性,具有增强增韧效果,特别是纳米复合ACR与CPE对RPVC的复合改性体系中,其增强增韧效果更为显著.实验结果表明,纳米复合ACR与CPE产生了协同作用.通过扫描电镜显示,在此复合改性体系中,冲击断面结构出现了拉丝及网化结构,正是由于这种拉丝一网化的超大变形,吸收了大量的冲击能量,使得复合材料的冲击韧性得以大幅度提高,同样的研究结果在前人的工作中尚未见到报道.

本文在对一系列增韧、增强RPVC体系研究的基础上,首次运用第四统计力学一JRG群子统计理论对聚合物改性材料的破坏行为进行了分析.以群子模型为基础,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得到了力学性能与群子参数Rl、RZ、inRI、hiRI·,R:之间的关系.群子理论能较好地拟合改性体系的粒度积分分布.群子标度InR,·,R:与低温缺口冲击强度、拉伸强度及InRI与弯曲强度均具有较好的线性相关性.

通过以上实验结果验证了群子理论的合理性.

第四篇无机化工论文范例:化工危废在燃烧热解过程中氟氯气体的析出和脱除机理的研究

焚烧法是对不能综合利用的化工危险废弃物的一种重要的最终处置手段,某些化工行业排放的危险废物焚烧时产生的氟、氯污染性气体含量远远大于其它废物.对这类化工危险废物热处置过程中氟氯的排放特性以及脱除效果,氯代芳香烃的催化降解机理等方面的研究国内外还鲜有报道.本文针对典型化工危险废物的氟、氯排放特性以及脱除机理展开工作,得到一系列有价值的结论,其中包括,

1)采用TG-FTIR方法对典型化工废渣的氟、氯污染物排放进行定性分析,在磷酸二氢钾废渣燃烧热解的红外光谱中没有辨析出无机氟、氯污染物.对氟硼酸盐废渣热解的红外光谱中发现了HCl、HF、SiF4和BF3的析出峰,得到了三种含氟气体随温度的析出趋势,结合DTA等方法对氟硼酸盐废渣废渣热解过程中不同含氟气体的生成和转化机理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含氟气体生成和转化的控制反应.


https://www.mbalunwen.net/yishi/090515.html

2)在固定床管式炉-Gasmet烟气分析仪系统中对氟硼酸盐废渣在燃烧工况下的HF、HCl等物排放进行了定量研究,得到了HF和HC1的析出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得到原料中氟元素有68.14%转化为HF,氯元素有94.17%转化为HC1.根据转化率对焚烧炉出口HF和HC1的浓度进行了估算,发现这两种酸性气体的排放远超过国家标准.

3)对氟硼酸盐废渣焚烧过程中无机氟、氯排放的控制进行了研究.某焚烧厂采用与布洛芬废渣配伍的方法进行共处置,本文在实验室条件下对混合废渣的HF、HCl的排放进行了分析,发现混烧法不仅从数量上稀释了HF和HC1的排放,而且其他晶体的掺入也对氟、氯起到了固化效果.在固定床中对氧化钙添加剂的对HF和HC1同时脱除的效果进行了研究并发现氧化钙对HF的脱除起到了良好效果.

4)对于含氯化工危废焚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以二嗯英为代表的氯代芳香烃,由于SCR催化降解方法的脱除效率高,成为布袋法的重要替代方法.文中以一氯苯为研究替代物,采用量子计算方法研究了氯代芳香烃在V2O5/TiO2表面催化降解的第一步反应-亲核脱氯反应.通过几何结构优化得到了脱氯反应的反应机理,并比较在不同表面氧处的反应能垒和焓变确定了最有可能的反应活性位.

5)医药化工中产生的盐酸大观霉素生物发酵废渣作为化工危险废物,本身氟、氯含量较低,但产量大.目前危废焚烧厂的规模无法满足其处置要求.本文在国内首次在城市生活垃圾循环流化床焚烧炉中掺入生物发酵废渣进行混烧试验,添加量为24吨/天.检测发现发酵废渣前后HF、HCl等常规污染物和二噁英的排放均达到了国家标准.说明掺烧生物发酵废渣没有影响流化床垃圾焚烧炉的稳定运行以及污染物控制,为相关法规和标准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第五篇无机化工论文范文格式:新型硅胶负载型铬钒双金属催化剂的制备及乙烯聚合研究

高密度聚乙烯(HDPE)管材料由于具有环境友好、耐磨损以及抗环境应力开裂等优点,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这种管材料主要用于燃气与自来水的输送,其市场份额正在逐渐扩大.生产HDPE管材料的聚乙烯产品主要来自于乙烯与少量α-烯烃的共聚,所采用的聚合工艺一般为双釜串联聚合工艺.目前这种工艺存在过程复杂、操作要求高、能耗高等一些不足之处,这些不足之处在节能减排理念深入人心的今天显得尤为突出.即便如此,这种双釜串联聚合工艺以及与之配套的催化剂技术依然被一些发达国家所垄断.面对这一现状,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适用于低能耗、低成本的单釜聚合工艺的新型高密度聚乙烯催化剂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研究工作.

因此,本文针对用于生产HDPE管材料的硅胶负载型有机铬S-2催化剂,首先通过改变助催化剂的种类和用量、共聚单体浓度等条件来考察S-2催化剂在不同条件下的乙烯均聚以及乙烯/1-己烯共聚的聚合行为及其与产品结构性能的关系.而后将钒活性组分引入到有机铬S-2催化剂,具体方法是将类似于无机铬Phillips催化剂的无机氧化钒和含有有机亚胺基团的有机钒这两种钒活性组分与双三*硅烷铬酸酯(Bis(triphenylsilyl) Chromate, BC)结合形成两大类双金属催化剂,即硅胶负载有机铬无机钒双金属催化剂和硅胶负载有机铬有机钒双金属催化剂.钒活性组分的主要特点在于其乙烯聚合产物的分子量较高、分子量分布相对较窄并且共聚单体的插入量较高.利用这一系列特点可以有效改善聚合产品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以及短支链含量和短支链分布,进而达到改善高密度聚乙烯管材料长期力学性能的目的.然后对影响这两大类双金属催化剂的几个重要因素,包括催化剂中钒活性组分的种类和含量以及聚合反应过程中助催化剂用量、聚合温度、氢气调节剂的加入和共聚单体1-己烯浓度等进行了系统地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从催化剂聚合活性的角度来看,有机铬S-2催化剂、无机钒催化剂V以及有机钒催化剂t-iv在铝铬或铝钒摩尔比(Al/Cr,Al/V)为20的时候聚合活性最高,其中S-2催化剂的最高聚合活性为975kgPE/molCr.h,两大类铬钒双金属催化剂都是在Al/Cr等于30的时候达到最高聚合活性.有机铬S-2催化剂在以三异丁基铝(Triisobutylaluminium, TIB A)为助催化剂条件下,其聚合活性要高于三乙基铝(Triethylaluminium, TEA)条件下的聚合活性.在铬钒双金属催化剂中,随着钒活性组分含量的增加,聚合活性在铬钒摩尔比为1:1时达到最高.同时含有对甲*亚胺基团的有机铬有机钒双金属催化剂(t-iVCrl:1)的最高聚合活性为2052kgPE/molCr.h,相比于含有烯丙基亚胺基团的有机铬有机钒双金属催化剂(a-iVCrl:1,最高聚合活性1637kgPE/molCr.h)以及有机铬无机钒双金属催化剂(VCr1:1,最高聚合活性1221kgPE/molCr.h)都要高,并且这三种新型催化剂与传统有机铬S-2催化剂相比,其最高聚合活性分别提高110%、68%以及25%.通过XPS的表征结果也印证了铬与钒金属间协同作用的存在.在聚合体系中加入氢气或者共聚单体1-己烯则会降低聚合反应活性.

从聚合产物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方面来看,助催化剂用量的提高更有利于聚合产物的高分子量部分生成.对于有机铬S-2催化剂,TIBA助催化剂相比于TEA助催化剂其聚合产物在高分子量部分的含量较多,低分子量部分的含量较少.将TIBA与TEA两种助催化剂按照摩尔比1:1进行混合,所得到的混合助催化剂mix1:1则可以使有机铬S-2催化剂生成具有*分布的高密度聚乙烯产品.大部分铬钒双金属催化剂的聚合产物都具有*的分子量分布,随着钒活性组分含量的增加,聚合物的高分子量部分含量逐渐增加.钒活性组分上基团的不同对于聚合物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影响不大.在聚合体系内加入氢气或者共聚单体1-己烯均会降低聚合物的平均分子量并且会使低分子量部分含量增加.降低聚合温度会使聚合物的高分子量部分含量有所提高.

运用核磁(13C-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13C-NMR)及升温淋洗分级(Temperature Rising Elution Fractionation, TREF)与连续自成核退火(Successive Self-nucleation Annealing, SSA)联用等手段表征共聚产物中短支链含量以及短支链分布.其中有机铬S-2催化剂在以TIBA为助催化剂时相比于TEA助催化剂其共聚产物的短支链分布更为优异.对比传统有机铬S-2催化剂与新型有机铬无机钒双金属催化剂VCr1:1共聚产物的短支链含量和分布,可以发现VCr1:1催化剂样品的短支链含量要高于S-2催化剂样品.在低分子量部分,VCr1:1样品的相对短支链含量明显低于S-2样品,在高分子量部分,VCr1:1样品的相对短支链含量略高于S-2样品.以上结果说明在S-2催化剂中引入钒活性组分会提高聚合物的短支链含量以及改善聚合物的短支链分布.通过13C-NMR的结果可以发现,有机铬有机钒双金属催化剂t-iVCrl:1产品的共聚单体插入率为0.53mol%,这一结果相比于有机铬无机钒双金属催化剂VCrl:1(0.29mol%)以及有机铬S-2催化剂(0.16mol%)均有进一步的提高.

综上所述,本研究中自主研发的新型硅胶负载型铬钒双金属催化剂相比于传统硅胶负载有机铬S-2催化剂在聚合活性、聚合产物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以及短支链含量及分布等方面都显示出更为优异的综合性能.这两大类新型催化剂的开发研究是对传统工业铬系催化剂的一次创新性尝试,对提高管材料的结构性能有着重要意义.目前中石化齐鲁分公司研究院与中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大庆化工研究中心分别与华东理工大学合作对有机铬无机钒双金属催化剂以及有机铬有机钒双金属催化剂进行进一步中试及产业化研究,为日后单反应器法制备PE100级高等级聚乙烯管材料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文是一篇无机化工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无机化工引用文献:

[1] 无机化工论文选题推荐 无机化工专业论文题目怎么拟
[2] 无机化工论文参考文献 无机化工论文参考文献哪里找
[3] 无机化工论文提纲格式模板 无机化工论文大纲怎样写
《无机化工论文范文参考 无机化工毕业论文范文[精选]》word下载【免费】
无机化工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