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发表 > 文章内容

与预防医学论文范文参考 与预防医学毕业论文范文[精选]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与预防医学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1-18

与预防医学论文范文

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与预防医学论文范文参考:医学统计在中国的起步与发展(1840-1937)
  2. 第二篇与预防医学论文样文:上海地区灾难医学知识水平和培训需求调查分析及培训方案探索
  3. 第三篇与预防医学论文范文模板:中医体质学说在中风病一级预防中的理论研究
  4. 第四篇与预防医学论文范例:中医未病学学科化研究
  5. 第五篇与预防医学论文范文格式:美军平时医疗保障及其改革研究

★100篇免费与预防医学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为您写相关硕士毕业论文和本科毕业论文和职称论文提供论文范文格式模板,【快快阅读吧!】

第一篇与预防医学论文范文参考:医学统计在中国的起步与发展(1840-1937)

医学统计事业是近代公共卫生与流行病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近代中国有一个漫长的起步、发展以及完善的过程,并对中国的医学科学与卫生建制产生了较大影响.与整个西方医学在华传播历程一样,医学统计事业受复杂的外来因素影响.它随着欧洲势力向中国的扩张,与殖民者操控的海关产生了密切联系.并伴随中国政治制度的变革,医学统计实践的主体、方式及原因等都发生了一系列改变.

全文由绪论、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正文部分主要从四点进行梳理和分析:首先是考察了1840-1911年医学统计在中国的起步过程.通过对晚清催生医学统计概念与实践的多种因素进行挖掘,发现这些因素主要包括传教士医生的医疗实践、海关统计制度的推动以及晚清社会变革的自我需求等三个方面.而晚清的医学统计活动又可划分为传教士医生的个人行为、海关主导的制度化行为、清政府的自主行为三个时期,并揭示了依据不同的时期,他们开展医学统计的目的、实施的侧重点都不尽相同.最后论述了晚清医学统计的成果与影响.基于持续的调查与研究,传教士医生与海关医务官在医学统计工作上取得了丰富成果.虽然清末政府在医学统计事业上起步较晚,但卫生行政管理机构主动参与其中也是历史的进步.

其次是探讨了1912-1927年医学统计的初步发展.在卫生行政方面,无论是从官制的设置来看,还是从卫生行政法规的颁布来看,北洋政府的卫生行政基本是处于*制度的管辖范围.虽然强化了警政管理卫生的职能,但是实践中存在许多弊端.在卫生统计机构的建立方面,由于卫生行政沿用了清末巡警旧制,导致国家卫生机构设置不健全,把统计职能引入卫生行政中主要以北京、广州、上海等城市为代表,无法在地方普及.在统计活动的开展方面,通过对*和代表性城市的考察,发现*体系下传统的调查与统计方式控制着居民的生命轨迹,统计中存在许多遗报、漏报现象.在传染病调查统计方面,民国初传染病流行频繁且危害巨大,政府颁布了法定传染病条例,*防疫机构开始对全国发生的重大传染性疾病进行常规性的信息收集和统计工作.

再次是对1928-1937年医学统计的开拓与完善进行了考察.由于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了卫生部,*和地方的卫生行政体系逐步完善,卫生法规和统计职能都得到了完善和加强.从参与主体来看,参与统计的主体除了卫生行政机构,还包括医疗服务机构、科学研究机构以及众多医务人员等.从统计方式来看,由于卫生行政职能的扩展,参与统计实践的主要以专业的卫生行政机构为主体,受过训练的稽查员或统计调查员逐步被应用其中,数据的可靠性和专业化的程度得到提升.从传染病的统计来看,民国中后期,国内传染病流行态势依然很严峻,卫生部成立后颁布了《传染病预防条例实施细则》,*和地方卫生机构对传染病调查和统计做出多次加强与改进.

最后主要就近代医学统计实践的影响进行讨论.医学统计的实践对近代中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如促进传染病报告、普及传染病知识;了解疫病分布、种类与伤亡;促进预防医学与疾病分类学的发展;促进公共卫生事业进步、了解入口增长态势以及引导社会福祉发展等等.

文章通过梳理和总结发现:作为始终困扰人类健康主要因素的传染病,是近现代医学统计工作的重心之一;医学统计是完善现代防疫体系、发展预防医学的关键;国家力量是推动医学统计事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死因统计是近代医学统计的重点和难点,也是现代公共卫生行政的重要议题等几个方面.

第二篇与预防医学论文样文:上海地区灾难医学知识水平和培训需求调查分析及培训方案探索

目的:过去的十几年中,我国自然和人为灾难的强度和频率日益增加,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的环境破坏,并给受灾群众带来了持久的精神创伤.然而灾难医学并未包含在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或继续医学教育中.卫生专业人员和社区居民是灾难应急反应的主要群体,医学生是灾难救援的后备力量,但他们的灾难医学知识水平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通过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明确灾难救援相关人员的灾难医学知识水平和培训需求,并在此基础上探索针对不同人群的合理培训方案.

方法:采用自填式问卷在上海地区进行灾难医学知识水平和培训需求调查.随机选择600名卫生行业人员(包括医务人员、医学院校教师和卫生管理人员),500名医学生和1600名社区居民进行调查.采用卡方检验、方差分析、Student-Newman-Keuls(SNK)检验、线性回归等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调查总体应答率为93.7%.共有2529名参与者(包括547名卫生行业人员,456名医学生和1526名社区居民)提供了完整的问卷信息.只有33名(1.3%)曾经接受过系统的灾难医学培训.大多数参与者(87.1%)对灾难医学知识的自我评价较低,新闻媒体(报纸、杂志、互联网、电视、广播)是获得灾难医学知识的最常见途径.

1.卫生行业人员对“偏远地区与城市救援区别”、“人群脆弱性评价”和“PTSD的诊断”这三个问题的回答正确率普遍较低,表示他们普遍在灾难心理学和灾难管理方面存在知识欠缺.医务人员、医学院教师和卫生管理人员的灾难医学知识测试平均分数分别为10.97(95%CI等于10.73-11.21),11.89(95%CI等于11.33-12.45)和10.57(95%CI等于10.10-11.04)(p等于0.002).医学院校教师的灾难医学知识水平显著高于比医务人员和卫生管理人员,他们的灾难医学知识主要在四个方面存在差异:灾难基本知识、基本急救技术、灾难伤员检伤分类后送、灾难管理及灾后心理援助.卫生管理人员并没有显示出在灾难管理和灾难救援组织方面的优势,甚至对几个相关问题的回答正确率在三类人员中处于最低.医务人员中4种专业(临床医生、公共卫生医生、护士和医疗技术人员)之间也存在灾难医学知识水平的差异.临床医生的知识测试平均得分显著高于公共卫生医生和护士(p <,0.001),即使是在灾后传染病的预防和处理方面也比公共卫生医生有优势.这些结果表明我国医学教育长期以来都是以临床为导向的,却忽视了公共卫生预防,尤其是灾难准备的内容.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年龄、教育水平、职称水平与卫生行业人员的灾难医学知识测试得分相关.其中,教育程度(β-coefficient等于0.204,p <,0.001)和职称水平(β-coefficient等于0.142,p等于0.008)和得分呈正相关,而年龄和得分呈负相关(β-coefficient等于-0.193, p <,0.001).

与预防医学论文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与预防医学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10000字专升本论文、5000字学校学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6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与预防医学专业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与预防医学论文范文题目

2.医学生在灾难心理学和灾难管理方面也存在知识欠缺.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灾难医学知识测试平均分数分别为11.54(95%CI等于11.28-11.80)和10.79(95%CI等于10.51-11.07)(p<,0.001).他们的知识水平差异体现在对8个问题的回答上,这些问题涉及灾难基本知识、灾难伤员检伤分类、后送及灾后传染病的预防和处理等方面(p<,0.05).线性回归分析表明专业与灾难医学知识测试得分相关(β-coefficient等于0.661,p等于0.002),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得分更高.虽然卫生行业人员和医学生的知识测试平均得分差异并不明显(p等于0.661),但是仍有5个问题的回答存在显著差别.

3.社区居民对“心肺复苏操作”和“偏远地区与城市救援区别”这两个问题的正确回答率普遍较低,说明他们在急救技术和灾难管理知识方面的欠缺.教育程度高(本科或以上学历)的社区居民和教育程度低(专科或以下学历)的社区居民的灾难医学知识测试平均分数分别为7.42(95%CI等于7.20-7.65)和6.91(95%CI等于6.80-7.03)(p <,0.001).教育程度与灾难医学知识测试得分相关(β-coefficient等于0.214,p等于0.001),教育程度高(本科或以上学历)的社区居民得分更高.卫生行业人员和社区居民对8个相同问题的回答情况表明社区居民的灾难医学知识水平低于卫生行业人员.

4.卫生行业人员与医学生对灾难医学授课方法、课程设置和教材的选择基本一致.大部分都认为专题讲座、现场实习和观看灾难影片是合适的授课方式,应将灾难医学纳入预防专业必修课,并采用国家统编教材作为授课教材.社区居民一致认为灾难医学培训非常必要并应在青少年儿童中推广,专题讲座和现场实习的授课方式较好,同时对定期组织社区灾难模拟演练和成立“社区灾难应急救援志愿队”的意愿也很高.

5.超过一半的卫生行业人员和医学生选择“各项医学急救的基本技术”、“灾区传染病的预防和处理”、“灾难心理障碍”和“各种灾难(核化生灾难)处理原则”作为重点内容,而大部分社区居民选择“各项医学急救的基本技术”和“灾难医学的基本原理”为重点内容.卫生行业人员最感兴趣的是“灾害救援的基本原则”(74.0%)、“灾害伤员的救治原则和急救技术”(69.8%)和“灾难后心理救援”(64.4%),而社区居民最感兴趣的是“灾害救援的基本原则”(47.9%)和一些具体灾难如“地震”(40.9%)和“火灾”(40.8%).

结论:总体来看调查结果反映出我国人群面对灾难的高脆弱性.虽然大多数卫生行业人员接受过高等医学教育,但是曾经接受过系统灾难医学培训的很少.传统医学教育是以临床为导向的,可能会导致灾难准备方面的欠缺.中国社会对灾难医学的培训需求非常高,灾难医学培训对卫生行业人员、医学生和社区居民都是必不可少的课程.这三类人群对灾难的不同认知导致了他们对灾难医学培训的不同需求,如对重点内容和感兴趣内容的选择差异.基于调查结果,我们对上海地区的灾难医学培训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从健康教育的角度来看,灾难医学培训项目的开展迫在眉睫.在培训中要注意突出目前人群的薄弱知识环节,如心理救援和灾难管理能力.针对灾难医学的继续医学教育和公众普及教育应充分考虑现有的灾难医学知识水平和培训需求,善于利用新闻媒体渠道,发展实践为导向的适合不同人群的培训项目.

第三篇与预防医学论文范文模板:中医体质学说在中风病一级预防中的理论研究

中风病又名卒中,是一种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舌踻斜,或不经昏仆,仅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偏身麻木为主要表现的病症,是现代中医临床常见疾病.一般来说,相当于西医学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出现上述症状者.中风病以其发病急骤,变化难测,病情危重,后遗症多而列风劳臌隔四大难症之首,自远古以来就受到医家重视,是历代医籍中论述最多、理论观念争执最繁杂的疾病之一.

正是由于中风病复杂难治,预后多不理想,所以若能够在发病之前,就采取措施以阻止中风的发生无疑是最理想的,因此历代医家都非常重视对中风病预防的研究.在这方面做了一些论述,其中不乏真知灼见,直到今天仍值得我们在开展中风病预防工作时研究借鉴并发扬光大.中医预防强调“治未病”,主张从整体观念出发,坚持辨证施治,注重人体脏腑阴阳气血的调衡,充分发挥人的自主健康能力,其作用涵盖了中风病病前、病中和病后的所有层面,具有系统、全面的优势.现代临床研究也证明,使用中医药预防中风病具有较好的效果,因而受到广泛的关注.

但是,对比现代预防医学在中风病预防方面取得的成就,中医学对中风病预防的研究和临床实践,越来越表现出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对中风病危险因素认识的局限性.现代预防医学认为中风病的危险因素分为不可干预因素和可干预因素两类.前者包括年龄、性别、种族等,后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血脂异常、动脉硬化等疾病以及抽烟、酗酒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在这种认识的指导下,现代预防医学通过危险因素筛查,可以确定中风患病的高危人群,并对高危人群所具有的危险因素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和治疗.如通过药物控制血压,积极治疗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通过药物和饮食调控血脂,改善动脉硬化等,通过宣教,帮助人们改良生活方式,戒烟限酒等等.这些对中风危险因素的认识明确客观,采取的干预措施操作性强,较为规范,便于采用.反观传统的中医学,对中风病危险因素的论述从文献中可以看到的,涉及年龄、性别以及不良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等,所以更多地强调通过养生保健来防止中风病的发生,而对可能引起中风的各种基础疾病的认识则是空白.

其次是未病先防思想空洞化.现代医学提出*预防理论,对疾病分别进行病前、病中及愈后的处理.其中一级预防也称对因预防,是指对引起疾病的各种危险因素开展预防工作.中医预防理论中的未病先防思想与西医的一级预防理论从概念上差别不大,但如上所述,对疾病的危险因素认识的差距就较为明显.由于这种差距的存在,所以中医未病先防工作,仅仅局限于对中风先兆证的认识治疗以及养生保健,并不包括对基础疾病的治疗.而随着现代影像技术、实验室检验技术的发展,医学界对中风先兆证日益深刻,已经把它归入中风病二级预防范畴.这样,所谓未病先防,其实仅剩下养生保健的内容.养生保健固然重要,但传统中医学的养生方法并不强调“危险人群-适宜的养生方法-降低患病风险”这一模式,养生方法的针对性不强,较为笼统,在现代社会紧张的工作压力和快捷的生活节奏之下,容易造成危险人群的依从性不强,使养生保健方法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综上所述,未病先防思想虽然是我们的祖先最早提出的预防思想,曾为保证人类健康做出过巨大贡献,但是在现代社会,正逐步被空洞化.

针对以上中医预防理论的不足,如何加以弥补,使之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是摆在我们每一个中医人面前的重要课题.而随着中医体质学说的发展和对现代预防医学的借鉴,这个课题的解决已渐露曙光.

现代医学预防理论的发展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也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主要表现在对疾病的认识往往依赖于生化指标检测和影像等技术的发展,不能象中医学那样,以符合系统理论的观点来认识疾病,又如普遍成本较高,难以满足中风病预防的长期性要求,等等.但是现代医学一级预防理论中对中风病危险因素的认识却给了我们极大的启发.如果中医学能够象现代医学那样发现并干预决定中风发病的更为本质的因素,不就能够真正使未病先防的理念落到实处了吗

要实现这个目标,传统中医学的辨证论治体系明显力所不逮,因为辨证论治的着眼点在于证,而中风发病前,虽然有一个内伤积损的过程,但是其证候即使表现出来,也未必与中风发病时的证候相同,而且证候表现的时间相对短暂,对证治疗难以触及疾病的实质.这大概就是传统中医文献中,论及预防,必谈养生,而不强调利用方药开展疾病预防的主要原因.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中医体质学说研究逐渐兴起,使中医学对疾病本质的认识有了新的深化.中医体质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组成部分,本于传统中医学的辨证论治体系,同时又跳出了“辨证”的框框,把疾病的发生、*候的发展以及预后转归等等临床事件更多地归因于人的体质.中医体质学说定义的体质是一种体现了人的结构、功能和心理相统一的状态.这种状态源于先天,故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可以保持稳定,同时又成于后天,在一定条件的干预下,会发生变化.人的体质状态可以通过对机体脏腑功能、阴阳气血等方面的观察来衡量和描述.基于以上认识,中医体质学说主张人在体质健康的条件下,不会或不易发生疾病,即使发生疾病,往往预后良好.但在多数情况下,人的体质是不平衡的,表现出各种偏性,这种偏性就会决定疾病的发生和变化,反过来疾病也会对体质的偏性造成影响.因此预防和治疗的目的都是保证体质状态平衡无偏,而基本方法,则是通过辨识体质,了解其偏性并加以干预以促使其回到平衡状态.

利用体质学说开展中风病预防,就是通过对导致中风发病的危险因素进行中医体质学辨识,并通过改善体质,从根本上阻止这些危险因素对机体的侵害而得以实现.因而更深刻、更具有针对性.中医体质学说倡导的“治未病”理论包含了丰富的*预防思想,特别强调一级预防.因此,在中风病的预防中日益显现出其科学价值.

研究目的

通过文献研究,对中医学预防中风病传统理论和方法进行反思,结合现代预防医学对中风病预防的认识,对以往利用中医体质学说进行中风病预防的实践进行总结,尝试依照体质学的原则,为中风病一级预防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案.

研究方法

1.搜集资料

以我校图书馆馆藏资料为基础,辅以网上检索和个人购买的图书.资料来源有如下五个方面:

1.1今人点校出版的中医典籍丛书或类书.如《明清名医全书大成》、《中国古今医案类编》、《近代中医珍本集》、《常见病证中医文献专辑》、《黄帝内经研究大成》、《传世藏书·,子库·,医部·,第六册》,等等,均列入参考文献范围.有些丛书或类书的内容有所重复,正可相互参校.

1.2单行本的医经、医话和医案.如《黄帝内经素问校注》、《灵枢经》、《金匮要略译释》、《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医贯》、《卫生宝鉴》、《冉雪峰医著全集》、《医学衷中参西录》、《金匮翼》、《增评医学心法》、《雪雅堂医案附:类中秘旨》、《医学真传》、《孟河四家医籍》、《风劳臌膈四大证治》、《医学心悟》、《金元四大家医学全书》、《张山雷医集》、《张聿青医案》,等等.

1.3现代和当代出版的中风研究和中医体质学说方面的专著.如《近代中医名家论治中风病荟萃》、《当代名医证治汇粹》、《中国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集》、《近代中医流派经验选集》、《清代名医医术荟萃》、《中医体质学》、《中国历代医论选讲》、《中医百家医论荟萃》、《中风病防治研究》、《古今医家诊治中风经验及发挥》、《中医体质学》、《人体体质学——理论、应用和发展》、《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等等.


https://www.mbalunwen.net/yishi/093888.html

1.4信息量巨大的电子出版物.如《中华医典》、《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对部分难以找到原始文献的古代医书来说,这也不失为一种补救的办法.

1.5 CNKI、万方、VIP等国内权威的期刊全文数据库和论文数据库.下载近14年来有关中医防治和研究中风的主要论文400余篇,作为本论文写作的重要参考文献.

2.资料研究内容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历代医家之医论医案以及现代医学的部分资料进行归纳和总结,分成三个子专题进行论述,一是中医学中风预防理论的总结和反思,二是中医体质学说理论和实践的总结,三是利用体质学说开展中风一级预防的实践总结和理论探索.

研究结果:

1.中风预防理论和实践的总结与反思

以中医学关于中风病病因病机学说的演化为纲,系统整理了从古至今中风病预防的理论和实践,并在篇后小结中对中风病预防理论和实践的不足之处进行了阐发.

中风病因病机学说的演变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内经》阶段,二是外风说阶段,三是内风说提出,但医家内外风兼采阶段,四是独重内风阶段.在这四个阶段中,对中风病预防的认识各有特点,总的说来呈现逐渐丰富的趋势.《内经》时期,医家对中风病的病因病机认识已经较为全面,以外风认识为主,但非常重视体内因素对发病的作用,很多理论成为后世内凤医家立论的基础.但是基于《内经》多理论探讨,少临床记录的特点,这个时期对中风病预防的认识较为丰富,但除了摄养辟邪外,很少其他的预防方法.外风说时期对中风病因病机的认识偏重于“内虚邪中”,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中风病的防治偏重于疏风散邪,也有通过养生或针灸等方法改变“内虚”状态的记述,但显然并未得到重视.金元医家提出了“内风致中”的理论,开启了探讨体内因素在中风发病中的作用的新篇章,但是从那时起直到清代中期,绝大多数医家是内外风说兼采以内风为重,即同时肯定内风和外风在中风发病中的作用.在这种病因病机认识的指导下,产生的中风病预防思想基本同时包括了对外风的抵御疏散以及对内风致病因素的处理和干预,但是这种处理和干预往往发生在中风发病后,属于既病防变的范畴.近现代以来,随着中医学对脑的生理病理的认识逐渐加深,大多数医家全面摒弃了中风病的外风认识,独重内风,在此思想指导下,产生的中风病预防理论,也是重点改善体内环境,平熄内风.

在总结了中风病预防理论和方法之后,笔者认为,参考现代医学在预防中风方面的成就,传统中医学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和不足.主要包括:(1)对中风病危险因素的认识不够,(2)未病先防思想空洞化.所以中医的中风病预防只能局限于既病防变,也就是西医学的二级预防,不能在未病先防即一级预防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2.全面归纳和总结了中医体质学说的研究进展.

包括:(1)中医体质学说的发展源流,总体上呈现体质学思想与临床实践的结合日趋紧密,(2)中医体质学说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对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的中医体质学说的研究状况和主要成果进行回顾和总结,介绍了辨识体质防治疾病的基本方法,(3)中医体质学说在疾病预防中的应用,从中医预防理论以及现代医学预防理论的角度,分别论述了中医体质学说在疾病预防特别是未病先防和一级预防中的作用.

3.总结和探索:利用中医体质学说开展中风一级预防的理论和实践

介绍了现代医学对中风病的一级预防成果,利用中医体质学说的观点和方法,对现代医学关于中风病危险因素的认识、现代人群的体质特征、老年人的体质特征等问题,择要进行诠释,综合文献提出中风病的好发体质类型.在此基础上总结和探索利用体质学说,辨识人群体质进行中风病危险因素筛查,进而针对这些危险因素总结和研究具体的预防方案,从而使中风病未病先防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

结论

1.传统中医学预防中风病的理论和实践既有科学合理的成分,也存在与当代社会特点不相适应的缺陷和不足,这些缺陷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1)对中风病的危险因素认识不够,没有认识到眩晕

第四篇与预防医学论文范例:中医未病学学科化研究

目的:探索中医“治未病”学科化核心的基础理论性问题,主要包括其:历史源流,学科研究对象内涵,基本学术范式;学科概念,学科定位,以及学科建设的发展思路和建议.

方法:从科学哲学、科学认识论的视角,以科学方法论、学科发展规律规范理论为指导,运用历史与逻辑方法相结合展开研究.在对古今中医“治未病”学术研究进行系统收集整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归纳、综合等逻辑方法探寻命题答案.

结果:①中医“治未病”历史悠久,起源于远古人民的生活实践,理论渊薮奠基于先秦《易经》、诸子;形成于秦汉;充实于两晋隋唐;发展宋金元;至明清而兴盛;在近代短暂停滞后,在现代又再次被关注而弘扬.②“未病”是中医“治未病”明确的核心研究对象,包括“健康状态”、“欲病状态”,“整体未病态”,“局部未病态”.中医“治未病”学术,在整体观、生命观、健康观、权衡观、疾病观、预防观,等基本观念的指导下,有其基本的思路和原则.③中医未病学的母体学科是中医养生学,目前可定位为中医养生学的二级学科,随着其学科发展成熟可独立为一级学科发展;其与中医临床医学和中医康复学是并行独立而又交叉的关系;可以与现代医学体系中的预防医学相参应.④中医未病学的学科化建设,当前需要重点攻克“学科理论共识”、“人才队伍建设”、“学科教材空白”三大关键环节;在战略上应以“针对欲病未病态的治未病学术研究”为重点,以“未病的病因病机病理研究”优先;宜首先从“文献”研究开始左手.

结论:中医“治未病”学术已经具备从学科前学术向独立学科转化的基础;可以从母体学科中医养生学中独立出来学科化发展,弥补中医学科体系欠缺的专门针对临床前生命范畴的学科体系空白;今后宜加快加强其学科化建设,使本学科成形、发展、壮大.

第五篇与预防医学论文范文格式:美军平时医疗保障及其改革研究

随着我军医疗保障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化,目前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新型的军队医疗保障制度基本形成,军人医疗保障水平明显提高.但由于多方面原因,我军现行医疗保障体制还存在政策制度不够完善,官兵就医不够方便,就医渠道相对单一,保障效能不够高,经费保障水平尚有差距,激励机制有待健全,服务监管需要加强等矛盾和问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美军医疗保障系统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为庞大和先进的军队医疗保障系统.美军医疗保障体系自19世纪70年代建立至今,也曾经暴露出许多不足与弊端,如20世纪50年代的医疗保障需求快速增长,医疗保障系统无法满足需求,以及90年代初的保障费用暴涨、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极端低下等,迫使美军医疗保障体系不断进行改革创新,持续推行新的医疗保障计划.美军先后推行了紧急产科和婴儿保健系统计划(EMIC)、武装部队民间医疗卫生系统计划(CHAMPUS)、CHAMPUS改革试点计划(CRI)等,最终探索出目前采用的相对完善的TRICARE医疗保障计划.近几年来,美军更加重视医疗保障改革的问题,专门成立了医疗保障改革专家组,每年对TRICARE系统的医疗保障项目进行评估,提出改革建议并制定未来规划,且很多改革措施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同时能够有效控制卫生经费,可为我军医疗保障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本研究采用文献调研、系统分析、综合分析和专家咨询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深化我军医疗保障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为着眼点,并以美军平时医疗保障改革中的热点、亮点为牵引,系统追踪最近几年来美军的平时医疗保障改革方案与措施,分析其改革动因并评价其成效,重点挖掘美军平时医疗保障系统在组织体制改革、医疗保障费用控制、药品保障管理、诊疗制度改革等方面的经验,为我军医疗保障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研究内容分为以下六部分:

第一部分系统回顾梳理了美军平时医疗保障制度的历史沿革,分析了美军医疗保障理念、医疗保障对象结构、保障类型和个人付费的现状与变化趋势.美军医疗保障对象覆盖范围广,规模大,且呈现规模不断增加和老龄化的趋势.美军医疗保障类型发展相对稳定,但也进行了一些与时俱进的改革,个人付费水平十几年来涨幅微小.

第二部分研究了美军平时医疗保障组织管理体系及其改革.美军在国防部设立平时医疗保障的最高领导机构,建立了分工细化的职能管理机构,实施划区联勤保障.美军的医疗服务体系由军队医疗服务体系和地方医疗服务体系共同组成.目前美军正在进行区域一体化医疗保障模式改革的尝试与探索,且取得了节约资源,提高服务质量和可及性的实施效果.未来MHS组织体系改革方向很可能是:采用―组建国防卫生局,医疗机构仍归各军种管理‖的模式.

第三部分,系统研究了美军诊疗制度的现状及其改革热点,主要包括初级保健模式、预防医学服务、伤病员康复保障、心理健康保障的现状及其改革动因、措施、效果与经验分析,以及牙科医疗服务现状和医疗服务质量改进措施研究.

第四部分,系统研究了美军药品保障制度的现状及其改革热点,主要研究了美军现行药品保障的管理机构与管理机制,分析了近年来美军在用药安全管理、药品经费控制和药学服务质量改进等方面的改革措施、效果及经验.

第五部分,研究了美军平时医疗保障经费的来源、数量、分析了美军医疗保障经费不断增长的原因和经费控制措施,探讨了美军医疗保障经费未来的发展趋势.

第六部分,归纳总结了美军平时医疗保障改革经验,即保障理念与时俱进——需求导向;保障类型灵活多样——付费有别;保障体系重组优化——精简高效;保障程序简化便利——易于操作;改革措施依托科技——信息主导;保障经费稳步增长——合理控制.结合我军平时医疗保障改革面临的问题与困难,提出美军平时医疗保障及其改革经验对我军的启示:转变医疗保障理念;优化军队医疗保障体系;完善军队医疗保障措施,改进经费预算与管理.

该文是与预防医学论文范文,为你的写作提供相关参考.

与预防医学引用文献:

[1] 预防医学本科方面论文题目 预防医学本科论文题目怎么取
[2]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论文选题范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论文题目怎么定
[3] 经典预防医学专业论文题目 预防医学专业论文标题怎样定
《与预防医学论文范文参考 与预防医学毕业论文范文[精选]》word下载【免费】
与预防医学相关论文范文资料